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上一期   
    Meta 分析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

    严宛鸿 薛建军 贾瑜 王世太
    2023, 29(12):  1629-16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9月。对纳入的研究采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采用RevMan 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6项研究2 074例患者。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1,95%CI(1.15,1.29),P<0.001]。与对照组相比,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MD=-2.80,95%CI(-4.32,-1.28),P<0.001],头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显著降低[MD=-1.02,95%CI(-1.35,-0.68),P<0.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46,2.09),P=0.9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在临床有效率、改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且不增加其相关不良反应。

    医学新进展

    细菌整合子-基因盒系统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汪小桐 戴碗琴
    2023, 29(12):  1636-16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难题,细菌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是临床耐药菌株产生与播散的重要原因。整合子作为一种移动性基因元件于1989年首次被提出,其可以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式捕获和表达耐药基因,在细菌耐药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因盒由大小不等的耐药基因组成,整合子通过对基因盒重组使细菌能够快速应对选择压力的改变。为了增加细菌的选择优势,整合子和基因盒的表达受到严格调控,以减少对宿主细菌造成适应性代价。本文主要就整合子的概念、结构、功能及整合子-基因盒系统表达调控的机制进行综述。

    血小板在肝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周兆年 郑伟强
    2023, 29(12):  1640-16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是止血的主要效应细胞,其结构和功能是动态变化的,通过颗粒释放、相关表面受体、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等参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肝硬化患者中存在明显的血小板减少,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在免疫炎症、宿主防御、血管生成、组织修复和再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血小板在肝硬化中潜在的作用予以综述,以期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

    儿科专栏

    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价值

    周畅 吕攀攀 冯岩 刘芳
    2023, 29(12):  1644-16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象征性游戏测试(SPT)在儿童孤独症筛查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在广饶县人民医院儿科以语言问题就诊的患儿261例,确诊孤独症患儿194例为观察组[月龄(41.70±13.70)个月,女孩56例,男孩138例],语言发育迟缓67例为对照组[月龄(29.85±7.56)个月,女孩20例,男孩47例]。均做Gesell发育量表、SPT及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比较两组间Gesell儿童发育水平(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5个能区)、象征性游戏能力和ABC评分,探讨SPT对儿童孤独症筛查的价值。采用χ2检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适应性评分为(50.41±15.46)分、大运动评分为(59.06±16.69)分、精细运动评分为(56.38±17.79)分、语言评分为(35.94±11.71)分、个人社交能力评分为(42.01±13.61)分、SPT测试发育月龄为(12.77±8.44)个月,适应性月龄为(20.08±7.59)个月,个人社交月龄为(16.89±6.77)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87±13.40)分、(83.49±13.40)分、(82.67±15.70)分、(57.34±12.23)分、(67.69±14.98)分、(19.06±7.04)个月、(23.08±6.13)个月、(20.37±6.84)个月],ABC评分为(90.94±13.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48±10.6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SPT测试原始分与Gesell测试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语言、个人社交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05、0.225、0.308、0.507、0.532,均P<0.001),与ABC呈负相关(r=-0.386)。观察组SPT测试原始分与ABC呈负相关(r=-0.211,P<0.001),对照组SPT测试原始分与ABC呈负相关(r=-0.346,P<0.001)。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象征性游戏能力落后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象征性游戏测试可以为孤独症早期识别提供线索

    两种儿童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比较及炎症指标相关性研究

    谢聪 零小妹 袁宝莉 王志坚 任广立
    2023, 29(12):  1649-16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两种呼吸道病原检测方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优劣,以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3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呼吸道抗原组(抗原组)121例、血清抗体组(抗体组)118例。抗原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咽拭子呼吸道抗原,抗体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相关病原体IgM。同时两组均检测血常规、CRP、PCT、IL-6。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原组、抗体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原组IL-6为6.44(2.29,13.24)ng/L,抗体组为6.78(3.05,14.7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原检测的阳性率上,抗原组为30.58%(37/121),抗体组为11.02%(13/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指标相关性中,IL-6与CRP存在相关性,R2为0.254,方程为Y=-0.001X2+0.929X+5.677(0<X<200)。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抗原检测优于抗体检测,同时IL-6可引起25.4%的CRP变化。

