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卢曼路 朱继伟 丁红红 于燕 潘磊
    2024, 30(10):  1585-15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在睡眠时发生间歇性缺氧和复氧损伤的呼吸疾病。OSAHS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可诱发肠道菌群紊乱、肠道代谢产物改变、肠道屏障受损和全身炎症反应;反过来,肠道菌群紊乱又可促进OSAHS进展,然而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OSAHS与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炎症反应参与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王傲 邹明锐 韩曰信 王玉玖
    2024, 30(10):  1590-15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近年来,对其疾病进程中炎症指标变化的研究提示炎症与疾病临床转归的关系密切,且炎症反应最早出现在主动脉外膜及周围脂肪组织中。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通过促炎机制介导动脉管壁炎症,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针对PVAT炎症的检测及干预对研究AD早期病理生理变化以及AD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甲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研究进展

    王慧 王静 马蕾 高昱
    2024, 30(10):  1594-15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普遍应用,甲银屑病(nail psoriasis,NP)的治疗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不同生物制剂作用靶点不同,疗效亦不同。近年来,生物制剂治疗NP的疗效观察逐渐增多,本文就生物制剂在NP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文献分析

    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刘彩娟 曾清清 李卓兰 陆燕 曾谷清
    2024, 30(10):  1598-16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国内外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相关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检索2013—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中收录的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相关的中/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5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获得文献4 809篇,国内发文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国外发文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国内发文最多的期刊是《中国骨质疏松杂志》,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骨密度的测定和骨折风险的评估,近几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方法的推进。结论 老年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的预测研究为医护开展一级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展老年脆性骨折影响因素预测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机器学习是老年脆性骨折风险预测研究未来的重要方向。

    论著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学文 李广平 毕晓雪 张子钊 徐延敏 刘彤
    2024, 30(10):  1604-160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74.56±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 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 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 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组和C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轻微出血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改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刘刚 原平利
    2024, 30(10):  1609-16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长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男47例,女39例,<60岁45例,≥60岁41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29例、重度组27例。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生存状况统计,基于生存情况将患者划分为死亡组20例和生存组66例。对比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6-5p和miR-155-5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度组的心率(HR)、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OI)均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P<0.05)。死亡组的CRP、APACHEⅡ评分、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OI低于生存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9、0.722,均P<0.001)。血清miR-16-5p联合miR-155-5p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置信区间(CI)为0.894~0.994,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4.8%,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效能。miR-16-5p和miR-155-5p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0.608(2.275~49.461)、25.410(4.573~141.176),均P<0.05]。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血清miR-16-5p和miR-155-5p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显著相关,这两种miRNA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miR-16-5p联合血浆ZO-1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王建 张春莹 黄江波
    2024, 30(10):  1615-16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miR-16-5p联合血浆闭锁小带蛋白1(ZO-1)检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工会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收治的1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男性77例,女性60例,年龄为40~80岁),检测患者miR-16-5p和ZO-1水平。根据患者28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53例)和预后良好组(8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6-5p和ZO-1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占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miR-16-5p、ZO-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OR=1.783,95%CI:1.124~2.826)、APACHEⅡ评分(OR=3.011,95%CI:1.293~7.007)、miR-16-5p(OR=4.628,95%CI:2.223~9.632)、ZO-1(OR=4.287,95%CI:1.915~9.594)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6-5p、ZO-1及二者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75.50%、71.70%、92.50%,特异度分别为72.60%、70.20%、89.3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810、0.921(均P<0.05)。结论 miR-16-5p和ZO-1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通过联合检测miR-16-5p和ZO-1水平可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与TLR4炎症小体关联性强度

    陈先平 张立胜 洪岩
    2024, 30(10):  1620-16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征及与Toll样受体4(TLR4)炎症小体关联性强度。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51例,年龄2~14岁。入院时即统计RMPP发生情况并将患儿分为RMPP组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测定所有患儿入院后次日TLR4单个核细胞中相对表达量(mRNA),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TLR4 mRNA,重点分析TLR4 mRNA与RMPP关联性强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RCS)。结果 经统计,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有33例为RMPP,占34.02%(33/97)。RMPP组发热持续时间>7 d、胸腔积液、大叶性肺不张患儿占比高于GMPP组,住院天数长于GMPP组(均P<0.05);RMPP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IL-1β、IL-6、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肺炎支原体-DNA、TLR4 mRNA[(0.92±0.08)比(0.88±0.04)]均高于GMPP组(均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IL-18、IL-1β、IL-6、IgA、肺炎支原体-DNA水平、TLR4 mRNA均与RMPP的发生有关(均P<0.05)。经RCS分析,TLR4 mRNA与RMPP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当TLR4 mRNA >0.955时,RMPP风险随指标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结论 RMPP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长,多伴有肺部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加重,且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与免疫损伤;TLR4炎症小体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也与RMPP有关,TLR4炎症小体高表达诱导的高炎症反应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二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

