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06-01
    上一期   
    心血管疾病专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强化调脂治疗后Lp-PLA2、ET-1、NO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
    王学文 李广平 刘行 杨蕾 高怡 徐延敏 刘彤
    2025, 31(11):  1762-176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5-11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强化调脂治疗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PCI治疗的13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61例,年龄18~75(65.16±5.04)岁。所有患者PCI术后均行强化调脂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52例)和无MACE组(7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Lp-PLA2、ET-1、NO水平。采用主效应检验血清Lp-PLA2、NO、ET-1水平。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治疗后4个月血管内皮功能(血清NO、ET-1水平)与血清Lp-PLA2水平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NO、ET-1水平与MACE的独立相关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水平与MACE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对MACE的影响。采用log-binomial模型分析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水平与MACE亚型的关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3个月、4个月,MACE组血清Lp-PLA2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MACE组血清NO水平均低于无MACE组,血清ET-1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均P<0.05)。两组血清Lp-PLA2、NO、ET-1水平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AM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水平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NO、ET-1水平的影响表现为直线关系,其中血清Lp-PLA2水平对血清NO水平的负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P=0.011),对血清ET-1水平的正向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5,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OR=1.334,95%CI:1.138~1.629)、NO(OR=0.802,95%CI:0.723~0.867)、ET-1(OR=1.877,95%CI:1.536~2.187)水平与MACE存在独立相关性(均P<0.05);与低血清Lp-PLA2、ET-1水平和高血清NO水平比较,高血清Lp-PLA2、ET-1水平和低血清NO水平与MACE存在独立相关性(均P<0.05)。治疗后4个月血清Lp-PLA2水平连续变化与MACE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血清Lp-PLA2水平与MACE呈正相关(均P<0.05)。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O、ET-1水平在血清Lp-PLA2水平与MACE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为0.200(z=11.065,P<0.001)、0.178(z=10.746,P<0.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的比分别为23.84%、21.26%。log-binomial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4个月不同血清Lp-PLA2水平患者MACE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STEMI患者PCI术后强化调脂治疗后血清Lp-PLA2、ET-1水平与MACE均呈正相关,血清NO水平与MACE呈负相关。

