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01
    上一期   
    女性生育力专题

    女性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伦理思考

    黄美凌 李菲
    2025, 31(1):  1-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18-01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评分系统联合MRI对胎盘植入性疾病 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模型构建
    李西娜 窦盼 李令民
    2025, 31(1):  5-1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29-0100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超声评分系统联合磁共振成像(MRI)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 局的效能。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 第四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共 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建 立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产前超声评分,且所有患者产前均接受 MRI并纳入 5项 MRI 征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术中子宫破裂、术中出血量≥1 500 ml、子宫切除或产后严重感染为 不良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正常结局组(99例)及不良结局组(8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植入 性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 线及决策曲线评价预测模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 结局组年龄(33.57±3.82)岁,不良结局组年龄(34.56±3.6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结局 组孕次、产次分别为 4(3,5)、1(1,2),多于正常结局组的 3(2,4)、1(1,1);不良结局组分娩孕周为 (35.12±2.54)周,短于正常结局组的(36.68±2.31)周;不良结局组超声评分为(11.05±1.15)分,高于正 常结局组的(7.00±1.00)分;不良结局组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子宫外突、子 宫颈受侵、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例数分别为64、67、62、18、63,均多于正常结局组的37、36、32、4、 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为胎盘植入性 疾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1,P<0.05),孕次、产次、超声评分、胎盘内增生血管征象 (血窦)、T2相胎盘内黑带、子宫外突、子宫颈受侵、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为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 危险因素(均OR>1,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对列线图模型进行 ROC分析,灵敏度为97.50%,特异度为94.90%,约登指数为0.924,曲线下面积(AUC)为0.980(0.961~ 0.999)。结论 超声评分系统联合MRI可以有效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通过适 当的评分和成像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列线图模 型的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进一步证实了这种预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高风险妊娠管理提供了重要 工具。
    绒毛组织Bcl-2、Bax、LC3、P62与稽留流产 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杨杰 郭丽宁 王彩丽
    2025, 31(1):  12-1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430-01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绒毛组织 B 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 淋巴细胞瘤-2相关 X 蛋白(Bax)、 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LC3)、P62对稽留流产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队 列研究。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 156 例作为稽留流产 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170例作为人工流产组。人工流产组年龄、孕次、产次、既 往流产次数、妊娠时间分别为(28.61±5.30)岁、(1.54±0.48)次、(0.97±0.24)次、(0.87±0.25)次、(53.72± 4.49)d,稽留流产组分别为(29.18±5.57)岁、(1.49±0.43)次、(0.95±0.26)次、(0.91±0.32)次、(54.55± 4.20)d。比较两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及绒毛组织 Bcl-2、Bax、LC3、P62表达情况。稽留流产患者根据 是否发生解脲支原体感染再分为阴性组(96例)、阳性组(60例),比较两组绒毛组织 Bcl-2、Bax、LC3、 P62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绒毛组织Bcl-2、Bax、LC3、P62表达对稽留流产患 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稽留流产组解 脲支原体阳性率高于人工流产组[38.46%(60/156)比12.94%(22/170)](P<0.05)。稽留流产组绒毛组 织Bcl-2、P62表达水平低于人工流产组,Bax、LC3表达水平高于人工流产组(均P<0.05)。阳性组绒毛 组织 Bcl-2、P62 表达水平低于阴性组,Bax、LC3 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均 P<0.05)。绒毛组织 Bcl-2、 Bax、LC3、P62联合预测稽留流产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高于四者单独检 测(均P<0.05)。结论 与人工流产患者相比,稽留流产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两组绒毛 组织 Bcl-2、Bax、LC3、P62 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绒毛组织 Bcl-2、Bax、LC3、 P62表达差异,且四者联合提高对稽留流产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预测价值。
    补肾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 卵巢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瑛 胡梦迪
    2025, 31(1):  16-2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2-01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补肾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巢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年龄(27.91±3.15)岁;体重指数(BMI)(25.47±2.59)kg/m2;不孕时间(3.57±0.62)年;初潮年龄(13.86±1.15)岁。对照组年龄(28.14±3.25)岁;BMI(25.88±2.64)kg/m2;不孕时间(3.45±0.71)年;初潮年龄(14.03±1.06)岁。对照组口服氯米芬,50 mg/次,1次/d,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5 d。研究组加用补肾化痰汤(200 ml药汁分早晚两次服下,每日一剂),月经结束后第1天连续服用至下次月经。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评估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功能[卵巢体积、卵泡数量、抗米勒管激素(AMH)、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23%(52/57)比75.44%(43/57)](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AMH均下降,且研究组[(10.53±2.46)cm3、(6.71±0.95)个、(7.13±2.08)μg/L]低于对照组[(13.94±3.02)cm3、(9.03±1.02)个、(9.05±4.33)μg/L];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上升,且研究组[(9.83±0.64)mm]高于对照组[(9.05±0.62)mm](均P<0.05)。治疗后,两组LH、T均下降,且研究组[(6.24±1.79)mIU/ml、(1.42±0.29)nmol/L]低于对照组[(9.05±2.16)mIU/ml、(1.93±0.34)nmol/L];E2均上升,且研究组[(182.16±15.98)ng/L]高于对照组[(166.72±14.03)ng/L](均P<0.05);两组FSH无显著变化(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化痰汤对PCOS不孕患者疗效较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卵巢功能及性激素紊乱,且安全性较高。

