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01
    上一期   
    Meta 分析

    益生菌治疗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武琰娇 陈丽萍 侯怀晶 徐紫清 张凌云
    2024, 30(1):  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益生菌增补治疗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所有关于益生菌增补治疗AD及MCI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研究,7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组在提高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MD=1.23,95%CI 0.18~2.27,P=0.02)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CI 0.25~1.63,P=0.34)。结论 益生菌增补治疗在改善MCI和AD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身体成分与衰弱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分析

    赵怡迪 梁好 陈木欣 魏琳
    2024, 30(1):  8-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衰弱与身体成分之间关系进行meta分析,明确衰弱的危险因素,得出较为可靠结论,为早期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衰弱与身体组成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20日。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横断面研究14篇,队列研究1篇,总样本量22 774例,包含3 586例衰弱患者,涉及7个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18.5 kg/m2、BMI≥30.0 kg/m2、腰围(女≥88 cm,男≥102 cm)、小腿围、上臂肌围5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因素[25.0 kg/m2≤BMI<30.0 kg/m2、BMI(未分类)、骨骼肌质量、体脂质量、体脂百分比、腰围(未分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纳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合并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的估计,发现除25.0 kg/m2≤BMI<30.0 kg/m2、BMI(未分类),骨骼肌质量、腰围(未分类)外(I2=50%~98%),其他因素的一致性良好(I2=0%~38%),认为本研究结果可靠。结论 临床医务工作者可以针对这些定量测量的影响因素开发衰弱风险筛查表,对筛查出具有衰弱高风险人群及时实施精准化的预防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学新进展

    糖尿病肾病合并妊娠研究进展

    陈文清 管保章
    2024, 30(1):  15-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世界范围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加。这些妊娠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流产、先天性畸形、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早产和死产。对于患有糖尿病肾病的孕妇来说,评估妊娠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肾功能和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肾功能丧失的风险较低,而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和/或蛋白尿≥3 g/24 h的孕妇在怀孕初期就有永久性肾脏损害的风险。胎儿和母亲并发症的风险与慢性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血糖控制相关。产前护理的进步改善了胎儿和产妇的结局。孕前咨询已成为所有糖尿病妇女,特别是糖尿病和慢性肾病妇女成功怀孕的关键。

    Nrf2信号通路作为虾青素治疗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商冠华 田春梅
    2024, 30(1):  20-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虾青素是一种多靶点脂溶性酮式类胡萝卜素,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而广受关注。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但虾青素这些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是虾青素发挥作用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Nrf2信号通路是细胞抗氧化应激的主要调节因子,它调节了氧化还原稳态以及细胞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本文综述了虾青素激活Nrf2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保护作用。

    血脂异常的分类及治疗进展

    王玉芹 刘圣勋 彭新国
    2024, 30(1):  2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中国成年人高病死率和发病率的重要原因,而其发生通常与不健康的饮食和血脂异常相关,血脂异常的管理刻不容缓。血脂异常是一种由多种复杂原因导致的代谢性疾病,了解血脂异常的分类和血脂异常的治疗进展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系统的文献查阅,对血脂异常的概念、类型以及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概括,希望能为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论著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法分析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

    周伟 朱璋龙 王婉悦 周晶 胡贵瑶 刘瑶 丁维
    2024, 30(1):  28-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的口腔菌群结构差异,探讨ED与口腔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择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年龄段在20~65岁的ED患者(ED组)与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各15例,收集唾液样本分别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各组唾液样本菌群的结构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D组和正常对照组唾液中菌群的核心优势菌种组成相似,在菌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前10位分别为梭杆菌属、雷尔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嗜血杆菌属、普雷沃-7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异戊酸杆菌、链球菌属、卟啉菌属、放线菌属。两组唾液样本中不同菌群的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D组中的链球菌属的丰度高于正常对照组[8.59(4.13,11.75)%比4.23(3.25,7.48)%],梭杆菌属的丰度低于正常对照组[9.38(5.61,14.91)%比14.13(7.92,19.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D患者与健康人的口腔菌群存在着相同的核心组成骨架,而菌群结构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或许和E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但其中的因果关系及其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Wn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袁燕平 张卢舜
    2024, 30(1):  3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Wnt10a、Wnt10b、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模式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SCC和BCC的患者标本各33例,其中男28例,女38例,年龄45~88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样本中Wnt10a、Wnt10b、Wnt5a、β-catenin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结果 Wnt10b、Wnt5a和β-catenin在BCC和SCC中均有表达,表达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在两种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Wnt10a在BCC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SCC中阳性率为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蛋白在BCC和SCC中均有明显表达,表明其在B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Wnt10a可以作为鉴别BCC和SCC的分子标志物。

    婴儿心脏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对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

