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2-01
    上一期   
    儿科专栏

    全外显子测序联合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在儿科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张华 刘敏 袁路 杨黎明 张富青
    2024, 30(4):  529-5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联合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在儿科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及儿科收治的怀疑患有遗传性疾病或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WES及CNVseq检测,对检出的变异进行分类及评级,并进行一代测序或qPCR验证。结果 共纳入患儿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 d~8岁。WES的阳性检出率为36.4%(12/33),CNVseq阳性检出率为9.1%(3/33),两者联合阳性检出率为45.5%(15/33)。结论 WES联合CNVseq是儿童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的有力工具,可作为一线检测手段在临床大力推广。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董向阳 翟波 李文静
    2024, 30(4):  535-5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比(133.69±28.78)min,(4.60±1.00)h比(6.82±1.23)h,(4.05±0.69)d比(7.03±1.25)d](均P<0.05),且其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修补组[0比(67.50±15.69)ml](P<0.05)。封堵组患儿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较修补组低(均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2年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残余分流、三尖瓣新发返流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封堵组术后3、6、12、24个月的新发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均较修补组低[10.00%(5/50)比27.08%(13/48)、6.00(3/50)比20.83%(10/48)、4.00%(2/50)比16.67%(8/48)、2.00%(1/50)比12.50%(6/48)](均P<0.05)。结论 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修补手术治疗PmVSD远期随访效果良好,但相较而言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术后恢复更快、心肌损伤小以及切口更加微创的优势。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

    刘红杰 李星 程晓
    2024, 30(4):  540-5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免疫球蛋白(Ig)、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7.59±1.5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8.01±1.72)岁。对照组给予甲强龙治疗,静脉滴注,1 mg/kg,qd,连续滴注3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3.5 mg/次,qd,每日空腹口服,连续服用1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IgA、IgM、IgG、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48/49),高于对照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热、咳嗽、气促及啰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VC、FEV1水平分别为(3.01±0.48)L/s、(1.56±0.22)L、(1.39±0.28)L,高于对照组的(2.72±0.39)L/s、(1.38±0.19)L、(1.23±0.18)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水平分别为(1.35±0.12)g/L、(1.44±0.31)g/L、(10.37±1.68)g/L,高于对照组的(1.08±0.09)g/L、(1.11±0.36)g/L、(8.35±0.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CRP、IL-4及TNF-α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甲强龙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肺功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免疫力,安全性良好。

    肺部康复训练在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中的效果

    朱运青 李帆 乔孝武
    2024, 30(4):  544-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部康复训练在沙丁胺醇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对气道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2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治疗组),每组51例。参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5~12(7.32±1.85)岁;病程2~18(12.30±1.28)个月;体质量12~27(21.65±2.08)kg。治疗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6~13(7.94±1.16)岁;病程2~17(11.89±2.31)个月;体质量11~28(22.32±2.17)kg。入院后两组患儿均予以布地奈德抗感染治疗,参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治疗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肺部康复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8、IL-1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肺功能[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呼气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FEF50%)、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参照组高[96.08%(49/51)比82.35%(42/51)](χ2=4.993,P<0.05)。与参照组[(5.23±1.03)d、(4.32±1.30)d、(2.36±0.26)d、(6.22±1.63)d、(5.89±1.07)d]比较,治疗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2.25±0.69)d、(2.03±0.85)d、(2.23±0.32)d、(5.63±1.10)d、(3.62±1.04)d]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166、10.529、2.252、2.143、10.864,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清IL-4、IL-18、IL-1β、EOS水平均比参照组低[(25.30±3.96)ng/L比(28.30±3.47)ng/L,(92.03±7.36)ng/L比(100.65±8.66)ng/L,(2.03±0.26)ng/L比(2.89±0.32)ng/L,(1.06±0.39)%比(2.84±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69、5.417、14.896、19.557,均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FEF50%、PEF、FEV1、FVC水平均比参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沙丁胺醇治疗时采用肺部康复训练可使临床效果得到提升,缩短临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缓解气道炎症反应,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从而加快患儿康复。

