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3-07-01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机器学习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周鸿明 李云逸 李伟龙 宋卓恒 陈宇 曹锐 胡波 栾韶东 尹良红
    2023, 29(13):  1777-17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透中心大部分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而大部分透析患者会选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但血液透析也给患者带来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的负担。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机器学习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预后上展现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掌握机器学习,并利用这个工具,对血透室的医生和护士是有益的,还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表观遗传与miRNA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陈冠宏 于茗子 方雨涵 程雪峰 李奇 李晨
    2023, 29(13):  1782-17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微RNAmiRNA)的表达失调与包括癌症和精神相关疾病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并且miRNA在抑郁症发病与抗抑郁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是DNA序列不发生改变而产生长时程可遗传基因功能变化的生物学现象,其主要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调控等。很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失调是阐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键。本文对近几年抑郁症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以及miRNA在抑郁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无创性影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通透性评估方面的应用进展

    周建国 符大勇 王蕴丹
    2023, 29(13):  1786-17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分子和细胞进出的主要结构,血脑屏障能够保护脑组织免受毒素的侵害,促进物质运输,并维持离子平衡。缺血性脑卒中(IS)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死致残率等特点,基于梗死核心区域内血脑屏障结构以及功能受到破坏、通透性增高的特点,无创性评估血脑屏障结构功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CT灌注成像(CTP)、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等,ASL技术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等特点,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文就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特别是ASL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脑屏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胰腺癌中miRNA的功能及临床研究进展

    朱鹏 彭明珠 吴莉莉
    2023, 29(13):  1790-17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恶性度高、临床预后差的特点。胰腺癌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调控作用。微RNAmiRNA)是不具有编码功能的短链RNA,其能够通过直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对人体生理病理功能的调控。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胰腺癌中存在着大量特异性miRNA的异常表达,且这些miRNA在胰腺癌的致病及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特异性miRNA作为无创生物学指标在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学者也尝试开发基于特定miRNA的胰腺癌治疗方法,虽然仅停留在基础研究结果,但是仍为寻找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芩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邝哲姝 吴福玲
    2023, 29(13):  1794-17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黄芩苷的药理活性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和抗病毒等作用,其主要功效可用于支气管炎、哮喘、支原体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黄芩苷治疗各种肺部疾病的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就最新发现的黄芩苷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Meta 分析

    MicroRNA-208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王艺翔 刘军
    2023, 29(13):  1798-18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微RNA-208miR-208)在临床中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从建库起至2021120日发表的关于miR-208诊断AMI的文献资料。用MetaDisc 1.4软件和RevMan 5.3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中高水平质量研究。miR-208诊断AMI的合并灵敏度为0.7795%CI 0.740.79),特异度为0.8495%CI 0.820.86),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 2结论 miR-208作为新型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协助临床早期诊断AMI

    温阳化气法辅助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meta分析

    陈思达 孙艳梅 胡向丹 肖静
    2023, 29(13):  1803-18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温阳化气法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3131日,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5篇,共3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温阳化气法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OR=0.1395%CI 0.040.40Z=3.55P=0.000 4),减少膀胱残余尿量(WMD=-54.7195%CI -56.10-53.32Z=77.05P<0.000 01),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OR=1.1995%CI 1.051.34Z=2.77P=0.006)。结论 对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温阳化气法辅助治疗在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疗效优势,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科研课题专栏