    古晓林 刘琦 鲍荣幸 李杰 张崇健
    2024, 30(1):  37-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对婴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的192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按术后即刻肌钙蛋白T水平分为肌钙蛋白T高值组(3 798.0~10 000.0 ng/L)、中值组(1 827.0~3 709.0 ng/L)和低值组(316.2~1 801.0 ng/L),各64例。低值组中,女28例,男36例,日龄203.00(129.75,274.50)d;中值组中,女30例,男34例,日龄118.00(76.50,173.75)d;高值组中,女24例,男40例,日龄168.50(78.00,219.25)d。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日龄越小、手术体外循环时间越长、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越高(均P<0.05)。在校正了性别、日龄、胎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肌酐、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调整评分(RACHS-1)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1,1.3),P<0.001]。结论 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关。

    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素娟 李昊雪 刘丽 陆雪耕 王雪 曲琳
    2024, 30(1):  43-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及绘制列线图。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RICU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临床检查资料完整的7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90例、女性206例,年龄24~96(71.52±11.50)岁。根据患者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48 h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性肺炎分为VAP组(285例)和非VAP组(511例)。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方法对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使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结果 RICU患者VAP的发生率为35.80%(285/796);脑梗死、是否联用抗菌药物、中心静脉导管、尿路导管、呼吸机使用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52、2.406、4.596、4.503、1.209、1.093,均P<0.05)。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 0.907~0.944)。结论 针对RICU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予以关注并及时评估。VAP风险预测模型有一定预测效果,可为预测患者VAP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高通量测序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尹欢 雷菊芳 陈小林 程红斌
    2024, 30(1):  47-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高通量测序(NGS)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不明原因的酸中毒、脑病等185例危重新生儿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90例。所有受试者均采集足跟血,实施生化筛查(串联质谱技术、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NGS筛查。NGS筛查设计与遗传代谢相关的202个基因捕获探针,依据相关指南进行变异致病判读,对阳性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185例新生儿中,早产儿占7.57%(14/185),辅助生殖占8.11%(15/185);生化筛查初筛阳性者15例(8.10%),召回复测后阳性者5例(2.70%),其中5例复查阳性者分别为存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降低1例、17α-羟孕酮(17α-OHP)升高1例、促甲状腺素(TSH)升高1例、苯丙氨酸(Phe)升高2例。NGS阳性筛查率为3.24%(6/185),分别为DOUX2、MATIA、G6PD、CYP21A2复合杂合突变各1例,PA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2例。此外,除阳性者外,存在隐性遗传病变异携带的新生儿有45例(24.32%),阴性新生儿140例(72.43%)。两种筛查结果一致有5例,不一致有1例,6例患者中3例得到确诊,分别为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21-羟化酶缺乏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先天性甲腺功能减退症1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将待确诊病例纳入真阳性中,生化筛查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NGS筛查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NGS筛查准确度较高,可较为全面的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病情转归的关系分析

    张永华 郭敏 李合国 李春颖 朱沛文 聂文山 王晓
    2024, 30(1):  52-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其与病情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和入院14 d病情转归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10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腑实热结证[39.25%(42/107)]、肝胆湿热证[30.84%(33/107)]、瘀毒互结证[18.69%(20/107)]、内闭外脱证[10.28%(11/107)]、肝郁气滞证[0.93%(1/107)];不同证型病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8,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加重发生率为19.63%(21/1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瘀毒互结证[风险比(HR)=5.307,95%置信区间(CI)1.394~20.201,P=0.014]、内闭外脱证(HR=7.941,95%CI 2.204~28.614,P=0.001)、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HR=1.384,95%CI 0.732~2.617,P=0.008)、入院时兰森(Ranson)评分(HR=1.639,95%CI 1.165~2.305,P=0.005)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腑实热结证为主,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PCI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叶凤翔 刘栋涛 范子晨
    2024, 30(1):  57-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97例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61.58±4.15)岁,采用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61.65±4.22)岁,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参考血管直径(RVD)、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对照组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分别为(75.24±7.31)%、(2.63±0.60)L/min、(4.08±0.71)L/(min•m2),观察组分别为(74.85±7.26)%、(2.57±0.61)L/min、(3.37±0.71)L/(min•m2);术后对照组EF、CO及CI分别为(86.03±10.17)%、(4.61±0.79)L/min、(4.08±0.71)L/(min•m2),观察组分别为(86.64±10.23)%、(4.52±0.76)L/min、(4.15±0.67)L/(min•m2)。术前两组心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EF、CO及CI均高于术前,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对照组RVD、MLD分别为(2.57±0.29)mm、(0.57±0.14)mm,观察组分别为(2.53±0.26)mm、(0.59±0.12)mm;术后12个月对照组RVD、MLD分别为(2.68±1.09)mm、(2.03±0.33)mm,观察组分别为(2.73±1.12)mm、(1.98±0.34)mm。两组RVD、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MLD均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RVD、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晚期管腔丢失为(0.32±0.20)mm,对照组为(0.36±0.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7,P=0.351)。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12.24%(6/49)比8.33%(4/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与支架植入效果、安全性相当,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超声引导下局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大肝癌患者的效果

