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3-10-01
    上一期   
    儿科专栏

    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学习曲线

    陈志威 张又祥 王丽娜 欧巧群
    2023, 29(19):  2665-26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评估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讨论该手术方法的学习曲线。方法 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6年8月至2020年6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86例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手术相关资料,其中男78例,女8例,入院日龄26~114 d,入院体质量2.12~6.10 kg。采用累积求和分析法(CUSUM)绘制学习曲线,以曲线最高点为分界,30例时曲线K值为负,故手术达30例后跨越学习曲线,将研究对象分为学习前组(30例)和学习后组(56例)。比较学习曲线不同阶段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喂养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手术30例时达到曲线峰值,经过短暂的平台期后曲线斜率下降。学习前组手术时间为(42.23±11.27)min,学习后组手术时间为(21.73±6.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0,P<0.001);学习前组术后住院时间(14.60±7.10)d,学习后组术后住院时间(10.42±4.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0,P=0.001)。结论 经口内镜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学习曲线为30例,随着手术经验不断积累,手术效率逐渐提高,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婴儿神经系统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邱晓燕 吴毅 王鸿武 冯学永
    2023, 29(19):  2669-26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婴儿神经系统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行腰椎穿刺术的发热小婴儿(>28 d~<1岁)为研究对象,共63例,均测定血清NSE水平,患儿以血清NSE水平分为两组,A组血清NSE<33 µg/L,共52例[男28例,女24例,月龄2.00(1.00,4.00)月];B组血清NSE≥33 µg/L,共11例[男6例,女5例,月龄2.00(1.00,6.75)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水平、外周血常规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结果 A组惊厥发作比例为18/52,而B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1,P=0.020)。A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406.70±121.17)×109/L、(3.79±0.95)g/L、13.20(12.40,15.10)s,B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04.50±165.28)×109/L、(2.66±1.08)g/L、15.00(13.33,16.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血钙为2.38(2.23,2.43)mmol/L,B组为2.21(1.95,2.3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影像学异常患儿12例,B组影像学异常患儿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36)。结论 血清NSE水平是婴儿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可作为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家庭睡眠监测仪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林春琴 王建新 林钱森
    2023, 29(19):  2674-26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家庭睡眠监测仪运用于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泉州市第一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6.58±1.04)岁,予以对症治疗,采取家庭睡眠监测仪监测患儿的睡眠情况,比较所有患儿治疗前后氧减饱和度指数(DI4)、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呼吸紊乱事件次数、低氧次数、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DI4、LSaO2、MSaO2分别为(2.55±1.04)次/h、(96.27±5.11)%、(98.23±2.36)%,治疗前分别为(62.09±3.58)次/h、(83.14±4.25)%、(94.05±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710、19.755、13.882,均P<0.001)。患儿治疗后的低氧次数、呼吸紊乱事件次数为(2.15±0.60)次、(1.16±0.27)次,均低于治疗前的(53.36±4.15)次、(40.09±3.28)次(t=122.128、118.289,均P<0.001)。治疗后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结论 家庭睡眠监测仪在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睡眠情况上效果显著,能够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及恢复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基于内容分析法探讨6~18月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

    华水生 余希婧 黄和生 万春虎
    2023, 29(19):  2678-268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文献样本分析6~18月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内容分析法,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为数据检索平台,检索主题词为“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检索区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10月1日,进行数据资源分析。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联合改良后髋人体位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DDH患儿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12个月21例,≥12个月19例;按照效应指标分为效应应答组(22例)和效应无应答组(18例),通过双向分析思路比较分析两组影响因素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分析84条目标样本,发现婴幼儿DDH的一级影响因素为人口社会学因素、病情评估因素、生物学信息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4大类,二级因素共19种。效应应答组中月龄<12个月、性别(女)、Tönnis分度(Ⅰ度)、Grafb分型(D型)、髋臼指数≥35°、软骨性髋臼位置头侧、髋臼内组织(左右径<0.9 cm,前后径<1.5 cm,面积<1.4 cm2)、髋关节内侧池间隙<6 mm、盂唇位置头位、无盂唇肥大内翻、股骨头h/b比率>0.1(同心复位)、股骨头颈前倾角<13°、股骨头灌注改变类型(A型)、无圆韧带延长肥厚、有骨化核显影、血管分型(Ⅲ型)、复位前牵引时间≥14 d、复位后固定时间≤6个月的患儿比例均高于效应无应答组(均P<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6~18月龄DDH患儿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未知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组合影响的深度和宽度,优化能有效治疗6~18月龄DDH患儿的针对性治疗方案。