    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冯福云 曹静 石兰兰
    2024, 30(4):  549-5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目标管理组(47例)、常规组(47例)。常规组男25例,女22例,胎龄36~42(39.03±1.07)周。目标管理组男21例,女26例,胎龄36~42(38.94±1.12)周。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目标管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儿病情恢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黄疸消退时间、不适症状、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目标管理组血清胆红素水平(157.49±15.82)μmol/L低于常规组(204.83±15.29)μmol/L(P<0.05)。目标管理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常规组短[(6.36±1.27)d比(7.13±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1,P=0.002)。干预后目标管理组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8.32±1.39)h、(8.55±1.29)h]均较常规组[(7.30±1.41)h、(7.62±1.34)h]长(均P<0.05)。目标管理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8.51%(4/47)]与常规组[21.28%(10/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管理组家属满意度[95.74%(45/47)]高于常规组[68.09%(32/47)](P<0.05)。结论 将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激光治疗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刘小加 吴记红 罗滔 罗明灿 李高峰 谭军
    2024, 30(4):  553-5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脉冲染料激光对提升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相关疾病治疗。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选自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60例大面积鲜红斑痣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童12例,女童18例,年龄(6.25±1.02)岁;试验组男童10例,女童20例,年龄(6.35±1.05)岁。对照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常规抗炎软膏护理创面,试验组采取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红痣瘢痕消退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国际数字疼痛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红痣瘢痕消退程度(V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5±0.85)分比(4.02±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1,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1.02±0.25)比(3.0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6,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3/30)比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3,P<0.05)。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可显著提高儿童大面积鲜红斑痣的治疗效果,利于红痣瘢痕消退,改善疼痛程度,提升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安全可靠。

    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预防ECMO运转期患儿压疮的效果

    李丹丹 王欢欢 姬响华 蔻香草 罗冷 孙羽燕
    2024, 30(4):  559-5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将不同护理方案,即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联合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分别予以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运转期患儿后,对其各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ECMO运转期患儿60例,通过随机分组得到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包含30例患儿。对照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8、12;年龄5~14岁(10.74±1.63)岁;心血管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胃肠系统疾病4例,外科疾病8例,其他病症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例数分别为16、14;年龄5~13(10.72±1.55)岁;心血管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胃肠系统疾病3例,外科疾病9例,其他病症4例。入组后,对照组予以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联合传统防压疮护理干预。护理至出院,通过观察指标的数据评估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护理效果。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住院时间[(14.71±2.59)d]、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15.34±2.38)h]、ECMO支持时间[(8.91±2.51)d]均短于对照组[(20.38±3.39)d、(23.55±2.45)h,(12.05±3.5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t=7.280、13.165、3.963,均P<0.05)。护理至出院,观察组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 36,SF-36)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分别为(86.64±5.48)分、(82.28±5.41)分、(82.54±5.51)分、(84.17±5.48)分,均高于对照组[(74.35±5.61)分、(73.59±5.37)分、(71.41±5.48)分、(70.21±5.5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4、5.584、7.845、9.821,均P<0.05)。护理至出院,对照组、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48.27±4.64)分和(41.28±3.51)分,(42.10±4.79)分和(33.59±3.57)分]相比于护理前[(52.49±4.33)分和(49.35±2.61)分,(51.67±4.29)分和(48.64±2.48)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至出院,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宣教、环境舒适、护士态度、护理操作及治疗效果)分别为(16.22±2.47)分、(17.28±2.45)分、(16.48±2.72)分、(18.36±1.12)分、(18.01±1.51)分,高于对照组[(14.18±2.58)分、(15.66±2.51)分、(13.56±2.59)分、(12.28±2.33)分、(13.40±2.61)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8、2.530、4.258、12.882、8.374,均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0.00%(27/30)比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结论 ECMO运转期患儿采用超声指导下的护理方案能够缩短恢复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避免压疮发生。

    儿童下肢骨髓炎合并深静脉血栓1例

    张生 蔡慧强 侯崇智 苏静
    2024, 30(4):  564-5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肢骨髓炎是儿童骨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细菌也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骨髓炎与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相似,包括下肢肿胀、局部皮肤发红等,两者不容易鉴别。早期的血D-二聚体检测、下肢磁共振检查及血管B超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骨髓炎的治疗包括敏感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及化脓骨髓的钻孔引流术;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有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本文报道了2022年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儿童右下肢胫骨骨髓炎合并深静脉血栓,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研究

