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3-08-01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预防膀胱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徐希 李向阳 张波 向远刚 阳攀 张振声 许传亮
    2023, 29(15):  2073-20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众所周知,癌症是发生血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血管疾病。膀胱癌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发生VTE的概率约8%,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VTE发病率与患者的特定特征相关,如年龄、疾病阶段和治疗方式等,而不仅取决于是否手术。膀胱癌患者的血栓防治并非没有风险,但可以为疾病预后提供指导和决策。

    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赵嘉昊 商雪 祝慧 李昕玺 徐会圃
    2023, 29(15):  2077-20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血管系统所发生的各种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致死疾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重要的代谢通路,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甲双胍在脊髓损伤中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董金玉 龚星源 马跃 胡忠波 刘晟 刘永良
    2023, 29(15):  2081-20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髓损伤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可破坏脊髓解剖结构,引起轴突断裂、神经元变性坏死、炎性反应、脱髓鞘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反应,最终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二甲双胍是一种经典的抗糖尿病药物和抗氧化剂,作为老药新用的代表,已将其应用扩展到实验性脊髓损伤治疗。本文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二甲双胍在脊髓损伤方面的认识。

    电针刺激治疗败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孙虓 刘成霞 王娜 郝佳慧 储琳琳
    2023, 29(15):  2086-20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败血症是机体对感染失去调控能力,引发全身炎性反应,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2017年约有4 890万例败血症发生,其中约1 100万例发生了相关死亡,占全球所有病死人数的19.7%,虽然与1990年败血症相关发病率及病死率相比有所下降,但败血症仍是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学显示,全球每年有4 700万至5 000万败血症病例,其中每年至少有1 100万人死亡,全世界1/5的死亡与败血症有关。尽管目前对败血症的治疗有了不小的进展,如液体复苏、早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器官支持及药物治疗等,但败血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败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过度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败血症使机体促炎性反应与抗炎性反应失去平衡,过度的炎性反应导致“炎症风暴”的形成,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大量产生并释放;败血症也使机体氧化还原稳态失衡,趋向于促氧化状态,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及ROS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机体组织及器官逐渐遭到破坏,最终导致MODS的发生。近几年,电针治疗日益兴起,通过电针刺激某些穴位治疗败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电针在临床上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针对电针刺激对败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调控进行综述,以期为败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

    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治进展

    刘瀛 张磊磊
    2023, 29(15):  2091-20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凶险性前置胎盘是一种产科危急疾病,通常伴有胎盘植入,易造成术中大出血。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产妇应做好早期诊断,完善围手术期准备,通过多学科会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来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诊疗方案,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诊治、手术方式选择、止血方式、血液管理及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进行阐述。

    文献分析

    我国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39例临床分析

    方文丽
    2023, 29(15):  2096-2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国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BMMI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22年国内期刊公开报道的BMMI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文共纳入72篇文献,139例BMMI患者被纳入分析,其年龄范围为24~94岁,男女比例约为3∶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96%(133/139)]。影像学结果显示患者延髓病灶主要呈Y”型、“心”型等改变。71%(78/110)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只有3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25%(31/124)患者无明显好转,5%(6/124)患者死亡。BMMI早期误诊率达12%(17/139),最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 BMMI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漏诊,且预后差,头颅MRI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MMI的认识,促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积极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科研课题专栏

    PBC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远期疗效

    赵长海 哈尼克孜·肉孜 法志强
    2023, 29(15):  2102-21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至1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采用PBC治疗的10例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66.8岁)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发情况。末次随访时判断患者的疗效。采用Friedman M秩和检验、q检验。结果 10例PBC手术均获成功,出院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1例患者面部感觉减退,未予特殊处理,预后良好。随访过程中无复发患者,无咬肌无力、口周疱疹和角膜炎、复视等并发症发生。出院后3年末次随访时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10/10)。患者术后即刻及出院后6个月、1年、1.5年、2年、2.5年、3年随访时VAS、NR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C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年内安全、有效。