    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南慧 冯艳亭 周丽 朱丹 赵金霞
    2023, 29(19):  2683-26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来聊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1例语言发育迟缓/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89±0.79)岁,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46例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85±0.8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感官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口部运动评分、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Gesell)评分、语言行为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22)。干预后,两组口部运动的唇运动、下颚运动、舌运动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分别为(17.62±3.15)分、(13.95±3.24)分、(21.66±4.34)分,对照组分别为(15.56±3.03)分、(12.07±3.12)分、(19.30±3.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8、2.819、2.714,P=0.002、0.007、0.008)。干预后两组动作能、应物能、语言能及应人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分别为(85.87±3.68)分、(85.84±5.57)分、(81.54±7.13分)、(84.56±6.81)分,对照组分别为(83.46±3.70)分、(83.21±5.36)分、(75.37±7.22)分、(81.01±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5、2.294、4.102、2.501,P=0.002、0.024、<0.001、0.014)。干预后两组语言行为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语言行为评分为(42.26±5.6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5.69±5.56)分,高于对照组的(38.97±5.54)分、(72.39±5.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2.879,P=0.006、0.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障碍,治疗效果更好,患儿口部运动评分、发育商及语言行为评分更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更好。

    无创吸痰结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分析

    周冉冉 蒲海波 王媛
    2023, 29(19):  2688-26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无创吸痰法结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对改善临床症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4.96±1.05)岁,病程(1.45±0.21)d,予以常规治疗+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24±1.36)岁,病程(1.57±0.45)d,实施无创吸痰法配合常规治疗+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反应、肺动脉血气及免疫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性指标、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止咳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分别为(5.24±1.23)d、(1.45±0.27)d、(4.24±1.25)d、(1.88±0.27)d,均短于对照组的(6.77±1.36)d、(2.06±0.77)d、(5.37±1.82)d、(2.46±0.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0、6.165、4.220、5.363,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7.44±2.32)mg/L、(112.25±20.18)ng/L、(0.82±0.23)µg/L、(70.25±10.44)mmHg(1 mmHg=0.133 kPa)、(95.77±5.36)%、(45.25±10.33)mmHg,对照组分别为(9.15±2.48)mg/L、(127.42±20.62)ng/L、(1.16±0.47)µg/L、(64.41±10.82)mmHg、(92.31±5.11)%、(51.77±10.4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2、4.336、5.358、3.287、3.853、3.657,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E(IgE)、IgG、呼吸频率分别为(62.35±10.33)g/L、(14.35±5.14)g/L、(22.37±2.49)次/min,对照组为(71.34±10.25)g/L、(17.27±5.17)g/L、(24.48±2.1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4、3.303、5.279,均P<0.05)。结论 无创吸痰法配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可促进患儿症状恢复,对改善患儿炎性反应、动脉血气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积极意义。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及对心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