    冯南凯
    2024, 30(1):  62-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综合介入疗法治疗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合治疗指征,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组(45例)和试验组(50例)。常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44±5.23)岁。试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1.32±5.17)岁。常规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试验组采用局部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TACE的综合介入疗法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均高于常规组[80.00%(40/50)64.44%比(29/45)、90.00%(45/50)比77.78%(3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5.525,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S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50.25±10.17)U/L比(56.39±10.47)U/L、(48.24±10.49)U/L比(55.16±10.33)U/L、(18.15±5.41)μmol/L比(15.44±5.2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7、3.234、2.469,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15/50),略高于常规组的28.89%(1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试验组随访第3、6、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常规组[96.00%(48/50)比84.44%(38/45)、90.00%(45/50)比75.56%(34/45)、86.00%(43/50)比68.89%(3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3、7.314、8.380,均P<0.05)。试验组随访第3、6、12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8.00%(4/50)比20.00%(9/45)、16.00%(8/50)比28.89%(13/45)、20.00%(10/50)比33.33%(1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4.773、4.543,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局部综合介入疗法能增强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不明显影响患者肝功能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控制性肺膨胀法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手术疗效及风险的影响

    王蒙 张霜 李佳
    2024, 30(1):  67-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控制性肺膨胀法(sustained inflation,SI)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手术疗效及术后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60.35±5.22)岁;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1.23±5.1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及机械通气,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SI辅助。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围手术期呼吸力学、氧合功能以及术后72 h肺部并发症(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气腹建立前(T0)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合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腹建立10 min后(T1)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分别为(80.52±10.41)次/min、(115.75±20.61)mmHg(1 mmHg=0.133 kPa),气腹建立30 min后(T2)HR、MAP分别为(82.44±10.36)次/min、(118.45±20.61)mmHg,均低于对照组[(85.25±10.36)次/min、(130.46±20.17)mmHg、(89.25±10.32)次/min、(141.44±20.6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0、3.817、3.485、5.903;均P<0.05)。观察组T1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ifference of alveoli-arterial oxygen pressure,A-aD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分别为(125.77±20.61)mmHg、(35.77±5.28),T2时A-aDO2、RI分别为(165.33±30.61)mmHg、(40.12±10.36),均低于对照组[(140.33±20.45)mmHg、(38.46±5.61)、(192.25±30.72)mmHg、(47.62±1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3、2.613、4.645、3.833;均P<0.05)。观察组T1时气道峰值压力(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分别为(18.44±5.16)mmHg、(6.62±1.77)mmHg,T2时Ppeak、Pmean分别为(25.61±5.32)mmHg、(7.69±2.45)mmHg,均低于对照组[(21.33±5.62)mmHg、(7.82±2.31)mmHg、(28.45±5.66)mmHg、(8.95±2.2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5、3.086、2.736、2.858;均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PPC发生率为10.71%(6/56),低于对照组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P<0.05)。结论 SI辅助胃癌根治术能有效维持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氧合功能稳定,对降低术后PPC发生风险也有重要意义。

    早期俯卧位下高流量氧疗在改善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何炎佳
    2024, 30(1):  7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早期俯卧位下的高流量氧疗在重症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65.25±5.47)岁,采用常规高流量氧疗;观察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66.14±5.28)岁,取早期俯卧位配合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肺通气功能、氧合功能及治疗情况、临床结局。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观察组治疗3 d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为(78.25±5.33)%、最大通气量(MVV)为(81.44±5.25)%,均高于对照组[(75.11±5.28)%、(78.24±5.36)%],肺泡通气量(VA)为(3.63±0.26)L/min,大于对照组(2.77±0.24)L/min;治疗7 d后观察组的FEV1%为(83.36±5.31)%、MVV(85.45±5.26)%,均高于对照组[(81.35±5.28)%、(82.49±5.18)%],VA为(4.03±1.21)L/min,大于对照组(3.26±1.19)L/min;观察组治疗3 d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78.82±8.64)mmHg(1 mmHg=1.3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4.36±5.26)%、氧合指数(P/F)为(425.33±20.47)mmHg,均高于对照组[(75.11±8.33)mmHg、(92.11±5.17)%、(411.35±20.36)mmHg];治疗7 d后观察组PaO2为(84.37±10.29)mmHg、SaO2为(97.24±3.36)%、P/F为(492.45±40.65)mmHg,均高于对照组[(79.44±10.77)mmHg、(95.22±3.31)%、(471.35±40.28)mmHg];治疗后,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19.35%(12/62)、吸氧时间为(45.33±10.36)min、ICU住院时长为(5.25±1.31)d,对照组分别为32.79%(20/61)、(50.44±10.27)min、(6.77±1.61)d。上述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9%(7/62),对照组为9.84%(6/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病死率为3.23%(2/62),低于对照组的18.03%(1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取俯卧位辅助高流量氧疗可促进肺炎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及氧合功能恢复,对优化患者诊疗情况、改善不良预后均有积极意义。

