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5-09-01
    上一期   
    胃肠道疾病专题

    MSCT联合血清PRSS2、EFNA1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孙利慧 李亚俊 陈建婷 王军艳 张鸣
    2025, 31(17):  2818-282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23-17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2(PRSS2)、肝配蛋白A1(EFNA1)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8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50例;年龄34~73(55.33±5.28)岁。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血清PRSS2和EFNA1检测、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转移组(59例)和转移组(65例)。比较两组MSCT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PRSS2和EFNA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SCT参数联合血清PRSS2、EFNA1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两组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BF、PS、MTT均高于未转移组[(92.66±27.82)ml/(100 mg·min)比(73.42±20.86)ml/(100 mg·min)、(9.64±2.78)ml/(100 mg·min)比(7.61±1.18)ml/(100 mg·min)、(28.54±5.28)s比(22.67±3.14)s](均P<0.05)。转移组血清PRSS2、EFNA1均高于未转移组[3.65(2.87,5.22)比2.12(1.82,2.56)、1.63(1.30,1.77)比1.15(0.95,1.32)](均P<0.05)。ROC显示,MSCT参数(BF、PS、MTT)联合血清PRSS2、EFNA1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于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诊断(均P<0.05),特异度与单独诊断基本一致。结论 MSCT参数(BF、PS、MTT)与血清PRSS2、EFNA1均有助于临床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吲哚菁绿-近红外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杨双 潘金铎 吴鹏 朱宇明 宋靖方 黄晋 刘兴国
    2025, 31(17):  2823-282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27-17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近红外(ICG-NIR)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5年3月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53.21±5.28)岁;病程(1.63±0.32)年。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54.39±5.14)岁;病程(1.61±0.28)年。对照组未采用吲哚菁绿(ICG)溶液作为示踪剂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采用ICG溶液作为示踪剂进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术后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肺部感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6.45±4.85)ml比(150.56±5.23)ml],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1.45±4.81)min比(112.56±4.67)min、(2.14±1.12)d比(3.56±1.25)d、(8.46±1.64)d比(12.15±1.78)d](均P<0.05)。两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多于对照组[(16.42±2.14)个比(12.21±2.23)个],淋巴结转移占比低于对照组[28.89%(13/45)比51.11%(23/45)](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2/45)比17.78%(8/45)](P<0.05)。结论 ICG-NIR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能够准确定位肿瘤及其边界,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出血量,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降低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娜 余莉 陈雅祺
    2025, 31(17):  2828-283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03-17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RRCC)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室行LRRCC的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3例,女97例。根据术中低体温(核心体温<36 ℃)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88例)和未发生组(132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心率、术前体温、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室温度、手术室湿度、麻醉-切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冲洗量、术中出血量、医护人员是否存在不良操作、术中输液量、术前微型营养筛查表(MNA-SF)营养评分、是否存在CO2气腹加温加湿、是否存在复合保温]。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RCC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220例LRRCC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88例,发生率为40.00%。发生组糖尿病控制不良、术前心率≤70 次/min、麻醉-切皮时间>30 min、手术时间>3 h、术中冲洗量>1.6 L、术中出血量>150 ml、医护人员存在不良操作、术中输液量>1 000 ml、术前MNA-SF营养评分≤12分、未存在CO2气腹加温加湿、未存在复合保温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控制不良(OR=6.642)、术前心率≤70 次/min(OR=2.865)、麻醉-切皮时间>30 min(OR=1.207)、手术时间>3 h(OR=2.344)、术中冲洗量>1.6 L(OR=2.711)、术中出血量>150 ml(OR=2.354)、医护人员存在不良操作(OR=2.149)、术中输液量>1 000 ml(OR=2.109)、术前MNA-SF营养评分≤12分(OR=2.192)、未存在CO2气腹加温加湿(OR=2.804)、未存在复合保温(OR=3.040)均是LRRCC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Omnibus检验结果显示,χ2=139.399,P<0.05,表明模型整体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优度方面,模型-2倍对数似然值=156.726,表明量化评价模型拟合优度效果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8.784,P>0.05,表明质性评价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论 糖尿病控制不良、术前心率≤70 次/min、麻醉-切皮时间>30 min、手术时间>3 h、术中冲洗量>1.6 L、术中出血量>150 ml、医护人员存在不良操作、术中输液量>1 000 ml、术前MNA-SF营养评分≤12分、未存在CO2气腹加温加湿、未存在复合保温均是LRRCC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实施预防性护理策略,有助于降低术中低体温风险,对今后的临床实践及护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meta分析