    苏丹 卫梦珂
    2023, 29(19):  2692-26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对心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1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儿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9.02±2.17)岁,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9.25±2.23)岁,采用环磷腺苷葡胺配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3(CD3)为(65.77±10.26)%,CD4为(43.39±10.11)%,CD8为(30.15±5.28)%,均高于对照组的(58.24±10.16)%、(37.88±10.21)%、(27.66±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22、2.958、2.5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肌酸激酶为(42.33±10.15)U/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43.15±10.61)U/L,乳酸脱氢酶为(85.22±10.17)U/L,均低于对照组的(49.25±10.27)U/L、(50.44±10.22)U/L、(91.22±10.4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7、3.816、3.17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为(3.37±0.88)L/(min·m2),心室短轴缩短率为(38.25±8.41)%,射血分数为(66.78±10.62)%,均高于对照组的(2.72±0.65)L/(min·m2)、(33.41±8.26)%、(60.32±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7、3.167、3.37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略高于对照组的6.78%(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P=0.678)。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缓解心肌损伤,在有效促进患儿心脏功能康复的同时,并未明显增强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蜜芽罐特色疗法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张晓春 陈莉 郑珊珍 陈凤 王海燕 李枝雅
    2023, 29(19):  2697-27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蜜芽罐特色疗法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208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8例,年龄1.5~8.0岁。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蜜芽罐特色疗法。比较两组降温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退出1例,最终两组各纳入103例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体温均高于正常,体温和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min、1 h、2 h、4 h、6 h,试验组的体温分别为(37.91±0.68)℃、(37.64±0.58)℃、(37.30±0.44)℃、(36.97±0.32)℃、(36.89±0.30)℃,对照组分别为(38.38±0.54)℃、(38.15±0.45)℃、(37.72±0.38)℃、(37.39±0.28)℃、(37.20±0.2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244,P<0.001);治疗后6 h,试验组降温有效率为99.0%(102/103),对照组降温有效率为92.2%(95/1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93,P=0.017)。试验组的发热、恶寒、咽红、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和口渴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常规对症处理联合蜜芽罐特色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外感发热患儿的发热、恶寒、咽红、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和口渴等症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脑损伤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研究

    陈冰莹 张瑞 张鸿日
    2023, 29(19):  2702-27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并发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NH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77例,女56例,胎龄(39.07±1.24)周,日龄(4.55±0.73)d。根据是否并发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25例)和非脑损伤组(10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HB患儿并发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进一步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133例NHB患儿中有25例并发脑损伤,发病率为18.80%(25/1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NHB持续时间、血清游离胆红素(UCB)水平、胆红素/白蛋白(B/A)水平、胆红素所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均是NHB患儿并发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8、3.525、4.563、5.496、3.800、3.963,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模型,经验证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75,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73.15%;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在3%~100%范围内时,模型具有高净获益值。结论 早产、NHB持续时间、血清UCB水平、血清B/A水平、BIND评分、合并G-6-PD缺乏症是NHB患儿并发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标准化SBAR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董新园 李金霞
    2023, 29(19):  2708-27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男26例,女18例,年龄(9.59±1.04)岁,体质量指数(22.21±0.34)kg/m2;家属男15名,女29名,年龄(34.21±1.25)岁,受教育年限(10.08±1.05)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儿男25例,女19例,年龄(9.56±1.02)岁,体质量指数(22.19±0.32)kg/m2;家属男12名,女32名,年龄(34.19±1.23)岁,受教育年限(10.05±1.03)年,实施SBAR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并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凝血功能、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遵医依从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24);观察组护理后血小板计数为(224.87±21.46)×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为(9.19±0.53)fl、血红蛋白为(152.29±5.42)g/L,均高于对照组[(179.95±21.42)×109/L、(7.04±0.42)fl、(134.67±5.3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27、21.089、15.290,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中病情监测评分为(12.25±1.05)分、饮食指导评分为(12.33±1.14)分、并发症预防评分为(12.47±1.09)分、用药指导评分为(12.28±1.18)分、保健知识评分为(12.27±1.05)分、总分为(62.35±3.16)分,均高于对照组[(8.98±1.02)分、(9.02±1.08)分、(8.76±1.06)分、(9.92±1.15)分、(8.99±1.02)分、(42.79±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17、13.982、16.186、9.501、14.863、29.217,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2%(3/44),低于对照组的22.73%(10/44)(χ2=4.423,P=0.035);观察组护理后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中睡眠评分为(23.37±2.46)分、精力评分为(18.69±2.63)分、孤独感评分为(21.14±2.09)分、身体活动评分为(14.35±1.10)分、情绪评分为(22.38±2.14)分,均低于对照组[(28.68±2.50)分、(26.37±2.69)分、(26.67±2.15)分、(17.63±1.16)分、(27.24±2.19)分](t=10.043、13.541、12.234、13.610、10.528,均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结论 SBAR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能够提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遵医依从性,改善患儿凝血功能,提升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家属满意度。