    凝血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李明伟 肖慧芳 冯玉龙
    2023, 29(15):  2105-21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肺炎感染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为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河南省职工医院就诊的肺炎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2.65±7.32)岁],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其中危重型及以上(APACHEⅡ评分≥12分)36例,非危重型(APACHEⅡ评分<12分)4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5.21±5.53)岁]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血栓弹力图测定机体细胞因子、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指标。细胞因子、凝血功能、淋巴细胞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危重组干扰素-γ(IFN-γ)[(26.28±4.63)ng/L]、白细胞介素(IL)-4[(41.43±4.33)ng/L]、IL-10[(30.35±7.96)ng/L]、IL-8[(121.12±30.53)ng/L]、IL-1β[(30.52±3.19)ng/L]、IL-6[(430.47±110.23)ng/L]、凝血因子活性R时间[(10.43±0.85)min]、纤维蛋白原水平K时间[(3.92±0.31)min]均高于非危重组[(13.61±2.44)ng/L、(15.55±3.76)ng/L、(12.44±2.57)ng/L、(27.25±6.91)ng/L、(14.42±2.95)ng/L、(90.55±22.67)ng/L、(7.26±0.64)min、(2.12±0.29)min]及对照组[(5.22±1.77)ng/L、(6.32±1.50)ng/L、(5.26±1.23)ng/L、(14.42±3.56)ng/L、(7.44±2.72)ng/L、(7.16±2.23)ng/L、(4.22±0.50)min、(1.28±0.4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纤维蛋白原水平α角[(42.62±3.37)deg]、血小板功能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39.61±2.87)mm]均低于非危重组[(55.38±4.44)deg、(51.23±3.76)mm]及对照组[(72.44±4.82)deg、(71.62±3.5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危重组淋巴细胞亚群CD3+[(48.42±3.38)%]、CD4+[(29.56±1.15)%]、CD4+/CD8+[(1.15±0.16)]均低于非危重组[(62.27±3.21)%、(37.22±2.72)%、(1.46±0.20)]及对照组[(78.15±4.22)%、(42.32±1.56)%、(1.8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凝血功能、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与肺炎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测定凝血功能、细胞因子、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判断机体感染程度,为临床诊疗肺炎提供参考。

    1 85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及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麦东媚 钟嘉城 谭俊青
    2023, 29(15):  2110-21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的临床分布、耐药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KP感染并合理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集标本中分离出的非重复性KP菌株1 852株。患者男1 196例,女656例,年龄9~103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所有标本按照标本类型、患者年龄、科室分别统计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分析KP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至2021年临床分离的1 852株KP菌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2.61%(1 852/14 691),位列所有分离菌株第3位,且近年呈增长趋势;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尿液、血液标本;针康病区综合检出的KP占比38.66%(716/1 852),其次是呼吸科和ICU,占比18.41%(341/1 852)、13.71%(254/1 852)。KP对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耐药率,耐药率均超过5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50%,但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回顾发现,对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穿刺、气管插管等)、入住ICU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引起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KP检出率所占比例很高,在所有菌种中排第3位;不同患者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KP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RKP的检出率很高,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环境监测,减少耐药菌产生,改善患者预后。

    洋地黄类药物调节外周血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的影响

    薛玉强 李旺 孙丽红
    2023, 29(15):  2117-21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洋地黄类药物对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80例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洋地黄类药物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0.38±6.77)岁,小剂量洋地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1.48±7.09)岁,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半年复发率及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房颤复发率[10.0%(4/40)]与对照组比较[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均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6MWT[(434.35±52.61)m]、LVEF[(48.84±7.27)%]、E/A[(1.42±0.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2.83±55.56)m、(44.32±6.65)%、(1.22±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 mRNA[(0.71±0.11)]、NF-κB mRNA[(1.22±0.28)]、TLR4/β-actin[(1.16±0.21)]、NF-κB/β-actin[(1.05±0.14)]均低于对照组[(1.43±0.61)、(1.56±0.33)、(1.46±0.19)、(1.43±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慢性心衰伴房颤患者可有效抑制TLR4、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改善心功能,使患者预后获益。

    音乐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作用

    曲宁 邵修齐
    2023, 29(15):  2121-21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 通过抽样试验,将2021年12月在无锡精神康复中心各病区进行宣传招募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病程持续2年及以上,住院时长不低于2年的非遗传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9.50±13.14)岁]选为研究对象,接受12周常规精神治疗加音乐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变化,以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SE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进行辅助,观察试验的有效性。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SANS、SF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4.00±2.07)分比(17.13±2.10)分、(72.50±5.21)分比(80.88±7.64)分],SES评分高于治疗前[(27.38±3.02)分比(25.50±2.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FRS、SES前后期数据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16、0.805,P=0.046、0.016),SANS前后期数据间无显著相关性(r=0.624,P=0.098)。结论 音乐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其自信心。

