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3-08-15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NLRP3炎性小体与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张翠 刘振 刘婧扬 石新烨 刘志强 孙经武
    2023, 29(16):  2221-22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由糖尿病导致的特异性心脏病,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关于DC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发现,炎症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NLRs家族的发现,NLRP3炎性小体与DCM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证据表明NLRP3能够介导促炎因子的释放和细胞焦亡,参与DCM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的基本知识、NLRP3与DCM的关系以及DCM中靶向NLRP3的治疗药物进行系统综述。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方建锋
    2023, 29(16):  2225-22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性疾病是一系列机体代谢异常疾病的总称,包括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等。人类肠道中有数以百亿的细菌,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与人类宿主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宿主的代谢健康密切相关,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各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心肺代谢疾病、营养不良等。本文讨论了肠道菌群与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致病机制,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危险因素和评估工具的应用

    龙玲美 刘伟旺 伍媛
    2023, 29(16):  2230-2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老龄化程度较严重,人口结构以老年人为主,因而骨质疏松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发生的概率在逐年递增,相应的高额医疗支出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近年来,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已成为热点话题。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性强的评估工具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本文就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危险因素和相关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作一综述。

    Meta 分析

    TIPS术前消化道出血与术后肝性脑病关系meta分析

    王凤燕 王胜果 谷姗姗 韩志浩
    2023, 29(16):  2235-22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术前消化道出血与术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关系。方法 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并筛选建库至2022年10月的文献,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6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9篇英文文献,2 063例患者,出血组1 341例,无出血组722例。总体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0.84,95%CI 0.68~1.04);2016年之后,累积OR值呈向左移动的趋势(趋势稳定);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2017年之后TIPS术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术后发生HE的比例明显减低(P<0.05;OR=0.66,95%CI 0.47~0.93)。结论 2016年之后,TIPS术前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发生HE的累积OR值持续向好,TIPS相关指南的推广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儿科专栏

    头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疗效研究

    李水帝 阳芸 曾柳苑 周达龙 黄振波
    2023, 29(16):  2240-22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针组、LF-rTMS组和结合组,每组30例,3组患儿在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分别增加头针、LF-rTMS、头针结合LF-rTMS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评估3组患儿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及认知功能(Gesell发育量表)。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Z检验、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治疗前,3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的D区及E区评分、Gesell的5个功能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头针组、LF-rTMS组和结合组的MAS评分[(2.13±0.63)分比(1.93±0.64)分比(1.50±0.57)分,F=8.332]、GMFM的D区[(14.10±5.30)分比(11.83±3.95)分比(14.70±4.56)分,F=3.196]及E区[(8.96±4.02)分比(9.60±4.26)分比(11.88±3.72)分,F=4.416]评分和Gesell的适应性[(52.69±19.05)分比(52.45±21.25)分比(63.33±10.35)分,F=3.772]、大运动[(31.53±12.65)分比(30.32±12.49)分比(38.18±11.99)分,F=3.513]、语言功能区[(50.01±19.38)分比(50.92±19.60)分比(60.73±11.76)分,F=3.541]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合组的MAS评分、GMFM E区评分和Gesell的适应性、大运动、语言评分优于头针组和LF-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合组的GMFM D区评分优于LF-rTMS组(P<0.05)。结论 头针结合LF-rTMS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其运动及认知功能。

    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神经系统表现的特征

    王杰 刘芳芳 马凯 刘桂苓 刘勇 金瑞锋
    2023, 29(16):  2245-22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神经系统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109例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51例,发病年龄为(55.5±43.9)个月。结果 109例患儿中,有惊厥发作症状患儿85例(78.0%)[包括13例(11.9%)惊厥持续状态患儿],意识障碍患儿10例(9.2%),口角歪斜患儿3例(2.8%),走路不稳患儿4例(3.7%),语言障碍患儿4例(3.7%),肌肉疼痛3例(2.8%)。最终诊断为热性惊厥患儿36例(33.0%),脑炎患儿25例(22.9%),急性坏死性脑病12例(11.0%),急性坏死性脑病中包括放弃治疗患儿5例(4.6%),死亡患儿2例(1.8%),热性惊厥附加症患儿8例(7.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例(2.8%)。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惊厥发作,其次为意识障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热性惊厥、脑炎和急性坏死性脑病,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可导致患儿死亡。