    武辉 袁磊 陈皎
    2024, 30(10):  1625-16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急性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A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4.25±7.41)岁;B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4.89±7.56)岁;C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65.18±7.20)岁。C组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麻醉诱导前3 min,A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B、C组静脉注射2 ml纳布啡。对比3组术中用药情况、术后恢复、疼痛情况、机械痛阈值、应激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与并发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结果 C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切口周围、前臂内侧机械痛阈值:术后6 h 、48 h均低于同组术前,术后48 h均高于同组术后6 h(均P<0.05);C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B组[(76.25±7.03)g比(41.31±5.22)g、(58.06±6.10)g,(81.19±8.24)g比(63.44±6.38)g、(76.30±7.21)g,(85.39±7.01)g比(72.06±5.23)g、(79.24±6.15)g,(95.07±8.36)g比(79.43±6.28)g、(87.31±7.12)g],B组术后6 h、48 h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VAS评分:术后48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6 h,术后6 h均低于同组术后1 h(均P<0.05);C组术后1 h、6 h、48 h均低于A组、B组,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同组术前升高,且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术后24 h,3组CD3+、CD4+水平均较同组术前降低,C组均高于A组、B组,B组均高于A组(均P<0.05)。3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结束时(T2)均比麻醉诱导后5 min(T1)低、比麻醉诱导前5 min(T0)高,且3组T1时刻均高于T0时刻(均P<0.05);T1、T2时刻C组均低于A组、B组,B组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RIB可抑制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痛觉过敏,改善免疫功能,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可靠。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鱼红进 杨文斌 闫玉 刘兴国
    2024, 30(10):  1632-16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108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6例、女32例,年龄(54.17±14.62)岁。依据80/20定律随机分为训练集(86例)和验证集(22例)。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内谵妄的发病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筛查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 86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20.93%(18/86)。谵妄组患者的年龄、脑卒中史占比、术中低氧血症占比、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1(sTNFR1)水平均高于非谵妄组(均P<0.05)。年龄(OR=3.187,95%CI 1.176~8.633)、脑卒中史(OR=3.684,95%CI 1.359~9.979)、术中低氧血症(OR=4.958,95%CI 1.830~13.431)、血清sTNFR1(OR=4.591,95%CI 1.695~12.435)均是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均P<0.0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86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灵敏度为0.825(95%CI 0.741~0.922),特异度为0.829(95%CI 0.753~0.906),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 0.808~0.91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验证集22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灵敏度为0.799(95%CI 0.706~0.881),特异度为0.732(95%CI 0.658~0.827),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 0.791~0.915)。结论 年龄、脑卒中史、术中低氧血症、血清sTNFR1均与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有关,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华振 荆银磊 戴炜 赵卓伟
    2024, 30(10):  1638-16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µ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刘巧艳 王娟 王永兴 徐永妮 王萍 肖林萍
    2024, 30(10):  1643-16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收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36±5.21)岁,体质量指数(BMI)(23.64±1.51)kg/m2;观察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5.42±5.25)岁,BMI(23.61±1.48)kg/m2。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炎症反应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气分析、肺功能、炎症反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氧疗时间(12.32±2.21)d、有创通气时间(5.22±1.03)d、住院时间(18.31±2.76)d,均短于对照组的(20.33±3.25)d、(13.49±2.68)d、(25.46±3.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20、19.956、10.421,均P<0.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78.02±6.01)mmHg(1 mmHg=0.133 kPa)比(71.25±5.86)mmHg、(93.72±6.45)%比(89.52±6.3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43.55±4.42)mmHg比(48.89±4.6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8、3.220、5.747,均P<0.001);观察组的静态肺顺应性(Cst)高于对照组[(71.66±6.35)kPa比(60.25±5.21)kPa],肺泡内外液体指数(EVLWI)低于对照组[(5.39±1.02)ml/kg比(8.57±1.54)ml/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24、11.927,均P<0.001);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6.71±1.25)×109/L、C反应蛋白(41.55±4.32)mg/L、降钙素原(2.01±0.5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58±1.87)×109/L、(54.59±6.69)mg/L、(2.59±0.6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0、11.345、4.694,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17%(2/48)比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相较于单纯的有创机械通气,能有效缩短氧疗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表明该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CNV-seq检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

