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上一期   
    骨与关节专栏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齐瑞逢 周楠 马明亮 杜刚强 耿泽月 王志刚
    2024, 30(18):  2993-29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于65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一般采用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发现,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后存在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为进一步了解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总结其发生因素及类型,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合理判断其预后。

    创伤胫骨锁定钢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许维强 袁艳荣 孙广超 刘颖 崔程程 朱晓东
    2024, 30(18):  2998-30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设计研发一种有效固定Pilon骨折的创伤胫骨锁定钢板,并与普通锁定钢板比较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9例Pilon骨折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创伤胫骨锁定钢板分为试验组(创伤胫骨锁定钢板)28例和对照组(普通锁定钢板)21例。其中试验组男19例,女9例,年龄(39.64±9.11)岁。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9.86±9.65)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踝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且都得到完整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1~16(13.27±1.44)个月。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92.82±8.05)min比(115.67±14.46)min],早期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7.21±0.92)周比(9.38±1.36)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100.0%(28/28)比76.2%(16/21)],末次随访AOFAS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91.86±1.51)分比(90.43±1.91)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1/28)比23.8%(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46、P<0.001,t=-6.662、P<0.001,χ2=7.504、P=0.023,t=2.925、P=0.005,χ2=4.574、P=0.032)。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胫骨锁定钢板具有解剖贴合度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使患者提前进行功能锻炼,在治疗Pilon骨折方面较普通锁定钢板具有显著优势。

    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中的应用效果

    拓万宝 葛郁龙 张彦祥 梁冠文 宋启春
    2024, 30(18):  3003-30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Y型纳米骨板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MCSM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材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4.43±4.12)岁,体重指数(23.28±1.49)kg/m2,病变节段:C27 5例、C36 7例、C37 30例、C47 9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01±4.58)岁,体重指数(23.04±1.36)kg/m2,病变节段:C27 6例、C36 8例、C37 33例、C47 5例,采用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颈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104.21±15.29)min比(115.98±18.54)min、(131.68±21.01)ml比(145.21±24.1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18、P=0.001,t=3.035、P=0.003)。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1.41±0.22)分比(1.47±0.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1.98±2.03)分比(21.04±2.28)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低于对照组[(14.15±2.17)%比(15.26±2.43)%],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活动度均低于对照组[(40.17±3.24)°比(42.01±3.62)°、(39.24±3.43)°比(41.68±3.75)°、(34.84±2.31)°比(36.05±2.74)°、(35.26±2.51)°比(37.01±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1、2.446、2.719、3.447、2.425、3.394,均P<0.05);两组颈椎侧位生理曲度比较[(10.34±1.43)°比(10.18±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9,P=0.612)。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7%(3/52)比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2,P=0.019)。结论 与微型钛板内固定相比,改良Y型纳米骨板固定联合颈椎单侧肌肉韧带保留用于MCSM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在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高。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李敏 郭一帆
    2024, 30(18):  3008-30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C5)神经根麻痹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68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1例,女227例,年龄(46.79±10.06)岁。所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发生组(42例)和未发生组(426例)。收集并整理所选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术后C4/5椎间隙高度[(9.05±0.44)mm]及C35脊髓高信号患者占比[42.86%(18/42)]均高于未发生组[(8.12±0.61)mm、8.22%(35/426)],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小于未发生组[(3.01±0.56)mm比(4.10±0.79)mm],C4/5水平脊髓旋转角度(SRA)大于未发生组[(6.14±0.85)°比(3.46±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C4/5椎间隙高度高、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小、C4/5水平SRA大、C35脊髓高信号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C5神经根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08、2.489、2.757、2.214,均P<0.05)。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95%CI:0.887~0.940)。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发生C5神经根麻痹与术后C4/5椎间隙高度高、术前C4/5椎间孔横径小、C4/5水平SRA大、C35脊髓高信号有关,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林鹰 高练兵 周佳毅
    2024, 30(18):  3012-30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3.75±6.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3.49±6.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两侧肢体长度差、髋臼旋转中心的纵向及横向位移。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引流量、术后1 d CPK水平分别为(60.26±7.41)min、(210.45±33.94)ml、(7.71±1.96)cm、(82.35±8.48)ml、(384.75±29.76)U/L,对照组分别为(68.97±8.35)min、(328.15±42.06)ml、(11.27±2.43)cm、(117.89±12.12)ml、(668.40±45.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4.047、7.355、15.510、33.299,均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步频、最大步速、单足支撑时间百分比、足底压力差分别为(0.67±0.21)分、(90.45±9.37)分、(52.71±3.14)分、(96.79±8.12)步/min、(89.94±10.63)cm/s、(46.59±5.31)%、(9.02±1.03)%,对照组分别为(0.89±0.27)分、(82.63±8.04)分、(45.42±4.83)分、(81.14±7.59)步/min、(80.21±9.87)cm/s、(40.87±5.16)%、(10.6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7、4.084、8.131、9.074、4.323、4.977、4.329,均P<0.00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双侧肢体长差、纵向与横向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移均低于对照组(t=5.473、7.707、10.698,均P<0.001)。结论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在前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连海鹏 王科 古雨浓 李建武 白国玺 李战宁
    2024, 30(18):  3018-30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6例),偶数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9±3.25)岁,机械损伤24例,车祸伤17例,压砸伤5例,予以传统清创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8.51±3.12)岁,机械损伤25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6例,予以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皮瓣成活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感觉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4.96±4.25)min、抗生素使用时间(5.69±1.14)d、住院时间(18.98±2.87)d、换药次数(4.28±1.01)次、皮瓣切取面积(47.26±4.85)cm2,对照组分别为(61.02±5.69)min、(11.25±2.05)d、(28.65±3.16)d、(9.26±1.95)次、(55.36±5.12)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53、16.464、16.251、12.355、8.30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皮瓣成活总体优良率为95.65%(44/46),对照组为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8,P=0.002)。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19.79±3.02)分比(16.02±2.84)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2±0.59)分比(4.2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8、12.389,均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χ2=9.902,P=0.007)。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3/46)比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P=0.036)。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修复治疗前足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皮瓣存活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治疗在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中的应用研究