    Mcl-1基因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异常克隆抗凋亡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林莺 张荣东 陈仁利 陈琦
    2023, 29(13):  1808-18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cl-1基因异常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选取20202月至20222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3PNH患者为病例组(男7例,女6例,中位年龄27岁),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38岁)。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PNH异常克隆细胞与正常细胞中Mcl-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然后敲除PNH患者CD59-细胞中Mcl-1基因后检测siRNA-Mcl-1转染前后PNH异常克隆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等生物学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PNH患者CD59-细胞组、CD59+细胞组、对照组的Mcl-1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48±0.25)、(1.61±0.19)、(1.21±0.08),CD59-细胞组高于CD59+细胞组及对照组(P=0.0310.022),而CD59+细胞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同时PNH患者Mcl-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CD59-克隆细胞数呈正相关(r2=0.523P=0.012)。PNH患者CD59-细胞转染靶向siRNA-Mcl-1后,Mcl-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iRNA-Mcl-1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转染无义序列组(siRNA-scr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43.12±16.33%比(24.07±15.42%、(21.56±1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NA-Mcl-1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siRNA-scr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93.16±3.06%比(91.52±4.01%、(90.78±3.62%],而S期细胞比例低于siRNA-scr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4.96±3.21%比(6.86±3.87%、(7.05±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iRNA-Mcl-1转染能减弱PNH患者CD59-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Mcl-1基因的过表达可能在PNH克隆抗凋亡中起作用。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钱宣辰 李庆节 聂耳
    2023, 29(13):  1813-18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1月至2022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8例。常规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98159.36±9.25)岁;治疗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88058.69±9.96)岁。常规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4.74%36/38)比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4P=0.847);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12.37±3.12)分比(19.36±2.96)分,t=10.019P<0.001]。治疗前,两组BIAD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817t=0.337P=0.737);治疗2周后,两组BI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BI评分[(22.98±3.58)分比(18.25±3.01)分,t=6.234P<0.001]、ADL评分(84.21±8.92)分比(77.69±7.69)分,t=3.413P=0.001]均高于常规组。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抗凝血酶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闫彬 翟素平 胡天喜 芦翼飞 王雅 范春晖 杜伟鹏
    2023, 29(13):  1817-18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AT Ⅲ)活性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1—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确诊的163DVT患者(其中125例为初诊DVT患者,38例为取静脉滤器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137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DVT组中男性78例,女性85例,年龄(56.56±13.49)岁;对照组中男性92例,女性45例,年龄(42.31±10.32)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T Ⅲ等计量资料在不同人群或DVT亚组中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等计数资料。对DVT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检测指标进行Fisher判别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AT Ⅲ活性降低在DVT事件中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VT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的AT Ⅲ活性低于对照组[(89.79±11.08%比(96.52±8.28%t=37.895P<0.001]。AT Ⅲ减低组(AT Ⅲ≤80%)患者合并手术史、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比例高于AT Ⅲ正常组[71.43%20/28)比47.42%46/97),71.43%20/28)比48.45%47/97),χ2=5.0244.612,均P<0.05]。Fisher判别函数评估AT Ⅲ水平联合传统凝血指标在甄别DVT中的应用:健康对照组Y1=0.114×年龄+1.742×凝血酶原时间-0.17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479×凝血酶时间+7.798×纤维蛋白原-0.378×D-二聚体+0.021×血小板计数+1.035×AT Ⅲ-132.585DVTY2=0.203×年龄+1.949×凝血酶原时间-0.16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246×凝血酶时间+8.158×纤维蛋白原+0.105×D-二聚体+0.018×血小板计数+0.937×AT Ⅲ-127.587,总符合率为85.11%223/262)。AT Ⅲ判断DVT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06,截断值为8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77%91.24%。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后,AT Ⅲ <86.5%是发生DVT事件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0.46095%可信区间为4.67623.400)。结论 DVT患者的AT Ⅲ水平显著降低,AT Ⅲ联合常规凝血指标有助于甄别DVT事件。AT Ⅲ<86.5%是发生DVT事件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应警惕AT Ⅲ水平降低人群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HR-MRI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李勇 张红丽 孙光达 冯博
    2023, 29(13):  1823-18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其对临床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 本方案按对照试验、前瞻性、单盲、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取20203月至2022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均行HR-MRI检查,根据1周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梗死分为发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4.81±7.36)岁]、未发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65.14±7.53)岁]。对比两组HR-MRI影像特征[斑块分布、斑块特征(斑块面积、斑块负荷)]、HR-MRI定量参数[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MLN)、血管面积(VA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管壁面积(WA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参考血管腔面积(LAreference)及狭窄率]、重构方式(重构指数、正性重构、负性重构、无明显重构)。斑块分布、重构方式以χ2检验,斑块特征、HR-MRI定量参数以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R-MRI影像特征、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斑块面积[(6.43±3.06mm2]、斑块负荷[(29.17±7.42%]均大于未发生组[(5.37±1.02mm2、(24.18±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73.525,均P<0.05)。发生组正性重构率[81.25%26/32)]高于未发生组[52.94%2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7P=0.009)。发生组WAMLN[(12.04±2.02mm2]、狭窄率[(32.46±2.02%]均高于未发生组[(10.63±1.41mm2、(21.20±1.35%],LAMLN[(10.22±1.75mm2]低于未发生组[(11.96±2.07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4430.4623.949,均P<0.001)。斑块面积、斑块负荷、WAMLNLAMLN、狭窄率预测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95%CI 0.7940.942)、0.70695%CI 0.5980.820)、0.77395%CI 0.6940.893)、0.81995%CI 0.8090.894)、0.81295%CI 0.7310.910),均在0.7以上,且各项指标、参数联合预测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的AUC值[0.94795%CI 0.8730.961)]最高。结论 HR-MRI斑块面积、斑块负荷、WAMLNLAMLN及狭窄率对缺血性脑梗死发生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对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干预。

