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3-01
    上一期   
    专题:肺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天花粉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崔启迪 孙杉杉 陆梅 黄燕瑛 吕文文
    2024, 30(6):  881-8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天花粉治疗肺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结合PubChem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出天花粉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TCMID、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检索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TTD、DrugBank数据库收集肺癌疾病靶点;利用线上网站Venny 2.1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化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天花粉通过筛选得到活性成分28种,201个作用靶点;检索4大疾病数据库共获取肺癌靶点1 645个;药物与疾病共有37个交集靶点;根据连接度(degree)值大小,确定雌激素受体1(ER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发现天花粉可能通过调节腺体发育、细胞增殖、细胞黏附、酶、受体、蛋白质的活性等治疗肺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天花粉可能作用于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癌症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RNA、蛋白聚糖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小分子化合物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显著。结论 天花粉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机制发挥治疗肺癌的作用,为后续实验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认知行为疗法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李金平 肖欢
    2024, 30(6):  890-8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CBT干预肺癌患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共800例肺癌患者。CBT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焦虑[标准化均数差(SMD)=-0.80;95%CI -0.97~-0.63;P<0.000 01]及抑郁(SMD=-1.25;95%CI -1.99~-0.52;P=0.000 8),提高生活质量(SMD=0.89;95%CI 0.62~1.16;P<0.000 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CBT可以改善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但现有研究存在发表偏倚、异质性高、质量较低等问题,还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同质化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探讨CBT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EGFR-TKI单药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马静 蔺婷婷 董宁霞 吕文文
    2024, 30(6):  897-9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一至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三代EGFR-TKI与一、二代之间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2月,搜集EGFR-TKI单药对比铂类为基础培美曲塞化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Cochrane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EGFR-TKI单药)、对照组(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患者的腹泻[相对危险度(RR)=2.16,95%置信区间(CI)0.742~6.297,P>0.05]、便秘(RR=0.44,95%CI 0.187~1.039,P>0.0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食欲不振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21,95%CI 0.10~0.41,P<0.001;RR=0.21,95%CI 0.08~0.55,P<0.001;RR=0.26,95%CI 0.13~0.51,P<0.001;RR=0.39,95%CI 0.24~0.64,P<0.001;RR=0.39,95%CI 0.28~0.55,P<0.001;RR=0.30,95%CI 0.24~0.37,P<0.001);试验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9.63,95%CI 6.30~14.72,P<0.001)。对一至三代EGFR-TKI的不良反应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要高于一、二代EGFR-TKI,贫血发生率与埃克替尼组相似,但高于吉非替尼组和阿法替尼组(均P<0.05)。结论 一至三代EGFR-TKI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化疗方案;三代EGFR-TKI与一、二代相比,在白细胞减少及贫血发生率方面各具优势。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LCA4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吴媛媛 刘科 齐艳丽 童小华
    2024, 30(6):  903-9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A4(CLCA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56.53±7.54)岁。均行NSCLC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LCA4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LCA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根据患者1年随访结局分为无病生存(DFS)组(48例)和非DFS组(58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生存曲线Kaplan-Meier分析与对数秩检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LCA4与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CLCA4阳性率[45.28%(48/106)]及CLCA4 mRNA的相对表达量[(0.61±0.14)]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6.98%(71/106)、(1.07±0.23)](χ2=10.134,P<0.001;t=17.589,P<0.001)。Ⅱ期患者的CLCA4 mRNA表达量高于ⅢA期患者[(0.69±0.15)比(0.61±0.13)](t=2.914,P=0.004)。非DFS组患者中ⅢA期的占比高于DFS组[82.76%(48/58)比33.33%(16/48)](χ2=26.819,P<0.001),CLCA4 mRNA表达量低于DFS组[(0.54±0.13)比(0.69±0.17)](t=5.514,P<0.001)。TNM分期(OR=4.031,95%CI 1.429~11.364,P=0.003)、CLCA4 mRNA表达量(OR=0.310,95%CI 0.109~0.873,P=0.003)是NSCLC患者DFS的影响因素。CLCA4 mRNA表达预测NSCLC患者DFS的灵敏度为0.802(95%CI 0.715~0.893)、特异度为0.809(95%CI 0.721~0.904)、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95%CI 0.782~0.935)。不同CLCA4 mRNA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6.006,P=0.014)。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中CLCA4表达被抑制,且与病理进展及预后有关。