    张淋霖 李鹏 单乐群
    2024, 30(18):  3023-30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分析大通道脊柱内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大通道组44例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65.88±7.35)岁,病程(3.42±0.68)年,接受大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手术;UBE组41例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65.51±7.26)岁,病程(3.51±0.74)年,接受UBE下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5 d的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7 d侧隐窝恢复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和活动能力,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UB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分别为(65.14±4.39)min、(17.02±2.32)ml、(2.02±0.31)cm、(6.18±0.73)d,大通道组分别为(71.92±5.42)min、(20.68±2.51)ml、(2.34±0.35)cm、(7.35±0.7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t=6.309、6.967、4.449、7.077,均P<0.001)。术后1 d和5 d,UBE组的腰、腿部VAS评分均低于大通道组(均P<0.05)。术后7 d,UBE组的软性、骨性侧隐窝角度分别为(31.40±4.19)°、(35.41±4.06)°,大通道组分别为(26.84±3.26)°、(28.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1、9.034,均P<0.001)。术后1个月,UBE组的JOA、ADL评分均高于大通道组,ODI评分低于大通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JOA、ADL、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3/41),大通道组为11.36%(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8,P=0.523)。结论 UBE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能降低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术后疼痛,加快腰椎功能恢复进程,但两种技术的长期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

    重骨颗粒结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陈坤 师磊 杨锋
    2024, 30(18):  3028-30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重骨颗粒结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通过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34.89±8.21)岁,病程(8.29±4.63)年。试验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34.56±8.43)岁,病程(8.34±4.57)年。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0 g,每日2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 g,每日1次)。试验组接受重骨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温水冲服)结合督脉灸(每次持续100 min,1次/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中医症状评分、炎症极化指标[M1型巨噬细胞CD86、M2型巨噬细胞CD16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α]、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体征指标(指地距、胸廓扩展度、枕墙距)、临床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的BASDAI、BASFI、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2.82±0.40)分、(3.38±0.48)分、(2.91±0.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05±0.58)分、(4.26±0.61)分、(4.64±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66、9.070、18.642,均P<0.001);两组M1型巨噬细胞CD86、M2型巨噬细胞CD16、MMP-3、TNF-α、PINP、β-CTX、B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1、4.094、4.245、9.505、4.056、3.536、4.356,均P<0.05);试验组的指地距、胸廓扩展度、枕墙距分别为(16.24±3.04)cm、(5.11±0.94)cm、(2.76±1.05)cm,对照组分别为(22.39±3.15)cm、(4.42±1.08)cm、(4.02±1.2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39、3.855、6.292,均P<0.001);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60/64)比79.68%(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19)。结论 重骨颗粒结合督脉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降低BASDAI、BASFI评分,减轻中医症状,调节炎症极化和骨代谢指标,改善体征指标,证明其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金黄膏联合伤药膏外敷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

    邓平征 陶丽娟 周龙殿
    2024, 30(18):  3034-30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金黄膏联合伤药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肿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30~68(50.47±9.63)岁;骨折时间1.3~9.0(4.23±1.82)h;左患侧15例,右患侧30例;屈曲型9例,伸直型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6~69(50.53±9.68)岁;骨折时间1.0~8.2(4.22±1.81)h;左患侧17例,右患侧28例;屈曲型7例,伸直型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止痛、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金黄膏联合伤药膏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肿胀情况、肿胀消退时间、疼痛解除时间和治疗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肿胀评分[(0.91±0.36)分]低于对照组[(1.18±0.39)分](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5.31±1.18)d]和疼痛解除时间[(4.20±1.12)d]均短于对照组[(7.24±1.06)d、(4.98±1.16)d](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39/45)]高于对照组[53.33%(24/45)](P<0.05)。结论 金黄膏联合伤药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肿胀患者,可促进肿胀消退,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被动活动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