    米非司酮联合消瘕复通汤治疗异位妊娠的 临床效果
    时娟娟 李南 王敏 张丹
    2025, 31(1):  21-2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318-01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消瘕复通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 对照试验。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3年6月至12月因异位妊娠行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 象,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30.38±4.52)岁,停经天数(35.05±17.41)d,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水平(771.18±515.59)mIU/ml,异位妊娠包块大小(2.61±0.93)cm; 对照组年龄(29.90±5.40)岁,停经天数(40.00±15.59)d,血HCG水平(855.13±680.85)mIU/ml,异位妊娠 包块大小(2.42±0.72)cm。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次,一天两次,连服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联合消瘕复通汤口服,每日一剂,400 ml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7 d为 1个疗程(如果 HCG未能在 第 7天下降 15% 以上,则进行第 2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两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成功未行手术者 39例(97.5%),对照组药物治疗成功者 37例(92.5%),两组药物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053,P=0.305)。观察组治疗后第 7 天血 HCG 水平低于对照组[(422.01±249.80)mIU/ml 比 (536.56±316.20)mIU/ml],血 HCG 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13.28± 2.91)d 比(19.03±4.43)d、(23.46±7.38)d 比(30.38±11.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 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及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 疗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51,P=0.617)。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消瘕复通汤能够促进异位妊 娠患者血HCG下降以及异位妊娠包块吸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地诺孕素与GnRH-a对卵巢子宫内膜 异位囊肿术后疼痛和复发率的影响
    张秀玲 韩志红 戴旭
    2025, 31(1):  26-3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311-01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剔除术后辅以地诺孕素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激动剂(GnRH-a)治疗后患者疼痛和疾病复发率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依据随 机硬币投掷法,将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西电集团医院妇产科符合OEC剔除术治疗标准的113例 患者分为 GnRH-a 组(61例)和地诺组(52例)。GnRH-a 组年龄(35.38±4.49)岁;病程(3.28±1.04)年; 囊肿大小 6.00(5.00,8.00)cm;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 分期:Ⅰ~Ⅱ期 30 例,Ⅲ~Ⅳ期 31 例。地诺组年龄(35.52±4.61)岁;病程(3.52±1.06)年;囊肿大小 6.00(5.00,8.00)cm;ASRM分期:Ⅰ~Ⅱ期26例,Ⅲ~Ⅳ期26例。从剔除术后首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 开始,GnRH-a组采用腹前壁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进行辅助治疗,3.75 mg/次,4周一次;地诺组口服 地诺孕素片进行辅助治疗,2 mg/次,每天一次。两组均持续治疗 24 周。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不良反应、复发率和治疗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非参数 Wilcoxon 检验、 Mann-Whitney U检验、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用药24周后,地诺组痛经、慢性盆腔痛和性交 痛 VAS 评分均低于 GnRH-a 组[0.50(0,2.00)分比1.00(0,3.00)分,1.00(0,3.00)分比2.00(1.00,4.00)分, 0(0,2.00)分比 1.00(0,2.00)分](Z=2.396、2.669、2.929,均 P<0.05)。GnRH-a组和地诺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和停药后 12个月复发率比较[14.75%(9/61)比 5.77%(3/52),8.20%(5/61)比 1.92%(1/52)],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2.378、2.197,均 P>0.05)。地诺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 GnRH-a组[94.23%(49/52) 比 81.97%(50/61)](χ2 =3.889,P<0.05)。结论 相较于 GnRH-a,OEC 剔除术后辅以地诺孕素能有效 缓解患者疼痛,预防疾病复发,获得更高的治疗满意度。
    自噬相关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 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对化疗效果的影响
    杨丽丽 王灿灿 李翡 王海静 齐巧霞 雷莉妍 贺丰杰
    2025, 31(1):  30-37.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1-01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噬凋亡在子宫内膜癌(UCEC)中的潜在机制,分析自噬凋亡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基因组测序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筛选获得UCEC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及UCEC生存预后相关的关键自噬基因,然后构建并验证UCEC患者生存预后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分析自噬凋亡对UCEC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1 96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631个(32.13%)上调基因、1 333个(67.87%)下调基因,其中21个子宫内膜癌相关自噬差异表达基因(UCEC-AT-DEGs)。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IF4EBP1、CDKN2A、VEGFA基因的表达升高,均导致UCEC总生存期缩短(均P<0.05)。决策树分析(DCA)曲线显示:EIF4EBP1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LASSO回归结果显示,风险评分Riskscore = 0.139 5×EIF4EBP1 + 0.182 7×CDKN2A + 0.079 1×ITPR1 + 0.265 8×GRID1 - 0.018 7×TM9SF1 - 0.125 0×RAB24 + 0.071 0×VEGFA(λmin=0.017 2),该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能。EIF4EBP1表达水平与顺铂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呈负相关,CDKN2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和顺铂的IC50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多个自噬基因在UCEC中的表达变化明显,部分关键自噬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对UCEC患者的总生存率产生不良影响;EIF4EBP1、CDKN2A对UCEC的2年、3年生存率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一线化疗药物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碘营养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韩贝贝 葛慧仙
    2025, 31(1):  38-4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1-01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碘营养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亚临床甲减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试验组(58例)。试验组年龄(28.45±2.14)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15±1.32)kg/m2;孕周(9.41±0.92)周;孕次(2.47±0.56)次;碘缺乏程度:轻度16例、中度25例、重度17例。对照组年龄(28.53±2.08)岁;BMI(25.06±1.41)kg/m2;孕周(9.38±0.89)周;孕次(2.56±0.62)次;碘缺乏程度:轻度17例、中度28例、重度13例。对照组采用左甲状腺素口服,50 μg/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碘营养干预,轻、中度缺碘患者每日增加1份含150 μg碘的食物[4 g海苔(干)或4 g紫菜(干)或130 g海带(湿)],重度缺碘患者每日增加2份含150 μg碘的食物。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碘营养情况、甲状腺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Ridi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碘营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3.45%(2/58)、巨大儿发生率1.72%(1/58)、胎儿窘迫发生率1.72%(1/58),低于对照组的15.52%(9/58)、13.79%(8/58)、13.79%(8/58)(均P<0.05)。结论 碘营养干预联合左甲状腺素在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碘营养情况和甲状腺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医学新进展