    谭诗泳 林海洋 郝燕萍 资青兰 黎玉梅 黄海群
    2025, 31(17):  2835-284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2-17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术前肠内营养对结直肠癌(CR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有关术前肠内营养对CRC患者临床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方式检索。检索时限: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白蛋白水平[MD=1.40,95%CI:(0.46,2.35),P<0.05]。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前白蛋白水平[MD=0.02,95%CI:(0.01,0.03),P<0.05]。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转铁蛋白水平[MD=0.27,95%CI:(0.20,0.35),P<0.05]。术前肠内营养改善CRC患者总蛋白水平[MD=-14.74,95%CI:(-27.49,-2.00),P=0.02]。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血红蛋白水平[MD=6.01,95%CI:(3.71,8.32),P<0.05]。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MD=0.13,95%CI:(0.03,0.23),P=0.01]。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IgG水平[MD=1.10,95%CI:(0.65,1.54),P<0.05]。术前肠内营养提升CRC患者IgM水平[MD=0.13,95%CI:(0.07,0.20),P<0.05]。术前肠内营养降低CRC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MD=-10.84,95%CI:(-15.08,-6.59),P<0.05]。术前肠内营养改善淋巴细胞水平[MD=0.26,95%CI:(0.20,0.32),P<0.05]。术前肠内营养降低CRC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MD=-3.91,95%CI:(-6.78,-1.04),P<0.05]。术前肠内营养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率[OR=0.52,95%CI:(0.36,0.76),P<0.05]。术前肠内营养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OR=0.39,95%CI:(0.26,0.58),P<0.05]。术前肠内营养缩短CRC患者术后住院时间[MD=-3.04,95%CI:(-3.36,-2.72),P<0.05]。术前肠内营养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10.58,95%CI:(-14.00,-7.17),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23.41,95%CI:(-50.28,3.45),P=0.09;MD=1.97,95%CI:(-0.34,4.28),P=0.09]。结论 术前肠内营养可改善CRC患者营养状况、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术后恢复,但对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握力的效果有限。

    医学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王敏 庄克川 徐庆田 王稳
    2025, 31(17):  2843-284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6-17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进入围绝经期阶段,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以月经紊乱、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等一系列症状为主的疾病,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其机制涉及调节机体内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本文通过阐述近些年中医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代谢调节方面的影响,为该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多依据。

    己糖激酶2调控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董云红 龚珂珂 兰永廷
    2025, 31(17):  2847-285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7-17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HCC)的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癌症代谢研究已成为肿瘤学领域的新研究热点。其中,细胞代谢的改变不仅是癌症发生的原因,也是肿瘤进展的结果。己糖激酶(HK)2作为一种关键代谢酶,其过表达与HCC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且HK2抑制剂在调控癌细胞代谢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揭示了HK2抑制剂在对抗恶性肿瘤方面的巨大潜力。现就HK2在HCC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HCC治疗提供新思路。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策略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一凡 张威 张子良 陈金波
    2025, 31(17):  2851-285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24-17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肌无力(MG)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对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系统阐述MG的诊断策略(临床诊断、血清抗体检测、电生理检查及药物学检测),并归纳其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通过分析当前诊疗现状、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Meta 分析

    中医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叶振 郭富彬 侯慧 孙雨
    2025, 31(17):  2856-286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3-17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方式检索。检索时限:建库至2024年12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10,1.25),P<0.000 01],观察组有效率是对照组的1.17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RR=0.73,95%CI(0.47,1.16),P=0.18]。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MD=-1.78,95%CI(-2.14,-1.43),P<0.000 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MD=-2.74,95%CI(-3.37,-2.10),P<0.000 01]。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MD=-3.01,95%CI(-3.76,-2.25),P<0.000 01]。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MD=-3.18,95%CI(-4.72,-1.63),P<0.000 01]。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值高于对照组[MD=4.98,95%CI(0.31,9.65),P=0.04]。本研究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7个结局指标;对总有效率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估后,发现漏斗图呈现不对称分布,提示存在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效果较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究。

    论著

    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黄艺文 柴成伟 李鹏 黄白沙 董踌 岑龙 肖静 李刚龙
    2025, 31(17):  2864-286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1-17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探索新生儿肾上腺NB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4年8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经病理确诊的10例新生儿肾上腺NB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现时间、分期、治疗方案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儿中男4例,女6例,发现时间为产前孕31周至出生后1个月内,其中7例在产前B超检查时发现,3例出生后体检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肿瘤均来源于肾上腺,右侧6例、左侧4例。术前B超及CT检查提示,肾上腺区域类圆形实性肿块9例,囊性肿物1例。肿块短径1.9~4.1 cm,长径2.1~5.7 cm。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分期:3例4S期,伴肝脏转移;7例1期。手术年龄12~84 d,中位数29 d。病理分型:7例为低分化型,3例为未分化型。所有患儿MYCN基因均不扩增,无1p/11q缺失。所有患儿危险度分组均归为极低危组,行原发肿瘤切除。2例伴肝脏转移患儿(1例肝内多发囊性占位,1例弥漫性肝肿大)按低危组方案化疗6个疗程。其余患儿行完整切除手术,术后无化疗,规律随访观察。10例患儿随访9~69个月均生存,其中7例1期患儿达到完全缓解,3例4S期患儿带瘤生存。结论 新生儿肾上腺NB有自身临床特点,多为1期、4S期,原发病灶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新生儿期手术安全有效,极低危组的化疗仍需个体化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马鸿兰 曹金龙 蔡天志 徐绥宁 张卫华
    2025, 31(17):  2868-287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8-17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征和全因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 554例,其中年龄≥65岁的583例患者为老年组,年龄<65岁的971例患者为非老年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以及临床症状、心功能Killip分级、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用药、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老年组583例患者中男393例(67.41%),年龄(74.31±7.39)岁。非老年组971例患者中男867例(89.29%),年龄(51.46±9.17)岁。老年组的男性、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患者占比和脉搏、心率、舒张压均低于非老年组,既往高血压、PC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老年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肌钙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非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老年组(均P<0.05)。无论是老年组还是非老年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均为胸闷或胸痛。老年组的再灌注治疗率低于非老年组[93.32%(544/583)比99.18%(963/971)],住院时间长于非老年组[10(7,12)d比9(7,11)d],院内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6.87%(40/583)比1.13%(11/9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1.040,95%置信区间(CI)1.009~1.073,P=0.011]、心功能Killip Ⅳ级(OR=2.533,95%CI 1.053~6.095,P=0.038)、未行再灌注治疗(OR=0.250,95%CI 0.090~0.695,P=0.008)、心力衰竭(OR=3.684,95%CI 1.771~7.662,P<0.001)、休克(OR=4.005,95%CI 1.744~9.196,P=0.001)、机械并发症(OR=46.340,95%CI 6.809~315.385,P<0.001)均是A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率低、病死率高,年龄、心功能Killip Ⅳ级、未行再灌注治疗、心力衰竭、休克、机械并发症均为A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益气解毒复方辅治重症肌无力患儿的疗效分析