    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新探索

    程琳 魏亚兰 田霞
    2024, 30(6):  908-9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耐药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方案采用前瞻性、对照、单中心、随机、单盲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就诊的95例ALK突变晚期NSCLC靶向治疗耐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组47例,脱落2例,最终45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入组48例,脱落2例,最终46例纳入分析。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85±8.67)岁;ⅢB期12例,Ⅳ期33例;鳞癌12例,腺癌33例。试验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5.02±8.23)岁;ⅢB期15例,Ⅳ期31例;鳞癌10例,腺癌36例。对照组接受阿来替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9(CA9)、内皮抑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自然杀伤(NK)细胞、CD8+、CD4+水平,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生存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CYFRA21-1、NSE、CA9、MMP-9、VEGF、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ES、CD4+、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26%(36/46)比57.78%(26/45)](χ2=4.396,P=0.036)。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5,P=0.535)。随访1年,试验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7.70%。试验组的1年总生存率为55.56%(25/45),对照组的1年总生存率为34.88%(15/43)。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7.805,P=0.005)。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ALK突变晚期NSCLC靶向治疗耐药后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存率,改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伏美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樊成涛 鱼芳
    2024, 30(6):  913-9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伏美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设计。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接诊的90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筛选45例,剔除2例,最终43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9例,女14例,年龄(51.79±6.28)岁,腺癌43例;对照组筛选45例,剔除3例,最终42例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6例,女16例,年龄(52.06±5.41)岁,腺癌42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1次/21 d,每个治疗周期首日用药。对照组口服吉非替尼片250 mg/次,1次/d,21 d为1个治疗周期;试验组口服甲磺酸伏美替尼片40 mg/次,2次/d,21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维持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蛋白-1(TIMP-1)水平及临床疗效、安全性。随访18个月,记录生存预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77%(30/43)和47.62%(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3,P=0.038)。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EA水平分别为(20.21±5.72)µg/L、(25.31±4.16)µg/L,CA19-9水平分别为(26.85±3.92)µg/L、(29.62±4.15)µg/L,CYFRA21-1水平分别为(2.61±0.76)µg/L、(3.62±0.91)µg/L,MMP-9水平分别为(102.86±20.37)µg/L、(117.41±22.06)µg/L,TIMP-1水平分别为(608.31±60.43)µg/L、(635.93±61.15)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53%(17/43)和30.95%(13/42)(χ2=0.685,P=0.408)。随访结束,试验组失访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8个月,死亡8例;对照组失访2例,中位PFS 14个月,死亡17例。两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OS),两组OS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4.939,P=0.026)。结论 相比于吉非替尼,伏美替尼治疗晚期NSCLC更有助于提高疾病缓解率,延长PFS和OS,安全性良好。

    延伸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陈荔蕊 苏照坤 高亚娜
    2024, 30(6):  918-9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62.39±5.16)岁;Ⅱ期3例,Ⅲ期29例,Ⅳ期1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62.47±5.22)岁;Ⅱ期2例,Ⅲ期31例,Ⅳ期18例。两组患者手术切除后均采用顺铂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情况,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按嘱用药、坚持锻炼、合理饮食、情绪良好患者占比[70.59%(36/51)、68.63%(35/51)、64.71%(33/51)、66.67%(34/51)]均低于观察组[(94.12%(48/51)、88.24%(45/51)、90.20%(46/51)、92.16%(4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714、5.795、9.487、10.134,P=0.002、0.016、0.002、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睡眠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75.69±4.13)分、(72.88±3.87)分、(71.33±4.57)分、(70.82±5.03)分、(72.77±4.66)分、(77.17±3.89)分]均高于对照组[(64.94±4.82)分、(63.72±3.96)分、(63.49±4.25)分、(62.49±5.17)分、(64.49±5.12)分、(66.38±3.94)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1.36±0.32)分、(1.32±0.31)分、(1.14±0.29)分]均低于对照组[(1.73±0.38)分、(1.69±0.33)分、(1.59±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8%(49/51)比82.35%(42/51)](χ2=4.993,P=0.025)。结论 延伸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期间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

