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杨佳 席哲帆 邹皓珍 徐强 董华
    2023, 29(18):  2517-25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传统的免疫抑制剂虽能提高缓解率,但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数年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本文主要介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中的进展。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合并心力衰竭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席哲帆 杨佳 邹皓珍 董华
    2023, 29(18):  2522-25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分解作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并抑制利钠肽分解,进而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水平。同时,能促进心肌结构的重构,抑制心肌纤维化的发生,还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物成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同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从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应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尿毒症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但长期使用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肾脏损害。目前,对于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报道较少,本综述旨在探究其在维持性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老年头晕/眩晕

    老年头晕/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曾昭龙
    2023, 29(18):  2526-2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合分析了老年头晕/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指出老年头晕/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症状,以及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疾病,详细介绍后循环缺血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及其优势、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全面了解老年头晕/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提供帮助。

    老年头晕/眩晕的诊断思路

    胡运新
    2023, 29(18):  2529-25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晕/眩晕是神经内科或门急诊中老年就诊患者的常见疾病。本文针对老年人的特点,阐述了头晕/眩晕诊断过程中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并提供了诊断思路,从而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与评估。

    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孙永奇
    2023, 29(18):  2532-2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其具有自限性,易复发。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老年人的治疗效果与普通人群相同。通过准确的诊断,鼓励患者在症状出现后尽早接受治疗,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年眩晕患者的护理

    许勇丽
    2023, 29(18):  2536-25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眩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文针对老年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详细阐述了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生殖医学

    应用PDCA降低早卵泡期长方案新鲜周期IVF-ET双胎妊娠率的研究

    蒋春艳 赵飞燕 王菁 黄洁 马翔
    2023, 29(18):  2538-25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早卵泡期长方案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多胎妊娠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首次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助孕采用早卵泡期长方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提出质量改进目标—提高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率,降低双胎妊娠率,采用PDCA[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管理循环,形成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化流程,在2019年下一个循环中加以推广应用,降低双胎妊娠率。采用倾向性评分法(PSM)对2018年及2019年两组数据进行匹配,消除干扰因素,采用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1 429个取卵周期患者,其中2018年603例(603个周期),2019年826例(826个周期)。与2018年早卵泡期长方案鲜胚移植患者相比,2019年单胚胎移植占比上升[59.20%(357/603)比80.75%(667/826)],双胎妊娠率下降[21.57%(88/408)比8.22%(43/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018年、2019年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无明显下降,流产率无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在辅助生殖助孕过程中对胚胎移植数量实施持续PDCA循环管理,可达到降低胚胎移植数目及双胎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体质量指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丁培辉 劳凯雪 苏哲 王雁林
    2023, 29(18):  2543-25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过程中,体质量指数(BMI)对年轻不孕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余有效影响因素,以缩短疗程,降低治疗费用,提高临床妊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夫精IUI助孕的1 082对年轻夫妇的第1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正常体质量组(A组)、超重组(B组)和肥胖组(C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照等基本资料与IUI助孕结局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数据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关系。结果 3组间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自然/促排、PCOS/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IUI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的女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排卵治疗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64、1.619,P<0.05);不孕年限对活产率的影响也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84,P<0.05)。结论 在年轻不孕女性的IUI助孕过程中,BMI不会影响妊娠结局,但是促排卵治疗有助于获得临床妊娠及活产率,同时不孕年限也会影响到活产率。

    女性BMI对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燕 李涛 欧建平
    2023, 29(18):  2549-25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技术对女性患者不同体质量指数(BM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1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UI治疗的患者双方夫妻资料。按女性BMI分成3组: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BMI<24.9 kg/m2)、超重组(BMI≥24.9 kg/m2)。其中,低体质量组256例,女性年龄31(28,33)岁;正常体质量组1 336例,女性年龄为32(29,34)岁;超重组253例,女性年龄31(28,34)岁。将3组行IUI助孕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进行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IUI 3组BMI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3组基础资料在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不孕类型、窦卵泡数、不孕原因等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方年龄、男方总活精子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等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是8.59%(22/256)、13.85%(185/1 336)、17.00%(43/253),活产率分别是7.81%(20/256)、11.23%(150/1 336)、14.23%(36/253),均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异位妊娠率分别是4.55%(1/22)、5.95%(11/185)、6.98%(3/43),流产率分别为4.55%(1/22)、12.97%(24/185)、9.30%(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生化妊娠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自然周期、口服药物促排周期、口服加肌注药物促排周期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不同BMI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关(P>0.05)。结论 BMI和IUI在多因素分析中没有发现显着关联,显示女性BMI与IUI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关。

