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5-08-01
    上一期   
    麻醉镇痛专栏
    微创介入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 研究进展
    戴伟 崔冬梅 王文君 杨文静 马世刚 张艳英 王涛 满涛
    2025, 31(15):  2466-247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609-15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传统药物 治疗存在诸多局限性,微创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手段在癌性疼痛管理中逐渐凸显优势。本文综述了微 创介入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部位的常用方法(包括神经阻滞毁损术、经皮椎体 成形术、射频消融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在癌症晚期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难治性癌性疼痛的 介入干预时机等,分析其原理、疗效、优势及相关风险,旨在为临床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微创介入治疗癌 性疼痛提供参考,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缓解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研究

    杨文静 戴伟 王文君 崔冬梅
    2025, 31(15):  2471-247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08-15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对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性疼痛的缓解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在枣庄市胸科医院确诊为转移性NSCLC且伴癌性疼痛症状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与观察组(46例),常规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62.60±7.74)岁,病理类型:腺癌48例、鳞癌1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60.26±7.15)岁,病理类型:腺癌38例、鳞癌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的止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10周后的癌性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暴发痛发作次数,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功能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生存质量[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χ2检验、t检验、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治疗1、3、10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为(8.24±1.02、2.89±0.77、2.93±0.65、3.24±0.64)分,常规组为(8.33±1.21、4.57±1.14、4.10±1.05、4.12±0.82)分,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1周内观察组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3.26±1.08)次/周比(6.50±1.41)次/周](t=12.351,P<0.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KPS、FACT-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74.78±5.57)分比(68.36±5.23)分、(104.26±5.85)分比(96.33±4.39)分](均P<0.001)。两组镇痛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便秘、过度镇静、穿刺处皮肤麻木萎缩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有助于转移性NSCLC患者的癌性疼痛得到迅速且有效地缓解,对于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针刺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疼痛及对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

    史悦 王丹
    2025, 31(15):  2476-248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08-15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针刺治疗肺癌化疗患者癌性疼痛及对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进行化疗的17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针刺组、注射组、联合组,各44例。常规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57.52±9.05)岁,疼痛病程(21.18±4.14)d;针刺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59.02±8.63)岁,疼痛病程(21.84±4.03)d;注射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58.48±8.91)岁,疼痛病程(21.57±4.25)d;联合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6.91±9.24)岁,疼痛病程(20.32±4.09)d。4组均采用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注射组加用穴位注射高乌甲素治疗,联合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高乌甲素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癌性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疼痛介质水平、生活质量及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常规组、针刺组、注射组[(1.05±0.31)分比(2.52±0.44、1.75±0.41、1.59±0.39)分和(5.14±1.48)分比(9.05±2.29、6.73±2.06、6.50±2.03)分],联合组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针刺组、注射组[97.73%(43/44)比75.00%(33/44)、84.09%(37/44)、84.09%(3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血清5-羟色胺、前列腺素E2、P物质水平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中的症状量表、单项测试题目评分均低于常规组、针刺组、注射组,针刺组、注射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和EORTC-QLQ-C30中的功能量表、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针刺组、注射组,针刺组、注射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穴位注射高乌甲素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减轻肺癌化疗患者的癌性疼痛、调节疼痛介质水平,提升睡眠和生活质量。

    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黄敬媛 蔡亮 吕海港 邓亚南
    2025, 31(15):  2482-248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9-15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患儿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DDH手术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50例,年龄(3.25±0.73)岁;对照组中男9例,女51例,年龄(3.17±0.86)岁。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8、12、24 h的儿童疼痛行为评分量表(FLACC)和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镇静量表(CHW)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学意义采用χ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2、4、8、12、24 h,观察组的FLACC评分分别为(2.75±1.53、2.41±1.22、2.18±1.05、1.76±0.61、1.45±0.42)分,对照组分别为(4.31±1.82、3.75±1.43、3.23±1.21、2.79±1.08、2.18±0.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儿术后2、4、8、12 h的CHW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术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儿的CHW评分呈上升趋势。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20.0%(12/60)比16.7%(1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3,P=0.637)。结论 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在患儿DDH手术中具有良好的疼痛控制效果,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术后疼痛评分,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丹 代彦文 薛娜
    2025, 31(15):  2487-249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4-15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手术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拟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组),每组48例。A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8.41±4.04)岁;美国麻醉师学会(ASA)分级:Ⅱ级27例,Ⅲ级21例。B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8.55±4.17)岁;ASA分级:Ⅱ级28例,Ⅲ级20例。A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72 h,B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A组[(65.92±8.34)%比(75.28±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0,P<0.001)。麻醉后24 h,B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分别为(14.22±1.08)s、(108.54±9.15)%、(4.24±0.83)g/ml、(37.92±1.84)s、(18.79±1.64)s、(0.84±0.13)mg/L,A组分别为(12.91±1.38)s、(97.48±11.26)%、(5.23±0.79)g/ml、(33.96±5.39)s、(14.68±1.41)s、(1.49±0.5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A组[2.08%(1/48)比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结论 针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有效确保手术顺利开展,但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更好地稳定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机体凝血状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确保预后效果。

