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4-12-15
    上一期   
    脑卒中专题

    血清腺苷脱氨酶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

    杜培培 王丙聚 加艳
    2024, 30(24):  4068-40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18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5例,女83例,年龄51~76(64.25±6.94)岁。188例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90 d后入院复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基础疾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等],实验室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清ADA、腺苷、尿酸水平和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DA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根据复查时MRS评分,188例AC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预后良好127例(67.55%),预后不良61例(32.45%),分别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LDL-C、Fib、ADA、尿酸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3.97±3.95)分比(11.81±3.90)分、(2.95±0.66)mmol/L比(2.46±0.73)mmol/L、(3.32±0.78)g/L比(2.63±0.73)g/L、(21.30±6.62)U/L比(16.40±5.39)U/L、(306.42±50.29)μmol/L比(269.76±50.37)μmol/L],血清腺苷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261.62±85.29)μg/L比(312.47±93.40)μg/L](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入院时血清ADA水平与NIHSS评分、血清LDL-C、Fib和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腺苷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LDL-C、Fib、ADA、尿酸水平均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血清腺苷水平是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ADA水平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27(95%CI:0.654~0.801),临界值为17.25 U/L,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71.7%。结论 血清ADA水平与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呈负相关,高水平ADA可提示静脉溶栓预后不良。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

    周美宁 刘晓娟
    2024, 30(24):  4074-407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1.47±7.70)岁;体重指数(24.12±2.69)kg/m2。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3.18±8.45)岁;体重指数(23.68±2.40)kg/m2。对照组采用rhTNK-tPA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治疗前后和治疗后3个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期间预后情况(病死、血管再通、颅内出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42/45)比77.78%(35/45)](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MBP和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91.45±22.81)μg/L比(308.62±23.50)μg/L、(2.24±0.41)μg/L比(2.58±0.46)μg/L、(142.71±20.56)μg/L比(157.31±19.40)μg/L](均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56±1.08)分比(5.90±1.39)分、(3.64±0.75)分比(3.90±0.86)分、(68.73±10.46)分比(62.41±9.22)分、(79.44±10.34)分比(73.51±9.83)分](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82.22%(37/45)](P<0.05)。结论 rhTNK-tPA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ACI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sICAM-1、MBP和Lp-PLA2水平和运动能力,提高血管再通率,安全可靠。

    双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蓝志科 廖硕希 胡运新 孙永奇 胡琼力
    2024, 30(24):  4079-40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氨丁三醇、硫酸氢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100例未经静脉溶栓及血管内取栓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试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62.21±10.77)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52±11.27)岁。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扎格雷氨丁三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效果,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6.62±3.07)分比(21.13±3.27)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90.17±7.25)分比(84.41±7.05)分](均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00%(45/50)比50.00%(25/50)](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2/50)比0](P>0.05)。结论 奥扎格雷氨丁三醇、硫酸氢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联合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对临床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借鉴意义。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的效果

    熊垚 方长琳
    2024, 30(24):  4083-40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卒中(IS)上肢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9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IS上肢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因2型糖尿病退出研究1例,因肺炎退出研究1例,对照组因高血压病退出研究1例,最终纳入97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76(58.54±8.29)岁,病程(1.63±0.27)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27例;年龄40~74(57.06±8.73)岁,病程(1.52±0.31)个月。对照组采用规范化卒中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骨骼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超声剪切波速度(SW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58%(43/48)比73.47%(36/49)](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1.02±0.26)分比(1.44±0.25)分、(28.13±5.53)分比(20.29±5.01)分](均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与肱桡肌SWV均低于对照组[(1.59±0.19)m/s比(1.93±0.22)m/s、(1.61±0.20)m/s比(1.97±0.19)m/s、(1.54±0.15)m/s比(1.86±0.22)m/s](均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可改善IS上肢痉挛性瘫痪气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肢痉挛程度,改善患肢活动度。

    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小利 张维周 贾健 苟平平 于小蕾 袁媛 王清
    2024, 30(24):  4087-40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65.47±8.61)岁;病程(16.89±3.62)个月。联合治疗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66.52±7.99)岁;病程(15.91±4.23)个月。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心理恢复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85±2.89)分比(10.22±3.14)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17.73±3.07)分比(15.82±3.62)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CRRCAE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89±2.93)分比(12.81±3.62)分、(11.62±2.45)分比(13.09±3.52)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BI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8.54±11.34)分比(83.26±15.13)分、(85.43±11.39)分比(79.74±10.62)分](均P<0.05)。结论 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和生活质量。

    床边徒手肢体运动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任会云 刘娟 朱婕 张军伟 袁彤
    2024, 30(24):  4092-40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床边徒手肢体运动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3~75(64.18±5.27)岁;病程40~69(55.13±6.58)d;卒中类型:脑出血23例,脑梗死17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2~75(63.59±5.43)岁;病程39~69(54.38±7.28)d;卒中类型:脑出血28例,脑梗死12例。对照组采用新Bobath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床边徒手运动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MB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0.00%(36/40)比70.00%(28/40)、92.50%(37/40)比75.00%(30/4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13±0.48)分比(3.41±0.53)分],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0.50±5.72)分比(37.77±5.68)分、(63.33±6.48)分比(59.66±5.12)分](均P<0.05);观察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71.84±8.51)°比(67.32±8.19)°、(89.50±4.32)°比(84.77±4.68)°、(40.33±3.13)°比(36.52±3.07)°](均P<0.05)。结论 床边徒手肢体运动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治疗满意度较高。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术后患者的疗效研究