    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恢复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叶森 毛红宇 张桐
    2023, 29(15):  2124-21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78岁)和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77岁),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评估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0.79±1.46)分比(20.18±2.99)分、(15.78±2.26)分比(20.83±3.04)分],观察组治疗后BBS、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28.34±3.97)分比(9.98±1.32)分、(52.83±7.41)分比(25.89±3.57)分、(67.84±9.68)分比(29.84±4.12)分],对照组治疗后BBS、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20.76±2.89)分比(10.24±1.51)分、(37.28±5.34)分比(26.12±3.61)分、(52.76±7.89)分比(28.49±4.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1、3.062、1.897、3.098、15.599、10.291、9.108、5.50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BBS、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17、12.915、14.244、10.103,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14.79±2.12)ng/L比(28.66±4.54)ng/L、(2.14±0.37)ng/L比(6.78±1.12)ng/L、(14.71±2.11)ng/L比(26.84±3.78)ng/L],对照组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1.74±3.17)ng/L比(28.57±4.32)ng/L、(4.28±0.74)ng/L比(6.64±1.07)ng/L、(19.79±2.87)ng/L比(25.99±3.6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0、5.194、5.227、6.027、5.973、6.15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1、21.641、11.932,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结论 虚拟现实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平衡功能、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中一氧化氮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研究

    王凯 李晓华 黄立桂 李育广 谢凯旋 赵忠燃 李建华
    2023, 29(15):  2129-21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中一氧化氮(NO)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行队列研究。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39.18±3.19)岁;其中黏液期58例、浆液期32例,急性期38例、慢性期52例。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0.53±4.21)岁。对比耳积液中NO、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统计学方法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IgM、IgG、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4+、C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急性期患者的IL-2、IFN-γ、NO、IgM、IgG、IgA、CD4/CD8、CD8+、CD4+、CD3+水平分别为(10.79±1.43)mg/L、(75.42±18.67)µg/L、(2.69±0.49)mg/L、(3.81±0.36)g/L、(19.92±2.28)g/L、(3.81±0.33)g/L、(1.59±0.24)、(23.40±3.42)%、(42.31±4.23)%、(61.38±5.17)%,慢性期患者分别为(13.35±1.48)mg/L、(108.72±21.34)µg/L、(4.38±0.58)mg/L、(5.41±0.38)g/L、(33.46±2.53)g/L、(4.96±0.41)g/L、(1.32±0.15)、(34.23±3.62)%、(38.11±0.04)%、(55.30±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1、7.701、14.557、20.169、26.130、14.239、6.554、14.346、7.175、5.655,均P<0.001)。黏液期患者的IL-2、IFN-γ、NO、IgM、IgG、IgA、CD4/CD8、CD8+、CD4+、CD3+水平分别为(15.62±1.65)mg/L、(111.73±22.14)µg/L、(5.08±0.63)mg/L、(34.18±2.49)g/L、(5.13±0.42)g/L、(1.34±0.18)g/L、(1.30±0.14)、(35.61±3.59)%、(37.52±4.12)%、(56.48±4.52)%;浆液期患者分别为(9.90±1.39)mg/L、(70.42±17.80)µg/L、(2.67±0.52)mg/L、(3.87±0.32)g/L、(20.41±2.35)g/L、(3.93±0.34)g/L、(1.72±0.23)、(25.63±3.54)%、(41.92±4.24)%、(60.82±5.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615、9.056、18.438、68.378、48.349、47.347、10.775、12.686、4.800、4.118,均P<0.001)。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通过免疫状态及耳积液IL-2、IFN-γ、NO等指标全面了解患者疾病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临床应用专栏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李云龙 曹峰 靳猛
    2023, 29(15):  2133-2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8例、观察组48例。常规组年龄(63.85±5.65)岁,观察组年龄(64.85±5.87)岁。常规组给予开放补片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于术前、术后12 h采用Prince-Henry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尿动力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2.54±3.25)ml少于常规组(39.63±4.85)ml(t=8.414,P<0.001),住院时间(6.87±0.63)d短于常规组(8.25±1.12)d(t=7.440,P<0.001)。术前观察组、常规组患者Prince-Henry疼痛评分比较[(3.89±0.58)分比(3.85±0.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723);两组患者术后12 h Prince-Henry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术后12 h Prince-Henry评分低于常规组[(1.50±0.61)分比(2.96±1.42)分](t=6.545,P<0.001)。治疗前,两组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膀胱顺应性、急迫尿意时膀胱容量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25%(3/48)比20.85%(10/48)](χ2=4.360,P=0.037)。结论 隐匿性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能够促进恢复,缓解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腹腔镜下儿童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后腹膜裂孔疝合并肠坏死2例

