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4-15
    上一期   
    专题:心血管疾病

    LTBP-2联合心肺联合超声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郭江红 王欢 吴妍
    2024, 30(8):  1233-12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心肺联合超声(CPUS)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高新医院在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间收治的116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为60~80岁;Killip分级Ⅰ级37例、Ⅱ级51例、Ⅲ级28例。对患者进行LTBP-2水平测定及CPUS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LTBP-2水平、CPUS参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TBP-2联合CPUS参数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老年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72%(31/116)。预后不良组LTBP-2、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二尖瓣环室间隔侧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VAI)、B线数量、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冠状动脉重度病变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TBP-2(OR=3.221,95%CI:1.993~5.206)、B线数量(OR=3.182,95%CI:1.663~6.087)、冠状动脉病变程度(OR=1.487,95%CI:1.082~2.043)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OR=0.328,95%CI:0.157~0.681)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TBP-2、LVEF、B线数量及三者联合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1.00%、74.20%、67.70%、87.10%,特异度分别为72.90%、76.50%、71.80%、91.8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816、0.769、0.932(均P<0.05)。结论 LTBP-2联合CPUS参数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联合维生素D检测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杨星 王秋茹 周雪
    2024, 30(8):  1238-12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联合维生素D(VD)检测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以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10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检查的10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5例,女40例;年龄40~71(55.62±7.85)岁;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39例,三支病变21例。对照组男63例,女39例;年龄39~72(55.39±8.47)岁。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VD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中Lp-a、ApoB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Lp-a、ApoB、V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随访1年,统计研究组患者死亡情况。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p-a、ApoB、VD对冠心病预后的评估价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血清Lp-a和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VD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a、ApoB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VD水平<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p-a、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7、0.601,均P<0.05),V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461,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1年病死率>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28.57%(6/21)比10.26%(4/39)比6.67%(3/45)](P<0.05)。ROC分析显示,Lp-a、ApoB、VD水平及联合检测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737、0.793、0.838,灵敏度分别为60.1%、60.0%、71.3%、79.1%,特异度分别为77.8%、74.8%、62.8%、79.4%。结论 Lp-a、ApoB、V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且三者联合检测评估效果更佳。

    血清GDF-11及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

    王稳 苟志平 谭钢文 李欢
    2024, 30(8):  1243-1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74例DCM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87例,年龄50~82岁。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84例)和无心力衰竭组(90例)。患者均进行血清GDF-11、TSG-6水平测定,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DF-11、TSG-6水平对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用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GDF-11、TSG-6水平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心力衰竭组GDF-11、TSG-6水平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两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力衰竭组年龄、心率(HR)、脑钠肽(BN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水平(OR=0.487,95%CI:0.289~0.818)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保护因素,BNP水平(OR=6.437,95%CI:1.793~23.104)、GDF-11水平(OR=3.582,95%CI:1.825~7.029)、TSG-6水平(OR=5.421,95%CI:2.329~12.617)是DCM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GDF-11、TSG-6及二者联合预测DCM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72.60%、73.80%、90.50%,特异度分别为71.10%、75.60%、87.8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18、0.948(均P<0.05)。GDF-11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6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KM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DF-11、TSG-6与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相关,是影响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联合检测GDF-11和TSG-6水平可较好地预测DCM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王磊 尤菲 张锋 吴冠吉 刘树文 马前锋
    2024, 30(8):  1248-12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无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80岁50例、<80岁3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53例、Ⅳ级27例。观察CRT应答情况,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在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3个月后,应答患者59例,无应答患者21例,应答率73.7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三酰甘油(TG)水平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二尖瓣反流量、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3年、二尖瓣反流量的增加、QRS波时限的降低、LVEF≤30%、TC值的升高均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和电生理评估,同时加强心功能支持并接受血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助于提升CRT的有效性,降无应答率,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宋云红 刘亚楠 张宗丽
    2024, 30(8):  1253-12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全科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125例)和非冠心病组(103例)。冠心病组男64例,女61例,年龄67~80(75.16±1.38)岁;非冠心病组男52例,女51例,年龄60~71(64.53±1.26)岁。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全天血压监测,通过舒张压和收缩压计算全天血压负荷值,通过心脏磁共振(CMR)评估心肌灌注储备(MPR);测定患者血小板参数、血脂四项、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通过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斑块指数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项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共纳入22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125例,其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96.21±10.25)分比(21.03±3.36)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压负荷情况、MPR、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斑块指数、CACS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均P<0.05);Gensini评分与血压负荷情况、血浆比黏度、斑块指数和CACS均呈正相关,与MP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血压负荷情况、MPR、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斑块指数、CACS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疗效

