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技术进展

    孙鸿朔 张治博 李朋 杜刚强 姜建浩 杨淑野
    2024, 30(2):  177-1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股骨干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占全部儿童骨折的1.4%~1.7%。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骨折类型、受伤方式等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采用非侵入性固定治疗(如Pavlik吊带、髋人字石膏),学龄儿童采用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治疗方案包括钢板、弹性髓内钉、锁定髓内钉。外固定治疗则通常只适用于复杂创伤等特殊情况。本文就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各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运动损伤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综述

    张皓 曹智洁 李雪梅 徐功铖 李敏 祁洪凯 李增勇 李伟
    2024, 30(2):  182-1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民运动的兴起,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提高,对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更为重视。目前的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以肢体功能康复为主,但运动损伤后脑功能变化也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以其抗干扰性、便携性等特点,可较好地应用于运动损伤患者的脑功能检测中。本文对运动损伤康复及fNIRS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运动损伤康复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fNIRS及其在研究运动损伤后损伤肢体神经控制机制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提升运动损伤的康复效果提出新思路。

    脏层胸膜浸润术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卓雪峰 刘建伟 黄秉韬 张敬敬 张靖雨
    2024, 30(2):  187-1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致死率已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脏层胸膜浸润(VPI)作为早期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生密切相关,是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术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VPI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虽然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仍作为术前评估肺癌患者是否存在VPI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评估VPI的方法被临床应用,以提高评估的精准度。本研究对早期肺癌患者VPI术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Meta 分析

    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李真真 张成娟 郝慧慧 丁传华 刘文山
    2024, 30(2):  192-1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OVID及Cochrane Library,提取从建库至2023年5月关于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风险偏倚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14项研究,共1 00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21例、对照组4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5.68,95%置信区间(CI)(3.33~9.67),P<0.000 01];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MD=1.37,95%CI(1.10~1.64),P<0.000 01];试验组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评分低于对照组[SMD=-0.47,95%CI(-0.86~-0.09),P=0.02];试验组Busch评分的6个指标(角色功能、体力功能、认知功能、6个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均低于对照组[SMD=-1.17,95%CI(-1.50~-0.85),P<0.000 01;SMD=-1.72,95%CI(-2.07~-1.37),P<0.000 01;SMD=-0.69,95%CI(-1.00~-0.39),P<0.000 01;SMD=-1.15,95%CI(-1.47~-0.83),P<0.000 01;SMD=-1.98,95%CI(-2.67~-1.29),P<0.000 01;SMD=-1.14,95%CI(-1.78~-0.49),P=0.000 5];试验组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低于对照组[SMD=-2.09,95%CI(-2.80~-1.39),P<0.000 01];试验组的许氏绝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4,95%CI(-0.87~0.19),P=0.2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48~1.80),P=0.83]。结论 他克莫司能更好地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可靠。但受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限制,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术中寒战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辰喜 赵立芳 庞鹏 张勇
    2024, 30(2):  200-20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术中寒战控制有效率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如维普、万方、中国知网,英文数据库如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2月的关于布托啡诺及曲马多对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术中寒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质量评估量表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对文献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5项RCTs、1 293例患者纳入本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托啡诺寒战控制有效率高于曲马多[RR=1.07,95%置信区间(CI)(1.04~1.11),P<0.000 1],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RR=0.13,95%CI(0.09~0.21),P<0.000 01]。结论 布托啡诺可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寒战的控制,不良反应较小,是一种更加有效、更具安全性的麻醉药物。