    3D-CTBA精准定位应用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价值

    张前 陈亮 杨冉
    2024, 30(6):  923-9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精准定位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CA724、癌胚抗原(CEA)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35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7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中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龄(58.75±6.81)岁,肿瘤长径(1.39±0.25)cm;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58.22±6.35)岁,肿瘤长径(1.36±0.31)cm。对照组患者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前行3D-CTBA精准定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7 d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15.77±7.96)min]、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3.48±0.81)d]均短于对照组[(140.05±8.77)min、(4.52±0.74)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比对照组少[(129.83±11.65)ml比(150.02±10.23)ml、(541.23±41.78)ml比(720.22±56.66)ml],淋巴结清扫个数比对照组多[(11.86±2.44)个比(9.26±2.31)个](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A125、CA724、CEA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29.88±6.15)U/ml、(11.75±7.08)U/ml、(15.55±5.67)µg/L]均低于对照组[(36.78±5.42)U/ml、(18.35±6.24)U/ml、(21.22±6.45)µg/L](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均较术前下降,但研究组[(2.95±0.58)L、(1.68±0.19)L、(4.73±0.59)L/s]均高于对照组[(2.72±0.65)L、(1.50±0.33)L、(4.50±0.57)L/s](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9%(7/68),低于对照组的29.85%(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7,P=0.005)。结论 3D-CTBA精准定位应用于早期NSCLC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中,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

    以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小细胞肺癌1例

    周天宝 马洪明
    2024, 30(6):  928-9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新进展

    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晓琳, 杨贞
    2024, 30(6):  932-9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为全球第四大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自2019年开始,很多权威机构都建议采用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但是,这种方法会筛查出大量HPV阳性的女性,因此,准确识别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很有必要。近来有研究表明,HR-HPV可能是宫颈病变病情进展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单细胞RNA测序应用于继发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邹皓珍 杨佳 席哲帆 纪瑞 董华
    2024, 30(6):  936-9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是主要的继发性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探究继发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减少肾功能损害。肾脏细胞具有高度分化且结构复杂的特点,传统测序方法只能探究一类细胞的平均转录水平及关系。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sequencing,scRNA-seq)技术迅猛发展,以高通量及高分辨率对肾组织、血液、尿液细胞样本进行分析,识别新的细胞类型和状态,绘制细胞图谱,从细胞水平维度揭示肾脏疾病的复杂机制,发现生物标志物和细胞特异性。该文就scRNA-seq技术在常见继发性肾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王宇威 李瑞 刘超 梁葵香
    2024, 30(6):  940-9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A-VTE为女性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在静脉血管内出现异常的凝结,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由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孕产妇PA-VTE诊断和防治的复杂化,为避免PA-VTE诊断的延误以及不充足的防治策略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本文对PA-VTE的诊断和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老年患者麻醉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吴侨侨
    2024, 30(6):  946-9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对手术和围手术期护理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因此,优化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长期预后,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全面审视老年患者术前评估,以系统解决这一特殊人群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多种挑战,为临床提供依据。