    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巧樱 陈丽萍 刘芳 任建枝 那旭红 周佳玲
    2023, 29(18):  2555-2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02±5.06)岁,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年龄(32.16±4.60)岁,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生育压力[生育压力量表(FPI)评分]、自尊[自尊问卷(SES)评分]及生育生活质量[简体中文版生育生活质量量表(FertiQol)评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IPQ评分为(50.87±4.69)分,低于对照组的(53.47±5.23)分(P<0.05);观察组FPI量表总分为(139.00±9.66)分,低于对照组的(157.10±11.02)分(P<0.05),且观察组FPI量表中社会关注、性关系、父母角色需要、有子女的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观察组SES评分为(35.54±6.48)分,高于对照组的(29.12±5.63)分(P<0.05);观察组FertiQol量表总分为(70.56±6.64)分,高于对照组的(60.17±5.48)分(P<0.05),且观察组FertiQol量表中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环境、耐受性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 采取基于微信群的同伴教育能给梗阻性无精子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明显降低其疾病感知能力和生育压力,提升其自尊及生育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

    miRNA150-5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李璇 赵雯钰 郭毅婷 贺亮 李军红 张艳芳
    2023, 29(18):  2560-2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iRNA150-5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PTC与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BTN)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确诊的43例PTC患者和19例BTN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PTC组织、癌旁组织及BTN组织中miRNA150-5p的表达水平,并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Seq数据库中进行验证。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NA150-5p对于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PTC组织中miRNA150-5p的表达量低于配对癌旁组织和BTN组织(均P<0.05)。PTC组患者年龄低于BTN组(P<0.05);PTC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高于BTN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NA150-5p表达量越高,发生PTC的风险越小(OR=0.980,P<0.05)。ROC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灵敏度为67.44%,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74.19%。结论 miRNA150-5p在PTC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对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PT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甲状腺癌组织的CCL11、VEGF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张红红 李涌
    2023, 29(18):  2566-25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120例甲状腺癌组织病理标本及同期收集的6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20例甲状腺癌组织病理标本设为观察组,男42例,女78例,年龄25~87(54.58±5.36)岁;将6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26~86(53.66±5.65)岁。两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method,SP)检测其CCL11、VEGF表达阳性率,并分析CCL11、VEGF与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CL11[95.00%(114/120)]、VEGF[80.00%(96/120)]阳性表达率明显更高(χ2=64.685、33.264,均P<0.05)。甲状腺组织TNM分期为Ⅲ+Ⅳ期[100.00%(48/48)]、有淋巴结转移[100.00%(48/48)]、浸润深度为T3+T4[98.68%(75/76)]的患者CCL1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91.67%(66/72)]、无淋巴结转移[91.67%(66/72)]、浸润深度为T1+T2[88.64%(39/44)]的患者(χ2=4.211、4.211、5.923,均P<0.05)。甲状腺组织低分化[96.43%(27/28)]、TNM分期为Ⅲ+Ⅳ期[95.83%(46/48)]、有淋巴结转移[91.67%(44/48)]、浸润深度为T3+T4[94.74%(72/76)]、有复发或转移[95.56%(43/45)]的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75.00%(69/92)]、TNM分期为Ⅰ+Ⅱ期[69.44%(50/72)]、无淋巴结转移[72.22%(52/72)]、浸润深度为T1+T2[54.55%(24/44)]、无复发或转移[70.67%(53/75)]的患者(χ2=6.161、12.535、6.806、28.134、10.889,均P<0.05)。甲状腺癌组织CCL11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均P<0.05);甲状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复发或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的CCL11、VEGF阳性表达与其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等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联。检测CCL11、VEGF的表达可有效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科研课题专栏