    段鹏飞 魏佳宁
    2024, 30(18):  3038-30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生成随机序列,并进行分配隐藏后,将患者分为锻炼组(56例)和联合组(57例)。锻炼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5~75(70.25±5.42)岁;病程7~14(10.24±2.33)d;Garden骨折分型:Ⅱ型30例,Ⅲ型26例。联合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67~73(70.36±5.33)岁;病程8~13(10.32±2.19)d;Garden骨折分型:Ⅱ型32例,Ⅲ型2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锻炼组采用阶段性康复锻炼,联合组采用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后伸、外旋、内收)、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股静脉血流参数[血流峰值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髋关节屈曲[(80.33±10.45)°]、后伸[(12.33±3.25)°]、外旋[(33.49±5.41)°]、内收[(50.23±10.45)°]活动度均大于锻炼组[(75.29±10.41)°、(10.39±2.44)°、(30.25±5.28)°、(45.22±10.36)°](均P<0.05)。随访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联合组HHS评分[(73.35±10.25)分、(82.49±10.44)分]均高于锻炼组[(68.42±10.44)分、(77.69±10.36)分],VAS评分[(4.33±1.25)分、(2.28±0.46)分]均低于锻炼组[(5.29±1.36)分、(3.36±0.45)分](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股静脉Vp[(70.23±10.44)cm/s]、Va[(45.33±10.26)cm/s]均高于锻炼组[(65.44±10.28)cm/s、(40.29±10.36)cm/s],BF[(0.75±0.16)L/min]、RI[(1.33±0.72)kPa/s]均低于锻炼组[(1.25±0.46)L/min、(1.62±0.41)kPa/s](均P<0.05)。结论 持续被动活动治疗仪结合阶段性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对促进患者股静脉血流恢复有积极意义。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埋豆对稳定创伤性骨髓炎术前患者的影响

    边亚楠 葛占洲 聂兴玉 周瑞
    2024, 30(18):  3042-30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埋豆对创伤性骨髓炎术前患者血压稳定效果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濮阳市中医医院骨五科收治的126例创伤性骨髓炎术前血压升高且有不同程度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32~71(54.27±7.25)岁。观察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34~70(53.61±6.7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5 d采用子午流注择时行耳穴埋豆。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5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稳定效果、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心理弹性水平[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130.51±4.22)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3.10±2.89)mmHg]、心率[(89.55±4.2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133.12±3.85)mmHg、(86.32±3.11)mmHg、(93.48±3.95)次/min](均P<0.05);观察组VAS[(2.96±0.65)分]、HAMA评分[(10.21±2.53)分]均低于对照组[(4.12±0.78)分、(13.26±2.92)分](均P<0.05);观察组CD-RISC评分[(87.83±5.80)分]高于对照组[(81.23±5.39)分](P<0.05)。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耳穴埋豆能有效缓解创伤性骨髓炎术前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稳定血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医学新进展

    代谢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赵博 李思维 薛彩琴 邢甜 高萍 李敏
    2024, 30(18):  3047-30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内代谢通路上下游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寻找代谢网络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这些小分子参与机体活动,在产生生理病理效应或者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代谢组的变化展示了生物体目前正在发生的改变,反映基因变化和环境影响后的综合结果。研究代谢物模式的显著变化已被公认为可以了解药物开发的关键方面,如药物疗效和毒性,将代谢组学纳入组学研究平台使我们更接近于定义表型,并能够寻找改善疾病诊断的替代方法。研究代谢组学的分析策略和统计工具的进步,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能防止药物失败,并减少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的财务损失。本文介绍代谢组学以及代谢组学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展,并讨论其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Meta 分析

    大面积隔物灸改善腰痛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meta分析

    徐健莹 刘宇 陈莉佳 关丽娟
    2024, 30(18):  3051-30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中医特色技术项目大面积隔物灸(火龙灸、督灸、铺灸等)改善腰痛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VIP、WanFang Data、CNKI和CBM数据库资源,收集建库至2022年6月大面积隔物灸改善腰痛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27篇。meta分析显示,采用大面积隔物灸法的治疗组与采用非大面积隔物灸法的对照组相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1.64,95%CI:-2.00~-1.29,P<0.000 01;SMD=1.55,95%CI:1.15~1.95,P<0.000 01;SMD=-2.19,95%CI:-3.22~-1.17,P<0.000 01)。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潜在发表偏倚。结论 大面积隔物灸对腰痛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值得广泛使用,但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今后尚需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论著

    128排CT灌注成像在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侯永志 芦杰 王文玉
    2024, 30(18):  3058-30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28排CT灌注成像在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荥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疾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0例)和未复发组(70例)。复发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2.62±5.66)岁;体重指数(BMI)(24.62±0.94)kg/m2。未复发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52.33±5.05)岁;BMI(24.68±0.84)kg/m2。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128排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logistic回归分析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128排CT灌注成像参数对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复发组PS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对比剂TTP、MTT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对比剂MTT、对比剂TTP、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是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PS、对比剂MTT、对比剂TTP联合预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50(0.801~0.936)。三者联合预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93.08%)均高于单独检测(75.82%、68.25%、66.96%)(均P<0.05)。结论 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可引起PS降低和对比剂MTT、对比剂TTP增长;PS、对比剂MTT、对比剂TT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术后复发预测的灵敏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CCI联合miR-21-5p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价值