    炎症标志物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姜泽军 汤胜宇 杨红玲
    2025, 31(1):  42-4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531-01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传统的炎症标志物以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为代表,在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复合型炎症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DL cholesterol ratio,MH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于传统炎症标志物,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表现更稳定,有望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参考。

    肠道菌群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吴京霖 卢曼路 李明珍 刘璐 于燕 潘磊
    2025, 31(1):  47-5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30-01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碎片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OSAS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力等方面。目前认为,OSAS患者肠道内菌群稳态遭到破坏可能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OSAS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

    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组织连接蛋白43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宋佰慧
    2025, 31(1):  51-5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12-01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组织连接蛋白43(Cx43)的动态变化,为阐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并为防治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药物研发及糖尿病其他平滑肌病变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23年3月至7月间在延边大学医学院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体重(200±20)g。正常对照组10只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机选取30只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采用pH 4.0柠檬酸盐缓冲液(浓度为0.1 mol/L)配制0.5%链脲佐菌素溶液,腹腔一次性注射65 mg/kg上述配制的链脲佐菌素溶液。于腹腔给药7 d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浓度,血糖浓度350 mg/dl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分别于饲养4周(DM4w组)、6周(DM6w组)、8周(DM8w组)后处死,每组10只。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胃平滑肌组织总蛋白、浆蛋白及膜蛋白中Cx43蛋白表达。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胃平滑肌组织Cx43表达为1.14±0.15、DM4w组为1.15±0.14、DM6w组为1.33±0.15、DM8w组为1.70±0.22,DM8w组高于正常对照组、DM4w组(t=2.133、2.174,均P0.05)。检测Cx43的细胞膜表达与浆表达,计算膜浆比。正常对照组Cx43膜浆比为0.50±0.07、DM4w组为1.18±0.10、DM6w组为3.13±0.40、DM8w组为2.39±0.21,DM4w组高于正常对照组(t=5.745,P0.01),DM6w组高于DM4w组(t=4.703,P0.01),DM8w组高于DM4w组(t=5.322,P0.01)。结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大鼠胃平滑肌组织Cx43表达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其Cx43表达与膜再定位动态变化是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生原因之一。

    论著

    川崎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赵兰心 田恬 高小倩
    2025, 31(1):  55-6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6-01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白细胞介素-23(IL-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为川崎病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2.88±0.94)岁。根据川崎病患儿是否合并CAL再分为合并CAL组(CAL亚组)52例和未合并CAL组(NCAL亚组)6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3.13±1.40)岁。所有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均接受标准化治疗,包括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IVIg剂量为2 g/kg,一次性输注。口服阿司匹林,初始剂量为30~50 mg-1·kg-1·d-1,待患儿退热后减至3~5 mg-1·kg-1·d-1。阿司匹林持续治疗8周。收集各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R2、IL-23、FGF-21水平,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CAL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EGFR2、IL-23、FGF-21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诊断价值。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血清VEGFR2、IL-23、FGF-21水平分别为(313.43±50.14)µg/L、(1.44±0.24)µg/L、(4.39±0.58)µg/L,NCAL亚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72.12±49.50)µg/L、(2.23±0.43)µg/L、(4.87±0.76)µg/L,CAL亚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30.30±38.94)µg/L、(3.18±0.61)µg/L、(6.13±1.23)µg/L;对照组与NCAL亚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3、13.967、4.516,均P0.05);NCAL亚组与CAL亚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8、9.560、6.499,均P0.05)。CAL亚组IVIg治疗前热程(患儿开始发热至接受IVIg治疗前的持续天数)长于NCAL亚组[(7.42±2.41)d比(5.78±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5);CAL亚组IVIg治疗反应无应答(IVIg初次治疗后36 h内体温仍高于38 ℃或在治疗后2周内体温再次升高,并伴有至少1项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比例高于NCAL亚组[24.08%(12/52)比8.82%(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EGFR2下降以及IL-23、FGF-21升高均是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VEGFR2、IL-23和FGF-21预测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灵敏度分别为63.5%、88.5%和86.5%,特异度分别为80.9%、80.9%和66.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898和0.817。VEGFR2、IL-23和FGF-21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6%,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 血清VEGFR2下降及IL-23、FGF-21升高与川崎病患儿发生CAL显著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和诊断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刘娟 王凤兰
    2025, 31(1):  60-6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10-01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306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CAL将其分为CAL组(108例)和未合并CAL组(198例)。CAL组中男73例,女35例,年龄≤2岁69例,2岁39例。未合并CAL组中男117例,女81例,年龄≤2岁105例,2岁9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川崎病患儿CAL的影响因素。按照7∶3比例将306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训练集(214例)和测试集(92例),基于训练集数据构建决策树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验证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L组持续发热时间10 d、血小板计数(PLT)300×109/L、C反应蛋白50 m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 U/L、红细胞沉降率(ESR)40 mm/h、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次占比分别为41.67%(45/108)、60.19%(65/108)、49.07%(53/108)、67.59%(73/108)、47.22%(51/108)、34.26%(37/108)、47.22%(51/108),未合并CAL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4.65%(29/198)、45.96%(91/198)、35.86%(71/198)、36.87%(73/198)、32.83%(65/198)、16.67%(33/198)、26.77%(53/198),CAL组上述指标均高于未合并CA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发热时间10 d(比值比=3.449)、PLT300×109/L(比值比=2.088)、C反应蛋白50 mg/L(比值比=1.883)、NT-proBNP≥300 ng/L(比值比=3.267)、CK-MB18 U/L(比值比=2.284)、ESR40 mm/h(比值比=2.599)、IVIg治疗2次(比值比=2.930)均为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训练集数据建立包括持续发热时间、NT-proBNP、IVIg治疗次数、ESR、CK-MBPLT 6个变量的川崎病患儿CAL决策树模型,共提取7条分类规则,其中持续发热时间是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基于测试集数据对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CAL的决策树模型预测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25%、86.67%、0.818,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62.50%、90.00%、0.662。结论 川崎病患儿CAL的决策树模型包括6个变量,分别为持续发热时间、NT-proBNP、IVIg治疗次数、ESR、CK-MBPLT,其中持续发热时间是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早产试管婴儿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彩莹 李彩环 卢嘉仪 叶美仪 阮婉芬
    2025, 31(1):  66-6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619-01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产试管婴儿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出生的312例早产试管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发生早发型肺炎分为肺炎组和对照组。肺炎组204例婴儿中男113例,女91例;单胎发病32例,双胞胎均发病152例(76对),双胞胎之一发病19例,三胞胎之一发病1例;母亲年龄(31.63±4.37)岁;均为早发型肺炎(出生后72 h内发生)。对照组108例婴儿中男56例,女52例;单胎11例,双胞胎均无肺炎76例(38对),双胞胎之一无肺炎19例,三胞胎中无肺炎2例;母亲年龄(32.56±4.52)岁。比较两组早产试管婴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围生期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炎组早产试管婴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分别为(2 166.05±376.28)g、(34.55±1.24)周,对照组分别为(2 441.63±357.78)g、(35.50±1.0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59、-6.853,均P<0.001);肺炎组婴儿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感染、中度贫血以及中央性前置胎盘、羊水浑浊比例分别为44.11%(90/204)、8.82%(18/204)、12.25%(25/204)、7.35%(15/204)、8.33%(17/20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4%(48/108)、0.93%(1/108)、0.93%(1/108)、2.78%(3/1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低出生体重[比值比=0.999,95%置信区间(CI)0.998~1.000]、胎龄小(比值比=0.543,95%CI 0.402~0.747)及妊娠期GBS定植感染(比值比=11.789,95%CI 1.517~93.758)均是早产试管婴儿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婴儿低出生体重、胎龄小及妊娠期GBS定植感染均是早产试管婴儿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在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梁建嫦 吴永坚
    2025, 31(1):  70-7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04-01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61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病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组及单纯肺结核(PTB)组。PTB组患者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3.14±8.76)岁。PTB+DM组患者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1.57±9.56)岁。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MAIT细胞经牛分枝杆菌(BCG)感染后的活化标志CD69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PTB+DM组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比例低于PTB组[(1.04±0.13)%比(1.7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08);PTB+DM组CD4+、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2.91±1.77)%、(7.91±1.05)%,PTB组分别为(27.30±1.34)%、(10.47±1.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71、1.469,均P>0.05)。PTB+DM组MAIT细胞经BCG感染后CD69表达和IFN-γ分泌水平均低于PTB组[(5.88±0.71)%比(9.04±1.08)%、(13.82±1.66)%比(26.06±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数量减少,且活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下降。