    耿白芍
    2024, 30(4):  568-5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统计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汝阳县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病例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10(5.53±1.46)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9(5.44±1.28)岁。首先依据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统计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以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胶凝集试验(L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效能。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统计,细菌性腹泻多见于2~6岁小儿群体,多在10月至次年2月发病,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志贺菌感染率为36.00%(36/100),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5.00%(25/100),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0.00%(20/100),胎儿弯杆菌感染率为10.00%(10/100),沙门菌感染率为9.00%(9/100)。LA检测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诊断准确率为87.20%(109/125),灵敏度为88.00%(88/100),特异度为84.00%(21/25),均高于ELISA [71.20%(89/125)、72.00%(72/100)、68.00%(1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菌性腹泻好发于秋冬季节,此病多见于2~6岁小儿,志贺菌为其常见感染类型。LA检测能实现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有效诊断,其检测结果或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状况及相关眼病调查分析

    陈高腾 符爱存 李海平 孟佳
    2024, 30(4):  572-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状况以及相关眼病患病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012月在郑州市按照市区、乡镇分层随机整群抽取4所小学,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抽取1 882例学龄期儿童,其中男性996例,女性886例;年龄6~14岁。调查儿童眼病患病情况和用眼卫生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学龄期儿童眼病检出率为25.08%(472/1 882),其中屈光不正(275例)、结膜炎(164例)占比最高;女性屈光不正、结膜炎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均P<0.05);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屈光不正检出率依次升高(均P<0.05);市区学校屈光不正检出率高于乡镇学校(P<0.05)。用眼卫生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5%(1 849/1 882);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得分依次为(10.92±2.47)分、(4.49±1.02)分、(36.76±5.73)分、(52.17±8.84)分;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用眼卫生总得分依次升高(均P<0.05),市区学校用眼卫生总得分高于乡镇学校(P<0.05),弱视、斜视、屈光不正儿童用眼卫生总得分均低于无眼病儿童(均P<0.05)。结论 屈光不正、结膜炎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眼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地区眼病分布存在差异;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年级、学校地区、眼病情况儿童的用眼卫生水平具有差异,需加强学龄期儿童用眼卫生健康教育、眼病筛查及防控工作。

    医学新进展

    肠道免疫因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潘广涛 陈爱莹
    2024, 30(4):  577-5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慢性炎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免疫因素逐渐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为IB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兴研究方向。本文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SinoMed/知网/万方/维普等国内外医学数据库追溯了近20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文献中的肠道营养、肠道微环境、肠道氧供、肠道免疫因子以及昼夜节律等参与IBD发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探索新的治疗靶点,为IBD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ICU患者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特点、新型诊断及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陈秋宇 刘享田 叶莉萍 田行瀚
    2024, 30(4):  581-5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炎克雷伯菌(Kp)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引起的血流感染(BSI)近年来因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惊人上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患者的增加以及大量研究的开展,目前临床上对ICU内Kp-BSI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且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微滴式数字PCR以及机器学习等新型病原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ICU内Kp-BSI病原学诊断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新型抗生素的研发以及多种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实施有望降低ICU内Kp-BSI患者的病死率。故本文就ICU-Kp-BSI的发生特点、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临床诊治ICU-Kp-BSI提供新思路。

    葛根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古路路 吴福玲
    2024, 30(4):  586-5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葛根素具有广泛的药理学特性,如抗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葛根素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许多优势。本文总结了葛根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最新进展,以期提供有应用前景的药物。

    Meta 分析

    中药漱口液对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meta分析

    魏婷妤 蒋玮婷 李紫梦 蒋雅昕 陈碧贞
    2024, 30(4):  590-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meta分析评价中药漱口液对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收集中药漱口液预防VAP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溯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中文9篇、英文5篇,共计1 29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中药漱口液)649例、对照组(氯己定含漱液)64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VAP发生率[RR=0.48,95%CI(0.39,0.60),P<0.000 01]、真菌感染发生率[RR=0.28,95%CI(0.16,0.48),P<0.000 01]、口腔溃疡发生率[RR=0.31,95%CI(0.20,0.49),P<0.000 01]、口腔异味发生率[RR=0.36,95%CI(0.26,0.50),P<0.000 01]和机械通气天数[SMD=-1.55,95%CI(-2.88,-0.21),P=0.0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改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4,95%CI(-0.59,0.50),P=0.87]。结论 中药漱口液相比于氯己定含漱液更能降低VAP发生率,减少真菌感染、口腔溃疡、口腔异味的发生和缩短机械通气天数,但在降低CPIS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中药漱口液对VAP的预防效果。