    王斐 廖林 梁文君
    2024, 30(24):  4096-41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62.43±2.01)岁;病程(1.41±0.32)年;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7例,出血性脑卒中17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1.98±2.33)岁;病程(1.37±0.40)年;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6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两组均连续干预30 d。比较两组术后1 d、15 d、30 d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与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比较两组术后1 d、30 d生活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5 d、30 d,观察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0.76±2.86)分比(19.20±2.75)分、(28.81±1.47)分比(26.12±1.08)分](均P<0.05);观察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9±1.01)分比(5.76±1.03)分、(8.43±1.01)分比(7.21±1.26)分](均P<0.05)。术后30 d,观察组EQ-5D中的行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活动能力、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01±0.64)分比(1.78±0.14)分、(1.95±0.43)分比(1.77±0.34)分、(1.82±0.26)分比(1.69±0.27)分、(2.01±0.27)分比(1.90±0.12)分、(1.92±0.14)分比(1.81±0.30)分](均P<0.05)。结论 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医学新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康国伟 李潇 赵瑞清 冯波
    2024, 30(24):  4096-4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在AD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突触功能和抗氧化应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AD的新靶点,为AD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孙力 石辉
    2024, 30(24):  4106-41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膝关节炎是临床常见慢性退行性疾病,尚无明确可阻止或逆转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RP)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制品,可缓解炎症反应,修复软骨损伤。PRP现已成为具有膝关节炎治疗前景的工具,本文对PRP临床应用与试验进行概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文献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用药规律

    王勋 寇威 郝阳泉 雷鸿 王俊 魏翀 席鹏飞
    2024, 30(24):  4110-41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用药规律,以期为SONFH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方法 检索2005年7月至2024年7月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收录的中医药治疗SONFH相关文献,对纳入处方的中药进行数据处理与规范。采用WPS表格、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等对相关中药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检索相关文献共410篇,纳入文献31篇。共出现处方36首,共出现中药101种,主要涉及药味4种、药性3种、归经12条、药物类别17种。高频中药有当归、黄芪、丹参、川芎、地黄、牛膝、杜仲、骨碎补、茯苓、续断等。药味有甘、辛、苦、咸。药性有温、平、微温。归经有肝经、肾经、脾经、心经、肺经等。中药类别有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等。关联规则获得多个药对,如川芎-当归、牛膝-当归、骨碎补-当归、杜仲-当归等。聚类分析将中药分为6类。结论 SONFH主要病机为肾虚、痰湿、血瘀,治疗原则为温经通络、活血止痛、补益肝肾、健脾祛湿;以温、平、微温类中药为主;涉及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肾经、脾经、心经、肺经;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为主。

    论著

    腺病毒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刘满姣 钱星星 皮胜男 曾燚华
    2024, 30(24):  4115-41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腺病毒(ADV)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收治的109例ADV感染患儿为ADV组,57例ADV合并MP感染为ADV合并MP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发病年龄、热程、体重指数等)、临床特征[喘息、气促、发热、啰音、咳嗽、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重症肺炎情况以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治疗情况(给予氧疗、糖皮质激素、使用丙种球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个月内再次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V组男59例,女50例,ADV合并MP组男30例,女2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合并MP组发病年龄小于ADV组[(4.32±1.25)岁比(5.24±1.01)岁],热程长于ADV组[(8.40±1.93)d比(5.54±2.12)d](均P<0.05)。ADV合并MP组啰音、胸腔积液、重症肺炎比例和CPIS均高于ADV组[68.42%(39/57)比50.46%(55/109)、10.53%(6/57)比2.75%(3/109)、29.82%(17/57)比14.68%(16/109)、(5.19±0.92)分比(4.33±1.27)分](均P<0.05)。ADV合并MP组肺实变和累及双侧肺部比例均高于ADV组[47.37%(27/57)比29.36%(32/109)、63.16%(36/57)比45.87%(50/109)](均P<0.05)。ADV合并MP组WBC水平低于ADV组[(11.63±3.95)×109/L比(13.22±4.47)×109/L],CRP、SAA、IgM和LDH水平均高于ADV组[(16.94±3.06)mg/L比(10.78±2.19)mg/L、(72.94±22.46)mg/L比(65.17±19.37)mg/L、(1.59±0.31)g/L比(1.22±0.43)g/L、(359.81±59.43)U/L比(313.44±51.32)U/L](均P<0.05)。ADV合并MP组给予氧疗、使用丙种球蛋白比例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个月内再次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率均高于ADV组[40.35%(23/57)比14.68%(16/109)、19.30%(11/57)比1.83%(2/109)、(8.67±1.52)d比(7.19±1.23)d、(4 518.59±1 241.85)元比(3 924.46±1 057.33)元、14.04%(8/57)比3.67%(4/109)](均P<0.05)。结论 ADV合并MP感染患儿炎症及临床症状更严重,患儿对氧疗及丙种球蛋白需求更大,病愈再感染住院风险更高,需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崔浩然 冯夏龙 任明岗 赵思嘉
    2024, 30(24):  4120-4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yG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关系,探讨CA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以胸闷或胸痛为主诉接受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的399例受试者,其中男192例,女207例,年龄(66.35±11.48)岁。根据有无CAC分为CAC组(245例)与非CAC组(154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C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TyG指数等对CAC的诊断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C组年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尿酸、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TyG指数、男性及吸烟比例均高于非CAC组,CA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均低于非C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AC与年龄、TyG指数、尿酸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424、0.151、0.196、-0.152,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7,95%CI 1.064~1.111,P<0.001)、男性(OR=1.830,95%CI 1.215~2.757,P=0.004)、TG(OR=1.364,95%CI 1.071~1.739,P=0.012)、FBG(OR=1.191,95%CI 1.079~1.314,P=0.001)、TyG指数(OR=1.589,95%CI 1.177~2.145,P=0.002)、血肌酐(OR=1.018,95%CI 1.009~1.028,P<0.001)、尿酸(OR=1.003,95%CI 1.001~1.005,P=0.001)是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0.546,95%CI 0.399~0.880,P=0.013)是保护因素。ROC分析显示,TyG指数联合年龄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53(95%CI 0.704~0.802,P<0.001)。结论 年龄、男性、TG、FBG、TyG指数、血肌酐、尿酸是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yG指数联合年龄对CAC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Napsin A表达与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相关性