    雾化超微粒径盐酸戊乙奎醚在喉罩全麻患者EBUS-TBNA术中的临床研究

    刘莉影 黄伟伟 代彦文
    2024, 30(1):  7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超微粒径盐酸戊乙奎醚(PHC)对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患者喉罩全麻后气道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行EBUS-TBNA的喉罩全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38~72(55.62±5.69)岁,采用经雾化吸入超微粒径PHC辅助喉罩全麻;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40~70(56.33±5.25)岁,采用二羟丙茶碱注射液辅助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气道形态学指标、通气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气道损伤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术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均低于对照组[(6.13±2.21)ng/L比(8.33±2.45)ng/L、(7.22±2.15)ng/L比(9.36±2.77)ng/L、(23.32±2.17)ppb比(26.61±5.41)p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4.84、4.48,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气道壁总厚度、气道平滑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1.77±0.24)cm比(2.16±0.38)cm、(7.15±2.41)mm2/mm比(9.24±2.25)为mm2/mm、(3.44±0.58)mm2/mm比(4.41±1.27)mm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9、5.03、5.52,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85.22±10.46)%比(78.25±10.13)%、(422.74±80.61)L/min比(378.25±80.24)L/min、(2.68±0.46)L比(1.92±0.74)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3.11、6.92,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气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6/63)比20.63%(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结论 雾化吸入超微粒径PHC辅助喉罩全麻能有效改善EBUS-TBNA患者术后气道炎症反应及通气功能,其机制考虑与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促进气道形态学恢复相关。

    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宋凌梓 范小斌
    2024, 30(1):  81-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16例HCC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8例。常规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65.33±5.27)岁。联合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65.25±5.33)岁。常规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配合TACE,联合组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配合TACE。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肝细胞功能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肝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80.35±10.24)ng/L比(87.22±10.37)ng/L、(6.25±2.14)ng/L比(7.69±2.05)ng/L、(4.25±1.47)μg/L比(5.33±2.0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0、3.701、3.250,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6-酮-前列腺素1α(6-kelo-prototype graphic framework1α,6-kelo-PGF1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分别为(175.25±20.61)ng/L、(62.11±10.47)ng/L、(55.19±10.25)ppb,常规组分别为(158.74±20.33)ng/L、(70.25±10.33)ng/L、(61.36±10.33)pp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43、4.215、3.229,均P<0.05)。联合组治疗3 d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水平分别为(48.44±5.21)U/L、(47.25±5.38)U/L,均低于常规组[(51.28±5.44)U/L、(50.66±5.28)U/L](t=2.871、3.445,均P<0.05);治疗5 d后,联合组ALT、AST水平分别为(36.77±5.61)U/L、(37.25±5.35)U/L,均低于常规组[(39.19±5.28)U/L、(40.61±5.2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2、3.420,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TACE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6.90%(4/58)比18.97%(11/58)、8.62%(5/58)比22.41%(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68、7.254,均P<0.05)。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辅助TACE能有效抑制HCC患者炎症因子释放并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改善肝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且与常规护肝药物相比,小剂量地塞米松安全性更高。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苗苗 吴坤英
    2024, 30(1):  86-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3种不同术式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20例中重度POP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A组年龄(57.16±3.59)岁;POP分期:中度24例,重度16例。B组年龄(56.94±3.51)岁;POP分期:中度22例,重度18例。C组年龄(56.08±3.54)岁;POP分期:中度19例,重度21例。A组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C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复发率及并发症。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B组、C组手术时间[(125.74±31.52)min、(134.97±38.21)min]均长于A组[(77.45±25.06)min],术中出血量[(57.12±21.09)ml、(55.74±19.53)ml]均少于A组[(90.76±28.91)ml],住院时间[(5.29±1.46)d、(5.34±1.29)d]均短于A组[(6.85±1.53)d],住院费用[(23 523.07±5 171.05)元、(24 135.65±5 208.47)元]均高于A组[(15 241.35±4 472.1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量表(PFDI-20)评分均低于术前,性生活质量问卷(PISQ-12)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C组PFDI-20评分[(8.34±2.05)分、(8.19±2.41)分]均低于A组[(10.56±2.17)分],PISQ-12评分[(41.15±2.97)分、(40.87±2.64)分]均高于A组[(36.21±3.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C组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PFDI-20评分及PISQ-12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重度POP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但这两种术式手术耗时长且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38 ℃恒温保存时间对3种手术冲洗液安全性的影响