    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和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对比分析

    薛莹洁 赵伯杰
    2023, 29(12):  1653-16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与Guillain-Barr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的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探究两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 参照2014年多国专家分类组制定的GBS-MFS诊断标准,回顾性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住院确诊为MFS病例33例和GBS病例105例。33例MFS患儿中,男童23例,女童10例,年龄(78.15±43.22)个月;105例GBS患儿中,男童69例,女童36例,年龄(64.73±33.90)个月。收集整理入选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例MFS患儿中,H反射异常19例(57.6%),感觉神经传导异常14例(42.4%),正常神经电生理9例(27.3%);105例GBS患儿中,运动神经传导异常98例(93.3%),H反射异常92例(87.6%),感觉神经传导异常62例(59.0%),针电极肌电图异常44例(41.9%)。感觉神经异常指标中,MFS患儿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33.3%,11/33)发生率最高,GBS患儿SNAP未引出(36.2%,38/105)发生率最高。GBS患儿较MFS患儿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均P<0.05)。结论 MFS患儿神经电生理异常主要为H反射异常和感觉神经异常,感觉异常指标以SNAP波幅降低最常见,GBS患儿则表现为运动和感觉神经均异常,且以运动神经异常最显著。MFS与GBS神经电生理有明显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可以为MFS、GB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低离子凝聚胺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检验中的应用

    陈良丽 陈放
    2023, 29(12):  1657-16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输血检验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间收治的发生ABO溶血病新生儿76例,男婴43例,女婴38例,出生天数为(2.85±0.95)d。均使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进行输血检验,以新生儿最终治疗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输血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检验效能、检验时间,组间比较采用χ2t检验。结果 76例新生儿中,实际成功治疗69例,治疗成功率为90.79%,失败7例,治疗失败率为9.21%。低离子凝聚胺技术配血成功率为85.53%(65/76),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为94.70%(7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灵敏度为85.51%(62/69)、特异度为57.14%(4/7)、准确度为85.52%(66/76),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的灵敏度为98.55%(68/69)、特异度为57.14%(4/7)、准确度为92.11%(7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为(16.11±1.79)min,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检验时间为(17.43±1.9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用于临床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输血检验中配血成功率及检验效能无明显差异,但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时间较短。

    科研课题专栏

    2018—2022年广州市越秀区肺结核流行状况分析

    梁志强 刘国标 陈其琛 杜雨华 吴桂锋 雷宇 包婉玲 李华 刘志辉
    2023, 29(12):  1661-16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明晰广州市越秀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区域性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广州市越秀区2018—2022年结核患者网报资料,以2020年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学资料数据为参照,分析该地区5年间性别、年龄、各街道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各年度不同月份报告病例数的年度百分比,同时分析其5年变化趋势。结果 5年间,全区共报告2 504例肺结核,其中菌阳1 426例、菌阴1 078例,初治2 337例、复治167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48.22/100 000。2018—2022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1.89/100 000、49.39/100 000、47.27/100 000、49.58/100 000、42.94/100 000,男性分别为女性的2.07、1.84、2.03、1.74、1.91倍。0~、≥15~、≥25~、≥35~、≥45~、≥55~、≥65~和≥75~岁8个年龄组中,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55/100 000、44.31/100 000、47.16/100 000、30.98/100 000、46.57/100 000、75.05/100 000、79.22/100 000、98.28/100 000、48.22/100 000,5年间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与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变化大体一致。在病例报告时间上,5年间各月份报告病例数年度占比的总体水平在5.12%~11.50%之间,2月份与10月份病例报告病例数较少、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各年度的共同特点。各街道5年总体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30.14/100 000~64.05/100 000之间,排位前5的街道分别为珠光街(64.05/100 000)、人民街(62.48/100 000)、矿泉街(60.13/100 000)、光塔街(59.70/100 000)和北京街(58.67/100 000);依5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差异由大到小排位前5的街道分别为流花街、光塔街、北京街、人民街和大东街。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5年间结核病发病率低于广州地区水平,但下降幅度较小,结核病控制力度需要大力加强。

