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上一期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评估研究进展

    管梦涵 吴明芮 张静莎 刘西贤
    2025, 31(18):  2993-299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2-1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老龄化等。手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之一,表现为肌力下降、协调性缺失和精细动作能力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抓握、进食、穿衣等)、职业发展和学习能力,并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对疾病进行评估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近年来,除传统评估方法外,人工智能技术为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主要对临床用于评估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常用方法和新兴技术进行综述与分析。

    ASL技术在SNHL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衣泳洁 黄冉冉 王爱杰 黄翘路 李朝蕙 姜兴岳 张国伟
    2025, 31(18):  2999-300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0-1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是由内耳感觉毛细胞代谢异常、供血不足、炎症反应等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作为一种无需使用对比剂的磁共振检查技术,可以在无辐射、无对比剂的情况下,客观反映脑血流灌注和脑血流储备量,在SNHL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ASL技术不仅可以精准定位与SNHL相关功能脑区血流灌注情况,还能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变化,正逐步成为研究SNHL脑血流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对ASL技术在SNHL患者脑血流灌注评估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SNHL患者发生脑血流改变的机制,为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研究提供参考。

    全脑CT灌注参数联合临床特征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风险

    王敏茹 杨祎 李丹东 周欣
    2025, 31(18):  3004-301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1-1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结合全脑CT灌注参数与临床特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继发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性能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304例TIA患者,其中男172例、女132例,年龄(55.26±11.96)岁。根据梗死情况分为梗死组(51例)和未梗死组(253例)。通过飞利浦Brilliance iCT(256层)设备获取CT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结合临床特征(ABCD2评分、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缺血发作频率、ABCD2评分、CBF、CBV、MTT、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房颤和颈动脉狭窄均为TIA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omogram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62[95%置信区间(CI)0.941~0.984],C指数为0.900(95%CI 0.854~0.945),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DCA显示风险阈值在(0~97)%区间内均有临床获益,净收益率最高达83.22%。结论 全脑CT灌注参数结合临床特征的Nomogram模型能够准确预测TIA继发脑梗死风险,具有较高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可为早期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D-二聚体预测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后病灶面积改善的价值

    杨娟娟 李晓童 代素雅
    2025, 31(18):  3011-301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08-1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D-二聚体水平预测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后病灶面积改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与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指标。采用EmpowerStats软件中的分层交互作用检验分析时间对D-二聚体水平与病灶面积变化之间关系的影响。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对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D-二聚体、尿酸(UA)、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当天、1、2、4周,预后不良组D-二聚体水平[(219.43±21.67)g/L比(172.88±22.11)g/L、(207.67±22.43)g/L比(153.79±22.12)g/L、(184.49±22.08)g/L比(122.95±22.11)g/L、(163.59±22.45)g/L比(101.69±22.47)g/L]、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1.45±0.46)分比(2.22±0.45)分、(2.84±0.44)分比(4.62±0.43)分、(3.72±0.47)分比(5.95±0.51)分、(5.02±0.58)分比(7.52±0.45)分]均差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D-二聚体水平与病灶面积变化存在相关性(均P<0.05)。根据D-二聚体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D-二聚体<188.27 g/L,25例)、中水平组(D-二聚体188.27~241.21 g/L,54例)和高水平组(D-二聚体>241.21 g/L,23例),高水平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后病灶面积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的指标。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白质DTI定量及静息态fMRI的临床分析