    基础研究

    导声垫在兔睾丸剪切波弹性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林云勇 卢文洁 欧阳良艳 李晋 毛林 陈菲 邱少东
    2024, 30(6):  949-9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导声垫在兔睾丸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选取3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兔龄5~6个月,体质量(2.52±0.18)kg,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别使用导声垫和厚耦合剂对60个睾丸进行SWE,定量连续测量睾丸最大横切面中心区域剪切波速度(SWV)值10次,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及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并记录。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 使用导声垫连续重复测量正常兔睾丸最大横切面中心区域SWV值10次,其均值、标准差均小于厚耦合剂组[(1.67±0.16)m/s比(2.46±0.20)m/s、(0.09±0.03)m/s比(0.22±0.08)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17、12.965,均P<0.001)。以四分位数间距/中位数≤10%为标准,导声垫组符合该标准的比例高于厚耦合剂组[80.0%(48/60)比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6,P<0.001)。分别使用导声垫连续重复测量正常兔睾丸最大横切面中心区域SWV值3次,其一致性较好(ICC=0.823,95%置信区间 0.712~0.892,P<0.001)。结论 使用导声垫辅助进行正常睾丸SWE可以有效提高图像质量,测值更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论著

    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危险因素

    王乐 陈颖力 张凯璐 张银福 杜瑞妮 高巍
    2024, 30(6):  953-9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50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9例,女158例,年龄15~65岁。根据移植后1年内有无血浆置换或透析,分为有治疗组(49例)和无治疗组(45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置换或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治疗组相比,有治疗组术后第8天空腹血糖(FPG)≥7.8 mmol/L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比例较高,术后第8天胱抑素C(CysC)和肌酐水平较高,肾小球滤过率较低(χ2=5.202、5.030,Z=-4.676、-5.002、-4.93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8天FPG≥7.8 mmol/L[OR=1.216,95%置信区间(CI)1.003~1.473,P<0.05]和术后第8天CysC(OR=1.610,95%CI 1.300~1.995,P<0.05)是血浆置换或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第8天FPG和CysC两个临床指标可用来评估是否增加肾移植非糖尿病患者血浆置换或透析的风险,以便早期评估、早期防治。

    彩超评测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

    高华 武佳唯 李新
    2024, 30(6):  957-9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彩超评测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瘘口及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H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41~69(56.82±7.12)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彩超检查,根据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狭窄组(内瘘狭窄)59例以及无狭窄组(内瘘正常)91例。比较两组肱动脉近分叉处(Qb)、瘘口近端桡动脉(Qr)、瘘口处(Qf)以及瘘口近端头静脉(Qc)的血流量。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明确各项彩超参数评估HD患者AVF狭窄的效能,对比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狭窄组Qb、Qr、Qf及Q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377.45±103.46)ml/min比(491.52±136.71)ml/min、(320.58±102.99)ml/min比(410.89±138.46)ml/min、(476.12±112.57)ml/min比(566.43±129.85)ml/min、(519.04±120.87)ml/min比(667.36±134.53)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4.30、4.38、6.86,均P<0.05)。经ROC分析发现,Qb评估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92%、84.10%,均高于Qr、Qf、Qc。狭窄组静脉侧狭窄、血栓形成、静脉瘤样扩张发生率均高于无狭窄组[23.73%(14/59)比6.59%(6/91)、20.34%(12/59)比4.40%(4/91)、37.29%(22/59)比17.58%(1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9.55、7.35,均P<0.05)。结论 彩超可有效评估HD患者AVF瘘口及血流速度,其中Qb在诊断HD患者AVF狭窄中的效能较佳,值得推广普及。