    王佳 陈晓凤
    2024, 30(18):  3062-30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联合microRNA-21-5p(miR-21-5p)在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个月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08例)和死亡组(72例)。存活组男135例,女73例;体重指数(BMI)(22.46±2.57)kg/m2。死亡组男48例,女24例;BMI(22.19±3.01)kg/m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性别、BMI、吸烟史、呼吸衰竭原因、机械通气时间、CCI总分、miR-21-5p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CI总分、miR-21-5p表达水平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性别、BMI、吸烟史和呼吸衰竭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机械通气时间[(12.60±3.82)d]、CCI总分[(10.43±3.35)分]、miR-21-5p表达水平[(3.54±1.09)]均高于存活组[(10.31±3.40)d、(5.91±2.17)分、(2.31±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总分和miR-21-5p表达水平是独立预测死亡的因素(均P<0.05)。CCI总分、miR-21-5p表达水平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59(0.806~0.913)、0.825(0.759~0.890),两者联合使用的AUC(95%CI)为0.946(0.919~0.973)。结论 CCI总分联合miR-21-5p表达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个月内的死亡风险,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慢阻肺患者外周血EOS与FeNO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魏冕 桑纯利 刘向群
    2024, 30(18):  3067-30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38例,女62例;年龄55~88(66.45±5.45)岁;病程1~18(10.23±3.23)年。根据疾病分期,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发作组(150例)和稳定期组(5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100例非慢阻肺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00例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如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及体重指数(BMI)等。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OS水平,采用FeNO检测仪检测FeNO水平,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慢阻肺患者外周血EOS与FeNO水平及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吸烟史人数占比[52.50%(105/200)]高于对照组[17.00%(17/100)](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6.23±0.21)%、(6.42±0.58)%]与FeNO[(35.52±7.28)ppb、(46.28±7.08)pp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23±0.59)%、(15.23±7.34)ppb],且急性发作组FeNO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均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组用力肺活量(FVC)[(2.18±0.18)L、(2.16±0.15)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16±0.31)L、(1.14±0.28)L]、FEV1/FVC[(60.56±8.24)%、(59.23±8.21)%]及FEV1%[(65.23±8.59)%、(64.11±8.12)%]均低于对照组[(3.16±0.38)L、(2.21±0.41)L、(82.28±9.16)%、(89.62±5.23)%](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阻肺患者外周血EOS水平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r=0.584,P=0.002),与FEV1/FVC呈负相关(r=-0.213,P=0.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外周血EOS与FeNO水平及肺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可根据其水平变化来判断患者病情,并为后期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刘巧娟 任晓红 樊英 张姣
    2024, 30(18):  3071-30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6~14岁大叶性肺炎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9.03±1.42)岁;病程(8.75±1.76)d。治疗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9.28±1.69)岁;病程(8.46±1.63)d。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口服麦门冬汤合六君子汤配合中医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持续时间、退热时间、肺部X线片影像好转时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总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imer)]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量(PEF),用力呼出肺活量25%、50%、75%的瞬间流量(FEF25%、FEF50%、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持续时间[(7.13±1.55)d]、退热时间[(2.44±1.04)d]及肺部X线片影像好转时间[(12.34±1.83)d]均短于对照组[(10.73±1.79)d、(4.39±1.35)d、(16.68±2.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8.79±3.75)mg/L]、ESR[(16.48±3.58)mm/h]、PCT[(0.48±0.27)μg/L]、D-dimer[(575.64±106.89)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37±4.97)mg/L、(19.16±3.86)mm/h、(0.69±0.23)μg/L、(798.46±113.7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FVC、FEV1、PEF、FEF 25%、FEF 50%、FEF 75%、MME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叶性肺炎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症状和肺功能,恢复生理指标。此方案有望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豁痰通络汤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刘亚南 付芸芸 李修鹏 刑亚恒
    2024, 30(18):  3076-30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豁痰通络汤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支原体肺炎(MP)患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3例M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治疗(雾化吸入给药)的设为单一组(51例),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用豁痰通络汤治疗(口服)的设为联合组(52例)。联合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11(7.46±1.31)岁;病程3~18(10.42±3.49)d。单一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10(7.16±1.20)岁;病程3~17(10.13±3.26)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发热、气喘、咳痰)、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免疫能力[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不良反应(皮疹、腹泻、恶心/呕吐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8.08%(51/52)]高于单一组[86.27%(44/51)](P<0.05)。治疗后,联合组咳嗽[(1.63±0.40)分]、发热[(1.31±0.46)分]、气喘[(0.56±0.19)分]、咳痰[(1.22±0.39)分]积分均低于单一组[(2.38±0.65)分、(1.95±0.53)分、(0.94±0.26)分、(1.59±0.67)分](均P<0.05);联合组IL-2[(42.48±3.97)ng/L]、WBC[(7.29±0.89)×109/L]、TNF-α[(18.33±2.03)ng/L]、IFN-γ[(35.66±6.08)ng/L]、CRP[(5.86±1.29)mg/L]水平均低于单一组[(53.89±3.42)ng/L、(8.92±1.37)×109/L、(23.08±2.94)ng/L、(69.34±17.39)ng/L、(6.91±1.40)mg/L](均P<0.05);联合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单一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豁痰通络汤联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能缓解MP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能力,安全性良好。