    梁丽丽 曾晓翠 赵斯钰
    2025, 31(17):  2874-287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31-17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益气解毒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MG)患儿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信封抽签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方剂组(50例)。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5±2.3)岁;病程(1.2±0.8)年;临床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8例、Ⅱb型12例。方剂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8±2.5)岁;病程(1.3±0.9)年;临床分型:Ⅰ型19例、Ⅱa型19例、Ⅱb型1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剂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气解毒复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300 ml,分3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量表(QMG)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及视黄酸受体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质P3(FoxP3)mRNA水平。采用χ2t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方剂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6.0%(48/50)比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5)。治疗1、3个月后,方剂组的QMG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常规组[(9.94±0.96、7.92±0.70)分比(12.32±1.27、11.04±1.24)分和(7.90±0.74、5.74±0.63)分比(11.52±0.91、9.70±1.15)分](均P<0.05)。治疗3个月后,方剂组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IL-6、IL-17水平均低于常规组[(1.64±0.18)%比(3.75±0.31)%、(5.36±0.52)ng/L比(9.15±0.91)ng/L、(7.78±0.71)ng/L比(11.12±0.9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21、25.570、19.912,均P<0.001);方剂组的RORγt mRNA水平低于常规组,Foxp3 mRNA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益气解毒复方可改善重症肌无力患儿的肌无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还能有效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

    基于休克指数和FT-CMR的心脏功能评估参数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心肌病的研究

    杨小龙 赵伟
    2025, 31(17):  2879-288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7-17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休克指数(SI)和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FT-CMR)的心脏功能评估参数建立脓毒症休克心肌病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降低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病发生风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九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3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组72 h内是否发生心肌病将其分为心肌病组(42例)和无心肌病组(95例)。心肌病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6.52±5.54)岁;体重指数(22.77±1.18)kg/m2。无心肌病组中男48例,女47例;年龄(58.74±4.89)岁;体重指数(22.48±1.16)kg/m2。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行FT-CMR检查和SI评估。分析影响患者发生心肌病的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心肌病的发生风险,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心肌病发生的预测效能。采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病组的年龄、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SI均高于无心肌病组,左心房总应变(Es)、整体纵向应变(PLAS)、正向应变率峰值(SRs)均低于无心肌病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2.769,95%置信区间(CI)1.151~6.663]、乳酸(OR=4.661,95%CI 2.645~8.212)、cTnI(OR=6.234,95%CI 3.096~12.550)、SI(OR=4.165,95%CI 1.526~11.361)是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心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LAS(OR=0.186,95%CI 0.081~0.423)是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21(95%CI 0.743~0.925),预测患者发生心肌病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ROC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发生心肌病的灵敏度为85.70%、特异度为86.60%,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95%CI 0.783~0.960)。结论 SI为影响脓毒症休克患者发生心肌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LAS为独立保护因素,基于SI和PLAS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地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病的发生风险。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分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张浩 姚珍松 郭建邦 赖维华 岳文锋
    2025, 31(17):  2885-289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2-17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不同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bility fractures,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98例采用PVP治疗的OVCF患者资料,基于椎体解剖学特征,根据影像学骨水泥扩散分布特征分为Ⅰ型(87例)、Ⅱ型(17例)、Ⅲ型(70例)、Ⅳ型(24例)。Ⅰ型男26例,女61例,年龄(69.80±7.64)岁,骨密度T值-2.50±1.01;Ⅱ型男6例,女11例,年龄(70.10±8.03)岁,骨密度T值-2.45±0.98;Ⅲ型男21例,女49例,年龄(69.80±7.95)岁,骨密度T值-2.61±1.23;Ⅳ型男7例,女17例,年龄(69.10±8.04)岁,骨密度T值-2.70±1.16。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并通过Image-J软件测量患椎面积与骨水泥面积的比值,计算骨水泥弥散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Ⅰ型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7.68±1.01、2.93±1.12、1.80±0.78)分和(38.13±2.80、21.11±2.37、15.74±2.86)分,Ⅱ型患者分别为(7.75±0.99、2.76±0.98、1.76±0.81)分和(38.00±3.10、20.24±2.40、15.94±3.01)分,Ⅲ型患者分别为(7.53±1.31、2.67±1.17、1.83±0.69)分和(37.56±2.92、20.06±2.70、15.61±3.16)分;Ⅳ型患者分别为(7.88±1.12、2.96±1.05、2.29±0.76)分和(37.88±2.79、21.04±2.81、19.58±2.96)分;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Ⅳ型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高于其余3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型患者正、侧位X射线片骨水泥弥散比值分别为(0.93±0.16、0.94±0.14)%,均优于Ⅱ型[(0.82±0.12、0.82±0.08)%]、Ⅲ型[(0.84±0.06、0.81±0.12)%]、Ⅳ型[(0.80±0.06、0.7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型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C臂机曝光次数分别为(5.07±0.27)ml、(35.18±3.71)min、(16.50±2.12)次,均优于Ⅰ型[(6.14±0.36)ml、(43.62±3.13)min、(25.76±1.34)次]、Ⅱ型[(5.12±0.43)ml、(42.38±3.03)min、(26.53±1.28)次]、Ⅲ型[(5.10±0.29)ml、(43.31±2.93)min、(25.81±1.3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9,P=0.400)。结论 OVCF患者应用PVP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广泛且灌注均匀时效果更佳。