    血清TG/HDLC与SPP2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

    杜琳 李文娟 朱咏梅
    2024, 30(6):  963-9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分泌型磷蛋白24(SPP24)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能。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长安医院收治的159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88例,女71例,年龄>18岁,随访患者1年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出现心血管事件的41例患者纳入心血管事件组,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的118例患者纳入非心血管事件组。检测患者血清TG/HDLC、SPP24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G/HDLC、SPP24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OR=4.586,95%CI 1.887~11.145)、TG/HDLC(OR=3.904,95%CI 1.594~9.563)、SPP24水平(OR=0.308,95%CI 0.127~0.748)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TG/HDLC、SPP24及二者联合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分别为70.73%(95%CI 54.26%~83.35%)、68.29%(95%CI 51.78%~81.42%)、82.93%(95%CI 67.35%~92.30%),特异度分别为70.34%(95%CI 61.12%~78.21%)、75.42%(95%CI 66.48%~82.68%)、89.83%(95%CI 82.56%~94.4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3(95%CI 0.638~0.828)、0.708(95%CI 0.597~0.819)、0.894(95%CI 0.829~0.959)。结论 血清TG/HDLC联合SPP24可提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效能。

    长链非编码RNA IGF2BP2-AS1通过调控miR-375表达对喉癌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

    王挺 张杨 郭洁 范崇盛 刘亚芳
    2024, 30(6):  968-9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GF2BP2)-AS1通过调控微RNA-375(miR-375)表达对喉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研究地点为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研究类型为基础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喉癌细胞系AMC-NH-8、TU159、TU138、TU686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中IGF2BP2-AS1的表达。以TU686细胞为研究对象,将TU686细胞分为si-NC组和si-IGF2BP2-AS1组,采用IGF2BP2-AS1小干扰RNA下调IGF2BP2-AS1表达水平。划痕愈合实验和CCK-8法分析敲降IGF2BP2-AS1对TU686细胞迁移及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IGF2BP2-AS1与miR-375的靶向关系。qPCR检测敲降IGF2BP2-AS1对miR-375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迁移蛋白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增殖蛋白CDK2、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与16HBE细胞相比,IGF2BP2-AS1在喉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F=37.42,P<0.01)。si-IGF2BP2-AS1组TU686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si-NC组[(28.166.13)%比(65.0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P<0.01)。在铺板后第2、3、4、5天,si-IGF2BP2-AS1组TU686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si-NC组(t=3.83、3.17、3.02、6.31,均P<0.01)。IGF2BP2-AS1-Wt中,miR-375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NC组(t=8.95,P<0.01)。si-IGF2BP2-AS1组TU686细胞中miR-375表达高于si-NC组[(4.950.49)比(1.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P<0.01)。敲降IGF2BP2-AS1后TU686细胞中迁移蛋白N-Cadherin、FOXC2表达与增殖蛋白CDK2、Cyclin A表达均低于si-NC组。结论 IGF2BP2-AS1在喉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敲降IGF2BP2-AS1通过调控miR-375表达抑制喉癌TU686细胞的迁移及增殖能力。

    MRI功能成像联合血清学对鉴别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临床意义

    刘涛 张孝孝 王敏旋
    2024, 30(6):  973-9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MRI功能成像联合血清学对鉴别前列腺病变性质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120例,均为男性,均行3.0T MRI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磁共振波谱(MRS)成像扫描及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a组(53例)及良性组(67例)。PCa组年龄(63.19±4.72)岁,良性组年龄(61.75±4.54)岁。比较两组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MRI功能成像结果、病理结果及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PCa组血清fPSA、tPS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MRI常规扫描诊断灵敏度为69.81%(37/53)、特异度为83.58%(56/67)、准确率为77.50%(93/120),DWI诊断灵敏度为75.47%(40/53)、特异度为88.06%(59/67)、准确率为82.50%(99/120),MRS诊断灵敏度为73.58%(39/53)、特异度为86.57%(58/67)、准确率为80.83%(97/120),血清学诊断灵敏度为71.70%(38/53)、特异度为86.57%(58/67)、准确率为80.00%(96/120),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34%(50/53)、特异度为83.58%(56/67)、准确率为88.33%(106/120);联合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MRI功能成像、血清学单独应用,漏诊率低于MRI功能成像、血清学单独应用(均P<0.05)。结论 MRI功能成像联合血清学对PC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列腺病变性质的有效检查方式。