    黄芪宗气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
    刘谊 韩宝华 张悦
    2025, 31(11):  1770-177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23-11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芪宗气方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每组49例。中医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5~81(62.10±8.05)岁;冠心病病程4~13(8.43±2.09)年;心力衰竭病程1~5(2.61±0.70)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3例,Ⅲ级25例,Ⅳ级11例。常规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4~82(63.20±8.78)岁;冠心病病程3~12(8.08±1.96)年;心力衰竭病程1~5(2.67±0.66)年;NYHA分级:Ⅱ级15例,Ⅲ级24例,Ⅳ级1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宗气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一氧化氮)、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心力衰竭症状(Lee氏心力衰竭评分)及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1.84%(45/49)比73.47%(36/49)](P<0.05)。治疗后,中医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常规组[(43.98±3.30)ng/L比(51.31±3.88)ng/L],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常规组[(39.33±2.99)μmol/L比(35.15±1.37)μmol/L](均P<0.05);中医组LVEF高于常规组[(58.14±3.57)%比(55.06±4.43)%],LVESD、LVEDD、BN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46.41±3.96)mm比(49.57±2.32)mm、(46.61±3.03)mm比(52.92±3.25)mm、(454.36±90.21)ng/L比(506.58±76.30)ng/L](均P<0.05);中医组Lee氏心力衰竭评分、MLHF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7.47±1.60)分比(9.29±1.44)分、(38.12±4.60)分比(45.27±4.71)分](均P<0.05)。结论 黄芪宗气方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胡人月 曹晓媚 夏雪艳
    2025, 31(11):  1775-177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23-11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9例,年龄60~80(70.46±8.25)岁。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27例)和无MACE组(69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吸烟史、饮酒史、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UH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6例老年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共27例发生MACE。MACE组LVEDD、LVESD均长于无MACE组[(65.21±8.34)mm比(48.57±8.63)mm、(64.97±5.74)mm比(48.02±5.28)mm],LVEF低于无MACE组[(40.83±5.12)%比(46.29±6.45)%](均P<0.05)。MACE组UA水平和UHR均高于无MACE组[(467.12±84.08)μmol/L比(409.86±73.75)μmol/L、657.92±118.43比333.22±66.65],HDL-C水平低于无MACE组[(0.71±0.13)mmol/L比(1.23±0.21)mmol/L](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UA水平(OR=2.109,95%CI 1.109~4.010)、低HDL-C水平(OR=0.438,95%CI 0.254~0.756)、高UHR(OR=10.549,95%CI 3.123~35.629)均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结果显示,UHR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904(0.859~0.954),截断值为469.68,特异度为86.71%,灵敏度为85.48%。结论 UHR与老年CHF患者MACE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数、血脂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许玲 吴红燕 徐瑶 尹德录
    2025, 31(11):  1780-178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30-11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指数(SII)、血脂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2例;年龄38~82(62.50±10.81)岁;体重指数18.20~32.60(25.31±3.52)kg/m2。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和多支病变组(75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32例)和中重度病变组(68例)。比较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中重度病变组SI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ACS患者SII、血脂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支病变组TC、TG、LDL-C水平和SII均高于单支病变组,HDL-C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中重度病变组TC、TG、LDL-C水平和SII均高于轻度病变组,HDL-C水平低于轻度病变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水平和SI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72、0.450、0.484、0.374、-0.479,均P<0.05)。结论 ACS患者SII升高及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血清TSP-1、Apela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馨玉 石永朋 高渊
    2025, 31(11):  1784-179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14-11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Apela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D合并CHF患者129例,纳入CHD合并CHF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CHD无CHF患者129例,纳入CHD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受试者129例,纳入健康组。CHD合并CHF组男65例,女64例;年龄54~78(66.38±9.10)岁;体重指数(BMI)18.09~32.16(23.47±2.97)kg/m2。CHD组男68例,女61例;年龄56~76(67.41±8.67)岁;BMI 18.17~31.15(23.39±3.06)kg/m2。健康组男63例,女66例;年龄54~76(66.95±8.96)岁;BMI 18.23~30.96(23.34±3.11)kg/m2。比较387例受试者血清TSP-1、Apela水平;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CHD合并CHF患者血清TSP-1、Apel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TSP-1、Apela水平与CHD合并CHF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统计CHD合并CHF患者预后,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8例)和预后良好组(9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TSP-1、Apel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合并CH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LSD-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CHD合并CHF组血清TSP-1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血清Apela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CHD合并CHF组血清TSP-1水平高于CHD组,血清Apela水平低于CHD组(均P<0.05)。Ⅲ级、Ⅳ级CHD合并CHF患者血清TSP-1水平均高于Ⅱ级患者,血清Apela水平均低于Ⅱ级患者(均P<0.05);Ⅳ级CHD合并CHF患者血清TSP-1水平高于Ⅲ级患者,血清Apela水平低于Ⅲ级患者(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SP-1水平与CHD合并CHF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Apela水平与CHD合并CHF患者LVEDD、LVESD、LVEDV、LVESV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均P<0.05)。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29例CHD合并CHF患者失访10例,其余119例中28例预后不良(23.53%)。预后不良组吸烟、病变血管数量≥3支、院外不规律用药构成比及血清TSP-1水平、Gensini积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46.43%(13/28)比24.18%(22/91)、32.14%(9/28)比13.19%(12/91)、25.00%(7/28)比9.89%(9/91)、(9.14±2.16)μg/L比(7.47±2.02)μg/L、45(31,62)分比41(26,58)分],血清Apel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2.65±0.68)μg/L比(3.48±0.54)μg/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1.687,95%CI 1.007~2.826)、高Gensini积分(OR=1.864,95%CI 1.200~2.894)、高血清TSP-1水平(OR=2.087,95%CI 1.209~3.602)、院外不规律用药(OR=1.830,95%CI 1.268~2.641)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Apela水平(OR=0.556,95%CI 0.369~0.837)是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CHD合并CHF患者血清TSP-1、Apela水平均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均是CHD合并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地尔硫卓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金兴山 杨莉
    2025, 31(11):  1791-179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8-11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7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男20例,女29例;年龄54~70(61.97±3.35)岁;病程5~15(10.24±1.96)个月。研究组男19例,女28例;年龄53~70(62.08±3.46)岁;病程5~16(10.31±1.89)个月。对照组采用地尔硫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5%(45/47)比77.55%(38/49)](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2.30±0.49)次/周比(3.22±0.51)次/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3.22±0.71)min/次比(4.61±0.85)min/次](均P<0.05);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48.02±0.61)%比(45.91±0.52)%],LVESD小于对照组[(40.15±2.98)mm比(44.05±3.07)mm](均P<0.05);研究组血清NT-proBNP、cTnI、hs-CRP水平和NLR均低于对照组[(246.51±29.52)ng/L比(378.54±31.74)ng/L、(0.20±0.04)μg/L比(0.39±0.05)μg/L、(3.05±0.74)mg/L比(4.65±0.92)mg/L、1.98±0.35比2.61±0.39](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胶囊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可抑制心绞痛发作、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受损程度,安全性较好。

    基于“互联网+”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叶晓慧 韩金桃 王迈瑞
    2025, 31(11):  1796-180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1-11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0~68(61.94±2.25)岁;病程2~16(9.94±3.63)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2~70(61.98±2.22)岁;病程1~17(9.52±3.82)年;心功能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运动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12周。比较两组运动依从性(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自制的运动依从性调查表)、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运动依从性调查表中各维度(按时运动、运动频率、运动时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5.53±3.62)分比(79.98±3.54)分、(86.26±4.24)分比(78.86±3.93)分、(85.57±2.64)分比(79.69±2.53)分](均P<0.05);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546.63±20.94)m比(489.75±20.56)m](P<0.05);观察组LVEDD、LVESD均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LHFQ各维度(情绪领域、身体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39±1.18)分比(12.54±1.22)分、(19.89±2.26)分比(22.35±2.28)分、(15.54±1.35)分比(19.93±1.76)分](均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87%(37/39)比79.49%(31/39)](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CHF患者运动依从性,增强运动耐力,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多模态数字化健康宣教对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心房颤动患者生活掌控感的影响