    儿童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分析

    郑炳升 王欢 李文文 白大明 张大莉 代东伶
    2023, 29(16):  2251-2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胃炎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2020至2022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儿1 028例,年龄范围1~18岁,性别不限。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p阳性、Hp阴性两组,收集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表现、镜下特点。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结果 1 028例慢性胃炎患儿病例中,Hp阳性组216例,Hp阴性组812例,Hp阳性患儿比例为21.01%。Hp阳性组患儿黏膜微小结节发生率为75.46%(163/216),黏膜水肿发生率为83.79%(181/216),幽门收缩不良发生率为4.62%(10/216),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6.15%(50/812)、44.70%(363/812)、1.10%(9/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组患儿活动性+检出率为12.50%(27/216),慢性炎性反应++检出率为7.87%(17/216),淋巴小结检出率24.53%(53/216),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0.74%(6/812)、0.49%(4/812)、6.28%(51/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痛、腹胀、恶心/呃逆、呕吐、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儿童Hp胃炎内镜下特征表现多为微小结节形成、幽门口收缩不良、水肿,但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Hp感染主要反映胃黏膜的活动性及慢性炎症程度,淋巴小结为病理组织学特征,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儿童患者少见或者罕见。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血清尿酸与生长指标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存娇 张瑞 张冲 尚艺懿 曹慧芳 杨召川 单延春
    2023, 29(16):  2255-22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儿童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1年前后血清尿酸、生长指标变化,初步探讨rhGH治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采用rhGH治疗满1年的青春前期儿童60例,男孩39例,女孩21例,平均年龄8.9岁。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GHD)20例,特发性矮小(ISS)40例。rhGH治疗剂量遵诊疗规范。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人体测量器计算治疗前后身高Z评分(HAZ)、BMI Z评分,并计算rhGH治疗1年后△HAZ和△BMIZ。收集rhGH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尿酸值,比较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BMI、血清尿酸值的差异。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经1年rhGH治疗后HAZ较治疗升高[(-0.91±1.01)分比(-1.88±1.06)分,P<0.05]、BMI Z评分较治疗前降低[(-0.53±1.15)分比(-0.28±1.14)分,P<0.05],血清尿酸水平较治疗前轻微升高[(303.09±75.39)μmol/L比(295.38±70.15)μmol/L,P>0.05]。rhGH初始治疗前血清尿酸水平与儿童身高、体质量、BMI、BMI Z评分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治疗1年后血清尿酸水平与患儿用药前身高、体质量、BMI、用药1年后身高和体质量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结论 应用rhGH治疗1年后,GHD和ISS儿童身高追赶生长显著,对尿酸代谢无影响,rhGH治疗前后血清尿酸代谢与生长指标存在相关性。

    专题:肺癌的治疗

    健侧肺不同流量持续给氧辅助肺癌胸腔镜根治术对患者炎性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郭靖 赵天增
    2023, 29(16):  2259-22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健侧肺不同流量持续给氧对肺癌胸腔镜根治术的辅助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组,各64例。A组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60.25±5.33)岁,术中经非手术健侧肺以1~2 L/min低流量持续给氧;B组中男42例、22例,年龄(61.36±5.28)岁,术中经非手术健侧肺以3~4 L/min中流量持续给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情况、血气指标、炎症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后,B组手术耗时(180.45±20.26)min、单肺通气时间(170.33±20.29)min,均略高于A组[(178.44±20.32)min、(168.44±20.27)min](均P>0.05);B组术后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80.33±10.27)min、住院时间(10.22±5.31)d,均低于A组[(86.65±10.32)min、(13.39±5.28)d](均P<0.05)。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1)两组动脉氧分压(PO2)均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单肺通气1 h后(T2)的PO2(185.44±50.32)mmHg(1 mmHg=0.133 kPa),高于A组[(147.44±50.37)mmHg],PaCO2(38.25±5.36)mmHg,低于A组[(41.27±5.28)mmHg]。术后首日,B组的白细胞计数计数(6.25±1.4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45±1.06)×109/L、血清淀粉样蛋白A(8.25±2.32)mg/L,均低于A组[(7.88±1.27)×109/L、(5.77±1.36)×109/L、(10.47±3.61)mg/L](均P<0.05)。治疗后,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4/64),低于A组的18.75%(12/64)(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时予以3~4 L/min健侧肺持续给氧可在不影响手术指标的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