    卞军 施伟栋 戈睿毅 姚远 张向宁 王兴程
    2023, 29(15):  2137-2139.  DOI: 腹腔镜下儿童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后腹膜裂孔疝合并肠坏死2例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儿童腹股沟斜疝术后并发后腹膜裂孔疝合并肠坏死,是近几年来采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产生的新的并发症。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鲜有涉及。本文围绕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展开研究,虽然不能完全说明此类并发症和腹膜完整性具有相关性,但是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值得我们探讨。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效果

    石俊 程时超
    2023, 29(15):  2140-21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52例)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9.63±7.2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0.36±5.85)h;常规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39.89±8.1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1.58±6.74)h。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状况、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2 h 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12 h VAS评分低于常规组[(2.59±0.28)分比(4.69±0.33)分](P<0.05)。两组患者术前NLRP3 mRNA、SFRP-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 d NLRP3 mRNA、SFRP-5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NLRP3 mRNA、SFRP-5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77%(3/52)比21.15%(11/52)](P<0.05)。结论 阑尾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超声与影像专栏

    超声与MSCT在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彭鸿运 黄育斌 梁耀园 廖婉琦
    2023, 29(15):  2144-21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2014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已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消化道重复畸形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65±2.24)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与MSCT检查,分析超声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作对比,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使用χ2检验和校正χ2检验。结果 42例消化道重复畸形中,位于食道2例,空肠5例,回肠20例,回盲部8例,结直肠1例,胃4例,十二指肠2例;按类型分,囊肿型37例,管状型5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28例(诊断符合率66.7%),误诊9例(误诊率21.4%),漏诊5例(漏诊率11.9%);MSCT诊断符合34例(诊断符合率80.9%),误诊6例(误诊率14.3%),漏诊2例(漏诊率4.8%);超声与MSCT对肠重复畸形的总体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与MSCT均能够高效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MSCT总体诊断符合率略高于超声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相对较低,但超声有操作简便、无辐射及可实时动态观察的优势,可作为检查首选,两者综合应用可为临床确定病灶性质类型、具体部位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参考。

    不同部位肠粪石的MRI信号特征分析

    王艳 曲林涛
    2023, 29(15):  2148-21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肠粪石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征,提高医师对肠粪石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22年8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肠粪石(男13例,女10例,中位年龄67岁,20例小肠粪石、3例结肠粪石)进行MRI,结合手术所见,总结分析肠粪石T1WI和T2WI的信号特征。结果 23例肠粪石在T2WI均呈“焦炭样”征象(即不规则形低信号)。T1WI信号可表现为:(1)特征性“空壳征”(即内部低信号外周环形高信号)14例,其中13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肝曲;(2)混杂稍高信号5例,均位于小肠(空肠4例,回肠1例);(3)均匀低信号4例,位于小肠和左半结肠各2例。结论 不同部位肠粪石在T2WI均呈“焦炭征”,T1WI信号复杂多样,以“空壳征”表现多见;充分认识肠粪石的MRI信号特征,有助于减少误诊和漏诊。