    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帆帆 张丽 张振华
    2025, 31(15):  2492-249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6-15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老年患者104例,按麻醉方式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组),每组52例。P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72.18±4.14)岁,颈、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为12、22、18例。R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72.37±4.21)岁,颈、胸、腰段骨折患者分别为11、25、16例。P组给予丙泊酚麻醉,R组给予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60 min(T2)、术毕(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应激水平(肾上腺素、皮质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0~T3时刻,P组MAP分别为(96.23±11.06、75.38±7.24、73.35±6.24、77.42±6.16)mmHg(1 mmHg=0.133 kPa),R组MAP分别为(96.74±10.75、80.34±8.02、83.24±9.78、82.34±10.13)mmHg;P组心率分别为(80.42±9.13、76.34±9.35、70.24±10.04、72.73±8.92)次/min,R组心率分别为(79.36±9.41、74.82±7.23、73.93±7.34、76.37±9.06)次/min;两组T1~T3时刻的MAP、心率均较T0时刻显著下降;且R组T1~T3时刻的MAP和T2、T3时刻的心率均高于P组(均P<0.05)。两组不同时刻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T0~T3时刻,P组肾上腺素分别为(12.43±1.63、18.02±1.45、18.24±1.44、14.31±1.12)ng/L,R组肾上腺素分别为(12.24±1.84、15.36±1.38、15.73±1.27、13.19±1.33)ng/L;P组皮质醇分别为(3.26±1.25、4.62±1.23、5.78±1.32、4.31±1.23)nmol/L,R组皮质醇分别为(3.32±1.24、3.86±0.73、4.31±1.16、3.87±0.73)nmol/L;两组T1~T3时刻的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显著升高,R组T1~T3时刻的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低于P组(均P<0.05)。(3)术前和术后1、3 d,P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5.83±0.93、3.86±0.74、2.34±0.58)分,R组VAS分别为(5.87±1.01、2.79±0.82、1.33±0.45)分;P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别为(27.91±0.42、28.32±0.46、28.75±0.63)分,R组MMSE评分分别为(27.78±0.45、28.52±0.51、29.11±0.45)分;术后1、3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R组均优于P组(均P<0.05)。(4)P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69%(17/52),R组为26.92%(1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520)。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能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并有助于改善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显著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策略。

    基础研究

    咖啡酸苯乙酯通过TGF-β1/Smad3通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杨宁 王瑞平 张亚密 李亚萍 党双锁
    2025, 31(15):  2497-250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7-15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方面的作用,进而从TGF-β1/Smad3通路较为深入地探讨CAPE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时间为2021年月9至2022年9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平台进行。根据前期动物实验结果,选用雄性SD(SD)大鼠3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四氯化碳(CCl4)造模组(15只)、CAPE干预组(10只),体质量(254.50±16.22)g。干预10周后行后续实验;通过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组织;通过HE、Masson、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3、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结果 电镜下CAPE干预组可见细胞结构完整,未观察到簇状增生细胞肌丝的分布。HE、Masson、弹力纤维、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显示,CAPE干预组的肝脏组织胶原水平较CCl4造模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Cl4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肝脏组织中的Collagen Ⅰ、α-SMA、TGF-β1和p-Smad3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CAPE干预组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与之一致。但MMP2的表达水平在CCl4造模组中明显降低,在CAPE干预组中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CAPE可明显改善CCl4复合因素所致的肝脏病理损害,逆转肝纤维化进程。CAPE可能通过抑制大鼠HSC活化以及胶原的形成,调节TIMP1/MMP2平衡,下调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当归芍药散对复发性流产小鼠子宫免疫微环境及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邵莹 马雁南 杜玉侠 胡娜
    2025, 31(15):  2503-250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4-15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对复发性流产(RA)小鼠子宫免疫微环境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CBA/J雌鼠与DBA/2雄鼠(8~10周龄)配对建立RA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分为RA组和L-DSS、M-DSS、H-DSS组,每组10只。另选择CBA/J雌鼠与BALB/c雄鼠(8~10周龄)配对,建立正常妊娠模型,取10只为Control组。L-DSS、M-DSS、H-DSS组分别灌胃6.11、12.22、24.44 g/kg DSS,每天1次,连续14 d。Control组和RA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观察各组小鼠妊娠结局;统计各组小鼠子宫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小鼠子宫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统计学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结果 Control组子宫内膜形态结构完整正常,蜕膜细胞数量多;RA组子宫内膜变薄断裂,蜕膜细胞数量少,可见血管异常出血,存在炎症细胞浸润;L-DSS、M-DSS、H-DSS组子宫内膜依次增厚,蜕膜细胞数量增多,炎症细胞减少。RA组的胚胎丢失率、IL-17A、TNF-α、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均高于Control组[48.61%(35/72)比6.90%(6/87)、(186.92±19.05)ng/L比(74.25±15.40)ng/L、(270.57±28.37)ng/L比(153.28±24.29)ng/L、(1.19±0.14)%比(0.36±0.10)%、1.64±0.17比0.10±0.03],子宫脏器系数、Treg细胞比例均低于Control组[(5.87±1.44)%比(10.74±1.83)%、(0.72±0.19)%比(3.25±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SS、M-DSS、H-DSS组的胚胎丢失率、IL-17A、TNF-α、Th17细胞比例、Th17/Treg均低于RA组,子宫脏器系数、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RA组(均P<0.05)。结论 DSS可以调整RA小鼠子宫免疫微环境及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妊娠结局。