    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标注分析

    邱小雯 毕婷婷 黄玉慧 何大华
    2023, 29(19):  2713-27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常用儿童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标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临床儿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2年1月至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常用的269份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部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别按照基药类型、剂型、国产与涉外对儿童用药标注情况进行对比。采用χ2检验。结果 常用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完整标注率仅为42.00%(113/269)。药品说明书中标注儿童用药信息基药有144份,其中儿童用药信息完整有53份(36.81%);非基药有125份,完整标注儿童用药信息有60份(48.00%);基药在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上与非基药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1,P=0.012)。不同给药剂型中,口服剂最高,有144份,其中完整儿童用药信息有57份(39.58%);注射剂有71份,其中完整儿童用药信息有42份(59.15%);外用剂有46份,其中完整儿童用药信息有6份(13.04%);吸入剂仅有8份,未达统计学分析要求,不进行统计分析。对剩余3种(注射剂、口服剂、外用剂)剂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药剂量、完整的用药信息、缺标率(既无剂量又无儿童注意事项的描述)在各剂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0、24.740、26.249,均P<0.05);注意事项在各剂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国内药品和涉及外资企业的药品中,其中国产药品有217份,完整的用药信息78份,标注率为35.94%;涉外药品有52份,完整的用药信息35份,标注率为67.31%。国产药品在注意事项上比涉外药品高,用药信息完整程度上比涉外药品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16.937,均P<0.05);国产药品缺标率高达24.42%。结论 本院常用儿童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标注率偏低,导致临床儿科超说明书用法普遍,应完善基药、外用剂和国产药品等儿童用药说明。

    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邵静娜 屈艳英 李莹
    2023, 29(19):  2716-27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尿道下裂患儿中采取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2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8.91±1.19)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8.95±1.23)岁,采取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至患儿出院。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30.49±3.27)h]、尿管拔除时间[(8.64±2.06)d]、住院时间[(11.35±2.19)d]均短于对照组[(43.68±5.21)h、(10.52±2.13)d、(14.85±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43、4.303、7.441,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59±0.21)分]低于对照组[(2.79±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2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2/46)]低于对照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结论 尿道下裂患儿经基于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干预后,能够促进患儿术后康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医学新进展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秦梅 袁晓莉 米亭同 王振波
    2023, 29(19):  2720-27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方式,但由于免疫抑制的存在,使部分免疫治疗患者出现免疫抵抗,免疫调节剂是克服和延缓免疫耐药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改善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激活免疫共刺激信号、阻断免疫共抑制信号、调节肿瘤微环境和靶向T细胞活化等。β-肾上腺素能信号介导的应激与肿瘤免疫之间存在联系,与免疫相关的免疫细胞表面广泛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并受其相应神经递质的调节,从而影响肿瘤的免疫反应。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特别是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能显著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的疗效。本文综述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肝病与铁代谢的研究进展

    马笑盈 杨涓 郑盛
    2023, 29(19):  2724-27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肝脏是铁代谢的重要合成、代谢、储存器官。当肝脏出现病变时,铁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影响各种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不同类型慢性肝病的铁代谢特点作一综述。

    脓毒症与中性粒细胞功能

    杨雪媛 郝东
    2023, 29(19):  2728-27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是含量最丰富的白细胞,是宿主抵抗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被募集到感染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活性氧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等消灭病原体。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可诱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在脓毒症期间中性粒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所以评估脓毒症如何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的病理生理有助于发现治疗脓毒症的新策略。

    萝卜硫素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安嘉琪 谢庆芝
    2023, 29(19):  2732-27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化系统肿瘤病死率在全球肿瘤中位于前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法存在效果差和耐药的缺点。近年来,萝卜硫素作为一种天然抗肿瘤化合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被广泛研究,可通过促进癌细胞死亡、阻碍癌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抗血管生成、加强免疫治疗及减弱耐药性等机制来治疗癌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关于萝卜硫素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科研课题专栏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半枝莲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李静纯 龙其雄 冯峰 孙伟
    2023, 29(19):  2737-27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讨黄芪-半枝莲抗结直肠癌的有效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检索黄芪与半枝莲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等筛选结直肠癌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Version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并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库筛选出黄芪有效成分17种,半枝莲有效成分28种,黄芪-半枝莲与结直肠癌靶点交集共24个潜在蛋白靶点。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黄芪-半枝莲主要与DNA损伤、细胞凋亡、调节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相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体现了黄芪-半枝莲抗结直肠癌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黄芪-半枝莲可能通过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多种途径干预结直肠癌,为黄芪-半枝莲治疗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