    不同PD-1抑制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

    沙莎 杨秋敏
    2023, 29(13):  1828-18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receptor-1PD-1)抑制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10月至20221月期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60.44±5.23)岁]、B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1.24±5.18)岁],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A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配合化疗,B组采用帕博利珠单抗配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并通过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远期生存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率[11.11%7/63)]、部分缓解率[39.68%25/63)]均高于B组[1.61%1/62)、22.58%14/62)],疾病进展率[3.17%2/63)]低于B组[14.52%9/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4.2585.008,均P<0.05);A组治疗8周后的肿瘤生长率(TGR)[(35.45±10.37%]低于B组[(40.33±10.59%],至治疗失败时间(TTF)[(3.46±1.33)个月]长于B组[(2.72±1.47)个月],肿瘤超进展(HPD)发生率[19.05%12/63)]低于B组[38.71%2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32.952χ2=5.891;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05)。A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2.47±3.4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5.66±5.25)个月]均长于B组[(10.35±3.62)个月、(13.36±5.1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72.468,均P<0.05)。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以及帕博利珠单抗均可辅助用于胃癌患者的标准化疗,但相比之下,纳武利尤单抗的药物毒性更弱,可有效增加患者临床获益,对降低肿瘤HPD风险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具有积极作用。

    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周新 陈路桥 倪千喜 刘丽纯
    2023, 29(13):  1832-18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健康检查建议。方法 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211月至202212月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报告254份,其中男150名、女104名,年龄(36.69±8.87)岁。分析不同性别、工龄、工种、部门和不良习惯/病史的放射工作人员在不同检查类别中的异常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体格检查异常率为10.6%27/254),其中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χ2=6.284P<0.05),随工龄增加异常率呈上升趋势(χ2=15.985P<0.001),有多项不良习惯和病史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异常率高于无不良习惯和病史者(χ2=18.062P<0.001);眼科检查中异常率为9.8%25/254);器械检查中异常率为86.6%220/254),其中有3项及以上的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χ2=13.226P<0.05),且随工龄增加异常率呈上升趋势(χ2=20.953P<0.05);实验室检查中异常率为67.3%171/254),其中工龄≥20年的3项及以上的异常率高于工龄短的(χ2=16.539P<0.05),有3项不良习惯和病史的3项及以上异常率高于其他类别(χ2=27.022P<0.001)。不同工种和不同部门的放射工作人员在体格检查、眼科检查、器械检查、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长期从事电离辐射工作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加强放射防护和健康监测的同时可针对不同类别的人群提供特定的健康检查建议。