    解毒消癥饮调控β-catenin转位抑制人Huh7和PLC/PRF/5细胞株侧群细胞增殖的机制

    杨瑞明 薛易 江芷珊 曹治云 陈旭征
    2023, 29(18):  2571-25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肝癌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角度探讨解毒消癥饮(Jiedu Xiaozheng Yin,JXY)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JXY,EE-JXY)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2023年1月至5月。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uh7和PLC/PRF/5,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中SP细胞的含量并分选SP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SP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SP细胞的体外成球能力;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技术检测EE-JXY对肝癌SP细胞β-catenin蛋白转位的影响。结果 EE-JXY组SP细胞的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SP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体外成球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EE-JXY使部分SP细胞β-catenin的表达从胞浆和细胞核转位到了细胞膜。结论 EE-JXY能显著抑制Huh7和PLC/PRF/5肝癌SP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β-catenin的转位有关。

    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非青光眼眼科手术喉罩全麻中的效果

    王鹏 郭珊珊 谭相舰
    2023, 29(18):  2576-25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在非青光眼眼科手术患者喉罩全麻诱导、维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收治的75例行非青光眼眼科手术患者,依据住院号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0.51±3.78)岁,采用丙泊酚喉罩全麻;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0.55±3.76)岁,采用瑞马唑仑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麻醉与苏醒情况、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喉罩置入后、手术前及停药时平均动脉压(MAP)比麻醉诱导前降低,且观察组手术前MAP[(87.57±9.65)mmHg(1 mmHg=0.133 kPa)]、停药时MAP[(87.78±9.55)mmHg]均高于对照组[(82.54±9.84)mmHg、(81.10±9.68)mmHg](t=2.235,P=0.028;t=3.008,P=0.004);两组手术前、停药时心率(HR)比麻醉诱导前下降,且观察组手术前HR[(76.17±9.67)次/min]、停药时HR[(76.55±10.45)次/min]均高于对照组患者[(71.40±9.77)次/min、(70.08±10.76)次/min](t=2.125,P=0.037;t=2.642,P=0.010);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16±10.27)s,较对照组(33.69±7.54)s长(t=5.501,P<0.001),观察组术中体动数为(1.02±0.22)次,较对照组(1.48±0.25)次少(t=-8.465,P<0.001);观察组拔管后1、10 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3.31±1.04)分、(3.35±0.92)分]均低于对照组[(3.95±1.10)分、(3.91±0.95)分](t=-2.590,P=0.012;t=-2.593,P=0.011);观察组躁动、恶心呕吐、谵妄、低氧血症及血压下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53%(4/38),对照组为16.22%(6/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0.469)。结论 瑞马唑仑可有效用于非青光眼眼科手术患者喉罩全麻诱导、维持,与使用丙泊酚麻醉相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静效果更好。

    CRP/ALB比值及SIL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

    白成芳 常钦达
    2023, 29(18):  2580-25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G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52.15±12.46)岁;根据患者将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25例)和单纯GBS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修斯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入院时CRP/ALB比值和SII。采用tχ2检验,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对GB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呼吸衰竭组患者入院时的CRP/ALB比值和SII分别为(3.05±0.35)×10-3、(1 453.87±142.65)×109/I,均明显高于单纯GBS组[(2.45±0.31)×10-3、(392.75±35.53)×109/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RP/ALB和SII联合预测GB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比两项指标单独预测更高(P<0.05)。呼吸衰竭组和单纯GBS组在入院时HFGS评分、有无脑神经受累、入院时CRP/ALB比值和SI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HFGS≥3分、CRP/ALB≥2.85×10-3和SII≥870.52×109/I是GB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CRP/ALB比值和SII联合检测对于GBS患者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2、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覃彦平 黄红波 何建明 韩光杰 柯柳华 覃振仲
    2023, 29(18):  2585-25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为57例正常体检者;观察组为117例T2DM患者,其中52例不伴PDR患者为观察1组,65例伴PDR患者为观察2组。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56(40,87)岁;观察1组52例,男26例,女26例,年龄60(33,69)岁;观察2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龄58(37,79)岁。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各组血清TSP-2水平进行检测,罗氏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清BUN及Cr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TSP-2值分别为16.96(11.88,23.36)μg/L、12.81(6.34,21.54)μg/L、13.28(5.43,21.52)μg/L。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TSP-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TSP-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BUN值分别为5.05(4.50,6.10)mol/L、4.70(4.00,6.58)mol/L、6.90(5.10,9.20)mol/L。观察2组与观察1组、对照组BUN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BUN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1组及观察2组Cr值分别为71.00(61.58,85.63)mol/L、71.00(56.10,92.75)mol/L、103.00(70.50,142.50)mol/L。观察2组与观察1组、对照组Cr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C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SP-2、BUN及Cr水平的变化与PDR发病有关,临床医生注意监测PDR患者TSP-2、BUN及Cr水平变化有助于PDR的防治。