    环泊酚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糖尿病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的影响

    刘惠 梁姣 张策
    2025, 31(17):  2891-289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8-17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环泊酚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及对其认知功能、血浆胰岛素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7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89例)与大剂量组(90例)。小剂量组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68.64±7.35)岁,糖尿病病程(8.35±1.46)年。大剂量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67.46±8.23)岁,糖尿病病程(8.74±1.35)年。小剂量组静脉泵入环泊酚0.2 mg/kg+右美托咪定0.5 µg/kg,大剂量组静脉泵入环泊酚0.2 mg/kg+右美托咪定1.0 µg/kg。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开始(T1)、麻醉诱导药物推注完毕(T2)、下镜后2 min(T3)、出镜后2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糖、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丙泊酚使用剂量、麻醉后恢复时间及胃肠功能。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后认知功能[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评分]、苏醒质量[Ramsay镇静评分、Richmond镇静-躁动量表(RA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t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0、T1、T2、T3、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1、T2、T3、T4的MAP、心率、SpO2、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565、31.402、11.852、24.236,均P<0.001);两组MAP、心率、SpO2、R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血糖、胰岛素、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剂量组T1、T2、T3、T4的血糖、胰岛素、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F=156.364、1 208.490、91.566、46.861,均P<0.001),变化波动较小;两组血糖、胰岛素、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剂量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于小剂量组[(2.60±0.45)min比(2.78±0.55)min],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小剂量组[(81.35±13.24)mg比(122.45±23.13)mg],呼唤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10.76±1.21、19.67±1.23)min比(7.56±1.68、17.12±0.9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剂量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2.01±0.77)d、(16.75±5.31)h、(2.12±0.44)d,均长于小剂量组[(1.26±0.43)d、(7.13±4.11)h、(1.21±0.57)d](均P<0.05)。大剂量组的Mini-Cog评分、RASS、VAS评分均低于小剂量组[(2.68±0.96分)比(3.03±0.67)分、(1.66±0.12)分比(1.82±0.11)分、(1.85±0.21)分比(1.96±0.27)分],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小剂量组[(1.73±0.13)分比(1.60±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6、9.296、3.044、6.950,均P<0.05)。结论 环泊酚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大剂量组在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低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较快的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优势,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改良骶管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在小儿髋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张辉 吕海港 薛玉婷
    2025, 31(17):  2897-290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6-17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改良骶管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在小儿髋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躁动及应激反应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5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0例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骶管麻醉组、腰方肌阻滞组、联合组,每组40例。骶管麻醉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3±0.5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9例。腰方肌阻滞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30±0.25)岁,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15例。联合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35±0.41)岁,ASA分级:Ⅰ级24例、Ⅱ级16例。所有患儿均采取七氟烷吸入全麻,全麻诱导后,骶管麻醉组、腰方肌阻滞组、联合组分别实施改良骶管麻醉、腰方肌阻滞、改良骶管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比较3组麻醉优良率,术后2、6、12 h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5、10、20 min患儿躁动情况[小儿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手术前及术后1、3 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采用χ2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骶管麻醉组、腰方肌阻滞组、联合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0.0%(36/40)、85.0%(34/40)、100.0%(40/40),联合组高于骶管麻醉组、腰方肌阻滞组(均P<0.05);骶管麻醉组与腰方肌阻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VAS评分术后6 h均升高,术后12 h均降低。联合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4.11±1.25、5.45±1.24、3.24±0.82)分]均低于骶管麻醉组[(5.45±1.24、6.20±1.27、4.28±0.95)分]、腰方肌阻滞组[(5.21±1.22、6.34±2.01、5.02±1.11)分](均P<0.05),术后12 h骶管麻醉组的VAS评分低于腰方肌阻滞组(P<0.05)。3组患儿术后10、20 min的PAED评分均降低。术后5、10、20 min联合组的PAED评分[(5.25±0.88、4.45±0.36、2.22±0.23)分]均低于骶管麻醉组[(7.11±1.94、5.60±0.92、3.31±0.36)分]、腰方肌阻滞组[(7.61±1.33、5.83±0.70、3.35±0.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骶管麻醉组与腰方肌阻滞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儿的NE、皮质醇水平术后1 d均升高,术后3 d均降低。术后1、3 d的NE和皮质醇水平,联合组分别为(243.34±41.46、223.56±36.83)ng/L和(60.26±9.32、51.46±6.36)µg/L,骶管麻醉组分别为(281.93±38.78、252.53±36.54)ng/L和(67.62±5.44、58.83±7.54)µg/L,腰方肌阻滞组分别为(315.84±37.67、274.53±31.54)ng/L和(85.43±7.68、65.52±9.52)µg/L,联合组均低于骶管麻醉组、腰方肌阻滞组,骶管麻醉组均低于腰方肌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骶管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应用于小儿髋关节脱位手术,可提高麻醉优良率,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情况,降低术后应激反应。