    文献分析

    自噬相关基因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调控作用机制研究

    董强 余红超 冯玮
    2025, 31(15):  2508-251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1-15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采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自噬相关基因(ATGs)对骨性关节炎的潜在影响机制,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获得2004年11月2日至2014年2月28日提交的公共数据集GSE55457、GSE55235、GSE1919,使用在线软件Network Analyst对数据预处理,然后进行差异表达基因(Log2Fold Change>2,Adjusted P-value<0.05)的筛选,获取ATGs和OA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用在线分析软件String进行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建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特异性ATGs的PPI网络、ATG-microRNA调控网络、转录因子(TF)-ATG调控网络、环境化学物-ATG调控网络。结果 ATGs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共发现106个骨性关节炎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自噬相关基因列表(OA-AT-DEGs),其中上调43个(40.57%),下调63个(59.43%);富集分析显示,ATGs主要参与对病毒相关的防御反应等生物学过程;OA-AT-DEGs和特异性的PPI网络显示,UBC、MAPK1和RPS6KB1为OA-AT-DEGs相关的PPI网络的重要核心节点。根据microRNA-OA-AT-DEGs交互作用网络显示,有21个microRNA与OA-AT-DEGs之间存在着调控作用。其中,hsa-miR-16-5P与8个OA-AT-DEGs存在靶向交互关系;表明BCL2CDKN1A等相关基因受TF的调节;ATGs与环境化学物雌二醇、丙戊酸等有交互作用。结论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基因表达模式出现了显著改变,UBC和RPS6KB1等蛋白或基因可能在防御免疫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microRNA、TF、环境化学物、信号通路分子、特异性基因在上述过程中具有相当作用,为研究ATGs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和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论著

    某三甲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心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郝超凡 叶发民
    2025, 31(15):  2515-251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21-15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某三甲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住院患者心功能现状,分析影响心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 200例住院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为心功能良好组,共56例(28.00%),Ⅲ~Ⅳ级为心功能不良组,共144例(72.00%)。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功能良好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62.42±5.46)岁;心功能不良组男75例,女69例,年龄(62.58±5.32)岁。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比例,CCU住院时长、近1年内住院次数、伴有心衰、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ount,R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FT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D)、右心房内径(right atrial diameter,RAD)、右心室内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合并高血压、CCU住院时长、近1年内住院次数、伴有心衰、LAD、LVD、RAD、RVD是心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CCU住院时长、近1年内住院次数、伴有心衰、LAD、LVD、RAD、RVD水平与CCU住院患者心功能呈正相关,是心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掌握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对治疗该疾病有重要指导作用。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预测效能

    尤玉伟 曹晓媚 刘中丽
    2025, 31(15):  2520-252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31-15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间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231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48例)和非MACE组(183例)。MACE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66(63,68)岁;非MACE组男156例,女27例,年龄65(62,67)岁。收集患者基线资料,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Kaplan-Meier曲线,分析TC/HDL-C比值在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中的应用价值。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ACE组TC/HDL-C比值高于非MACE组(4.65±0.99比3.43±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79,P<0.001);且TC/HDL-C比值辅助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95%置信区间0.768~0.870),截断值为3.96,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71.58%。纤维蛋白原、TC/HDL-C比值升高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是保护因素(均P<0.05)。根据ROC截断值(3.96)将TC/HDL-C比值分为高TC/HDL-C组(>3.96,90例)和低TC/HDL-C组(≤3.96,141例),高TC/HDL-C组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高于低TC/HDL-C组[42.22%(38/90)比7.09%(10/141)](χ2=41.185,P<0.001)。结论 PCI术后发生MACE患者的TC/HDL-C比值显著升高,TC/HDL-C比值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MI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的影响