    参芪扶正液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免疫功能及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李闪珊 梁冰
    2023, 29(16):  2264-22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液对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免疫功能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60.44±5.18)岁;观察组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60.27±5.35)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治疗7、14、30 d后的癌因性疲乏改善情况。通过6个月短期随访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Piper癌因性疲乏量表(P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为(70.35±10.46)%、CD4+为(40.22±8.47)%,均高于对照组[(65.44±10.27)%、(35.25±8.33)%]、CD8+为(35.44±5.36)%,低于对照组的(38.25±5.46)%(均P<0.05)。治疗1 d、5 d、10 d后,观察组的PFS评分分别为(28.44±4.69)分、(23.39±5.37)分、(20.27±2.28)分,均低于对照组[(31.22±4.33)分、(26.44±5.82)分、(23.47±4.15)分](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6/62),低于对照组的21.31%(13/61);观察组功能状态评分(KPS)为(75.22±5.3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48.44±5.23)分,均高于对照组[(72.19±5.28)分、(45.15±5.19)分],体力状况评分(ZPS)为(2.12±0.75)分,低于对照组的(3.32±1.26)分(均P<0.05)。结论 参芪扶正液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癌因性疲乏水平,对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提升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科研课题专栏

    IGSF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

    丁佰娟 张立伟 杨慧 崔秀娟 李南
    2023, 29(16):  2268-22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9(IGSF9)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EOC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究IGSF9对卵巢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网站综合分析IGSF9 mRNA表达情况,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IGSF9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选取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EOC患者原发病灶石蜡样本76例及同期因其他疾病切除的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3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SF9在EOC患者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并分析EOC患者中IGSF9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hRNA构建IGSF9干扰的SKOV3卵巢癌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鉴定干扰效果,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扰IGSF9后SKOV3细胞株转移能力。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GEPIA数据库显示,IGSF9在EOC中的表达水平是正常组织的21.8倍;高表达IGSF9的患者5年整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较差。免疫组化显示,IGSF9在EOC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高表达率分别是69.7%和16.7%;IGSF9蛋白的表达与EOC患者的FIGO分期、腹腔转移、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有相关性;干扰IGSF9后卵巢癌细胞转移能力减低。结论 IGSF9在EOC中表达升高,且与EOC患者预后不良及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SF9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转移;IGSF9能促进EOC的进展;IGSF9对患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锦 王珍珍 王卉 徐晨 岳庆玲
    2023, 29(16):  2273-2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孕妇16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常规组72例。观察组年龄(30.01±6.02)岁,孕周(36.11±0.93)周;常规组年龄(30.22±6.12)岁,孕周(36.25±0.96)周。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对照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分析两组围手术期苏醒指标;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早产、羊水污染、产后出血、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肺炎、病理性黄疸、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27%(2/88)比16.67%(12/72)、2.27%(2/88)比19.44%(14/72)、2.27%(2/88)比18.06%(13/72)、4.55%(4/88)比19.44%(14/72),均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颈“图钉形”切除术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不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顺阿曲库铵不同给药方式在肾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邓群 姜晶晶
    2023, 29(16):  2277-22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在肾移植术的全凭静脉麻醉中通过不同方式给予顺阿曲库铵对麻醉用药量及患者恢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肾移植术治疗的123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A组(62例)和B组(61例)。A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62.58±5.33)岁。B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60.46±5.29)岁。A组靶控输注给药,B组持续输注给药。比较两组麻醉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安全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经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后,A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B组,维持时间长于B组(均P<0.05),麻醉维持用药量低于B组[(27.22±5.13)mg比(30.77±5.48)mg;t=3.710,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7.45±2.28)min比(8.82±2.36)min、(9.27±2.46)min比(10.49±2.39)min;(t=3.274、2.789,P=0.001、0.006)]。A组肌松恢复程度(TOF)≥25%、≥75%用时均短于B组(均P<0.05)。术后,A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4.84%(3/62)比14.75%(9/61);χ2=5.558,P=0.018]。结论 靶控输注顺阿曲库铵在肾移植术的全凭静脉麻醉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增强肌松效果,对减少麻醉维持用药量、改善肌松恢复情况、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生肌止痛方熏洗结合抗菌药物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慧 孙亚峰 陈明环 王倩 刘平
    2023, 29(16):  2281-22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生肌止痛方熏洗结合抗菌药物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3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0.25±5.31)岁。联合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50.33±5.2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生肌止痛方熏洗结合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炎症因子、疼痛指标改善情况和肛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炎症因子、疼痛介质、肛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45±5.17)d,结痂脱落时间为(4.33±1.25)d,均低于对照组[(23.75±5.31)d、(5.26±1.49)d],EGF为(0.75±0.12)μg/L,高于对照组(0.58±0.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2、3.757、8.178,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7.44±2.31)mg/L比(10.33±3.82)mg/L、(20.33±5.41)ng/L比(23.72±5.18)ng/L、(60.45±10.27)ng/L比(67.44±10.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5、3.546、3.777,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erum P substance,SP)水平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31±0.12)μmol/L比(0.55±0.23)μmol/L、(8.45±2.33)ng/L比(10.76±3.25)ng/L、(3.13±0.26)分比(4.77±1.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5、4.547、10.033,均P<0.05)。联合组治疗3、7、14 d后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均低于对照组[(10.35±2.27)分比(12.25±3.49)分、(7.66±2.13)分比(10.28±3.16)分、(5.04±1.32)分比(7.79±2.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6、5.415、7.800,均P<0.05)。结论 生肌止痛方熏洗结合抗菌治疗肛周脓肿患者能促进创面愈合,对缓解炎性反应及疼痛和改善肛门功能均有积极作用。