    脑循环治疗对老年脑梗死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研究

    徐君 杜娟 李敏 刘星星
    2023, 29(18):  2588-25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循环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老年(≥65岁)脑梗死患者13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循环治疗(1次/d,5次/周,连续2周,共治疗10 d)。所有研究对象随访至发病后90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 在纳入的131例患者中,失访2例,死亡1例,最终128例完成90 d随访,观察组63例,对照组65例。90 d随访发现,观察组MoCA、FMA、BI评分分别为(19.08±2.93)分、(73.59±5.90)分、(69.63±7.89)分,均高于对照组[(15.83±2.62)分、(67.42±7.66)分、(66.23±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5%(52/63)比61.5(40/65),χ2=4.313P=0.038];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脑循环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托烷司琼与艾司奥美拉唑防治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应用研究

    李闪珊 梁冰 刘其伟
    2023, 29(18):  2592-2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托烷司琼和艾司奥美拉唑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55.25±5.37)岁。B组男31例,女31例,年龄(56.07±5.22)岁。A组应用托烷司琼配合化疗,B组应用艾司奥美拉唑配合化疗。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第1、7、14天时以及1个化疗周期后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Index of Nausea,Vomiting,and Retching,INVR)评分以及远期生存质量。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经不同药物配合治疗后,A组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反酸频率、恶心频率、呕吐频率均低于B组[12.90%(8/62)比30.65%(19/62)、(1.16±0.23)次/d比(3.44±1.22)次/d、(2.14±0.45)次/d比(4.41±1.23)次/d、(1.27±0.33)次/d比(3.11±1.25)次/d;χ2=5.729,t=14.461、13.647、11.207,均P<0.05]。A组化疗第1天INVR评分(20.33±5.41)分,B组(21.24±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2,P>0.05);A组化疗第7、14天和化疗1个周期时INVR评分均低于B组[(15.11±3.46)分比(18.61±3.12)分、(12.33±2.46)分比(14.24±3.36)分、(10.19±1.47)分比(12.25±2.72)分;t=5.915、5.156、5.246,均P<0.05]。随访期间,A组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 of Colorectal,FACT-C)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睡眠状况、依从状况维度评分均高于B组[(22.45±5.33)分比(19.35±5.31)分、(23.36±5.27)分比(20.18±5.32)分、(20.31±5.24)分比(17.25±5.33)分、(21.25±5.16)分比(18.44±5.28)分、(23.11±5.17)分比(20.21±5.22)分、(23.35±5.25)分比(20.22±5.32)分;t=3.244、3.344、3.244、2.997、3.108、3.297,均P<0.05]。结论 托烷司琼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均优于艾司奥美拉唑。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

    王颖 付冬梅 李飒
    2023, 29(18):  2596-26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试验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7~76(49.12±9.26)岁,透析病程5个月~5年,采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9~79(51.32±10.14)岁,透析病程3个月~6年,采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两组均进行2个疗程,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95.74%(45/47)比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14.15±16.04)g/L比(103.62±10.99)g/L、(39.93±5.79)g/L比(31.56±4.5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3、7.799,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38%(3/47)比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结论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左卡尼丁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自身的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同类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甲状腺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关联研究