    李易倩 劳凯雪 丁培辉 刁兴华 王雁林
    2024, 30(10):  1648-16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检测技术(CNV-seq)分析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情况,为流产原因做出临床诊断,为下次妊娠提供遗传学指导。方法 采用CNV-seq检测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组织,统计染色体异常情况。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经彩超提示诊断为自然流产的181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孕龄、既往流产次数及受孕方式对胚胎染色体结果的影响。自然妊娠流产108例(108/181),经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流产73例(73/181),其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助孕42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24例、人工授精(IUI)助孕7例。181例自然流产患者年龄(32.83±5.34)岁,孕龄(57.39±10.05)d,自然流产次数0~5次。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 181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均检测成功,74例结果未见异常,107例结果异常,异常率为59.1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98例,包括三体67例、X单体13例、嵌合体17例(16三体嵌合型7例)、三倍体1例;基因拷贝数变异9例,片段变异范围为2.12~95.92(37.32±24.57)Mb。根据受孕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妊娠组与ART助孕组,ATR助孕组共73例,异常40例,异常率54.8%;自然妊娠组共108例,异常67例,异常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4,P=0.331)。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胚胎早期流产的主要因素,主要为染色体数目异常;ART助孕不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CNV-seq方法检测绒毛染色体对明确早期自然流产原因有重大意义。

    磷酸肌酸钠联合处理用于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吴丽灵 张武 李贻霞 杨凯 梁结连 杜楚川 文先杰 胡旭东 钟执文
    2024, 30(10):  1652-16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CP)联合处理对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就诊并计划在体外循环下行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或整形术的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预处理组、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每组12例。预处理组男8例,女4例;年龄(58.33±12.35)岁;心功能分级:Ⅲ级8例,Ⅳ级4例。后处理组男5例,女7例;年龄(59.67±13.77)岁;心功能分级:Ⅲ级7例,Ⅳ级5例。联合处理组男7例,女5例;年龄(59.92±11.29)岁;心功能分级:Ⅲ级9例,Ⅳ级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下行腔镜二尖瓣整形术或置换术。预处理组: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CP 2.0 g,停搏液中加入CP 2.0 g;后处理组:主动脉开放后5 min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2.0 g,体外循环停止前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2.0 g;联合处理组:体外循环开始前静脉注射CP 1.0 g,停搏液中加入CP 1.0 g,主动脉开放后5 min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1.0 g,体外循环停止前体外循环机内注入CP 1.0 g。比较3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 d和术后2 d的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脑利钠肽(BNP)水平。采用F检验、LSD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 联合处理组术后48 h肾上腺素的使用比例(1/12)少于预处理组(6/12)和后处理组(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毕的CK-MB水平[(12.14±4.98)U/L]低于预处理组[(17.51±5.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术后2 d的CK-MB水平[(27.17±11.25)U/L、(17.10±8.27)U/L]均低于预处理组[(37.58±11.15)U/L、(26.46±8.98)U/L]和后处理组[(39.54±14.27)U/L、(24.28±7.0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处理组术毕的cTnI水平[(4.65±1.07)μg/L]低于预处理组[(5.86±0.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术后2 d的cTnI水平[(6.54±0.86)μg/L、(6.24±1.10)μg/L]均低于预处理组[(8.02±1.04)μg/L、(7.22±1.07)μg/L]和后处理组[(9.01±0.87)μg/L、(7.45±1.0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1 d的BNP水平[(168.64±20.19)ng/L]低于预处理组[(185.65±25.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术后2 d的BNP水平[(134.77±22.14)ng/L]均低于预处理组[(169.33±26.07)ng/L]和后处理组[(157.10±28.1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CP预处理或后处理比较,CP联合处理更能有效地减轻腔镜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肌I/R损伤,改善心功能。