    杜晓艳 闫会丽 韩建伦 余蒙蒙
    2025, 31(15):  2525-252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06-15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榆林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1例)和联合组(51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56.37±6.08)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31例、Ⅳ级9例。联合组男22例,女29例,年龄(57.81±6.7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28例、Ⅳ级11例。对照组实施阿托伐他汀干预,每晚20 mg,连续服用3个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干预,皮下注射,75 mg/次,2周1次,干预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代谢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颈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联合组血脂代谢指标中HDL-C(1.82±0.26)mmol/L高于对照组(P<0.05);LDL-C(1.57±0.20)mmol/L、TG(1.31±0.15)mmol/L、TC(2.43±0.4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联合组IMT(0.89±0.04)mm、斑块Crouse评分(1.84±0.35)分、TNF-α(3.21±0.73)μg/L、HMGB1(2.09±0.68)mg/L、IL-6(16.52±2.30)ng/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2/5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消除颈动脉粥样斑块,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单侧双通道内镜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李逸峰 刘晨
    2025, 31(15):  2529-253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7-15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共纳入2023年5月至11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36~76(52.78±8.98)岁,责任节段:L3/4 1例、L4/5 9例、L5/S1 8例。患者均接受UBE神经根松解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MacNab评分评价末次随访临床疗效。采用方差分析、Dunnett’s T3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为35~130(75.17±24.2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8(2.22±1.59)d,随访时间13~18(16.00±1.81)个月。患者术后第1天腰痛VAS评分和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低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评分评价疗效:优15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为88.89%(16/18)。结论 UBE神经根松解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腰椎管狭窄症提供了另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且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椎管侵占型T10~L2不完全爆裂胸腰椎骨折减压术后预后临床风险评估

    时亮 赵俊锋 周海龙 段亮 常彦海 郝源渊
    2025, 31(15):  2534-253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06-15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椎管侵占型T10~L2不完全爆裂胸腰椎骨折减压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椎管侵占型T10~L2不完全爆裂胸腰椎骨折患者122例,其中男67例,女55例;年龄<60岁73例,≥60岁49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预后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1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其中预后不良28例、预后良好94例。预后不良患者年龄≥60岁、骨质疏松、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程度评分(TLICS)≥8分比例分别为64.29%(18/28)、46.43%(13/28)和71.43%(20/28),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5);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伤椎位置、受伤至入院时间、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质疏松、TLICS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年龄、骨质疏松、TLICS进行预测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0.866~0.969),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77.50%。结论 椎管侵占型T10~L2不完全爆裂胸腰椎骨折减压术后预后受患者年龄、骨质疏松、TLICS的影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椎体成形椎弓钉固定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黄云飞 都金鹏 杨小彬 贺宝荣 李晓菊 张楠
    2025, 31(15):  2539-254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7-15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椎弓钉固定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64.78±7.90)岁,病程(5.32±1.60)个月;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65.71±9.55)岁,病程(5.51±1.24)个月。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椎体成形及椎弓钉固定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随访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25.69±16.48)min]、下床活动时间[(1.83±0.42)d]和住院时间[(11.33±2.70)d]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71.87±31.56)ml]、骨水泥量[(4.55±1.13)ml]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18±0.34)分]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07±0.53)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椎体成形及椎弓钉固定联合微波消融术用于治疗脊柱转移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疼痛和功能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或不联合格卡瑞韦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高妮 曹丹 高云飞
    2025, 31(15):  2544-254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9-15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或不联合格卡瑞韦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36例基因3型CHC患者,其中男121例,女115例,年龄(56.93±19.11)岁,CHC患者155例、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hepatitis C virus compensated cirrhosis,HCV-CLC)患者81例。所有患者应用SOF/VEL(每日一次,每次SOF 400 mg/VEL 100 mg)联合或不联合格卡瑞韦(每日一次,每次100 mg)治疗,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以及停药12周后的检查指标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C组治疗第4周、第12周及停药12周后应答率为36.13%(56/155)、87.10%(135/155)、94.84%(147/155),HCV-CLC组为13.58%(11/81)、44.44%(36/81)、67.90%(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C组治疗第4周、第12周及停药12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分别为35(31,55)U/L、57(30,78)U/L、123(109,166)U/L,27(23,50)U/L、37(25,45)U/L、84(50,115)U/L,15(11,33)U/L、18(10,36)U/L、43(45,76)U/L,与基线时[75(40,100)U/L、84(63,111)U/L、196(144,238)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CLC组治疗第4周、第12周及停药12周后ALT、AST、ALP分别为42(22,50)U/L、56(46,67)U/L、147(120,160)U/L,27(20,41)U/L、33(16,40)U/L、82(70,125)U/L,21(15,23)U/L、18(13,25)U/L、60(44,77)U/L,与基线时[73(42,110)U/L、87(57,106)U/L、196(155,257)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C组治疗第4周、第12周和停药12周后肝硬度值为(8.87±1.52)kPa、(5.52±1.72)kPa、(5.10±1.64)kPa,与基线时[12.70±2.94)k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V-CLC组治疗第4周、第12周和停药12周后肝硬度值为(14.62±4.57)kPa、(8.86±2.75)kPa、(5.46±1.81)kPa,与基线时[25.61±6.46)k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治疗第4周及治疗第12周CHC组肝硬度值低于HCV-CLC组(均P<0.05),而停药12周后两组肝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F/VEL联合或不联合格卡瑞韦治疗CHC患者有显著疗效。

    临床研究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研究母婴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及预防对策研究