    徐军 陈君平 王健 吕东来
    2024, 30(24):  4125-41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apsin A蛋白表达与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3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Napsin A蛋白表达,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TP53突变。分析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3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男58例,女45例,中位年龄63岁,有吸烟史30例,脑转移31例,接受二线治疗6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36例。化疗方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73例,培美曲塞单药16例,多西他赛7例,紫杉醇7例。治疗周期数≥4 67例,<4 36例。KRAS突变12例(11.7%),TP53突变18例(17.5%),EGFR突变50例(48.5%)。Napsin A阳性76例(73.8%)。103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2.0%(33/103),疾病控制率(DCR)为79.6%(82/103);Napsin A阴性患者的DCR低于Napsin A阳性患者(P<0.001)。103例患者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9~6.9),单因素分析表明PFS与治疗线数(P=0.009)、治疗周期数(P<0.001)、Napsin A表达(P<0.001)、KRAS突变(P=0.012)、TP53突变(P=0.045)相关;中位OS为12.7个月(95%CI:10.5~14.9),单因素分析表明OS与治疗周期数(P=0.020)、KRAS突变(P=0.046)、Napsin A表达(P=0.001)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psin A阳性(P=0.020)、治疗周期数≥4(P=0.004)、二线治疗(P=0.009)、野生型KRAS(P=0.012)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Napsin A阳性(P=0.013)和野生型KRAS(P=0.042)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二线及以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效果确切,野生型KRAS和Napsin A阳性患者预后较好。

    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对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张莉君 秦玮珣 秦彩娟 谢燕华
    2024, 30(24):  4132-4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对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40例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59.26±5.00)岁;肿瘤分期Ⅲ期25例、Ⅳ期45例;鳞癌30例、腺癌40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60.14±5.06)岁;肿瘤分期Ⅲ期27例、Ⅳ期43例;鳞癌33例、腺癌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健脾清肺汤治疗(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研究组患者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每10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3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咳嗽痰多:(2.11±0.46)分比(2.95±0.53)分,神疲乏力:(2.26±0.16)分比(3.31±0.57)分,气短:(2.11±0.36)分比(2.89±0.24)分,便溏:(1.25±0.43)分比(1.60±0.51)分,纳呆:(2.03±0.41)分比(3.26±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鳞癌相关抗原(SCC-Ag)、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94±0.20)μg/L比(1.33±0.24)μg/L、(56.24±8.41)ng/L比(71.03±10.81)ng/L、(3.21±1.05)μg/L比(4.01±1.13)μg/L、(2.03±0.47)μg/L比(2.97±0.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4+/CD8+、CD16+CD56+、干扰素(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6/70),低于对照组的22.86%(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20)。结论 在化疗后脾肺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应用穴位埋线联合健脾清肺汤可减轻中医证候,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推广。

    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张田 赵丹
    2024, 30(24):  4137-41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66.64±9.59)岁,ⅢB期16例、Ⅳ期1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65.55±9.16)岁,ⅢB期14例、Ⅳ期17例。两组均接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化疗周期第1天、第8天给予白蛋白紫杉醇100 mg/m2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 min;化疗周期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每次给药曲线下面积(AUC)为5 mg/(ml·min);21 d为1个周期。参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15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4 h,1次/d,连续给药14 d后停药7 d。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200 mg/次,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30~90 min,每个周期第1天使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安全性,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均高于参照组[45.16%(14/31)比19.35%(6/31)、77.42%(24/31)比48.39%(15/3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参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5%(5/31)比22.58%(7/31)](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失访1、2例,存活16、10例,两组总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观察组优于参照组(χ2=6.987,P=0.010)。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NSCLC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良好,且可延长患者近期生存。