    刘朝阳 周付娇
    2023, 29(18):  2601-26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重症监护室(ICU)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与冠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进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ICU接受治疗的11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将4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列为正常组,将3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列为甲亢组,其余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列为甲减组,记录并对比3组患者的病情发作情况,以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结果,统计并对比3组冠心病不同严重程度占比,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甲状腺功能对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根据病变支数不同,将仅有1支病变患者列为A组,2支病变患者列为B组,3支病变患者列为C组,比较3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验证甲状腺功能与病变支数的关联。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结果 经统计,甲减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分别为(5.25±1.41)分、(4.14±1.25)次/d、(5.41±1.38)min、(68.12±10.46)%、(35.25±5.47)分,均高于甲亢组[(4.12±1.35)分、(3.04±0.13)次/d、(4.29±0.73)min、(60.21±10.44)%、(32.44±5.48)分]、正常组[(3.92±0.48)分、(2.23±0.45)次/d、(3.11±0.46)min、(53.77±10.63)%、(28.35±5.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98、62.28、61.50、17.95、16.22,均P<0.05)。甲减组的重度冠心病占比为68.57%(24/35),高于甲亢组[34.29%(12/35)]、正常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5,P<0.05)。ROC显示,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下降,ICU冠心病患者病情会逐步加重。经检查,C组患者的TSH水平为(8.27±2.33)mU/L,高于B组[(6.62±2.33)mU/L]、A组[(4.41±1.28)mU/L];C组T3为(0.72±0.11)nmol/L,T4为(3.71±0.37)μg/dl,低于B组[(1.25±0.36)nmol/L、(5.15±1.88)μg/dl]、A组[(2.05±0.41)nmol/L、(7.44±2.12)μ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48、155.25、46.43,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系数检验,ICU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会随TSH水平升高,T3、T4水平降低而增加。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加重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TSH水平与病变支数正相关,T3、T4与病变支数负相关。

    论著

    细胞蜡块与液基制片技术对细胞学样本ICC染色的比较研究

    蒋丽娟 唐福婷 景红霞
    2023, 29(18):  2606-26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细胞学样本细胞蜡块与液基制片技术对不同抗体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的50例诊断为肺腺癌的癌性胸水样本,在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上分别行角蛋白7(CK7)、上皮特异性抗原(MOC-31)、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A)及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4个抗体的ICC染色,比较4种抗体在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上肿瘤细胞的免疫染色阳性表达率与染色强度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MOC-31、Napsin-A及TTF-1的细胞蜡块切片与液基涂片强阳性表达率比较[80.0%(40/50)比100.0%(50/50)、66.7%(28/42)比88.9%(40/45)、76.7%(33/43)比95.7%(4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1、6.285、6.811,均P<0.05)。结论 细胞蜡块及液基制片技术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不同抗体的ICC效果均较好,但液基涂片能提高浆膜腔积液样本ICC染色的强度,染色质量更佳,细胞蜡块染色效果欠佳时,推荐用液基涂片行ICC染色。

    药物研究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抗静脉血栓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宋洁菲 周迎光
    2023, 29(18):  2611-26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抗静脉血栓生成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Gene和药物靶标数据库(TTD)筛选疾病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0平台获取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使用STRING11.5数据库获取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得到药物有效成分103个、药物靶点213个、疾病靶点1 991个,共同靶点68个。主要的有效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关键靶点有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AKT)1、白细胞介素(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有细胞迁移的正调控、炎性反应、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有效成分,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诱导因子(HIF)-1α等信号通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抗静脉血栓形成。

    HPLC法测定加味甘露消毒丹中大黄素的含量

    刘永谦 廖馨然 刘付伟清 王涛
    2023, 29(18):  2617-2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加味甘露消毒丹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 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提取方法提取加味甘露消毒丹中的大黄素,采用Agilent ZORM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0 mm,5 μm),进样10 μl,以甲醇为流动相A,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15 min,柱温为常温,在254 nm的检测波长下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 加味甘露消毒丹中大黄素在2.000~8.000 μg(R2=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17%(n=6),相对标准差(RSD)为1.87%,该方中大黄素平均含量为13.936 8~14.831 1 µg/g。结论 建立的HPLC法可用于测定加味甘露消毒丹中大黄素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分离效果理想,重复性良好,为加味甘露消毒丹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病例报告

    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陆荣 马立华 宁春红 马伟 徐淑萍
    2023, 29(18):  2621-26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1岁男性患者,因发热伴咳嗽、乏力2周于2021年4月21日就诊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Ⅱ科。胸部CT左肺上叶近胸膜处片状实变影。经抗感染治疗后左肺实变影范围扩大。遂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送宏基因二代测序,结果提示见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发热症状缓解,呼吸道症状好转,复查胸部CT左肺上叶实变明显吸收,治疗疗程13 d。本文将此病例的诊疗过程分享,为难以明确病原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临床经验。