    薯蓣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梁炳辉 简小云 林泽辉 邹鹏 江荣斌 李家春 王敬民 詹伟杰
    2023, 29(13):  1837-18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薯蓣膏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11月至20223月佛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肺脾气虚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65.77±5.59)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4.68±4.9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薯蓣膏,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3+CD4+、白蛋白(ALB)、BODE指数、急性加重次数指标的变化。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TNF-α指标[(5.89±1.14ng/L、(5.55±1.21ng/L]均低于照组[(6.79±1.11ng/L、(6.66±1.19ng/L],CD3+[(56.61±5.49%、(59.89±5.01%]、CD4+指标[(34.56±4.49%、(35.50±4.29%]均高于对照组[(53.64±5.68%、(53.28±5.05%、(30.82±4.20%、(30.79±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ALB指标[(35.89±0.64g/L]高于对照组[(29.14±0.64g/L],BODE指数[(1.63±0.95)分]、急性加重次数[(1.30±0.17)次]均低于对照组[(2.18±1.12)分、(1.62±0.2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服薯蓣膏治疗稳定期COPD肺脾气虚证患者,可减轻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风险。

    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联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30

    梁健峰 许北勋 许锦蜂 潘杰 陈举锋 吴远顺 敖达文 叶应林 阮永同
    2023, 29(13):  1841-18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后联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结石<2 cm)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10月至202112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微经皮肾镜碎石术的肾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43岁,在微创手术基础上结合中药排石治疗;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20岁,临床未给予中药排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治愈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结石治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微创、高效,且并发症较少,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艾司氯胺酮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李荔丽 冯趁霞 冯桂真 孟双楠 李喜龙
    2023, 29(13):  1845-18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8月至20221月,研究对象为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8例肺癌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0.5 µ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的64例患者列为常规组,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49.12±5.33)岁;将采用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0.3 µ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的64例患者列为低剂量组,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48.77±5.25)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术后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麻醉10 min后,低剂量组的心率(HR)[(73.33±10.45)次/min比(72.16±10.23)次/min]、平均动脉压(MAP)[(102.44±20.27mmHg1 mmHg=0.133 kPa)比(102.33±20.46mmHg]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低剂量组的HR[(76.22±5.35)次/min比(74.22±10.35)次/min]、MAP[(104.77±8.24mmHg比(103.25±8.31mmHg]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低剂量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常规组[(3.36±1.25)分比(2.77±1.0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睁眼时间[(10.27±2.11min比(12.77±2.36min]、拔管时间[(11.75±2.58min比(13.49±2.49min]均短于常规组,苏醒后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常规组[(4.42±1.45)分比(5.25±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的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25.64±5.28)比(22.33±5.4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5.79±5.18)分比(22.69±5.33)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低剂量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4.69%3/64)比15.63%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6P=0.010)。结论 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诱导及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可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并维持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体征稳定,对促进患者术后苏醒、避免认知功能损伤有积极意义,安全性高。

    儿科专栏

    儿童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预后分析

    陈杰梅 郑跃杰 高晓洁 南晓娟
    2023, 29(13):  1850-18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高对Gitelman综合征(GS)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长期预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月至201912月在汕头大学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临床诊断且基因确诊的13例(男6例、女7例)G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信息,分析其临床及基因型特点,并对其进行平均4.5年的随访,了解其长期预后。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在13GS患儿中,发病年龄为(6.40±3.52)年,诊断年龄为(8.20±3.99)年;乏力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占54%7/13),身材矮小占23%3/13),8%1/13)患儿无症状。所有患儿均检测出SLC12A3基因突变,1例(8%)纯合突变,9例(70%)复合杂合突变,3例(23%)只发现1个变异位点;其中R871HT63MT304M为重复氨基酸变异。平均随访4.5年,所有规范治疗患儿[69%9/13)]临床症状消失,92%12/13)患儿治疗后得到生长追赶。结论 G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乏力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详细的实验室检查结合基因检测可以及时诊断,规范管理可改善患儿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