    殷宝渊 孙青 刘滔 李云波 尚文博
    2025, 31(18):  3016-302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0-1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脑白质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西安秦皇医院在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收治的102例RR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38.25±18.36)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7.45±17.78)岁。两组均采用DTI、rs-fMRI检查,分析两者参数,包括扣带束(CCG)、内囊前肢(ALIC)、内囊后肢(PLIC)、外囊(EC)、上纵束(SLF)、上枕额束(SFOF)、下额枕束(IFOF)、下纵束(ILF)、钩束(UF)、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压部(sCC)等部位的平均扩散率(MD)、各向异性分数(FA)及蛋白质静息态fMRI局部一致性(ReHo)等图像,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量化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步式听觉累加测试(PASAT)及修正的疲劳影响尺度(MFIS)评估受试者状态。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判断数据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脑功能成像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置换检验(5 000次置换)。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ASAT得分为(87.44±12.37)分,对照组为(100.43±8.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DSS得分(3.40±1.26)分,MFIS得分(11.57±3.78)分,对照组均为0,观察组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疲劳症状,对照组正常。观察组双侧CCG、双侧ALIC、双侧PLIC、双侧EC、双侧SLF、双侧SFOF、双侧IFOF、双侧ILF、双侧UF、gCC、sCC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双侧CCG、双侧ALIC、双侧PLIC、双侧EC、双侧SLF、双侧SFOF、双侧IFOF、双侧ILF、双侧UF、gCC、sCC的MD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胼胝体、内囊、放射冠、脑桥交叉束、CCG等区域的ReHo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全局白质网络呈现功能连接密度代偿性高于对照组,特定纤维束(gCC及右侧SLF Ⅲ段)节点效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DTI结合rs-fMRI可以更全面地评估RRMS患者的脑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介入治疗在前循环急性脑梗死伴构音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邓兴东 张婷 徐评议 田作军
    2025, 31(18):  3022-302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7-1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前循环急性脑梗死伴构音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广州社区前循环脑梗死伴构音障碍患者174例,其中男119例,女55例,年龄(66.71±11.54)岁。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治疗分为介入组(85例)和保守组(89例),介入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对狭窄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行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评估入院时与治疗后10 d的Frenchay、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差值(△Frenchay、△mRS、△NIHSS),治疗后10 d及90 d的Frenchay、NIHSS、mRS评分及mRS≤2的比例。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10 d,介入组及保守组患者的Frenchay、NIHSS及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90 d,上述3指标与治疗后10 d相比,有进一步改善(均P<0.01)。介入组△Frenchay、△mRS及△NIHSS均高于保守组(均P<0.05);治疗后10 d及90 d,介入组患者Frenchay、mRS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均P<0.05),mRS≤2的比率高于保守组(P<0.01)。治疗后10 d,介入组及保守组的△Frenchay与△NIHSS、△mRS均呈正相关(r=0.446、0.409、0.486、0.269,均P<0.05)。结论 介入治疗能提高前循环急性脑梗死伴构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构音障碍改善与神经功能的康复相平行。

    卡马西平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临床研究

    杨瑞 陈霄 李长青
    2025, 31(18):  3027-303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26-1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后继发性癫痫(S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CIS后SE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药组和研究组,各90例。西药组男67例,女23例,年龄(52.56±6.22)岁,距离最近一次癫痫发作病程(3.23±0.66)d;癫痫发作严重程度:轻度32例,中度45例,重度13例;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男65例,女25例,年龄(52.74±6.44)岁,距离最近一次癫痫发作病程(3.11±0.56)d;癫痫发作严重程度:轻度28例,中度47例,重度15例;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6周,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复查、电话随访等形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癫痫发作情况、脑电图指标,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与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依从性不佳,1例失访未纳入本研究,最终纳入CIS后SE患者177例,其中研究组89例、西药组88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89.89%(80/89)比69.32%(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累及导联数、痫样放电与治疗结束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结束时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累及导联数、痫样放电、NIHS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1.76±0.24)次/d比(2.45±0.44)次/d、(1.13±0.32)min/次比(1.63±0.51)min/次、(3.67±1.20)180 s比(4.89±1.57)180 s、(7.22±2.11)t/180 s比(10.72±3.36)t/180 s、(7.44±1.23)分比(9.63±1.48)分],MoCA评分高于西药组[(24.45±4.37)分比(18.33±4.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CIS后SE疗效显著,可以控制癫痫发作,降低痫样放电及其累及范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具有一定安全性。