    张瑜 袁雪 杨云帆 周智曌
    2025, 31(15):  2544-254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9-15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研究母婴因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杨凌示范区医院2023年1至12月200例孕妇及其新生儿病历资料。孕妇资料:初产妇113例,经产妇87例;年龄23~40(31.42±5.64)岁。新生儿资料:男105例,女95例;出生体重1 511~4 035(2 506.50±1 019)g。按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组,分为发生组(108例)与未发生组(92例),收集两组孕妇、新生儿基线资料(生产次数、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等),先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再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模型效能。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筛选影响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22项最具代表性的危险因素,在对22个变量以Lasso回归进行分析,完成十折交叉验证后,发现当λ=0.035 090时,共筛选出11个变量,将所得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OR=2.217)、母婴血型不合(OR=2.863)、胎龄<34周(OR=1.842)、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24 h(OR=1.799)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子(均P<0.05)。采用Bootstrap法(B=1 000)对模型进行内验证,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95%CI 0.779~0.887;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0.033,均方误差0.001 42,模型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07,P=0.713);且决策曲线分析(DCA)曲线的净获益率较好。结论 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不合、胎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均可能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临床可从上述因素加强干预,以降低其发生风险。

    SMILE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杜青卫 钟文金 李梅 杨林声 马甜
    2025, 31(15):  2556-256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18-15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视觉质量、干眼参数及角膜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的近视散光患者50例(100只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FS-LASIK组各25例(50只眼)。SMILE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8~49(26.84±7.57)岁;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SE)为(-5.42±1.51)D;术前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为(9.56±1.67)mmHg(1 mmHg=0.133 kPa);术前角膜滞后值(corneal hysteresis,CH)为(9.61±1.42)mmHg。FS-LASIK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19~47(26.56±7.68)岁;术前SE为(-5.51±1.62)D;术前CRF为(9.54±1.64)mmHg;术前CH为(9.59±1.45)mmHg。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质量(裸眼视力、SE、总高阶像差、视觉质量量表评分)、干眼参数[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生物力学[角膜阻力因子变化量(ΔCRF)、角膜滞后值变化量(ΔCH)]。采用χ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裸眼视力、SE、总高阶像差比较的时点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点=261.094、221.946、35.371,均P<0.05);FS-LASIK组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0.01±0.03)、SE[(-0.24±0.29)D]优于SMILE组[0.03±0.01、(-0.33±0.31)D](均P<0.05)。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泪河高度、TBUT比较的时点效应(F时点=27.699、5.251)、组间效应(F组间=21.767、9.314)、交互效应(F交互=3.832、3.6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泪河高度[(0.27±0.04)mm、(0.28±0.03)mm]、TBUT[(12.81±3.51)s、(13.15±4.06)s]高于FS-LASIK组[泪河高度:(0.23±0.05)mm、(0.24±0.03)mm,TBUT:(10.95±3.69)s、(11.13±3.7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ΔCH、ΔCRF比较的组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92.007、37.760,均P<0.05);SMILE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ΔCH[(1.39±0.42)、(1.25±0.38)、(1.29±0.35)、(1.32±0.31)mmHg]、ΔCRF[(2.58±0.87)、(2.37±0.91)、(2.41±0.88)、(2.39±0.79)mmHg]均小于FS-LASIK组[ΔCH:(1.76±0.61)、(1.73±0.58)、(1.87±0.56)、(1.89±0.61)mmHg,ΔCRF:(2.94±0.89)、(2.93±0.84)、(3.01±0.95)、(2.98±0.81)mmHg](均P<0.05)。结论 SMILE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恢复相当、干眼参数较术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SMILE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恢复比FS-LASIK慢,但SMILE术后3个月、6个月干眼参数优于FS-LASIK,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更小。

    心脏磁共振衍生的左心房应变参数对CKD患者合并HFpEF的预测价值

    李莉 郑建民 李剑 项行林 张英
    2025, 31(15):  2562-256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621-15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特征衍生的左心房应变参数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西安凤城医院接收的130例CKD合并HFpEF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82例,女48例,年龄(46.97±10.21)岁;另选取同期100例CKD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8.02±11.67)岁。两组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斑点追踪分析检测获取左心房僵硬指数(LASI)、左心房充盈指数(LAFI)等指标,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LASI、LAFI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LASI、LAFI对CKD患者合并HFpEF的预测价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糖尿病、cTnT、NT-proBNP、尿素、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LASI、LAFI高于对照组[0.66(0.44,0.94)比0.21(0.16,0.31),2.95(1.89,4.78)比1.75(1.32,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15、7.326,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SI、LAFI与cTnT、NT-proBNP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ASI、LAFI预测CKD患者合并HFpE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782。结论 心脏磁共振特征衍生的左心房应变参数LASI与LAFI在CKD患者合并HFpEF的评估中有预测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成人重症肺炎疗效及sICAM-1、IL-6水平的影响