    吕玮坤 索新祺 陈敏娜 张望 康启 姚婷婷 门丹阳 董静
    2024, 30(8):  1259-12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1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51~83(62.53±4.17)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研究组40例,1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50~84(63.14±4.65)岁,NYHA分级:22例Ⅱ级,18例Ⅲ级。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进行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2周后增加至每次100 mg,每日2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进行参附救心汤治疗(每次服用100 ml,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价;治疗前、后评价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32/4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畏寒肢冷,面肢浮肿,心悸气喘/不得卧,咯吐泡沫痰,尿少腹胀,口唇青紫,或伴腹水、胸水,颜面灰白,烦躁汗出评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MLHFQ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左心室质量指数、E峰减速时间较对照组低(均P<0.05);研究组TNF-α、IL-33、sST2、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可抑制炎症,降低sST2、NT-pro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提升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

    刘红岗 李晶
    2024, 30(8):  1264-12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肌钙蛋白I(TnI)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11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76.97±5.23)岁;体质量指数(25.35±2.79)kg/m2;心功能分级:Ⅲ级30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77.41±5.16)岁;体质量指数(25.14±2.62)kg/m2;心功能分级:Ⅲ级31例,Ⅳ级17例。两组均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治疗,两组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周期均为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储备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TnI和TRPC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重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IVST:(7.45±0.82)mm比(9.04±1.11)mm、LVPWT:(8.09±0.84)mm比(8.89±1.07)mm、LVMI:(112.67±15.12)g/m2比(120.21±16.83)g/m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56.32±6.01)%比(51.78±5.90)%],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50.27±5.98)mm比(59.46±6.24)mm、(53.92±7.47)mm比(62.85±7.22)mm](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I和TRPC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34±0.06)μg/L比(0.46±5.90)μg/L、(8.25±1.62)ng/L比(13.27±2.07)ng/L](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8/48)]与对照组[14.58%(7/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构,提高心脏功能,降低血清TnI和TRPC1水平,有利于左心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徐新 王兰兰
    2024, 30(8):  1269-12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骨膜蛋白(Periostin)、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9.35±8.6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60.27±9.1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19例、Ⅳ级13例。对照组接受1.5 μg/kg rhBNP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21 d(1.2 g/次,3次/d)。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1 d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AngⅡ、Periostin、GAS6水平,不良反应。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68%(38/41)比75.61%(31/41)](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54.56±5.15)%高于对照组(46.32±5.44)%,LVEDD(42.34±6.18)mm、LVESD(37.32±4.52)mm、AngⅡ(112.37±9.58)ng/L、Periostin(89.47±9.25)ng/L、GAS6(13.41±3.68)μg/L低于对照组[(51.17±5.26)mm、(40.92±4.11)mm、(118.13±9.61)ng/L、(98.54±9.72)ng/L、(15.72±3.21)μg/L](均P<0.05)。观察组[12.20%(5/41)]和对照组[17.07%(7/4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改善心功能,降低AngⅡ、Periostin、GAS6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朱补全 李余良
    2024, 30(8):  1273-127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咸阳彩虹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22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将接受胺碘酮(4 ml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融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口服盐酸胺碘酮片0.2 g/次、3次/d)和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25 mg/次,2次/d)治疗的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100例)和联合组(1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52.67±13.4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66例、Ⅲ级34例;联合组男71例,女52例,年龄(51.92±13.5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86例、Ⅲ级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心律失常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5.12%(117/1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00%(8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B型钠尿肽(BNP)等均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LVEDD、LVESD、HR、BN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显著降低,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述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63%(2/123)和5.69%(7/123)]均低于对照组[11.00%(11/100)和12.00%(12/100)],仅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减轻心脏损伤,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杨格 王丹丹
    2024, 30(8):  1278-12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8~80(62.72±3.77)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0例,Ⅳ级1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80(62.64±3.84)岁,心功能分级:Ⅲ级12例,Ⅳ级13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未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5 d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测定两组生命体征、血气指标及心功能,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0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更低(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进一步稳定病情和生命体征,纠正缺氧,改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并促使患者症状消失,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聂海华 李茂查 李阳
    2024, 30(8):  1282-12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超急性期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湖南省会同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8例,女82例,年龄31~65(48.6±7.5)岁。分析AMI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比较AMI典型心电图图形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异常出现的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McNemar-Bowker 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 就诊即刻、30 min、1 h、2 h、3 h、4 h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7.0%(14/200)、11.0%(22/200)、36.5%(73/200)、64.0%(128/200)、85.5%(171/200)、93.0%(186/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导阻滞发生率依次为2.5%(5/200)、4.5%(9/200)、11.5%(23/200)、41.5%(83/200)、61.0%(121/200)、75.5%(151/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段下移发生率依次为37.0%(74/200)、90.0%(180/200)、81.5%(163/200)、77.5%(155/200)、40.0%(80/200)、5.5%(11/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波低平发生率依次为40.5%(81/200)、48.5%(97/200)、60.0%(120/200)、83.5%(167/200)、42.0%(84/200)、15.0%(30/20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典型心电图图形出现时间(3.86±0.34)h滞后于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异常出现时间(2.75±0.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患者出现新发、频发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段下移和T波低平改变均可能是超急性期AMI患者特有的心电图表现。