    论著

    低频电刺激联合艾灸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沈丽红 叶冬梅 徐楠楠
    2025, 31(18):  3032-303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5-1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艾灸对产妇泌乳、母乳喂养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1月在福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分娩的100例产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7.62±3.25)岁,体重(69.78±8.11)kg,孕周(37.27±1.34)周,新生儿体重(3 214.18±249.37)g。观察组年龄(28.73±3.34)岁,体重(68.32±8.48)kg,孕周(38.51±1.29)周,新生儿体重(3 197.01±250.57)g。产后24 h,对照组接受艾灸干预,观察组接受低频电刺激联合艾灸干预。干预3 d后,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6.98±0.82)分比(8.01±0.62)分;t=9.223,P<0.001],产后哺乳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130.96±3.49)分比(118.54±3.19)分;t=18.567,P<0.001],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100%(50/50)比75%(35/50);χ2=17.647,P<0.001],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87.78±3.30)分比(77.90±2.79)分;t=16.166,P<0.001],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30.02±2.99)h比(41.80±2.46)h;t=21.537,P<0.001],乳房胀痛、乳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50)比14%(7/50)、0比12%(6/50);χ2=4.891、6.383,P=0.027、0.012)。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艾灸能够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促进产后泌乳,改善母乳喂养情况,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消化道微生态和血清Hcy、Apo-A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石颖鹏 崔洁 李朝杰 王丹 常佳 贺红梅 田琳
    2025, 31(18):  3036-304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0-1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消化道微生态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Apo-A)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HF)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病历资料,按是否合并HF分为HF组(56例)和非HF组(64例)。HF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5.17±5.26)岁,病程(2.51±0.45)h;非HF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55.26±5.32)岁,病程(2.45±0.39)h。对比两组患者消化道微生态(类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血清Hcy、Apo-A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AMI患者消化道微生态,血清Hcy、Apo-A水平与HF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HF组类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低于非HF组[(3.52±0.75)lgCFU/g比(6.89±1.32)lgCFU/g、(4.01±0.55)lgCFU/g比(7.45±1.46)lgCFU/g],肠杆菌、肠球菌、Hcy、Apo-A水平均高于非HF组[(22.36±3.65)lgCFU/g比(18.72±3.14)lgCFU/g、(20.92±2.54)lgCFU/g比(17.48±2.26)lgCFU/g、(19.22±3.80)μmol/L比(16.51±2.45)μmol/L、(0.62±0.15)g/L比(0.40±0.1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70、16.623、5.873、7.851、4.699、9.557,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类杆菌、双歧杆菌水平与HF均呈负相关(r=-0896、-0.837,均P<0.001);肠杆菌、肠球菌、Hcy、Apo-A水平与HF均呈正相关(r=0.476、0.586、0.394、0718,均P<0.001)。结论 AMI患者存在消化道微生态失衡及血清Hcy、Apo-A水平异常,且与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波动中的应用

    张雪莲 孟伟 张敏 沈洁 王春红 李珊珊 常冰
    2025, 31(18):  3041-304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2-1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糖波动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3.74±12.96)岁,糖尿病病程(5.60±1.48)年,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2.18±10.09)岁,糖尿病病程(5.43±1.51)年,采用FGM配合个体化干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FPG、2 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5.92±1.28)mmol/L比(6.58±1.10)mmol/L、(7.47±1.72)mmol/L比(8.53±1.84)mmol/L、(5.10±0.69)%比(5.67±0.82)%],TIR、BCVA水平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72.30±7.26)%比(65.97±8.74)%、(0.53±0.18)logMAR比(0.42±0.17)logMAR、(47.68±9.30)分比(40.21±7.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2.305、2.913、3.051、2.433、3.403,均P<0.05)。结论 FGM用于DR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当归补血汤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机制