    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淑红 常英 张莉霞
    2024, 30(24):  4141-41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伏美替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大兴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NSCLC患者,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59.32±6.59)岁,Ⅲ期34例、Ⅳ期12例,鳞癌26例、腺癌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41±6.37)岁,Ⅲ期31例、Ⅳ期15例,鳞癌23例、腺癌23例。对照组予以GC化疗方案:第1~3天,25 mg/m2顺铂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第1、8天,1 000 mg/m2吉西他滨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静脉滴注;以21 d为一个化疗周期,共用药2个周期。观察组予以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GC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同时从化疗第1天开始增加伏美替尼口服,每次40 mg,每天2次,共用药2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用药安全性。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生存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52.18%(24/46)比28.26%(13/46)]、疾病控制率(DCR)[93.48%(43/46)比78.26%(36/4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10.33±1.47)μg/L比(11.49±1.64)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3.52±1.93)μg/L比(14.76±2.11)μ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2.18±0.39)μg/L比(2.43±0.44)μg/L]、糖类抗原125(CA125)[(36.25±4.53)U/ml比(39.47±4.93)U/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365.48±45.69)ng/L比(395.47±49.43)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101.21±11.25)mg/L比(107.68±11.96)m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1 511.62±167.95)ng/L比(1 623.40±180.38)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13%(41/46)比69.56%(32/46)](P<0.05)。结论 对NSCLC患者予以伏美替尼联合GC化疗方案可降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抑制肿瘤增殖,提升疗效,且用药安全,生存率较高。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臣 王勇 赵山虎
    2024, 30(24):  4146-4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接受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62例患者为感染组,另选取NSCLC根治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85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感染组患者切口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64.29±5.88)岁;对照组男49例,女36例,年龄(56.74±6.43)岁。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开胸手术、有参观人员、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比大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对62例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得到96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56.25%,以大肠埃希菌(27株,28.13%)为主;革兰阳性菌40株,占41.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19.79%)为主;真菌2株,占2.08%。结论 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均为NSCLC根治术后发生Ⅱ类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

    卫飞鹏 李凯 高迪 武鑫 安海鸣
    2024, 30(24):  4150-41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的25例患者为远端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31例患者为股动脉组。远端桡动脉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2±8.5)岁,瘤体长径(3.9±1.3)cm;股动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4.4±8.3)岁,瘤体长径(3.7±1.2)c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远端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5.6±1.1)min比(5.1±1.0)min]、X射线照射时间[(12.1±3.2)min比(10.7±3.0)min]及手术时间[(57.6±15.4)min比(50.8±14.1)min]均长于股动脉组(均P<0.05),但术后无需卧床;远端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12.0%(3/25)比35.5%(11/3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弹簧圈移位、异位栓塞、瘤体再通、复发及死亡等。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虽围手术期的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无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刘亚飞 白晶晶 龚福太
    2024, 30(24):  4154-41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个体化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45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4例、女244例,年龄65~94(75.89±7.72)岁。根据术后半年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43例)和存活组(415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及区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半年死亡率为9.39%(43/4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67,95%CI:1.088~1.250)、合并症种类(OR=1.986,95%CI:1.143~3.452)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危险因素,骨骼肌含量(OR=0.814,95%CI:0.715~0.925)、血红蛋白(OR=0.923,95%CI:0.868~0.981)为保护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88~0.923),区分度较好。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的校准曲线斜率趋近于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091,P=0.849,一致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年龄、合并症种类、骨骼肌含量、血红蛋白4项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半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及一致性较好,能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血清SCUBE1及Sestrin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关系