    李桢 邹姒妮 李聪
    2023, 29(13):  1856-18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1月至20211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2±1.45)岁,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4±1.67)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乳酸[(1.45±0.31mmol/L]、超敏C反应蛋白[(4.21±0.31mg/L]、血清降钙素原[(0.46±0.12μg/L]、尿素氮[(7.21±1.12mmol/L]、血肌酐水平[(112.35±12.0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90±0.56mmol/L、(8.62±0.56mg/L、(1.01±0.14μg/L、(9.21±2.78mmol/L、(132.45±23.4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2)。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62±0.53d,短于对照组(18.53±2.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4P<0.001)。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的疗效确切,优于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可更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机体血清炎症因子的清除,改善机体微循环,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儿童支气管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侯俏珍 何丽雅 曹晓均 韦晓燕 曾华松
    2023, 29(13):  1860-18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资料,探讨肺炎儿童血小板增多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和意义,提高对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选取20201月至2021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支气管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7例,其中男48例,女性29例,年龄1个月~6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病原体、性别、年龄、治疗时间、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小板特点等。结果 77例支气管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腺病毒(1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10例)、支原体(7例);血小板增多和重症肺炎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在引起儿童肺炎并发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机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儿科口服中成药的现状及其处方用药分析

    胡军 高悦
    2023, 29(13):  1863-18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科口服中成药的现状,分析其处方用药。方法 选择20221月至2022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信息系统筛选的300张儿科口服中成药处方进行研究,患儿男168例次、女132例次,年龄≤12岁。分析剂型、年龄分布情况、联用情况、作用类别、不合理处方构成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300张处方中颗粒剂占比最高,为51.77%322/622),口服液占比31.35%195/622),片剂占比9.00%56/622),胶囊占比最少,为7.72%48/622)。>1≤3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29.00%87/300),≤1岁占比14.67%44/300),>3≤6岁占比27.67%83/300),>6≤9岁占比为13.67%41/300),>9≤12岁占比为15.00%45/300)。联合用药中,二联占比最高,为37.33%112/300),单药占比30.67%92/300),三联占比26.00%78/300),四联及以上占比6.00%18/300)。作用类别中,清热解毒占比最高,为37.94%236/622),祛风解表占比26.69%166/622),止咳化痰平喘占比20.10%125/622),调理脾胃占比10.45%65/622)。不合理处方占比分别为适应证不适宜2.00%6/300),用法用量不适宜1.33%4/300),重复用药1.00%3/300),配伍禁忌0.67%2/300)。结论 在儿科口服中成药处方中,存在中成药处方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医院需加强对口服中成药使用的管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科患儿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杨小靖 严晓云 赵磊 王书梅 李玉伟
    2023, 29(13):  1867-18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探讨骨科患儿围手术期缩短术前禁饮食时间及术后早期进食水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3月至20213月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37岁患儿资料。20203月至20213月收治59例患儿的为治疗组,其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4.97±1.35)岁,采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制订的术前禁饮食及术后进食水方法。20193月至20202月收治的57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33例,年龄(4.95±1.43)岁,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饮食及术后进食水方法。对比两组术前禁饮食时间及术后进食水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口渴及饥饿评分、哭闹率、术中误吸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治疗组术前禁食时间[(7.78±0.87h]、禁饮时间[(4.50±0.53h]及术后进食水时间[(2.31±0.46h]均短于对照组[(12.50±1.49h、(11.34±0.68h、(6.54±0.2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2160.54262.302,均P<0.001)。治疗组手术前后的口渴评分[(2.57±1.18)分、(2.99±0.50)分]、饥饿评分[(5.94±0.39)分、(3.28±0.53)分]及哭闹率[23.2%14/59)、16.9%10/59)]均低于对照组[(7.36±1.43)分、(6.51±0.39)分、(7.79±0.50)分、(6.89±0.49)分、50.9%29/57)、38.6%2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中均未发生误吸。治疗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6.8%4/59)]、腹胀发生率[1.7%1/59)]与对照组比较[14.0%8/57)、3.5%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450.379P=0.2000.538)。结论 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手术期骨科患儿术前缩短禁饮食时间与术后早期进食水的饮食方案安全可行,能减少患儿不适感,加速患儿康复。