    滋肝补肾润目汤联合针刺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吴沂旎 魏文娟 吴雪梅 韩治华
    2024, 30(10):  1659-16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滋肝补肾润目汤联合针刺、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干眼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58±3.15)岁,病程(4.21±1.13)个月,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46±3.27)岁,病程(4.09±1.09)个月,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肝补肾润目汤、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眼部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实验(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56/60)比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干涩感、异物感、疲劳感、口干少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和夜寐多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5.123、8.527、10.752、14.267、6.734、16.780、8.226,均P<0.001);BUT长于对照组[(11.17±1.12)s比(7.74±0.73)s],SIT高于对照组[(13.71±1.38)mm比(9.55±1.07)mm],FL评分低于对照组[(4.07±0.42)分比(4.68±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73、18.453、7.152,均P<0.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8,P=0.171)。结论 采用滋肝补肾润目汤联合针刺、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泪膜稳定性,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基础研究

    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张志峰 颜文璐 夏紫薇
    2024, 30(10):  1664-16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 选取6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大鼠(体质量200~220 g,3月龄左右),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将成模大鼠[造模成功率为80%(40/50)]随机分为模型组、P38MAPK抑制剂组,造模后第6天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P38MAPK抑制剂,2次/d,连续5 d。术后1、7、11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运动功能评分。术后第11天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背根神经节P38MAPK、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机械性痛阈变化不明显;模型组大鼠第7天开始痛阈水平降低,至第11天降至最低;P38MAPK抑制剂组第7天痛阈水平降低,第11天升高(P<0.05),且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P38MAPK抑制剂组在第7天出现明显运动功能障碍,第11天模型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增加,第11天P38MAPK抑制剂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减轻(P<0.05),且运动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P38MAPK免疫阳性细胞表达<P38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7.35±0.63)%比(25.36±1.85)%比(60.23±2.17)%](P<0.05);假手术组COX-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38MAPK抑制剂组<模型组[(5.21±2.23)%比(15.14±2.01)%比(33.43±3.02)%](P<0.05)。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有关,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研究

    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AECOPD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子越 王刚 白晓瑞
    2024, 30(10):  1668-16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5例老年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72.13±4.51)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6.78±1.94)年,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5 g)治疗,每天静脉滴注1次;观察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73.56±4.97)岁,COPD病程(6.22±1.35)年,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格福治疗,吸入布地格福气雾剂,每次1~2 吸,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肺功能、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8%%(38/42)比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30)。治疗14 d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丙二醛(MD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5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采用布地格福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动脉血气,提高生活质量与肺功能,调节血清sTREM-1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治疗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翟盟 贾阳
    2024, 30(10):  1673-16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对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心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收的78例溶血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男21例、女18例,胎龄(39.45±1.55)周,接受蓝紫光治疗;观察组患儿男22例、女17例,胎龄(39.52±1.60)周,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 g/kg)联合蓝紫光治疗。7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至总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神经和心肌损伤指标[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量表(BIND)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8%(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观察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S100B、NSE、CK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BIND评分低于对照组[(0.25±0.05)分比(0.38±0.09)分],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38.78±1.53)分比(37.12±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4、5.845,均P<0.001)。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蓝紫光治疗溶血性黄疸新生儿疗效显著,能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和保护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心脏功能。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

    赵运 邢雪 董静 康启
    2024, 30(10):  1677-16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效果及对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V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D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45.72±4.89)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6例。研究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46.91±5.3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抑制剂和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47.11±5.68)%比(43.92±4.35)%],LVEDV、LVEDD均低于对照组[(145.38±16.37)ml比(163.09±20.42)ml、(45.90±4.26)mm比(49.21±5.12)mm](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LN、HA和TGF-β1均低于对照组[(153.82±11.24)µg/L比(186.31±14.73)µg/L、(165.48±16.75)µg/L比(197.06±19.62)µg/L、(36.91±3.77)µg/L比(40.52±2.63)µg/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T-proBNP低于对照组[(827.95±76.13)ng/L比(932.74±59.25)ng/L],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89.61±3.17)分比(81.83±4.92)分],6MWD长于对照组[(346.75±32.45)m比(308.26±29.71)m](均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35%(6/31),与对照组的12.90%(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可增强DCM的临床疗效,有效抑制VR和心肌纤维化。