    陈学前 雷莲莲 周桂智
    2025, 31(15):  2568-257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22-15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成人重症肺炎疗效以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安康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2例成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5~70(58.24±6.53)岁;体重指数(24.56±3.21)kg/m2;病程7~20(12.48±3.67)d。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6~69(57.92±6.28)岁;体重指数(24.78±3.15)kg/m2;病程8~19(12.35±3.54)d。对照组接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15 mg盐酸氨溴索与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30 min,每日两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每周1~2次,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发热)消失时间,血清指标(sICAM-1、IL-6)、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RAW)、肺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量(WOB)]、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不良反应(恶心、皮肤瘙痒、气道出血、气道痉挛、腹泻)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咳嗽、发热、咳痰消失时间为(2.22±1.11)d、(1.46±0.38)d、(2.41±0.34)d,短于对照组(6.45±1.06)d、(2.51±0.57)d、(5.77±0.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82、10.946、27.031,均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的sICAM-1和IL-6水平为(134.51±28.17)μg/L、(17.41±1.53)μg/L,低于对照组(168.25±35.44)μg/L、(23.20±1.8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2、17.168,均P<0.05);研究组的RAW和WOB为(9.71±2.15)cmH2O/(L·s)(1 cmH2O=0.098 kPa)、(0.53±0.09)J/L,低于对照组(11.87±2.68)cmH2O/(L·s)、(0.65±0.14)J/L,Cdyn为(36.84±4.99)ml/cmH2O,高于对照组(32.63±4.85)ml/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0、5.149、4.321,均P<0.05);研究组的CPIS和APACHEⅡ评分为(3.41±0.83)分、(11.65±2.74)分,低于对照组(4.76±1.21)分、(14.55±3.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70、4.925,均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3.73%(7/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7,P=0.08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有效改善成人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sICAM-1和IL-6水平,改善呼吸力学指标,并降低CPIS和APACHEⅡ评分,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利司那肽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王艳川 米兰
    2025, 31(15):  2573-257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4-15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利司那肽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木市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76例T2DM并MCI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3~75(69.52±2.52)岁;体重指数(BMI)25.25~33.14(29.41±2.01)kg/m2。观察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62~76(69.17±2.43)岁;BMI 25.30~33.18(29.48±1.98)kg/m2。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宣教、二甲双胍片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每次5 mg,每天1次),观察组采取利司那肽(皮下注射,首次给药10 μg/d,每天1次,用药14 d后,调整为20 μg/d)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胰岛功能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5.26±1.02)%]、空腹血糖(PBG)[(5.26±0.63)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7.15±1.20)mmol/L]均低于对照组[(7.85±1.09)%、(7.16±0.71)mmol/L、(9.63±1.41)mmol/L](均P<0.05);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7.15±1.41)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5.25±2.41)分]均高于对照组[(26.30±0.96)分、(23.01±2.39)分](均P<0.05);观察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0.29±0.05)μg/L]、血浆β-淀粉样蛋白-42(A31-42)[(103.52±20.10)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36±0.07)μg/L、(118.62±22.63)ng/L](均P<0.05);观察组HOMA-IR水平(9.23±1.74)低于对照组(12.54±2.09),FCP水平[(2.45±0.41)μg/L]高于对照组[(2.17±0.30)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2/37)]略低于对照组[10.26%(4/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28,P>0.05)。结论 对T2DM并MCI患者采取利司那肽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且安全性较高。

    中医药研究

    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联合尼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效果

    马小红 张晨 吴安洪
    2025, 31(15):  2578-258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27-15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联合尼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NSCLC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19~78(48.56±4.58)岁。观察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0~77(46.84±4.86)岁。对照组采用尼洛替尼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量表(FACT-L)]、免疫指标(CD3+、CD4+、CD8+),不良反应和远期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采用Log-rank χ2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75.41%(46/61)比43.86%(32/57)、88.52%(54/61)比73.68%(42/5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次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KPS评分、FACT-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9.85±4.58)分比(76.52±3.89)分、(83.24±5.63)分比(78.29±5.24)分](均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8.45±4.85)%比(64.15±4.28)%、(42.63±4.15)%比(40.25±3.8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20.36±2.47)%比(25.03±2.95)%](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因联系方式丢失、家庭住址更换脱落患者14例(对照组5例,观察组9例)。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1.54%(6/52)比19.23%(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合四君子汤联合尼洛替尼治疗NSCLC术后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病死率。

    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王学锷 李超然 唐焕新 黄金田 赵亚妮 王维祖
    2025, 31(15):  2583-258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530-15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老年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及治疗组(5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62.35±6.58)岁,病程(5.75±1.14)d。治疗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61.98±6.63)岁,病程(5.81±1.0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取汁40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以及sIL-2R、NF-κB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8%(53/58)比70.69%(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胸闷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sIL-2R、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拟清热解毒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临床疗效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及sIL-2R、NF-κB水平,且安全性高。