    APTT纠正试验辅助诊疗慢阻肺患者持续APTT延长1例

    闫彬 胡天喜 门翔 段金霞 王瑞娟 杜伟鹏
    2023, 29(18):  2625-26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常见的出凝血功能筛选试验,多种原因(如凝血因子缺乏、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或狼疮抗凝物)均可导致APTT延长,但其治疗方案和结局却完全不同。本文报道1例持续APTT延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疗经过,患者既往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因发热伴气喘,活动后加重于2021年12月6日就诊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初诊发现APTT显著延长(达危急值标准),血浆输注和维生素K制剂均无法纠正APTT延长,后选择APTT纠正试验提示疑似抗磷脂综合征,遂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状况明显好转。通过此报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APTT纠正试验的认识,同时提高该试验在基层检验实验室的应用,为临床医师快速识别患者出血或血栓风险、减少漏诊和误诊提供帮助。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腰椎间隙感染并颅内感染1例

    尹小玲 孙双喜 王玉梅 康军阳
    2023, 29(18):  2628-26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比较少见,同时合并颅内感染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64岁中年男性,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收治于威海市中心医院,完善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后明确诊断,经多科联合治疗后效果良好。

    护理研究

    以循证理念为基础构建早期康复敏感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杨芳 肖辉 魏亚琼
    2023, 29(18):  2631-26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敏感指标进行构建,观察其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7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7~77(67.10±9.1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6~76(66.76±8.7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循证理念为基础重新构建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敏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的吞咽功能、吞咽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12±0.46)分比(2.46±0.45)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VFSS)评分、功能性进食量表(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6.43±1.07)分比(5.48±1.16)分、(4.26±0.45)分比(3.89±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3.561、3.218,均P<0.05)。干预2周后,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BSA)、血红蛋白(Hb)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22.12±2.61)kg/m²比(20.43±2.22)kg/m²、(37.58±5.23)g/L比(35.35±4.23)g/L、(91.57±12.15)g/L比(85.42±12.3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7、2.592、2.731,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结论 采取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敏感指标构建后能够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与营养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雾化吸入联合气管镜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RDS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庞秋贺 胡朋鹤 朱春荷 张媛媛
    2023, 29(18):  2636-26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气管镜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CHD术后ARDS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9.36±1.40)个月,体质量(7.66±1.14)kg;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9.24±1.38)个月,体质量(7.58±1.13)kg。入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且术后合并ARDS,两组患儿均施以CHD术后ARDS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联合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干预2 h、3 d后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Cdyn)]水平,评估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2 h、3 d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Cdy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8.42±8.76)mmHg(1 mmHg=0.133 kPa)比(53.69±8.05)mmHg、(79.71±11.95)mmHg比(69.36±10.40)mmHg、(87.61±13.14)%比(80.44±12.06)%、(95.39±14.45)%比(88.26±13.23)%、(198.92±29.83)比(184.17±26.65)、(215.06±32.25)比(189.74±28.46)、(4.84±0.72)比(4.26±0.63)、(6.47±0.97)比(4.85±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7、3.578、2.201、2.285、2.019、3.224、3.320、7.345,均P<0.05);干预2 h、3 d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7.65±5.64)mmHg比(41.71±6.25)mmHg、(32.33±4.84)mmHg比(36.45±5.46)mmHg、(23.43±3.51)cmH2O(1 cmH2O=0.098 kPa)比(25.75±3.86)cmH2O、(21.76±3.26)cmH2O比(23.85±3.57)cmH2O、(13.98±2.09)cmH2O比(15.56±2.33)cmH2O、(11.76±1.76)cmH2O比(13.92±2.0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1、3.092、2.435、2.367、2.764、4.342,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21.48±18.22)h比(144.35±21.65)h、(192.66±28.89)h比(264.24±39.6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6、7.994,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1/30)比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结论 将雾化吸入联合气管镜检查应用于CHD术后合并ARDS患儿,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水平,促进患儿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直型鼻肠管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刘新平 刘佩 孙红霞 梅程清 仲琴 余文霞
    2023, 29(18):  2641-26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直型鼻肠管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重症患者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72.28±13.97)岁,体质量指数(23.58±3.36)kg/m2,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为(6.00±0.77)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为(22.33±2.47)分。床旁盲插直型鼻肠管行营养支持治疗,对比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7 d、14 d、21 d和28 d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LSD-t检验、χ2检验。结果 36例患者盲插直型鼻肠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44%(34/36);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61、6.987,均P<0.05);经多组间比较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胃潴留、呕吐误吸、腹泻和腹胀比较[72.22%(26/36)比0%、33.33%(12/36)比2.78%(1/36)、22.22%(8/36)比2.78%(1/36)、16.67%(6/36)比2.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3、11.359、6.222、3.956,均P<0.05);治疗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好转,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22、10.957、14.016,均P<0.05);经多组间比较治疗14 d、21 d和2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盲插直型鼻肠管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可改善老年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需求的质性研究