    王波 蒙漫史 陈夏明 陈翠完 蒙薇好
    2024, 30(1):  91-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8 ℃恒温保存时间对3种手术冲洗液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22年1月购买的袋装0.9%氯化钠溶液、袋装电切液、袋装等渗液各480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3种手术冲洗液各480袋各自随机分为6组,其中一组室温(21~25 ℃)存放7 d进行安全指标检测,作为空白对照组,另外5组加温到38 ℃后分别保存2 d、7 d、14 d、21 d、28 d后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加热2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的0.9%氯化钠溶液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2.84,均P<0.05);加热2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的电切液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1、14.32,均P<0.05);加热2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的等渗液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7、14.91,均P<0.05);3种冲洗液空白对照组、加热2 d组、加热7 d组、加热14 d组、加热21 d组、加热28 d组细菌学培养均为阴性,且冲洗液外观无明显变化,无分层、浑浊、沉淀、挂壁及异味。结论 9%氯化钠溶液、袋装电切液、袋装等渗液经38℃恒温存放28 d后pH和渗透压摩尔浓度均有所增加,但都在安全范围内,同时3种冲洗液均能保持无菌状态,溶液无分层、浑浊、沉淀、挂壁及异味等情况,临床可安全使用。

    枸橼酸咖啡因高维持剂量对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通气治疗的影响研究

    何青 田静
    2024, 30(1):  95-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3例AOP患儿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常规组(61例)和高剂量组(6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常规组予以5 mg/kg枸橼酸咖啡因辅助通气治疗,高剂量组予以10 mg/kg枸橼酸咖啡因维持剂量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呼吸暂停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高剂量组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4.25±1.33)d比(5.28±1.77)d、(4.02±1.47)d比(5.14±1.46)d、(5.12±1.36)d比(6.65±2.43)d、(10.25±3.41)d比(14.15±5.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4.24、4.32、4.89,均P<0.05)。高剂量组治疗24 h、48 h、72 h的呼吸暂停发作频率均低于常规组[(8.44±2.23)次比(9.77±2.42)次、(6.36±1.47)次比(7.85±2.26)次、(3.25±0.76)次比(4.49±1.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34、5.89,均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的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高于常规组[(8.62±2.41)ml/kg比(7.33±2.25)ml/kg、(36.77±10.61)%比(30.25±10.42)%、(35.66±10.33)%比(29.77±1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3.44、3.15,均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8.06%(5/62)比6.56%(4/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1)。结论 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机械通气治疗AOP可在有效改善患儿呼吸暂停症状的同时加快康复进程,与常规维持剂量相比,高维持剂量下的枸橼酸咖啡因未明显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磊 李学福 吕树振 丁家宁 侯昊
    2024, 30(1):  99-1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在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48±3.57)岁。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56.38±2.6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韧带修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Y平衡测试(Y balance test,YB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PA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术后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Kofoed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13±2.89)分比(79.27±3.28)分、(90.29±2.21)分比(78.44±2.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24、26.575,均P<0.05);观察组YBT、P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8.28±2.69)分比(78.22±1.66)分、(3.02±1.22)分比(5.34±2.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03、6.609,均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0±1.15)分比(6.89±1.26)分、(1.34±0.54)分比(4.64±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1、19.683,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36%(9/55)比49.09%(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8,P<0.05)。结论 全关节镜下可吸收免打结线带重建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所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可显著改善他们的踝关节功能,提高自觉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研究

    侯西栋 周丽华 温艳艳
    2024, 30(1):  103-10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2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67(52.13±8.43)岁,体质量指数19~25(22.49±2.12)kg/m2,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按照急性心脏毒性的相关判定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组(125例)和未发生组(155例)。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将基线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为44.64%(125/280),其中同时出现两种以上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为4.00%(5/125)。患者急性心脏毒性均发生在化疗完成后半年内,且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的为窦性心动过速[26.40%(33/125)]、QTC间期改变[22.40%(28/125)]、T波改变[16.80%(21/125)]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年龄≥55岁、已绝经、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有高血脂病史、联合曲妥珠单抗、联合右雷佐生的患者占比相较于未发生组高[32.00%(40/125)比21.29%(33/155)、60.00%(75/125)比18.71%(29/155)、31.20%(39/125)比6.45%(10/155)、29.60%(37/125)比12.90%(20/155)、16.00%(20/125)比7.74%(12/155)、28.00%(35/125)比12.90%(20/155)、72.80%(91/125)比41.94%(65/155)],发生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均比未发生组高[(16.02±6.00)U/L比(12.54±5.01)U/L、(139.78±31.75)U/L比(132.78±20.4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53、29.36、11.90、4.66、9.99、26.72,t=5.289、2.2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绝经、糖尿病病史、联合曲妥珠单抗、肌酸激酶同工酶、α-HBDH是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OR=1.015、17.133、1.744、4.096、4.175、2.085,均P<0.05),而联合右雷佐生则是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因素(OR=0.613,P<0.05)。结论 年龄、绝经、糖尿病病史、联合曲妥珠单抗、肌酸激酶同工酶、α-HBDH是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而联合右雷佐生则是蒽环类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急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效果