    祁伟 朱丽媛 黄鑫 辛文豪
    2024, 30(24):  4160-41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及Sestrin2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微血管阻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82例A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PCI,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CUBE1及Sestrin2水平。术后1周,复查心脏磁共振评价微血管阻塞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SCUBE1及Sestrin2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行PCI的ASTEMI患者中,发生微血管阻塞72例,发生率为39.56%。发生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53.06±7.51)岁,体重指数(23.61±0.94)kg/m2。未发生组男69例,女41例,年龄(52.79±6.68)岁,体重指数(23.73±0.86)kg/m2。发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未发生组,梗死范围大于未发生组,肌钙蛋白T、血清SCUBE1、血清Sestrin2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OR=0.271,95%CI:0.117~0.627)、梗死范围(OR=4.651,95%CI:2.009~10.764)、肌钙蛋白T(OR=3.773,95%CI:1.630~8.733)、血清SCUBE1(OR=4.491,95%CI:1.943~10.171)、血清Sestrin2(OR=4.358,95%CI:1.882~10.087)是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SCUBE1、Sestrin2单一及联合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微血管阻塞的灵敏度为0.719、0.783、0.801,特异度为0.800、0.725、0.824,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74~0.867)、0.764(95%CI:0.669~0.860)、0.882(95%CI:0.815~0.948)。结论 血清SCUBE1、Sestrin2可用于预测A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发生,效能良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膜蛋白与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刘建建 杜鹏荣 王蕊
    2024, 30(24):  4166-41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星元医院106例接受PCI的AMI患者,基于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PCI术后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CP-1、骨膜蛋白水平与PCI术后A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CP-1、骨膜蛋白评估PCI术后AMI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65.43±5.76)岁,体重指数(23.07±0.97)kg/m2。预后不良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5.02±5.41)岁,体重指数(22.86±0.86)kg/m2。预后不良组的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35.57±3.65)ng/L比(29.66±3.52)ng/L,(155.12±12.19)μg/L比(142.03±10.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和骨膜蛋白与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594、0.44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CP-1及骨膜蛋白水平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615、1.119,均P<0.05)。ROC分析显示,单独使用MCP-1和骨膜蛋白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和0.782,两者联合使用时,AUC提升至0.92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6.7%,约登指数为0.738。结论 MCP-1和骨膜蛋白水平与PCI术后AM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支持在临床实践中使用MCP-1和骨膜蛋白作为评估AMI患者风险和治疗反应的潜在工具。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为学 吴宏彦 蒋留琴 白延斌
    2024, 30(24):  4171-41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3月渭北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TK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68.79±6.37)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4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68.44±7.41)岁,ASA分级Ⅰ级17例、Ⅱ级43例。对照组麻醉维持采用1%~2%浓度的七氟醚持续吸入,根据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对七氟醚浓度进行合理调整,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右美托咪定,以每小时0.5 μg/kg持续静脉滴注,直至手术结束前0.5 h。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95±1.30)min、(10.05±1.27)min、(12.22±1.67)min,均短于对照组(10.21±1.18)min、(13.16±1.40)min、(16.95±1.7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 MoCA评分分别为(24.61±1.83)分、(26.79±1.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57)分、(25.68±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可提高老年TKA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减轻认知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用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的临床研究

    王芳 闫源渊
    2024, 30(24):  4175-41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2b,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用于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西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6例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7.54±1.36)岁;病程(2.25±0.54)年;有乙肝家族史2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63±1.41)岁;病程(2.44±0.51)年;有乙肝家族史26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治疗24周。研究组采用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前4周单用rhIFN-α2b肌内或皮下注射,5 mIU/(m2·次),1次/2 d,4周后加用拉米夫定,0.1 g/次,1次/d,持续治疗8周后停用rhIFN-α2b仅用拉米夫定,继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4周、12周、24周后,记录两组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转阴率和乙肝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转换率;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肽(type Ⅲ procollagen peptide,PⅢP)、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C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08%(37/48)比52.08%(25/48)](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HBeAg、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ALT、AST、TBil均降低,且研究组[(39.16±7.51)U/L、(41.92±8.26)U/L、(15.13±4.29)μmol/L]均低于对照组[(47.38±8.02)U/L、(52.36±8.73)U/L、(18.67±4.86)μmol/L](均P<0.05)。治疗24周后,两组HA、LN、PⅢP、CⅣ均降低,且研究组[(113.57±30.16)μg/L、(96.41±29.05)μg/L、(78.14±20.96)μg/L、(90.26±26.31)μg/L]均低于对照组[(208.34±64.72)μg/L、(124.27±32.19)μg/L、(104.37±22.48)μg/L、(143.75±33.49)μg/L](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IFN-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在乙肝免疫耐受期患儿中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病毒含量,阻止肝功能恶化及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较高。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在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关靖 康荣荣 姚乐萌
    2024, 30(24):  4180-41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市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58.23±2.33)岁,体重指数(22.13±2.12)kg/m2,接受常规治疗,连续治疗9 d。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0.12±3.05)岁,体重指数(21.53±2.31)kg/m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注射抗菌药物治疗,1次/3 d,连续治疗3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痰培养病原菌清除情况及耐药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9 d后,两组患者血清总氧化态(TOS)、C反应蛋白(CRP)、腺苷脱氨酶(ADA)、氧化应激指数(OS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肾素(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均较治疗前下降,总抗氧化态(TAS)均较治疗前上升(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OS、CRP、TAS、ADA、OSI、TNF-α、IL-8、PCT、R、AngⅡ分别为(13.65±1.39)µmol/L、(13.02±1.89)mg/L、(3.01±1.01)µmol/L、(42.36±3.85)U/L、(5.54±1.06)U/L、(14.65±2.56)ng/L、(99.67±13.54)ng/L、(16.27±4.66)ng/L、(1.23±0.45)ng/L、(23.14±6.43)n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5.54±2.68)µmol/L、(25.38±2.14)mg/L、(2.25±0.97)µmol/L、(50.28±4.11)U/L、(7.25±1.02)U/L、(26.57±5.12)ng/L、(148.39±21.28)ng/L、(22.57±4.53)ng/L、(1.98±0.65)ng/L、(36.86±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7、30.611、3.838、9.944 、8.220、14.724、13.659、6.855、6.708、9.374,均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46/50)比76.0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56.36%)、革兰阳性菌24株(43.64%);观察组患者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64.15%)、革兰阳性菌19株(35.85%)。治疗9 d后痰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76.00%(38/50)比54.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2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灌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生化指标水平,提高病原菌清除率,改善患者预后,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双重血浆置换术联合补肝利脂汤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鲜庭 程贤文 王新磊
    2024, 30(24):  4186-41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双重血浆置换术(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联合补肝利脂汤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2.62±8.55)岁,采用DFPP+苯扎贝特治疗,DFPP治疗后第1天开始口服苯扎贝特,每次0.2 g,每日3次,持续治疗24周。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43±7.25)岁,采用DFPP+补肝利脂汤治疗,DFPP治疗后第1天开始口服补肝利脂汤,每次200 ml,每日1剂,饭前30 min内服用,持续治疗2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肝脏影像学结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4周后,观察组甘油三酯、LDL-C、ApoB均低于对照组[(4.13±1.09)mmol/L比(6.03±1.65)mmol/L、(3.13±0.58)mmol/L比(3.91±0.75)mmol/L、(0.76±0.23)g/L比(0.86±0.17)g/L],HDL-C、ApoA-I均高于对照组[(1.88±0.53)mmol/L比(1.42±0.43)mmol/L、(1.81±0.39)g/L比(1.58±0.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2、4.797、2.039、3.930、2.658,均P<0.05);观察组ALT、AST均低于对照组[(28.62±3.23)U/L比(34.32±1.68)U/L、(21.29±4.34)U/L比(35.44±5.72)U/L],ALB高于对照组[(49.21±4.31)g/L比(45.34±4.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38、11.488、3.715,均P<0.05);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肝脏肋下斜径小于对照组[(9.98±3.54)cm比(12.05±4.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46);对照组患者轻、中、重度肝脂肪浸润分别为7例(20.59%)、15例(44.12%)、12例(35.29%),观察组分别为20例(58.82%)、11例(32.35%)、3例(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5,P=0.002)。结论 DFPP联合补肝利脂汤能有效改善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肝脏功能,对肝脏影像学表现有积极影响,对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IL-26和Th17/Treg的临床检测意义

