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4-15
    上一期   
    泌尿生殖专栏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魏健文, 尹文俊, 陈泽楷, 凌木安, 陈洁, 潘斌
    2022, 28(8):  1038-10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3 d采用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年龄(63.20±6.14)岁。术式均为筋膜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膀胱尿道无张力吻合后,行膀胱颈前壁与耻骨前列腺韧带缝合。术后第3天进行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治疗后对5例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及24 h尿垫使用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92±1.35)h,出血(42.00±10.95)ml,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20±1.10)d,1例术后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周拔除尿管,5例患者均大力咳嗽时出现少许漏尿,1例患者拔尿管当天使用了1片尿垫,24 h尿垫使用量≤1片,4例未使用尿垫,评估为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周期(7.40±1.52)d,治疗后ICI-Q-SF评分(2.80±1.64)分,I-QOL评分(94.00±3.08)分。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安全有效,有望在未来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中成为标准的辅助疗法。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评估方法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谢应业, 钟浩文, 陈丽, 章梦璧, 谢娜, 陈建华, 刘玉峰, 赖艳红, 苏晓燕
    2022, 28(8):  1042-10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其评估方法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确诊为ESRD患者共228例,分析ESRD患者合并CAC的病例特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评估方法CT重建技术中Agatston积分(AS积分)、质量积分(MS积分)和容积积分(VS积分)对ESRD患者发生MACE的评估和预测效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ESRD患者根据有无发生CAC分为CAC组[164例,男108例、女56例,年龄61.00(50.00,71.00)岁]和non-CAC组[64例,男43例、女21例,年龄38.00(31.00,45.00)岁],CAC组发生MACE的比例较non-CAC组明显升高[60.98%(100/164)比21.87%(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AC组中,MACE亚组3种钙化积分均明显大于non-MACE亚组(AS积分:4 267.0比725.3,P<0.001;MS积分:3.2比2.7,P<0.001;VS积分:4 732.0比88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积分、MS积分、VS积分、白蛋白均为ESRD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MS积分和白蛋白则为ESR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ESRD合并CAC患者MACE发生率高,反映CAC的MS积分是ESR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能应用于临床监测ESRD患者MACE的发生发展。

    ApoE基因多态性与ADMA水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关联研究

    梅佳慧, 娄焕堃, 王勋, 韩翠敏, 李鹏, 邢团结, 汪明琅, 王怡练
    2022, 28(8):  1047-10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表达及其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00例,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CKD-EPI)方法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按GFR对300例患者进行分组:Ⅰ组GFR >60 ml/min(86例),Ⅱ组15 ml/min <GFR ≤60 ml/min(119例),Ⅲ组GFR ≤15 ml/min或血液透析患者(9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PCR)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DMA水平,比较各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00例患者年龄(61.9±13.1)岁,男性151例(50.33%),体质量指数(BMI)(28.0±5.1)kg/m2,糖尿病88例(29.33%),心血管疾病174例(58.00%)。3组间糖尿病、冠心病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肌酐、ADM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oEε2等位基因35例(11.67%),ε3等位基因287例(95.67%),ε4等位基因58例(19.33%)。ApoE等位基因在不同肾功能分组中分布是均一的(均P>0.05);基于ADMA水平分组,ApoE基因多态性在不同ADMA水平组的分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随着GFR的降低,血浆ADMA水平显著升高;ApoE等位基因在不同肾功能分组中分布是均一的;ApoE等位基因在不同ADMA水平分组中分布是不均一的;肾功能异常等临床变量的存在限制了ApoEε4等位基因的表达。

    慢性肾脏病患者科普健康信息需求调查及分析

    魏妃苑, 郭军军, 谷娟, 吴东明, 薛乐怡, 汪玲珍, 唐芳, 邓丽丽
    2022, 28(8):  1052-10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科普健康信息的需求情况,为制定CKD宣教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海南省中医院、湘潭县人民医院的332例CK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肾病知识需求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332例患者中,男性占54.2%(180/332),女性占45.8%(152/332),年龄<45岁占27.1%(90/332),年龄在45~60岁之间占30.4%(101/332),年龄>60岁占42.5%(141/332)。肾病健康信息需求较高的3个项目依次为:饮食管理知识82.2%(273/332)、肾病的病程及基础知识61.4%(204/332)、药物管理知识61.1%(203/332)。科普载体需求中文字85.8%(285/332)、视频动画73.8%(245/332)需求较高。对希望传授科普知识的人员需求较高的是医生87.0%(289/332)和护士66.3%(220/332)。患者现有科普获取方式与其希望的科普方式在线上、线下医护面对面宣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大多数CKD患者共同的需求饮食方面健康信息,应加强CKD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的文字、视频动画的健康教育方式更受CKD患者欢迎。合理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科普,以提升CKD健康教育效率和质量。