    防己黄芪汤加味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引流量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尤理想 吴新军 杜生旺 史春强
    2023, 29(16):  2285-22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防己黄芪汤加味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引流量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65.98±5.02)岁,出血量(60.38±6.36)ml。常规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64.38±5.48)岁;出血量(59.38±6.10)ml。常规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传统汤剂,观察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均治疗3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4(IL-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引流量、药物安全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CRP水平和引流量均低于常规组[(92.15±12.76)ng/L比(99.13±12.24)ng/L、(7.89±1.98)mg/L比(9.53±1.21)mg/L、(71.36±13.58)ml比(89.63±15.36)ml;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己黄芪汤加味可降低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引流量和炎症水平。

    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加重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张萌 李威 徐敬敬
    2023, 29(16):  2289-22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加重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加重期IPF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男40例,女21例,年龄(60.45±5.25)岁;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61.25±5.36)岁。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BAL结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纤维化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肺纤维化评分(Ashcroft)、肺纤维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7、14 d后,观察组Ashcrof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45±1.22)分比(5.33±1.25)分、(3.05±0.27)分比(4.24±1.33)分、(2.28±0.47)分比(3.31±0.46)分,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透明质酸(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5.25±10.37)ng/L比(51.72±10.36)ng/L、(64.48±10.45)ng/L比(70.44±10.28)ng/L、(9.25±2.36)μg/L比(12.75±3.44)μg/L,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68%(6/62)比21.31%(13/61),P<0.05]。观察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8.06%(5/62)比6.56%(4/61),P>0.05]。结论 采用BAL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加重期IPF对改善患者肺纤维化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论著