    中小学肥胖儿童CTRP3、CTRP9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程倩倩 王婷婷 周慧琴 李可法 梁建军
    2024, 30(18):  3080-30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小学肥胖儿童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中小学肥胖儿童80例为肥胖组,年龄8~14岁;同期选取中小学超重儿童76例为超重组,年龄8~14岁;同期选取中小学正常体重儿童82例为对照组,年龄8~14岁。收集3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等);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TRP3、CTRP9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肥胖儿童血清CTRP3、CTRP9与血糖、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肥胖组腰围、臀围、TC、TG、LDL-C、FINS、FBG、HOMA-I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超重组,且超重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肥胖组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超重组,且超重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肥胖组血清CTRP3[(190.36±60.22)μg/L]、CTRP9[(101.15±26.49)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4.83±72.51)μg/L、(152.87±30.96)μg/L]和超重组[(236.75±64.71)μg/L、(124.13±27.89)μg/L],且超重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中小学肥胖儿童血清CTRP3与CTRP9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与HDL-C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TC、TG、LDL-C、FINS、FBG、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05)。FINS为中小学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CTRP3、CTRP9均为中小学儿童肥胖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CTRP3、CTRP9水平降低与中小学儿童肥胖密切相关,可反映儿童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

    下肢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

    崔杰 黄志伟 卢健 车海杰
    2024, 30(18):  3085-30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术后静脉支架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06例下肢P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79(58.71±9.64)岁。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评估静脉支架通畅情况。根据静脉支架通畅情况将患者分为通畅组与不通畅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经统计,在106例下肢PTS患者中,术后1年静脉支架通畅88例,通畅率为83.02%(88/1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存在静脉曲张、支架数量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危险因素(OR=2.349、3.509、2.604,P=0.002、0.002、0.007),而血栓清除分级、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治疗、抗凝治疗时长、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接受压力治疗均为静脉支架通畅的保护因素(OR=0.400、0.335、0.460、0.316、0.356,P=0.016、0.028、0.003、0.028、0.016)。结论 下肢PTS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控制体重、改善静脉曲张、有效清除血栓、合理选择抗凝药物、抗凝6个月以上、术后行抗血小板治疗和压力治疗,或许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静脉支架通畅率,保障治疗效果。

    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对中-重度COPD患者救治的影响

    万军 白英连 李培根 黄华 邵伟萍 汪明星 邓虹
    2024, 30(18):  3089-30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本县域内医共体的基层中心分院和牵头医院(连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中-重度COPD患者150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接诊的150例中-重度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20例,女30例,年龄(67.25±7.63)岁,严重程度C级60例、D级90例;研究组男123例,女27例,年龄(66.83±7.55)岁,严重程度C级56例、D级94例。研究组予以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诊疗模式管理。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病死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1年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病死率为3.33%(5/150),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9.33%(1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5,P=0.006);研究组失访25例(16.67%),对照组失访16例(10.67%);对照组和研究组实际成功随访各120例。研究组COPD患者的复诊率、戒烟率、吸入剂使用率分别为81.67%(98/120)、79.17%(95/120)、92.50%(111/120),高于对照组的30.00%(36/120)、28.33%(34/120)、59.17%(71/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FEV1%较高[(44.97±6.16)%比(37.16±5.24)%],1年急性加重次数较少且CAT评分较低[(1.20±0.45)次比(1.90±0.55)次,(17.75±5.35)分比(22.10±5.05)分],6 min步行距离较长[(263.28±93.06)m比(177.65±95.12)m],1年医疗费用较低[(12 071.25±390.63)元比(13 519.94±386.7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均P<0.001)。结论 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模式有助于减缓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减少每年急性发作的频率,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耐受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临床研究

    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

    武琳 廖燕凌
    2024, 30(18):  3094-30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51.15±3.96)岁,体重指数(22.87±1.15)kg/m2,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3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1.28±4.12)岁,体重指数(22.92±1.13)kg/m2,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39例。对照组采取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麻醉诱导后,选择22G神经阻滞针进针,抵达前锯肌表面时,先给予2 ml试验剂量,见液性暗区,回抽无血、无气,再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复合全麻。测定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诱导前(T0)、划皮时(T1)、手术30 min(T2),两组HR、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醒期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观察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10.22±2.54)μg比(20.52±4.58)μg]、术后苏醒时间[(15.02±3.06)min比(22.58±4.72)min]、恢复自主呼吸时间[(16.82±3.34)min比(25.75±4.18)min]、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10.22±2.27)次比(18.72±3.72)次]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观察组静息、活动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3/46)比23.91%(11/46)](χ2=5.391,P=0.020)。结论 肺癌根治术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对男性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疼痛应激的影响