    腹膜透析患者规律性随访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苏彩虹, 黄丽秋, 李红艳, 雷莹, 杨椹, 张云芳
    2022, 28(8):  1057-10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规律性随访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及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随访的212例腹膜透析患者随访数据:患者本人每月到院1次随访为规律性随访好,否则为规律性随访差。规律性随访差56例作为非规律随访组,规律性随访好共156例作为规律随访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非规律随访组的透析月龄44.50(22.00,77.50)个月、教育程度初中以上占比53.57%(30/56)、收缩压(147.84±19.79)mmHg(1 mmHg=0.133 kPa)、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57%(16/56)、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10.71%(6/56)均高于规律随访组(均P<0.05);非规律随访组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占比73.21%(41/56)、操作换液者为本人占比71.43%(40/56)、残余尿量100.00(0.00,300.00)ml、血清白蛋白(33.65±5.14)g/L均低于规律随访组(均P<0.05)。非规律随访组56例患者共发生53例并发症,占94.64%(53/56);发生并发症原因中,心血管事件占比最高,达26.32%(35/133)。相关性分析显示规律性随访与生活自理能力、操作换液者、透析月龄、收缩压、心血管事件、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呈负相关(r=-0.176、-0.272、-0.167、-0.196、-0.195、-0.218、-0.159,P=0.011、0.001、0.015、0.004、0.004、0.001、0.021);规律性随访与教育程度、残余尿量、血清白蛋白呈正相关(r=0.141、0.204、0.165,P=0.041、0.003、0.016)。结论 在长期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患者规律性随访对于减少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药敏分析

    程鹏, 张晴晴, 马亚军
    2022, 28(8):  1062-10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类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1月至2021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患者277例的中段尿进行常规培养,其中男126例、女151例,年龄(66.7±8.7)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7.62%215/2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2.24%117/277)和肺炎克雷伯菌15.16%42/27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1.30%59/277),主要为粪肠球菌D8.66%24/277)和无乳链球菌B4.69%13/277);真菌检出占1.08%3/27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较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96%),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主要为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均>60%);粪肠球菌D群和无乳链球菌B群对氨苄西林、利奈唑胺、青霉素、达托霉素、呋喃妥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较高(均>94%),粪肠球菌D群对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66%),无乳链球菌B群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均>80%)。结论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D群和无乳链球菌B群为主;致病菌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应注重病原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科研课题专栏
    近视儿童与青少年血清锌、铜、硒浓度的变化研究
    新吉夫, 乌仁图雅, 青格勒图
    2022, 28(8):  1066-10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近视儿童和青少年血清锌、铜、硒浓度和铜/锌比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166例近视儿童与青少年[近视组,其中110例男孩,56例女孩,年龄(13.78±4.21)岁]以及150例同期视力正常的儿童与青少年[对照组,其中87例男孩,63例女孩,年龄(12.37±4.82)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测定其血清锌、铜、硒水平并据此计算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铜/锌比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 近视儿童与青少年的血清锌、硒水平较对照组降低[(0.83±0.27)mg/L比(1.06±0.32)mg/L,(41.05±9.07)µg/L比(47.19±8.36)µg/L],铜/锌比值较对照组增高[(1.18±0.32)比(0.98±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血清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儿童及青少年血清微量元素间不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近视儿童与青少年血清抗氧化微量元素锌、硒水平降低,铜/锌比值增高,这提示儿童与青少年的近视进程可能与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肌肉生长发育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何璐, 李金玲, 杨旭博, 郑韵, 徐开寿