    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付晓星 赵明君 陈伶利 胡建宏
    2025, 31(1):  75-7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7-01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铜川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68例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58.31±8.07)岁,病程(6.55±3.07)年,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初始剂量11.875~23.750 mg,1次/d;目标剂量190 mg,1次/d。治疗组72例中男37例,女35例,年龄(60.42±7.98)岁,病程(7.27±2.37)年,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早、晚饭后各温服200 ml,每日1剂,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心率、C反应蛋白及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66/72),对照组为75.00%(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4,P=0.015);治疗组的LVEF、LVESD、LVEDD分别为(58.32±9.78)%、(40.67±6.01)mm、(45.10±6.69)mm,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7.67±8.98)%、(48.52±7.47)mm、(54.31±8.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00、6.869、7.363,均P<0.001);治疗组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心率、C反应蛋白、NT-proBNP分别为(320.36±28.09)m、(73.31±13.52)次/min、(4.25±1.21)mg/L、(301.67±44.45)µ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90.58±21.31)m、(82.41±10.44)次/min、(7.31±3.65)mg/L、(378.32±36.79)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36、4.439、6.734、11.080,均P<0.001);治疗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9/72),对照组为13.24%(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971)。结论 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胸痹患者心脏双源CT成像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王方圆 朱芳红 温聪 杨伟宁 马静
    2025, 31(1):  80-8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15-01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中胸痹患者心脏双源CT检查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属不同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进行心脏双源CT检查的431例胸痹患者一般资料、诊断及检查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测量并评价管腔的狭窄程度。分析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胸痹各证型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胸痹患者431例,其中男215例、女216例;年龄22~81岁,平均57.28岁;<45岁45例,45~60岁219例,>60岁167例。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89例(20.6%)、痰浊闭阻证88例(20.4%)、气阴两虚证65例(15.1%)、心肾阳虚证57例(13.2%)、气滞心胸证54例(12.5%)、心肾阴虚证41例(9.5%)、寒凝心脉证37例(8.6%),无正虚阳脱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0级(狭窄0%)35例(8.1%)、1级(狭窄1%~24%)94例(21.8%)、2级(狭窄25%~49%)111例(25.8%)、3级(狭窄50%~69%)101例(23.4%)、4级(狭窄70%~99%)90例(20.9%),无5级(狭窄100%)患者。实证证型中的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以3、4级狭窄多见(且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气滞心胸证以1~3级狭窄多见,寒凝心脉证的各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虚证证型中的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多分布于1~2级狭窄。不同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70,P<0.001)。结论 胸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各中医证型呈显著相关性。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价值分析