    基础研究

    MSCs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VAP肺损伤的作用研究

    朱建秋 罗幸 谢迎秋 主有峰
    2024, 30(4):  597-6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晰。本文针对VAP发生时,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实施于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本研究建立VAP大鼠动物模型并提取、鉴定MSCs,取SPF级健康雄性大鼠15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VAP组和VAP+MSCs组。空白对照组、VAP组的肺泡上皮细胞单独在培养箱内培养,VAP+MSCs组的肺泡上皮细胞与MSCs在培养箱内共培养,48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以及下游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qPCR及ELISA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PI3K、Akt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α、IFN-γ表达水平最低;VAP组PI3K、Akt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α、IFN-γ mRNA表达水平最高,高于另外两组;而VAP+MSCs组炎症因子水平虽高于空白对照组,但较VAP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VAP发生过程中MSCs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从而达到抑制或减轻VAP的作用。

    论著

    血清KL-6水平与NSCLC患者PD-1相关免疫性肺炎的关联性

    胡少博 张娜莉 程静梅
    2024, 30(4):  602-6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关免疫性肺炎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洛阳市中心医院的72例NSCLC患者,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63~75(68.54±3.83)岁;采用PD-1抑制剂治疗1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清KL-6水平;观察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PD-1相关免疫性肺炎发生情况,并根据该疾病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患者发生PD-1相关免疫性肺炎与治疗前、后血清KL-6水平的关系。采用t检验、χ2检验、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经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相关免疫性肺炎5例,发生率为6.94%(5/72);发生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KL-6水平分别为(1 518.72±263.67)U/ml、(1 185.36±207.15)U/ml,均高于未发生组(1 064.01±185.09)U/ml、(879.44±112.0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PD-1相关免疫性肺炎发生情况与治疗前、治疗后血清K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524、0.551,均P<0.001)。结论 在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PD-1相关免疫性肺炎发生与治疗前、后血清KL-6水平呈正相关,治疗前血清KL-6水平较高者在治疗后更容易发生相关免疫性肺炎。

    腹腔镜术前口服高糖溶液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杜生旺 史春强 吴新军 张婷婷
    2024, 30(4):  606-6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前口服高糖溶液对术后胃肠功能、炎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8~75(56.65±8.43)岁,Dukes分期:Ⅰ期21例,Ⅱ期18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39~74(55.79±8.39)岁,Dukes分期:Ⅰ期22例,Ⅱ期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前采用高糖溶液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炎症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97±2.85)h、(14.35±5.43)h、(5.69±0.87)d,均短于对照组(34.68±3.94)h、(21.06±7.47)h、(9.52±1.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是(141.85±30.29)ng/L、(8.69±2.05)mg/L、(7.34±0.93)ng/L,均低于对照组(182.46±33.37)ng/L、(15.33±2.78)mg/L、(9.97±1.5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5.14±0.31),低于对照组(7.7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5%(4/39),低于对照组的28.21%(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术前口服高糖溶液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降低患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四磨汤用于胆石症患者术后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婷婷 杜生旺 吴新军 祝冒善
    2024, 30(4):  610-6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四磨汤用于胆石症患者术后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中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胆石症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31例;年龄22~64(43.17±3.74)岁;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四磨汤治疗。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21~63(42.62±3.49)岁;给予常规抗感染、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胀痛、食欲不振、脉弦、胸闷恶心、嗳气频作、舌红苔白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缓解时间、排便时间和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0.59%(3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6,P=0.005)。治疗后,观察组腹部胀痛、食欲不振、脉弦、胸闷恶心、嗳气频作、舌红苔白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33.56±5.44)h、肠鸣音缓解(18.76±3.28)h、排便(40.56±6.67)h以及进食时间(37.27±6.24)h更短(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112.87±18.25)ng/L、MTL水平(203.81±22.13)ng/L均比对照组低,SS水平(48.96±8.09)ng/L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92%(2/51)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64%(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25)。结论 四磨汤可以有效缓解胆石症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缩短胃肠功能各指标的恢复时间,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超滑涂层气管导管用于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江建峰 孙焱芫 闫云飞 李婷婷 旷昕
    2024, 30(4):  614-6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超滑涂层气管导管、普通加强导管在可视喉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与并发症。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深圳大学总医院2023年6月至2023年8月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包括口腔科、脊柱骨科等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滑涂层气管导管组(C组)和普通加强气管导管组(P组),每组60例。记录导管经过鼻腔的时间、插管时导管尖端染血评分(B1)、套囊染血评分(B2)及损伤总分(B=B1+B2),同时记录插管前(t1)、导管过鼻后腔(t2)及过声门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在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C组导管经过鼻腔的时间[(8.43±4.85)s]比P组[(17.00±8.91)s]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尖端染血发生率[9.4%(5/53)]较P组[27.6%(16/58)]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滑涂层气管导管在经鼻插管时能缩短导管经鼻时间,减轻导管尖端对鼻腔损伤,同时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鼻气管插管工具。