    骨关节病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吴穗琼 潘永雄 杨广钢 雷航
    2024, 30(2):  205-2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和C组(21例)。A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9.48±13.10)岁。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8.00±13.91)岁。C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6.38±12.54)岁。3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A组采取奥索踝关节固定支具固定,B组采取弹性绷带固定,C组采取U型树脂石膏固定。比较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睁眼闭眼重心摆动幅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AO-FAS总分[(82.62±1.56)分]、疼痛评分[(33.62±2.16)分]、功能评分[(38.48±3.01)分]高于B组[(76.43±2.52)分、(31.25±2.71)分、(35.45±2.80)分]及C组[(71.52±1.48)分、(32.67±2.39)分、(28.76±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60.95±8.5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96.19±7.05)mm]低于B组[(74.85±8.27)mm、(102.05±7.74)mm]及C组[(74.52±5.75)mm、(101.67±4.7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月后,A组AO-FAS总分(90.26±3.62)分、疼痛评分(35.43±1.46)分、功能评分(44.43±3.46)分高于B组[(83.53±4.42)分、(31.50±1.93)分、(42.45±3.46)分]及C组[(83.87±3.23)分、(31.67±1.46)分、(42.32±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42.19±8.4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76.12±7.81)mm]低于B组[(54.75±8.58)mm、(81.40±7.83)mm]及C组[(54.38±5.98)mm、(81.43±4.8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保守治疗后有多种固定方法,支具固定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本体感觉均高于其他2种固定方式,这可能与石膏固定强度过大、弹性绷带固定强度不够,而支具固定强度具有可调节性相关。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浸润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林振州 刘明廷 张成年 李健 马明亮
    2024, 30(2):  210-2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浸润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22年1月至6月因半月板损伤、游离体、骨性关节炎计划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浸润麻醉组(F/I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每组60例。F/I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8.75±11.35)岁;CSEA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7.80±10.85)岁。比较两组术中补救例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感觉恢复时间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花费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F/I组术后6 h VAS评分低于CSEA组[(2.08±0.61)分比(2.5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P=0.018)。F/I组感觉恢复时间长于CSEA组[(6.25±0.40)h比(3.60±0.31)h,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短于CESA组[(2.99±1.05)h比(8.14±1.8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95、-12.263,均P<0.001)。术后并发症:F/I组术中加用麻醉发生率3.3%(2/60)、尿潴留发生率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7%(1/60)、恶心呕吐发生率3.3%(2/60),CSEA组术中加用麻醉发生率0、尿潴留发生率10.0%(6/6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5.0%(3/60)、恶心呕吐发生率16.7%(10/60),两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组住院时间为(3.90±0.63)d、住院费用为(9 612.67±507.15)元,CESA组分别为(5.27±0.75)d、(11 401.52±530.0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62、-15.425,均P<0.001)。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浸润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张晔
    2024, 30(2):  214-2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开展前瞻性研究,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8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41.12±5.84)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40.87±6.02)岁。对照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血清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HSS评分、AKSS、WOMAC评分分别为(72.68±7.64)min、(2.56±0.52)分、(89.06±10.23)分、(86.24±9.85)分、(16.24±2.86)分,对照组分别为(50.46±6.87)min、(3.12±0.43)分、(78.69±9.93)分、(75.95±7.86)分、(20.57±3.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46、4.469、3.917、4.397、5.294,均P<0.001)。观察组术后血清IL-17、MMP-3、MMP-9水平分别为(4.03±1.12)ng/L、(98.97±18.76)µg/L、(29.86±6.47)µg/L,对照组为(4.96±1.09)ng/L、(146.96±19.15)µg/L、(38.87±7.54)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5、9.640、4.884,均P<0.001)。观察组术后关节滑液IL-17、MMP-3、MMP-9水平分别为(5.35±1.21)ng/L、(102.96±17.84)µg/L、(36.08±7.94)µg/L,对照组为(6.98±1.14)ng/L、(162.74±18.23)µg/L、(48.87±8.35)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0、12.621、5.978,均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3/29),对照组为3.45%(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膝关节骨髓水肿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崔鹏翔 杨凯华 杨昕
    2024, 30(2):  218-2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膝关节骨髓水肿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河南省儿童医院126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膝关节骨髓水肿的MRI影像进行分析,其中男性98例,女性28例,年龄(7.85±2.11)岁,病程(8.65±1.05)个月,均为单侧膝关节病变。分析滑膜增厚和血管翳情况、关节囊渗出积液情况、骨质异常情况、关节软骨病变情况、腘窝淋巴结肿大情况、半月板及韧带异常情况、关节软骨内血管影情况。结果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多发血管翳覆盖关节股骨表面[66例(52.38%)],T1W以低信号为主[96例(76.19%)],T2W以均匀等信号为主[66例(52.38%)]。126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均存在少量滑液,其中102例(80.95%)存在髌上囊积液;骨髓水肿以T1W低信号[48例(38.10%)]、T2W片状模糊信号[41例(32.54%)]为主要类型,多发干骺端以骺软骨为基底部的背向关节腔的“火焰”样的骨髓水肿[81例(64.29%)];关节软骨病变以表面毛糙[60例(47.62%)]、局部变薄[36例(28.57%)]为主其中42例患儿存在膝关节腘窝肿大淋巴结影,T1W呈低信号,T2W呈低信号/略低信号,SPIR/3D/FFE呈高信号;患儿半月板以前角/后角变形[45例(35.71%)]、塌陷碎裂[15例(11.90%)]为主,且多发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肿胀/局部波浪状改变[21例(16.67%)];72例患儿膝关节软骨内可见与股骨髁关节软骨面垂直排列的辐射状强化的血管影。结论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儿童的膝关节MRI表现中,多发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部分患儿伴随软骨破坏和软骨下骨质侵袭。

    动机行为指导的干预策略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正 田媛 王少华
    2024, 30(2):  223-2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机行为指导模式的干预策略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2.05±3.47)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9±3.52)岁。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机行为指导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干预策略,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及随访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26±6.22)分比(64.32±5.98)分、(88.25±10.39)°比(83.31±11.66)°、(32.89±2.16)分比(31.54±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9、2.237、2.991,均P<0.05)。随访过程中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2/50)比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干预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结论 应用动机行为指导模式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干预策略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脑血管病

    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顾君玲 倪敏 宗海燕 何平 张燕 鲁晓杰
    2024, 30(2):  228-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依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再出血将其分为再出血组(38例)和未再出血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3.4.3软件包绘制列线图模型,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图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再出血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1.57±7.53)岁;未再出血组男75例、女60例,年龄(59.08±7.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病因分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形状、血肿位置、出血量、手术方式、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使用止血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出血组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3~6 h、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占比及术前血糖、术前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未再出血组[47.37%(18/38)比24.44%(33/135)、71.05%(27/38)比43.70%(59/135)、31.58%(12/38)比10.37%(14/135)、18.42%(7/38)比2.96%(4/135)、42.11%(16/38)比22.96%(31/135)、(6.39±1.02)mmol/L比(5.95±1.25)mmol/L、(0.51±0.04)mg/L比(0.43±0.0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8.872、10.476、12.924、5.491,t=1.990、9.07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为3~6 h、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均是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99~0.887),灵敏度为76.32%,特异度为84.44%。经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9,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度较好。结论 长期使用抗凝药、血肿密度不均匀、手术时机为3~6 h、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术后躁动均是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利于临床早期筛选ICU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