    阿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陈晓林
    2023, 29(12):  1666-16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阿芬太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42±3.3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8.89±3.53)岁。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研究组采用阿芬太尼。对比麻醉不同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一氧化氮(NO)、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心率(H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t检验。结果 阻滞前,两组HR、SaO2、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1、0.182、0.020,均P>0.05);阻滞后30 min,研究组SaO2[(0.993 5±0.106 2)比(0.874 5±0.048 0)]、MAP[(90.50±10.21)mmHg(1 mmHg=0.133 kPa)比(83.45±9.68)mmHg]均高于对照组,HR[(69.05±8.43)次/min比(74.59±8.31)次/min]低于对照组(t=5.527、2.875、4.803,均P<0.05)。术前1 d,两组SOD、ACTH、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7、0.984、0.071,均P>0.05);术后3 d,研究组SOD、ACTH、NO均低于对照组(t=7.589、3.989、5.319,均P<0.05)。研究组术后1.0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2.980,P<0.05);两组术后0.5、3.0、24.0、72.0 h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7、1.077、0.349、0.705,均P>0.05)。结论 采用阿芬太尼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避免术后应激的同时,维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氢吗啡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翁洪亮 李玉见 李志冰 李兴达 陈本法 马玉峰
    2023, 29(12):  1670-16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镇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沂市中心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112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6例。研究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59.36±12.36)岁。常规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59.96±13.52)岁。研究组采用氢吗啡酮与酮咯酸氨丁三醇,常规组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5.58±3.01)d比(8.52±3.14)d,t=5.058,P<0.001]。两组术后9 h VAS评分低于术后6 h;研究组术后6 h、9 h 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37.133、26.641,均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5.36%(3/56)比17.86%(10/56),χ2=4.264,P=0.039]。结论 氢吗啡酮0.04 mg/kg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有利于促进患者苏醒,镇静效果显著,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银杏叶滴丸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刘宁 郑学燕 董敏 孙宝莲
    2023, 29(12):  1674-16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银杏叶滴丸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16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各58例。基础治疗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70.23±3.51)岁。联合治疗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70.92±3.67)岁。基础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滴丸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滴丸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Z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基础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的72.41%(42/58)(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滴丸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够降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且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论著

    探究miR-374a-5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

    李晶 周晶 潘三葱
    2023, 29(12):  1678-16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与分析miR-374a-5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实施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6个月是否出现了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形成组(27例)及未形成组(111例),查阅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374a-5p在判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 形成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梗死部位、急诊PCI时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心率(HR)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未形成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形成组相比,形成组糖尿病病史比例、多支架置入比例、血清miR-374a-5p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下面积为0.699,标准误差为0.049,显著性为<0.001,渐进95%置信区间为0.604~0.795,该组患者实施PCI后6个月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miR-374a-5p切点为1.115,提示miR-374a-5p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史、多支架置入以及miR-374a-5p可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病史、多支架置入以及miR-374a-5p可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检测miR-374a-5p水平可辅助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名南 区永光 夏汝年 娄勍 吴少麟
    2023, 29(12):  1683-16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肇庆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病变患者为脑梗死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47±7.69)岁],选取同期无脑梗死体检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男31名,女29名,年龄(62.58±6.97)岁],分别检测两组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non-HDL-C、non-HDL-C和HDL-C的比值(non-HDL-C/HDL-C);收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on-HDL-C、non-HDL-C/HDL-C与脑梗死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高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LDL-C、non-HDL-C、non-HDL-C/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LDL-C、低HDL-C水平、高non-HDL-C、高non-HDL-C/HDL-C水平为影响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non-HDL-C、non-HDL-C/HDL-C与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病变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0.817、0.856(均P<0.05),灵敏度分别为0.550、0.617、0.800,特异度为0.933、0.867、0.750。结论 non-HDL-C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的发生关系密切,non-HDL-C、non-HDL-C/HDL-C均为脑梗死病变的影响因素,单项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均对该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临床研究