    缩短AMI患者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陈贝 金爱莲
    2024, 30(8):  1286-12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首次接触医疗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构建缩短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密封信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研究期间对照组未有脱落,共61例;其中男28例,女33例;年龄42~56(50.30±4.50)岁;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2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因延迟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脱落1例,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42~56(50.42±4.56)岁;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37例、Ⅱ级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缩短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干预,其主要内容有构建医护团队、建立缩短FMC-to-B时间模式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救治情况、并发症、经济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AMI时间、FMC-to-B时间及导管室激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82.61±10.36)s比(602.67±10.07)s、(110.61±9.48)min比(125.77±11.81)min、(19.85±3.94)min比(28.39±5.8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58、7.737、9.386,均P<0.05)。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94.92%(56/59)比83.61%(51/61)、93.22%(55/59)比80.33%(49/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4.314,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13.56%(8/59)比18.03%(1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8.95±1.84)d比(10.95±1.51)d、(39 503.25±600.36)元比(43 981.22±586.37)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19、41.335,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3,P<0.05)。结论 缩短AMI患者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可以有效缩短确诊AMI时间、FMC-to-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与存活率,减少住院费用,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Wnt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杨寿娟 张海涛 崔明丽 王建 李洋 程艳丽
    2024, 30(8):  1291-1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信号通路是由配体蛋白Wnt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下游信号分子产生级联反应的信号转导途径。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再生能力有限,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瘢痕组织,心肌重构导致左心室功能下降。因此,促进心肌再生、减少瘢痕面积对于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正常的心肌细胞还是心血管疾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均有Wnt信号通路的参与。研究Wnt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可以为AMI治疗提供新的依据与思路。本文对Wnt信号通路在AMI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肌纤维化与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志强 张翠 董文敬 刘振 孙经武
    2024, 30(8):  1297-13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肌纤维化是诸多心血管疾患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心脏泵衰竭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其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与成纤维细胞(CFs)的不断增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介导磷酸化的主要系统,AMPK激活自噬,可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也可磷酸化Unc-51样自噬激活激酶1(ULK1);AMPK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期为心肌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指导。

    Meta 分析

    BIA指导血液透析对患者RRF影响的meta分析

    蒋海丽 潘虹 矫春晓 丛丽娜 李海强
    2024, 30(8):  1301-13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指导超滤量同常规临床方法相比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2022年12月31日前发表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探讨应用BIA指导超滤量同常规临床方法相比对血液透析患者RRF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计40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结束后BIA指导组的患者RRF(P<0.05,MD=1.15,95%CI:1.00~1.31)、24 h尿量(P<0.05,MD=253.56,95%CI:229.17~277.96)均高于对照组,超滤量(P<0.05,MD=-0.45,95%CI:-0.65~-0.26)及舒张压(P<0.05,MD=-5.52,95%CI:-7.58~-3.47)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收缩压(P>0.05,MD=-0.25,95%CI:-7.70~7.21)、体质量(P>0.05,MD=-0.01,95%CI:-3.38~3.37)、白蛋白(P>0.05,MD=0.41,95%CI:-1.61~2.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现有研究,在营养管理及容量管理过程中采用BIA指导超滤量同常规临床方法相比有助于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RRF。

    医学新进展

    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邹皓珍 杨佳 席哲帆 纪瑞 董华
    2024, 30(8):  1307-13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为生物医学带来了许多新发现,能高分辨率、高通量和可重复地进行转录分析,识别新的细胞类型,形成细胞图谱。而传统测序方法只能反映样本中所有细胞基因表达的整体水平而无法揭示单个细胞之间的基因表达异质性。本文阐述了scRNA-seq技术发展史,概述该技术可能应用于揭示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利于肾病诊断和治疗。