    rTMS联合头眼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翟志刚
    2024, 30(2):  234-2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德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51例)、偶数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65.23±7.14)岁,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64.89±7.31)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联合头眼感觉运动整合训练,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康复效果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5%(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29)。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MoCA评分、FMA评分、MBI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6.84±5.32)分比(21.34±4.51)分、(62.38±14.86)分比(53.81±13.27)分、(69.24±21.07)分比(56.75±16.53)分、(28.47±2.01)分比(25.06±1.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1、3.072、3.331、8.717,均P<0.05)。观察组康复效果总满意度为90.19%(46/51),高于对照组的72.5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9,P=0.022)。结论 rTMS联合头眼感觉运动整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康复效果,改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长疗程逆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赵丹 徐传伟 周芳芳 陈德仁 林颖 汪燕玲
    2024, 30(2):  239-2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长疗程逆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卒中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海滨康复医院及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4.55±9.3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4.58±8.89)岁。对照组给予卒中规范化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长疗程逆灸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2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24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24周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5%(1/40)比17.5%(7/40)、5.0%(2/40)比20.0%(8/40)、10.0%(4/40)比27.5%(11/40)、17.5%(7/40)比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4.114、4.021、4.013,均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7.25±2.88)分比(9.07±4.21)分、(9.70±2.74)分比(11.28±3.58)分、(12.17±2.76)分比(13.85±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1、2.210、2.358,均P<0.05)。治疗组治疗12周、24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3.60±1.89)分比(22.70±1.83)分、(24.93±1.46)分比(23.75±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3、3.400,均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12周、24周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6.13±6.84)分比(62.88±10.35)分、(69.25±4.88)分比(65.75±5.26)分、(73.13±4.63)分比(70.38±4.58)分、(74.63±3.47)分比(71.75±4.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1、3.087、2.671、3.216,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20±2.43)分比(11.03±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5,P<0.05)。结论 长疗程逆灸急性脑梗死患者百会、大椎穴,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应用效果分析

    王燕 张桂月 陈翔
    2024, 30(2):  244-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收治的106例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3例。常规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60.11±5.27)岁,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1.25±5.33)岁,采用替罗非班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活性、血小板功能、炎症指标、神经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颗粒膜蛋白CD62P、CD63、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黏附率(PAdT)、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常规组[(15.44±5.16)μg/L比(18.25±5.27)μg/L、(55.25±10.47)%比(61.45±10.46)%、(10.33±3.41)%比(12.28±3.16)%、(35.22±10.17)%比(42.11±10.48)%、(28.33±5.14)%比(31.45±5.16)%、(60.44±10.28)ng/L比(67.62±10.35)ng/L、(10.15±3.22)ng/L比(12.37±3.19)ng/L、(7.66±2.11)mg/L比(8.82±2.1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4、3.050、3.054、3.435、3.119、3.583、3.566、2.810,均P<0.05)。治疗3 d、7 d、14 d后,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30.25±5.14)分比(33.47±5.26)分、(24.33±5.18)分比(27.85±5.61)分、(20.12±5.41)分比(23.36±5.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8、3.356、3.083,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抑制PCI患者血小板活性,对改善血小板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神经功能均有积极意义,联合应用此药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基础研究

    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华润 温炬 郑荣昌 周玉婵 秦思 李婷 黄锦萍
    2024, 30(2):  249-2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11月23日。选用5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为4组:凡士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同型对照抗体实验组(实验组A)、抗CD122抗体实验组(实验组B)。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皮损动态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层厚度;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皮损中TRM细胞的表型及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及变化。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模型组初次(3 d、6 d)TRM细胞数量CD3+CD103+[(16.40±1.43)细胞个数/视野、(29.80±2.28)细胞个数/视野]、CD4+CD103+[(10.80±1.77)细胞个数/视野、(16.20±1.28)细胞个数/视野]、CD8+CD103+[(15.10±1.65)细胞个数/视野、(26.05±1.43)细胞个数/视野]、CD122+CD103+ [(16.52±1.43)细胞个数/视野、(26.80±1.40)细胞个数/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TRM细胞数量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实验组A(均P<0.05),以CD8+TRM细胞降低为主(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再次(38 d、41 d)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115.66±3.69)IOD/area、(121.65±3.36)IOD/area及(104.30±3.47)IOD/area、(59.87±3.20)IOD/area]均高于对照组[(28.15±2.25)IOD/area、(28.05±2.15)IOD/area及(25.63±2.10)IOD/area、(25.01±2.71)IOD/ar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和实验组A(均P<0.05)。结论 TRM细胞、IL-15、IL-17A可能参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和发展,抗CD122抗体可以改善小鼠的银屑病样皮损,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RM细胞的形成和功能(以CD8+ TRM细胞为主),以及降低IL-15、IL-17A的表达有关。