    高分辨血管壁MRI对鉴别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唐雪珂 曲其志 许丹
    2023, 29(12):  1688-16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MRI)对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动脉粥样硬化或急性动脉炎患者共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5岁,其中42例为动脉粥样硬化,18例为急性动脉炎,将动脉粥样硬化纳入粥样硬化组,将急性动脉炎纳入动脉炎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高分辨血管壁MRI特征,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0,χ2=14.95、4.37,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形态、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信号、病变血管范围、血管壁增厚方式、血管壁强化、深部微小侧支流空(DTFV)等高分辨血管壁MRI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75、7.70、20.68、13.02、25.71,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绘制ROC,结果显示多灶性病变、偏心性增厚联合鉴别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动脉炎的AUC为0.871(95%CI 0.759~0.944),以0.551为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33%、77.78%。结论 高分辨血管壁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动脉炎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阿法舒眼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谷晨 丁有舒 毕超
    2023, 29(12):  1693-16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阿法舒眼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济宁普明眼科医院和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红蓝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常规组(59例,64眼)和联合组(59例,64眼)。常规组男31例(35眼)、女28例(29眼),年龄51~60(55.78±4.20)岁,病程5~10(7.28±2.11)d,应用阿法舒眼液治疗;联合组男30例(34眼)、女29例(30眼),年龄51~61(55.82±4.31)岁,病程5~10(7.30±2.15)d,在常规组基础上口服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96.88%(62/64)比79.69%(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盘周神经纤维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低于常规组[(66.15±11.19)μm比(83.06±14.23)μm、(61.37±6.27)μm比(74.11±7.8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10.17,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60'P100 波潜时、15'P100 波潜时均低于常规组[(108.21±2.34)ms比(110.78±2.74)ms、(110.25±3.12)ms比(113.58±3.68)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5.52,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60'P100 波振幅、15'P100 波振幅高于常规组[(5.21±1.07)μV比(4.23±1.02)μV、(6.79±1.26)μV比(5.38±1.14)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6.6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视野校正形态标准差、视野平均偏差均低于常规组[(3.34±0.38)比(3.72±0.42)、(-5.01±1.42)比(-6.54±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5.7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光敏感度、视力水平均高于常规组[(17.51±2.30)dB比(14.52±2.27)dB、(0.73±0.25)比(0.48±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6.74,均P<0.05)。结论 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阿法舒眼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视野水平、视力水平、光敏感度和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振幅及潜时,降低盘周神经纤维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且安全性较高。