    2022, 28(8):  1070-10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A型肉毒毒素对脑瘫患儿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本项目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24例年龄2~7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4例男孩、10例女孩),分为痉挛型双瘫组(DCP组,1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的28个患侧下肢)、偏瘫患侧组(aHCP组,10例偏瘫患儿的10个患侧下肢)、对照组(uHCP组,10例偏瘫患儿的10个健侧下肢)。在基线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后12周与24周分别进行评估,超声检测肌肉厚度、肌束长度并计算肌肉生长速率,临床功能测试包括粗大运动功能测试、改良Ashworth量表和改良Tardieu量表。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后,3组下肢的粗大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肌肉结构均得到改善(均P<0.05)。治疗后24周,患肢内侧腓肠肌的平均生长率分别是肌厚度6.24%、肌束长度7.99%;DCP组的内/外侧腓肠肌肌厚度、肌束长度与比目鱼肌肌厚度,aHCP组的外侧腓肠肌肌束长度,uHCP组的内侧腓肠肌肌束长度,在基线期至干预后12周的生长率优于干预后12周至24周的(均P<0.05);在基线期至干预后24周,DCP组的比目鱼肌生长率优于aHCP组和uHCP组(均P<0.05);在干预后12周至24周,DCP组、uHCP组的比目鱼肌肌束长度的生长率优于aHCP组(均P<0.05)。结论 单次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后,2~7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骨前肌、内/外侧腓肠肌、比目鱼肌都表现出肌肉厚度、肌束长度增加的肌肉结构改善现象。
    辅助生殖助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晚期流产患者发生宫颈机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彩霞, 周新华, 郭宝芝, 郭欢欢
    2022, 28(8):  1077-10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晚期流产患者发生宫颈机能不全(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辅助生殖助孕PCOS晚期流产患者102例,患者年龄(32.39±6.54)岁,单胎妊娠78例、多胎妊娠24例。按是否出现CI分为对照组(未出现CI)88例及观察组(出现CI)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C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子宫平均径线、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多胎及早产史为助孕晚期流产的PCOS患者出现CI的影响因素(OR=2.678、2.918、2.872、3.792,均P<0.05)。结论 子宫平均径线、孕前BMI、是否多胎及早产史为助孕晚期流产的PCOS患者出现CI的影响因素,需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出现CI的概率。
    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龚晨, 申潇竹, 包勤文, 赵晓斐
    2022, 28(8):  1081-10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共97例,其中男56例、女41例,年龄65~85岁,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CSVD认知正常组(50例)、CSVD认知障碍组(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30例),收集3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测定血清25(OH)D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SV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与25(OH)D水平的关系。结果 CSVD认知正常组[(23.36±2.10)μg/L]、CSVD认知障碍组[(15.66±1.47)μg/L]25(OH)D水平较对照组[(34.03±2.17)μg/L]降低(F=13.764,P<0.05),且CSVD认知障碍组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CSVD认知正常组水平(P<0.05);此外,CSVD认知障碍组在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及计算力、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和MoCA总分方面较CSVD认知正常组、对照组下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25(OH)D水平是老年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OR=0.491,P=0.005)。CSVD认知障碍组患者中25(OH)D水平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呈正相关(r=0.74、0.63、0.59、0.74、0.53,均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老年CSV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低25(OH)D水平者认知障碍更明显。
    帕博丽珠单抗对PD-L1高表达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影响
    李奕璇, 赵敏, 陈娜, 马静
    2022, 28(8):  1086-10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帕博丽珠单抗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L1)高表达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治疗的70例晚期肺腺癌且PD-L1呈高阳性表达患者,男21例,女49例,年龄(59.45±6.68)岁。均采用帕博丽珠单抗免疫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期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观察其水平变化趋势。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内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在治疗4周期结束后,部分缓解(PR)26例(37.14%),疾病稳定(SD)34例(48.57%),疾病进展(PD)10例(14.29%),总疾病控制率为85.71%。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且随着治疗周期的推移,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下降明显(均P<0.05)。在治疗4周期后,疗效为PR和SD的患者,较治疗前比较,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均有下降(均P<0.05);疗效为PD的患者,Cyfra21-1、Galectin-3及PD-L1阳性表达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8/70),且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帕博丽珠单抗对PD-L1高表达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Cyfra21-1、Galectin-3水平及PD-L1阳性表达率,且不良反应较小。Cyfra21-1、Galectin-3及PD-L1可作为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例并文献复习
    宋晓波, 吴婷婷, 李凡