    替米沙坦结合常规抗凝治疗对AMI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冯红亚
    2023, 29(19):  2745-27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结合常规抗凝治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及心功能的效果。方法 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AMI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列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60.44±5.27)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8例,年龄(61.25±5.16)岁。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结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心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用药安全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为(115.25±20.33)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为(80.25±10.61)mmHg,均低于对照组[(130.27±20.16)mmHg、(87.62±10.2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介导下血管扩张程度(FMD)为(12.21±3.16)%,硝酸甘油介导下血管内皮舒张程度(NMD)为(9.44±2.16)%,均高于对照组[(10.45±3.28)%、(8.76±2.15)%],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为(10.33±3.26)m/s,低于对照组(12.28±3.1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5.25±10.27)%,高于对照组(49.36±10.27)%,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为(40.33±10.27)mm,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为(9.52±3.46)mm,均低于对照组[(46.62±10.31)mm、(11.45±3.4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4/62),略高于对照组4.92%(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常规抗凝治疗能下调AMI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改善患者心血管内皮功能、心功能均有积极意义,联合应用此药未明显增加患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调控TGF-β1-PI3K/AKT轴对骨肉瘤细胞恶性增殖和干性表达的影响

    马琨 张川
    2023, 29(19):  2750-2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对骨肉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本文采用试验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12月。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骨肉瘤细胞,采用TGF-β1-siRNA及TGF-β1重组腺病毒分别下调、过表达TGF-β1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来检测TGF-β1-siRNA干扰效率;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特性;流式细胞术分选CD133阳性表达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微球体形成实验检测细胞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和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人正常成骨hFOB1.19细胞相比,TGF-β1在骨肉瘤细胞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U2OS细胞中上调程度最高(t=8.76,P<0.05),MG-63细胞中上调程度最少(t=4.33,P<0.05)。因此,U2OS细胞用于基因沉默实验,MG-63细胞用于基因过表达实验。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si-TGF-β1#1的基因沉默效率最高(t=10.88,P<0.05),因此,后续实验采用si-TGF-β1#1。MTT法、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抑制TGF-β1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增加;而TGF-β1过表达则提高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减少。悬浮成球、CD133阳性细胞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抑制TGF-β1表达后明显削弱骨肉瘤细胞的微球体形成能力(t=6.88,P<0.05)和CD133阳性细胞比例(t=9.37,P<0.05);反之,过表达TGF-β1会使骨肉瘤干细胞干性表达增强。同时,裸鼠体内实验亦证实Lv-TGF-β1可扩大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反之si-TGF-β1预处理后瘤体的体积和质量有所减轻(t=9.27,P<0.05)。结论 TGF-β1在骨肉瘤中发挥促癌基因角色,TGF-β1增强骨肉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干细胞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肾心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BNP及FGF-23水平的关系

    吕洁 张静静 徐亚光 刘璐 姜倩倩
    2023, 29(19):  2757-27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肾心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脑钠肽(BN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肾心综合征患者纳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以及15例慢性肾病患者纳为慢性肾病组。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8.79±8.58)岁;对照组男13名、女12名,年龄(69.48±8.11)岁;慢性肾病组男9例、女6例,年龄(70.12±8.09)岁。检测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BNP、FGF-23水平(经方差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BNP、FGF-23水平预测肾心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同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及肾功能分期肾心综合征患者血清BNP、FGF-23水平(经方差分析),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BNP、FGF-23水平与肾功能分期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BNP、FGF-23水平[(456.48±64.48)mmol/L、(61.15±5.15)ng/L]均高于慢性肾病组[(248.89±54.47)mmol/L、(47.48±4.78)ng/L]及对照组[(75.52±10.45)mmol/L、(30.44±4.4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625、346.409,均P<0.001)。经ROC分析证实,血清BNP、FGF-23水平可预测肾心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为0.690、0.941(均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BNP、FGF-23水平[(346.48±34.14)mmol/L、(68.14±5.46)ng/L]均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651.15±86.15)mmol/L、(72.18±6.48)ng/L]及心功能Ⅳ级患者[(819.15±94.58)mmol/L、(81.15±6.7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0.981、19.070,均P<0.001)。肾功能Ⅰ期患者血清BNP、FGF-23水平[(348.48±32.45)mmol/L、(68.45±5.48)ng/L]均显著低于肾功能Ⅱ期患者[(456.18±45.15)mmol/L、(74.45±6.15)ng/L]、肾功能Ⅲ期患者[(784.15±56.15)mmol/L、(78.15±6.89)ng/L]及肾功能Ⅳ期患者[(826.45±64.15)mmol/L、(86.15±6.8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7.325、20.322,均P<0.001)。血清BNP、FGF-23水平与肾功能分期及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BNP、FGF-23水平与肾心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分期及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临床医师应对上述指标密切监测,以预测疾病发生与进展。