    杜营营 张立君 孙俊花 李江博
    2025, 31(11):  1801-180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24-11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多模态数字化健康宣教对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心房颤动患者生活掌控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心房颤动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常规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2~68(48.45±6.83)岁;病程3~13(7.95±2.43)个月。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3~69(49.33±7.30)岁;病程3~14(8.23±2.57)个月。常规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采用多模态数字化健康宣教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运动恐惧感[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评测量表(AHSMSRS)]、生活掌控感[个人生活掌控感量表(PM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TSK-SV Heart中各维度(危险感知、运动恐惧、运动回避、功能紊乱)评分均低于常规组[(6.45±1.57)分比(7.31±1.88)分、(7.12±1.38)分比(8.94±1.95)分、(6.55±1.27)分比(8.12±1.48)分、(6.05±1.22)分比(7.84±1.35)分](均P<0.05);研究组PSQI中各维度(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AHSMSRS中各维度(自我管理环境、健康自我管理认知、健康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常规组[(35.71±4.83)分比(32.75±5.22)分、(46.62±4.90)分比(43.52±4.51)分、(45.71±4.53)分比(42.75±4.42)分](均P<0.05);研究组PMS评分高于常规组[(28.31±3.53)分比(24.75±3.22)分](P<0.05)。结论 多模态数字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心房颤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减轻运动恐惧感,增强生活掌控感。

    左心房、右心室应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吴建波 刘茜
    2025, 31(11):  1806-1811.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3-11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心房(LA)、右心室(RV)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随着超声仪器和软件不断发展,超声影像技术逐渐成熟。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和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T)可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LA、RV心肌应变进行无创综合分析,改善测量LA、RV体积和结构的单一局限性,早期反映LA、RV心功能障碍及预后情况。本文基于STE和CMR-FT评估LA、RV应变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结构及功能改变、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探索LA、RV应变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PI3K/Akt/KDM5A通路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进展

    赵珂 刘振兴 时大宇 徐会圃
    2025, 31(11):  1812-181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06-11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重构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终末期病理表现,其核心环节是心肌纤维化。现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心房重构是引发心房颤动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调控心肌纤维化进展,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5 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5A,KDM5A)如何调节心肌纤维化发生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进一步研究KDM5A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策略之一。

    环状RNA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季增辉 曲辅政 韩佳琪 张娟 于养生 程浩然
    2025, 31(11):  1816-181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12-1101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力衰竭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尽管广泛采用循证药物和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治疗,但仍有不可接受数量的患者因心力衰竭而遭受功能受损、生活质量差和早期死亡的问题。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近些年的研究中,circRNA已经被证明与心力衰竭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从circRNA的结构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为心力衰竭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医学新进展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骆美仪 俞朝贤 李红霞 黄苏
    2025, 31(11):  1820-182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01-11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因其能够提供稳定的氧气浓度和高流量气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降低呼吸频率,同时可减少无效腔和增加肺泡通气量,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此外,HFNC联合肺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预后。本文从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生理病理特点、HFNC和肺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及方法、HFNC联合肺康复训练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Meta 分析
    宽胸理肺汤联合西医治疗AECOPD疗效的meta分析
    寇育乐 李向文 谭曦舒 吕长锐
    2025, 31(11):  1826-183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23-11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宽胸理肺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AECOPD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宽胸理肺汤联合西医治疗AE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起至2024年7月23日。使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8.0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共计1 217例,其中观察组611例,对照组6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18,95%置信区间(CI)1.08~1.29]、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数差(MD)=5.64,95%CI 3.84~7.44]、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MD=5.14,95%CI 3.96~6.31)、FEV1(MD=0.26,95%CI 0.16~0.36)、动脉氧分压(PO2)(MD=6.25,95%CI 4.94~7.55)、生活质量评分(MD=7.12,95%CI 4.76~9.4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RR=1.50,95%CI 0.27~8.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评分(MD=-2.44,95%CI -2.81~-2.07)、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MD=-6.09,95%CI -7.89~-4.28)、C反应蛋白(MD=-2.21,95%CI -2.48~-1.94)、白细胞计数(MD=-1.40,95%CI -2.24~-0.56)、白细胞介素-6(MD=-1.21,95%CI -2.31~-0.11)、肿瘤坏死因子-α(MD=-1.87,95%CI -3.29~-0.45)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略低于对照组(MD=-2.01,95%CI -5.30~1.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痰浊壅肺证和痰热郁肺证AECOPD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FEV1/FV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宽胸理肺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AECOPD更有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且可适用于痰浊壅肺证和痰热郁肺证。