    临床研究

    平板运动试验与静息心电图联合评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闫荣 胡广翠 逄红风 于杰
    2024, 30(4):  619-6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与静息心电图(ECG)联合评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纳入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2~75(52.43±2.18)岁,体质量指数(23.55±1.87)kg/m2。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者实施静息ECG检查和TET,比较分析静息ECG、TET及静息ECG联合TET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结果 静息ECG检查表明,65例阳性、35例阴性、6例误诊;TET检查表明,72例阳性、28例阴性、4例误诊;TET检查比静息ECG检查更准确,更靠近CAG诊断结果。静息ECG联合TET检查结果表明,76例阳性、24例阴性、2例误诊;静息ECG联合TET检查比TET、静息ECG单项检查更准确,与CAG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静息ECG联合TET检查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13,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90.00%,均高于静息ECG、TET单独诊断结果。结论 TET与静息ECG联合对评估冠心病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

    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

    刘辉 李卓民
    2024, 30(4):  623-6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2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137例,女性85例,年龄60~85(71.39±5.47)岁。采集呼吸道深部晨痰,经VITEK®2 Compact系统鉴定病原菌,使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22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有60例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03%。60例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19.85%)、革兰阴性菌104株(76.47%)、真菌5株(3.6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四环素耐药率低。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哌拉西林耐药率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对头孢呋辛、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坦耐药率低。60例患者中55例单用抗菌药物,占91.67%,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复方制剂、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频次最高,主要使用药物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最多。结论 老年脑梗死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对部分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有助于临床老年脑梗死伴肺部感染的有效防治。

    基于“通络导滞”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思路

    张元戎 班江文 陈雯雯 王少敏 孙旭冉 谭宝
    2024, 30(4):  628-6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谭宝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断推陈促新,在辨证结合辨病、宏观结合微观的思想下,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形成了“通络导滞”的辨证思路,主以健脾为本,灵活运用疏肝、活血、解毒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多数患者依存性很高,不仅症状明显缓解,而且病理检查结果也得到了逆转。本文详细阐述近年来谭宝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思路与方法,对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附临床验案1则,与各同道交流分享。

    病例报告

    难治性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异质性1例

    高永昌 姚庆娟
    2024, 30(4):  632-6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例难治性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新辅助治疗方案、肿瘤基因异质性改变、Miller-Payne(MP)分级、手术等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研究。难治性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特定亚群在新辅助化疗后出现分子亚型转换及分子基因异质性变化,增强了患者对常规易耐药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改善其最终的综合治疗决策。该种病患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较为罕见,易对特定人群出现误诊迟治。现对该种病例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逐步形成治疗共识。

    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伴破裂出血及尿漏1例

    唐燕 王丽娟 侯国旗 李英明
    2024, 30(4):  634-6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ACKD-RCC)是发生于获得性囊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肾细胞癌类型。鉴于该肿瘤组织病理学独特,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肾脏肿瘤分类将其列为新增的肾细胞癌亚型之一。目前,关于该肿瘤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ACKD-RCC,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少见肾细胞癌亚型的认识。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合并银屑病患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王凤梅 张文华 陈多兆 白兆娟
    2024, 30(4):  638-6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呈局限或广泛分布,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能非造血基质细胞,存在于不同的身体组织中。近年来,MSCs被尝试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以及银屑病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银屑病患者,应用干细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护理研究