    2022, 28(8):  1089-10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鹦鹉热衣原体为不典型致病菌的一种,为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鸟类为最主要宿主,为人畜共患病。本文报道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肺炎,其中1例合并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二代基因测序后明确病原菌感染,后经抗感染后肺部炎症吸收好转。通过病例分享,为临床医师在诊治肺炎的临床过程中提供参考,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尽早明确病原体,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达到精准治疗,为疾病的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新兵接种麻腮风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及认知研究
    谢晓波, 于德宪, 刘文毅, 杨阳
    2022, 28(8):  1093-10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部队新兵接种麻腮风疫苗(MMR)的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及对预防接种的态度。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驻广东某部2017年9月入伍的2个新兵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新兵营一396人开展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选择新兵营二473人开展疫苗的认知调查。对新兵接种MMR前后的抗体滴度进行检测,并开展问卷调查。用χ2检验分析疫苗接种前后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进行数据变换、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R接种后,新兵营一396人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0%;MMR接种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GMC分别为1 191.67 mIU/ml、1 663.62 U/ml和144.59 IU/ml,是接种前的1.73倍、4.79倍和4.09倍,接种后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均P<0.05);接种前抗体阴性的新兵接种后抗体GMC低于接种前抗体阳性的新兵,其中腮腺炎和风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中没有发现年龄、民族、学历、入伍地、家庭经济状况、吸烟、喝酒、入伍前工作、与异性有过亲密接触、有慢性胃肠炎对MMR接种后的抗体浓度产生影响。调查显示,新兵营二绝大多数官兵希望了解与疫苗有关的知识97.25%(460/473),认为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疾病90.49%(428/473),但愿意接种疫苗的仅72.52%(343/473),不愿意接种的主要原因为疫苗安全问题(53.85%)。结论 国产MMR在新兵中接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疫苗安全事件影响官兵的接种意愿,应加强宣教。
    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娜, 魏伟, 许新科, 陈程, 孙贵芳, 谭永红
    2022, 28(8):  1099-11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出血组(BL/EBV>0.5),比较患儿相关指标,分析大出血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对大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术中大量出血组91例,小量出血组199例,大出血率为31.38%。体质量是术中大出血的保护因素(OR=0.786,P=0.011)、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06,P<0.001)。大量出血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量出血组,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均P<0.05)。结论 脑肿瘤切除术儿童术前体质量、肿瘤最大径是术中大出血的影响因素,且术中大出血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脑瘫青少年的瘫痪程度与骨皮质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黄芳, 王立源, 杨杰文
    2022, 28(8):  1104-1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测量骨皮质厚度,探讨不同瘫痪程度脑瘫青少年的骨发育状况。方法 选取广州市社会福利院2020年7月至12月青少年肱骨骨皮质检查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0~18岁),其中运动功能正常组30例、轻度脑瘫组8例、中度脑瘫组6例、重度脑瘫组7例,拍摄右侧肱骨X线片,测量肱骨骨皮质厚度。计量资料整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运动功能正常组、轻度脑瘫组、中度脑瘫组、重度脑瘫组骨皮质厚度分别为(4.04±0.82)mm、(4.50±0.82)mm、(3.57±0.99)mm、(2.97±0.49)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7,P=0.004)。SNK-q结果表明,运动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脑瘫组、中度脑瘫组的骨皮质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中度脑瘫组与重度脑瘫组的骨皮质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结论 肱骨骨皮质厚度随脑瘫程度加重至中重度时会逐渐变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分析
    林友飞, 王姣焦, 吴迪, 刘毅萍, 陈晓红, 陈力舟
    2022, 28(8):  1107-11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3月5日期间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出院的70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按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43例)和低蛋白血症组(27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胸部影像学评分以及核酸转阴时间。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70例患者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3.53±14.91)岁。与正常白蛋白组相比,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的年龄更大(t=3.117,P=0.003),患基础疾病(χ2=9.807,P=0.002)和出现咳嗽(χ2=7.396,P=0.007)的比例更高。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9.66±3.77)g/L、(32.58±4.00)g/L、(36.20±2.27)g/L,均低于正常白蛋白组的(43.55±5.67)g/L、(41.18±6.16)g/L、(41.82±4.8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蛋白血症组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胸部影像学评分分别为(6.88±2.80)分、(6.57±2.98)分、(4.88±2.47)分,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的(4.85±2.76)分、(4.58±3.21)分、(3.45±1.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蛋白血症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为(22.68±4.60)d,长于正常白蛋白组(19.50±5.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P=0.023)。结论 COVID-19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胸部影像更严重,核酸转阴时间更长。