    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铁过载与骨代谢的调查分析

    邹贤 李恩斯 万晶晶 谢明玉 曾海生
    2025, 31(17):  2903-290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625-17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分析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儿铁过载与骨代谢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TD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清铁蛋白(SF)水平判定铁过载严重程度,分为无铁过载患儿(SF≤1 000 μg/L,14例)、轻中度铁过载患儿(1 000 μg/L < SF < 2 500 μg/L,32例)和重度铁过载患儿(SF ≥2 500 μg/L,47例)。无铁过载组男7例,女7例,年龄(7.14±1.29)岁;轻中度铁过载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7.10±1.12)岁;重度铁过载组男19例,女28例,年龄(7.44±1.45)岁。铁过载患儿均接受祛铁治疗。比较轻中度、重度铁过载患儿用药前、用药3个月后SF、骨代谢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铁过载患儿SF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TDT患儿重度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度铁过载组用药前SF、PTH、ALT、AST及用药后SF水平分别为(5 410.74±930.15)μg/L、(9.57±1.79)pmol/L、(45.50±8.47)U/L、(65.88±8.19)U/L、(3 197.13±629.49)μg/L,均高于轻中度铁过载组的(1 801.53±388.21)μg/L、(6.17±1.23)pmol/L、(37.45±8.80)U/L、(54.74±6.75)U/L、(1 225.62±199.48)μg/L(均P<0.05);重度铁过载组用药前25(OH)D3水平为(18.22±4.48)μg/L,低于轻中度铁过载组(24.86±5.48)μg/L(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SF水平与25(OH)D3水平呈负相关(r=-0.561,P<0.05),与PTH、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646、0.392、0.544,均P<0.05);治疗后,SF水平与25(OH)D3呈负相关(r=-0.484,P<0.05),与PTH、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623、0.342、0.448,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高PTH(OR=3.914,95%CI=2.168~7.065)、低25(OH)D3OR=0.755,95%CI=0.659~0.864)、高ALT(OR=1.114,95%CI=1.048~1.184)、高AST(OR=1.203,95%CI=1.108~1.307)均是TDT患儿发生重度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东莞地区TDT患儿常见铁过载,且铁过载严重程度与骨代谢紊乱相关,建议将骨代谢标志物纳入TDT患儿常规监测,并对SF >2 500 μg/L者启动早期联合祛铁治疗。

    临床研究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疗效分析

    杨亲 李渭华 王吉昌
    2025, 31(17):  2908-291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8-17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商洛市中医医院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42.65±8.27)岁,采用改良LIFT术治疗。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3.12±7.96)岁,采用传统LIFT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复发率。采用χ2tF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45.37±8.62)min、(16.24±3.58)ml、(5.12±1.03)d、(16.43±3.25)d,对照组分别为(58.64±10.15)min、(25.37±4.76)ml、(7.38±1.42)d、(21.87±4.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12.45、10.23、8.33,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分别为(4.25±0.83、3.18±0.67、2.04±0.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7±1.04、4.52±0.89、3.26±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6%(4/61)比18.33%(11/60)](χ2=4.13,P=0.042)。术后3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为(1.24±0.58)分,对照组为(1.38±0.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216)。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少等优势,复发率呈降低趋势,可较好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针对性入路修补术在原发性或切口侧腹壁疝患者中的应用

    洪浩斌 张博 周章鹏 黄昌宇 马萍
    2025, 31(17):  2912-291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10-17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针对性入路修补术与常规腹腔内修补术在原发性或切口侧腹壁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例侧腹壁切口疝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内修补术治疗,研究组行针对性入路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5~69(53.45±5.67)岁;原发性腹壁疝15例、切口腹壁疝45例。研究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40~68(53.68±5.71)岁;原发性腹壁疝18例、切口腹壁疝4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疝环横径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疝环横径比较[(10.95±3.33)ml比(12.24±5.28)ml、(161.25±52.18)min比(145.27±41.06)min、(6.71±2.02)cm比(6.85±2.19)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7、1.892、0.372,均P>0.05)。研究组在术后第1天静息状态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5±0.53)分比(2.82±0.85)分],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80±1.32)d比(8.32±2.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4、11.463,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6.15%(4/65)比0%(0/60)、0%(0/65)比5.00%(3/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86、1.537,均P>0.05)。结论 与常规腹腔内修补术相比,针对性入路修补术用于原发性或切口侧腹壁疝患者效果良好,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更好。