    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张展 李杏 莫琳勤 苏严琳 孙艳彬
    2024, 30(4):  641-6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10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53.68±7.22)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体质量指数(BMI)(24.28±3.12)kg/m2;病程(3.02±0.61)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7例、双支20例、三支及以上13例。对照组年龄(55.32±5.76)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BMI(23.89±3.18)kg/m2;病程(2.89±0.57)年;NYHA分级:Ⅰ级23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15例、双支23例、三支及以上1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模式,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并发症以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8.74±7.1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2.26±8.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2.38±7.54)分、(47.78±8.12)分(t=2.480、3.418,P=0.015、0.001)。干预后,研究组LVEF为(69.33±6.89)%,高于对照组的(58.93±6.42)%(t=7.809,P<0.001);干预后,研究组BNP为(116.82±14.25)ng/L,低于对照组的(138.75±12.46)ng/L(t=8.192,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3/50)比22.00%(11/50)](χ2=4.070,P=0.044)。干预后,研究组SAQ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79.63±8.76)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57.76±9.3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70.37±7.11)分、治疗满意程度评分(82.23±8.04)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70.12±9.07)分,均高于对照组(67.12±8.07)分、(53.35±8.22)分、(63.18±8.02)分、(69.35±9.33)分、(54.62±8.74)分(t=7.427、2.509、4.744、7.395、8.701,均P<0.05)。结论 在UAP患者PCI围手术期实施结局引导的双心服务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缓解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腔内影像联合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护理配合

    于雷 贾晓辉
    2024, 30(4):  646-6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腔内影像联合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治疗的6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7条血管病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60.0±6.2)岁,总结6例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及医护配合方法。结果 6例患者介入手术过程顺利,血管内支架膨胀充分、贴壁良好、无限制血流夹层,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6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均康复出院,住院天数为5~7 d。结论 腔内影像联合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可以精准评估并有效处理钙化病变,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腔内影像学及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基本原理及操作配合要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中医导引功法组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研究

    王婧 蔡春茜 陈晓娜 王雪 薛米娜 牛亚利
    2024, 30(4):  651-6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医导引功法组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VaMCI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导引功法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7.20±5.37)岁]和常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7.36±5.38)岁]。另选取无疾病人群25例为正常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7.04±4.36)岁]。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导引功法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经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导引功法训练,疗程均为12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导引功法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注意力评分、视运动组织评分、思维操作评分及LOTCA总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23.64±2.90)分比(21.56±1.90)分、(23.72±2.42)分比(20.64±2.40)分、(75.80±7.31)分比(71.20±7.94)分、(3.12±0.73)分比(2.56±0.58)分、(21.96±1.90)分比(19.56±1.98)分、(26.16±1.89)分比(24.44±2.58)分、(96.20±4.25)比(90.44±6.58)分],导引功法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37.00±10.70)mmHg(1 mmHg=0.133 kPa)比(147.60±8.91)mmHg、(73.80±10.23)mmHg比(85.40±10.6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引功法组治疗12周后的MMSE评分、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64±2.90)分比(23.52±2.20)分、(137.00±10.70)mmHg比(138.80±7.94)mmHg、(73.80±10.23)mmHg比(73.40±10.08)mmHg](均P>0.05)。导引功法组治疗前后MMSE、MoCA、MBI、注意力、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评分、LOTCA总分、收缩压的差值均大于常规治疗组和正常组(均P<0.05)。结论 中医导引功法组方可以明显改善V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VaMCI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肿瘤科护士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知信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黄敏清 庄文行 王影 邱丽欢 王方
    2024, 30(4):  657-6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广东省3所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共218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医院性质、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和CINV知信行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结果 肿瘤科护士对CINV知信行得分结果显示:工作年限与护士CINV知识得分有关,是否接受CINV相关教育与护士CINV知识及行为得分有关,年龄、职称与护士CINV态度得分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科护士对CINV的知识得分为(7.75±3.11)分,态度得分为(34.40±4.07)分,行为得分为(36.11±8.73)分。结论 护士对CINV的知识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鼓励和促进护士使用国际指南指导CINV评估和护理实践,为构建科学的CINV课程和实践培训体系提供有利依据。