    郭超 闫书贤 李淑华 杨兴强 邢东亮
    2024, 30(18):  3098-31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对男性肾结石患者肾功能、疼痛应激指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男性肾结石(最大径<2.5 cm)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年龄(42.39±6.12)岁,结石最大径(1.94±0.22)cm;对照组年龄(41.87±5.96)岁,结石最大径(1.88±0.50)cm。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前及术后3 d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疼痛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6.45±11.27)min,长于对照组的(47.29±6.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3,P<0.001);术中出血量为(9.01±2.32)ml,少于对照组的(24.72±6.6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48,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为(4.62±0.86)d,短于对照组的(5.57±0.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3,P<0.001)。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ys-C、Scr、Cor、ET-1水平分别为(2.29±0.60)mg/L、(90.33±6.09)μmol/L、(150.67±25.38)mg/L、(113.70±21.09)ng/L,低于对照组的(2.77±0.72)mg/L、(95.71±6.38)μmol/L、(188.76±29.80)mg/L、(132.84±26.7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74、4.137、6.600、3.814,均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5.2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26);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63%(1/46),对照组无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最大径<2.5 cm的男性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肾功能、疼痛应激指标恢复更快。

    恩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石秀明 彭金华 何伟喜
    2024, 30(18):  3103-3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恩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MI后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2.18±6.19)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级5例、Ⅲ级17例、Ⅳ级14例;恩格列净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2.33±6.21)岁,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18例、Ⅳ级12例。对照组行基础药物治疗,恩格列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10 mg/次,1次/d),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D)、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恩格列净组总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72.22%(26/36)](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VEF、6MWD均升高,恩格列净组较对照组高,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恩格列净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恩格列净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56%(2/36)]低于对照组[22.22%(8/36)](P<0.05)。恩格列净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22%(8/36)]与对照组[19.44%(7/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格列净对AMI后HF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清金止咳解肌汤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湿蕴肺证的效果

    刘雪萍 陈如月 连梦尧 樊晓晨 宋秋容
    2024, 30(18):  3107-31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清金止咳解肌汤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湿蕴肺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湿蕴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8.71±5.49)岁,病程(9.24±1.58)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69.57±5.35)岁,病程(9.64±1.62)年。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清金止咳解肌汤治疗(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53%(54/59)比71.19%(42/59)](χ2=8.045,P=0.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24±2.73)d比(9.75±2.94)d、(5.31±2.67)d比(8.86±3.15)d、(4.65±3.43)d比(7.41±2.98)d、(3.73±1.17)d比(6.23±2.56)d](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41.6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45.27±3.31)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95.82±9.36)mmHg比(91.47±9.24)mmHg](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金止咳解肌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湿蕴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疗效

    唐红强 周巍玲
    2024, 30(18):  3111-31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动力指标及缓解其症状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在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89±1.13)岁,病程(5.76±1.08)个月;观察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7.10±1.22)岁,病程(5.85±1.13)个月。对照组患儿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7岁以下的儿童,每次2.5 mg,每天3次;7岁及以上的儿童,每次5.0 mg,每天3次),观察组患儿予以神曲消食口服液(5岁以下的儿童,每次5 ml,每天3次;5岁及以上的儿童,每次10 ml,每天3次)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持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胃动力指标[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运动指数(MI)]、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口干、腹泻、头晕、乏力、呕吐)。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CF、ACA、MI水平分别为(4.06±0.67)次/min、(52.43±5.24)mm、(2.18±0.20),均高于对照组(1.94±0.43)次/min、(49.54±4.95)mm、(1.82±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分别为(9.78±1.23)CFU/g、(9.79±1.38)CFU/g,高于对照组(7.39±1.71)CFU/g、(6.89±1.44)CFU/g,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分别为(4.41±0.43)CFU/g、(3.85±0.37)CFU/g,低于对照组(7.33±1.22)CFU/g、(6.52±0.74)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主次症各维度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33%(13/75)高于对照组10.67%(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239)。结论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给予神曲消食口服液与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胃动力指标和肠道菌群,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天丹通络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的疗效

    李佳 仇高峰
    2024, 30(18):  3116-3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天丹通络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风痰阻络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92例CAS风痰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2.36±7.09)岁,软斑块21例,混合斑块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 mg/次,1次/d);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1.48±7.23)岁,软斑块17例,混合斑块29例,给予天丹通络片(2.075 g/次,3次/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斑块情况、临床疗效、血脂、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74±0.72)分比(4.53±0.81)分、(3.47±0.51)分比(3.91±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1.32±0.22)mm比(1.54±0.26)mm、(1.41±0.23)个比(1.76±0.29)个、(0.65±0.12)cm2比(0.89±0.16)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43/46)比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61±0.28)mmol/L比(1.84±0.31)mmol/L、(4.51±0.86)mmol/L比(5.02±0.93)mmol/L、(3.69±0.51)mmol/L比(4.03±0.5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1.36±0.24)mmol/L比(1.24±0.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8.12±2.59)ng/L比(16.03±2.38)ng/L、(6.98±1.02)μg/L比(6.01±0.98)μg/L],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40.35±5.04)ng/L比(43.61±5.9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46±1.38)ng/L比(9.14±1.62)ng/L、(85.14±10.83)IU/ml比(91.42±12.67)IU/ml、(118.34±17.92)ng/L比(132.16±20.3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天丹通络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AS风痰阻络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斑块、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控外周血炎症因子分泌,安全可靠。