    李瑜萍 黄育娜 朱进华 陈国兴 林艳霞
    2024, 30(1):  109-1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东莞市谢岗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6~77(63.6±3.2)岁,行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4~75(63.0±2.9)岁,行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进行6个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肌酐以及不良反应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值、t检验。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肌酐均优于对照组[(232.16±16.70)×109/L比(215.16±16.15)×109/L、(26.70±7.37)%比(34.42±7.55)%、(61.16±7.22)μmol/L比(64.85±7.2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4.33、2.13,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56.64±0.86)mm比(50.56±0.92)mm、(40.01±0.70)mm比(43.04±0.58)mm、(53.16±0.78)%比(47.26±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7、19.18、20.75,均P<0.05)。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19.99%(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辅以替格瑞洛治疗疗效确切,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同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广泛推行。

    喉鳞状细胞癌中HPV与TAP、CD8、HL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李逸群 易丽君 陈庆勇 李云荣 李红 安姝憬
    2024, 30(1):  112-1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抑制基因蛋白16(P16)与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1、TAP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D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TAP1、TAP2、HLA、CD8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8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蜡块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68例,女性16例,年龄45~78岁,中位年龄63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4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和TAP1、TAP2、HLA、CD8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HPV感染与上述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P16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9%(10/84),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CD8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8.1%(32/84),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6.0%(47/84)],TAP1、TAP2、HL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41.7%(35/84)比69.0%(58/84)、29.8%(25/84)比56.0%(47/84)、42.8%(36/84)比57.1%(48/84)],其中,TAP2在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8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而TAP1、TAP2、HLA、P1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Spearman关联性分析结果提示TAP1表达与TAP2、CD8呈正相关(r=0.295、0.232,均P<0.05),HLA的表达与CD8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2,P<0.05)。结论 TAP1、TAP2、HLA、CD8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肿瘤可能通过下调TAP1、TAP2导致HLA表达异常,从而抑制CD8免疫应答过程,进而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氢吗啡酮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曾莹吟 吴冬良 王鹏霞 程森 刘珊珊
    2024, 30(1):  120-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氢吗啡酮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02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男性122例、女性80例,年龄65~8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TAP组(67例)、TAP+H组(68例)与H组(67例)。TA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给予0.25%的罗哌卡因20 ml阻滞,TAP+H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给予0.25%的罗哌卡因20 ml阻滞联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泵,H组单纯给氢吗啡酮静脉镇痛泵。对比3组患者在术后1 h、8 h与48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静脉补救性镇痛剂的注射次数与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术后1 h与8 h,H组HR与MAP均高于TAP+H组[(83.93± 5.61)次/min比(80.62± 7.10)次/min、(88.28±4.79)mmHg(1 mmHg=0.133 kPa)比(81.97+5.12)mmHg、(84.78±4.08)次/min比(81.18±3.90)次/min、(91.54±5.33)mmHg比(82.32 ±5.6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38、2.15、2.04,均P<0.05);术后8 h与48 h,TAP组HR与MAP均高于TAP+H组[(85.84± 5.21)次/min比(81.18± 3.90)次/min、(85.61±4.91)mmHg比(82.32±5.60)mmHg、(87.32± 4.51)次/min比(86.10± 3.40)次/min、(93.51±6.17)mmHg比(90.22±4.8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83、2.00、2.21,均P<0.05)。3组患者在术后48 h内,均有注射静脉补救性镇痛药,其中以H组注射次数最多。在术后48 h内,TAP组恶心呕吐、头疼头晕(19.4%、1.5%)较TAP+H组(25.0%、4.4%)低。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联合氢吗啡酮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FTS理念中是有效的,该麻醉方式能增强镇痛效果,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身体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患者自主进食,实现快速康复。

    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比较

    张云涛 陈丽君
    2024, 30(1):  125-1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加强临床对此类血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分娩且在妊娠中期发现的160例宫腔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0~40岁,妊娠周数12~25+2周。根据其血肿类型分为胎盘后血肿组及绒毛膜下血肿组,各80例,综合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胎盘后血肿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3.75%(11/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2.50%(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09);胎盘后血肿组足月妊娠发生率为56.25%(45/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87.50%(7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24,P<0.001);胎盘后血肿组早产发生率为27.50%(22/80),绒毛膜下血肿组为5.00%(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79,P<0.001);胎盘后血肿组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及胎盘残留发生率分别为40.00%(32/80)、37.50%(30/80)及31.25%(25/80),绒毛膜下血肿组分别为12.50%(10/80)、12.50%(10/80)及7.50%(6/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6、13.333、14.444,均P<0.001);胎盘后血肿组分娩孕周(36.12±3.02)周,早于绒毛膜下血肿组(38.12±2.89)周(t=4.280,P<0.001);胎盘后血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 025.25±562.02)g,低于绒毛膜下血肿组的(3 323.21±578.25)g(t=3.096,P=0.002);胎盘后血肿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溶血)发生率为17.91%(12/67),高于绒毛膜下血肿组的2.70%(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3,P=0.003)。结论 胎盘后血肿和绒毛膜下血肿在血肿体积、分娩孕周及妊娠结局上存在差异,前者更易引发不良的妊娠结局,临床需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基础研究