    论著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脓毒血症铁死亡相关基因的研究分析

    徐波 邵碧波
    2023, 29(13):  1871-18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相关数据联合机器学习算法筛选脓毒血症中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分析其作用的理论依据,为脓毒血症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脓毒血症患者的样本,其中GSE185263作为训练数据集分析,GSE154918作为外部验证数据集。先获取铁死亡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基因本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和疾病本体(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再运用LASSO回归、SVM-RFE机器学习算法筛选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基于获得基因的表达含量,构建列线图用以预测脓毒血症。最后,分析正常对照组和脓毒血症组之间的免疫细胞浸润差异。结果 共获取87个铁死亡相关的DEGsGO富集显示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氧化应激、凋亡信号的调控路径、细胞衰老、神经元死亡的调节等方面;细胞组分富集在自噬体、核包膜和二级溶酶体等方面;分子功能富集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激酶)的激酶活性、铁离子结合等方面。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FoxO信号传导途径、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传导途径、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和铁死亡等通路。DO分析结果显示脓毒血症同神经系统肿瘤、神经母细胞瘤、骨癌等疾病关系密切。机器学习筛选出PRDX1IDH1DUSP1YWHAESOCS1为铁死亡相关核心基因,上述基因和列线图模型对于脓毒血症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免疫浸润结果显示,脓毒血症组中幼稚B细胞、CD8+ T细胞、CD4+记忆静止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静止自然杀伤(NK)细胞、静止树突状细胞、活动期树突状细胞活动受到抑制,浆细胞、幼稚T细胞、活动期记忆CD4+ T细胞、δ T细胞、巨噬细胞M0、中性粒细胞活跃(均P<0.05)。结论 PRDX1IDH1DUSP1YWHAESOCS1均为潜在的脓毒血症诊断相关的铁死亡生物标志物。

    产前超声及MRI在胎儿肾上腺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韩鹏慧 黄育斌 欧阳春艳
    2023, 29(13):  1877-18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及MRI在胎儿肾上腺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各病变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3月至202212月间22例产前发现肾上腺区病变胎儿(平均胎龄30周,男女比为15∶7)的影像资料,所有产妇产前均行超声检查,其中14例行MRI检查。由有胎儿疾病诊断经验的超声及放射科医师各两名采用双盲法阅片,同种检查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讨论后得出一致意见。结果 22例胎儿中的14例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NB);2例产前及产后多次随访复查病灶变小至消失,结合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肾上腺血肿;5例术后病理为胎儿腹腔内肺隔离症(IEPS);1例术后病理为肾上腺畸胎瘤。超声及MRI均准确诊断NB、肾上腺血肿和IEPS,均将畸胎瘤误诊为NB。肾上腺NB可呈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块,部分可见钙化,可双侧发病,且在胎儿期即可发生肝内转移;肾上腺血肿在出血初期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之后逐渐缩小液化为无回声,最后逐渐钙化或消失,MRI可见病灶分层,T1WI可见高信号影;IEPS超声表现为均匀实性或囊实性占位,实性占多数,可见体循环供血血管,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SSFSE)序列图像中表现为均匀实性或囊实性高信号影,信号强度高于或等同于肺组织,病灶与膈肌联系紧密;畸胎瘤在超声表现为混杂回声,SSFSE序列表现为混杂信号肿块,产前乏脂肪畸胎瘤与NB鉴别困难。结论 产前超声及MRI对胎儿肾上腺区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互相补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临床研究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陈丽芳 郑玉 李剑琦
    2023, 29(13):  1882-18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1月至202112月在陆丰市人民医院应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研究组)或单纯应用宫腔球囊填塞术(对照组)治疗的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各100例。研究组年龄为(28.07±4.78)岁,孕周34+340+5周;对照组年龄(27.74±3.90)岁,孕周34+440+3周。统计分析两组产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GB)变化的差异,并且分析两组的产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为(1 208.0±327.3ml,明显少于对照组(1 547.8±364.3mlt=6.938 0P<0.000 1);研究组的术后HGB为(81.2±15.1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17.3g/Lt=3.219 0P=0.001 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4.7±15.2min和(82.7±16.1min,住院时间分别为(8.3±1.4d和(8.0±1.6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宫腔球囊填塞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宫腔球囊填塞术。