    陈超 黎燕玲 麦东媚 蔡栋昊
    2025, 31(18):  3045-305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101-1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当归补血汤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阅读筛选黄芪和当归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并结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药物有效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缺铁性贫血相关靶点。通过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获得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图,并得到关键活性成分及其核心作用靶点。采用MOE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个有效成分及其对应661个靶点,疾病靶点939个,取二者交集点,得到110个关键靶点。槲皮素、山柰酚、3,9-di-O-methylnissolin、顺式阿魏酸4个有效成分为当归补血汤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活性成分。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转录因子p65(REL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15个靶点为其对应的核心作用靶点。其可能通过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应核心作用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当归补血汤是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可通过多个靶点、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健脾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贾乐乐 宋媛媛 何敏敏 黄雅慧
    2025, 31(18):  3053-305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6-1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健脾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健脾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63±6.58)岁,病程(5.63±2.54)年。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5.10±7.52)岁,病程(5.60±2.65)年。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功能、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炎症通路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水平。采用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总积分分别为(4.01±0.12)分、(3.10±0.21)分、(7.11±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10±0.66)分、(4.00±0.52)分、(9.10±2.01)分(t=10.276、10.149、5.340,均P<0.05)。观察组胃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分别为(0.98±0.13)分、(0.35±0.03)分、(0.48±0.12)分、(0.35±0.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1±0.31)分、(1.55±0.23)分、(1.34±0.24)分、(1.23±0.17)分(t=17.497、32.720、20.270、30.872,均P<0.05)。观察组TLR4、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分别为(10.70±0.06)%、(620.90±10.44)ng/L、(30.78±3.90)ng/L、(25.11±2.52)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98±0.31)%、(730.00±10.15)ng/L、(44.31±5.48)ng/L、(35.97±3.31)ng/L(t=105.758、47.388、12.722、16.510,均P<0.05)。观察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分别为(9.10±1.23)mg/L、(30.02±3.10)U/ml、(4.37±1.30)U/ml、(17.58±2.37)U/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11±2.14)mg/L、(42.01±4.17)U/ml、(6.38±2.34)U/ml、(25.35±3.41)U/ml(t=10.274、14.594、4.748、11.83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64,P<0.05)。结论 健脾活血方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功能,优化其TLR4炎症通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SIRT3通过AKT信号通路调节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袁明亮 陆羽 叶欣 杨希 余学春
    2025, 31(18):  3058-306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7-1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irtuin 3,SIRT3)通过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信号通路调节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实验实施时间为2023年5月至12月。通过在ECA109和KYSE30细胞中敲低SIRT3表达,两株细胞均分为SIRT3敲低的阴性对照组(shNC组)和SIRT3敲低的对照组(shSIRT3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3、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己糖激酶2(HK2)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顺铂对各组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计算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各组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A109细胞中shSIRT3组的IC50值低于shNC组[(6.65±0.45)μmol/L比(11.16±0.75)μmol/L,P<0.001]。KYSE30细胞中shSIRT3组的IC50值低于shNC组[(9.81±0.19)μmol/L比(15.53±1.11)μmol/L,P<0.001]。ECA109细胞中,在相同浓度顺铂下,shSIRT3组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与shNC组比较(0.69±0.04比0.84±0.01、0.40±0.02比0.59±0.02、0.24±0.01比0.37±0.01、0.08±0.01比0.1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YSE30细胞中,在低浓度顺铂(0.1 μmol/L和0.2 μmol/L)下,shSIRT3组相对克隆形成率与sh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浓度顺铂(0.3 μmol/L和0.4 μmol/L)作用下,shSIRT3组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与shNC组比较(0.41±0.01比0.66±0.06、0.14±0.01比0.5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ECA109和KYSE30细胞中,shSIRT3组HK2、p-AKT蛋白的表达均低于shNC组(均P<0.01)。结论 沉默SIRT3表达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下调HK2表达,进而增强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敏感性。

    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王瑞平 张杰 李茜荣 寇小妮 张荣强 张习禄
    2025, 31(18):  3065-307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2-1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1990年至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评估全球和中国的发病率变化趋势,运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分离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疾病负担的影响。根据GBD 2019指南,使用全球标准人口对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和伤残生命损失年(YLDs)进行年龄标准化,计算1990年至2021年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段HBV相关的肝癌疾病负担。所有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 23.0和R语言软件进行。结果 全球及我国HBV相关的肝癌标化病死率(ASDR)、标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标化患病率、标化发病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国HBV相关的肝癌男性患病人数高于女性,其中男性患病人数>50~70岁为高峰;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1990年至1997年,HBV相关的肝癌标化病死率明显降低,1997年至2014年明显升高,2014年至2024年又明显降低;1990年至1995年,HBV相关的肝癌标化患病率缓慢降低,1995年至2003年快速升高,2003年至2011年呈缓慢升高,2011年至2021年又呈现明显降低趋势;1990年至1995年,HBV相关的肝癌标化发病率缓慢降低,1995年至2013年呈快速升高,2013年至2021年又呈快速降低趋势;1990年至1997年,HBV相关的肝癌标化DALYs缓慢降低,1997年至2012年呈快速升高,2012年至2021年又呈快速降低趋势。结论 全球和我国乙肝导致的肝癌疾病负担呈降低趋势,揭示了社会人口学指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疾病的影响,这些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

    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吴鹏 张宏霞 白峥嵘 陈海海
    2025, 31(18):  3071-307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31-1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4年1月至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超声提示为BI-RADS 4类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52±5.77)岁;左胸49例,右胸41例;结节最大长径(2.95±0.82)cm。分析DCE-MRI联合DWI与病理学检查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一致性;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DCE-MRI参数[体积转移常数(Ktrans)、反向回流速率常数(Kep)、最大增强斜率(MSI)]及DW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Student's t检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与DWI参数在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方面的性能。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38例。DCE-MRI、DWI及联合检查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683、0.703、0.840;恶性组患者Ktrans、Kep、MSI均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MSI、ADC值及联合参数在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847、0.822、0.766、0.977,灵敏度分别为0.48、0.75、0.83、0.67、0.89,特异度分别为0.95、0.87、0.82、0.79、1.00。结论 DCE-MRI联合DWI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KRAS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3型1例及临床表型谱分析