    新冠疫情隔离病区设置防护监督员岗位的实践
    栗萌萌, 刘宇, 徐健莹, 吴巧媚
    2022, 28(8):  1111-11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并评价在新冠疫情隔离病区防护监督员岗位的运行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9日至7月9日40 d内进出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共计10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名、女78名,年龄(36.35±3.82)岁。在隔离病区内设置防护督导员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包括:现场督导和协助进出病区的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避免防护不当和脱防护服时造成污染,防止人员感染;维护和督导病区内整体防疫事务,防范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 临时组建隔离病区40 d内,防护监督员共监督、指导和帮助进出隔离病区人员3 354例次,督导病区整体防疫事务117例次,阻止错误穿脱防护服117例次,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正确率100.0%,隔离病区院内感染率为0。结论 设立防护监督员岗位对避免人员感染、降低院内感染有重要的监督指导意义。
    广州疫情封控区紧急状态下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的混合研究方案
    王婧, 刘宇, 徐健莹, 杨丽明, 林静霞, 吴巧媚, 邓丽丽
    2022, 28(8):  1114-11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疫情封控区紧急状态下过渡隔离病区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明确其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和困难,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21年6月至7月广东省中医院过渡隔离病区的67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问卷星形式匿名调查;对其中年龄阶段23~39岁的2名男护士和13名女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G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采用研究软件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 67名过渡隔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得分为(2.549±0.758)分,其中主要压力源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2.878±0.838)分]。提炼出4个主题:护理工作负荷强、任务重;担心工作能力不足、知识缺乏;心理状态波动大;封控期间对家人的牵挂。结论 今后护理管理者应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持续性的知识培训,及时关注、疏导护士的心理压力,减轻过渡隔离病房的工作负荷,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其积极应对。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应用
    肖斌, 黄子成, 李建民, 杨一鸣, 邝融
    2022, 28(8):  1118-11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粤北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30.25±2.37)岁,给予微型钛板及螺钉固定;观察组男24岁、女36例,年龄(30.49±2.28)岁,给予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率、固定力分别为(160.92±4.18)lbs、(0.75±0.22)、(4.58±0.32)N,均高于对照组(100.28±4.46)lbs、(0.61±0.17)、(3.58±0.29)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颌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0.27)个月,短于对照组(3.20±0.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低于对照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显著改善颌骨骨折患者咬合关系,固定及复位的稳定性较高,可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并避免了金属残留引发的并发症,效果较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研究现状
    徐鸿, 李名敏, 孙伟
    2022, 28(8):  1123-11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因此在临床上对其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升高。临床上常采用氧疗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通过抑制疾病恶化,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同时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但是,传统氧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作为一种当今新型的氧疗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可通过加高的流速对患者缺氧等状态进行改善,还可缓解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同时因其可对患者进行稳定的加湿及保温效果,从而增加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极大程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还可降低发生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痉挛的概率。本文就高流量氧疗湿化治疗仪的主要工作原理、临床性能、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并做如下综述。
    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中的效果评价
    袁琛烨, 李玉群