    董思颖 李俊超 闫松
    2025, 31(1):  84-8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10-01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8例作为HIE组,其中预后良好(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49例,预后不良(Gesell发育量表评分≤75分)新生儿29例。并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有窒息史但无脑损伤的新生儿78例作为非HIE组。HIE组中男40例,女38例;日龄(4.02±1.38)d;胎龄(39.25±0.75)周;头围(32.05±0.71)cm;分娩方式:顺产21例,剖宫产57例。非HIE组中男42例,女36例;日龄(4.06±1.35)d;胎龄(39.19±0.72)周;头围(32.01±0.64)cm;分娩方式:顺产24例,剖宫产54例。所有新生儿均行多模态MRI检查。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预后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析多模态MRI参数与HIE患儿预后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E组新生儿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 436.85±23.69)ms、(1.18±0.11)×10-3 mm2/s、(27.59±2.02)ml/(100 g·min),非HIE组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 145.02±15.28)ms、(2.09±0.21)×10-3 mm2/s、(16.03±1.24)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8、33.902、43.074,均P<0.001)。预后良好HIE新生儿的纵向弛豫时间、表观弥散系数、脑血流量分别为(1 386.47±20.02)ms、(1.32±0.15)×10-3 mm2/s、(23.02±1.86)ml/(100 g·min),预后不良HIE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1 804.35±26.75)ms、(0.81±0.07)×10-3 mm2/s、(34.96±2.37)ml/(100 g·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60、17.201、23.708,均P<0.001)。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纵向弛豫时间、脑血流量均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837、0.840,均P<0.001),表观弥散系数与HIE新生儿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837,P<0.001)。结论 HIE新生儿的多模态MRI参数与非HIE新生儿存在明显差异,且多模态MRI参数能预测HIE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宫颈息肉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赵超 余璐 刘迎 党丽娟 杨林青
    2025, 31(1):  89-9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29-01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宫颈息肉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以提高人群对该疾病的警惕。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2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息肉组和非宫颈息肉组。宫颈息肉组患者131例,年龄27~77岁,中位年龄49岁;非宫颈息肉组患者108例,年龄15~58岁,中位年龄44岁。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检验相关高危因素对宫颈息肉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息肉组与非宫颈息肉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肥胖(体重指数≥25 kg/m2)、孕次、产次以及绝经、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比值比(OR)=5.080,95%置信区间(95%CI) 1.769~14.588,P=0.003]、高血压(OR=6.629,95%CI 2.456~17.890,P<0.001)、子宫肌瘤(OR=2.018,95%CI 1.020~3.993,P=0.044)、子宫内膜息肉(OR=3.623,95%CI 1.806~7.265,P<0.001)和孕次(OR=1.349,95%CI 1.037~1.755,P=0.026)均是宫颈息肉的临床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显示,肥胖、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孕次单一因素检测宫颈息肉发病的诊断价值均较低[均曲线下面积(AUC)<0.7];上述指标联合检测AUC=0.808(95%CI 0.753~0.864),联合检测对宫颈息肉发病的诊断价值为中等(AUC>70)。结论 肥胖、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孕次均是宫颈息肉发病的高危因素,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便于临床医生早期筛选高危人群。

    临床研究

    体外冲击波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研究

    李鹏飞 宋宇轩 张继洋 蒋鹏 杨延辉
    2025, 31(1):  94-9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7-01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炎症水平和骨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9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61.03±5.37)岁;体重指数(22.43±2.44)kg/m2;病程(5.72±0.75)年。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60.98±5.35)岁;体重指数(22.41±2.42)kg/m2;病程(5.69±0.73)年。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炎症水平[白细胞介素(IL)-17、IL-8、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代谢活性[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感染、发热、静脉炎、出血及关节肿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WOMAC量表中的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53±0.47)分比(6.61±0.85)分、(0.67±0.13)分比(1.12±0.18)分、(8.51±0.89)分比(14.29±1.52)分](均P<0.05);观察组IL-8、IL-17、TNF-α、COX-2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9.78±5.73)ng/L比(109.68±14.31)ng/L、(15.63±2.59)ng/L比(23.32±3.97)ng/L、(60.21±6.81)μg/L比(89.57±10.25)μg/L、(12.14±1.52)ng/L比(18.58±2.69)ng/L、(41.17±5.79)μg/L比(69.59±7.84)μg/L](均P<0.05);观察组BGP、OPG及T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7.67±0.71)U/L比(5.74±0.67)U/L、(6.46±0.59)ng/L比(4.86±0.53)ng/L、(34.69±5.63)μg/L比(32.12±4.96)μg/L](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透明质酸钠可提高KOA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改善骨代谢活性,且安全性较高。