    论著

    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朱毓书 高君艳 王伏东 蒋丽军 吴明赴
    2024, 30(2):  258-2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早产儿输血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1例)和未输血组(69例)。输血组男30例、女31例,胎龄(29.79±1.66)周;未输血组男36例、女33例,胎龄(31.13±1.02)周。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孕母资料、诊治情况等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的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 在130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中,输血治疗者61例,输血率为46.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值、红细胞压积(HCT)、小于胎龄儿比例均低于未输血组[(29.79±1.66)周比(31.13±1.02)周、(1 334.05±304.29)g比(1 631.45±245.64)g、(166.00±24.77)g/L比(184.43±19.00)g/L、(51.04±7.95)%比(56.35±6.37)%、9.84%(6/61)比23.19%(16/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0、-6.160、-4.689、-4.164,χ2=4.106;均P<0.05)。输血组患儿生后2周内采血量及出生1 min Apgar评分≤7分、应用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比例均高于未输血组[(28.63±8.25)ml/kg比(20.84±5.27)ml/kg、42.62%(26/61)比13.04%(9/69)、95.08%(58/61)比60.87%(42/69)、19.67%(12/61)比1.45%(1/69)、68.85%(42/61)比34.78%(24/69)、72.13%(44/61)比52.17%(36/69)、21.31%(13/61)比1.45%(1/69)、14.75%(9/61)比2.90%(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4,χ2=14.398、21.349、11.946、15.036、5.448、11.305、4.444;均P<0.05)。输血组患儿肠外营养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未输血组[21.00(15.00,31.00)d比11.00(8.00,17.00)d、23.00(17.00,33.00)d比12.00(9.00,17.50)d、10.00(4.00,28.00)d比3.00(0,6.00)d、(47.46±19.34)d比(27.62±8.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922、-6.075、-5.687,t=7.36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生后2周内采血量≥25 ml、肠外营养时间≥14 d、应用机械通气均为胎龄<32周早产儿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43、3.462、7.425、7.218,均P<0.05);而出生时Hb≥160 g/L则是保护因素(OR=0.072,P<0.001)。结论 出生时Hb≥160 g/L是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的保护因素,出生体质量<1 500 g、生后2周内采血量≥25 ml、肠外营养时间≥14 d、应用机械通气是胎龄<32周早产儿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 d死亡的无创预测研究

    罗晓洁 王巍巍 王怡萌 王峪
    2024, 30(2):  263-2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乳酸(Lac)、D-二聚体(D-D)、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水平与患者28 d死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救治的375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8例、女177例,年龄(65.26±11.35)岁。根据入院氧合指数(OI)分为轻度组[96例,OI>200 mmHg(1 mmHg=0.133 kPa)]、中度组(152例,OI>100~200 mmHg)和重度组(127例,OI≤100 mmHg),根据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238例)和死亡组(137例)。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OI与血清Lac、D-D、sTM、ESM-1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影响因素,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构建危险因素预测其发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F检验,两两比较使用SNK法;非正态分布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使用Bonferroni校正;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 3组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血清Lac、D-D、sTM和ESM-1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P<0.001)。血清Lac、D-D、sTM、ESM-1水平与OI均呈负相关(r=-0.663、-0.664、-0.690、-0.682,均P<0.001)。死亡组脓毒性休克比例、ICU时间≥10 d、机械通气时间≥3 d、年龄、D-D、sTM、Lac、ESM-1水平及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65.69%(90/137)比52.10%(124/238)、63.50%(87/137)比52.10%(124/238)、58.39%(80/137)比47.06%(112/238)、(66.24±4.73)岁比(64.87±6.07)岁、(3.59±0.84)mg/L比(2.87±0.70)mg/L、(125.77±19.25)μg/L比(102.29±20.94)μg/L、8.39(7.31,8.84)mmol/L比5.62(4.11,8.04)mmol/L、3.91(3.20,4.48)μg/L比2.92(2.31,3.47)μg/L、14.00(12.00,17.00)分比12.00(10.00,13.00)分],OI低于存活组[92.74(82.83,156.64)mmHg比183.87(137.68,254.5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4.594、4.471,t=2.439、9.232、10.767,Z=9.199、9.319、7.270、8.72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Lac、D-D、sTM和ESM-1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5、3.410、1.461、2.231、1.048、1.316,均P<0.05),OI为独立保护因素(OR=0.978,P<0.05)。ROC分析显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血清Lac[曲线下面积(AUC)=0.786]、D-D(AUC=0.748)、sTM(AUC=0.797)和ESM-1(AUC=0.788)对28 d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四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8,大于任一单项指标(P<0.001)。结论 血清Lac、D-D、sTM和ESM-1水平是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8 d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生熟三黄汤联合紫竭生肌膏在湿热下注型重度混合痔患者术后的作用

    刘娜 刘小转 凡会霞 王莹莹 丁建华
    2024, 30(2):  269-2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熟三黄汤联合紫竭生肌膏在湿热下注型重度混合痔术后的作用。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商丘市中医院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的188例湿热下注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丁4组,各47例。甲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45.26±8.32)岁,采用常规干预;乙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46.38±8.59)岁,采用常规干预+生熟三黄汤治疗;丙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47.13±8.67)岁,采用常规干预+紫竭生肌膏治疗;丁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5.89±8.45)岁,采用常规干预+生熟三黄汤+紫竭生肌膏治疗。对比4组患者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肛门功能,并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F检验、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丁组疼痛时间、水肿时间、便血时间、肛门下坠时间、创面愈合时间[(7.15±1.59)d、(7.93±1.76)d、(6.23±1.38)d、(5.98±1.33)d、(11.56±2.57)d]均短于甲组[(8.97±1.99)d、(9.78±2.17)d、(7.82±1.74)d、(7.45±1.66)d、(16.16±3.59)d]、乙组[(8.06±1.79)d、(8.86±1.97)d、(7.05±1.57)d、(6.73±1.51)d、(14.39±3.24)d]、丙组[(7.93±1.76)d、(8.75±1.94)d、(6.91±1.54)d、(6.65±1.48)d、(13.38±2.9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肛管高压带长度均低于治疗前,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丁组hs-CRP、TNF-α、肛管高压带长度[(11.15±2.48)mg/L、(25.12±5.58)ng/L、(2.47±0.54)cm]均低于甲组[(16.56±3.68)mg/L、(32.78±7.28)ng/L、(3.05±0.68)cm]、乙组[(13.17±2.93)mg/L、(28.56±6.35)ng/L、(2.77±0.62)cm]、丙组[(12.56±2.79)mg/L、(27.88±6.21)ng/L、(2.72±0.6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丁组肛管收缩压、肛管静息压[(135.86±30.19)mmHg(1 mmHg=0.133 kPa)、(60.72±13.49)mmHg]均高于甲组[(111.38±24.75)mmHg、(49.76±11.06)mmHg]、乙组[(122.45±27.19)mmHg、(54.62±12.14)mmHg]、丙组[(123.57±27.46)mmHg、(55.35±12.3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丁组总有效率[95.74%(46/47)]高于甲组、乙组、丙组[70.21%(33/47)、80.85%(38/47)、82.98%(3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熟三黄汤联合紫竭生肌膏应用于湿热下注型重度混合痔术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肛门功能,且安全性高。