    论著
    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遗尿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及行为分析
    黄嘉慧 李水帝 周达龙 曾柳苑 黄文敏 张怡娜 张鹏程
    2025, 31(11):  1835-183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926-11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遗尿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3—9月连续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入院2周内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72例,将是否共患遗尿症分为非共患组(43例)、共患组(29例)。72例ASD儿童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分别为40、20、11、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评分。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组患儿感觉统合量表的前庭觉评分低于非共患组、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的自我照顾能力评分高于非共患组[(43.21±5.93)分比(48.33±5.78)分、(9.66±4.70)分比(7.35±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47、-2.096,均P<0.05)。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遗尿症儿童前庭觉失调较严重,自我照顾能力欠佳,感觉统合训练结合生活技能干预或可改善预后。

    EIT与ARDSnet滴定PEEP法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短期预后的影响
    王旭东 章向成 孙延虎 刘雅文 刘妍 史为涛 吴苏明 李岳 王润珠 张静
    2025, 31(11):  1838-184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17-11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电阻抗断层扫描(EIT)与ARDSnet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法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IT组和ARDSnet组,每组50例。EIT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5.62±8.45)岁,体重指数(BMI)(26.51±3.64)kg/m²。ARDSnet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5.93±8.61)岁,BMI(27.06±3.73)kg/m²。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RDSnet组依据ARDSnet推荐的氧合法设定PEEP值,目标为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88%~95%、动脉血氧分压(PaO2)55~80 mmHg(1 mmHg=0.133 kPa)。EIT组进行EIT测量,在进行仰卧位PEEP滴定过程中记录EIT数据,在无自主呼吸的条件下,从5 cmH2O(1 cmH2O=0.098 kPa)初始压力开始,采用递增法逐步增加PEEP,每2 min提升2 cmH2O,直至平台压达到30 cmH2O,确保不超过此压力上限。比较两组治疗12 h和第1、2、3、5天的血流动力学、肺水肿、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水平和治疗效果。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EIT组第5天心率较低,第3、5天平均动脉压和第2、3、5天心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潮气量、顺应性均高于ARDSnet组,所有时间点血管外肺水和第2、3、5天血管通透性指数、流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跨肺压、驱动压均低于ARDSnet组,上述指标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IT组28 d病死率为20.0%(10/50),ARDSnet组为38.0%(1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47)。EIT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均短于ARDSnet组[(14.25±5.63)d比(16.83±6.41)d、(21.52±8.76)d比(25.39±9.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度ARDS患者采用EIT治疗方案,通过提升肺部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优化通气策略以及实施精细的液体管理,有效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改良桂枝甘草汤对EGFR突变NSCLC患者奥希替尼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龙惠东 郭若月 周璟瑜 林云恩 陈汉锐
    2025, 31(11):  1845-184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10-11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改良桂枝甘草汤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诱导心肌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改良桂枝甘草汤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13例、女37例,年龄(69.16±4.61)岁,口服甲磺酸奥希替尼片80 mg,每日1次。中药组男12例、女38例,年龄(69.02±4.13)岁,予以奥希替尼联合改良桂枝甘草汤治疗,改良桂枝甘草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21 d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焦亡相关蛋白的水平,评估中药干预效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二尖瓣扩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E/A)高于对照组(1.13±0.49比0.84±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8,P<0.001);中药组患者的血清胱天蛋白酶-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2.67±6.02)pg/L比(60.75±6.05)pg/L、(42.35±2.43)pg/L比(58.55±3.01)pg/L、(37.22±3.32)ng/L比(50.44±4.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94、29.611、17.693,P<0.00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改良桂枝甘草汤治疗EGFR突变的NSCLC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奥希替尼引起的心肌细胞焦亡反应,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强靶向治疗的耐受性并改善预后。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调查及风险预测方案探讨
    张苏红 任红娟 王卫华 李婷 吕菊迎
    2025, 31(11):  1850-185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208-11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并探讨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风险预测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4年9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387例感染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MDRO感染的病原学情况,并按照2∶1比例将其分为建模组(258例)和验证组(129例)。建模组男156例、女102例,出生胎龄<37周65例、≥37周193例;验证组男82例、女47例,出生胎龄<37周36例、≥37周93例。根据MDRO感染情况将建模组分为MDRO感染组(83例)和非MDRO感染组(175例)。分析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及预测效能,绘制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ICU新生儿MDRO感染率为32.56%(126/387),126例MDRO感染新生儿共检出MDRO菌株1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5%(128/187),革兰阳性菌占31.55%(59/18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7.14%、82.35%;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100.00%、95.0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建模组与验证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前1周内母亲使用抗生素、出生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 d均是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3、0.841,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拟合度均较好。ROC结果显示,建模组、验证组预测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95%置信区间0.851~0.947)、0.865(95%置信区间0.795~0.936)。决策曲线显示,建模组风险阈值概率在0.4%~70.0%、85.0%~100.0%时和验证组在0.4%~52.0%、56.0%~73.0%、84.0%~100.0%时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前1周内母亲使用抗生素、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低蛋白血症、有创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均为影响NICU新生儿MDRO感染的风险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预测效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李晓泽 王端 王策
    2025, 31(11):  1859-186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19-11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46例儿童MP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进展情况将患儿分为重症组(54例)和非重症组(192例)。重症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7.56±2.32)岁,病程(8.11±1.42)d;非重症组男110例,女82例,年龄(8.11±2.74)岁,病程(7.85±1.35)d。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儿童MPP重症化的影响因素。另通过R 3.4.3软件绘制儿童MPP重症化的列线图模型,模型的内部验证主要依靠Bootstrap法进行,而模型的校准度、预测效能则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均高于非重症组[(10.81±3.22)mg/L比(7.73±2.54)mg/L、(3.98±0.83)ng/L比(3.55±0.72)ng/L、(0.58±0.11)µg/L比(0.26±0.06)µg/L、(365.65±115.52)U/L比(252.36±75.36)U/L、(3.25±1.02)mg/L比(2.62±0.87)mg/L、(46.32±13.65)mm/h比(33.25±11.01)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99、3.746、28.150、8.582、4.521、7.293,均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IL-2、PCT、LDH、D-D、ESR水平升高均是儿童MPP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34,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度良好;ROC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MPP重症化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1、93.75%、85.94%。结论 CRP、IL-2、PCT、LDH、D-D、ESR水平升高均是儿童MPP重症化的危险因素,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以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以改善患儿预后。