    苏北地区0~6岁儿童眼病筛查结果

    刘亚鲁 管莉娜 黎严莲 王梅 孙艳梅 蔡鹂鸣 邹泉
    2023, 29(16):  2293-2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苏北地区0~6岁儿童眼病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筛查的1 804例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指南组,非指南组,斜弱视组。568例出生体质量<2 000 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纳入指南组,男301例,女267例;1 021例出生体质量≥2 000 g或出生孕周≥32周的新生儿纳入非指南组,男603例,女418例;215例因斜弱视行眼底检查的小儿纳入斜弱视组,其中男119例,女96例;对比分析不同分组、年龄和年度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指南组眼病6种[19.01%(108/568)],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81例(14.26%);非指南组眼病18种[8.52%(87/1021)],其中ROP 21例(2.06%),两组眼病检出率和RO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7.325、33.137,均P<0.05)。斜弱视组眼病23种[23.26%(50/215)]。6月龄内主要有ROP、视网膜出血、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色素异常、视网膜周边非压迫白等;6月~6岁龄内主要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永存胚胎血管、先天性上睑下垂等。结论 早期有计划的分级开展眼病筛查能有效减少儿童可避免盲和低视力发生。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

    江岸云 郑宝群 陈少瑜 谢海鹏
    2023, 29(16):  2297-23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10周接受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的初产妇10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发生SUI者为病例组,年龄(29.00±3.88)岁;50例未发生SUI者为对照组,年龄(28.28±4.37)岁。两组产妇均接受会阴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在静息、缩肛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结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参数在SUI中的诊断效能。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 两组产妇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与肛提肌在肛门括约肌水平的厚度、肛提肌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在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裂孔周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在缩肛状态下的肛门括约肌水平肛提肌的厚度、肛提肌面积分别为7.5(7.0,7.9)mm、(10.98±1.79)cm2,对照组分别为8.4(8.0,8.6)mm、(11.90±2.2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64、t=-2.341,均P<0.05)。两组产妇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周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23(20,28)cm2比17(15,2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5,P<0.05);病例组在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门括约肌水平肛提肌的厚度、肛提肌面积均低于对照组[6.2(5.9,6.4)mm比6.5(6.3,6.7)mm,(10.14±3.21)cm2比(12.02±2.80)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4、t=-3.218,均P<0.05)。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19.5 cm²、肛提肌的厚度<6.0 mm、肛提肌面积<8.5 cm²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的厚度<7.5 mm、肛提肌面积<12.5 cm²灵敏度分别为82.8%、82.8%、37.9%、79.3%、79.3%,特异度分别为72.0%、54.0%、90.0%、78.0%、46.0%。5种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738、0.673、0.839、0.625,以上5种参数联合分析时AUC为0.924,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80.0%。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在初产妇产后早期SUI的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多个超声参数联合分析能明显提高SUI的诊断效能。

    临床研究

    泮托拉唑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聂慧超
    2023, 29(16):  2302-23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淀粉酶(AMY)及肌酐(C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新蔡县人民医院确诊并治疗的74例SAP患者,遵照随机分组标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7.5±2.1)岁,应用泮托拉唑钠治疗;研究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47.1±2.2)岁,应用泮托拉唑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恢复胃肠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LT、AMY及Cr水平,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1.08%(30/37),对照组为54.05%(2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胃肠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ALT、AMY及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联合使用泮托拉唑钠及前列地尔治疗可显著缩短恢复胃肠功能的时间,降低AMY、ALT、Cr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离子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朱亚明 刘合莲
    2023, 29(16):  2306-23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钠离子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62~81(69.17±4.36)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钠离子水平检测和心功能检查,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钠离子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清钠离子与心功能分级、LVEF的相关性。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以全因死亡或不良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的血清钠离子水平分别为(128.64±8.34)mmol/L、(117.34±10.05)mmol/L、(104.13±10.5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的LVEF分别为(39.46±3.73)%、(33.19±5.58)%、(28.69±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钠离子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644,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395,P<0.05)。随访所有患者6个月,以全因死亡或不良心血管事件为观察终点,预后不良一共37例,预后良好一共8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LVEF、高血压、糖尿病、钠离子水平、服用利尿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心功能分级、LVEF、高血压、糖尿病后,两组患者血清钠离子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0.589,95%CI 0.264~0.90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钠离子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22,95%CI 0.744~0.899)。结论 血清钠离子水平可作为评估射血分数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眼外伤患者凝血功能与眼压的相关性研究