    全麻显微镜支撑喉镜激光烧灼术在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

    李挺 孔敏 李利民
    2024, 30(2):  275-2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全麻显微镜支撑喉镜激光烧灼术在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巴彦淖尔市医院治疗的90例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0.12±1.85)岁,采用支撑喉镜常规显微器械切除术;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9.75±2.18)岁,采用全麻显微镜支撑喉镜激光烧灼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嗓音嘶哑分级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与对照组[86.05%(37/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两组患者术后总嘶哑度[观察组(1.39±0.41)、对照组(1.61±0.34)]、粗糙声[观察组(1.36±0.50)、对照组(1.42±0.52)]、气息声[观察组(0.91±0.52)、对照组(0.94±0.53)]及VHI评分[观察组(11.48±7.36)分、对照组(12.04±7.52)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总嘶哑度低于对照组[(1.39±0.41)比(1.61±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健康[(20.14±4.02)分]、心理健康[(22.57±4.86)分]、物质生活[(13.54±3.57)分]及社会功能评分[(16.78±3.71)分]均高于对照组[(16.47±3.46)分、(19.67±3.76)分、(11.49±3.24)分、(13.47±3.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1、3.145、2.843、4.53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结论 应用全麻显微镜支撑喉镜激光烧灼术治疗声带息肉患者总嘶哑度更低,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无肠道准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于一鸣 李喜龙
    2024, 30(2):  279-28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无肠道准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常规组(61例)和试验组(61例)。常规组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48~72(60.32±5.25)岁;试验组中男41例,女20例,年龄50~70(61.42±5.31)岁。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常规组术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试验组不采取术前肠道准备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胃肠功能、炎症指标变化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手术安全性。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170.44±20.35)min、略长于常规组(167.35±20.4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25±5.14)h、(23.36±5.42)h、(8.76±2.47)d,均短于常规组[(23.77±5.18)h、(26.62±5.41)h、(10.36±3.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术后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LT)分别为(70.22±10.37)ng/L、(78.45±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75.45±10.26)ng/L、(86.33±10.2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分别为(15.45±4.49)mg/L、(12.33±3.47)ng/L,均低于常规组[(18.77±4.18)mg/L、(15.66±4.1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试验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5/61),低于常规组21.31%(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84%(6/61),略高于常规组8.2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无肠道准备能加快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对避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发生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与传统术前肠道准备措施相比,无肠道准备未明显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硝普钠对高血压危象患者临床体征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王新颖
    2024, 30(2):  284-2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高血压危象患者临床体征及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2(60.48±5.1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0~70(61.32±5.21)岁。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拉地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硝普钠,至血压控制达标为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础体征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用药安全性,对所有患者开展为期1年随访,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给药前(T0),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给药10 min后(T1),观察组的收缩压(SBP)为(185.33±20.46)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为(131.42±20.77)mmHg,均低于对照组[(197.45±20.18)mmHg、(145.33±20.4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48.72±10.33)%比(42.14±10.3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低于对照组[(50.25±10.37)mm比(56.77±10.4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30 min后(T2),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的体征恢复时间为(12.33±3.41)min,心功能改善时间为(20.24±5.12)min,辅助通气时间为(3.44±0.27)h,均短于对照组[(14.49±3.15)min、(23.19±5.41)min、(4.18±1.2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45),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11%(5/45),均低于对照组[22.22%(10/45)、26.67%(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硝普钠能迅速改善高血压危象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心功能,并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且此药用药安全性较高,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高分辨CT联合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对肺结节检出效能的评价

    刘登平 张捷 宋雪燕 卢山
    2024, 30(2):  288-2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常规薄层图像和高分辨率联合最大密度投影(high resolution combined with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HR-MIP)重建图像在检出肺内结节方面的差异,评价HR-MIP对肺内结节的检出效能。方法 随机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18~82(43±12.5)岁。分别利用2 mm层厚的常规薄层图像和HR-MIP(厚度4 mm)重建图像观察肺内结节的情况,根据结节大小分为<5 mm和≥5 mm两组。两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阅片并记录结节的数量、大小及性质(实性、部分实性、磨玻璃),同时记录阅读每例患者阅片时所耗费的时间。比较常规薄层图像和HR-MIP在结节检出率及耗费时间方面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0例患者共有结节313个,<5 mm 255个、≥5 mm 58个,其中常规薄层图像和HR-MIP分别检出结节的总数为253个(80.1%)、285个(91.0%),HR-MIP检出率高于常规薄层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3,P<0.001);其中常规薄层图像和HR-MIP检出<5 mm及≥5 mm结节的数量分别为(208比235)和(45比50),<5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7,P<0.001),≥5 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8,P=0.237)。结节性质方面:实性、部分实性及磨玻璃密度结节分别有261、22、30个;常规薄层图像和HR-MIP检出实性、部分实性和磨玻璃密度结节分别为(210比245)、(15比17)和(28比23),其中两种方法实性结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12,P<0.001),部分实性和磨玻璃密度结节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31,P=0.407;χ2=1.231,P=0.224)。常规薄层图像耗时为(215.3±23.8)s,HR-MIP耗时为(133.2±19.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13,P<0.001)。结论 利用HR-MIP重建后阅片能够提高肺内实性小结节的检出率并且可以缩短阅片时间、提高诊断效率,但是对于部分实性及磨玻璃密度小结节仍需仔细观察。