    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杨启梅 李维阁
    2025, 31(1):  99-10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5-01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47.92±4.65)岁;体重指数20.37~27.94(24.57±3.24)kg/m2。另外,选取同期38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4~63(48.23±4.81)岁;体重指数19.86~22.51(20.87±2.39)kg/m2。采用纯音测听检查评估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度组16例[纯音平均听阈(PTA)>60 dBHL]、中度组39例(PTA >40~60 dBHL)、轻度组23例(PTA 20~40 dBHL)。所有患者均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 d为1个疗程,10 d后评估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将治疗后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7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临床症状、耳聋部位、听力损失程度、基础疾病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参照组[(17.27±3.14)ng/L比(6.63±1.67)ng/L、(157.82±13.47)ng/L比(81.67±10.63)ng/L](均P<0.05)。重度、中度组Caspase-3、sFIt-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81、0.841,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年龄、听力损伤程度、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听力损失程度(OR:0.009,95%CI:0.000~0.209)、年龄(OR:1.165,95%CI:1.049~1.293)、血清Caspase-3(OR:1.546,95%CI:1.183~2.022)、sFIt-1(OR:1.058,95%CI:1.015~1.104)水平均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血清Caspase-3、sFIt-1水平单独预测。其中联合预测灵敏度66.67%,特异度87.72%,AUC为0.819(0.712~0.925);Caspase-3灵敏度52.38%,特异度82.46%,AUC为0.721(0.593~0.849);sFIt-1灵敏度52.38%,特异度84.21%,AUC为0.703(0.573~0.832)。结论 血清Caspase-3、sFlt-1水平升高可反映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张娟 江一博 阮稳稳
    2025, 31(1):  105-11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6-01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老年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60~85(70.97±4.91)岁;病理类型:鳞癌33例,腺癌31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6例,中分化24例,高分化14例;病理分期:Ⅲb期22例,Ⅳ期4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62~83(72.71±4.86)岁;病理类型:鳞癌31例,腺癌27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25例,高分化10例;病理分期:Ⅲb期19例,Ⅳ期39例。对照组采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期间生存预后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56.25%(36/64)比37.93%(22/58)、85.94%(55/64)比70.69%(41/5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SCC及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92±3.51)μg/L比(17.05±4.42)μg/L、(27.64±5.94)μg/L比(30.02±6.67)μg/L、(7.51±2.03)μg/L比(8.64±2.15)μg/L](均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2.09±5.53)%比(39.97±5.28)%、(48.71±6.35)%比(36.18±5.09)%、1.84±0.31比1.12±0.35](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热、甲减、瘙痒、白细胞计数降低、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结束,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有效随访率为97.54%(119/1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9个月、6个月。对照组中位OS为11个月,观察组未达到中位OS。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9.35%(43/62)比47.37%(27/57)](P<0.05)。两组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治疗老年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有助于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病例报告

    带状疱疹累及多支颅神经1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田淑磊 杨梦雨 王瑛璇 刘雅文 陈迎港 王雪贞
    2025, 31(1):  111-11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624-01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并总结1例带状疱疹累及多支颅神经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加深对带状疱疹感染症状的多样化认识。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右侧额顶部皮肤疼痛,多发皮疹,右眼多个方向活动受限,右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单核细胞绝对值增多。典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非典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通过检测泡液或血清中带状疱疹病毒诊断。

    外阴癌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并文献复习

    韩泽 陈静平 陈一之 刘天凤
    2025, 31(1):  114-11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24-01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阴恶性肿瘤较少见,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女性。近年,外阴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年轻女性外阴癌发病大多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尤其是HPV16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与HPV感染及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由于临床样本量小,相关研究证据不足,外阴癌与SLE相关性较难明确。本文报道1例外阴癌合并SLE患者,详细描述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分析总结经验,结合文献探讨两者相关性,为外阴癌合并SLE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护理研究

    预防性护理对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李轶晓 庞海燕 赵景芹 曹飞
    2025, 31(1):  117-12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7-01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试验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1~55(38.18±1.74)岁;病程1~47(24.26±2.05)h。试验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0~56(38.21±1.53)岁;病程1~48(24.19±2.12)h。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干预期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痛、腹胀、肠鸣音、发热)、并发症发生情况(胰性脑病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1.05±3.52)U/L比(80.49±5.03)U/L、(53.05±4.32)U/L比(84.01±6.92)U/L、(60.72±4.23)U/L比(75.80±6.81)U/L、(11.72±1.23)μmol/L比(18.80±1.81)μmol/L](均P<0.05);试验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9.05±3.52)mg/L比(48.49±4.03)mg/L、(42.05±3.32)μg/L比(47.01±3.92)μg/L、(30.76±4.61)ng/L比(47.01±5.26)ng/L],IL-10高于对照组[(92.72±7.23)ng/L比(81.80±6.81)ng/L](均P<0.05);试验组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05±2.52)g/L比(11.49±2.03)g/L、(3.65±0.22)g/L比(3.31±0.32)g/L、(1.25±0.13)g/L比(1.20±0.11)g/L](均P<0.05)。干预期间,试验组腹痛、腹胀、肠鸣音、发热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1.22)d比(3.88±1.12)d、(3.05±1.32)d比(3.81±1.22)d、(2.45±1.06)d比(4.53±1.62)d、(3.72±1.23)d比(4.80±1.81)d](均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33%(3/36)比36.11%(13/36)](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可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对慢阻肺咳喘患者的影响

    吕海鹏 陈赟 高运吉 朱玲 易飞 邓慧 徐卫方
    2025, 31(1):  121-12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4-01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对慢阻肺咳喘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86例慢阻肺咳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治疗组(43例)。治疗组因疾病加重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无法继续研究脱落3例,对照组因患者离开深圳无法继续研究脱落2例,未能遵循医嘱自行退出1例,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完成本研究。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3~79(60.12±5.23)岁;病程2~13(10.09±2.23)年。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1~78(60.56±5.18)岁。病程2~14(10.12±2.13)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龙罐综合灸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咳喘缓解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晨间症状[慢阻肺晨间症状量表(COPD-MSD)]、呼吸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中医证候评分、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咳喘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95.00%(38/40)比80.00%(32/40)](P<0.05)。治疗后,治疗组FVC、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2.51±0.38)L比(2.17±0.35)L、(1.38±0.43)L比(1.13±0.37)L、(65.47±5.34)%比(62.11±5.17)%](均P<0.05);治疗组COPD-MSD、SGRQ和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1.78±3.21)分比(63.22±3.23)分、(48.19±6.23)分比(55.23±6.21)分、(1.48±0.51)分比(2.48±0.72)分](均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主症、次症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5.58±1.42)分比(8.55±1.71)分、(3.11±0.31)分比(5.23±0.44)分、(8.12±0.55)分比(13.62±0.72)分](均P<0.05);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76.11±5.12)mmHg(1 mmHg=0.133 kPa)比(65.15±5.11)mmHg],PaCO2低于对照组[(48.17±6.32)mmHg比(55.23±6.21)mmHg](均P<0.05)。结论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可有效缓解慢阻肺咳喘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晨间症状。