    梁燕 刘楠 张涵
    2023, 29(18):  2646-26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的需求,为其在外就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1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38~75岁,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类和提炼主题。结果 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的需求归纳为4个主题,对糖尿病饮食的需求、尊严和隐私保护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及情感和心理支持需求。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时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对糖尿病饮食及社会支持需求。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从糖尿病饮食及社会支持入手,逐步完善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的条件,使其在外就餐时能够维持血糖的稳定,减少并发症,进而促进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微信群为基础的短视频远程干预联合IMB模型在肝硬化患者居家护理效果指导

    孔敏 靳欣 赵琴
    2023, 29(18):  2649-26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居家护理中应用微信群为基础的短视频远程干预联合IMB模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进行治疗后出院的肝硬化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5.18±4.35)岁,给予IMB模型干预;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5.78±3.67)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信群为基础的短视频远程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1.05±5.15)分比(46.78±6.34)分、(31.27±3.15)分比(38.79±5.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7、7.046,均P<0.05);观察组自我保健、合理休息、遵医嘱用药、健康管理、情绪控制及疼痛和不适控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8.01±1.52)分比(7.16±1.24)分、(7.88±1.67)分比(6.48±1.03)分、(8.34±2.64)分比(7.16±1.24)分、(8.98±2.34)分比(7.12±1.34)分、(8.21±1.42)分比(6.24±1.24)分、(8.67±1.67)分比(7.1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1、4.513、2.559、4.363、6.609、5.028,均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7.49±7.57)分比(64.27±6.48)分、(80.34±6.34)分比(57.48±5.98)分、(85.49±7.34)分比(62.24±6.48)分、(81.34±7.69)分比(58.49±6.57)分、(88.67±6.37)分比(64.27±5.37)分、(86.18±7.34)分比(63.49±6.27)分、(88.49±6.34)分比(63.18±5.34)分、(90.15±7.34)分比(67.68±6.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38、14.987、15.018、14.288、18.522、14.866、19.311、14.652,均P<0.05)。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居家护理中应用微信群为基础的短视频远程干预联合IMB模型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同时,还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疏导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生活顾虑的质性研究

    凌晨 张云芳 黄丽秋
    2023, 29(18):  2654-26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探讨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对透析后生活的顾虑,旨在为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10例初置管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其中女性8例、男性2例,年龄(48.9±12.83)岁。结果 初置管腹透患者面临的生活顾虑归纳为5个主题:生活方式改变;疾病不确定感,担心并发症发生;自我感受负担;病耻感,自尊水平较低;对工作和理想的无奈。结论 医护人员应夯实健康宣教,提供多种解决途径;优化培训内容及方式,改善疾病不确定感带来的初置管腹透患者适应问题;建立多重社会关系支持,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低年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体验的质性研究

    陈小红 廖国萍 罗洋洋
    2023, 29(18):  2659-26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1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低年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心理体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2年8月至9月对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12名低年资女护士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受访者年龄21~28岁,工作年限1~4年。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低年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体验主要分为情绪体验、应对方式体验和认知体验3类。情绪体验包括负性情绪和自我反思;应对方式体验包括个体自我应对和寻求外部支持;认知体验包括对职业的适应与理解、调整应对方式、正视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结论 管理者应注重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相关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负性情绪疏导,开展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应对知识与沟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