    Dolphin软件分析自锁托槽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黄珠妹 陈娟娟 袁观宝 谢晓梅 陈昕
    2024, 30(2):  292-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Dolphin软件分析自锁托槽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48例,女62例,年龄(12.21±1.02)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正治疗,矫正前后拍摄大视野锥形束CT(CBCT),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定点测量,分析患者矫正前、矫正两年后颞下颌关节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矫正后,轴状面的左侧髁突内外径(16.42±0.43)mm、右侧髁突内外径(16.10±0.88)mm、左侧前后径(8.62±0.80)mm、右侧前后径(8.96±1.19)mm、左侧颞下颌关节半径(49.36±1.25)mm、右侧颞下颌关节半径(49.06±1.20)mm、左侧髁突高度(3.44±0.23)mm、右侧髁突高度(3.85±0.30)mm均大于矫正前(t=2.151、2.350、6.914、3.250、2.393、2.188、1.984、9.354,均P<0.05);矫正后,矢状位的左侧关节前间隙(2.30±0.41)mm、右侧关节前间隙(2.54±0.52)mm、左侧关节上间隙(2.89±0.50)mm、右侧关节上间隙(3.04±1.02)mm、左侧关节后间隙(2.58±0.49)mm、右侧关节后间隙(2.46±0.53)mm、左侧髁突宽(9.06±0.99)mm、右侧髁突宽(10.06±1.36)mm均大于矫正前(t=2.231、3.635、1.996、2.281、19.761、17.790、2.076、3.286,均P<0.05);矫正后,冠状位的左侧关节内间隙(2.86±0.78)mm、右侧关节内间隙(2.77±0.63)mm、左侧关节上间隙(3.04±0.52)mm、右侧关节上间隙(3.30±0.98)mm、左侧关节外间隙(3.64±1.00)mm、右侧关节外间隙(3.88±1.15)mm、左侧髁突宽(15.00±0.82)mm,右侧髁突宽(15.12±0.99)mm均大于矫正前(t=2.101、2.183、6.097、5.189、2.073、2.292、3.020、2.639,均P<0.05)。结论 经Dolphin软件分析,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采用自锁式托槽式矫治器治疗,颞下颌关节参数发生一定变化。

    不同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诊断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宋欢欢 洪钱
    2024, 30(2):  297-3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电生理检测方法在诊断肘管综合征(Cu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CuTS的患者共45例(90个上肢)作为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6~81(51.3±13.1)岁;90个上肢根据有无CuTS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肢体组(50肢)和无症状肢体组(40肢)。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60个上肢)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8~79(50.3±11.6)岁。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针极肌电图(EMG)、短段微移传导时间(SSCT)测定,比较两组相关参数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在腕段-肘下段[(50.79±5.98)m/s比(59.15±5.15)m/s]、肘下段-肘上段[(48.07±7.14)m/s比(55.77±5.35)m/s]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在腕段[(9.16±4.18)mV比(13.91±4.25)mV]、肘下段5 cm[(7.63±3.59)mV比(13.46±3.92)mV]、肘上段5 cm[(8.27±3.73)mV比(13.02±3.70)mV]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肢体组中NCV异常率为12.5%(5/40),与SSCT检测异常率[45.0%(18/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3,P=0.001)。应用SSCT检测法卡压区域大多分布于肘上3 cm至肘下2 cm(共5 cm)的位置,占明确标记的96.9%,其中肘上1 cm卡压率最高。结论 不同电生理检测方式对临床早期定位、定性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其中SSCT是早期诊断CuTS、明确卡压位点的重要检测方式。

    临床研究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陈愿 赵子明 崔留义 马翔宇 沈蕾
    2024, 30(2):  301-3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中以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试验组中,男女比为26/17,年龄(65.08±5.52)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为27/16,年龄(65.21±5.37)岁。对照组43例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试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予以达格列净治疗,持续口服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给药3个月后,试验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41/43)比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3个月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较于给药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水平相较于给药前显著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6/43)比11.63%(5/43)](P>0.05)。结论 在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疗效显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射血分数,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应用。

    补中益气汤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姜军选 方圆
    2024, 30(2):  305-3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汤在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通许县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5例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列为联合组(43例)和常规组(42例)。联合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65(55.25±5.18)岁;常规组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47~63(56.14±5.22)岁。常规组实施常规免疫治疗,联合组采用补中益气汤配合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随访1年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3.72%(36/43),疾病控制率(DCR)为93.02%(40/43),均高于常规组[61.90%(26/42)、69.05%(2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CD4/CD8高于常规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RP1相对表达量为(12.25±3.41),ERCC1相对表达量为(102.45±20.61),均低于常规组[(14.39±3.18)、(115.62±2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联合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23.26%(10/43)低于常规组38.10%(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2±2.41)个月,总生存期(OS)为(11.26±2.31)个月,均高于常规组[(6.81±2.12)个月、(9.44±2.0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辅助免疫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升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近期疗效,对增强患者免疫力、化疗耐受性,降低毒副反应发生风险并延长生存周期均有积极意义。