    不同异丙酚靶控浓度置入喉罩对宫腔镜患者咽喉痛的影响

    汪延斌 黄睿
    2023, 29(12):  1698-17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置入喉罩对非肌松药喉罩全麻下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并寻找喉罩置入时较佳的异丙酚及瑞芬太尼效应室TCI浓度组合。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行日间宫腔镜的126例手术患者,年龄30~55岁,体质量48~65 kg,根据表格法随机将患者分为P3.0组、P3.5组、P4.0组,每组各42例。3组患者喉罩置入时异丙酚效应室TCI浓度分别3.0 mg/L、3.5 mg/L和4.0 mg/L;比较P3.0、P3.5、P4.0 3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熵指数、喉罩置入失败率、拔喉罩后喉罩表面带血丝情况、随访记录患者拔喉罩后20 min(T0)、3 h(T1)、6 h(T2)及24 h(T3)咽喉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及术后第1、2、3天VAS评分>3分的发生率。结果 P3.0组喉罩置入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反应熵,状态熵比较[(72.48±9.46)mmHg(1 mmHg=0.133 kPa)比(79.14±11.68)mmHg、(65.40±9.02)次/min比(71.50±9.69)次/min、(56.62±9.12)比(62.24±11.48)、(53.02±8.73)比(58.62±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2.98、2.48、2.54,均P<0.05);喉罩表面带血丝发生率P3.0组[21.4%(9/42)]高于P3.5组[7.1%(3/42)]及P4.0组[4.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5);P3.0组首次喉罩置入失败率为16.7%(7/42),高于P3.5组[4.8%(2/42)]及P4.0组[2.4%(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5);P3.0组VAS评分在T1、T2、T3时,均低于P3.5及P4.0组(F=7.99、10.49、10.60,均P<0.05);P3.0组术后第1天VAS>3分的发生率为23.8%(10/42),高于P3.5组[9.5%(4/42)]及P4.0组[4.8%(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P<0.05)。结论 日间宫腔镜手术行非肌松药下喉罩全麻,当异丙酚效应室TCI浓度达到3.5 mg/L时联合瑞芬太尼效应室TCI浓度4.0 μg/L置入喉罩,置入失败率低、应激反应小、POST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日间宫腔镜患者麻醉满意度及术后快速康复。

    眼底激光联合IVR治疗RVO-ME患者的疗效观察

    陈丽丽 朱成宝
    2023, 29(12):  1703-17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RVO-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4.66±2.31)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4.70±2.29)岁。两组患者均予以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IVR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玻璃体腔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脉络膜厚度(CCT)以及疾病相关并发症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CMT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F=501.71、303.62,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CM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t=6.71、t=5.29,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玻璃体腔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VEGF、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56.49±62.13)ng/L比(294.18±60.39)ng/L、(42.58±6.15)ng/L比(51.30±6.44)ng/L、(41.08±6.13)ng/L比(49.87±6.3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5.36、5.46,均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BCVA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F=27.64、21.29,均P<0.05)。结论 采用眼底激光联合IVR治疗RVO-ME患者能够有效降低CMT值及玻璃体腔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BCVA值。

    MSCT与MRI在肝癌患者TACE术后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迟强 齐玮
    2023, 29(12):  1708-17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70例,男女各35例,年龄(50.14±8.34)岁,收集其临床就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TACE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探究MSCT与MRI对TACE疗效的评估精确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Z检验。结果 DSA检测和随访结果显示,70例患者有61个肿瘤残余或复发病灶,37个病灶无残留或复发。MSCT检测显示43个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无残留或复发病灶55个,检测灵敏度67.21%、特异度94.59%。MRI检测显示55个肿瘤残留或复发病灶、43个无复发或残留病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6%、100.00%,MRI的检测灵敏度高于MSCT(P<0.05)。MSCT、MRI分别检出4个、11个明显肿瘤包膜病灶,MRI肿瘤包膜检出率高于MSCT。ROC分析显示,MRI检测TACE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大于MSCT的0.809。结论 MSCT和MRI均能评估肝癌患者TACE治疗疗效,但MRI对复发/残留病灶、肿瘤包膜更为敏感,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

    病例报告

    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出现高热1例

    赵战威 丛颖 崔红霞
    2023, 29(12):  1713-17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1例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该患者在接受左侧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出现高热。患者发热后,临床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对症退热治疗,效果不理想。肺部CT不支持肺部感染,2次培养均阴性,药师怀疑药物热,建议停用可疑药物,之后患者体温趋于正常。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发热极有可能是由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导致的药物热,临床中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需要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性。