    代谢组学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霞 赛海芳
    2024, 30(8):  1312-13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极大。近年来,代谢组学逐步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以了解小分子水平的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过基于核磁共振(NMR)或基于质谱(MS)的代谢组学筛选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为预防疾病及探索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本综述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生物标志物筛选和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中代谢物的发现以及免疫代谢组学的应用,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m6A及m5C甲基化修饰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与转移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邵爽 郭纪伟 孟玮
    2024, 30(8):  1316-13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RNA中已经发现了170多种化学修饰,RNA甲基化修饰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后修饰过程,N6-甲基腺苷(m6A)和5-甲基胞嘧啶(m5C)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使得RNA甲基化在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细胞增殖和转移有关的信号通路调控肿瘤免疫、代谢等细胞活动,并在调节器官大小、组织再生和干细胞自我更新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m6A及m5C甲基化修饰通过一些热门通路调控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为我们从RNA甲基化的角度理解疾病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论著

    不同日剂量美罗培南在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于菁菁 邵琛 曲朋 张老追
    2024, 30(8):  1321-1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日剂量美罗培南在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纳入的144例使用美罗培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亢进组(63例)和肾功能正常组(81例)。其中亢进组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37~69(53.55±4.47)岁,体质量46~93(71.51±6.06)kg,病程1~6(2.98±0.93)年;正常组男性48例,女性33例,年龄41~73(53.50±4.42)岁,体质量49~89(71.56±6.01)kg,病程1~5(2.97±0.95)年。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Cc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用药情况及不同日剂量美罗培南的临床疗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亢进组Ccr水平(126.14±11.63)ml/min高于正常组(116.25±10.51)ml/min,Scr(47.66±4.25)μmol/L和BUN(3.10±0.33)mmol/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58.62±5.62)μmol/L、(4.22±0.4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亢进组WBC(15.55±1.23)×109/L、NEUT%(77.85±5.69)%、PCT(48.60±4.12)µg/L、CRP(16.17±3.55)mg/L均高于正常组(9.44±1.56)×109/L、(68.52±5.52)%、(48.60±4.12)µg/L、(9.23±1.0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亢进组用药情况在0.5 g剂量(每6 h给药1次、每8 h给药1次)、2.0 g剂量(每8 h给药1次)均高于正常组,在1.0 g剂量(每8 h给药1次、每12 h给药1次)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亢进组在1/2日剂量、2/3日剂量的临床有效率均为0(0/15、0/17),均低于正常组的88.89%(8/9)、92.31%(2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亢进组1倍日剂量的临床有效率50.00%(10/20)高于本组1/2及2/3日剂量,但仍然低于正常组1倍日剂量75.61%(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亢进组2倍日剂量的临床有效率81.82%(9/11)与正常组100.0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日剂量美罗培南影响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剂量应≥2.0 g(日剂量),必要时可增加至3.0 g。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

    胡凯锋 高原 李延 赵亮
    2024, 30(8):  1325-13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4.1±6.7)岁,病变长度(14.3±4.1)cm,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2.5±7.2)岁,病变长度(13.8±3.3)cm,采用常规普通球囊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靶血管腔最小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间歇性跛行距离、凝血功能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ABI测定值均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0.86±0.11)比(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MLD大于对照组[(2.85±0.46)mm比(2.5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LL值均低于对照组[(4.56±1.80)%比(5.71±1.92)%、(13.37±2.60)%比(19.68±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9.48,均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延长[(13.41±0.31)s比(13.23±0.34)s、(16.92±0.88)s比(16.46±0.9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46,均P<0.05)。结论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较常规支架手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维持血管持续畅通,缓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屈文涛 黄勋 王琳
    2024, 30(8):  1330-13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0例[HT+HU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27±10.12)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3±9.43)岁]。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CIMT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组之间性别、年龄、心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HT组S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与HT组[(496.52±74.82)μmol/L比(253.42±80.46)μmol/L比(267.78±75.7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4,P<0.05);HT组与HU+H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164.72±12.86)mmHg(1 mmHg=0.133 kPa)比(165.87±12.96)mmHg比(106.75±7.46)mmHg、(98.82±6.56)mmHg比(98.78±6.85)mmHg比(73.68±4.6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07、239.34,均P<0.05);HU+HT组与HT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HU+HT组高于HT组与对照组[(1.02±0.18)mm比(0.85±0.19)mm比(0.60±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5,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HU+HT组患者的SUA水平与CIMT水平正相关(r=0.4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高血压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显著,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洪晓芳 胡玉娟 杨鹏凤 周琼娟 沈鸿源 宋思仪 宋础均 梁伟翔 刘韬
    2024, 30(8):  1334-13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53例同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的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74.70±9.31)岁。记录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中颈内动脉(ICA)、颈总动脉(CCA)的血管情况,共计212条血管。比较分析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诊断结果是否一致,两者狭窄检出率以及检测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颈动脉血管超声与CTA在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1,P<0.05)。其中,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CCA是否狭窄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P>0.05);在检测ICA是否狭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超声和CTA在C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P>0.05)。超声和CTA在ICA重度狭窄及闭塞检测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5)。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为78.79%,特异度为90.50%,误诊率为9.50%,漏诊率为21.21%。颈动脉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以及未见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1.5%、46.9%、78.6%、80.0%、87.5%。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狭窄程度上,颈动脉血管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Kappa=0.335,P<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临床上作为筛查颈动脉狭窄首选的检查方法,其诊断狭窄程度上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CCA重度狭窄及闭塞上,超声和CTA具有一致性。在检测颈动脉轻度狭窄上,超声和CTA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超声对轻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超声医生应加强对血管超声指南的学习,熟练对使用仪器进行相关参数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诊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