    邱婷婷 李廷军 董彦金
    2023, 29(16):  2311-23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凝血功能与眼压的相关性。方法 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外科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眼外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45.80±15.41)岁。其中眼压正常62例,高眼压22例。入院后次日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采用Goldman压平眼压计检测眼压,其中高眼压标准为>21 mmHg(1 mmHg=0.133 kPa)。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84例眼外伤眼压为11~42 mmHg,平均值为18.76 mmHg;高眼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高于眼压正常的眼外伤患者[(18.95±3.10)s比(15.82±2.94)、(25.79±4.24)s比(21.68±4.05)s、(0.65±0.12)mg/L比(0.42±0.09)mg/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眼压正常患者[(1.92±0.55)g/L比(2.45±0.6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7、4.043、8.975、3.510,均P<0.05)。眼外伤患者的眼压与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D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7、0.291、0.444;眼压与Fib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33。结论 高眼压和TT、APTT及D-D有正相关性,与Fib有负相关性,眼外伤患者控制眼压治疗时,需考虑凝血功能异常因素。

    病例报告

    超声诊断胰管多发结石1例并文献综述

    宁向红 韩冰 李朋 张德刚 杜刚强 王婧 崔广和 孙建
    2023, 29(16):  2316-23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管结石常伴有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两者互为因果,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较少出现胰管多发结石的情况。本文对2020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3岁男性胰管多发结石患者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对于此疾病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误诊或漏诊后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诱发胰腺组织癌变。它的诊断主要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来实现,各种不同的检查方式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经济无创、可重复检查、实时动态观察病情且容易普及等优势,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值得临床首选作为常规手段筛查胰管多发结石,尽早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致癫痫样发作1例

    张娜 高悦
    2023, 29(16):  2319-23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孢美唑是头孢菌类半合成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丙转氨酶升高、皮疹、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本文报道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1例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时癫痫样发作。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判断患者癫痫样发作可能与头孢美唑钠的使用有关。通过对该病例的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对头孢美唑可能导致癫痫样发作的关注,为临床提供参考。

    抗-Dib血型不合引起的重度新生儿溶血病1例

    苏衡
    2023, 29(16):  2322-23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1例由抗-Dib血型不合引起的重度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的诊治过程。患儿足月男性,生后4 h出现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当地查血清总胆红素239.2 mmol/L,血红蛋白102 g/L,血型A型,Rh(D)(+),2021年9月转诊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NICU,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释放抗体试验均阳性;母血清标本检出血型单特异性抗体抗-Dib,诊断为由抗-Dib引起的HDN。在蓝光治疗基础上予免疫球蛋白封闭抗体治疗,予部分换血治疗中使用Dib-的红细胞纠正贫血,生后15 d治愈出院。随访至1岁,生长发育与健康同龄儿相仿。

    咽旁间隙骨外软骨瘤1例

    赵伟霞 于志良
    2023, 29(16):  2325-23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外软骨瘤又称软组织软骨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起源于骨外软组织的良性软骨肿瘤,多发于手足,亦有个案报道见于腹壁、肺、食管、肝脏、皮肤等部位,原发于咽旁间隙的骨外软骨瘤甚是罕见。2021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了1例咽旁间隙骨外软骨瘤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总结如下。

    护理研究

    基于IMCHB的移动健康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运用

    邬小琼 吕薇 易亚奇 吴碧怡
    2023, 29(16):  2328-2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IMCHB)的移动健康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14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49.70±8.58)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50.98±7.46)岁,给予基于IMCHB的移动健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KDQ)。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Z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素养问卷中的总评分、功能性健康素养评分、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分、批判性健康素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47±1.38)分比(18.25±2.21)分、(7.68±0.95)分比(6.47±1.42)分、(6.14±0.69)分比(4.63±1.05)分、(8.65±0.94)分比(7.14±1.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42、5.365、9.080、6.356,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的总评分、执行自护活动评分、问题解决评分、情绪处理评分、伙伴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79±3.86)分比(60.49±5.35)分、(23.77±2.96)分比(21.63±3.37)分、(17.49±1.59)分比(15.11±2.19)分、(13.68±1.36)分比(11.46±2.09)分、(13.68±1.26)分比(12.30±1.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03、3.605、6.644、6.744、5.007,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KDQ评分高于对照组[(135.96±17.48)分比(124.09±19.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P<0.05)。结论 基于IMCHB的移动健康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