    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预测模型构建

    谢栋 禹洁 李正翔
    2024, 30(6):  978-98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8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61.47±10.25)岁。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分为AKI组(32例)和非AKI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休克、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肌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肾小球率滤过率(GFR)、治疗剂量、给药间隔、治疗时间、累积剂量、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RSA血流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 AKI组年龄、血肌酐水平、万古霉素AUC及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占比均高于非AKI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血肌酐≥95.42 μmol/L、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万古霉素AUC≥30 g/L均是影响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风险的一致性良好(χ2=3.571,P=0.672)。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785(95%CI 0.678~0.88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模型预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AUC(95%C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9(0.618~0.979)、94.50%、78.30%(均P<0.001)。结论 年龄≥60岁、血肌酐≥95.42 μmol/L、使用肾毒性药物数量≥2个、GFR≤60 ml/min、万古霉素AUC≥30 g/L均是影响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MRSA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多原发恶性肿瘤114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白引苗 刘智慧 李沂泽 王祥旭 张红梅
    2024, 30(6):  984-9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原发恶性肿瘤(MPM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为MP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共纳入114例MPMT患者,同时性MPMT患者42例(36.8%),异时性MPMT患者72例(63.2%);男性58例(50.9%),女性56例(49.1%);双原发恶性肿瘤101例(88.6%),三原发恶性肿瘤10例(8.8%),四原发恶性肿瘤3例(2.6%)。第一原发恶性肿瘤诊断中位年龄54(10,78)岁。第一原发恶性肿瘤中分布占前三位的是消化道[39.5%(45/114)]、头颈部[15.8%(18/114)]和女性生殖系统[14.9%(17/114)]恶性肿瘤。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分布占前三位的是消化道[36.0%(41/114)]、呼吸系统[22.8%(26/114)]和肝胆胰[17.5%(20/114)]恶性肿瘤。第一原发恶性肿瘤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分别有88例(77.2%)、44例(38.6%)、18例(15.8%)。结论 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提高对MPMT的了解,本文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临床应注意鉴别。

    血清NSE、S-100β、CRP/PA预测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价值

    宁博 鲍延祥
    2024, 30(6):  989-9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预测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西安高新医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30例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5例,女45例,年龄(55.13±10.33)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56例,>8分74例;脑挫伤部位:单发79例,多发51例。记录术后30 d患者生存情况并进行分组,26例(20.00%)于院内死亡为死亡组,104例(80.00%)治疗后顺利出院为存活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并计算CRP/PA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观察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预测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8分、多发脑挫伤、入院前1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占比以及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脑挫伤部位、入院前1周使用抗凝药物及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均为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证实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均可用于预测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753、0.801(均P<0.05)。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脑挫伤部位、入院前1周使用抗凝药物、血清NSE、S-100β、CRP/PA水平均为重度脑挫裂合并脑疝患者院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指标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单钩针下压式勾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卞军 施伟栋 张向宁 丁文泽 姚远 王兴程
    2024, 30(6):  994-9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单钩针下压式勾线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419例。其中男370例,女49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5岁,平均年龄3岁6个月;左侧160例,右侧220例,双侧39例。在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单钩针下压式勾线,记录手术时间和后腹膜的完整性。结果 女孩单侧手术时间为(4.0±1.0)min,双侧为(6.0±1.2)min;男孩单侧手术时间为(6.0±1.0)min,双侧为(9.0±1.5)min。术中均未出现多次钩挂腹膜的手术过程和后腹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并发腹膜裂孔疝继发肠坏死情况。结论 单钩针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中采用下压式勾线,能有效地减少腹膜外勾线时反复勾线和避免钩挂腹膜所引起的后腹膜撕裂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临床研究