    星状神经节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控制及血清瘦素调节效果研究
    孙玲莉 王晓霞 杨栓柱 茹延龙
    2025, 31(11):  1864-1868.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18-11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埋线在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共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31.32±4.60)岁,体重指数(30.87±2.63)kg/m2,予以常规饮食+运动+西药治疗。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2.03±5.12)岁,体重指数(31.02±3.04)kg/m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控制效果(体重指数、腰围)、血脂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脂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后,研究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瘦素和体脂率分别为(27.23±2.19)kg/m2、(92.26±3.50)cm、(1.75±0.40)mmol/L、(5.54±1.09)mmol/L、(12.03±2.24)µg/L和(27.51±2.31)%,均低于对照组的(28.62±2.03)kg/m2、(94.54±3.88)cm、(2.03±0.3)mmol/L、(6.13±1.16)mmol/L、(15.34±2.13)µg/L和(29.62±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4、2.760、3.250、2.344、6.773和4.321,均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埋线联合应用于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体重控制效果,并可调节患者血脂及血清瘦素水平,降低体脂率。

    针刺联合通络明目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应用
    杨奕 王丽 黄辉 胥丽辉
    2025, 31(11):  1869-187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08-11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通阳开窍法针刺联合通络明目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视功能、黄斑区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患者共172例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4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65.77±8.10)岁,糖尿病病程(10.07±2.15)年,患眼78只;A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6.05±8.26)岁,糖尿病病程(10.12±2.10)年,患眼76只;B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65.53±8.07)岁,糖尿病病程(10.16±2.08)年,患眼75只;C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5.44±8.12)岁,糖尿病病程(10.21±2.18)年,患眼76只。对照组予以基础支持治疗,A组予以通阳开窍法针刺+基础支持治疗,B组予以通络明目汤+基础支持治疗,C组予以通阳开窍法针刺+通络明目汤+基础支持治疗。4组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视功能、黄斑区微血管参数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One-way ANOVA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C组中医症状评分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分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均低于A、B、对照组[(3.15±0.75)分比(5.12±1.01)分、(5.02±1.00)分、(7.35±1.20)分;(2.24±0.41)分比(3.45±0.71)分、(3.26±0.68)分、(4.09±0.81)分;(5.39±1.05)分比(8.57±1.75)分、(8.29±1.69)分、(10.95±2.01)分;(221.04±19.60)mm2比(261.20±21.32)mm2、(259.74±20.53)mm2、(281.75±25.66)mm2;(422.17±35.88)µm比(455.86±37.64)µm、(451.33±38.76)µm、(474.82±39.41)µm],A、B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BD)均高于A、B、对照组[(0.78±0.14)°比(0.62±0.11)°、(0.64±0.12)°、(0.55±0.10)°;(45.07±2.04)%比(43.10±2.05)%、(43.12±2.07)%、(41.03±2.01)%],A、B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5%(2/43)、9.52%(4/42)、11.90%(5/42)、14.63%(6/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448,P=0.569)。结论 通阳开窍法针刺、通络明目汤均可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视功能和黄斑区DCP-BD,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理想,且安全可靠。