    2022, 28(8):  1126-11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年龄(43.35±6.50)岁,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年龄(43.57±6.67)岁,给予慢病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护能力、上肢功能与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自护能力、上肢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46.52±5.60)分、(173.04±7.6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81±6.57)分、(153.95±5.31)分,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为(65.27±4.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94±5.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中,可有效增强其自护能力,提高其上肢功能,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粤澳教师共建妇产科案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章雪玲, 黄美凌, 刘春玲, 孙卓然
    2022, 28(8):  1130-11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联合粤澳两地区高校和临床实践基地,通过妇产科临床案例驱动,共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改革模式在妇产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至2020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实习的18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2019年6月至12月实习护生90名为对照组,其中男9名、女81名,年龄(21.77±1.14)岁,采取临床护理常规教学法;2020年6月至12月实习护生92名为观察组,其中男7名、女85名,年龄(21.74±1.05)岁,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临床决策能力评分分别为(257.92±37.70)分、(144.68±22.9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4.68±23.04)分、(133.21±13.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粤澳共建妇产科案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实习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但该改革模式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对护理学生的临床敏锐度和思维活跃度有一定要求,且本研究仅选取一间医院的临床护理实习生,今后研究样本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美宝湿润烧伤膏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盈, 崔光怀, 刘飞飞, 黄幸子, 代淑敏, 李琼羽, 裴梦鸽, 刘文明
    2022, 28(8):  1134-11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对创面的管理及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除了对创面换药及必要时手术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也越来越被重视。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近年被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应用在治疗烧伤及慢性创面中具有较好的抗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效果;因此,本文就MEBO对创面修复愈合及抗炎效果的影响作综述,旨在对临床上指导优化用药以促进创面愈合。本文首先介绍了MEBO的成分及促愈合机制,随后讨论了目前MEBO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最后总结和展望了MEBO今后在创面治疗中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论著
    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征对比研究
    庄淑莲, 杨爽, 赖丹惠, 叶思婷, 林娴, 陈淼, 张建兴
    2022, 28(8):  1138-11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图像特征的对比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经超声检出的210例女性患者[年龄(44.3±11.1)岁]共229个非肿块型乳腺病灶。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征差异,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生长方位、病灶内是否存在条索状低回声、回声模式、后方特征、钙化、伴随特征及血流信号。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71个病灶为恶性,158个病灶为良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良性组与恶性组在临床症状、病灶内条索状低回声、病灶回声模式、钙化、伴随特征、血流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组病灶回声模式以Ⅱa、Ⅴ类为主,恶性组更多地表现为Ⅰb、Ⅱb类,而在大小、生长方向、后方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良恶性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差异,有助于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杨英亮, 徐英智, 刘桂艳, 王泉亮
    2022, 28(8):  1142-11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其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支数的关系。方法 纳入寿光市人民医院96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LAA组),取同时期57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LAA组进行评分,分为NIHSS评分≥6分和NIHSS评分<6分两组。按照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将LAA组区分成3组:单支狭窄组、双支狭窄组及多支狭窄组。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Hcy浓度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结果 LAA组男58例、女38例,年龄(66.38±10.93)岁;对照组男27例、女30例,年龄(61.84±10.99)岁。LAA组血浆Hcy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8.65±16.49)μmol/L比(14.56±10.47)μmol/L](P<0.05)。NIHSS评分≥6分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NIHSS评分<6分组[(36.63±14.00)μmol/L比(24.27±16.20)μmol/L](P<0.05)。Hcy评价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缺损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 0.683~0.868),最佳诊断值为21.43 μmol/L(灵敏度91.2%,特异度56.5%)。多支狭窄组Hcy浓度依次高于双支狭窄组、单支狭窄组[(43.25±17.40)μmol/L比(25.53±12.47)μmol/L比(18.47±7.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LAA型脑卒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数目越多,血Hcy浓度越高。结论 Hcy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相关。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支数越多,血Hcy浓度越高。Hcy为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及大动脉硬化狭窄广泛程度提供新的生物学证据。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马芬芳, 李小玲, 刘玉嫦, 黄艳琼