    时宽凡 温永双 魏亚琼
    2023, 29(16):  2333-2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云港市中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抽取的60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5(50.16±4.87)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7(50.49±4.28)岁,应用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PB)、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PB评分低于对照组[(17.49±3.20)分比(19.64±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高于对照组[(18.20±3.30)分比(16.04±3.10)分],回避和屈服低于对照组[(13.67±2.12)分比(14.79±2.20)分、(6.10±1.02)分比(6.94±1.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3、2.008、3.082,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均高于对照组[(14.31±0.55)分比(13.94±0.77)分、(17.71±0.45)分比(17.25±0.60)分、(19.31±4.34)分比(16.67±3.97)分、(10.23±0.88)分比(9.56±0.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3.359、2.458、3.209,均P<0.05)。结论 针对门诊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血管通路小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负担、应对方式,降低患者面对疾病时内心的心境障碍,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利于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健康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宋远征 沈冰 宋敏 刘志 张玉东
    2023, 29(16):  2337-2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远程医疗解决方案(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的APP应用程序)是否可以帮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出院后居家期间的功能康复,并满足个人学习和自我保健的需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82.00±10.68)岁,出院后采用移动医疗APP进行健康管理;对照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81.24±8.29)岁,仅出院时向患者提供口头和书面的后续康复锻炼方案,出院后1、2、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3个月3个时间点的功能康复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reeman-Halton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过程中无失访或死亡病例出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个月3个时间点的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均大于对照组[(63.38±3.78)分比(56.50±4.47)分、(76.44±3.41)分比(65.72±4.13)分、(98.68±8.89)分比(89.20±8.22)分,(4.32±0.59)分比(2.84±0.62)分、(7.10±0.58)分比(4.90±0.51)分、(9.38±0.70)分比(7.40±0.67)],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和SPPB评分均逐渐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5.585、484.430,F时间=904.260、2 011.030,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个时间点的定时起跑(TUG)测试时间、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66.70±5.41)s比(97.84±3.99)s、(39.92±4.24)s比(63.24±6.28)s、(12.58±3.05)s比(23.78±4.23)s,(8.18±0.87)分比(10.70±1.43)分、(4.66±0.82)分比(7.70±0.99)分、(1.24±0.87)分比(4.74±0.78)分,(3.44±0.54)分比(4.48±0.50)分、(1.42±0.50)分比(2.54±0.50)分、(1.40±0.49)分比(1.56±0.73)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TUG测试时间、HADS评分、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 599.893、503.140、177.898,F时间=4 836.303、1 060.010、943.972,均P<0.05)。时间和组别对TUG测试、SPPB评分、HADS评分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18.780、11.830、6.060,均P<0.05)。结论 基于移动医疗APP应用程序的远程康复干预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有效的居家康复选择,大大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社区康复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研究

    王小燕 胡泊
    2023, 29(16):  2343-23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1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52.33±0.15)岁,仅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2.47±0.11)岁,实施基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于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为期8个月的短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外展、屈曲、内旋均大于对照组[(33.72±0.85)°比(33.41±0.22)°、(133.66±0.83)°比(133.35±0.27)°、(30.55±0.81)°比(30.21±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9、2.776、3.217,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77±0.82)分比(68.42±0.16)分、(72.65±0.83)分比(72.33±0.21)分、(85.59±0.82)分比(85.2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3、2.920、3.078,均P<0.05);观察组干预1、4、8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1±0.25)分比(4.42±0.83)分、(3.36±0.25)分比(3.68±0.85)分、(2.77±0.21)分比(3.04±0.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2.842、2.349,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4%(3/62),低于对照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0,P<0.05)。结论 基于FMA量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后实施个体化康复锻炼可显著促进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PDCA护理对降低老年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作用