    临床研究
    Osteoset XR医用硫酸钙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在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中的应用
    王玉佳 孙甲璐 苟建重
    2025, 31(11):  1875-187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06-11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Osteoset XR医用硫酸钙联合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CGF)膜在预防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宝鸡市口腔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3例需要拔牙的患者,按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其中男、女各20、11例,年龄(42.86±4.85)岁;拔牙部位:上颌磨牙18例,下颌磨牙13例。观察组32例,其中男、女各18、14例,年龄(44.06±4.03)岁;拔牙部位:上颌磨牙20例,下颌磨牙12例。对照组拔牙后用CGF膜双层覆盖创口表面,观察组联用Osteoset XR医用硫酸钙。治疗后7 d评估创面愈合状况,分析牙槽骨高度、宽度、牙槽骨密度和疼痛程度、牙周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 d创面甲级愈合[97.50%(28/32)]、乙级愈合[12.50%(4/32)]、丙级愈合[0%(0/32)],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58.06%(18/31)]、乙级愈合[35.48%(11/31)]、丙级愈合[6.45%(2/31)](Z=7.427,P=0.024)。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高度[(6.23±1.21)mm]、宽度[(4.28±0.81)mm]均大于对照组[(5.46±1.17)mm、(3.71±0.75)mm](t=2.567,P=0.013;t=2.896,P=0.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大于对照组[(1.34±0.25)g/cm2比(1.15±0.22)g/cm2](t=3.168,P=0.002);治疗后3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36±0.38)分比(4.04±0.39)分](t=17.318,P<0.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牙龈指数(GI)[(0.78±0.12)分]、牙菌斑指数(PLI)[(1.36±0.27)分]、临床附着丧失(CAL)[(1.63±0.21)mm]低于对照组[(0.92±0.14)分、(1.85±0.29)分、(2.36±0.24)mm](t=4.267,P<0.001;t=6.944,P<0.001;t=12.860,P<0.00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牙后牙槽骨缺损患者采取CGF膜联合Osteoset XR医用硫酸钙可加快患者创面愈合,提高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改善牙周指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站立平衡动态提升和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偏瘫中的应用
    张大伟 王立峰 张雁鸣 朱一平 张志利
    2025, 31(11):  1880-188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17-11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联合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9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掷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试验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60.21±5.18)岁;体重指数(BMI)(23.89±2.41)kg/m2;缺血性卒中29例,出血性卒中17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3例;站立位平衡分级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9.37±5.23)岁;BMI(23.56±2.34)kg/m2;缺血性卒中28例,出血性卒中18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4例;站立位平衡分级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17例。对照组接受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平衡功能[Brunel平衡量表(BBA)]、肌力水平、上肢运动功能[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E-FMA)]、血清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β蛋白、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生活质量[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差异。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8周后FAC等级优于对照组(Z=2.189,P=0.029)。治疗8周后,试验组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行走功能评分为(2.41±0.34)分、(2.53±0.36)分、(3.56±0.51)分,高于对照组的(1.17±0.17)分、(1.20±0.17)分、(2.89±0.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4、22.658、6.425,均P<0.05);试验组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为(32.72±3.68)J、(67.65±7.30)J、0.55±0.12,高于对照组的(22.24±3.16)J、(51.40±6.64)J、0.4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54、11.169、7.054,均P<0.05);试验组WMFT评分、UE-FMA评分为(25.55±3.72)分、(35.29±5.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60±2.87)分、(21.77±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89、15.483,均P<0.05);试验组S100-β水平为(0.66±0.23)μg/L,低于对照组的(0.92±0.27)μg/L,NGF、NT-3水平为(147.94±17.53)ng/L、(11.22±1.96)ng/L,高于对照组的(139.78±15.39)ng/L、(9.63±1.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2、2.373、4.337,均P<0.05);试验组CSS评分为(7.19±1.76)分,低于对照组的(9.45±2.13)分,SS-QOL评分为(129.56±14.36)分,高于对照组的(119.52±12.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8、3.575,均P<0.05)。结论 站立平衡动态提升训练联合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肌力、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优化神经功能和调节关键血清因子,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康复策略。

    上肢机器人联合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上肢的疗效
    常发旺 万彩玲 王付涛 吕运良 吴淑会 崔茂峰
    2025, 31(11):  1886-189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50117-11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上肢机器人联合肌肉激活技术对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上肢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男27例,女10例,年龄(55.78±11.85)岁,左侧17例,右侧2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59.83±12.69)岁,左侧19例,右侧18例。对照组接受肌肉激活技术治疗(20 min/次,5 d/周),治疗组接受上肢机器人联合肌肉激活技术治疗(20 min/次,5 d/周),持续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上肢Brunnstrom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UE、MBI、Brunnstrom、FI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UE、MBI、Brunnstrom、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FMA-UE、MBI、Brunnstrom、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2.89±3.13)分比(38.76±2.96)分、(46.08±5.29)分比(42.16±3.82)分、(4.05±0.81)分比(2.57±0.60)分、(50.57±3.82)分比(45.86±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6、3.654、8.922、5.495,均P<0.05)。结论 上肢机器人联合肌肉激活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法。