    罗茜 闫亮 邓柳红
    2024, 30(24):  4191-41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6(IL-26)、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并分析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8.65±6.25)岁。并按2∶1比例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同期收治的慢性皮肤病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慢性皮肤病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8.85±6.15)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8.44±6.18)岁。分析各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及IL-26、Th17/Treg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常型银屑病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26、Th17/Treg水平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效能,并分析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与IL-26、Th17/Treg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率、饮酒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慢性皮肤病组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银屑病组IL-26、Th17、Treg、Th17/Treg分别为(641.82±192.05)ng/L、(5.36±1.34)%、(3.09±0.91)%、1.83±0.55,慢性皮肤病组分别为(571.15±155.31)ng/L、(4.58±1.06)%、(3.81±1.19)%、1.28±0.38,对照组分别为(504.46±122.51)ng/L、(3.93±0.88)%、(5.14±1.51)%、0.81±0.24,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35、26.054、52.482、90.638,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26、Th17/Treg均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IL-26、Th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0.891。将IL-26、Th17/Treg纳入回归方程,得出模型数据,结果显示诊断寻常型银屑病的AUC为0.912,灵敏度0.920,特异度为0.790。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26、Th17、Treg、Th17/Treg均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6、Th17/Treg均升高,IL-26、Th17/Treg诊断寻常型银屑病均有一定价值,联合模型诊断价值更高,且IL-26、Th17/Treg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临床研究

    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刘建军 刘军
    2024, 30(24):  4197-42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85例HFrE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54.61±8.83)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每次50 mg,口服,每天2次;根据患者病情逐步提高剂量,最大剂量≤400 mg/d。观察组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55.32±8.21)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同对照组,恩格列净每次10 mg,口服,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血清学指标、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sST2、MMP-9分别为(40.03±3.36)mm、(56.97±6.78)%、(367.29±68.51)m、(3.47±1.20)µg/L、(143.62±13.28)µ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10±4.22)mm、(50.34±5.68)%、(320.06±59.38)m、(8.61±2.34)µg/L、(160.34±16.51)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49%(73/93)和58.70%(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4,P=0.004)。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再入院率分别为20.43%(19/93)、11.83%(11/93),对照组分别为47.83%(44/92)、28.26%(2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3%(15/93),对照组为10.87%(1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5,P=0.295)。结论 恩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HFrEF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高月 郑华鹏
    2024, 30(24):  4202-42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心绞痛患者,按信封抽签法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2.32±7.38)岁,病程(5.33±0.67)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18例。联合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2.44±7.32)岁,病程(5.37±0.72)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Ⅰ级30例,Ⅱ级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00 mg/次,每天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每天1次。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每次口服6粒,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溶性CD105(sCD105)水平及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气短持续时间、静息心率、NT-proBNP、CK-MB、sCD105分别为(2.04±0.31)次/周、(1.35±0.21)min/次、(1.64±0.32)d、(64.04±6.17)次/min、(135.41±22.70)U/L、(52.33±5.46)ng/L、(0.25±0.09)µg/L,常规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51±0.48)次/周、(2.82±0.43)min/次、(3.03±0.55)d、(73.43±7.44)次/min、(239.22±34.07)U/L、(66.41±6.77)ng/L、(0.53±0.17)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分别为(65.22±7.17)%、(5.23±0.66)L/min、(74.77±8.16)ml/次、(3.11±0.65)L·min-1·m-2,常规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7.41±6.25)%、(4.32±0.47)L/min、(65.65±7.29)ml/次、(2.62±0.56)L·min-1·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0%(4/50)比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指标、心功能、SAQ评分及NT-proBNP、CK-MB、sCD105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建议推广应用。