    亮丙瑞林联合生长激素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

    魏泽君 梁静
    2024, 30(18):  3122-3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使用亮丙瑞林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治疗措施的拟定,使ICPP女童临床获益。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莆田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ICPP女童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8.05±1.47)岁;病程(13.67±3.10)个月;身高(137.62±2.73)cm;Tanner分期:Ⅱ期19例,Ⅲ期17例,Ⅳ期4例。对照组年龄(8.11±1.35)岁;病程(13.96±3.87)个月;身高(137.06±2.96)cm;Tanner分期:Ⅱ期18例,Ⅲ期19例,Ⅳ期3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亮丙瑞林,首次剂量3.75 mg,后每次120 μg/kg,4周注射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基于此,观察组加用生长激素,于睡前30 min皮下注射,0.15 IU/kg,1次/d,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子宫/卵巢容积、性激素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32/40)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卵巢容积均缩小,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小(均P<0.05);治疗后两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与对照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P女童使用亮丙瑞林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满意,可调节性激素水平,缩小子宫、卵巢容积,且安全性好。

    2014—2023年某院精神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谢益潮 张少霞 刘伟婷 刘小燕 王丹彤
    2024, 30(18):  3126-31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014—2023年某院精神科患者临床特征及发展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3年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3 7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编码、临床诊断、病例分型等;分析患者基本情况,整体病种分布,前10位病种的年度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结果 2014—2023年精神科患者数量整体上升,2022—2023年出现波动,其中男19 664例,女14 081例,整体男女比为1.4:1;患者年龄以31~45岁为主,共11 828例,占总数的35.05%,2014—2023年≤17岁患者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病例分型以一般型为主,共25 495例,占总数的75.55%,急型、疑难型、危重型患者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2—2023年波动明显。按ICD-10四位编码分类,共有45个病种186种疾病,其中前4位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抑郁。前10位病种中精神病性障碍住院患者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余9种病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变化趋势一致,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23年抑郁、焦虑相关的精神性疾病、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患者数量均上升。前10位病种性别分布中,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精神性疾病,躁狂,精神发育迟缓、迟滞相关的精神性疾病患者的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抑郁、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焦虑相关的精神性疾病、复发性抑郁患者的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疾病95.01%(1 714/1 804)发生在男性中;前10位病种多发于18~45岁,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患者中96.49%(550/570)≤17岁。结论 2014—2023年精神科患者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病种以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抑郁为主,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住院患者数量数逐年上升,酒精、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相关的成瘾性疾病患者大多数是男性。临床应更加重视精神疾病的防治,尤其要注意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的防治,同时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护理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健康教育在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冯翠莲 陈燕霞 陈华 黄丽萍
    2024, 30(18):  3133-3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健康教育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的206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试验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试验组男32例,女73例,年龄(60.20±9.06)岁。对照组男38例,女63例,年龄(63.18±10.96)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NTM肺病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健康教育,持续至患者出院。以问卷形式调查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关于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排痰。对比两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排痰的知晓情况,住院时间,健康教育满意度。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饮食、排痰知晓率分别为(93.29±7.72)%、(86.27±5.26)%、(86.56±8.09)%、(83.82±6.23)%,高于对照组的(85.59±9.91)%、(81.34±5.19)%、(82.87±8.10)%、(80.59±7.12)%;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5.97±5.45)d,短于对照组(17.95±5.98)d,满意度评分为(4.39±0.83)分,高于对照组(4.10±0.1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使用NTM肺病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促进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半躺式哺乳联合乳头保护贴对哺乳期乳头皲裂患者母乳喂养的成效研究

    王华 王金香 范李静
    2024, 30(18):  3137-31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半躺式哺乳联合乳头保护贴对提高哺乳期乳头皲裂患者母乳喂养的成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住院的97例哺乳期乳头皲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已婚妊娠女性。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年龄23~35(28.35±1.32)岁,采取半躺式哺乳联合乳头保护贴;对照组48例,年龄22~37(28.27±1.33)岁,采取传统喂养。比较两组4周内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自主含接乳头成功率,哺乳7 d乳头疼痛不同时间自评,入院时及7 d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SES)评分及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得分。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研究组4周内母乳喂养率、新生儿自主含接乳头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87.76%(43/49)比64.58%(31/48)、83.33%(40/49)比58.33%(2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88,均P<0.05)。研究组入院第3天、第7天乳头疼痛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24±0.77)分比(5.20±0.58)分、(0.91±0.29)分比(2.57±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19.19,均P<0.05)。研究组哺乳7 d后BSES和MSSN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18.49±15.03)分比(107.52±14.86)分、(64.35±8.74)分比(70.29±7.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3.50,均P<0.05)。结论 针对哺乳期乳头皲裂患者,以半躺式哺乳联合乳头保护贴措施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应用。

    老年患者就诊医养结合门诊的影响因素质性研究

    骆紫苗 汪玲珍 梁桂兴 彭鹿 胡佩欣 丁美祝
    2024, 30(18):  3141-31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就诊医养结合门诊的影响因素,并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养结合门诊就诊的12例老年患者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七步法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就诊医养结合门诊的影响因素归为4个主题:个人因素(缺乏医养结合相关知识、信息渠道局限、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个人经济状况)、家庭因素(家人支持)、社会因素(医保政策、公众认可度)、服务因素(疗效预期、需求多样化、预约顺畅度)。结论 为满足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建议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培养家庭照护观念,健全医养结合门诊医保政策,优化就诊流程,发挥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中药颗粒浸泡方联合萘替芬酮康唑治疗间擦糜烂型手足癣的疗效观察