    梁木兰 乌云塔娜
    2023, 29(16):  2348-23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老年肿瘤患者应用PDCA护理对其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类型为前瞻性研究,应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15例,女40例,年龄65~85(75.36±1.25)岁,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3例,女42例,年龄65~84(75.23±1.14)岁,行PDCA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主观感受情绪、PICC置管滞留时间及置管情况、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应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03±0.45)分比(2.31±0.52)分、(2.04±0.36)分比(2.23±0.23)分、(1.85±0.41)分比(2.05±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3.298、2.751,均P<0.05);研究组PICC置管滞留时间、导管堵塞次数、导管脱落次数均优于对照组[(25.34±4.26)d比(22.52±4.25)d、(4.75±1.12)次比(5.52±1.24)次、(3.85±1.24)次比(4.63±1.5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5、3.418、2.949,均P<0.05);研究组PICC相关感染、机械静脉炎、穿刺点出血、血栓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3.64%(2/55)比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8.18%(54/55)比87.27%(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应用PDCA护理,可有效提升老年肿瘤患者置管期间的主观感受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和置管滞留时间,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置管依从性。

    基于IMB的健康指导结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苗喜乐 胡静 张俊
    2023, 29(16):  2353-23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健康指导结合自由体位分娩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生产的98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25~37(29.95±2.09)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25~37(29.98±2.11)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4例,采取基于IMB的健康指导结合自由体位分娩。两组均持续护理至产妇分娩结束。评价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心理状态、自我效能、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中妊娠期生理变化、自然分娩优点、剖宫产适应证、影响产程的重要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6.98±3.55)分比(81.15±3.46)分、(85.95±3.79)分比(82.26±3.67)分、(83.94±4.17)分比(80.08±4.11)分、(83.36±4.14)分比(80.67±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2、4.896、4.615、3.263,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22±1.67)分比(15.53±1.89)分、(11.79±2.04)分比(16.63±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38、11.629,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总评分高于对照组[(228.87±6.56)分比(196.69±6.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2,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422.95±20.27)min比(500.57±25.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4,P<0.05);观察组转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6.12%(3/49)比20.41%(10/49)、4.08%(2/49)比18.3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5.018,均P<0.05);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08%(2/49)比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产妇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92%(47/49)比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结论 基于IMB的健康指导结合自由体位分娩能够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促进自我效能提升,有助于顺利分娩,缩短产程时间,降低转剖宫产率和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产妇满意度更高。

    康复前移模式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唐丽君 陈金辉 唐婵娟 肖欢
    2023, 29(16):  2358-23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康复前移模式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46例CSOM行手术治疗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46例,年龄(42.26±10.34)岁;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37.01±12.17)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康复前移模式进行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护理前移、运动康复训练前移、术后疼痛护理指导前移、术后并发症护理指导前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情况、疼痛症状、自我效能感、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43.93±3.95)分比(48.03±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49±1.04)分比(5.15±1.09)分、(3.60±0.97)分比(4.69±0.98)分、(1.88±0.86)分比(2.82±0.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8、6.759、6.215,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组[(27.39±2.27)分比(25.86±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6,P<0.05);观察组患者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5.83±2.91)d比(7.86±2.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P<0.05)。结论 应用康复前移模式对CSOM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和焦虑不适,提高自我效能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中药

    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劲云 莫颖茵 刘爱玲 高婧 郑少敏 李佳霓
    2023, 29(16):  2364-23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6.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基层中医机构患者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概况,分析影响中医“治未病”的了解程度的因素,为中医治未病在患者中的普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2年5月至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花都区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2周内看过治未病科门诊或1年内定期接受治未病服务的630例患者(年龄20~60岁)进行调查。对基本情况做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再使用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 630例样本中有6.0%(38/630)认为非常了解中医“治未病”,24.3%(153/630)比较了解中医“治未病”,18.7%(118/630)和3.3%(21/630)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中医“治未病”,47.1%(297/630)一般了解;影响患者接受中医“治未病”的因素包括服务内容、效果和支付费用,影响患者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学历和职业。结论 从卫生服务需求来看,患者接受中医“治未病”以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服务形式以中医“治未病”门诊就诊和社区义诊咨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