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上一期   
    专题:子宫内膜疾病

    SUMO特异性蛋白酶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李云辉 朱博文 崔鑫
    2023, 29(14):  1925-19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特异性蛋白酶1(SUMO specific protease 1,SENP1)和雌激素(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80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SENP1和ER的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SENP1和ER的表达。将ishikawa细胞株分成两组,一组采用ER特异性抑制剂(氟维司群)沉默ER的表达,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SENP1的表达情况。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SENP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表达呈正相关(r=0.6)。子宫内膜癌细胞SENP1和E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ishikawa中沉默ER的表达后,SENP1的表达随之降低,表达呈正相关(r=0.5)。结论 SENP1和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长链非编码RNA FAM83H-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宋晓霞 田金 刘玉玲 姜秋慧 刘晓妍 王倩倩 张丽丽 周晓丽 赵晓丽
    2023, 29(14):  1930-19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序列相似性家族83成员H反义RNA 1(FAM83H-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以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AM83H-AS1的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盒将靶向FAM83H-AS1的shRNA质粒转染至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和HEC-1B细胞中,通过qRT-PCR检测shRNA的转染效率。采用细胞增殖试验、TUNEL染色、EdU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试验等检测敲低FAM83H-AS1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凋亡水平以及迁移、侵袭能力。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FAM83H-AS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长链非编码RNA FAM83H-AS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与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均P<0.05);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FAM83H-AS1削弱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FAM83H-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敲低FAM83H-AS1削弱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医学新进展

    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嘉瑶 陈诗雁 欧阳良艳 祝志敏 陈菲 邱少东
    2023, 29(14):  1936-19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斑点追踪技术(STI)能够追踪心肌的运动轨迹,且价格便宜、无辐射、可重复性高,能够在主动脉瓣狭窄(AS)病程早期检测出心肌应变能力的下降,从而指导临床作出治疗决策。本文就STI在AS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估、手术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预测和预后评估的应用进行综述。

    骨唾液酸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振连 康小玲 李辉斌 廖燕霞 彭大云 郜红艺
    2023, 29(14):  1940-19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唾液酸蛋白(BSP)是由骨基质和肿瘤细胞分泌,存在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种非胶原磷酸化糖蛋白,通过与整合素avβ3结合,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ECM的黏附作用、促进ECM的降解、参与血管生成和体液免疫等,在恶性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概述了BSP的生物学特性及近年来BSP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而评估其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膀胱灌注的研究进展

    徐萌 邢绍强 祝兴旺 张学峰 王世鹏
    2023, 29(14):  1944-19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膀胱内复发(intravesical recurrence,IVR)率较高。目前,IVR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多,但许多因素存在争议,危险分层及预测模型还不成熟,未形成以此为指导的个性化的膀胱灌注方案。膀胱灌注可减少IVR,但灌注次数、时机、药物等方面存在争议。根治术后IVR的预测、膀胱灌注、手术及随访等主要借鉴原发膀胱癌,尚未形成一套独立的标准化方案。IVR的危险因素及膀胱灌注方案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其进行综述。

    检验医学专栏

    白藜芦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

    唐晓华 彭琦 袁文常
    2023, 29(14):  1950-19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4月。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白藜芦醇对SYN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苯酚浓硫酸法检测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对生物被膜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苯酚氯仿抽提法检测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对细胞外DNA(eDNA)释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白藜芦醇对SYN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实验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作图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白藜芦醇对SYN菌株的MIC为1 024 mg/L。结晶紫染色显示,白藜芦醇可显著增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eDNA的释放,增强生物被膜的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以下调金黄色葡萄球菌eDNA释放相关基因saeRsaeSlrgAnuc的表达。结论 亚抑菌浓度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二元调控系统SaeRS降低耐热核酸酶的表达以及降低LrgA的水平,从而增加eDNA的释放,强烈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产生。