    李鑫 王振竞 綦才辉 刘欣 杨文涛 王淑萍
    2025, 31(18):  3076-308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8-1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例KRAS基因变异致Noonan综合征3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情况,为该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4年8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例15岁2个月的Noonan综合征3型男性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样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ACMG)制定的《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该变异进行致病性评级。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心电图异常等。全外显子测序显示KRAS基因为新发致病性点突变:NM_004985.4:c.40G>A(Val14Ile)。根据ACMG相关指南评判为致病变异(PS2_VeryStrong+PS3+PS4+PM1+PP2+PM2_Supporting)。结论 KRAS基因新发变异考虑为Noonan综合征3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对身材矮小、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应警惕Noonan综合征3型的可能,通过基因检测尽早明确诊断。本研究的发现亦扩展了KRAS基因的变异谱。

    IL-6、TNF-α及LDH水平对RMPP患儿预后状况的预测价值

    刘调侠 伍蓓蕾 黎小花
    2025, 31(18):  3081-308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504-1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预后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RMP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诊的60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8.32±1.60)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8.21±1.54)岁。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LDH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儿血清IL-6、TNF-α、LDH水平,分析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IL-6、TNF-α、LDH水平对RMP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IL-6、TNF-α、LDH水平分别为(28.18±4.28)ng/L、(38.52±4.32)ng/L、(377.70±38.63)U/L,均高于对照组的(22.85±2.23)ng/L、(30.20±2.96)ng/L、(257.67±16.4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中预后不良17例、预后良好43例;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IL-6、TNF-α、LDH水平为(32.42±3.25)ng/L、(43.15±3.71)ng/L、(377.23±26.15)U/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26.51±3.39)ng/L、(36.69±2.99)ng/L、(322.08±30.8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TNF-α、LDH水平均是影响RMPP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IL-6、TNF-α、LDH联合预测RMPP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95%置信区间0.977~0.997),灵敏度为97.20%、特异度为93.00%。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LDH联合预测RMPP患儿预后有着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消癌顺气汤辅助FAP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效果

    姜静 李希岭 余志平 丛海波
    2025, 31(18):  3086-309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0-1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消癌顺气汤辅助FAP方案(氟尿嘧啶、阿霉素与顺铂注射液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1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治疗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56.56±7.34)岁。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55.88±8.24)岁。治疗组采用消癌顺气汤辅助FA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AP方案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与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生活质量[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ORR、DCR均高于照组[40.38%(21/52)比21.15%(11/52)、82.69%(43/52)比55.77%(29/52);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6.17±9.84)U/L比(51.11±11.77)U/L、(41.51±7.66)U/L比(48.40±8.59)U/L、(26.25±6.79)μmol/L比(30.17±7.73)μmol/L],血清Alb水平高于对照组[(40.82±3.35)g/L比(36.75±3.22)g/L](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FP、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4.09±3.15)μg/L比(47.31±3.80)μg/L及(13.25±1.68)μg/L比(18.35±2.19)μg/L;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81.15±4.17)分比(74.44±4.9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癌顺气汤辅助FAP方案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可提高近期疗效,降低血清AFP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病例报告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误诊1例

    赵小漫 朱明莉 韩志浩 刘春光
    2025, 31(18):  3092-309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101-1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osinophilic hepatic infiltration,EHI)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持续过量增殖为特征,浸润局部肝脏组织所致的肝脏病变,临床罕见,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EHI患者,术前误诊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epat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HIMT),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HI。回顾性分析其诊治经过及误诊原因,旨在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胃转移瘤1例

    陈兰心 徐兰 刘林 叶刚
    2025, 31(18):  3095-309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30-1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肺癌发生胃部转移非常罕见,患者可出现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但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本文分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重度贫血入院的患者,经胃镜检查取组织活检后,病理诊断为肺癌伴胃转移。

    护理研究

    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孟秋芳 郭娜 黄蓉
    2025, 31(18):  3098-310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6-1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7.40±1.06)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27.50±1.52)岁,采用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情绪状态、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自我效能水平。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²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3 d、7 d时,观察组初产妇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215.68±11.31,97.58±8.23)均低于对照组(224.90±9.88,122.43±7.38)(t=3.883,14.218,均P<0.05)。干预7 d时,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90.00%,3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28例),人工喂养率(5.00%,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8例)(χ²=5.000,4.114,P<0.05)。干预7 d时,观察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短表(BSES-SF)在总体喂养信心、母乳喂养技能、喂养调整应对指标评分(10.00±1.50,15.95±1.30,9.13±2.14)均高于对照组(8.13±2.71,14.85±2.50,6.78±2.12)(t=3.818,2.469,4.934,均P<0.05)。结论 针对初产妇,环境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情绪状态,提升其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强化初产妇的自我效能。