    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特征观察

    沈荣 王君芳
    2023, 29(15):  2152-21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57.79±9.08)岁,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接受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作屏气、呼气训练,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果,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完成后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其中55.42%(46/83)穿刺部位存在轻微疼痛,在穿刺结束后4.82%(4/83)出现胸闷、3.61%(3/83)血压下降。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经活检穿刺确诊93.98%(78/83),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51.81%(43/83)、非酒精性脂肪肝18.07%(15/83)、酒精性肝病14.46%(12/83)、药物性肝损伤4.82%(4/83)、肝脏血管病变3.61%(3/83)、肿瘤性疾病1.20%(1/83),另有6.02%(5/83)未能明确病因。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诊断上述6种疾病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48%(43/46)、100.00%(15/15)、92.31%(12/13)、100.00%(4/4)、100.00%(3/3)、50.00%(1/2),整体符合率为93.98%(78/83)。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能够有效地对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血管病变、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且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多见于女性患者,酒精性肝病多见于男性,能够为非病毒性肝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李贤浩 吕文强 曾贵青 韦武芝
    2023, 29(15):  2155-21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58.98±7.97)岁。术前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和增强CT扫描,详细记录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两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配对χ2检验。结果 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有22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有38例。PET-CT正确诊断52例,其中确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32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2例,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0.91、0.84、0.77、0.94。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38例,其中确诊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4例,假阳性14例,假阴性8例,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3、0.64、0.63、0.50、0.75。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增强CT扫描,值得推广应用。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对4A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谢丽 赵昌乾 王媛媛 刘海娟
    2023, 29(15):  2158-2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对4A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拟于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且超声提示4A类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共114个结节),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42.54±10.54)岁。患者均于术前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另将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记为“金标准”,统计甲状腺结节中的良性和恶性占比;观察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检出率;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对4A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患者的所有结节中,良性结节36个,占比为31.58%(36/114),主要包括:桥本甲状腺炎1个,腺瘤样增生2个,皱缩结节6个,亚急性甲状腺炎9个,结节性甲状腺肿18个。患者的所有结节中,恶性结节78个,占比为68.42%(78/114),主要包括:乳头状癌73个,髓样癌5个。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对4A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检出情况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02,P<0.05)。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诊断4A类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75.00%。结论 4A类甲状腺结节中的恶性结节占比较高,采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涂片对4A类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危机意识的多元化护理在脑血管病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陈静 赵俊
    2023, 29(15):  2162-2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危机意识的多元化护理在脑血管病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至2021年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行MRI检查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9例)、观察组(251例)。对照组男142例,女107例,年龄(53.23±4.62)岁;观察组男150例,女101例,年龄(53.49±4.82)岁。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MRI检查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危机意识的多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肾上腺素(EPH)、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两组力量、坚韧、乐观评分及CD-RISC总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33.45±7.11)、(43.46±7.15)、(11.76±1.57)、(88.01±9.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9.74±6.45)、(32.35±8.11)、(9.77±1.25)、(71.43±7.17)分](均P<0.05)。干预后两组紧张感、失控感评分及CPSS总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15.19±2.10)、(16.20±4.01)、(31.50±5.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36±2.36)、(21.58±3.73)、(41.05±4.25)分](均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5.16±5.39)分比(27.90±4.82)分],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57±3.12)分比(25.71±3.84)分](均P<0.05)。干预后两组EPH、NE、5-HT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51.90±5.63)、(199.94±14.17)、(139.41±11.9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55.71±6.03)、(209.01±6.23)、(146.22±3.17)ng/L](均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9.64%(24/249)比4.78%(12/251)](P<0.05)。结论 基于危机意识的多元化护理能提升脑血管病MRI检查患者心理应激水平,缓解其内心压力同时促进积极应对方式的采取,改善体内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专题宣教视频结合放松训练在头痛行CT检查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程院珍 项琳
    2023, 29(15):  2168-21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专题宣教视频结合放松训练对神经内科头痛行CT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放松训练实施时间为界限(2022年1月),从实施前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主诉为头痛需行颅脑CT检查的患者中选取9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CT检查前专题宣教视频干预及检查期间常规护理,其中男56例、女43例,年龄(49.75±7.89)岁。从实施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患者中选取99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其中男52例、女47例,年龄(50.10±8.21)岁。比较两组检查配合度(A级为良好,B级为较好,C级为差)及检查中断例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成组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A级66例、B级23例、C级10例)优于对照组(A级50例、B级34例、C级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0,P=0.025);观察组检查中断1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AS焦虑程度(正常56例、轻度29例、中度13例、重度1例)较对照组(正常42例、轻度35例、中度20例、重度2例)明显改善(Z=2.082,P=0.037)。干预前两组SPB中的经济负担、情感负担及身体负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42±1.02)分比(6.37±1.15)分、(6.13±1.46)分比(7.02±1.39)分、(6.47±1.10)分比(7.08±1.04)分](均P<0.05)。观察组检查后的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8.26±1.12)分比(7.35±1.50)分](P<0.05),两组操作技术及宣教质量评分[(9.02±0.54)分比(9.03±0.61)分、(8.39±1.07)分比(8.10±1.1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神经内科头痛患者CT检查前专题宣教视频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可改善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检查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