    病例报告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胸廓畸形和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1例及文献复习

    艾娟 蔡彬 范婧云 王静 龙文飞 凌琼 李向宇
    2023, 29(13):  1886-18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胸廓畸形及肺动脉高压是复杂的临床病例,尤其是久居高原患者在低海拔地区进行手术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例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胸廓畸形及肺动脉高压的麻醉管理要点进行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致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

    蒋乐 高钰青 李园园 于利君 刘师伟
    2023, 29(13):  1890-18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临床少见,合并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者更是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1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致SIA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导致SIADH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该病的关注。

    病态肥胖患者胃减容术的麻醉体会1例

    王艳 段志强 王腾祺
    2023, 29(13):  1894-18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病态肥胖患者数量不断增长,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则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此同时,由病态肥胖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本研究就巴彦淖尔市医院1例行腹腔镜下胃减容术的病态肥胖患者的麻醉经验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麻醉管理。

    护理研究

    心脏外科术后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刘志昌 凌云 林琼瑜 朱苏敏
    2023, 29(13):  1896-18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心脏外科术后电风暴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2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共7例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电风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10±18.67)岁,回顾性分析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电风暴的护理过程,包括电风暴危险因素识别、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生命支持、密切关注电解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护理、适度镇静与环境管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对于循环难以稳定的患者予体外膜肺氧和支持治疗。结果 经积极救治与护理,5例患者的电风暴均得以纠正;1例患者因反复室颤,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电风暴可发生在心脏外科手术后任何时间,严密观察心律变化,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稳定患者病情的关键。

    基于SBAR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陈曼华 林庄 黄琳纯 林淳 蔡莹莹 周玉芬 黄晓丹 李怡君 江楠
    2023, 29(13):  1899-190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SBAR[Situation(现状)、Background(背景)、Assessment(评估)、Recommendation(建议)]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促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63.77±13.26)岁,实施传统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9.20±17.20)岁,实施基于SBAR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易三级平衡评定及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0.23±28.63)分比(31.63±2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2周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坐、站立平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共7个维度,其中感知质量、患者抱怨,对照组得分分别为(42.70±3.76)、(4.47±0.68)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45.53±0.73)、(4.80±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品牌、疾病压力、患者满意和患者忠诚,对照组得分分别为(4.47±0.57)、(4.63±0.56)、(9.37±1.03)、(9.20±1.00)分,观察组得分分别为(4.90±0.31)、(4.93±0.25)、(9.97±0.18)、(9.87±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患者预期得分(14.40±1.33)分,观察组得分(14.87±0.3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SBAR的医护康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在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