    “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研究

    杜生旺 史春强 吴新军 张婷婷
    2024, 30(2):  310-3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治疗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8.62±13.76)岁,病程(4.91±1.02)年。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9.35±15.08)岁,病程(5.05±1.13)年。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胆总管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三针法”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好(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CT:(1.28±0.21)μg/L比(1.42±0.22)μg/L;CRP:(27.34±4.72)mg/L比(30.19±5.03)mg/L](t=2.302、2.066,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ALT:(61.38±10.06)U/L比(70.23±12.53)U/L;TBIL:(44.37±7.41)μmol/L比(50.43±9.43)μmol/L;AST:(63.25±10.54)U/L比(70.61±13.92)U/L](t=2.754、2.526、2.10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3/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9/25)(χ2=3.947,P=0.047)。结论 “三针法”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创伤较小,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肝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罗韵 徐国亭
    2024, 30(2):  314-3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亚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1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2/20、年龄(9.45±1.23)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亚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0/21、年龄(9.33±1.16)岁,手术类型:22例为疝气手术,10例为扁桃体切除术,9例为骨科手术;低剂量组中患儿男女比为23/19、年龄(9.52±1.31)岁,手术类型:21例为疝气手术,11例为扁桃体切除术,10例为骨科手术。常规剂量组术中予以1.00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低剂量组术中予以0.25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亚剂量组术中予以0.50 μg/kg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3组患儿围手术期基础体征变化情况,术后苏醒、镇痛情况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前,3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1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3.45±5.22)次/min,MAP为(79.11±5.33)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常规剂量组[(70.14±5.17)次/min、(76.62±5.41)mmHg](均P<0.05),与低剂量组[(74.49±5.23)次/min、(80.25±5.41)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时,亚剂量组的HR为(80.33±5.26)次/min,MAP为(81.25±5.45)mmHg,低于低剂量组[(83.28±5.41)次/min、(84.49±5.18)mmHg](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79.45±5.31)次/min、(80.44±5.3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插管后30 min,亚剂量组的HR为(79.45±10.13)次/min,MAP为(80.23±10.16)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2.15±10.49)次/min、(73.22±10.25)mmHg]、低于低剂量组[(86.39±10.22)次/min、(87.24±10.18)mmHg](均P<0.05);术毕,亚剂量组的HR为(80.24±10.32)次/min,MAP为(83.39±10.47)mmHg,高于常规剂量组[(74.11±10.46)次/min、(77.25±10.35)mmHg]、低于低剂量组[(87.15±10.36)次/min、(90.72±10.18)mmHg](均P<0.05)。术后,亚剂量组的苏醒时间[(11.45±5.46)min]短于常规剂量组[(14.28±5.33)min](P<0.05),与低剂量组[(10.49±5.26)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29±1.27)分]低于低剂量组[(4.17±1.34)分](P<0.05),与常规剂量组[(3.18±1.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剂量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9.76%(4/41)低于常规剂量组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略高于低剂量组7.14%(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麻醉维持中采用0.50 μg/kg亚剂量瑞芬太尼配合丙泊酚可在有效维持患儿术中基础体征稳定,同时产生显著的镇痛效果,对促进患儿苏醒、降低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地诺前列酮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高颖 陈利娟
    2024, 30(2):  319-3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产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妇80例为研究主体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其住院ID号将其分至两组中,即地诺前列酮组与球囊组。地诺前列酮组年龄(28.67±2.17)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孕周37~41(39.12±1.23)周;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球囊组年龄(28.44±2.12)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孕周37~42(39.23±1.19)周;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引产结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地诺前列酮组引产后Bishop评分为(8.58±0.51)分,与球囊组(8.62±0.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4);地诺前列酮组总有效率92.50%(37/40),与球囊组95.00%(3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地诺前列酮组干预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总产程及干预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4.68±3.81)h、(5.67±2.23)h、(6.12±2.24)h及(34.21±5.49)h,均短于球囊组的(20.22±4.26)h、(7.23±1.12)h、(8.02±1.22)h及(45.25±6.58)h(t=6.131、3.954、4.711、8.148,均P<0.001);球囊组胎膜早破及宫缩过频发生率分别为2.50%(1/40)及0,低于地诺前列酮组的22.50%(9/40)及25.00%(10/40)(χ2=7.314、11.429,均P<0.05);地诺前列酮组与球囊组引产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足月分娩的产妇,选择宫颈扩张球囊或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及引产都是安全有效的,然而采用地诺前列酮可缩短产妇的临产时间和总产程,适用于需要缩短产程的高危产妇,但其易导致子宫过度刺激及血压波动大,导致产妇宫缩过频、胎膜早破,因此,要根据个体病例选择适宜的方式。

    护理研究

    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

    伍银 李方伟 刘菲 李明丽 李秀妹 伍艳群
    2024, 30(2):  324-3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导尿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的6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1期)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9.3±2.8)岁,男性44例,女性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于常规术前在病房行导尿术,研究组于全麻后在手术室行导尿术。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比较不同时期导尿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导尿管成功率、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感、尿道损伤发生例数、麻醉复苏时躁动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对照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10±1.96)kPa比(18.14±1.83)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97±1.64)kPa]、心率[(98.09±1.58)次/min比(120.41±3.90)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3、2.083、30.006,均P<0.05)。研究组导尿前、后收缩压[(16.39±1.80)kPa比(16.66±2.06)kPa]、舒张压[(10.10±1.70)kPa比(10.50±1.57)kPa]、心率[(98.14±1.61)次/min比(98.93±6.43)次/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8、0.978、0.674,均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入导尿管成功、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麻醉复苏时躁动患者分别为30、0、8、1例,对照组分别为24、26、30、2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患儿采取全麻后行导尿术的全程护理方式,能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和并发症,提高导尿舒适度,值得在护理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内瘘专项护理小组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