    预见性护理联合4R危机综合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姜丽燕 韩卫平 陈建丽 王爱杰 姜连红
    2023, 29(15):  2173-21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联合4R(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危机综合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55.90±5.10)岁,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57.47±4.59)岁,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联合4R危机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3/60)比20.00%(12/60),χ2=4.876,P=0.027]。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9.10±2.75)分比(41.77±3.48)分、(38.13±2.74)分比(40.77±5.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0、3.578,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4/60)比23.34%(14/60),χ2=5.294,P=0.021]。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4R危机综合护理应用于CT增强检查患者中,能有效降低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论著

    1 470 nm激光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于世超 何惠斌 于晶
    2023, 29(15):  2177-2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1 470 nm激光肾部分切除术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3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激光组和NSS组,每组16例。NSS组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8.63±8.34)岁,采用NSS治疗;激光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58.06±9.18)岁,采用1 470 nm激光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肌酐变化、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4、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Z=4.786,P<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Z=4.824,P<0.001)、术中出血量(Z=4.768,P<0.001)、手术前后肌酐差值(1周、3个月)(t=12.134、4.768,均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NGAL水平术后2 h[(59.63±6.35)μg/L比(161.31±5.53)μg/L]、术后4 h[(54.94±5.24)μg/L比(181.63±6.87)μg/L]、术后24 h[(48.69±5.67)μg/L比(130.00±4.40)μg/L]均低于NSS组(t=46.756、56.782、43.898,均P<0.001)。结论 1 470 nm激光肾部分切除术切实可行,能有效保留患者肾脏功能,缩短住院天数及拔管时间。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在儿童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梁文玉 叶婉琳 吴蕙敏 苏艳兰 何秋霞
    2023, 29(15):  2180-21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便携式睡眠监测仪(PM)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疑似OSAHS儿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0.52±2.31)岁]为研究对象,以“鼻塞、睡时打鼾和张口呼吸”等为主诉症状。同步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SG)与PM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中各指标(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值、氧减指数)水平、OSAHS患儿检出率,分析PM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PSG诊断平均血氧饱和度[(92.33±2.96)%]、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值[(78.02±3.45)%]、氧减指数[(26.89±4.03)]与PM诊断方式比较[(93.72±3.18)%、(78.46±3.86)%、(26.51±4.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0例疑似OSAHS儿童中,经金标准PSG诊断检出正常10例、轻度28例、中度23例、重度19例;PM诊断检出正常9例、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8例。经金标准PSG诊断阳性70例,阴性10例;经PM诊断阳性65例,阴性9例,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92.5%。结论 儿童OSAHS经PM诊断的检出率较高,且该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大于80%,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IL-10联合检测对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胡平平 周柄宇 宋鹏程
    2023, 29(15):  2184-2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细胞介素-10(IL-10)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稳定COPD组122例[男76例、女46例,年龄(68.7±7.1)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组94例[男58例、女36例,年龄(69.7±7.6)岁]。比较两组NLR、IL-10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预测COPD病情,评估NLR、IL-10联合检测对AECOPD的诊断价值;根据NLR、IL-10水平截断值分层分析不同NLR、IL-10水平对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 AECOPD组NLR水平[(9.96±2.87)]高于稳定COPD组[(4.15±2.84)],IL-10[(46.06±8.42)ng/L]、FEV1[(1.58±0.31)L]、FVC[(2.06±0.34)L]、FEV1/FVC水平[(65.02±9.27)%]均低于稳定COPD组[(68.53±7.49)ng/L、(2.14±0.45)L、(3.56±0.38)L、(72.37±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NLR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IL-10与FEV1、FVC、FEV1/FV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分析发现,NLR、IL-10均对AECOPD有较好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0.826],而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检测(AUC为0.875)。根据NLR、IL-10的截断值将216例COPD患者分为A组(NLR >9.15,IL-10 ≤45.72 ng/L)64例、B组(NLR >9.15,IL-10 >45.72 ng/L)72例、C组(NLR ≤9.15,IL-10 ≤45.72 ng/L)49例、D组(NLR ≤9.15,IL-10 >45.72 ng/L)31例。用ROC对各组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随访期间,A组、B组、C组、D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5.9%(23/64)、29.2%(21/72)、12.2%(6/49)、9.7%(3/3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2±0.48)个月、(10.04±0.51)个月、(13.54±0.60)个月、(16.02±0.76)个月,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LR、IL-10水平与COPD患者肺功能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ECOPD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临床研究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陶媛 程淑琴 谢碧霞 谢伟成
    2023, 29(15):  2189-2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血液科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02例,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估其抑郁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抑郁分成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0.05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性占比56.86%(58/102),年龄为(53.23±16.37)岁。其中HAMD 17 ≥7分的患者64例,抑郁发生率为62.75%。两组的文化程度(χ2=12.004)、化疗次数(χ2=16.997)、疾病状态(χ2=8.84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文化程度、化疗次数是血液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需要重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积极给予干预措施预防抑郁的发生。