    血清MBP、GLOⅠ、hs-CRP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朱佩璇 卢梅娟 曹滨冬 孟辉
    2023, 29(14):  1955-19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乙二醛酶Ⅰ(GLO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DPN患者30例作为观察A组[男9例,女21例,年龄(60.46±11.65)岁,体质量指数(24.50±1.68)kg/m2],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DM)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54.12±10.47)岁,体质量指数(24.66±1.72)kg/m2]作为观察B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6.54±7.26)岁,体质量指数(25.01±1.86)kg/m2]。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MBP、GLOⅠ、hs-CRP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MBP、GLOⅠ、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BP、GLOⅠ、hs-CRP水平与DPN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A组MBP、hs-CRP水平高于观察B组、对照组,GLOⅠ水平低于观察B组、对照组(均P<0.05);观察B组MBP、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GLO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BP、hs-CRP水平与DPN呈正相关(r=0.297、0.615,均P<0.05),血清GLOⅠ水平与DPN呈负相关(r=-0.501,P<0.05)。结论 高MBP、hs-CRP水平、低GLOⅠ水平与DPN发生有关,检测血清MBP、GLOⅠ、hs-CRP水平有助于诊断DPN。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对白色念珠菌所致阴道炎的检测价值分析

    姚琼 徐岷
    2023, 29(14):  1958-19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对白色念珠菌所致阴道炎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190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102例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列为病例组,其余88例行常规妇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以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标准,采用湿片镜检法及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检测研究对象阴道分泌物,比较不同检测技术的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结果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对于白色念珠菌所致阴道炎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湿片镜检法[86.27%(88/102)比68.63%(70/102)、95.26%(181/190)比81.58%(155/190)、86.27%(88/102)比68.63%(70/102)、94.32%(83/88)比85.23%(75/88);χ2=8.908、9.139、8.908、4.501,P=0.003、0.003、0.003、0.034]。结论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可有效检测阴道炎患者感染类型,对提升白色念珠菌所致阴道炎的诊断准确率和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化学发光法在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王松子 王怡翀 李柳冰 梁嘉颖 邓间开 崔颖鹏
    2023, 29(14):  1962-19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出现假阳性率较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CMIA法检测HIV呈阳性的病历资料295例,年龄(47.4±16.7)岁;其中,男185例,年龄(47.5±17.4)岁;女110例,年龄(47.2±15.5)岁。根据HIV确证试验的结果,将收集的病例分为真阳性组(101例)、假阳性组(194例),分析假阳性结果与患者检测时间、性别、年龄和S/CO值的关系。收集CMIA法检测HIV呈阳性的病历资料155例,分为真阳(77例)、假阳(78例)、阴性组(78例),分析假阳性与患者诊断及其他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关系。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8年假阳率为47.6%(39/82),2019年假阳率为67.3%(66/98),2020年假阳率为77.4%(89/115),CMIA法筛查HIV的假阳性率逐年增加。2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患者呈现检测假阳性率较高(P<0.05)。女性患者假阳性率比男性患者高[87.3%(96/110)比53.0%(9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阳性患者S/CO值绝大部分偏低,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假阳性比例较高。结论 年龄、性别、S/CO值和伴发循环、消化系统疾病可能是导致假阳性率增高的原因。