    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刘钰苇 徐礼侠 张权 马小锋
    2024, 30(24):  4207-42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分析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35~73岁。所有患者均行CTA、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误诊率,观察两种技术对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颅内动脉瘤空间关系的显示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A、DSA对4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病灶的检查均相对清晰,两种检查方式的畸形血管团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616)。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能见到明确的供血动脉,供血动脉数116条,引流静脉数73条,DSA检查结果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116/116)、97.26%(71/73),CTA检查结果分别为97.41%(113/116)、93.15%(6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981)。DSA、CTA颅内动脉瘤的空间关系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2.50%(33/40)、85.00%(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898);DS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2.50%(37/40)、7.50%(3/40),CTA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87.50%(35/40)、12.5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0.456)。结论 综合CTA、DSA两者优缺点,CTA、DSA畸形血管团诊断基本相同,CTA可作为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如需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则可采用联合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诊断差错,值得临床重视。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分析

    王芳 王关松
    2024, 30(24):  4211-42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CVA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B组53例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9.64±2.89)岁,病程(3.72±1.03)个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0.5 mg/次,15 min/次,2次/d。A组53例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9.37±2.93)岁,病程(3.84±1.12)个月,在B组基础上联合槐杞黄颗粒口服,10 g/次,每天2次。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简易咳嗽程度评分表(CET)、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IgM]、肺功能测试结果[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FEV₁/FVC]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IL-8、P物质(SP)]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96.23%(51/53),高于B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P=0.004);两组CE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LCQ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CET评分、LCQ评分分别为(2.97±0.47)分、(18.00±1.60)分,B组分别为(4.62±0.91)分、(16.35±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28、3.725,均P<0.001);两组CD8+均较治疗前降低,CD3+、CD4+、IgA、IgM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CD8+低于B组和CD3+、CD4+、IgA、IgM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FEV₁、FVC、FEV₁/FVC均较治疗前提高,A组均高于B组[(1.70±0.22)L比(1.45±0.19)L、(2.53±0.37)L比(2.26±0.68)L、(67.19±6.23)%比(64.16±5.44)%](均P<0.05);两组血清IL-6、IL-8、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均低于B组[(0.72±0.43)µg/L比(1.50±1.08)µg/L、(1.89±0.21)ng/L比(3.74±0.48)ng/L、(2.15±1.65)nmol/L比(3.70±2.35)nmol/L](均P<0.05)。A、B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5.66%(3/53)比7.55%(4/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小儿CVA,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咳嗽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水平,且安全性好。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因子的影响

    张三红 杜磊 王新
    2024, 30(24):  4216-42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矩阵针法联合金骨莲胶囊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

    陈义芳 陈蓉 吴国强 胡新耀
    2024, 30(24):  4221-42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矩阵针法联合金骨莲胶囊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63.49±7.60)岁,病程(3.32±1.19)个月,给予口服金骨莲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日3次。观察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64.60±8.37)岁,病程(3.56±1.30)个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矩阵针法治疗,矩阵针法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 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检测血清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及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67±1.23)分比(4.52±1.47)分],FMA评分、CM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26.43±5.89)分比(21.78±5.64)分、(30.22±6.83)分比(25.79±5.60)分、(60.65±7.15)分比(55.91±6.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4、3.991、3.511、3.419,均P<0.05);观察组血清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均高于对照组[(932.85±102.44)ng/L比(858.33±82.67)ng/L、(61.94±12.10)ng/L比(54.75±9.73)ng/L、(110.42±16.58)ng/L比(98.63±13.47)ng/L],IL-6、TNF-α和NO均低于对照组[(47.22±8.54)pg/L比(54.68±9.10)pg/L、(16.41±4.12)ng/L比(19.88±5.47)ng/L、(19.48±4.12)µmol/L比(22.88±4.60)µ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3、3.241、3.863、4.184、3.547、3.854,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92%(47/49)比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结论 矩阵针法联合金骨莲胶囊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且具有抗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