    王亚明 赵雯 唐凯
    2024, 30(8):  1339-1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184例,其中弱视眼184只、对侧眼184只。其中男94例,女90例;年龄4~12(8.10±1.72)岁。测量弱视眼和对侧眼BCVA、黄斑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参数,以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厚度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弱视眼和对侧眼黄斑区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参数,以及治疗前后BCVA、黄斑10°范围内平均光敏感度和固视点落在直径2°内的百分比;t检验分析弱视眼和对侧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厚度;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弱视眼BCVA高于对侧眼[0.5(0.4,0.6)LogMAR比0.1(0,0.2)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54,P<0.05);弱视眼黄斑10°范围内平均光敏感度、固视点落在直径2°内的百分比分别为25.40(23.10,28.00)dB、49.98(42.30,61.10)%,低于对侧眼[28.40(26.10,29.60)dB、70.40(58.29,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63、-3.182,均P<0.05);弱视眼黄斑区光敏感度和固视稳定性参数、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厚度均与BCVA无相关性(均P>0.05);下方黄斑区厚度与下方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正相关(r=0.443,P<0.05),鼻侧黄斑区厚度与鼻侧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5)。弱视眼治疗后BCVA、黄斑10°范围内平均光敏感度、固视点落在直径2°内的百分比分别为0.3(0.1,0.5)LogMAR、27.65(25.51,28.93)dB和62.50(51.54,70.02)%,均优于治疗前[0.5(0.4,0.6)LogMAR、25.40(23.10,28.00)dB、49.98(42.30,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2、-3.332、-2.993,均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光敏感度及2°范围内的固视稳定性有所降低,黄斑区厚度与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存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Graf法联合Harcke法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断中的疗效评估

    陈梦 霍亚玲 郑彬 左汴京 王丹
    2024, 30(8):  1344-13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Graf和Harcke超声检查技术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月龄以内具有DDH高危风险的120例(240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66例,月龄1~6(2.53±0.68)个月。联合应用Graf法和Harcke法评估髋关节发育情况和稳定性,对经过治疗的患儿1岁后进行X线复查,应用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HDI)分型评估DDH治疗效果。结果 超声首次检查共发现可疑异常髋关节24髋,占10.00%(24/240),4~6周后复查均转为正常髋关节。异常髋关节76髋,占31.67%(76/240),其中Graf Ⅰ“不稳定”12髋,Graf Ⅱa“不稳定”4髋,4~6周后复查14例转为正常,2例转为Graf Ⅱb型而给予外科治疗;发育不良髋关节43例,脱位髋关节17例,均接受外科干预治疗。1岁后,接受治疗的62髋进行X线复查均转为IHDI Ⅰ型,髋臼指数为(25±2)°。结论 Graf法和Harcke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不同角度观察髋关节,二者联合应用,在全面筛查DDH和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

    白波 陈波 李广洪 罗惠玲 黄学良 李菲
    2024, 30(8):  1348-13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室间隔是否向左侧凸起,分为PPHN组(33例)和PH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价值,并对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PHN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PH组 [5 421.25(3 311.23,8 079.45)µg/L比2 799.14(2 253.28,3 589.12)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7,P<0.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71,P<0.001)。用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518时,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为3 770.265 µg/L,其预测PPHN发生的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3 770 µg/L、酸中毒(pH<7.2)、HCO3-≤18 mmol/L及血乳酸>3 mmol/L均是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或促进继发性PPHN发生的重要因素。