    腹腔镜三孔法剑突下3 cm切口入路与肋间隙入路在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贾永 王榕 樊艳婷
    2025, 31(17):  2917-292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12-17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三孔法剑突下3 cm切口入路与肋间隙入路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98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将其按照01~98的顺序编号,依据奇偶数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为奇数(49例),给予传统肋间隙入路治疗方案;干预组为偶数(49例),联合给予腹腔镜三孔法剑突下3 cm切口入路治疗方案。观察对比术前、术后两组患者血清疼痛应激因子、肺功能、生存情况等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术后7 d,干预组患者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均低于对照组[(3.86±0.06)μg/L比(3.93±0.05)μg/L、(340.48±14.54)μg/L比(353.59±12.61)μg/L、(119.36±3.42)ng/L比(126.55±4.2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4、4.768、9.253,均P<0.05);术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2.283、2.813、2.646,均P<0.05)。随访24个月,干预组死亡3例(6.12%),存活46例(93.88%),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个月;对照组死亡9例(18.37%),存活40例(81.63%),OS为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9,P<0.05)。结论 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三孔法剑突下3 cm切口入路治疗方案,能减轻患者疼痛应激水平,增强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希岭 姜静 孟文文 王海涛
    2025, 31(17):  2921-292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26-17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顽固性面瘫(RBFP)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RBF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9.74±7.85)岁,病程(98.43±22.79)d;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9.50±7.74)岁,病程(100.15±21.34)d;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DI)、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95.24%(40/42)比78.57%(33/42)],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70.36±8.44)分比(62.89±7.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t=4.410,均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87、9.799,均P<0.05);观察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113.97±10.25)nU/ml比(95.24±8.57)nU/ml],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3.28±0.39)nmol/L比(4.93±0.64)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85、14.268,均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温针灸可提高老年RBFP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FDIP/FDIS评分,并协同优化氧化应激平衡,较单一温针灸更具优势。

    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冯小燕 陈顺合 张艳
    2025, 31(17):  2926-293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7-17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按简单随机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CRF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2.56±9.38)岁,病程(6.48±2.50)年;早期CRF 25例,中期CRF 24例;采用尿毒清颗粒直接保留灌肠。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42.41±9.18)岁,病程(6.75±2.34)年;早期CRF 23例,中期CRF 26例;先采用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然后再以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每周均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酸(UA)、血钙(Ca)及血磷(P)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46/49)比63.2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P<0.05);观察组BUN、Scr均低于对照组[(18.98±4.19)mmol/L比(22.37±5.71)mmol/L、(334.16±32.29)μmol/L比(352.05±43.01)μmol/L],GFR高于对照组[(44.39±6.21)mL/(min·1.73 m2)比(37.05±5.57)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1、2.017、6.15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UA、P均低于对照组[(382.67±57.40)μmol /L比(437.22±65.58)μmol /L、(1.31±0.19)mmol/L比(1.42±0.23)mmol/L],Ca高于对照组[(2.54±0.23)mmol/L比(2.27±0.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1、2.581、6.068,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16%(4/49)比14.29%(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2,P>0.05)。结论 降氮排毒液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CRF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代谢指标,临床疗效优良。

    循经取穴推拿联合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赵亮 王静 李金涛 邓宝锋
    2025, 31(17):  2931-293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07-17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循经取穴推拿联合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LDH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17例、女24例,年龄(44.36±7.39)岁,病程(24.52±8.11)个月,予以腰部骨科固定支架辅助治疗;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2.31±7.05)岁,病程(26.84±8.94)个月,予以循经取穴推拿联合腰部骨科固定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腰椎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F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2周、4周时,观察组腰部VAS评分[(4.34±0.86)分、(2.11±0.42)分]、腿部VAS评分[(3.42±0.68)分、(2.23±0.45)分]和ODI评分[(35.42±4.43)分、(19.64±2.46)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6.875、F时间=31.624、F交互=24.728,F组间=24.615、F时间=29.653、F交互=23.511,F组间=21.932、F时间=25.441、F交互=20.125;均P组间<0.001,均P时间<0.001,均P交互<0.001);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JOA评分观察组均较治疗前增加,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2.506,F时间=27.491,F交互=21.631;F组间=23.726,F时间=30.745,F交互=21.223;F组间=18.417,F时间=22.586,F交互=15.745;P组间<0.001,P时间<0.001,P交互<0.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83.11±6.39)分比(79.42±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P=0.009)。结论 循经取穴推拿联合腰部骨科固定支架用于LDH患者术后康复,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和关节活动度,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奥尔夫音乐疗法结合头针治疗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

    穆宝妮 罗婷 刘蕊
    2025, 31(17):  2935-294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7-17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奥尔夫音乐疗法联合头针治疗对孤独症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并确诊为孤独症的96例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44例)。试验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5(4.37±0.89)岁,病程1~3(1.66±0.62)年,发育商75~93(84.25±6.53)分,给予奥尔夫音乐剧模式疗法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3~5(4.61±0.32)岁,病程1~3(1.54±0.49)年,发育商73~92(86.13±5.22)分,给予头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孤独症谱系障碍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心理教育量表(CPEP-3)、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评分。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语言迟滞、精神萎靡、智力障碍、食欲不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0.26±0.12)分比(0.86±0.20)分、(0.18±0.08)分比(0.67±0.13)分、(0.21±0.14)分比(0.58±0.22)分、(0.16±0.05)分比(0.63±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15、21.750、9.624、26.134,均P<0.05);试验组ATEC、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9.17±5.64)分比(88.73±7.66)分、(69.09±5.98)分比(87.35±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21、14.469,均P<0.05);两组治疗后,CPEP-3评分中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模仿、小肌肉、大肌肉、社交互动、情感表达、非语言行为特征与语言行为特征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9.61%(5/52)比13.6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0P>0.05)。结论 奥尔夫音乐疗法结合头针治疗可改善孤独症患儿关于认知、模仿、表达与理解等语言障碍能力,促进孤独症患儿康复。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的效果分析