    监测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对于NAs治疗CHB停药复发的预测价值

    刘虹 王鹏雁 刘友德
    2023, 29(19):  2762-27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RNA,HBV RNA)水平在预测核苷(酸)药物[nucleoside (acid) drugs,NAs]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停药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烟台市奇山医院治疗的CHB患者160例,其中男105例、女55例,年龄(43.32±8.81)岁,均接受NAs抗病毒治疗,且达到停药标准。随访患者停药复发情况,分析停药复发和未复发患者临床资料、HBV RNA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指标差异,停药复发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截止2023年2月,停药复发患者46例,停药复发率28.75%(46/160)。停药复发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基线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基线HBV RNA和停药时HBV RNA分别为(45.58±9.23)岁、45.65%(21/46)、(7.10±1.10)log copies/ml、(6.30±1.02)log copies/ml、(2.40±0.87)log copies/ml,均明显高于停药未复发患者的(40.12±9.11)岁、19.30%(22/114)、(6.15±1.03)log copies/ml、(5.17±1.00)log copies/ml、(1.93±0.81)log 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停药时HBV RNA是CHB患者停药复发的影响因素(OR=1.939、2.667、3.102,均P<0.05)。停药时HBV RNA预测CHB患者停药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 0.706~0.849,P<0.05),截断值为1.61 log copies/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0%、54.8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阳性停药复发和未复发患者治疗24周、48周、72周HBeAg转阴、HBV DNA转阴、HBV R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 DNA转归较快,而HBeAg和HBV RNA转归较慢,且较同步。结论 停药时HBV RNA水平与CHB患者NAs停药复发有关,在预测停药复发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基于中医外治技术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中药热奄包的研究

    苏靖 吴建梅 陈宜娟 杨坤 钟艳
    2023, 29(19):  2767-27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中医外治技术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中药热奄包。方法 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的1 000例剖宫产产妇,将全部入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SPSS软件进行随机化分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年龄(28.26±3.95)岁,治疗组年龄(29.30±4.28)岁。对照组予以缩宫、液体补充、翻身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茴香热奄包。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干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并对已显效的产妇进行胃肠功能情况的随访观察。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产妇治疗干预后皆未出现全身性反应及局部皮肤不良反应。治疗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5.47±2.14)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7.32±2.75)h]、首次排便时间[(50.12±4.62)h]均短于对照组[(21.25±2.32)h、(25.75±2.78)h、(58.64±5.55)h],腹胀评分[(1.35±0.63)分]、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疗效评分[(7.39±2.5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74)分、(19.64±4.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34、49.168、26.326、43.886、55.294,均P<0.05)。治疗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0.00%(0/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9,P=0.008)。治疗组产妇术后住院时间为(3.9±0.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3,P<0.001)。随访显示,两组治疗已显效产妇治疗效果较好,均未出现复发及不良反应状况。结论 基于中医外治技术使用中药热奄包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干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缩短产妇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值得推广。