    前胸壁皮肤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1例

    侯国旗 唐燕 李英明
    2023, 29(12):  1716-17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液表皮样癌是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腮腺,原发皮肤者极为罕见。由于皮肤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罕见性,目前对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认识尚未统一,现认为其是一种皮肤附属器来源的恶性肿瘤。

    护理研究

    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及预后分析

    梁宁 李鹏 张佑健 王会杰 李妍 张洁 孙明洁
    2023, 29(12):  1719-17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方案对医院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16例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其管理方案可分为神经重症传统管理组和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组,每组各58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54.3±14.3)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57.3±12.6)岁。期间评估感染控制能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以比较不同管理组的感染控制能力并分析对预后的影响,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通过神经重症传统管理和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方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评分均得到了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63.3±12.4)分比(235.5±1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P<0.05)。管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GSC评分、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10.12±1.66)分比(8.13±1.52)分、(7.46±0.76)分比(10.52±2.92)分、(1.87±0.86)分比(2.46±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7.72、3.96,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3%(55/58),高于对照组[82.75%(4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 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后患者的GSC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较管理前升高,MRS评分和NIHSS评分均较管理前降低,表明神经重症程序集束化管理可提高护理的感染控制评分,并改善患者预后。

    间歇胃管置管鼻饲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赵梓 李寅
    2023, 29(12):  1724-17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7.49±3.12)岁,病程(26.10±6.54)d,实施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67.88±3.64)岁,病程(25.76±6.82)d,实施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8.78±0.96)分比(7.0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7,P<0.05);观察组干预后PA水平、Hb、ALB、TRF均高于对照组[(0.38±0.09)g/L比(0.32±0.08)g/L、(145.36±11.65)g/L比(136.42±13.51)g/L、(37.62±4.46)g/L比(33.07±5.41)g/L、(2.48±0.39)g/L比(2.32±0.3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3.29、4.26、2.05,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8.84±1.45)分比(24.26±1.78)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5.66±5.43)分比(61.54±5.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8、12.4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4/43),低于对照组[35.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联合康复护理能够减轻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改善营养状况,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多维化个体护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李晶 孙爱臣 王桂玲 任倩倩 王丹
    2023, 29(12):  1729-17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其采用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采用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干预15 d后,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进行综合检测对比,另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生活质量情况,并比较15 d内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15 d后,观察组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69.03±2.76)次/min比(70.45±2.81)次/min、(52.01±2.76)mm比(53.46±2.81)mm、(39.45±2.05)mm比(40.34±2.0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2.60、2.19,均P<0.05);而各项SAQ指标评分(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均高于对照组[(61.49±6.43)分比(58.34±5.46)分、(68.35±7.26)分比(65.45±6.34)分、(69.84±3.06)分比(68.23±4.37)分、(85.26±2.75)分比(83.96±2.02)分、(63.42±3.19)分比(62.01±2.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2.13、2.13、2.69、2.36,均P<0.05);护理15 d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3/50),低于对照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 多维化个体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效果显著。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价值

    高丽冰 周娜 宋艳君 付洁
    2023, 29(12):  1734-17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共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急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确定治疗方案。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56.4±16.3)岁;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9.4±15.4)岁。对照组入院后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入院后及出院前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Fugl-Meyer评估表(FMA评分),以评估不同治疗组中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0±5.6)分比(10.6±3.3)分、(4.28±1.08)分比(5.76±0.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7.30,均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65.3±9.7)比(57.0±6.4)、(84.28±10.21)分比(75.18±11.12)分、(39.7±6.4)分比(30.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12、5.24,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