    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亚辉 李彩蝶 赵翔
    2025, 31(1):  127-13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8-01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成人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26~75(50.59±3.78)岁;病因:急性休克12例,脓毒症7例,创伤9例,脂肪栓塞6例,重症胰腺炎5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5~74(50.64±3.82)岁;病因:急性休克13例,脓毒症6例,创伤10例,脂肪栓塞7例,重症胰腺炎3例;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16例,重度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干预前后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压疮、谵妄及肌肉萎缩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48.31±2.59)mmHg(1 mmHg=0.133 kPa)比(53.26±2.77)mmHg],PaO2和SaO2均高于对照组[(82.29±4.68)mmHg比(73.37±4.54)mmHg、(94.37±1.15)%比(86.76±4.05)%](均P<0.05);观察组FEV1、FVC、PEF、MVV均高于对照组[(1.99±0.30)L比(1.65±0.28)L、(2.99±0.33)L比(2.68±0.27)L、(6.54±0.76)L/s比(5.37±0.71)L/s、(47.83±5.45)L/min比(44.89±5.31)L/min](均P<0.05);观察组SF-36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3%(2/39)比23.08%(9/3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服务及时性、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指导、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干预可改善成人ARDS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肺癌幸存者癌因性疲乏的特征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应激相关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段昆梅 尚茜 张红梅
    2025, 31(1):  132-13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8-01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肺癌幸存者癌因性疲乏(CRF)特征,并分析CRF与焦虑、抑郁以及应激相关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肺癌幸存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80例,女120例,年龄28~72(50.13±5.66)岁,病理分期:Ⅰ期105例,Ⅱ期98例,Ⅲ期57例,Ⅳ期40例。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评估肺癌幸存者CRF一般情况。根据PFS评分,将肺癌幸存者分为CRF组(≥1分)和无CRF组(0分),CRF肺癌幸存者进一步细分为轻度组(1~3分)、中度组(4~6分)和重度组(≥7分)。分析300例肺癌幸存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月收入、慢性病、病理分期、治愈后时间),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RF肺癌幸存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CRF与HAMA、HAMD评分及ACTH水平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肺癌幸存者,发生CRF 268例(89.33%),其中轻度80例(29.86%)、中度143例(53.36%)、重度45例(16.78%)。CRF组与无CRF组学历、治愈后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HAMA、HAMD评分及ATCH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F与HAMA、HAMD评分及ACTH水平呈正相关(r=0.458、0.403、0.411,均P<0.001)。结论 肺癌幸存者CRF发生风险较高,受学历和治愈后时间影响,且CRF与焦虑、抑郁以及应激相关激素密切相关。

    基于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分的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邱换换 葛高琪 郭瑾 刘建芳 路亚婉
    2025, 31(1):  136-14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6-01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的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化疗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59.62±6.00)岁;肿瘤类型:结肠癌19例,直肠癌31例;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20例,Ⅲ期1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9.45±6.18)岁;肿瘤类型:结肠癌16例,直肠癌35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2例,Ⅲ期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PG-SGA评分的营养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化疗周期结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摄入情况(能量、蛋白质)、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1 110.78±256.90)kcal/d比(1 001.23±231.78)kcal/d、(57.78±10.04)g/d比(43.15±9.26)g/d](均P<0.05);观察组ALB、Hb、PA、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2.18±3.01)g/L比(39.00±2.89)g/L、(110.89±11.34)g/L比(105.28±11.00)g/L、(0.48±0.09)g/L比(0.33±0.07)g/L、(59.98±4.63)g/L比(55.17±4.38)g/L](均P<0.05);观察组GQOL-74中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0.12±6.53)分比(63.44±6.00)分、(67.19±6.82)分比(63.16±6.08)分、(73.22±7.03)分比(61.89±6.27)分、(71.26±7.90)分比(66.01±6.82)分](均P<0.05)。结论 基于PG-SGA评分的营养干预可增加结直肠癌化疗期患者营养摄入,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汽雾透皮疗法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价值分析