    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效果观察

    时宽凡 温永双 魏亚琼
    2024, 30(4):  662-6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动静脉内瘘血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连云港市中医院门诊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参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7.58±7.15)岁,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常规护理;联合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45±6.14)岁,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敷。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7.54±2.25)d比(10.85±3.14)d、(4.25±0.48)d比(6.50±0.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4、9.072,均P<0.00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6.67%(2/30)比26.67%(8/30)],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90.00%(27/30)比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4.812,P=0.038、0.028)。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加快动静脉内瘘血肿患者的皮下血肿消退,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炎症,值得临床推广。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巨大肝癌的护理配合

    童志兰 廖源 罗景和 张金 张琪媚
    2024, 30(4):  666-6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巨大肝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的11例巨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00±11.38)岁,均实施腹腔镜ALPPS。手术过程中护理管理重点在于术前评估、用物准备、术中控制出血的精准配合及贯彻无瘤原则。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肝创面出血、胆漏、二次手术等情况。一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0.27±2.87)d,二期术后住院天数为(12.36±3.50)d。结论 ALPPS难度大,做好术前访视与评估、用物准备、控制出血与止血的精准护理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甘喆 李桂贤 董寒星
    2024, 30(4):  670-6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ERCP)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60例ERC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男110例,女120例,年龄(52.49±6.27)岁,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男115例,女115例,年龄(51.53±6.29)岁,采用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疾病知识掌握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74±1.04)分比(8.37±1.03)分、(6.37±1.04)分比(8.69±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89、22.36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知识、心理咨询、药物指导、饮食运动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95.22%(219/230)比67.39%(155/230)、90.00%(207/230)比70.43%(162/230)、85.22%(196/230)比63.91%(147/230)、90.00%(207/230)比72.17%(166/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579、27.741、27.521、23.829,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4%(7/230)比12.17%(28/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8,P<0.05)。结论 基于双相交流的健康宣教应用于ERCP患者,具有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疾病知识掌握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

    贺军宁 孙秀香 王鹏雁
    2024, 30(4):  674-6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烟台市奇山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12±6.04)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8.52±6.35)岁。对照组实施认知与行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准护理模式,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知信行认知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知信行认知评分、GSE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71±1.35)分比(21.15±1.21)分、(28.61±1.48)分比(22.60±2.64)分、(87.37±11.55)分比(75.09±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6、13.791、5.398,均P<0.001)。观察组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为(2.63±0.24)次,对照组为(3.68±0.5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P<0.001)。结论 精准护理模式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有利于提高知信行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次数,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日间病房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李沛 牛娅婷 刘妍
    2024, 30(4):  677-6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住院护理的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9~58(39.20±2.01)岁;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接受日间病房护理模式的60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0(39.46±2.3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另通过在院调查及跟踪回访,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7 d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两组患者出院7 d的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0±0.00)d比(7.26±1.23)d],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4 210.36±349.86)元比(6 836.58±233.2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2、48.38,均P<0.05)。出院7 d,观察组患者SCL-90、SAS、SD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94.38±5.17)分比(96.35±2.06)分、(29.41±2.35)分比(30.32±1.36)分、(27.18±1.11)分比(28.20±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60、3.04,均P<0.05)。出院7 d,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8.33%(59/60)比88.33%(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 日间病房护理模式能够缩短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改善其心理状态,综合提升护理满意度。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玉芹 李宁 石凡英 寇明捷 樊学英
    2024, 30(4):  682-6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的115例G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8例,年龄22~33岁,予以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7例,年龄22~35岁,予以常规护理增加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自我效能感[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状态[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能力[改良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及妊娠结局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F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11±1.02)mmol/L比(5.62±1.12)mmol/L、(5.21±1.04)%比(5.74±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2.59,均P<0.05);研究组DMSES、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68.47±18.72)分比(154.32±17.15)分、(35.27±3.92)分比(31.4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5.46,均P<0.05);研究组PAQ、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8.51±3.70)分比(21.42±4.28)分、(41.32±6.88)分比(45.51±7.58)分、(42.33±7.05)分比(45.62±7.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3.10、2.40,均P<0.05);研究组SDSCA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15±3.69)分比(20.41±3.40)分、(10.87±2.17)分比(9.43±1.89)分、(11.12±2.22)分比(10.21±2.04)分、(11.45±2.29)分比(10.31±2.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3.80、2.29、2.81,均P<0.05)。研究组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26%(3/57)比18.97%(11/58)、7.02%(4/57)比24.13%(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38,均P<0.05)。结论 对GDM患者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5A护理模式干预,孕期血糖水平得到明显控制,且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改善,有较好妊娠结局。