    科研课题专栏

    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NPWT治疗慢性感染性创面的效果分析

    吴石兵 孟庆叶 陈婷 郭峰
    2023, 29(14):  1967-19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应用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治疗的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中,女27例,男30例,年龄(57.12±3.76)岁,病程(30.24±4.52)d,给予NPWT治疗;研究组中,女26例,男31例,年龄(56.85±3.91)岁,病程(30.01±4.29)d,给予NPWT与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创面闭合指数,采用χ2t检验对两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25%(56/57),对照组为85.96%(4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PCT、FIB分别为(8.41±0.85)mg/L、(0.33±0.10)μg/L、(3.94±0.61)g/L,均低于对照组[(9.25±0.89)mg/L、(0.40±0.11)μg/L、(4.42±0.6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53、3.555、4.032,均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9.78±3.54)次,创面愈合时间(19.43±5.13)d,疼痛程度(3.89±1.34)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4.34)次、(25.67±5.51)d、(4.76±1.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5、6.258、3.254,均P<0.05)。研究组治疗7 d、14 d、21 d、28 d后创面闭合指数分别为(39.54±4.46)分、(56.34±3.74)分、(80.24±5.85)分、(96.03±3.24)分,均高于对照组[(36.40±4.38)分、(54.25±3.35)分、(70.46±5.18)分、(87.65±4.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2、3.143、9.450、11.716,均P<0.05)。结论 慢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应用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NPWT治疗的效果更确切,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炎性反应、疼痛程度,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数字化导板在种植二期手术与常规切开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高宇峰 陈志飞 许艳华 朱房勇 吴祥冰 侯德强
    2023, 29(14):  1971-19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数字化种植导板在种植二期手术与传统切口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待行种植牙二期手术的24名患者,经随机均等归入数字化导板组(A组)和常规组(B组)。A组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31.5岁。B组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均值34.2岁。A组在种植二期手术时应用Ⅰ期种植手术使用的数字化种植导板,采用环钻切开牙龈,并安放愈合基台。B组在种植二期手术时行传统牙龈切开,再将愈合基台置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二期手术用时、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对二期手术的服务满意度。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二期手术用时上,A组、B组分别为(5.52±2.32)min、(18.15±4.51)min,后者明显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时间、术后牙龈组织愈合时间这4个方面上,A组较B组具有明显优势[(0.50±0.10)ml比(1.34±0.52)ml、(1.02±0.66)分比(8.24±3.41)分、(5.51±1.35)h比(19.66±2.55)h、(4.41±1.51)d比(10.11±2.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A组为91.67%(11/12),高于B组的66.67%(8/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种植二期手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种植可使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皆大幅减少,缩短术后牙龈组织愈合时间与疼痛时间,提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平均动脉压水平与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王启飞 孙明 张卫平
    2023, 29(14):  1974-19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水平与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3例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早期导向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实际维持水平分为3组。A组(46例):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75%;B组(25例):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75%<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90%;C组(12例):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的90%<MAP实际维持水平<入EICU前1年内平时MAP水平。记录治疗前后肾主动脉、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的变化,观察治疗后72 h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采用t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肾主动脉和肾叶间动脉的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较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A组肾主动脉和肾叶间动脉的舒张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均低于B、C组,B组均低于C组(均P<0.05)。3组治疗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A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血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B、C组,B组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后72 h,A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56.52%(26/46),B组为24.00%(6/25),C组为41.67%(5/12),B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适度增大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能够改善肾脏部位血流动力学,调节肾脏血供及肾功能,并降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及局麻药物对剖宫产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

    王牧野 李煜杰 王寿平
    2023, 29(14):  1980-19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临床常用的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和局部麻醉药物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并观察其对剖宫产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50例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范围22~39岁,单胎足月孕产妇,无全身其他系统合并症,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组(SR组)、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麻醉甲哌卡因组(EM组),每组50例。SR组采用直入法经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在蛛网膜下腔应用等比重的0.5%罗哌卡因3 ml,EL组和EM组采用直入法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在硬膜外腔应用2%利多卡因和2%甲哌卡因,各12~15ml。3组硬膜外腔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观察3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药物起效时间、药物剂量、药物达到的最高平面、新生儿血气结果)、麻醉满意度(产妇、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记录3组产妇的不良反应与快速康复相关的恢复指标(运动阻滞恢复和Bromage评分、术后镇痛的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尿以及出院的时间)情况。采用One way ANOVA、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SR组相比,EL和EM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药物用量增加。SR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4%(17/50)、24%(12/50)、14%(7/50),与EL组[14%(7/50)、4%(2/50)、2%(1/50)]和EM组[16%(8/50)、6%(3/5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EL和EM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23.52±4.22)h、(18.30±3.80)h、(19.10±5.93)h,出院时间分别为(72.68±12.69)h、(65.28±19.88)h、(65.67±6.14)h,这说明在术后恢复指标上,EL、EM两组与SR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均P<0.05)。3组麻醉满意度、新生儿血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EL和EM两组在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指标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罗哌卡因相比,硬膜外麻醉采用利多卡因或甲哌卡因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效果,表现出现代加速康复理念的优越性。