    赵玉 刘兰克
    2025, 31(1):  141-14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22-01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药汽雾透皮疗法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PIVC)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02例PIVC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18~60(42.16±5.18)岁;静脉炎分级:Ⅲ级40例,Ⅳ级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8~60(42.03±5.11)岁;静脉炎分级:Ⅲ级41例,Ⅳ级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外敷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汽雾透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弹性恢复状况,治疗前和治疗后2 h、6 h、24 h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48/51)比80.39%(41/51)](P<0.05);试验组血管弹性正常率高于对照组[78.43%(40/51)比47.06%(24/51)](P<0.05)。治疗后2 h、6 h、24 h,试验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58±0.31)分比(4.36±0.39)分、(2.77±0.25)分比(3.92±0.33)分、(1.95±0.17)分比(2.84±0.24)分](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73±0.72)mg/L比(13.05±1.18)mg/L、(3.93±0.32)μg/L比(7.58±0.67)μg/L](均P<0.05)。结论 中药汽雾透皮疗法可提高PIVC静脉炎患者治疗效果,加快血管弹性恢复速度,缓解机体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PDCA循环管理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吴洁, 王璐, 程怡然, 郭欣欣, 谢赫男, 常陆,
    2025, 31(1):  145-14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1-01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CHF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2023年6月26日至7月23日入院的52例CHF患者为对照组[男23例,女29例,年龄(61.36±5.16)岁],2023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入院、实施PDCA循环后的74例CHF患者为观察组[男37例,女37例,年龄(62.75±4.78)岁]。利用PDCA循环对容量管理合格率进行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后,CHF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87.11%(223/256)比51.28%(100/195)],达到目标值。PDCA循环管理对策实施后,病区护士的CHF患者容量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为95.00%(19/20),护士健康宣教有效指导率由85.00%(17/20)提升至95.00%(19/20)。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容量管理合格率,保证患者住院的安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热奄包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万宇频 万磊 罗秀云 艾益明 闻金生
    2025, 31(1):  150-15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407-01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中药热奄包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疼痛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50~78(60.55±5.68)岁;女18例,男22例;骨折原因:车祸25例,高空坠落15例;行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年龄51~79(60.57±5.71)岁;女17例,男23例;骨折原因:车祸23例,高空坠落1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热奄包干预。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38/40)比77.50%(31/40)],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比20.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4.114,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28±0.22)分比(3.60±0.35)分],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73.49±7.35)分比(62.50±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95、7.199,均P<0.05)。结论 OVCF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中药热奄包,可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EENC技术对自然分娩产妇泌乳启动及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吕海荣 任毓 张青 唐乐 暴蕾
    2025, 31(1):  154-15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9-01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技术对顺产产妇泌乳启动、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早期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的800对新生儿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SPSS 24.0对所有入选者随机编码并分为两组,每组400对。观察组产妇年龄(27.4±5.1)岁,孕周(39.1±1.5)周;新生儿男267例,女133例,体重(3 268.2±363.7)g,1 min Apgar评分为(9.1±0.8)分,给予EENC技术。对照组产妇年龄(26.9±4.8)岁,孕周(39.0±1.9)周;新生儿男249例,女151例,体重(3 287.4±357.2)g,1 min Apgar评分为(9.2±0.8)分,给予传统新生儿保健。比较两组泌乳启动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泌乳启动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得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分。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首次BAT得分、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1.9±0.4)d比(2.3±0.5)d、(10.7±1.1)分比(10.3±1.0)分、(31.6±6.3)min比(25.9±7.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94、5.381、11.459,均P<0.05);泌乳启动率和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95.8%(383/400)比89.8%(359/400)、93.5%(374/400)比89.0%(356/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7、5.072,均P<0.05)。观察组产后24、48、72 h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852、6.199、5.126,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2、4 h体温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4、48、72 h 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68、12.804、10.243、32.555、47.361、47.456,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1月龄时各维度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低体温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2±0.3)d比(3.4±0.5)d、0.8%(3/400)比2.8%(11/400)、1.0%(4/400)比4.3%(17/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60,χ2=4.653、8.265,均P<0.05)。结论 EENC技术可加快顺产产妇泌乳启动,提高早期纯母乳喂养率,促使体温、SaO2水平维持在平稳状态,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IKAP模式为指导的家长教育课堂在儿童特应性皮炎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钟细芳 曾彩玲 钟秋明 陈荟
    2025, 31(1):  159-162.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15-01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与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防治管理中实施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为指导的家长教育课堂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广东省泗安医院门诊就诊的9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男28例,女20例,年龄(5.51±3.04)岁,病程(5.34±1.20)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疾病宣教;观察组患儿:男30例,女18例,年龄(5.17±2.89)岁,病程(5.68±0.87)周,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家长开展为期6个月IKAP模式为指导的家长教育课堂。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度、患儿特应性皮炎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1年内特应性皮炎复发率、皮炎家庭影响调查(DFI)评分、家长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认知率高于对照组[93.75%(45/48)比70.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5);观察组婴儿皮炎生活质量指数问卷(IDQOL)、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50±2.23)分比(9.33±0.66)分、(8.19±1.89)分比(9.30±1.34)分、(21.04±2.43)分比(25.41±2.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3.319、8.100,均P<0.05);观察组DFI评分、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5.10±1.35)分比(7.02±1.71)分、6.25%(3/48)比27.08%(13/48)],家长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75%(45/48)比72.92%(3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6,χ2=7.422、7.500,均P<0.05)。结论 在儿童特应性皮炎防治管理中实施IKAP模式为指导的家长教育课堂临床效果显著,能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家长疾病认知度,降低疾病复发率。

    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

    张利娟 王璞 郭诗畅 薛孟奇 马世红 吴巧媚
    2025, 31(1):  163-16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03-01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方法 系统检索各大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筛选并提取证据,初步拟定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2023年1—3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方案初稿内容进行讨论、修订,形成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终稿。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和0.86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46和0.477(均P<0.001)。最终构建的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结论 机械通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护理管理方案的构建科学、可靠,能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报告

    陕西省农村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常利 谢娟 高黎 赵将 孙秀娥 何莉 樊春秀 岳勤 沈红红 王雁
    2025, 31(1):  169-17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807-01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陕西省农村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8月陕西省9家不同医疗机构住院的597例农村老年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207例,女390例,年龄(69.56±8.84)岁;肿瘤分期:Ⅰ期58例,Ⅱ期222例,Ⅲ期242例,Ⅳ期75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量表(FACT)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617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597份,有效应答率为96.76%。陕西省农村老年癌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55.33±8.4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现居住地、居住方式、是否患有慢性病均是农村老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β=0.066、0.070、-0.055、0.062、-0.066、0.099、-0.052,t=2.801、3.037、-2.347、2.355、-2.946、4.212、-2.253,均P<0.05),共同解释其12.8%的变异。结论 陕西省农村老年癌症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生活质量受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现居住地、居住方式和慢性病影响,应给予更多关注,注重个体差异,实施精准化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