    产科开展营养知识培训教学对护士营养支持护理和知信行的影响研究

    赵聪 蒋秋焕 张茜
    2023, 29(12):  1738-17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产科开展营养知识培训教学对护士营养支持护理和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营养知识培训教学的产科护士42名作为研究组,男7名,女35名,年龄(34.81±2.53)岁。另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培训前的产科护士39名作为对照组,男4名,女35名,年龄(35.17±2.41)岁。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知晓率、知信行评分及母婴营养支持、满意度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研究组产科护士基础营养、产科营养、营养相关问题识别、营养不良护理知晓率分别为97.62%(41/42)、92.86%(39/42)、95.24%(40/42)、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76.92%(30/39)、79.49%(31/39)、71.79%(28/39)(均P<0.05)。研究组营养支持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分别为(4.95±0.83)分、(24.81±3.75)分、(25.38±3.8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7±0.68)分、(22.96±2.27)分、(23.06±2.36)分(均P<0.05)。研究组巨大儿发生率为5.00%(5/100),低于对照组的16.00%(16/100)(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 161.18±319.47)g,低于对照组的(3 508.41±348.62)g(P<0.05)。研究组孕产妇营养支持护理、护理态度及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25±1.52)分、(9.06±1.68)分、(27.45±2.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4±1.69)分、(8.45±1.41)分、(26.24±2.66)分(均P<0.05)。结论 产科开展营养知识培训教学有助于提高护士营养支持护理和知信行能力,改善产科孕产妇营养状况。

    涂鸦填充绘画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刘小群 官芳萍 郑红秀 张玉川
    2023, 29(12):  1743-17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涂鸦填充绘画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病耻感的干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65例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绘画组与对照组。绘画组1例、对照组2例因出院而脱落,共62例患者完成整个干预过程。对照组30例,年龄(46.03±4.98)岁,采用精神科常规专科护理方法。绘画组32例,年龄(45.18±5.03)岁,在精神科常规专科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涂鸦填充绘画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2周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病耻感进行评分,并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绘画组GSES评分为(15.46±2.74)分,对照组为(15.52±2.79)分;干预后,绘画组GSES评分为(17.92±2.42)分,对照组为(16.04±2.25)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绘画组GSES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前,绘画组SSMI-C评分为(52.23±7.64)分,对照组为(51.85±6.48)分;干预后,绘画组SSMI-C评分为(41.78±4.86)分,对照组为(50.01±4.13)分。干预后绘画组SSMI-C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涂鸦填充绘画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加自信心,稳定情绪,减轻病耻感,能促进患者康复,及早回归社会。

    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对胸外伤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朱珊珊 赵夏 裴小丹
    2023, 29(12):  1747-17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在胸外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胸外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2.79±3.84)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3.12±4.06)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各项急诊指标、救治效果、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护理满意度,采用χ2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抢救时间分别为(10.59±1.32)min、(30.48±4.85)min、(36.75±5.29)min,均短于对照组[(12.48±1.87)min、(36.72±5.03)min、(42.48±5.34)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4.44%(51/54)]高于对照组[74.07%(40/54)],危机事件发生率[3.70%(2/54)]、并发症发生率[1.85%(1/54)]均低于对照组[14.81%(8/54)、14.81%(8/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BI评分[(67.35±4.52)分]、护理满意度[96.30%(52/54)]均高于对照组[(53.88±4.19)分、83.33%(4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R危机管理理论下预警干预模式可提高急诊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减少危机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胸外伤患者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早产儿过渡期母亲对母乳喂养社会支持需求及挑战的质性研究

    杭琳 张洁萍 项丹玉 陈玉瑛 孙欣鑫 尹悦 廖月霞
    2023, 29(12):  1752-17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早产儿过渡期母亲对母乳喂养困难的体验,并分析其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及挑战,为制定适用于早产儿过渡期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2020年6月至11月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随访的早产儿母亲18例(27~41岁)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2个主题,3个亚主题,分别是社会支持的挑战(代际养育理念差异),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结论 关注早产儿母亲心理,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以及加强支持对改善早产儿母乳喂养困难至关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在纳米微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中的应用