    持续质量改进对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的效果

    卢亚聪 李艳红 毛艳玲
    2024, 30(4):  687-6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规范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糖尿病专科小组于2022年6月成立胰岛素笔注射持续改进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对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6名糖尿病联络护士[年龄(35.17±4.07)岁,工作年限(12.61±5.41)年]的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进行持续改进。比较改进前及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得分、合格率及胰岛素笔注射的达标率。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合格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77.78%(28/36)],操作合格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61.11%(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7.38,均P<0.05);改进后,糖尿病联络护士的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高于改进前[100.00%(36/36)比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7,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糖尿病联络护士胰岛素笔注射理论知识、操作的合格率及胰岛素笔注射达标率。

    医联体分级诊疗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白丽芳 赵海燕 刘阳
    2024, 30(4):  691-6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医联体分级诊疗在糖尿病足患者医院-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取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5~74(64.05±3.41)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4~73(64.01±3.06)岁,应用医联体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Wagner分级、糖尿病足危险因素以及马拉加大学糖尿病足自我护理问卷(DFSQ-UMA)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Wagner分级中的0、1、2级分级比例较对照组高[96%(48/50)比86.00%(43/50)],3、4、5级分级比例较对照组低[4.00%(2/50)比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38.52±6.17)分比(35.41±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DFAQ-UMA中的个人照顾、足部护理、鞋袜穿着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4.65±1.03)分比(3.82±1.09)分、(3.09±0.85)分比(2.56±0.90)分、(1.65±0.61)分比(1.29±0.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3.03、2.88,均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医联体分级诊疗管理,可降低患者的高危因素,提升患者预后自我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李璐 王楠 谢素丽
    2024, 30(4):  695-6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对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研究对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10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联合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42~78(60.26±5.41)岁]和常规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0~80(61.35±5.2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常规组术后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辅助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结构、腰部疼痛、平衡能力恢复情况及远期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伤椎后凸角为(13.25±3.11)°,伤椎Cobb角为(10.45±2.28)°,均低于常规组[(15.17±3.02)°、(12.23±2.06)°],伤椎前缘高度为(75.36±10.24)%,高于常规组(69.77±10.21)%(均P<0.05)。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15±1.24)分,3个月后的VAS评分为(3.28±0.25)分,均低于常规组[(6.65±2.13)分、(4.49±1.25)分];联合组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为(42.14±10.36)分,3个月后的BBS评分为(54.11±10.37)分,均高于常规组[(36.62±10.33)分、(48.24±10.28)分](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随访第3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5.25±5.41)分,第9个月的ODI评分为(23.49±5.11)分,均低于常规组[(38.77±5.24)分、(27.12±5.44)分];联合组随访第3个月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治疗分数为(18.33±5.15)分,第9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6.15±5.14)分,均高于常规组[(15.44±5.33)分、(22.41±5.15)分](均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核心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结构,对缓解术后腰部疼痛、增强机体平衡能力并促进远期椎体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临床带教

    批量CBL联合PBL教学法在检验医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邓间开 陈渡波 李来胜 陈耀铭 黄彬 余学高
    2024, 30(4):  700-7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4.03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批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法进行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实习的24名本科生,其中男性8人,女性16人,年龄22~23岁。根据检验科专业设置组别,微生物检验专业教学采用批量CBL联合PBL教学法,其他专业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在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采用两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批量CBL联合PBL教学法在提高学习兴趣(Z=3.015,P=0.003)、提高自学能力(Z=3.908,P<0.001)、提高问题解决能力(Z=3.033,P=0.002)、提高实践操作能力(Z=2.213,P=0.027)、提高综合分析能力(Z=3.245,P=0.001)、提高团队合作能力(Z=2.054,P=0.040)、提高临床沟通能力(Z=2.565,P=0.010)和启发临床思维(Z=3.014,P=0.003)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于批量CBL联合PBL教学法的认可度很高,100.0%(24/24)学生对“教学内容紧贴大纲”和“教学内容与临床诊疗相关”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 批量CBL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检验医学实习带教,有助于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教学效果显著,可作为实习带教的重要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