    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高亚丽 吴坤英
    2023, 29(14):  1986-19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抑制基因蛋白16(P16)/原癌基因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0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5.65±2.14)岁,均接受P16/Ki-67双染检测、液基细胞学(TCT)检查、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以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HPV、TCT、P16/Ki-67双染诊断宫颈病变价值。结果 100例宫颈病变患者,经阴道镜活检发现14例(14.00%)为炎症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26例(26.00%),CIN Ⅱ 26例(26.00%),CIN Ⅲ 28例(28.00%),宫颈鳞状细胞癌(SCC)6例(6.00%)。HR-HPV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7.67%(84/86)、特异度为85.71%(12/14)、准确度为96.00%(96/100),TCT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8.37%(76/86)、特异度为78.57%(11/14)、准确度为87.00%(87/100),P16/Ki-67双染对宫颈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为91.86%(79/86)、特异度为85.71%(12/14)、准确度为91.00%(91/100);HR-HPV、TCT、P16/Ki-67双染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TCT、P16/Ki-67双染诊断宫颈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35、0.888,P16/Ki-67双染检测分别与TCT、HR-HPV检查相比,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16/Ki-67双染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效果与TCT、HR-HPV相似,其具有高效、客观、简便、易重复等优点,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初筛的新选择。

    CD64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苗磊 申潇竹 刘璐 廖静贤
    2023, 29(14):  1990-19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145例,年龄≥80周岁。床旁心脏彩超获得TAPSE,入院24 h内行CD64指数检测,根据28 d短期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慢性肺疾病比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CD64指数、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肌钙蛋白T(cTnT)、乳酸(Lac)、TAPSE、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80岁以上高龄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64指数及TAPSE预测28 d短期预后的能力,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CD64指数、TAPSE对死亡风险预测。结果 145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死亡41例,生存104例,病死率为28.28%。死亡组的CD64指数、IL-6、PCT、cTnT、Lac均显著高于生存组,TAPSE、LVEF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肺疾病、CD64指数及TAPSE是高龄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TAPSE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95%CI 0.662~0.851),截点值为2.025,灵敏度80.50%,特异度62.50%;CD64指数预测预后的AUC为0.846(95%CI 0.772~0.919),截点值为4.13,灵敏度82.90%,特异度83.70%;TAPSE+CD64联合检测时,AUC为0.899(95%CI 0.840~0.958),灵敏度90.20%,特异度79.80%。根据CD64指数是否大于截点值4.13分为两组,K-M曲线分析:两组28 d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7%(82/93)比42.31%(22/52),χ2=37.737,P<0.001];根据TAPSE是否大于截点2.025分为两组,K-M曲线分析:两组28 d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67%(64/73)比55.56%(40/72),χ2=18.722,P<0.001]。结论 对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CD64指数联合TAPSE可用于预后评估,指导重症肺炎患者的分类救治。

    抗NMDA受体脑炎儿童与成人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对比分析

    李志刚 唐晓梅 钟水生
    2023, 29(14):  1996-20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探究儿童与成人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差异性,为儿童与成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后确诊的46例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年龄<14岁纳入儿童组,年龄≥14岁纳入成人组,其中儿童组有11例,年龄(7.6±3.7)岁;成人组有35例患者,年龄(27.4±13.0)岁。对比分析儿童组和成人组首发症状、主要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预后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首发症状:儿童和成人两组首发症状均以精神症状为主,儿童组尤为显著,儿童组9例(81.8%),成人组18例(51.4%)。主要临床症状:儿童中枢性低通气的发生明显少于成人组[9.1%(1/11)比25.7%(9/35)],儿童较成人患者更容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36.4%(4/11)比11.4%(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62,均P<0.05)。辅助检查:所有患者的脑脊液都存在异常;成人腹部B超或CT阳性率高于儿童[14.3%(5/35)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P<0.05)。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症状多样,但儿童和成人都多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且儿童尤为显著。与成人相比,儿童较少发生中枢性低通气症状,但更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本研究提示儿童抗NMDA受体脑炎与成人的存在差异,对于临床医师在临床儿童脑炎的诊治时,需要敏锐和审慎鉴别,加强该病认识,以达到尽早诊断治疗,改善预后。