    尘螨过敏哮喘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瑶 吕翔
    2024, 30(8):  1353-13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以尘螨过敏为主的哮喘儿童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呼吸专科门诊接受标准化SCIT≥1年、以尘螨过敏为主的42例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12个月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的每日使用剂量分为ICS停用组[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FP)=0 µg]与ICS维持组(FP >0 µg)。ICS停用组中男14例,女1例,年龄(8.7±2.9)岁;ICS维持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9.7±2.2)岁。于治疗初始、治疗6个月以及12个月时比较两组标准化SCIT前后ICS每日使用剂量的变化、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SCIT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12个月后,42例患儿中共15例(35.7%)患儿可退出ICS的使用(ICS停用组),剩余27例(64.3%)患儿仅需低剂量的FP来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ICS维持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ICS停用组、ICS维持组的FP每日使用剂量均较治疗初始下降(均P<0.05),同治疗时间点ICS停用组与ICS维持组比较[50(0,100)µg比100(75,100)µg,0(0,0)µg比50(50,100)µ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4、-5.51,均P<0.001)。ICS维持组的超重、合并变应性鼻炎、同居室有吸烟成员及多重过敏患儿比例均高于ICS停用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居室有吸烟成员(OR=6.179,95%CI 1.029~37.118,P=0.047)、多重过敏(OR=7.772,95%CI 1.077~56.085,P=0.042)均是治疗12个月后ICS无法完全退出使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CIT在保证哮喘症状控制的同时,可显著减少过敏性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的每日使用剂量,同居室有吸烟成员、多重过敏患儿的糖皮质激素维持使用风险更高。

    临床研究

    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风险关联

    豆峰 李丹丹 张秋艳
    2024, 30(8):  1358-1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S)发生风险的关系,以鉴定遗传易感性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榆林市星元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以LAAS住院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160例与病例组一般资料相符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男53例,女53例,年龄(75.07±7.13)岁;对照组男80例,女80例,年龄(74.72±6.60)岁。检测Lp-PLA2基因多态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LAAS的风险关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病例组R92H位点RR、RH、HH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66.04%(70/106)比10.00%(16/160)、16.98%(18/106)比45.00%(72/160)、16.98%(18/106)比45.00%(72/16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91.516,P<0.001);病例组R、H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74.53%(158/212)比32.50%(104/320)、25.47%(54/212)比67.50%(216/32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χ2=90.1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92H(RR)基因为高血压LAAS发生的危险因素(OR=38.212,95%CI 9.959~146.616,P<0.001)。结论 Lp-PLA2基因的R92H位点变异是高血压患者发生LAAS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球囊扩张引导术在恶性复杂气道狭窄Y型硅酮支架置入困难时的应用

    周金花 刘欢 马会平 苗健龙 袁鲁娜 边翠霞
    2024, 30(8):  1362-13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引导术在恶性复杂气道狭窄Y型硅酮支架置入困难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为观察性研究。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介入诊疗中心诊断为重度气道狭窄经常规方法置入硅酮支架失败的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2±7)岁;单侧支气管狭窄伴隆突增宽3例,双侧主支气管狭窄伴隆突增宽3例;4例患者为肺部恶性肿瘤,2例患者为食管癌侵犯气道。在恶性复杂气道狭窄Y型硅酮支架置入过程中联合球囊扩张引导术。观察Y型硅酮支架置入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Y型硅酮支架,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操作相关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气道狭窄均解除,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分级由Ⅲ~Ⅳ级改善为0~Ⅱ级。结论 球囊扩张引导术在恶性复杂气道狭窄Y型硅酮支架置入困难时应用安全、有效。

    药物研究

    基于标准汤剂的鲜龙葵果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杨娜 宫畅 李楠 张四喜
    2024, 30(8):  1366-13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制备并计算10批鲜龙葵果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以鲜龙葵果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专属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鲜龙葵果配方颗粒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的含量,并建立鲜龙葵果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确定4个特征峰及其相对保留时间的规定范围。结果 标准汤剂出膏率为(18.21±1.87)%,确定的配方颗粒的出膏率范围为12.75%~23.67%,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分别为15.90%、21.26%、18.01%。标准汤剂中澳洲茄碱含量为(24.54±1.24)mg·g-1,澳洲茄边碱的含量为(31.34±1.65)mg·g-1;3批配方颗粒中澳洲茄碱含量分别为19.3 mg·g-1、18.5 mg·g-1、20.4 mg·g-1;澳洲茄边碱含量分别为23.9 mg·g-1、22.9 mg·g-1、25.8 mg·g-1。识别出4个共有特征峰,以澳洲茄碱为参照物峰,其余3个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规定值分别为1.13、1.70、1.85。结论 本研究证明鲜龙葵果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具有质量一致性,为制定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