    毫针和火针疗法治疗骨髓抑制大鼠模型的分子作用机制

    杨晓琳 李岩
    2024, 30(1):  130-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毫针和火针治疗大鼠骨髓抑制模型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2022年3月至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的96只4~6周龄、体质量为250~300 g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针组和毫针组,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大鼠骨髓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陪同抓取、固定,但是不进行治疗;火针组大鼠根据编号依次将大鼠俯卧固定于鼠板上,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于造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采用火针点刺法治疗,火针垂直刺入3 mm,不留针,隔日1次,连续7 d;毫针组大鼠根据编号依次将大鼠俯卧固定于鼠板上,针具、选穴同火针组,垂直刺入3 mm,留针6 min,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每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干预1~7 d取大鼠尾静脉血10 μl测定白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指标;制作骨髓组织切片,进行瑞氏吉姆沙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LSD-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模型组大鼠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5、7 d,火针组和毫针组白细胞数量[(3.53±0.19)×109/L、(3.42±0.22)×109/L比(3.12±0.10)×109/L;(3.78±0.23)×109/L、(3.65±0.29)×109/L比(2.88±0.24)×109/L;(4.08±0.43)×109/L、(3.70±0.17)×109/L比(2.27±0.12)×109/L]和血小板数量[(79.72±3.89)×109/L、(79.15±5.22)×109/L比(70.17±2.20)×109/L;(85.18±3.40)×109/L、(81.88±4.97)×109/L比(62.73±3.80)×109/L;(92.18±7.64)×109/L、(83.45±4.29)×109/L比(51.92±1.64)×109/L]高于模型组(均P<0.05),红细胞数量[(1.36±0.03)×1012/L、(1.37±0.03)×1012/L比(1.52±0.03)×1012/L;(1.32±0.03)×1012/L、(1.34±0.02)×1012/L比(1.59±0.02)×1012/L;(1.24±0.07)×1012/L、(1.32±0.05)×1012/L比(1.68±0.03)×1012/L]和血红蛋白含量[(84.00±1.67)g/L、(84.33±1.86)g/L比(94.00±1.26)g/L;(82.00±2.68)g/L、(83.50±0.84)g/L比(97.83±1.17)g/L;(76.67±5.32)g/L、(81.83±3.43)g/L比(104.17±2.04)g/L]低于模型组(均P<0.05);毫针组和火针组中骨髓原始细胞数量高于模型组,且可见杆状核细胞的出现;火针组和毫针组G0/G1期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百分率始终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火针组变化较毫针组更显著,并且S期和G2/M期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百分率始终高于模型组(均P<0.05)。毫针组和火针组治疗后3、7 d大鼠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中CD4、CD6、Cylcin D1和E2F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均P<0.05)。火针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4、CD6、Cylcin D1和E2F1的表达上调更显著。结论 毫针和火针治疗均可以改善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骨髓抑制,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骨髓单核成纤维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4、CD6、Cylcin D1和E2F1表达有关,从而恢复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休眠的代谢平衡。

    病例报告

    儿童巨大胃黏膜肥厚症1例并文献复习

    黄梅英 廖冰华
    2024, 30(1):  137-1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1例巨大胃黏膜肥厚症患儿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患儿,男,13岁,因头晕半年、面色苍白2个月于2022年6月27日收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对患儿进行查体,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等实验室检查,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检查与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巨大肥厚性胃炎患者症状轻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对症治疗。长时间顽固出血以致引起贫血,贫血症状严重且各种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胃切除术。胃酸分泌过高的患者主诉胃痛,应给抗酸药、解痉药治疗。基于临床治疗预防长远角度来看,医疗人员不应忽视该病的长久发展。

    鱼刺卡喉食管穿孔伴食管纵隔瘘患者1例的护理

    王妍妍 苏湘芬 聂岸柳
    2024, 30(1):  141-1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穿孔是一种外科急症,一旦并发败血症、纵隔脓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病死率高达40%~60%。本文回顾性分析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鱼刺卡喉食管穿孔伴食管纵隔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鱼刺卡喉并发纵隔脓肿紧急行“胸骨左侧半劈开+颈部脓肿切开+纵隔脓肿探查及置管引流+左锁骨下静脉缝扎止血术”治疗,术后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纵隔引流管的有效引流、合理镇静镇痛、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术后第92天治愈出院。通过总结分析该案例的治疗和护理,希望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肺部疾病护理