    万长兰 吴慧 李辉燕 莫小莹 李振洁 王艳芳
    2024, 30(18):  3146-3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中药颗粒浸泡方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间擦糜烂型手足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部收治的120例间擦糜烂型手足癣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7.65±10.66)岁,病程(16.75±9.16)个月;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涂治疗,用药量参照一指尖单位使用,2次/d。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8.25±10.17)岁,病程(15.23±8.41)个月;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协定中药颗粒浸泡方泡洗治疗,颗粒剂配方:苦参、蛇床子、黄柏、地榆颗粒,1次/d,每次20 min。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相关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破损、瘙痒、渗液、疼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0.45±0.15)分比(1.34±0.17)分、(0.66±0.14)分比(1.42±0.21)分、(0.53±0.14)分比(1.38±0.18)分、(0.55±0.12)分比(1.33±0.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8、10.53、10.56、10.11,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3%(53/60)比65.00%(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86.67%(52/60)比68.3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基础上辅以中药颗粒浸泡方治疗间擦糜烂型手足癣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改良流体垫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

    黄伟珊 林楚纯 林瑾纯 黄志铎 陈基宇
    2024, 30(18):  3150-31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流体垫预防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颜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揭阳市人民医院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56.90±7.47)岁,使用传统凝胶头垫;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6.37±7.48)岁,使用改良流体头垫。记录两组手术患者术后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情况及手术护士对患者头垫使用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8/60)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P<0.05)。护士对观察组头垫使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33%(59/60)比68.3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P<0.05)。结论 改良流体垫能有效降低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颜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保持患者头颈中立位置,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同时,改良流体垫的使用方法简便,可以减轻手术护士术中的工作压力,提高使用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整体护理模式预防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

    张淑芳 刘会英 吴燕
    2024, 30(18):  3154-31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39±4.84)岁;疾病类型:肺癌22例,食管癌14例,肺良性病变4例;手术类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7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胸膜活检固定术4例,食管切除术14例;采取常规护理,护理1周。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7.35±4.82)岁;疾病类型:肺癌21例,食管癌14例,肺良性病变5例;手术类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7例,肺楔形切除术4例,胸膜活检固定术5例,食管切除术14例;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护理1周。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0%(1/40)比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25.18±2.32)h、肠鸣音恢复时间(17.59±1.66)h、胸管留置时间(4.02±0.51)d、住院时间(11.05±1.21)d均短于对照组[(39.15±3.72)d、(19.89±1.87)h、(7.64±0.87)d、(13.49±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53、5.817、22.703、8.761,均P<0.001)。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SF-36评分均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5.12±4.52)分比(49.58±4.96)分、(46.09±4.62)分比(50.19±5.11)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75.71±7.58)分比(62.06±6.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3、3.764、8.787,均P<0.001)。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为今后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

    ICF理论联合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

    成毅 龚俊 谢芳 杨向红 黄冬 苗锐
    2024, 30(18):  3159-31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联合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8.55±10.24)岁,病程(1.85±0.77)个月,疾病类型:脑梗死30例、脑出血20例,患者与照顾者关系:夫妻关系35例、亲子关系12例、其他关系3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9.17±10.55)岁,病程(2.01±0.85)个月,病变类型:脑梗死32例、脑出血18例;患者与照顾者关系:夫妻关系36例、亲子关系12例、其他关系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CF理论联合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预后情况及照顾者出院准备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干预前及出院时,观察组患者ICF脑卒中核心要素量表评分分别为(82.69±13.66)分、(65.74±8.51)分,对照组分别为(83.18±13.04)分、(71.65±10.12)分,两组出院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161,P=0.002);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照顾者出院准备度评分分别为(56.15±6.25)分、(17.07±4.16)分、(76.15±6.68)分、(73.69±3.66)分及(85.73±4.86)分、(26.43±4.87)分、(185.15±20.68)分、(83.74±4.51)分,对照组分别为(56.68±6.87)分、(16.89±3.78)分、(75.58±7.07)分、(74.18±3.74)分及(72.76±4.65)分、(21.48±4.16)分、(126.58±15.07)分、(77.65±4.12)分,两组患者出院时BI、MoCA、SS-QOL、照顾者出院准备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3.635、5.465、16.185、7.050,均P<0.001)。结论 ICF理论联合家庭主要照顾者赋权干预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预后,提高照顾者出院准备度。

    芳香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精神疾病激越行为的应用进展

    谢东芝 梁燕芳 黎秋圆
    2024, 30(18):  3164-31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8.0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索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芳香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精神疾病激越行为的作用机制与应用现状。芳香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应用于围手术期、癌症及精神疾病患者,具有简单易行、应用范围广泛、消费低、无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且易于接受。该文从芳香疗法联合音乐疗法对精神疾病激越行为患者身心影响的治疗机制进行探索,为促进我国精神疾病的行为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