    阴阳透刺针法联合连续被动运动对卒中后膝过伸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张瑞 盛刚 张涛 张敏
    2025, 31(11):  1891-189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23-11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阴阳透刺针法联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对卒中后膝过伸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中医医院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接收的80例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36例)。研究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57.03±4.79)岁,病程(1.45±0.27)个月;对照组男29例、女7例,年龄(55.81±4.52)岁,病程(1.39±0.21)个月。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练习基础上进行CPM治疗(每次10~15 min,每周3~4次,随着康复进展可逐步增加频率和时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阴阳透刺针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膝过伸次数、10 m步行时间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64%(39/44)比69.4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33)。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膝过伸次数、10MWT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4.27±2.19)次比(17.86±2.46)次、(27.15±2.19)s比(32.12±3.2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FMA-LE、BBS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2.19±2.82)分比(19.42±2.70)分、(23.01±1.75)分比(20.63±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阴阳透刺针法联合CPM能够减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膝过伸次数,改善步行速度,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成康 张友波
    2025, 31(11):  1895-189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7-11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0例,依据分层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4~55(45.19±4.16)岁;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7例、旋后内收型7例、旋前外旋型13例、旋前外展型8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2~54(44.72±4.27)岁;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9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旋型11例、旋前外展型10例。两组均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两组均干预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Olerud Molander踝关节评分(OMAS)]、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步行参数[标准化单支撑期时长、步速、步宽、步长]、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OFAS踝-后足评分、OMAS均高于对照组[(83.15±7.43)分比(77.52±6.85)分、(80.46±6.12)分比(74.18±5.65)分](t=3.737、5.058,均P<0.05);观察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15.95±1.08)°比(10.42±0.87)°、(41.84±1.96)°比(37.12±1.27)°](t=26.749、13.557,均P<0.05);观察组标准化单支撑期时长、步速、步长均大于对照组[(26.18±4.15)%比(21.69±3.77)%、(1.18±0.23)m/s比(0.94±0.17)m/s、(0.64±0.21)m比(0.53±0.18)m](t=5.372、5.629、2.668,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2/45)比20.00%(9/45)](χ2=5.075,P=0.024)。结论 应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可改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提升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促进步行能力的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基于“以筋调骨”理念探讨穴位埋线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冯信 马宁 王飞
    2025, 31(11):  1900-190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9-11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以筋调骨”理念探讨穴位埋线在膝骨关节炎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63.35±8.42)岁;病程(20.36±5.17)个月;病变部位:左膝26例,右膝32例,双膝17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2.08±9.13)岁;病程(21.52±4.86)个月;病变部位:左膝28例,右膝31例,双膝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于治疗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埋线一次,共5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膝关节功能、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48±0.19)分比(2.97±0.41)分、(20.52±4.03)分比(30.65±5.29)分](t=28.555、13.192,均P<0.05);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9.95±8.13)分比(64.83±8.26)分](t=11.298,P<0.05);两组血清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P物质(substance P,SP)、多巴胺(dopamine,DA)、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1.59±10.17)ng/L比(132.88±11.64)ng/L、(113.68±16.71)ng/L比(147.95±18.56)ng/L、(4.36±0.92)ng/L比(6.41±1.55)ng/L、(90.36±14.76)μg/L比(125.42±18.61)μg/L、(139.53±20.32)μg/L比(176.41±25.84)μg/L、(7.85±1.16)μg/L比(11.92±1.59)μg/L、(121.86±21.95)μg/L比(179.63±28.77)μg/L](t=17.531、11.884、9.850、12.783、9.716、17.909、13.825,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72/75)比84.00%(63/75)](χ2=6.000,P=0.014)。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以筋调骨”理念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与病情严重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佳。

    EGFR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张洋 王景景 王博 李小军
    2025, 31(11):  1905-191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704-11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EGFR阳性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57.38±5.19)岁;ⅢB期20例,Ⅳ期31例;鳞癌11例,腺癌4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6.99±5.32)岁;ⅢB期25例,Ⅳ期26例;鳞癌8例,腺癌43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治疗,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他赛,每3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研究组接受吉非替尼口服,每次250 mg,每天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时停药。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EGFR、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前梯度蛋白2(AGR2)、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2.35%(42/51),高于对照组的54.90%(2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EGFR、DKK1、AGR2水平均下降,研究组患者EGFR、DKK1、AGR2水平分别为(37.94±4.22)μg/L、(3.59±0.85)μg/L、(8.04±1.68)ng/L,低于对照组的(50.11±5.83)μg/L、(5.04±1.02)μg/L、(12.45±2.5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SCC、CYFRA21-1、CEA水平均下降,研究组患者SCC、CYFRA21-1、CEA水平分别为(1.23±0.27)μg/L、(7.76±1.03)μg/L、(46.19±5.83)μg/L,低于对照组的(1.76±0.28)μg/L、(10.24±1.25)μg/L、(53.17±6.8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57%(11/51),低于对照组的41.18%(2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生存期为(29.71±3.61)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3.21±3.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能够提高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下调EGFR、DKK1、AGR2表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有较高安全性,有利于预后改善。