    基于三度空间模型的精细化护理在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宗海燕 朱晔
    2024, 30(1):  145-1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三度空间模型的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51~79(64.56±8.15)岁,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53~80(66.23±7.36)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度空间模型的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40.92±10.23)分比(33.56±8.39)分、(49.83±12.21)分比(39.62±9.91)分、(32.96±8.24)分比(23.49±5.87)分、(28.76±7.19)分比(22.26±5.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9、4.55、6.55、5.00,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96.86±24.22)%比(84.12±21.03)%、(88.79±22.19)mmHg(1 mmHg=0.133 kPa)比(73.21±18.30)mmHg、(2.63±0.66)%比(2.29±0.57)%、(1.46±0.37)%比(1.28±0.32)%、(0.67±0.17)%比(0.58±0.15)%、(46.58±11.65)mmHg比(58.67±4.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78、2.73、2.58、2.78、4.52,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疾病影响、症状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20.74±4.15)分比(29.46±5.89)分、(37.86±7.57)分比(49.58±9.92)分、(29.56±7.39)分比(38.76±9.69)分、(62.85±12.57)分比(52.32±1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7、6.58、6.61、4.51,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49)比24.49%(1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结论 基于三度空间模型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换气功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卞玉霞 赵海涛 屠友艳
    2024, 30(1):  151-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指标以及临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连云港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9~76(67.53±2.41)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7~76(66.97±2.41)岁。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水平、炎症指标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1±0.63)L比(3.02±0.51)L、(4.23±0.64)L/min比(3.81±0.72)L/min、(1.71±0.43)L比(1.43±0.5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2.76、2.43,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21.98±5.48)μg/L比(25.53±5.68)μg/L、(23.08±6.05)μg/L比(27.54±5.56)μg/L、(23.97±6.45)pg/L比(28.53±6.25)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43、3.21,均P<0.05);观察组患者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比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 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常规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恢复水平,降低炎症指标表达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张春晓 孙晓萍
    2024, 30(1):  155-1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64.69±5.63)岁,采用尊严疗法临终护理。对照组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65.78±5.79)岁,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希望水平为(39.67±1.4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72±5.18)分,对照组分别为(35.17±3.05)分、(67.96±5.22)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3.52±1.36)分比(45.58±1.40)分,(46.83±1.07)分比(47.96±1.10)分,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68.97%(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尊严疗法临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共情护理联合多维度健康教育指导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孙秀香 贺军宁 王鹏雁
    2024, 30(1):  160-1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共情护理联合多维度健康教育指导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烟台市奇山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99例,年龄(44.96±11.08)岁,给予多维度健康教育指导;试验组99例,年龄(45.14±11.15)岁,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依从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前试验组与常规组QOL评分分别为(22.85±4.35)分、(22.85±4.96)分,护理干预后分别为(46.95±6.85)分、(40.54±5.32)分,两组护理后QO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QOL评分高于常规组(t=7.354,P<0.001)。护理干预前试验组与常规组HAMA评分分别为(35.82±3.85)分、(35.06±3.72)分,护理干预后分别为(21.10±2.58)分、(26.85±2.14)分,护理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生活质量HAMA评分低于常规组(t=17.068P<0.001)。护理1周后,试验组依从率[92.93%(92/99)]高于常规组[80.81%(80/99)](χ2=6.373,P=0.012)。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03%(3/99)]低于常规组[12.12%(12/99)](χ2=5.843,P=0.016)。结论 共情护理联合多维度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率,有效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研究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皮肤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玉荣 樊星 许昉方 单慧慧
    2024, 30(1):  164-1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1.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时效性激励护理对皮肤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20例皮肤癌患者临床资料,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20±2.01)岁],接受时效性激励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1.30±2.33)岁]。通过留院观察及跟踪回访,于患者术前1 d、术后30 d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使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术前1 d,两组SCL-90、SAS、SDS及EORTC QLQ-C30量表评分、治疗依从性量表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SCL-90、SAS、SDS评分分别为(94.38±5.17)分、(29.41±2.35)分、(27.18±1.11)分,均低于对照组[(96.35±2.06)分、(30.32±1.36)分、(28.20±2.3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2.596、3.040,P=0.007、0.011、0.003)。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各量表评分[治疗计划为(3.51±0.72)分、康复计划为(3.19±0.36)分、复查计划为(2.63±0.55)分]均高于对照组[(3.25±0.64)分、(3.06±0.25)分、(2.32±0.4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2.297、3.289,P=0.039、0.023、0.001)。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正性条目评分为(45.98±6.04)分,高于对照组的(43.15±5.77)分,负性条目评分为(29.33±4.06)分,低于对照组的(31.15±3.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4、2.753,P=0.010、0.007)。结论 时效性激励护理能够改善皮肤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家属协同管理模式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类风湿关节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卢宇婷 张茹钰 季福欣
    2024, 30(1):  169-1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24.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属协同管理模式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儿12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2.03±1.49)岁,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试验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12.15±1.47)岁,采用家属协同管理模式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双手握力均值、疼痛及疲劳评分,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负性情绪评分,并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儿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儿双手握力均值、疼痛及疲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双手握力均值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和疲劳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儿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负性情绪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5.17±4.03)分、(41.73±4.46)分,常规组分别为(57.98±5.16)分、(54.74±5.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儿对干预措施总满意度[96.67%(58/60)]高于常规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结论 家属协同管理模式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儿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和疲劳程度,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患儿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