    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李向阳 余红超 马宏胜
    2024, 30(10):  1682-16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的效果,旨在评估其对术后血栓预防、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65.25±10.33)岁;病程(4.72±1.15)年。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63.96±10.87)岁;病程(4.68±1.13)年。对照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与利伐沙班的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促炎性细胞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及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PT[(15.79±2.33)s]、TT[(19.05±3.12)s]和APTT[(30.21±4.07)s]均长于对照组[(14.01±2.67)s、(15.52±2.79)s、(27.33±3.49)s](均P<0.05);观察组FIB[(3.52±1.08)g/L]和D-D水平[(0.22±0.04)mg/L]均低于对照组[(4.09±1.06)g/L、(0.33±0.06)mg/L](均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全血粘度[(4.07±1.28)mPa·S]、血浆粘度[(1.48±0.43)mPa·S]、红细胞比容[(37.56±2.79)%]、红细胞刚性指数(5.47±0.77)均低于对照组[(4.65±0.27)mPa·S、(2.02±0.39)mPa·S、(42.06±2.17)%、(6.23±0.84)](均P<0.05);观察组红细胞变形指数(0.84±0.03)高于对照组(0.74±0.07)(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CRP水平[(4.25±1.09)mg/L]低于对照组[(7.97±2.14)mg/L](P<0.05)。治疗后14 d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8/60)]和DVT阳性率[6.67%(4/60)]均低于对照组[25.00%(15/60)、20.00%(12/60)](均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与利伐沙班的联合应用在预防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流变学参数,抑制血液凝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温肾活血法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刘娜 景瑞 郭佳易
    2024, 30(10):  1687-16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温肾活血法与宫腹腔镜联用对输卵管性不孕症(TI)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2例T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年龄(28.18±3.13)岁,病程(3.11±0.52)个月,单侧阻塞28例,双侧阻塞9例,通而不畅19例,采用宫腹腔镜方案治疗;研究组年龄(28.54±3.27)岁、病程(3.16±0.56)个月,单侧阻塞26例,双侧阻塞10例,通而不畅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输卵管通畅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4(IL-4)、IL-6]、卵巢功能指标[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妊娠率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43%(54/56)]高于对照组[80.36%(45/56)](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为(10.01±1.28)分,低于对照组(14.15±1.96)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96.43%(54/56)高于对照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IL-6水平分别为(5.09±0.72)ng/L、(4.62±0.6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6.66±0.95)ng/L、(6.25±0.86)ng/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LH、FSH水平分别为(7.42±1.21)IU/L、(5.33±0.82)IU/L,均低于对照组的(13.38±2.15)IU/L、(11.06±2.11)IU/L,E2水平为(230.38±25.19)IU/L高于对照组的(185.57±20.23)IU/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妊娠率为62.50%(35/56)高于对照组42.86%(2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5.36%(3/56)比8.93%(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宫腹腔镜手术的TI患者采用温肾活血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输卵管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三阴交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

    李小霞 强霞霞 高香香
    2024, 30(10):  1693-16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三阴交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80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进行随机分组,奇数为对照组(40例),偶数为试验组(40例)。试验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8~72(61.87±8.74)岁;抑郁程度:轻度20例,中度20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30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71(60.13±8.49)岁;抑郁程度:轻度19例,中度21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31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三阴交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单胺神经递质水平[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分、Burke倾斜量表(BLS)评分、躯干控制试验(TCT)评分、自觉疲劳程度分级量表(Borg)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失眠子部分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6周后,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7.39±2.13)分]、MADRS评分[(11.58±1.53)分]均低于对照组[(9.65±3.34)分、(13.34±1.60)分](均P<0.05);试验组DA[(74.08±7.60)ng/L]、5-HT[(280.96±34.85)μg/L]、NE水平[(45.44±6.51)μg/L]均高于对照组[(65.19±7.01)ng/L、(248.09±30.21)μg/L、(37.21±5.48)μg/L](均P<0.05);试验组UEFT评分[(35.81±6.17)分]、TCT评分[(75.34±16.55)分]均高于对照组[(23.42±3.63)分、(36.32±13.06)分](均P<0.05);试验组BLS评分[(4.85±1.86)分]、AIS评分[(4.64±1.36)分]和HAMD失眠子部分评分[(1.77±0.85)分]均低于对照组[(9.18±1.74)分、(6.52±1.63)分、(2.62±0.83)分](均P<0.05);试验组步行后Borg量表评分[(3.77±0.90)分]低于对照组[(5.34±1.27)分](P<0.05)。结论 三阴交温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在PSD患者的中医症候、情绪状态、神经递质水平、上肢功能、躯干控制能力、疲劳程度及睡眠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相关性