    2022, 28(8):  1147-1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新生儿血糖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分娩的GDM产妇共200例。分别于新生儿出生1 h、3 h、6 h、12 h和24 h进行血糖检测,并收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喂养情况和产妇孕周、分娩方式、24 h泌乳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1 h血糖最低,为(3.42±1.06)mmol/L,出生后血糖逐渐升高,3 h、6 h、12 h和24 h新生儿血糖分别为(3.49±1.05)、(3.58±1.14)、(4.01±0.52)和(4.39±0.48)mmol/L。其中46名(23.0%)新生儿在出生24 h时仍处于低血糖状态;孕周≤38周、新生儿体质量<3 000 g和24 h泌乳量是新生儿出生后24 h发生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和产后24 h泌乳量是影响GDM产妇新生儿出生后24 h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应尤其关注这几个因素,从而早期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
    临床研究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单孔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术的比较分析
    韦武芝, 梁柱, 吕文强, 杨铎, 林喜锋
    2022, 28(8):  1150-11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单孔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0例重度手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的方式划分为喉罩麻醉(Ⅰ组,40例)和气管插管麻醉(Ⅱ组,40例)2组。Ⅰ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8±4.6)岁;Ⅱ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9±4.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总天数、术后的住院天数、麻醉费用、住院费用、视野暴露评分、麻醉效果评分、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Ⅰ组的住院总天数为2.0(2.0,2.0)d、术后住院天数为1.0(1.0,1.0)d、麻醉费用为(2 442.9±420.2)元、住院总费用为(10 848.2±1 238.4)元、麻醉时间为(75.1±18.0)min,Ⅱ组的住院总天数为3.0(3.0,4.0)d、术后住院天数为2.0(2.0,3.0)d、麻醉费用为(2 883.7±242.3)元、住院总费用为(12 739.5±917.1)元、麻醉时间为(97.9±23.1)min,Ⅰ组上述指标均优于Ⅱ组,在咽喉疼痛的发生率方面,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视野暴露评分、麻醉效果评分、手术时间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术接受喉罩麻醉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适用于手汗症微创术后加速康复外科模式。
    金嗓散结胶囊在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樊霞霞
    2022, 28(8):  1154-11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金嗓散结胶囊在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庆阳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反流性咽喉炎患者9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46.51±8.79)岁;观察组男19例,女28例,年龄(45.51±7.79)岁。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金嗓散结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胃肠激素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9/47)(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吞咽困难、咽喉黏滞、烧心反酸、暖气积分分别为(0.51±0.14)分、(0.32±0.17)分、(0.31±0.12)分、(0.42±0.14)分、(0.61±0.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66±0.23)分、(0.41±0.22)分、(0.49±0.17)分、(0.71±0.29)分、(0.81±0.31)分(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VIP水平分别为(12.17±1.21)ng/L、(8.31±1.07)ng/L、(16.88±2.19)ng/L,均低于对照组(19.31±2.75)ng/L、(13.10±1.26)ng/L、(20.86±2.31)ng/L,IL-2、MTL、GAS水平分别为(8.43±1.96)μg/L、(320.25±46.14)ng/L、(162.96±23.15)ng/L,高于对照组的(6.31±1.05)μg/L、(281.29±42.56)ng/L、(133.57±18.46)ng/L(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26%(2/47)与对照组8.51%(4/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嗓散结胶囊治疗反流性咽喉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肠运动。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多功能电离子预处理治疗顽固性跖疣7例临床观察并文献复习
    安荣真, 张俊花, 任娜, 孙红云, 马蕾
    2022, 28(8):  1158-11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多功能电离子预处理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7例患者采取多功能电离子预处理后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11~70岁。经3~6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7例患者经3~6次治疗后皮损完全脱落,皮纹重建,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临床上对于皮损较为广泛、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跖疣患者,有效预处理清除疣体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手段。