    丁军艳 魏明明 李玉先
    2023, 29(13):  1905-19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使用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方式应用于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探讨其对患者精神状况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康复期112例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向组和传统组。导向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64.51±6.79)岁;传统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65.66±6.03)岁。传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导向组给予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erve Functional Insufficent,NF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对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QSQL)评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后导向组NFI评分低于传统组[(9.92±1.06)分比(13.88±1.43)分],FMA、MMSE评分高于传统组[(89.32±8.58)分比(61.39±5.16)分、(28.39±3.03)分比(24.45±2.68)分](均P<0.05)。导向组患者健康饮食、遵嘱用药、康复运动锻炼和遵嘱复诊评分均高于传统组(t=17.896、18.098、22.591、17.028,均P<0.001)。干预后导向组SDS和QSQL评分低于传统组[(41.52±5.37)分比(49.38±4.17)分、(13.57±1.22)分比(23.32±2.19)分](均P<0.05)。导向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36%(3/56)]明显低于传统组[19.64%(11/56)](χ2=5.224,P=0.022)。导向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43%(54/56)]明显高于传统组[78.57%(44/56)](χ2=8.163,P=0.004)。结论 通过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干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双轨道交互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赵培培 蒋玲 李科 刘敏
    2023, 29(13):  1909-1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双轨道交互干预模式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问卷填写有误不予接收,研究组有1例患者失访予以剔除。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23±12.36)岁;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9.89±12.29)岁。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行双轨道交互干预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日、出院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控制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出院前日,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PSMBR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HPSMBR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与出院前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HPSMBR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出院前日(均P<0.05),研究组HPSMBRS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前日,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收缩压[(140.25±12.56)mmHg比(141.25±10.28)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1.02±3.54)mmHg比(82.29±4.52)mmHg]与出院前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收缩压[(145.54±10.36)mmHg比(141.36±10.26)mmHg]、舒张压[(83.26±3.26)mmHg比(82.35±4.53)mmHg]与出院前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轨道交互干预模式可提升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利于血压的控制。

    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超声清洗对人流吸管清洗效果评价

    谭洁贞 蔡荟
    2023, 29(13):  1914-19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超声清洗对人流吸管的清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实验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6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收取的1 200支人流吸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人工清洗(对照组)和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超声清洗(实验组)处理,采用目测观察法及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比较两组人流吸管清洗合格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通过目测观察法发现,实验组人流吸管的清洗合格率为93.67%(562/600),对照组人流吸管的清洗合格率为73.33%(44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26,P<0.001)。通过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发现,实验组人流吸管的清洗合格率为87.16%(523/600),对照组人流吸管的清洗合格率为68.67%(41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72,P<0.001)。结论 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超声清洗相较于多酶预处理溶液联合人工清洗对于人流吸管清洗效果更佳。

    预防医学

    新疆南部某地中小学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张浩天 黄伊宁 黎宇婷 孟洁
    2023, 29(13):  1917-19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3.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新疆南部某地中小学生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当地的视力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在2020年10月对新疆南部某地学校小学初中的全体学生2 604名进行集中眼科检查,其中男生1 330名、女生1 274名,年龄(11.6±2.9)岁,收集学生年级排名。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差异。H检验比较年龄、性别和成绩水平在中重度视觉损伤组和视力正常组之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成绩与低视力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新疆南部某地中小学共2 604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患有中重度视觉损伤人数77名,患病率为2.96%;造成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原因是未矫正的屈光不正[100.00%(77/77)]。中重度视觉损伤患者中男生35名、女生42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视觉损伤组与视力正常组年龄[(13.0±2.0)岁比(11.7±2.8)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觉损伤组成绩级排百分位比视力正常组靠前[(32.0±29.6)%比(65.6±21.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中上成绩是中重度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OR=1.195,P<0.001;OR=34.711,P<0.001),与性别无关(P=0.066)。结论 新疆南部某地中小学生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较低,均为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较好的成绩。加强屈光不正的早期筛查,合理安排课业时间以及增加户外活动,可能有助于预防中重度视力损伤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