    论著

    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

    石怀智 李骥腾 张春声
    2023, 29(14):  2001-200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1~73(63.2±9.5)岁,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术治疗;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3~76(59.3±11.8)岁,接受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花费、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0.82±0.24)h比(3.61±0.56)h、(46 380.51±35 633.35)元比(72 834.60±32 785.26)元、(15.52±13.50)d比(23.32±16.8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3.48、2.3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87±3.13)分比(18.98±4.85)分],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82.23±7.94)分比(56.88±6.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15.75,均P<0.05)。结论 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相比,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液化术更为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神经组织损伤,有利于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ABO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输血分析

    朱小影 史景莉 朱伟彦 孔存权 燕备战
    2023, 29(14):  2005-20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ABO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临床输血特点。方法 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的4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BO血型不合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受者在不同时间段的血型变化特征,进而为受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结果 ABO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血型随着移植的时间在逐渐改变,我们根据患者血型变化情况而选择相合的血液成分为患者输注,使得输注安全有效。结论 随着ABO异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血型变化,为患者选择相配合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可保证输血安全和有效。

    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骨性关节炎并腘窝囊肿的临床研究

    刘东光 李孟倡 谭月仙 赖欢乐 曾燕转 李奕婷
    2023, 29(14):  2008-20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不同术式治疗骨性关节炎并腘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骨性关节炎合并腘窝囊肿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9.03±8.01)岁,采用关节镜后内侧单入路腘窝囊肿+活瓣切除内引流术治疗;观察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8.91±7.59)岁,采用关节镜后内侧双入路行关节清理+腘窝囊肿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情况,术后随访观察两组复发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时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9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无明显改变(P>0.05),在相应时间点,两组间Rauschning-Lindgre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1/20),低于对照组的20%(4/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后内侧双入路行关节清理+腘窝囊肿切除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腘窝囊肿,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更为满意,具有复发率低的优势,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病例报告

    胃间质瘤并发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的多原发肿瘤1例

    张秀美 徐伟伟
    2023, 29(14):  2013-20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原发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发肿瘤之间无相似组织病理学的病例。本文介绍1例因查体发现胃、肝脏及胰腺病变患者,通过完善能谱CT增强检查提示MPT,最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肝内胆管细胞癌、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肿瘤,临床罕见。对于MPT,临床易误诊为转移瘤,希望本文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岳祥海 杨静 任呈丽 蒋东晓 毕玉华 詹霞
    2023, 29(14):  2016-20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年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诱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的病例更是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发生RESLES的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

    专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坐式八段锦对AECOPD气管插管患者撤机的应用研究

    陈洁雅 石海霞 何薇
    2023, 29(14):  2018-20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坐式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气管插管患者撤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在干预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退出研究的患者,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女12例、男26例,年龄(68.76±14.86)岁,采用常规的气管插管护理;观察组女12例、男25例,年龄(64.97±13.42)岁,在观察组基础上采用坐式八段锦进行干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撤机相关指标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7.84±2.82)d比(9.18±2.60)d、(16.32±4.08)d比(19.37±3.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3.404,均P<0.05);观察组无不适、轻度不适、中度不适、重度不适情况均优于对照组[3例(8.1%)比1例(2.6%)、14例(37.8%)比6例(15.8%)、18例(48.6%)比23例(60.5%)、2例(5.4%)比8例(21.1%)],两组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0,P<0.05)。结论 坐式八段锦有利于缩短AECOPD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插管舒适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误吸风险评估及康复干预