    李蕴 宋云红 梁玉莲
    2024, 30(10):  1698-17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男88例,女70例,年龄(66.02±4.35)岁;B组74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65.42±4.42)岁;C组68例为血压正常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7±4.38)岁。以两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减低,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正常,将300例受试者分为CVR降低组(52例)和CVR正常组(248例)。比较A、B、C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VR指标;比较CVR降低组、CVR正常组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3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受试者,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58例,占52.67%;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4例,占24.67%;血压正常者68例,占22.67%。3组收缩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晨峰指数:A组>B组>C组(均P<0.05);舒张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A组>B组、C组(均P<0.05),B组、C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R:A组[(21.37±7.89)%]<B组[(25.58±8.14)%]<C组[(28.56±8.10)%](均P<0.05);屏气指数:A组[(0.89±0.23)%]<B组[(1.13±0.21)%]、C组[(1.20±0.24)%](均P<0.05),B组、C组屏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动指数:A组[(1.49±0.36)]>B组[(1.15±0.31)]、C组[(1.06±0.29)](均P<0.05),B组、C组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R降低组年龄[(73.14±3.21)岁]、清晨收缩压[(132.42±9.64)mmHg](1 mmHg=0.133 kPa)、清晨舒张压[(68.85±6.59)mmHg]均高于CVR正常组[(64.28±4.36)岁、(121.58±7.26)mmHg、(65.36±7.23)mmHg](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为CVR降低的影响因素(均P<0.05)。清晨收缩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清晨舒张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清晨高血压患者CVR、屏气指数较低,脉动指数较高,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

    卵巢癌患者DCE-MRI联合高b值DWI检查的表现分析

    唐敏丽 张涛 蔡雷 刘连锋 白江涛 任召 杨宁丽 马旭阳 唐海利
    2024, 30(10):  1703-17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50例确诊为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33.58±5.47)岁;观察组年龄(33.37±5.53)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期8例、Ⅱ期25例、Ⅲ期12例、Ⅳ期5例。两组受试者均接受DCE-MRI及高b值DWI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观察并比较两组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CE-MRI联合高b值DWI检查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效能。采用F检验。结果 观察组Ktrans、Kep、Ve分别为(0.43±0.05)min、(0.85±0.13)min、(0.75±0.25),均高于对照组的(0.07±0.06)min、(0.27±0.12)min、(0.26±0.16),观察组ADC值为(0.93±0.13)×10-3 mm2/s,低于对照组的(1.53±0.23)×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Ⅳ期患者Ktrans、Kep、Ve高于Ⅲ期,Ⅲ期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Ⅰ期,Ⅳ期患者ADC值低于Ⅲ期,Ⅲ期低于Ⅱ期,Ⅱ期低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分析,DCE-MRI对卵巢癌不同分期的诊断灵敏度为85.35%,特异度为90.14%,高b值DWI对卵巢癌不同分期的诊断灵敏度为82.45%,特异度为87.14%,DCE-MRI联合高b值DWI对卵巢癌不同分期的诊断灵敏度为94.14%,特异度为95.85%。结论 DCE-MRI联合高b值DWI检查应用于卵巢癌患者具有更高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检测;当b值为1 600 s•mm-2时,结合DCE-MRI对卵巢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作为临床无创诊断辅助手段,两种检查方式可互为补充,避免卵巢癌的误诊,对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分析

    余艳媚 余淑娟 陈清凤 陈雪冰
    2024, 30(10):  1707-17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及对体质量指数、性腺轴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开平市中心医院生长发育专科诊断和治疗的4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作为研究对象,年龄(7.5±2.3)岁,病程(10.98±2.75)个月,均予以GnRHa治疗,以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为主要治疗药物,肌肉注射,每28~32 d注射1次。第1、2、3针剂量均为3.75 mg(最大剂量不超过180 µg/kg),个别体质量较高患儿可间隔21 d加强1针;于第3针治疗后第14天行GnRH简易激发试验,根据黄体生成素(LH)峰值结果调整剂量至80~100 µg/kg(最大剂量不超过3.75 mg)。测量治疗前、治疗半年后患儿的身高、体质量、骨龄、预测成年终身高(FAH)等生长发育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的变化以及卵泡刺激素(FSH)、LH、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的改变,观察治疗前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治疗半年后,患儿第二性征明显抑制,其中8例患儿月经撤退,34例患儿乳房分期退缩;患儿的身高、体质量、骨龄、FAH均高于治疗前[131.1(8.7)cm比127.8(8.2)cm、29.5(6.9)kg比27.0(5.5)kg、9.4(1.7)岁比9.0(1.6)岁、157.4(3.7)cm比154.9(2.8)cm](Z=-5.648、-5.600、-5.713、-5.125,均P<0.001);体质量指数标准差分值(BMISDS)无明显变化[16.7(1.6)kg/m2比16.5(1.4)kg/m2](Z=-0.356,P=0.682);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缩小[2.1(1.6)ml比3.1(2.1)ml、1.2(0.9)ml比2.0(2.8)ml、3.0(1.3)mm比8.0(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46、-5.579、-5.622,均P<0.001)。第3针治疗后,E2水平、FSH激发峰值、LH激发峰值均较治疗前下降[36.5(10.0)pmol/L比80.0(44.8)pmol/L、2.6(3.6)U/L比13.3(9.3)U/L、0.7(0.3)U/L比12.9(11.6)U/L](均P<0.001)。治疗过程中1例患儿出现臀部脂肪纹,其余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并未诉不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 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能改善FAH,对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影响,能抑制性腺轴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病例报告