    万长兰 余泳 杨坤霞 沈秀玲 吴慧 李润祥 李振洁
    2023, 29(12):  1756-17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纳米微针导入5%米诺地尔酊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患者时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治疗效果及焦虑抑郁情绪变化的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中四门诊部收治的80例男性AG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19~54(36.96±8.80)岁;观察组40例,年龄18~53(37.05±9.69)岁。两组均给予纳米微针导入5%米诺地尔酊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新生毛发密度及粗度、焦虑抑郁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头发数量高于对照组[(221.35±25.16)根/cm2比(204.38±28.12)根/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5.55±3.43)分比(48.20±4.71)分、(46.43±1.57)分比(49.33±4.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4.07,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纳米微针治疗AG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效果。

    链式护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价值

    陈香荣 黄冉冉 安波 于国政
    2023, 29(12):  1760-17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链式护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8.21±5.18)岁,采用常规的护理流程管理;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8.01±5.04)岁,采用链式护理对策。对比两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率、外渗分级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采用t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率[60.00%(30/50)]高于观察组[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渗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服务态度、仪容仪表、工作责任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7.36±1.01)分、(76.64±1.30)分、(77.41±1.31)分、(79.01±2.06)分,均低于观察组[(78.03±1.36)分、(77.45±1.53)分、(78.00±1.52)分、(80.26±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临床进行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采用链式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现象,同时改善患者外渗分级,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在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张芳 张丽 庄庆杰 周连杰 杨国芳 庞庆利
    2023, 29(12):  1764-17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在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男51例,年龄27~69(54.74±8.74)岁,给予团体心理治疗;联合组,男51例,年龄28~72(55.47±8.81)岁,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成人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治疗3个月后早期康复情况,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GQOLI-74评分高于常规组[(75.74±10.28)分比(68.57±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SDS评分低于常规组[(24.74±3.94)分比(32.74±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早期康复评分高于常规组[(12.14±1.34)分比(8.24±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2,P<0.05)。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联合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酒精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可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情绪,提升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人形图”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钟春燕 许婉真
    2023, 29(12):  1768-17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人形图”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编号后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23例,年龄(29.38±3.11)岁,按照产科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中初产妇23例,经产妇20例,年龄(28.97±3.08)岁,实施“人形图”护理模式干预。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567.38±64.18)ml比(694.72±80.66)ml,t=8.064]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时间[(3.97±0.56)d比(4.45±0.69)d,t=3.525]、首次乳液分泌时间[(27.34±5.25)h比(31.19±6.74)h,t=2.955]、切口愈合时间[(5.18±0.76)d比(5.97±0.85)d,t=4.520]、总住院时间[(7.22±1.09)d比(8.65±1.21)d,t=5.728]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院时的子宫下降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产后72 h的子宫下降高度[(1.56±0.34)cm比(1.22±0.37)cm]高于对照组(t=4.413,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5,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对照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4,P<0.05)。结论 “人形图”护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产后康复,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陆素香 潘素明 蔡艾芳 曾雅燕 王跃英
    2023, 29(12):  1773-17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2.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能力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揭阳市人民医院34名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5~45岁)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月上旬及10月分别在培训前后对全院静脉输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研,及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2019年6月至10月应用CDIO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的临床核心能力的变化,对CDIO教学模式的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并以培训前后3个月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质量作为间接效果评价指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DIO教学模式培训实施后,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从(25.47±5.05)分提升至(35.53±8.22)分、临床护理能力从(28.59±5.92)分提升至(34.35±7.93)分、专业发展能力从(19.62±4.41)分提升至(23.47±5.18)分、教育/咨询能力从(21.06±5.58)分提升至(26.9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教学满意度调查均在97.06%(33/34)及以上;全院输液工具选择合格率从82.11%(1 065/1 297)提升至85.74%(1 377/1 606),敷料固定正确率从81.57%(1 058/1 297)提升至86.24%(1 385/1 606),冲封管正确率从80.96%(1 050/1 297)提升至84.12%(1 351/1 606),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5.47%(71/1 297)降至2.80%(45/1 6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CDIO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培训效果,提升静脉输液治疗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