    病例报告

    虹膜劈裂症合并白内障1例

    李淼 池琦 张翠英
    2023, 29(15):  2193-21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分体内镜治疗非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于先凯 赵子豪 赵加庆 李岳飞 耿晓鹏
    2023, 29(15):  2196-21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研究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刘荣娇 郑玲玲
    2023, 29(15):  2200-22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的46例患者(46眼)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8.54±11.42)岁。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眼部及全身评估、术中核心步骤的配合、术后术眼保护及并发症护理、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开展延续性护理。46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护士主导的新型床边运动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刘玉群 林晓霞 赵井阳 杨富英
    2023, 29(15):  2204-22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护士主导的新型床边运动模式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受试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性别比为2.08,年龄(61.63±8.84)岁;对照组性别比为1.86,年龄(64.40±9.87)岁。试验组采用护士主导的新型床边运动模式(包括护士的训练指导、全程监督和实时评价反馈)+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宣教。两组训练前以及训练8周后均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训练8周后,试验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7.78±24.52)分、(24.23±9.40)分、(77.25±16.91)分,对照组分别为(36.75±25.92)分、(19.85±10.63)分、(64.88±22.66)分;试验组的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训练后-训练前)分别为(4.43±1.48)分、(2.50±1.45)分、(11.63±7.54)分,对照组分别为(0.68±0.76)分、(0.98±0.92)分、(3.00±2.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2、5.62、6.80,均P<0.01);但两组训练前后MMSE、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3、-0.58,P=0.53、0.56)。结论 护士主导的新型床边运动模式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肢体活动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效果优于无此运动模式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长期康复护理提供有效的潜在新策略。

    临床带教

    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结合PBL-CBL在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安富荣 孟冉冉
    2023, 29(15):  2208-22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与以问题为导向(PBL)-以病例为基础(CBL)教学模式结合进行血管疾病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3例,女42例,年龄(20.27±1.71)岁;对照组男4例,女41例,年龄(20.26±1.50)岁。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与PBL-C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外科教具结合PBL-CBL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两组均以腹主动脉瘤(AAA)为血管疾病代表进行教学。4周护理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笔试、实践操作考试和匿名调查问卷测评,调查问卷包括护理学生对学习兴趣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空间想象程度、带教满意程度4个方面。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护理理论成绩[(87.78±4.64)分比(85.60±3.73)分]、实践操作成绩[(86.69±4.94)分比(83.00±2.13)分]、总成绩[(174.47±7.49)分比(169.60±4.84)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学生对学习兴趣程度[(4.60±0.50)分比(3.98±0.75)分]、知识掌握程度[(4.51±0.66)分比(3.93±0.81)分]、空间想象程度[(4.62±0.53)分比(3.84±0.71)分]、带教满意程度[(4.60±0.58)分比(4.31±0.60)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结合PBL-CBL教学模式进行血管疾病护理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与满意度。

    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临床指南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实践

    唐琳琳 丁传华 李洪英 武广霞
    2023, 29(15):  2213-22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连接临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是临床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临床药师联合教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临床指南的教学模式。精选指南结合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精准用药。同时,教师教授学生指南查询方法,学生通过指南学习最新治疗方案,通过查阅资料给患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培养具备合格药学服务能力的临床药师打下基础。

    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在心脏查体带教中的应用

    陈涛 许日平 黎明 欧阳梦倩 伍俊
    2023, 29(15):  2216-22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5.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BOPPPS联合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师主导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教学模式在心脏查体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广东医科大学202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1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人)和试验组(67人)。试验组男37人,女30人,年龄(22.37±0.91)岁;对照组男35人,女30人,年龄(22.68±0.69)岁。试验组采用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CBL+LBL教学法。最后采用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5%(66/67)比86.2%(5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方面,在“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掌握、是否增强临床操作技能培养、教学组织的合理性及是否提高临床学习的兴趣”5个项目方面,试验组的学生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及医患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习效率及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5个项目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传统CBL+LBL教学法相比,BOPPPS联合CBL+L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技能。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