    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的全身多发转移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郭宁杰 李扬扬 何双 温菲菲 许晓阳 吴淑华
    2024, 30(10):  1712-17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常见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及黏膜,且易早期发生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淋巴结等,原发性或转移性胃肠道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相对少见。本文报道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以Vater壶腹部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多发转移病例1例。

    MP合并hMPV和SP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1例药学监护

    段小菊 毕文超 侯静静 王岩 谷雨 刘宪勇 郑俊青
    2024, 30(10):  1716-17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肺炎支原体(MP)合并偏肺病毒(hMPV)和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药学监护,在患儿病情复杂、医师忽略MP感染、超说明书用药和违反传统理论联合用药的情况下,查阅资料,结合病情深入剖析,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分析和建议,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用药指导;较好地保障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效的药学服务,同时为此类患儿的药物治疗和监护提供参考。

    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1例及临床病理分析

    刘素素 王娜娜 常文丽 司航 石文雅 张骞
    2024, 30(10):  1720-17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例眼眶原发性高分化脂肪肉瘤(WDLS)患者。患者为52岁男性,因“发现左眼肿物生长4”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左眼无光感、眼眶突出、眼睑无法闭合、眼球移位固定于颞上方,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影像学示左侧眼眶内见一较大类椭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界尚清。入院后予左眼眶占位完整切除,病理提示WDLS。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黄钰华 梁银莹 黄君
    2024, 30(10):  1726-17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CPRCT)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肾脏肿瘤。本文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CCPRCT的中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超声表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3.8 cm×2.6 cm×3.0 cm,边界尚清,内见小片状无回声区,部分突向肾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节周围见少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快进,慢退,不均匀高增强。磁共振成像示:左肾上极见一分叶状肿块影,大小4.0 mm×2.9 mm×2.7 mm,边界清,边缘光滑,T1加权成像以低信号为主,T2加权成像呈等-高信号,内见蜂房状高信号灶及T2加权成像低信号成分。增强扫描见实性成分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稍减退,延迟期强化稍低于正常肾实质,病灶内条形T2低信号成分延迟强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提示:左肾上极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可能性大。

    护理研究

    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卞红 俞萍 周之音 何平 孙芹
    2024, 30(10):  1730-17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重症监护室(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管理的相关证据,同时归纳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管理的相关文献,文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原始研究、推荐实践、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2名研究人员负责评价纳入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国际指南图书馆、中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文献的质量,同时负责与质量标准相符文献的证据提取。结果 最终纳入证据10篇,其中4篇为系统评价,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1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分别从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口渴的影响因素、评估内容、评估工具、干预措施、效果评价及人员管理6个方面,形成16条最佳证据。结论 在临床应用证据方面,应对所处医院的临床条件/环境、医护方应用证据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患者意愿等展开评估,开展有针对性的证据选择。在时间推移下,最佳证据持续更新,应用者还应持续更新证据,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有效应对成人危重症患者口渴管理问题,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期的效果分析