    胡晓莉 李婷婷 王彦利 杨波 曹宜丹
    2025, 31(17):  2940-294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1-17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对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患儿应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2021年3月至2024年9月收治的86例BEC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3(9.24±1.21)岁,病程3~12(7.57±1.42)个月;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14(9.33±1.17)岁,病程3~13(7.65±1.39)个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BECT患儿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负面情绪、服药依从性及发育商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言语理解、工作记忆、知觉推理、加工速度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t=-3.577、-3.607、-5.276、-2.513,均P<0.05);对照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得分均高于观察组[(26.51±3.62)分比(20.32±2.53)分、(16.58±1.58)分比(12.62±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91、12.417,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量表、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1、-2.872、-4.016、-4.564、-3.095、-2.329,均P<0.05)。结论 BECT患儿应用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认知水平和负面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发育商。

    病例报告

    绝经后反复宫腔大量积脓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刘翔宇 龙汝玲
    2025, 31(17):  2945-295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17-17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后宫腔积脓患者中的占比及漏诊原因,增强临床医生对绝经后宫腔积脓疾病的认识,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漏诊。方法 选择2024年3月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驻点帮扶的仁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以绝经后反复宫腔大量积脓为首发症状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子分型检测结果与诊治过程等进行分析。以“绝经后宫腔积液”“宫腔反复积脓”“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中、英文关键词,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等英文数据库2015年1月至2025年1月收录的绝经后宫腔积液/积脓合并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绝经后宫腔积脓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比例,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1)本例患者女,79岁,因“绝经28年,反复阴道流脓12024年3月23日就诊于仁化县人民医院妇科,患者近1年反复出现间歇性下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脓。妇科超声及盆腔MRI均提示宫腔大量积液。引流脓液培养出粪肠球菌,糖类抗原(CA)19-9 287.15 U/ml,入院诊断宫腔积脓,尝试保守治疗无效,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于2024年5月15日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家属术前术中均拒绝行术中冰冻病理,拒绝扩大手术范围;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IBNSMP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建议术后8周开始补充阴道近距离放疗。截至2024年12月14日,患者已结束放疗半年,复诊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2)文献复习结果:关于绝经后宫腔积脓的相关研究文献9篇,涉及251例绝经后宫腔积脓患者,其中71例(28.3%)患有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43例(17.1%),宫颈癌27例(10.7%),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0.4%)],子宫内膜癌排名第一,且在首次就诊时漏诊的患者多达11例(4.3%)。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是宫腔积脓的原因之一,以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为主,对于绝经后合并宫腔积脓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漏诊,在无法明确病因及保守治疗无效时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并明确病因。

    护理研究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杨燕澜 钟嘉文 刘文吉 张媛 麦惠容 刘泓妍
    2025, 31(17):  2951-295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03-17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10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化疗相关性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69例和非感染组144例。感染组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6岁30例,6~14岁39例;非感染组中,男78例,女66例,年龄<6岁65例,6~14岁7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32.39%(69/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预防性抗菌药物、诱导缓解期、住院时间、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化疗次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最低血红蛋白、住院季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抗菌药物、住院时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化疗次数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为0.713~0.946),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90.7%,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经Hosmer-Lemeshow检验,χ2=0.769,P=0.993,表示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 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可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快速识别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感染高风险患儿。

    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取消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姚丽燕 叶秀芳 蔡莉 唐锦珠 夏空
    2025, 31(17):  2957-296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06-17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取消原因,探究可行的管理对策,以降低手术取消率。方法 对2022年1月至12月在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取消日间手术的784例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04例,女380例,年龄(66.09±15.63)岁,对日间手术取消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管理对策。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白内障日间手术取消率为4.83%(784/16 233)。按原因分类,患者因素758例(96.68%),医疗、管理因素26例(3.32%);最常见的手术取消原因包括术前检查结果异常(552例,70.41%)、全身情况变化(81例,10.33%)、眼部病情改变(53例,6.76%)。四个季度的日间手术取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策后,手术取消率由2022年的4.83%下降至2023年的3.09%(768/24 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5,P<0.001)。结论 白内障患者日间手术取消原因具有多样化特点,重点关注患者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注意季节对疾病的影响,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手术取消率,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和发展。