    田远如 孙晓敏 魏亚琼
    2024, 30(2):  328-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内瘘专项小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收取的60例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8.52±10.21)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9.15±10.1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假性动脉瘤手术率、瘤体大小、瘤体数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的大小(2.38±0.72)cm,小于对照组(2.86±0.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3);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瘤体数量(1.07±0.58)个,少于对照组(1.40±0.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6);两组患者之间的假性动脉瘤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假性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结论 面对患有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患者采取内瘘专项小组护理措施,能降低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假性动脉瘤预后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分析

    申红梅 张亚楠 常江华
    2024, 30(2):  333-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倾向性评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龄(55.18±2.34)岁;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5.27±2.26)岁。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知识掌握和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颅脑损伤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疾病基础知识95.89%(70/73)、肢体障碍评估97.26%(71/73)及功能训练掌握率97.26%(71/73),均高于对照组疾病基础知识84.93%(62/73)、肢体障碍评估82.19%(60/73)及功能训练80.82%(5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上肢评分(53.27±9.24)分、下肢评分(28.49±2.78)分及FMAS总分(81.76±12.02)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45.37±8.34)分、下肢(20.47±2.15)分及FMAS总分(65.84±1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周,观察组对机体各方面满意度评分(104.29±7.24)分,高于对照组(86.49±6.34)分;是否受到困扰评分(30.27±3.29)分,低于对照组(41.37±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应用护士主导功能训练APP管理平台有助于提升其对康复知识的认识,提升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梁燕 任乐
    2024, 30(2):  338-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86例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59例,女性127例,年龄18~60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同情量表(SCS)、成人依恋类型评定量表(EC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86例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得分为(61.25±10.52)分,依恋焦虑得分为(76.14±5.59)分,依恋回避得分为(69.02±5.43)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5.29±5.29)分;依恋焦虑得分、依恋回避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均呈负相关(r=-0.316、-0.332,均P<0.05),社会支持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呈正相关(r=0.32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日常生活能力、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社会支持均是影响自我同情的主要因素(均P<0.05),共解释33.2%的总变异。结论 中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自我同情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自我同情能力的评估,以自我同情构建因子及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干预,有效满足患者个性化健康需求,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自我同情水平,最终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预后。

    标准化喂养流程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李兰香 陈惠瑶
    2024, 30(2):  343-3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循证基础上修订现有重症患者肠内喂养流程,建立符合脓毒症患者的标准化喂养流程,优化肠内营养治疗。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接受肠内营养喂养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20~88岁,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均置入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脓毒症患者喂养流程涵盖五个阶段:评估喂养时机、评估胃肠功能、患者评估和营养途径、评估喂养耐受性、目标热量达成。收集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每天收集两组患者喂养耐受性指标:腹胀、腹痛、胃潴留、腹泻、呕吐、误吸等发生次数;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剔除研究期间临床死亡、出院等原因退出本研究的对象,最终全程完成本研究者对照组共96例、试验组共99例。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显示,试验组耐受性评分优于对照组[(1.62±1.36)分比(2.65±1.3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6,P<0.001);试验组耐受率为82.8%(82/99),对照组耐受率为65.6%(63/96),耐受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06)。试验组无患者出现胃潴留症状,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胃潴留,胃潴留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7,P=0.005)。试验组肠内营养后体质量指数(BMI)高于肠内营养前[(23.46±2.63)kg/m2比(22.23±3.56)kg/m2],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目标热量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68.32±4.37)h比(76.54±6.18)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0,P<0.001)。试验组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6.34±1.07)d、机械通气时间(4.71±1.25)d短于对照组[(7.31±2.04)d、(5.93±1.94)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1%(1/99)低于对照组6.25%(6/9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肠内喂养流程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患者肠内喂养耐受性,早期完成目标喂养热量,可使机体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及机体修复功能得到增强,有效降低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

    党振 郜玉娇 贾继宗
    2024, 30(2):  348-3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2.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7例。常规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70.96±6.22)岁,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71.84±6.12)岁,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比较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量(PEF)]、动脉血气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的咳嗽、气促、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5.41±1.26)d比(6.73±1.46)d、(2.76±0.92)d比(3.44±1.13)d、(5.95±0.60)d比(7.22±1.63)d、(19.74±3.02)d比(23.48±5.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2、3.199、3.346、4.289,均P<0.05)。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FVC、FEV1、PEF、PaO2和SaO2均高于常规组[(2.92±0.65)L比(2.55±0.51)L、(2.78±0.60)L比(2.48±0.47)L、(7.05±0.88)L/s比(6.17±0.79)L/s、(85.29±5.57)mmHg(1 mmHg =0.133 kPa)比(81.72±4.23)mmHg、(95.72±8.84)%比(90.41±7.52)%],PaCO2低于常规组[(44.83±5.32)mmHg比(47.45±6.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0、2.698、5.102、3.499、3.174、2.201,均P<0.05)。试验组、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42/47)、72.34%(34/47),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27.66%(1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4.398,均P=0.036)。结论 中药贴敷联合达标式护理能够促进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症状、体征消退,提高肺功能、血氧以及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