    参苓益化壮骨方治疗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

    王建文 马孝凡
    2025, 31(15):  2587-259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9-15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参苓益化壮骨方治疗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7.85±9.2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8.47±10.0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参苓益化壮骨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Harris评分、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中、低切)、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侯积分低于对照组[(6.89±1.04)分比(9.25±1.14)分],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68.96±6.41)分比(56.85±5.89)分](均P<0.05);观察组β-EP、SP、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97.52±11.08)ng/L比(131.54±13.42)ng/L、(137.48±23.51)ng/L比(187.85±26.33)ng/L、(114.58±18.53)μg/L比(194.55±26.43)μg/L](均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中、低切)、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1/40)比15.00%(6/40)](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参苓益化壮骨方治疗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脾虚夹湿证,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术后下肢DVT,减轻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桃红四物汤联合电针及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效果

    柳青 姜宇 郝龙
    2025, 31(15):  2592-259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11-15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电针及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1月至2024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0.32±7.65)岁;扭伤分级:31例、29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9.87±8.49)岁;扭伤分级:30例、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电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关节周径和屈伸度、足踝功能和踝-后足功能[足踝功能量表-日常活动量表(FAAM-ADL)、足踝功能量表-运动量表(FAAM-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介质[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58/60)比86.67%52/60)](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31.27±2.03cm比(34.65±2.39cm],屈伸度大于对照组[(85.75±6.29°比(76.38±6.43°](均P<0.05);观察组FAAM-ADLFAAM-S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7.73±5.01)分比(62.18±5.24)分、(25.05±2.33)分比(21.57±1.84)分、(87.34±5.06)分比(83.23±5.37)分](均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NPYNGF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桃红四物汤联合电针及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气滞血瘀证的效果较好,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病例报告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视网膜静脉不全阻塞1

    魏嘉 康建国 朱润芝 张潇 虎学君
    2025, 31(15):  2598-260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30-15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眼科学各专业飞速发展,使疾病诊疗更加精细化,但临床工作中也常因医务人员仅关注专科疾病,而忽视其他合并病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常被忽视。本文报道了1PACG合并RVO患者,并探讨了PACG房角关闭的机制以及PACGRVO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思路,提高其对这类疾病的认识。

    纹带棒状杆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分析

    李丹 毕艳妮 薛明
    2025, 31(15):  2602-260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4-15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纹带棒状杆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患者52岁,男性,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套外周血培养均分离出纹带棒状杆菌。经过详细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最终确诊为纹带棒状杆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接受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着重强调,纹带棒状杆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长期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置管等介入性操作、糖尿病、恶性肿瘤)中感染率越来越高,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护理研究

    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技术的证据总结

    吴婵凤 王晓琴 曾秋红 潘惠仪 陈昊 徐文婷 凌冬兰
    2025, 31(15):  2605-261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0-15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索、评价和整合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技术的相关证据,为急诊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IPOST模式构建临床问题,遵循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专业网站中自建库至202425日关于小儿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洗胃技术操作的临床决策、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指南、行业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研究团队成员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综合。结果 共检索文献1 327篇,最后纳入文献6篇,其中指南2篇、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归类后分为4个主题:洗胃前评估和处置、胃管选择、洗胃时操作要点、洗胃的健康教育,共总结证据27条。结论 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选择相应证据运用于小儿洗胃操作中,保障小儿洗胃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调查分析

    李晓玉 王小霞 梁娜红 高莹 袁莉莉 谭云
    2025, 31(15):  2611-261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17-15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分析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健康状态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层达标情况,为高龄T2DM患者分层管理和个体化血糖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10月至2024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87例高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女85例;年龄(80.94±8.28)岁;T2DM病程(17.25±9.30)年。比较患者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入院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健康综合评估[共患病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等]、HbA1c分层达标情况。结果 高龄T2DM患者健康状态等级良好(Group 1)、中等(Group 2)和差(Group 3)的占比分别为3.74%7/187)、47.59%89/187)和48.66%91/187)。96.26%180/187)患者合并除糖尿病外的慢性疾病总数≥3种;Group 3 ADL损伤≥2项患者81例,占总体的43.32%81/187),占Group 389.01%81/91)。未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患者达标率为76.67%23/30),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患者达标率为13.38%21/157)。Group 1患者HbA1c达标率为28.57%2/7);Group 2患者HbA1c达标率为22.47%20/89);Group 3患者HbA1c达标率为24.18%22/91);总达标率为23.53%44/187)。结论 合并除糖尿病外的慢性疾病总数≥3种是高龄T2DM患者健康状态分入Group 2的主要原因,ADL损伤≥2项是高龄T2DM患者健康状态分入Group 3的主要原因。HbA1c达标率低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ADL损伤、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等有关。