    李丹 覃彦珠 张凌芸 盛青青 梁馨尹
    2023, 29(14):  2022-20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误吸风险评估及康复干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12例,年龄46~90(72.77±11.81)岁。78例AECOPD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21例,无吞咽障碍者57例。根据临床吞咽障碍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包括全面病史评估、口颜面功能和喉部功能评估以及床旁的饮水及吞糊试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康复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及康复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8例患者中,有吞咽障碍者,占26.93%(21/78);高龄、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患者吞咽功能异常的因素(χ2=4.262、11.001、10.645,均P<0.05);吞咽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干预后,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通过率、洼田饮水试验通过率及吞糊试验通过率均较干预前好转[61.53%(48/78)比44.87%(35/78)、74.36%(58/78)比52.56%(41/78)、71.79%(56/78)比55.13%(4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7.989、4.672,均P<0.05)。结论 识别AECOPD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并指导吞咽康复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并发症和疾病负担。

    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于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的疗效

    陶雨霞 夏馨湲 夏晓萍 夏秋珏
    2023, 29(14):  2026-20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缓解期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情志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肺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江阴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00例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60~80(70.22±6.19)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女20例、男30例,年龄61~80(70.51±6.3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情志干预,主要指标包括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变化、心理状态等,次要指标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48/50)比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流速值(PEF)均优于对照组[(2.95±0.29)L比(3.35±0.62)L、(2.26±0.31)L比(3.29±0.52)L、(80.11±7.96)%比(65.93±5.64)%、(3.74±1.12)L/s比(6.68±1.89)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12.03、10.28、9.46,均P<0.05);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8.91±3.66)分比(43.65±3.53)分、(40.33±3.17)分比(45.81±3.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8.48,均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154.64±10.37)分比(123.35±1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与情志干预联合应用,可有效调整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护理研究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田玮 李群 及勇静 姚飞 杨泓滢
    2023, 29(14):  2032-20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参照组男26例,22例,年龄(68.46±3.39)岁。干预组男28例,20例,年龄(68.45±3.26)岁。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实施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康复护理措施。于入院1 d、出院前1 d,观察两组心理一致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等情况。采用t检验。结果 入院1 d,两组创伤后成长水平、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1 d,干预组可控感、可理解感、意义感、心理一致感评分均高于参照组[(25.24±1.41)分比(24.48±1.43)分、(29.33±1.45)分比(28.52±1.43)分、(24.27±1.43)分比(23.54±1.45)分、(83.28±1.45)分比(82.52±1.43)分;均P<0.05]。干预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和综合得分均高于参照组[(21.26±1.45)分比(20.49±1.39)分、(15.31±1.39)分比(14.52±1.45)分、(14.29±1.37)分比(13.51±1.39)分、(53.33±5.42)分比(49.53±5.42)分;均P<0.05]。干预组远视力移动光感、调节能力、读写精细工作、生活能力评分和综合得分均高于参照组[(21.27±1.48)分比(20.51±1.43)分、(22.26±1.42)分比(21.49±1.43)分、(21.27±1.42)分比(20.48±1.38)分、(22.24±1.41)分比(21.48±1.39)分、(92.23±5.42)分比(89.49±5.43)分;均P<0.05]。结论 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采取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康复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心理一致感,加强社会支持,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泌尿肿瘤患者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术后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研究

    陈敏杰 邹玲 刘芬 李雨晨 郭胜杰 郑霞
    2023, 29(14):  2037-20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并比较两种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在泌尿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中的差异。方法 随机、单盲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内窥镜手术机器人治疗的20例泌尿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试验组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对照组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等基本资料,有无合并病、家族史、临床病理分型疾病相关资料,测量术后疼痛、日常活动能力(ADL)、胃肠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指标。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年龄、BMI、有无合并慢性病、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1/10)、肠鸣音恢复时间(17.83±8.97)h、第1次排气时间(21.49±7.94)h、第1次排便时间(63.08±37.45)h、疼痛评分(3.00±1.05)分、术后第1天ADL评分(37.00±11.35)分、术后第2天ADL评分(64.50±13.01)分、术后第3天ADL评分(75.00±10.80)分,对照组分别为20%(2/10)、(18.97±7.24)h、(22.05±8.80)h、(49.97±29.15)h、(2.60±0.52)分、(47.50±12.08)分、(61.59±10.56)分、(74.50±14.4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EORTC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领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国产手术机器人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在术后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生活质量上无明显差异,对国产手术机器人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以及临床上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连续性综合保温措施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