    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OAB的疗效观察

    许锦蜂 陈泽楷 姚永强 许北勋 陈洁
    2024, 30(6):  998-10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探讨电生理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下尿路疾病以及男科门诊诊治的难治性OAB患者36例。其中28例女性,8例男性,年龄29~83(43.94±2.68)岁,病程(4.19±2.43)年。女性患者中,盆腔脏器脱垂8例,盆腔手术史合并盆腔脏器脱垂1例,睡眠障碍合并盆腔手术史1例,重度抑郁症1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例,急迫性尿失禁3例,单纯性难治性OAB患者10例。男性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2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单纯性难治性OAB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收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ale,OABSS)评分、排尿日记,对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评价,分析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数据,分析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OAB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持久性、复发率。采用配对t检验、Cox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后,难治性OAB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OABS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7、102.244,均P<0.05);排尿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6,P<0.05);单次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67、103.344,均P<0.05)。29例难治性OAB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有效率达到80.55%(29/36)。在1个月与3个月的随访OABSS评分数据中,回归系数呈现水平显著性结果(P=0.033、0.002),表明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难治性OAB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1个月、3个月后OABSS评分越低,其有效期越持久,越不容易复发。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不适感觉。结论 经皮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难治性OAB,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OABSS评分,减少患者排尿次数、增加单次尿量和单次最大尿量。该治疗安全,有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疗效需随着病例数的增加,长期随访观察。

    样本直接涂片法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效果比较

    罗少珍 刘欣 张志坚 黄业伦 刘志辉
    2024, 30(6):  1005-100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中收集、整理2021年1月至7月痰液与支气管冲洗液主要送检临床样本的涂片染色检查和分枝杆菌培养结果,对同一患者时间间隔不超过1周的直接涂片与液基夹层杯涂片查找抗酸杆菌检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全部419份样本的检测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35%(37/241)和13.69%(33/241)、15.17%(27/178)和12.92%(23/178)、15.27%(64/419)和13.37%(56/419)。在同期分枝杆菌培养结果阳性的65份痰液样本、50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和115份全部阳性样本中,直接涂片法、液基夹层杯涂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6.52%(65/115)和50.78%(65/128)、54.34%(50/92)和45.88%(50/109)、55.56%(115/207)和48.73%(115/236)。在241份痰液样本、178份支气管冲洗液样本检测中,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阳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阳性、直接涂片阴性且液基夹层杯涂片阴性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2.03%(29/241)、3.32%(8/241)、1.66%(4/241)、82.99%(200/241)和8.99%(16/178)、6.18%(11/178)、3.93%(7/178)、80.90%(144/178)。结论 液基夹层杯涂片法查找抗酸杆菌检验方法总体阳性检出率略低于直接涂片检测法,但可以发现相当比例的直接涂片法阴性的病原学阳性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在支气管冲洗液检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宋杰 张光炜 卢健
    2024, 30(6):  1009-10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对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疼痛程度、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纳入的80例牙体牙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1(7.72±1.13)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12(7.58±1.05)岁。对照组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治疗,观察组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治疗。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后恢复时间)、麻醉有效率、疼痛程度[手术期间、麻醉期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牙龈肿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跳加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19±0.33)min、麻醉后恢复时间(155.71±26.17)min均短于对照组(5.56±1.10)min、(172.15±27.69)min,麻醉持续时间(156.78±25.26)min长于对照组(141.57±19.8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期间VAS评分(1.16±0.25)分、麻醉期间VAS评分(1.69±0.37)分均低于对照组(2.36±0.53)分、(2.48±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5/40)]低于对照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可以降低儿童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疼痛程度、增强麻醉效果。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欧阳月仙 吴海蓉 彭姣 周立德
    2024, 30(6):  1013-10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难愈合创面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双色球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抽取红球的患者为对照组,绿球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3~77(46.48±3.34)岁;病程2~22(13.45±2.12)个月;创口面积2~35(16.23±3.12)cm2。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3~78(46.12±3.12)岁;病程2~24(14.67±2.08)个月;创口面积2~33(16.12±3.07)cm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控制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瘢痕增生程度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创面恢复情况[Bates-Jensen伤口评估工具(BWAT)评分]、创面愈合水平[压疮愈合评分量表(PUSH)评分]、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降钙素原(PCT)]及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控制感染时间、住院时间及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分别为(29.25±2.68)d、(10.12±2.48)d、(30.24±2.48)d及(3.48±0.78)mm,均优于对照组(35.26±2.74)d、(12.15±2.78)d、(36.59±3.12)d及(1.57±0.45)mm(t=8.870、11.998、3.082、9.01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及VSS评分分别为(3.12±0.56)分及(2.41±0.63)分,均低于对照组(4.45±0.78)分及(4.15±1.05)分(t=7.835、8.03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WAT及PUSH评分分别为(21.12±0.56)分及(8.35±2.04)分,均低于对照组(27.45±0.78)分及(10.29±2.08)分(t=37.292、3.763,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15.65±6.21)mg/L]、IL-1β[(26.58±7.89)μg/L]、PCT[(1.89±0.48)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26±6.78)mg/L、(33.48±8.14)μg/L、(3.15±0.78)μg/L](t=4.682、3.443、7.782,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状态优于对照组[(79.46±8.45)分比(72.78±8.26)分](t=3.198,P<0.05)。结论 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有着显著成效,不仅有助于创面愈合,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外观改善,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睾丸肾上腺残基瘤的超声图像特征