    基于HPLC测定黄柏不同炮制品中黄柏碱与小檗碱的含量

    杨永乐 胡振宇 阿丽牙·阿布来提 叶喜德
    2024, 30(8):  1372-13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不同黄柏炮制品中主要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之间的含量差异,以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黄柏炮制品中的黄柏碱和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以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µm)为色谱柱,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为284 nm。结果 黄柏碱和小檗碱线性范围分别为0.354~0.760、3.865~7.530 g·L-1,线性关系良好,均R2>0.999 0。黄柏不同炮制品中黄柏碱和小檗碱含量差异较大,酒黄柏的黄柏碱与小檗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360 mg·g-1、10.200 mg·g-1,黄柏碱含量由低到高顺序为:黄柏炭<黄柏生品<盐黄柏<酒黄柏,小檗碱含量由低到高顺序为黄柏炭<盐黄柏<黄柏生品<酒黄柏。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会对黄柏的主要有效成分黄柏碱和小檗碱产生影响,且可能影响药效。本研究方法简便、科学合理,可为深入研究黄柏提供参考。

    护理研究

    童趣化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寇香草 李丹丹 田健健 赵冉 罗冷
    2024, 30(8):  1378-13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童趣化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护理效果,以期为临床优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1例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同一手术团队实施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5例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8.56±2.06)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9.15±2.2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童趣化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苏醒期躁动与术后行为改变情况、医护依从性、术后2 h、6 h、24 h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6.61±3.51)h比(28.51±4.21)h、(20.35±5.18)h比(22.40±4.25)h、(48.52±3.46)h比(51.24±5.10)h、5.00(4.00,6.00)d比6.00(5.00,7.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21;t=2.064,P=0.042;t=2.984,P=0.004;Z=5.121,P<0.001)。观察组患儿的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量表评分及术后第2天行为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3.00(12.00,14.00)分、47.83%(22/46),均低于对照组的14.00(13.00,16.00)分、73.33%(3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41,P<0.001;χ2=6.122,P=0.013)。观察组患儿医护依从性高于对照组(Z=2.038,P=0.042)。术后2、6、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3.50(3.00,5.00)分、3.00(2.00,4.00)分、2.00(1.00,3.00)分,对照组分别为5.00(4.00,5.00)分、3.00(3.00,4.00)分、3.00(2.00,4.00)分,两组患儿疼痛评分组间、时点、组间与时点交互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912,P<0.001;χ2=6.801,P=0.033;χ2=46.483,P<0.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2/46)比8.89%(4/45),χ2=0.775,P=0.379]。结论 实施童趣化护理有助于提高阑尾炎患儿的术后医护依从性,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苏醒期躁动程度,减少术后行为改变,缓解疼痛。

    手持感应电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张傲雪 白晓方 赵荷花 邢焕民
    2024, 30(8):  1383-13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手持感应电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52.13±6.3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32±1.30)h;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51.65±6.2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4±1.13)h。两组均在手术治疗后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持感应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3 d和完成治疗后3 d的舌肌压力、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3 d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完成治疗后3 d,观察组的舌压平均值、舌压峰值均高于对照组[(49.85±7.65)kPa比(38.95±6.77)kPa、(56.98±5.69)kPa比(46.58±4.77)kPa],舌压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18.49±4.23)s比(13.56±4.1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9,P=0.016;t=2.292,P=0.036;t=3.376,P=0.001);观察组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5.16±1.72)分比(3.54±1.45)分],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2.34±0.84)分比(3.61±0.92)分],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53%(54/59)比64.40%(38/59)],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8%(4/59)比27.12%(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8,P=0.004;t=2.186,P=0.039;χ2=7.355,P=0.019;χ2=11.265,P=0.007)。结论 手持感应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舌肌压力和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疗效。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马瑞 张燕 陈笑笑 王朝刚
    2024, 30(8):  1387-13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商丘市中心医院的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为33~64(47.13±6.3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8(11.32±1.30)h。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为31~65(46.65±6.2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19(11.44±1.13)h。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共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3 d和干预完成后3 d内负性情绪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健康相关行为评分、希望水平评分及干预完成后3 d内症状困扰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36.45±4.4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5.78±3.98)分]均低于对照组[(46.38±5.12)分、(49.38±1.69)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坚韧[(44.16±5.56)分]、自强[(26.85±4.23)分]、乐观评分[(13.64±1.31)分]及心理弹性总分[(84.65±10.21)分]均高于对照组[(39.25±5.32)分、(23.52±4.16)分、(11.05±1.24)分、(73.82±9.45)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控制[(8.45±0.94)分]、遵医用药[(12.65±1.34)分]、饮食管理[(16.32±2.45)分]、运动管理[(16.06±2.41)分]、自我监测评分[(9.55±0.75)分]及健康相关行为总分[(63.03±7.12)分]均高于对照组[(7.21±1.12)分、(9.34±1.52)分、(13.74±1.56)分、(14.49±2.12)分、(7.36±1.25)分、(52.14±7.25)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态度[(11.89±2.15)分]、积极行动[(11.74±2.46)分]、亲密关系评分[(12.47±2.42)分]及希望水平总分[(35.71±4.14)分]均高于对照组[(9.45±3.07)分、(10.08±2.54)分、(10.84±3.26)分、(32.65±4.28)分](均P<0.05)。结论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心理弹性,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和希望水平,缓解症状困扰。