    黄丽仪 黎智勇 陈飞强 吴艳琴
    2023, 29(14):  2042-20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连续性综合保温措施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各30例。参比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5.23±7.11)岁;分析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3.92±6.44)岁。参比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分析组采用连续性综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T1)、诱导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150 min(T6)和术毕(T7)时肛温及手术指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参比组T1、T2、T3、T4、T5、T6、T7时肛温分别为(36.89±0.34)、(36.62±0.45)、(36.23±0.36)、(35.88±0.27)、(35.72±0.28)、(35.61±0.34)、(35.24±0.89)℃,分析组分别为为(36.90±0.30)、(36.91±0.34)、(36.67±0.36)、(36.50±0.42)、(36.44±0.47)、(36.40±0.56)、(36.44±0.66)℃(t=0.287,P=0.774;t=2.816,P=0.006;t=4.736,P<0.001;t=6.801,P<0.001;t=7.208,P<0.001;t=6.604,P<0.001;t=5.931,P<0.001)。参比组拔管时间长于分析组[(42.26±6.26)min比(28.50±5.37)min;t=9.137,P<0.001];参比组复苏室滞留时间长于分析组[(68.19±10.35)min比(55.43±6.79)min;t=5.646,P<0.001]。参比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分析组[(452.74±44.41)ml比(336.69±37.19)ml;t=10.973,P<0.001]。参比组术后寒战、低体温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分析组[23.33%(7/30)比3.33%(1/30)、20.00%(6/30)比3.33%(1/30);χ2=5.192、4.403,P=0.022、0.044]。结论 连续性综合保温措施可缩短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麻醉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降低书中出血量,减少寒战、低体温发生率。

    母胎Rh血型不合胎儿贫血行宫内输血的应用效果及护理

    钟春玲 佘喜云
    2023, 29(14):  2046-20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母胎Rh血型不合胎儿贫血行宫内输血的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疗效及降低宫内输血并发症。方法 采取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母胎Rh血型不合胎儿贫血行宫内输血治疗的1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为(31.39±4.13)岁,孕周为(26.34±4.71)周,其中初产妇2例,经产妇17例,不良孕产史9例,伴有胎儿水肿4例。给予宫内输血,并在宫内输血前、中、后给予相应的护理,记录宫内输血前后胎儿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及输血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输血后,胎儿Hb浓度及HCT均较输血前升高[(121.56±27.69)g/L比(69.90±22.34)g/L、(36.87±7.84)%比(21.17±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37、-12.702,均P<0.05);输血后发生1例(5.26%)胎儿心动过缓;1例(5.26%)胎死宫内;随访显示17例(89.47%)早产,1例(5.26%)足月生产。结论 母胎Rh血型不合胎儿贫血行宫内输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方面需加强胎儿宫内输血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物品准备,术中做好体位护理、用药护理、输血护理、病情观察,术后做好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健康指导,其对保证输血效果、降低宫内输血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追踪护理模式在低保空巢血尿酸异常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周丽霞 陈利娟 谢健仪 黄锦绵
    2023, 29(14):  2051-20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追踪护理模式在低保空巢血尿酸异常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72例低保空巢血尿酸异常患者应用追踪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体质量测量指标的评估等),其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48~77(68.00±3.65)岁,3个月后对追踪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下降[(22.14±2.76)kg/m2比(25.92±3.23)kg/m2、(87.14±10.92)cm比(90.91±11.19)cm、(131.34±17.88)mmHg(1 mmHg=0.133 kPa)比(135.23±18.48)mmHg、(77.23±8.86)mmHg比(82.42±9.0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5、2.05、4.07、3.47,均P<0.05)。干预后男、女患者的血尿酸值与干预前对比下降明显[(386.2±46.3)μmol/L比(440.8±55.9)μmol/L、(331.2±42.5)μmol/L比(380.6±51.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5、3.84,均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00%,与干预前[83.33%(60/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结论 应用追踪护理模式对低保空巢血尿酸异常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和追踪管理,可达到降低血尿酸值,改变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