    病例报告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致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
    崔红霞, 王俊腾
    2022, 28(8):  1162-11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1例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头孢唑肟发生药源性癫痫,通过Naranjo概率评分判断患者的癫痫发作极可能是头孢唑肟所致,并通过查阅文献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唑肟发生癫痫的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护理研究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基层医院围产期母婴健康的影响
    王爱玲, 许丽君
    2022, 28(8):  1164-1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围产期母婴健康的影响,以便为基层医院围产期母婴健康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南澳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1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9.5±13.5)岁,有计划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随机选择南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56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9.0±12.0)岁,只进行口头常规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采取不同教育后的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对调查问卷中各项内容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810/810)比92.53%(880/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9,P<0.001)。观察组孕产妇经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后,顺产率[81.0%(656/810)比69.3%(659/951)]、母乳喂养率[99.0%(802/810)比90.4%(860/9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507、64.859,均P<0.001);观察组孕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0.1%(1/810)比0.8%(8/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36);而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评分及新生儿脐部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基层医院孕产妇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孕产妇顺产率与母乳喂养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发生,从而保障围产期母婴安全。
    综述
    miRNA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
    李诗华, 周慧, 姚俊
    2022, 28(8):  1168-11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位置隐蔽且在早期临床不容易发现,发现时大多数已经是中晚期。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段长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可以靶向调控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随着国内外对miRNA深入研究,肿瘤特异性miRNA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新靶点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特性来综述miRN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诊治和预后评估、放疗耐药中的研究现状。
    斑点追踪技术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展
    孙筠茗, 孔祥见, 马宝新
    2022, 28(8):  1171-11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目前心律失常发病率快速上升,呈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常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脑血栓等危重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往往伴有心肌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评估心律失常患者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评估及远期治疗结局预测有重要的意义。斑点追踪技术(STE)是新近兴起的超声技术,可定量评估心肌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有无角度依赖性等优势,可用于识别细微心肌损伤,其单独或联合常规心脏超声在心律失常疾病的多个方面均有应用。本文就其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藤梨根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周明轩, 李建厂
    2022, 28(8):  1176-11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藤梨根是一味常见的且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据研究证明藤梨根具有抗肿瘤功效,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中。本文结合藤梨根提取物及成分对抗各种恶性肿瘤研究及机制探讨方面展开综述,为临床利用藤梨根防治肿瘤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覃水喷
    2022, 28(8):  1180-11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8.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局部微血管病变,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是致盲的主要原因。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上DR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疗效各异。随着DR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治疗该病的方法被不断提出。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报道对DR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