    雷博艺 魏聪聪 曹雪飞
    2024, 30(24):  4226-4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生菌联合帕罗西汀对母婴分离所致产后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田甜 郝云梦 吴盟
    2024, 30(24):  4231-42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益生菌联合帕罗西汀对母婴分离所致产后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分娩并诊治为由于母婴分离所致产后抑郁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28例,年龄(28.21±3.17)岁,予以口服帕罗西汀片治疗,20 mg/次,1次/d;观察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23例,年龄(27.55±3.12)岁,予以益生菌(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3次/d)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神经内分泌、肠道菌群水平、生活质量及用药安全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率分别为54.72%(29/53)、24.53%(13/53)、16.98%(9/53)、3.77%(2/53),对照组分别为37.74%(20/53)、22.64%(12/53)、22.64%(12/53)、16.98%(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4,P=0.023)。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白介素-1β、丙二醛、CC趋化因子配体2均低于对照组[(4.63±1.54)ng/L比(5.58±1.86)ng/L、(2.95±0.51)mmol/L比(3.24±0.54)mmol/L、(431.63±72.27)ng/L比(483.41±80.56)ng/L],超氧化物歧化酶、5-羟色胺、多巴胺、神经肽Y均高于对照组[(124.51±13.84)U/L比(112.69±12.52)U/L、(194.33±14.95)µg/L比(185.64±14.28)µg/L、(3.94±0.61)µmol/L比(3.65±0.57)µmol/L、(15.28±2.21)mg/L比(13.47±2.07)mg/L],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高于对照组[(9.52±0.73)log N/g比(8.11±0.76)log N/g、(9.23±0.84)log N/g比(7.96±0.72)log 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5.21±1.03)分比(5.84±1.16)分]、健康调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83.25±6.41)分比(78.49±6.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7、3.935,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母婴分离所致产后抑郁患者予以益生菌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内分泌功能,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护理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刘敏杰 甘亚玮 王咏丽 吉闪闪 卢双双
    2024, 30(24):  4236-4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颐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3.78±8.23)岁,发病时间(6.06±2.15)h。试验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3.81±8.14)岁,发病时间(6.11±2.32)h。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环境干预、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以及康复护理。两组护理干预时长从患者接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开始,直至治疗结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35.05±3.52)分比(46.49±4.43)分、(36.11±3.32)分比(45.21±4.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54、9.265,均P<0.001);试验组的健康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自我责任感、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症状评分分别为(22.05±2.52)分、(21.05±2.32)分、(21.72±2.23)分、(22.76±2.61)分、(72.05±6.52)分、(74.11±6.32)分、(75.12±6.23)分、(74.12±6.23)分,参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8.49±2.03)分、(19.01±2.92)分、(18.80±2.81)分、(19.01±2.26)分、(65.49±5.43)分、(64.21±5.92)分、(66.30±5.11)分、(65.16±5.61)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21、4.237、6.305、8.413、5.988、8.855、8.478、8.278,均P<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5.0%(3/60)比16.7%(10/60)](χ2=4.227,P=0.040)。结论 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结合门诊随访对脑肿瘤术后患者的影响

    余妙玲 张燕 吴静
    2024, 30(24):  4241-42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结合门诊随访护理对脑肿瘤术后患者并发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脑肿瘤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08±5.37)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6.49±4.09)岁,采用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结合门诊随访护理。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出院后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3/45)比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1.03±4.96)分比(34.85±3.66)分、(4.22±2.11)分比(7.06±2.30)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40±2.64)分比(53.42±3.98)分、(43.98±3.11)分比(54.17±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6.10、16.88、14.72,均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P<0.05)。结论 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结合门诊随访护理可有效降低脑肿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并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对患者心理状况有积极影响。

    基于赋能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继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莎 郑毛毛
    2024, 30(24):  4246-42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赋能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促进继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咸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参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32~64(41.63±5.37)岁;发作类型:单纯型部分发作21例、复杂型部分发作12例、全身性发作9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6~66(41.06±5.24)岁;发作类型:单纯型部分发作23例、复杂型部分发作11例、全身性发作8例;采用基于赋能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癫痫患者自我管理量表(ESMS)]、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生活质量[中文版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31(QOLIE-31)],统计两组患者3个月内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ESMS、QOLIE-31评分均高于参照组[(155.21±19.87)分比(121.17±17.63)分、(73.14±8.32)分比(62.29±7.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1、6.32,均P<0.05);试验组NIHSS、MUI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21.07±3.08)分比(25.81±3.36)分、(62.48±7.51)分比(72.04±7.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5.89,均P<0.05)。试验组3个月内继发性癫痫发作率低于参照组[11.90%(5/42)比38.10%(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5)。结论 采用基于赋能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继发性癫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对提升神经功能亦具有正面影响。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婷婷 叶曼玲 王宏伟 李华文
    2024, 30(24):  4251-42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教育

    基于CBL+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探索

    廖旺 邱祉宁 谢嘉宜 周鹏
    2024, 30(24):  4256-42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3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病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均有较高要求。传统神经病学本科教育存在教师单方面授课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使神经病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该文基于神经病学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以CBL、P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神经病学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现况及相关性分析

    黄莹 梁恒瑞 杨超
    2024, 30(24):  4259-42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4.04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现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和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4年6月至7月广州医科大学2023级的180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2名,女64名,年龄(18.90±0.83)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和5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双一流”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度总体满意度评分为(17.79±3.31)分。学生选择导师方式、导师指导学生数目均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满意度呈负相关(r=-0.497、-0.608,均P<0.05),而学生每周投入课外学习时间、导师和学生沟通频率均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满意度呈正相关(r=0.374、0.636,均P<0.05)。结论 临床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整体满意度一般,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目、导师与学生沟通频率、学生选择导师方式及学生投入课外学习时间均相关,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