    基于用药安全5时刻的健康教育模式在COPD患者吸入药物依从性中的应用

    黄平 曾秋璇 陈文利 杨旭 林晓红 黄惠欣 董环
    2025, 31(15):  2616-262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02-15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用药安全5时刻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吸入药物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46月至2024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20COPD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男140例,女20例;年龄(67.67±9.94)岁;病程(10.91±9.14)年。试验组失联2例、病情加重退出研究2例。试验组男126例,女30例;年龄(68.96±9.16)岁;病程(11.72±9.12)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用药安全5时刻健康教育方案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干预3个月后用药知识问卷、用药信念问卷、中文版吸入药物依从性测试(TAI)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用药知识问卷、用药信念问卷和中文版TA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7.23±8.73)分比(21.86±9.86)分、(51.46±9.40)分比(42.91±10.39)分、(46.00±6.48)分比(38.58±10.33)分](均P<0.05)。结论 应用用药安全5时刻原则指导COPD患者吸入药物治疗,可提高吸入药物认知水平和依从性,优化吸入药物的长期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孟芳芳 余丽娅 康樱樱 吴瑞欣 朱青春 王宁波
    2025, 31(15):  2621-262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28-15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44~77(62.48±9.13)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5例,Ⅲ级14例,Ⅳ级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2~80(63.08±9.63)岁;NYHA分级:Ⅱ级23例,Ⅲ级18例,Ⅳ级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LVESD低于对照组[(35.83±2.88)mm比(39.23±3.39)mm],LVEF高于对照组[(49.70±5.44)%比(44.12±5.08)%](均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0.92±5.31)分比(46.26±5.30)分、(42.11±5.23)分比(47.05±5.05)分](均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干预可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涂擦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燕美霖 田晔 张雪
    2025, 31(15):  2626-262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326-15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中药涂擦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疼痛程度、上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58.64±7.49)岁;病程(29.46±4.97)d。研究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58.27±7.31)岁;病程(29.13±4.52)d。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涂擦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运动能力[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0.01±2.43)分比(13.85±3.27)分](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05±0.42)分比(3.64±0.83)分](P<0.05);研究组FMA-UE、ARAT、WMF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5.75±6.29)分比(34.64±5.04)分、(30.21±5.82)分比(22.45±4.56)分、(50.87±5.25)分比(36.42±5.24)分](均P<0.05);研究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81.35±7.96)分比(70.18±7.64)分](P<0.05)。结论 中药涂擦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增强上肢运动能力,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基于结构方程分析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在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及护理方案

    李红艳
    2025, 31(15):  2630-263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4-15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在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及护理方案。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37~64(53.59±4.86)岁;病程2~4(3.48±0.61)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6例,高中35例,大专及以上15例。比较患者术后24 h、1个月正念水平[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术后健康行为(慢性病患者主动健康行为量表)。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性Person分析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行为与正念水平、生活质量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术后健康行为在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MAAS评分高于术后24 h[(58.74±6.49)分比(45.63±5.01)分](P<0.05)。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术后24 h(均P<0.05)。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慢性病患者主动健康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后24 h(均P<0.05)。冠心病患者慢性病患者主动健康行为量表总分与MAAS评分呈正相关(r=0.890,P<0.001),慢性病患者主动健康行为量表总分与WHOQOL-BREF总分呈正相关(r=0.885,P<0.001),MAAS评分与WHOQOL-BREF总分呈正相关(r=0.892,P<0.001)。结构方程结果显示,方程Y=cX+e1的回归效应显著,c=0.885,P<0.001。方程M=aX+e2的回归效应显著,a=0.890,P<0.001。方程Y=c’X+bM+e3的回归效应显著,b=0.504,P<0.001;c’=0.436,P<0.001,为部分中介效应模型。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ab/c×100%=50.68%。结论 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行为与正念水平、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且术后健康行为在正念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临床可通过改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提高正念水平和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宝鸡市6年耐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

    李莉 王科文 刘莉 任万良
    2025, 31(15):  2636-264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511-15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宝鸡市6年耐药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宝鸡市耐药肺结核患者(211例)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既往抗结核病史、患者诊断分型、登记分类、治疗分类、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停止治疗原因、药敏结果、治疗转归等。采用卡方趋势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至2021年宝鸡市共报告耐药肺结核患者2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2/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P<0.05)。男144例(68.25%),女67例(31.75%),男女性别比为2.15∶1;年龄范围15~85岁,25~64岁153例(72.51%);农民149例(70.62%)。年平均发病率最高是山区县陇县(1.83/10万),其次是城区金台区(1.35/10万)、山区县麟游县(1.17/10万);不同县区平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排名前3的药物分别为利福平[93.36%(197/211)]、异烟肼[74.88%(158/211)]和乙胺丁醇[31.28%(66/211)],氟喹诺酮药物耐药性相对较低(P<0.05)。成功治疗(治愈+完成疗程)158例(74.88%),未成功治疗53例(25.12%);未成功治疗原因排名前3分别为药物不耐受[41.51%(22/53)]、治疗依从性差[22.64%(12/53)]和拒绝治疗(含经济负担过重)[13.21%(7/53)]。结论 2016年至2021年宝鸡市耐药肺结核发病率较高,患者以男性、靑中年、农民为主,耐药药物以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为主,治疗成功率较高,未成功治疗的原因以药物不耐受、治疗依从性差和拒绝治疗(含经济负担过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