    基础研究

    姜黄素对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MMP-9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郭彩凤 谭燕 张岳峰 周华荣 陈国华 方雅秀 蓝晓凤
    2023, 29(19):  2771-27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姜黄素对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脑脊液和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开展。32只大鼠(6~8周,雌性,体质量160~180 g)中成功构建颞叶内侧癫痫模型大鼠17只,将17只成功建模的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随机分到姜黄素组(9只)和生理盐水组(8只)。姜黄素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干预,生理盐水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检测两组大鼠干预前后脑脊液和血浆中白蛋白及MMP-9水平。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姜黄素组大鼠白蛋白商(脑脊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比值)从干预前的(14.443±1.700)下降至干预后的(12.822±1.450)(P<0.05),脑脊液MMP-9水平从干预前的(43.753±3.787)μg/L下降至干预后的(39.507±4.015)μg/L(P<0.05);而生理盐水组脑脊液和血浆中白蛋白水平、白蛋白商及MMP-9水平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改变脑脊液中MMP-9水平来改变慢性颞叶内侧癫痫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进而对受损的血脑屏障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有氧运动对ApoE-/-小鼠生物钟基因Cry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程金凤 孙大康 王倩倩 李洋 甄萌萌 程艳丽
    2023, 29(19):  2776-27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对ApoE-/-小鼠主动脉生物钟基因Cry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研究实施时间: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22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11只)和运动组(11只),运动组进行12周的跑台运动,每2周对小鼠称重并记录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组织斑块形成及脂质沉积程度;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管壁Cry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小鼠的体质量降低(P<0.01),血清LDL-C、TC、TG、IL-1β、IL-6、TNF-α含量下降(均P<0.01),HDL-C含量升高(P<0.01),主动脉斑块面积及脂质沉积情况减轻(均P<0.01),主动脉组织中Cry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结论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ApoE-/-小鼠主动脉管壁生物钟基因Cry1的表达水平,降低血脂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浓度,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提示有氧运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主动脉血管壁生物钟基因Cry1的表达有关。

    牛磺酸通过调控AKT/NF-κB通路改善脓毒症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胡玉莲 安佰丽 刘超 高慧婕
    2023, 29(19):  2782-27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牛磺酸对脂多糖(LPS)所致脓毒症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2月至7月进行。50只ICR小鼠(4~5周龄,体质量18~22 g)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LPS造模组(LPS组)、牛磺酸低剂量组(L+L组,100 mg/kg)、牛磺酸中剂量组(L+M组,200 mg/kg)和牛磺酸高剂量组(L+H组,400 mg/kg),牛磺酸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实验第7天腹腔注射LPS建立脓毒症模型。测定小鼠肝脏、肾脏和肺脏指数;外周血血常规分析;测定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肝脏核因子(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和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变化。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LPS组相比较,牛磺酸用药组的肝脏、肾脏及肺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和粒细胞比率明显降低,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P<0.001);肝脏组织内SOD活力明显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IL-1β和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肝脏组织内NF-κB、AKT蛋白表达上升,IκB蛋白表达降低;与LPS组相比,L+H组NF-κB、AKT蛋白表达下降,IκB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牛磺酸可降低脓毒症小鼠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缓解LPS所致肝脏损伤,可能通过抑制肝脏AKT/NF-κB通路发挥抗炎活性。本实验为牛磺酸作为有效抗炎、抗氧化药物应用于脓毒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临床研究

    重型胎盘早剥3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姜明霞 姜旭光
    2023, 29(19):  2789-27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依据,为今后的早诊断、早处理、提高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效保障母婴安全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胎盘早剥产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产妇入院时出现不同程度阴道流血、腹痛或板状腹,胎心监护提示基线轻度变异或变异消失、胎儿心动过缓、晚期减速、宫缩波异常等。其中1例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发展为休克。经过及时手术终止妊娠和高质量的新生儿复苏抢救,母婴安全,并保住了产妇的生育能力,3例婴儿随访发育皆佳,未发现明显后遗症。结论 正确解读胎心监护,有利于尽早诊断胎盘早剥。

    病例报告

    卵巢癌合并副肿瘤肾病综合征1例

    高本雪 李绵利 耿海涛 孙霖
    2023, 29(19):  2794-27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例以副肿瘤肾病综合征(PNS)为表现的卵巢癌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低白蛋白血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左附件区肿块伴腹腔盆腔多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检病理:考虑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转移可能性大。肾脏穿刺活检:膜性肾病Ⅰ期伴局灶球性硬化。在给予抗感染、利尿消肿、护肾、减少尿蛋白等对症治疗后,患者接受了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具体剂量:紫杉醇180 mg d1、顺铂400 mg d1。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无明显异常,遂行卵巢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可。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伴胸腹水1例并文献复习