    自护理论联合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王美霞 张瑜 汪赛赢
    2025, 31(18):  3102-310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06-1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护理论联合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产后妇女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20例产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采用自护理论联合预见性护理)。观察指标包括产后尿潴留发生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后尿潴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6/60)比23.33%(14/60),χ²=4.286,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4.62±0.78)h比(5.65±0.89)h,t=6.742,P<0.05];单次尿量[(168.38±20.54)ml比(136.95±17.32)ml,t=9.061,P<0.05];残余尿量[(111.74±10.85)ml比(137.69±14.01)ml,t=11.343,P<0.05];最大尿流率[(15.47±3.15)ml/s比(12.63±2.89)ml/s,t=5.146,P<0.05]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EPDS评分[(12.05±1.87)分比(15.26±1.32)分,t=10.863,P<0.05];SPBS评分[(21.59±2.86)分比(27.33±2.91)分,t=10.897,P<0.05]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6/60)比30.00%(18/60)],χ²=7.500,P<0.05]。结论 自护理论联合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尿潴留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膀胱功能,提升心理健康,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确诊时妊娠终止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利 郭珍珍 孙宏跃
    2025, 31(18):  3107-311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14-1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 onset preeclampsia,EOPE)患者确诊时选择妊娠终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03例重度EOPE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确诊时是否选择妊娠终止分为终止组(31例)与妊娠组(72例),终止组年龄(30.42±3.06)岁,妊娠组年龄(29.67±3.04)岁。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EOPE患者确诊时选择妊娠终止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模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严重并发症(OR=3.363)、血小板进行性下降(OR=6.535)、D-二聚体水平较高(OR=9.296)、胱抑素C水平较高(OR=13.205)及脑胎盘比较低(OR=0.005)是重度EOPE患者确诊时选择妊娠终止的相关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显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且模型校准度较好。结论 合并严重并发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水平较高、胱抑素C水平较高及脑胎盘比较低是重度EOPE患者确诊时选择妊娠终止的相关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袁国香 唐乐 李晓红 刘荣 高滢侠
    2025, 31(18):  3112-311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23-1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子痫前期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试验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28±3.67)岁,孕周(26.18±1.28)周,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患者年龄(29.53±3.46)岁,孕周(25.97±1.43)周,采用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I)、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母婴结局。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ET-1与NO水平分别为(81.23±7.69)mmHg(1 mmHg=0.133 kPa)、(116.25±13.54)mmHg、(75.68±5.52)mmHg、(23.49±3.36)μmol/L、(56.39±8.72)ng/L,对照组分别为(87.37±7.37)mmHg、(126.48±16.48)mmHg、(79.37±5.76)mmHg、(20.43±3.23)μmol/L、(70.56±9.38)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6.00%(16/100)]、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3.00%(3/100)]均低于对照组[36.00%(36/100)、13.00%(1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发生。

    进食体位指导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仲慧 刘丹 周佳 李霞
    2025, 31(18):  3117-312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9-1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进食体位指导联合吞咽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1~72(61.59±3.36)岁,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2~71(61.68±3.40)岁,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进食体位指导联合吞咽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30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呛咳、误吸发生率、进食情况、营养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检查、饮水测试、正常进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9.287、16.470、27.787,均P<0.05);呛咳、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0.41%(10/49)比38.78%(19/49)、8.16%(4/49)比24.49%(12/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7、4.781,均P<0.05)。观察组自主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际进食比例高于对照组(t=10.560、7.291,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8.78±12.96)g/L比(106.67±12.73)g/L、(44.70±4.38)g/L比(40.78±4.32)g/L、(245.77±25.96)mg/L比(211.15±22.5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6、4.460、7.042,均P<0.05);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中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进食体位指导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呛咳、误吸等意外状况发生,促进患者更好地进食,提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

    多学科参与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贾波 唐克莉 侯玲玲
    2025, 31(18):  3122-312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0-1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学科参与模式下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食管癌(EC)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EC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常规组(43例)和ERAS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2(57.89±7.05)岁,采用常规护理。ERAS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3(58.05±6.96)岁,采用多学科参与模式下ERAS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指标、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ERAS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较常规组短[(52.25±5.36)h比(78.16±7.29)h、(47.52±4.23)h比(72.36±6.58)h、(8.25±0.56)d比(9.76±0.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77、20.823、11.240,均P<0.05);ERAS组干预后SAS、SDS、VAS评分均较常规组低[(18.95±1.68)分比(26.74±2.35)分、(17.32±1.62)分比(25.46±2.41)分、(2.03±0.25)分比(3.87±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83、18.382、24.686,均P<0.05)。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4.65%(2/43)比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结论 多学科参与模式下ERAS护理应用于EC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中,能减轻机体疼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引阳入阴气息导引推拿联合耳穴贴压改善失眠患者症状的作用效果