    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刘子龙 付小玲 张欣
    2025, 31(11):  1911-1915.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25-11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51.27±3.28)岁,病理分期:Ⅲ期16例、Ⅳ期22例;采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第1、8天予以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予以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年龄(50.92±3.35)岁,病理分期:Ⅲ期18例、Ⅳ期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口服,500 mg/次,1次/d;持续服用14 d后,如无严重不良反应,调整剂量至750 mg/次,直至病情进展或者无法耐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干扰素-γ(INF-γ)]水平和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分、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4.21%(32/38)比63.16%(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37)。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CA125、CEA、CYFRA21-1、VEGFR、PDGFR、IL-6、IL-10、INF-γ水平分别为(31.54±2.05)U/ml、(2.46±0.52)ng/L、(15.87±1.26)g/L、(408.56±70.45)ng/L、(64.62±4.28)ng/L、(1.24±0.25)mg/L、(1.38±0.27)mg/L、(13.48±1.54)m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2.68±2.37)U/ml、(4.57±0.76)ng/L、(26.84±1.45)g/L、(495.27±80.23)ng/L、(72.51±5.17)ng/L、(3.27±0.43)mg/L、(3.45±0.38)mg/L、(7.02±0.9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QLQ-CCC的生理、社会、心理、总体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护理研究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雷火灸对消渴病痹症的临床疗效
    陈赟 祁艳焕 毛佳慧 钟印芹 王雨琪 周凤鸣
    2025, 31(11):  1916-1920.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22-11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雷火灸治疗消渴病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住院的消渴病痹症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5例。治疗组男47例,女58例;年龄49(36,59)岁,病程10.0(7.5,15.5)年。对照组男51例,女54例;年龄49(35,59)岁,病程10.0(8.0,15.5)年。对照组接受常规雷火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时辰和穴位选择。每次灸疗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采用配对设计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D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0(3.0,7.5)分比6.0(3.5,10.5)分、0(0,2)分比1(0,2)分、42.0(39.0,47.0)分比47.0(39.5,56.0)分](均P<0.05)。结论 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雷火灸治疗消渴病痹症患者能有效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张俊兰 贾蒙蒙
    2025, 31(11):  1920-1924.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024-11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8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12(9.95±0.53)岁;骨折部位:左侧19例,右侧25例;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19例,Ⅳ型1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12(9.92±0.56)岁;骨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3例;骨折分型:Ⅱ型11例,Ⅲ型20例,Ⅳ型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锻炼依从性、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锻炼依从性中锻炼内容的完整性、是否掌握锻炼方法、每日锻炼的频次和持续时间、锻炼的主动性评分分别为(86.06±4.30)分、(84.42±3.94)分、(85.51±3.62)分、(84.64±3.9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17±4.22)分、(78.83±3.35)分、(79.49±3.54)分、(78.38±3.91)分(t=5.384、7.170、7.887、7.471,均P<0.05);观察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活动度分别为(132.87±6.69)°、(5.00±1.12)°、(82.57±3.71)°、(81.18±3.92)°,均大于对照组的(126.87±6.61)°、(2.54±0.61)°、(74.99±3.68)°、(76.64±3.53)°(t=4.232、12.795、9.622、5.709,均P<0.05);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EPS)中的运动功能、疼痛、日常活动能力、关节稳定性评分分别为(14.04±1.85)分、(28.53±1.79)分、(18.98±1.86)分、(8.08±0.5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53±1.80)分、(22.92±1.65)分、(14.94±1.78)分、(6.16±0.51)分(t=6.450、15.286、10.409、17.31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对照组的18.18%(8/44)(χ2=4.062,P=0.044)。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升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锻炼依从性和肘关节活动度,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中药塌渍治疗联合隔物灸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伟娜
    2025, 31(11):  1925-1929.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230-11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塌渍治疗联合隔物灸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2023年12月之前入院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2月之后入院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39.62±8.26)岁,稳定性胫腓骨骨折25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18例;观察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41.27±10.08)岁,稳定性胫腓骨骨折23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中药塌渍治疗联合隔物灸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1.07±2.81)d比(13.66±3.59)d、(14.22±3.15)d比(16.48±3.26)d、(17.53±4.27)d比(22.01±5.6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86.25±9.12)分比(77.19±8.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6,P<0.001)。结论 中药塌渍治疗联合隔物灸在胫腓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能有效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程晶晶 尚立宏 耿晋
    2025, 31(11):  1930-1933.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0425-11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便于临床开展针对性护理。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9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72 h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 Stroke Scale,MESSS)、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89份(97.97%),其中男154例、女135例,年龄(50.37±6.43)岁。MESSS评估结果显示,轻、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分别有131例(45.33%)、103例(35.64%)、55例(19.03%)。除轻度组SIS评分处于中等水平外,中、重度组SIS评分均处于低水平;轻、中、重度组的SI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记忆与思维、躯体、情绪、交流、生活能力、行为能力、手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SIS总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为了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各项护理措施角度出发,以实现远期优质生活质量。

    医学教育

    眼视光专业早期临床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廉丽华 俞晓艺
    2025, 31(11):  1934-1936.  DOI: 10.3760/cma.j.cn441417-20241112-11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眼视光专业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前及毕业实习前的实习建设,分析当前眼视光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提出早期临床实习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价值。阐述眼视光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旨在为我国眼视光专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