    蔡昌宏 梁晓迪
    2023, 29(19):  2798-28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本文旨在通过回顾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例的诊治经过,系统性复习该类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加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护理研究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在气管插管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解军丽 张跃荣 王红
    2023, 29(19):  2802-28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对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对其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20,年龄(67.45±4.45)岁;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67.05±4.3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含体征检测、呼吸道护理、环境管控及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包含方案制定、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及第三阶段)。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治疗指标,使用肺部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for Lung Cancer,FACT-L)测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出院前1 d,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6.54±4.55)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BE)(2.79±0.79)mmol/L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101.66±7.77)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34.28±4.17)mmHg、(2.33±0.71)mmol/L及(97.88±6.99)mmHg,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8、0.02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拔管时间(3.21±0.42)d、ICU住院时间(7.65±0.75)d及总住院时间(13.55±2.65)d均短于对照组(3.55±0.55)d、(8.22±0.88)d、(14.99±2.99)d,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3、0.026)。观察组患者FACT-L中的生理健康[(26.89±3.67)分]、心理状态[(27.13±3.46)分]、独立能力[(25.67±3.55)分]及社会关系评分[(26.77±3.49)分]均高于对照组[(25.22±3.49)分、(24.47±3.46)分、(23.35±3.31)分、(24.99±3.24)分],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01、0.003、0.021)。结论 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气管插管患者术后插管时间,逐渐提升其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盲插鼻肠管法行鼻肠管肠内喂养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薛艳杰 王丹
    2023, 29(19):  2807-28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AS)患者采用盲插鼻肠管法行鼻肠管肠内喂养(EN)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AS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37±3.69)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58±3.87)岁。对照组采用鼻胃管EN,观察组采用盲插鼻肠管法行鼻肠管EN,均干预14 d。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营养状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估两组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评分均比干预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2.68±0.61)分比(4.60±0.53)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95.06±5.67)g/L、(39.78±4.14)g/L、(193.46±22.36)mg/L]比对照组高[(89.73±5.06)g/L、(35.73±4.06)g/L、(172.38±20.67)mg/L](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50%(1/40)比20.00%(8/40)](χ2=4.507,P=0.034)。两组干预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72.68±5.97)分、(72.31±6.54)分]高于对照组[(63.14±5.37)分、(55.69±6.13)分](均P<0.001)。结论 DAS患者采用盲插鼻肠管法行鼻肠管EN可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神经重症护士有创颅内压监测知信行的质性研究

    高敏 孟晓静 李翔 范晶丽 黄璐璐 杜宇
    2023, 29(19):  2811-28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神经重症护士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知信行现状,为护士有创ICP监测薄弱环节进行规范化培训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7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的12名神经重症护士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男3名,女9名,年龄为26~39(33.58±3.97)岁,采用Nvivo 10.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对神经重症护士有创ICP监测知信行现状共归纳出3个主题:(1)神经重症护士有创ICP监测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和不全面;(2)神经重症护士有创ICP监测态度较积极;(3)神经重症护士有创ICP监测实践能力较好。结论 神经重症护士应加强有创ICP监测知识学习,管理者应改进护士培训模式,以多学科医护联合管理为制定可视化标准流程提供依据,进而获得精准的监测数据进行疾病诊治。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张纯 冯娟娟 柳洁 陈敏 方艳 赵畅 李雪芳 廖靓俊
    2023, 29(19):  2816-28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总结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过程,提高护士急救处理能力。方法 回顾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2022年2月至7月期间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女性,42~53岁),查找文献,从流程职责管理、原发病治疗要点及病情观察、肺水肿的护理治疗、循环系统管理、颅内动脉瘤护理等方面总结护理救治经验。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救治,3例术前深度昏迷患者经过有效救治与护理,均神智清楚,生活完全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经过合理及时的诊疗、有效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方耿娜 卢丽冰 谢梦娜 谢漫 黄琼珊 林楚东 王育胜 林芳
    2023, 29(19):  2819-28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9.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讨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后对比研究方法,选取在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由同一组医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CEA术后出院患者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女9例、男11例,年龄(70.15±9.49)岁,采用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常规颈部活动及随访;观察组女7例、男13例,年龄(70.22±9.5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颈部牵伸训练居家康复进行干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满意度、依从性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颈部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4.28±3.37)比(8.73±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4,P=0.002);观察组患者训练第30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1)分比(4.85±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1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6);观察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0/20)比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2,P=0.027)。结论 颈部牵伸训练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