    中药封包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白贺芳 白云杰 史俊平
    2025, 31(17):  2961-296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0-17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联合肺康复训练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9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女22例,男27例;年龄48~72(60.00±3.54)岁;病程2~16(9.98±1.13)年。观察组女21例,男28例;年龄46~74(60.13±3.56)岁;病程1~17(9.95±1.16)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肺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封包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观察2周。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症状、运动耐力、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为(1.64±0.17)分,低于对照组的(2.18±0.20)分,6 min步行实验(6MWT)为(435.67±15.62)m,长于对照组的(390.79±15.51)m(t=14.401、14.272,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分别为(3.13±0.40)L、(2.30±0.39)L、(73.48±9.75)%,均高于对照组的(2.95±0.36)L、(2.05±0.36)L、(69.49±9.72)%(t=2.341、3.297、2.02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慢阻肺评估测试(CAT)中睡眠质量差、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活动能力受限、精力不足、心理影响、外出活动受限评分分别为(1.01±0.21)分、(1.12±0.24)分、(1.10±0.11)分、(1.12±0.19)分、(1.12±0.21)分、(1.15±0.23)分、(1.13±0.16)分、(1.13±0.1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4±0.26)分、(2.21±0.35)分、(2.13±0.14)分、(1.53±0.22)分、(2.04±0.28)分、(2.94±0.26)分、(2.57±0.20)分、(1.76±0.18)分(t=6.912、17.979、40.495、9.873、18.400、36.096、39.356、18.821,均P<0.05)。结论 中药封包联合肺康复训练能够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水平,改善其肺功能,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难治性哮喘患儿父母家庭管理方式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刘蕊霞 安照辉 刘红玉 杨琴
    2025, 31(17):  2966-297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3-17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难治性哮喘患儿父母家庭管理方式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家庭管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就诊的218例难治性哮喘患儿及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患儿男130例(59.63%),女88例(40.37%);年龄3~14岁,其中3~7岁118例(54.13%),8~14岁100例(45.87%)。患儿父母中,父亲86例(39.45%),母亲132例(60.55%);年龄25~35岁94例(43.12%),>35岁124例(56.88%)。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管理方式量表(FaMM)、家庭坚韧性量表(FH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收集资料。运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家庭管理方式进行分类,并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将难治性哮喘患儿父母家庭管理方式分为3个潜在剖面:消极家庭管理方式组[29.36%(64/218)]、一般家庭管理方式组[40.37%(88/218)]、积极家庭管理方式组[30.27%(66/21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哮喘病程、发作频率、父母自评照护能力、每日照顾患儿时间、家庭坚韧性和社会支持是家庭管理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难治性哮喘患儿父母的家庭管理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管理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家庭管理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患儿家庭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家庭管理效果,减轻家庭负担,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构建护理本科生同质化临床教学模式研究

    孙彦奇 张景超 满振萍 宋丽萍 侯晶华
    2025, 31(17):  2972-297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26-17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护理本科生同质化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循证护理实践的指导下,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护理本科生同质化临床教学方案。选取2023年2月至2025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习的9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实习的4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中女生40名,男生8名,年龄(21.5±1.2)岁,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将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实习的49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其中女生39名,男生10名,年龄(21.3±1.3)岁,采用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构建的同质化临床教学模式。两组均进行4周干预培训,比较两组护理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岗位胜任力评分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汇总专家函询意见,形成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护理本科生同质化临床教学方案。通过实践效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理本科生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3.55±3.52)分比(87.62±4.33)分、(87.29±4.03)分比(81.17±3.67)分;t=7.408、7.815,均P<0.001]。观察组护理本科生岗位胜任力总分高于对照组[(162.45±3.42)分比(152.54±3.98)分;t=13.162,P<0.001]。观察组护理本科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构建的护理本科生同质化教学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岗位胜任力,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型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刘红玉 杨琴
    2025, 31(17):  2977-298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1-17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型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4年3月至9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498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Mplus 7.0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98名实习护生,其中男14人,女484人;年龄<18岁168人,18~20岁171人,>20岁159人。实习护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评定量表总得分为(69.53±8.49)分。心理健康素养分型包括心理健康素养低下稳定组[45.0%(224/498)]、心理健康素养中等波动组[38.2%(190/498)]和心理健康素养高水平组[16.9%(84/498)]3个分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学校性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是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型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实习护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处于中等,且心理健康素养分型存在异质性,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学校性质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均是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分型的影响因素。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分型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

    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潜在剖面分析

    全益 吕波 全利 龙英姿
    2025, 31(17):  2982-298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1-17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的潜在群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7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87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267例,年龄(19.8±1.2)岁。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工作场所欺负问卷及护理临床决策量表进行调查。通过Mplus 7.0软件建立潜在剖面模型,结合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分为低[30.31%(87/287)]、中[38.68%(111/287)]、高[31.01%(89/287)]3个潜在剖面。3组护理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总得分分别为(104.52±14.87)分、(141.23±15.13)分、(161.45±12.69)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历层次、担任班干部、对护理专业态度、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自主学习能力和工作场所受欺负情况是影响临床决策能力类别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决策能力存在明显异质性,护理教育应关注实习生个体差异,通过优化教育模式和实践环境,提升其临床决策能力,从而提高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

    调查报告

    父母性教育态度对儿童性知识影响及对策建议研究

    胡晓雪 邓欢欢 代金兰 刘杉杉
    2025, 31(17):  2989-2992, 封三.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401-17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父母性教育态度对儿童性知识的影响及相关性,为增强儿童的性知识来提高自我保护素养,降低儿童性侵害案件发生概率。方法 于2024年8月至12月间以从德阳市2区、1县、2县级市中,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为抽样单位,抽取处于小学阶段(6~12岁)的儿童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性教育态度量表、子女性知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性教育态度总分为(63.92±5.31)分,儿童性知识得分为(12.37±1.1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父母性教育态度与儿童性知识水平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总分0.405、生殖生理0.387、怀孕避孕0.472、性骚扰及性侵害0.423,均P<0.01)。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母亲文化程度、幼儿园是否开展过幼儿性教育、父母性教育态度是否积极是儿童性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父母在性教育方面的积极态度与儿童在性知识各个维度(生殖生理、怀孕避孕、性骚扰及性侵害等)的得分呈正相关。此外,儿童性知识水平还受到主要照顾者、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幼儿性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加强父母性教育意识与知识的普及,特别是提升父母的性教育态度,同时促进学校和家庭合作,共同为儿童提供科学、全面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