    王静 王晓玲 汪宣梅
    2025, 31(18):  3126-313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07-1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引阳入阴气息导引推拿联合辨证取穴耳穴贴压对失眠患者症状的作用及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9月安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诊治的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07±5.47)岁,病程(2.37±0.42)年;观察1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4.17±6.52)岁,病程(2.40±0.49)年;观察2组有1例未按方案坚持治疗,剔除研究,男11例,女18例,年龄(45.79±5.73)岁,病程(2.28±0.36)年;观察3组有1例治疗期间退出试验,1例未按研究方案治疗,均剔除研究,男11例,女17例,年龄(44.86±6.28)岁,病程(2.46±0.41)年。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治疗,观察1组给予引阳入阴气息导引推拿治疗,观察2组给予辨证取穴耳穴贴压治疗,观察3组给予引阳入阴气息导引推拿联合辨证取穴耳穴压豆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4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治疗4周时的中医症状评分、睡眠情况、焦虑、抑郁情况,另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以及失眠严重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依次降低(均P<0.05),且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3组治疗2周、治疗4周时上述评分均低于观察1组、观察2组(均P<0.05)。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19/30)、80.00%(24/30)、75.86%(22/29)、96.43%(27/28),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有1例出现头晕症状,其余3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阳入阴气息导引推拿联合辨证耳穴贴压治疗失眠不仅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在失眠、抑郁、焦虑改善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全益 谢江 全利 龙英姿
    2025, 31(18):  3132-313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0-1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的潜在剖面,并分析不同类别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8月至12月在湖南省3家医院实习的266例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230例、男36例,年龄(21.13±1.09)岁。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防护知信行问卷、护士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的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分为3种潜在类别:高水平职业防护组96例(36.09%)、中等水平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高组72例(27.07%)、低等水平职业防护-行为水平较差组98例(36.8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为本科、专业自我概念水平高的实习护士更易进入中等水平职业防护-知识水平较高组(OR=0.685、0.831,均P<0.05);男性、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实习护士更易进入低等水平职业防护-行为水平较差组(OR=3.521、10.509,均P<0.05)。结论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有3种潜在类别,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类别实习护士的特征进行个体化干预,进而提升其职业防护意识与行为水平。

    经验交流

    数字化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对神经专科手术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及手术安全的影响

    高慧 常慧 马晓媛 马刘佳 何秀莉
    2025, 31(18):  3138-314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5-1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数字化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对神经专科手术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及手术安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手术室神经专科手术相关记录资料,包括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2024年1月至6月为数字化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2024年7月至12月为应用后。应用前后分别抽取手术台次104台、112台,同时共纳入医护人员23名,其中手术医师12名、麻醉医师4名、手术室护士7名。医护人员男9名、女14名,年龄(32.67±5.98)岁。对比应用前后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安全性核查执行率及手术室差错发生情况,同时评估手术室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后测系统可用性问卷(PSSUQ)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应用后物品准备时间[(21.26±6.02)min]、患者静脉通路开通时间[(6.14±1.29)min]、麻醉完成时间[(15.28±5.29)min]、接台周转时间[(24.37±5.61)min]均短于应用前[(30.25±7.25)min、(9.26±2.33)min、(21.25±6.38)min、(32.69±5.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后医护人员麻醉前、手术前、离室前的安全核查执行率均高于应用前[97.32%(109/112)比89.42%(93/104)、98.21%(110/112)比91.35%(95/104)、98.21%(110/112)比90.38%(94/104)],手术室差错发生率低于应用前[3.57%(4/112)比11.54%(12/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后,对手术室纳入研究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度评价总分为(97.44±11.08)分,各条目均分为(6.08±0.68)分。结论 数字化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优化神经专科手术室管理流程、提高信息准确性和实时性,有效提升了神经专科手术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手术差错,提高手术安全质量,且神经专科手术相关人员对该系统的满意度较高。