    基于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探索实践

    莫苗苗 范玉珍 张小培 叶日春 丁美祝 林美珍 聂湘菲
    2023, 29(14):  2055-20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成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接受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模式的脑卒中患者,最终31名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74.29±6.70)岁;缺血性脑卒中23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比较患者接受该服务前后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改良Rankin(mRS)评分、卒中复发、死亡、再入院率和满意度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参与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后3个月脑卒中患者的BADL评分较出院时提高[(49.68±11.47)分比(46.13±9.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3,P<0.05);出院后3个月脑卒中患者的mRS评分较出院时下降[(3.68±0.60)分比(3.84±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P<0.05)。31例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居家过程中均未发生卒中复发、再入院治疗或死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对基于长护险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6.84±7.51)分,医护人员对该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1.04±8.27)分,67.74%(21/31)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或缓解,96.77%(30/31)的患者表示愿意将该服务推荐给同类患者。结论 开展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满足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需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照护负担和经济负担,提升医护人员职业成就感。

    综合护理干预在肺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应用价值

    邓小芳 吴莹莹 陈柳霏 潘健婷 郭艳芬
    2023, 29(14):  2059-20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晚期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QOL)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9~79(57.02±7.46)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40~78(56.87±7.38)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后,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QOL)。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4周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1.27±0.45)分比(4.61±1.52)分、(2.49±0.98)分比(4.57±1.48)分],而观察组V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27±0.45)分比(2.49±0.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3、4.7438.359,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5.19±1.37)分比(7.39±0.61)分、(6.53±1.31)分比(7.42±0.59)分],而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5.19±1.37)分比(6.53±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5、3.966、4.625,均P<0.05);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8.69±1.31)分比(6.59±1.32)分、(7.42±1.29)分比(6.61±1.28)分],而观察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9±1.31)分比(7.42±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1、3.966、3.056,均P<0.05)。结论 对肺癌晚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对改善肺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调查报告

    大中专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曹晓娟
    2023, 29(14):  2063-20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大中专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2016—2020年,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办法对衡阳市4所大中专院校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大中专学生存在对于献血知识(46.3%、43.1%、53.4%、47.9%、57.5%)和政策(27.3%、29.7%、30.9%、28.1%、27.3%)知晓率低、参与率低,对无偿献血的血液去向存在疑虑,同时受到互联网负面信息影响较大。结论 加强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组织机制和宣讲机制、提升献血服务管理水平等措施是破解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困境的有效措施。

    预防医学

    江苏省2010与2018年居民胰腺炎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分析

    胡乃元 俞浩 周金意 解晔 李秋梅 杨文彬 时巧梅 赵培 蒋萌 徐勤 王猛猛
    2023, 29(14):  2066-20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0、2018年居民胰腺炎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9(GBD2019)研究结果,以伤残损失生命年(YLD)、早死损失生命年(YLL)、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分析2010、2018年江苏省123 165例胰腺炎患者[男性79 584例,女性43 581例,年龄23~76(49.62±5.14)岁]的疾病负担以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8年江苏省胰腺炎死亡人数多达3.6万,其中男性2.1万,女性1.5万,病死率高达50.00%。2010年和2018年江苏省胰腺炎DALY率(325.6%)、YLL率(26.2%)、YLD率(106.2%)变化情况均高于全球变化情况(-3.2%、-5.8%、32.6%),经年龄标准化,江苏省的标化YLD率与2010年相比,增幅高达21.6%,而全球标化YLD率下降了1.1%,江苏省与全球胰腺炎的标化YLL率均降低,且降低幅度较为接近,江苏省DALY率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25.4%,全球标化DALY率下降了28.6%。结论 与2010年相比,2018年江苏省胰腺炎负担越来越重,并且比全球平均水平高,临床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胰腺炎对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