    高换 韩丹莹 赵燕
    2024, 30(10):  1735-1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训练对其脊柱关节活动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期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年龄(53.51±6.83)岁;病程(3.21±1.12)年;疼痛部位:周围关节18例、腰椎14例、骶髂关节22例;给予常规功能训练方案。观察组55例,男36例,女19例;年龄(54.13±6.62)岁;病程(3.33±1.21)年;疼痛部位:周围关节19例、腰椎15例、骶髂关节21例;给予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全身关节疼痛程度(Pain-VAS)、全身关节僵硬程度(Stiffness-VAS)]、脊柱关节活动度[脊柱侧弯、改良Schober指数(腰椎前屈功能障碍程度)、扩胸度、颈椎旋转度]、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SFI评分、BASDAI评分、Pain-VAS评分和Stiffnes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87±0.58)分比(5.27±0.62)分、(3.17±0.46)分比(4.23±0.63)分、(1.27±0.56)分比(2.57±0.46)分、(1.73±0.43)分比(3.17±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77、10.017、13.254、15.948,均P<0.05);观察组脊柱侧弯、改良Schober指数、扩胸度和颈椎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17.36±0.77)cm比(13.28±0.65)cm、(4.85±0.18)cm比(3.91±0.17)cm、(4.55±0.17)cm比(3.61±0.15)cm、(58.73±1.96)°比(53.37±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66、28.020、30.590、14.714,均P<0.05);观察组CRP、TNF-α、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74±2.17)mg/L比(14.01±2.45)mg/L、(29.72±4.16)ng/L比(43.15±5.52)ng/L、(19.85±3.22)mm/h比(25.72±3.53)mm/h](t=5.123、14.325、9.073,均P<0.05)。结论 基于碎片化时间的功能训练干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脊柱功能状态,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品管圈在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

    周颖珊 杨圆圆 李文慧 李姗 欧水珍 程云清
    2024, 30(10):  1740-17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2022年6月至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的60例心血管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针对现状,提出亟须改进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将2023年2月至4月住院的60例心血管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开展品管圈活动,不断强化细节管理,规范各个环节的执行,改善现状。对两组作出评价,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经验。采用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知晓情况优秀3例、良好3例、一般2例、较差52例;观察组知晓情况优秀37例、良好11例、一般7例、较差5例。观察组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91.67%(55/60)比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01)。观察组护士对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100.00%比95.45%)。圈成员的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胸腔闭式引流及品管圈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体现价值均有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心血管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对护士而言,可提高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度,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对科室和医院而言,可增强团队凝聚力,减少医疗资源消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区及医院整体形象。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补钾患者局部疼痛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钟蕾 叶小容 刘放云 苏俐珊
    2024, 30(10):  1746-17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补钾患者局部疼痛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22年1月至7月该院感染科外周静脉补钾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男52例,女72例,年龄(48.03±17.96)岁,体质量(52.81±8.72)kg;2023年1月至6月外周静脉补钾患者94例作为观察组,男32例,女62例,年龄(51.39±18.98)岁,体质量(54.17±6.99)kg。两组外周静脉补钾患者均在补钾后5 min、10 min、30 min采用单维度疼痛量表——口头5点评分法(VRS-5)进行评分,对照组发生疼痛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发生疼痛的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动并持续质量改进后再次评估疼痛是否缓解,比较两组疼痛发生率并分析原因,制定改善对策。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局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02%(16/94)比48.39%(6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外周静脉补钾患者局部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陈艳艳 何佳丽 黄玉花
    2024, 30(10):  1752-1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期间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式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76(58.36±2.71)岁;采取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0~73(58.15±2.58)岁;采取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7 d后癌因性疲乏、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3±0.18)分比(4.16±0.25)分、(2.43±0.18)分比(7.16±1.25)分、(2.42±0.06)分比(5.16±0.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1、26.48、107.47,均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7.19±1.08)分比(33.52±1.64)分、(18.43±1.68)分比(32.16±2.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0、36.63,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抑制、静脉炎、胃肠道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7.11、13.56,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00%(47/50)比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期间接受综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改善免疫功能和睡眠质量,控制疼痛、癌因性疲乏、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提升护理满意度。

    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嗓音恢复的效果观察

    张亚容 王金
    2024, 30(10):  1757-17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0.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嗓音功能和住院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析整体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5~68(41.23±5.24)岁,行声带息肉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33~66(42.15±5.32)岁,在声带息肉术后予嗓音训练护理措施。记录并分析干预前、干预1周后两组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患者整体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中5个条目评分(“别人很难听到我的声音”“声带嘶哑限制了我的社交生活”“我感到在交谈中话跟不上”“我的声音听上去嘶哑干涩”“我觉得自己不如以前外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4.90、4.35、7.70、2.24,均P<0.05);观察组嗓音功能指数中NNE、Jitter、Shimmer均低于对照组[(-9.62±4.28)分比(-11.45±3.18)分、(0.23±0.06)分比(0.33±0.08)分、(1.25±0.44)分比(1.78±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37、3.12,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5.42%(41/48)比58.33%(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5)。结论 嗓音训练可有效改善声带息肉患者喉功能、减轻嗓音障碍、恢复嗓音功能,患者住院满意度较高,可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