    医学教育

    “4C”教学联合理解性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胡俊 付振宇 张鸽 张彦 蒋玲 蒋莹莹
    2025, 31(18):  3143-314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09-1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4C”教学联合理解性教学(TfU)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65例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的31例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34例实习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23.06±2.52)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临床教学;试验组男30例、女4例,年龄(22.76±1.63)岁,采用4C”教学联合TfU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86.85±6.01)分]、实践技能成绩[(83.79±4.51)分]、医患沟通能力[(18.09±2.88)分]、寻求真相[(18.03±2.62)分]、分析能力[(12.62±2.39)分]、系统性能力[(15.26±3.39)分]、自信心[(31.79±5.90)分]、求知欲[(21.06±4.79)分]、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126.32±10.57)分]均高于对照组[(76.26±8.11)分、(72.16±5.89)分、(14.03±3.51)分、(13.03±3.78)分、(9.23±2.14)分、(12.90±3.22)分、(23.16±6.56)分、(17.06±4.69)分、(100.74±11.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实习生对教学的综合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或满意占比分别为91.2%(31/34)、67.7%(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C”教学联合TfU模式可提升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成绩,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教学满意度,为泌尿外科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小组式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伦理课程中的研究

    陈斯 刘湘玉 张昊 冀满丰 曹瑨 房佩虹 熊海燕
    2025, 31(18):  3148-315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20-1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护理伦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式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2+2龙华区人民医院教学点护理班的68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级学生35例作为对照组,2021级护理班学生3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3例、女32例,年龄(21.22±1.02)岁,采取传统教学法;研究组男2例、女31例,年龄(21.25±1.01)岁,采用小组式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学员课程考核成绩(理论成绩、护理实践成绩)、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及学习能力提升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80.18±5.23)分]、护理实践成绩[(94.64±1.15)分],教学后的小组合作能力[(93.24±3.04)分]、案例分析能力[(92.68±2.78)分]、记忆力与注意力[(93.04±2.15)分]、语言表达能力[(94.24±1.35)分],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总分[(95.65±1.15)分]均高于对照组[(76.40±8.89)分、(90.05±1.11)分、(90.15±2.78)分、(89.24±2.48)分、(90.35±2.27)分、(91.04±1.27)分、(88.24±0.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16.747、4.378、5.391、5.010、10.188、30.467,均P<0.05)。结论 护理伦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式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成绩及学习能力,学生满意度高。

    CDIO理念下老年综合评估同质化培训方案的构建

    李靖 曾淑梅 黄伟红 曹紫薇 黄佳 种璟 温婷婷 刘硕 岳丽青 胡建中 彭华
    2025, 31(18):  3152-315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基于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模式的老年综合评估(CGA)同质化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5月湖南省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97例,年龄(38.41±5.33)岁。通过自行编制的CGA知信行问卷和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其培训效果。采用SPSS 26.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护士培训后知识及行为标准得分均高于培训前[(81.91±8.89)分比(77.16±9.35)分、(56.88±13.44)分比(51.79±15.27)分],态度标准得分低于培训前[(71.02±11.76)分比(79.58±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培训前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的CGA态度标准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护士[(80.42±12.24)分比(72.92±11.17)分,P=0.046],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的行为标准得分高于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护士[(56.11±16.51)分比(49.63±14.24)分,P=0.037];培训后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的护士对CGA的知信行标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员对培训时长的满意率为84.69%(94/111),其余各项满意度均>98.0%。结论 CDIO模式的CGA同质化培训方案构建和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综合评估能力,各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均适于参加CGA培训和实施。

    “00”护生护患关系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王园 胡光前 李华芬
    2025, 31(18):  3159-316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07-1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00”实习护生护患关系与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4月至5月在广东省4家三甲医院(广州1家、佛山3家)实习的395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342例,年龄(19.54±2.39)岁。采用护患关系自评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00”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一般资料、护患关系和职业认同得分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实习护生护患关系和职业认同的相关性;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研究护患关系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结果 00”护生职业认同总分为(118.37±20.65)分,护患关系总分为(37.33±5.55)分,护生护患关系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r=0.789,P<0.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患关系进入了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模型(F=63.158,P<0.001),对职业认同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结论 00”实习护生护患关系可显著影响职业认同感,临床护理教育者应制定临床教学与实践方案,改善护生护患关系,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

    BOPPPS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林毅 范玉珍 丁月明 邓丽丽
    2025, 31(18):  3164-316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20-18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神经外科护生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4例、女16例,年龄(20.65±1.35)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男4例、女16例,年龄(21.35±1.06)岁,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带教满意度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83.21±3.37)分]、操作成绩[(85.16±2.52)分]均高于对照组[(74.16±2.15)分、(80.53±1.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5、6.649,均P<0.05)。试验组带教总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结论 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可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水平及带教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