    心理弹性在颈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尹夏 孟东方 袁冬 李倩 汪喆
    2024, 30(8):  1392-13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心理弹性在颈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与队列研究。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202例颈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和20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组男105例、女97例;年龄22~78(40.50±8.52)岁。对照组男103例、女99例;年龄27~79(40.24±5.88)岁。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Ⅲ(AHSMSRSⅢ)、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明生活质量量表-36(SF-36)分别对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Mplus 8.3软件分析心理弹性在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法验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7例调查问卷无效、3例依从性差,对照组有9例调查问卷无效、2例依从性差,均脱落。观察组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自我管理认知、健康自我管理环境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力量、坚韧、乐观评分及心理弹性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33.48±5.12)分、(30.52±4.89)分、(20.76±3.73)分、(84.76±7.36)分、(11.07±2.05)分、(32.25±4.88)分、(22.18±3.75)分、(65.50±6.59)分、(54.36±6.48)分、(43.74±5.75)分、(98.10±8.57)分,均低于对照组[(50.25±6.27)分、(51.09±6.73)分、(38.27±5.18)分、(139.61±10.35)分、(15.48±4.10)分、(48.09±5.92)分、(33.12±4.38)分、(96.69±8.75)分、(71.69±8.69)分、(58.40±7.24)分、(130.09±1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32、24.867、28.259、43.406、9.478、21.675、18.192、28.357、15.626、16.024、22.148,均P<0.001),且观察组上述每两项评分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可影响心理弹性、生活质量(P<0.05),且心理弹性在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呈部分中介效应(P<0.05)。构建的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均证实心理弹性在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间起中介效应(P<0.05),且自我管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66,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的间接效应为0.24,总效应为0.90,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26.67%。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低,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直接相关,且心理弹性在二者间起中介效应。

    微习惯式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黄平 陈文利 曾秋璇 何薇
    2024, 30(8):  1398-1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微习惯式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治疗的COPD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7例,年龄(62.02±11.80)岁;试验组男性18例,女性25例,年龄(65.79±9.82)岁。对照组采用以肺康复专科护士为主导,以气道廓清为核心,呼吸和运动训练为辅助,全程健康教育的肺康复护理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微习惯式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的康复依从性为(94.8±5.4)%、6 min步行试验为(468.2±102.0)m、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7.5±20.5)%、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6.6±15.0)%,均高于对照组的(68.4±23.0)%、(414.9±107.2)m、(51.8±19.8)%、(56.3±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95,P<0.005;t=2.860,P=0.007;t=4.758,P<0.001;t=3.871,P<0.001)。结论 微习惯式肺康复护理可提高COPD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五禽戏联合呼吸肌锻炼在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陈丽华 白贺芳 白丽
    2024, 30(8):  1403-14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五禽戏联合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70.31±3.5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70.25±3.61)岁。对照组开展呼吸肌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禽戏训练,均持续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血气指标、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水平。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血气指标、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1、P=0.033);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为(3.11±0.17)L、(3.33±0.36)L、(93.39±5.86)%,均高于对照组的(2.04±0.15)L、(2.26±0.24)L、(90.27±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48,P<0.001;t=16.217,P<0.001;t=2.631,P=0.010);观察组的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1.93±5.73)%、(82.83±7.14)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86.84±5.09)%、(70.74±6.77)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4.15±4.03)mmHg比(47.44±4.3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5,P<0.001;t=8.057,P<0.001;t=3.656,P<0.001);观察组的6 min步行试验与对照组比较[(438.69±26.73)m比(422.86±25.2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3,P=0.006);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中症状、活动、疾病影响评分分别为(43.76±3.60)分、(42.52±3.72)分、(41.06±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07±4.19)分、(53.08±4.13)分、(50.15±3.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64,P<0.001;t=12.458,P<0.001;t=12.177,P<0.001)。结论 五禽戏联合呼吸肌锻炼能够减轻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调节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