    曹喆 霍亚玲 王丹
    2024, 30(6):  1018-10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睾丸肾上腺残基瘤(TART)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TART的1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26岁,均有多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病史,总结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累及双侧睾丸,超声检查共发现病灶23个,均呈局灶性生长,其中16个位于睾丸门,7个位于睾丸纵隔旁;睾丸体积正常6例(60.0%),睾丸体积增大4例(40.0%);睾丸纵隔清晰显示9例(90.0%);23个(100.0%)病灶均边界清晰无包膜,其中低回声20个(87.0%),等回声3个(13.0%);病灶形态不规则16个(69.6%),病灶呈类圆形7个(30.4%);血供丰富14个(60.9%),血供稀少9个(39.1%)。结论 TART以双侧睾丸受累为主,睾丸门或睾丸纵隔旁的低回声区为其特征性超声表现,结合CAH病史可做出确切诊断。

    中药苍薏饮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梁志乐 陈国成 潘林平 王小艳 唐灿洪 赖满刘 王媛媛
    2024, 30(6):  1020-10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中药苍薏饮在改善及治疗痰湿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9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体质辨识均为痰湿体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7.91±10.78)岁;病程(5.62±1.25)年;给予常规临床治疗。中药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8.37±11.09)岁;病程(5.59±1.21)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苍薏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痰湿体质症状、血压、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89.58%(43/48)]高于对照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36);治疗后,中药组胸闷腹胀、身体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64±0.17)分比(2.37±0.41)分,(0.51±0.12)分比(2.29±0.15)分,(0.66±0.15)分比(2.18±0.49)分,(0.67±0.25)分比(2.33±0.47)分](均P<0.05);治疗后,中药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14.65±13.49)mmHg比(123.58±14.25)mmHg(1 mmHg=0.133 kPa),(79.54±9.21)mmHg比(85.09±10.38)mmHg,(37.19±4.87)ng/L比(45.18±5.33)ng/L,(21.95±3.28)ng/L比(27.38±3.70)ng/L](均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7±1.08)mmol/L比(6.18±1.15)mmol/L,(1.28±0.29)mmol/L比(2.05±0.34)mmol/L,(2.51±0.59)mmol/L比(3.71±0.7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1.97±0.35)mmol/L比(1.61±0.38)mmol/L](均P<0.05);治疗后,中药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6.93±8.17)分比(58.34±8.32)分,(83.27±5.19)分比(59.52±5.34)分,(79.84±5.47)分比(55.87±5.29)分,(78.65±5.41)分比(60.41±5.82)分](均P<0.05)。结论 中药苍薏饮可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的体质症状,调节患者血压、血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病例报告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徐兰 叶刚
    2024, 30(6):  1025-10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致死率高、生存期短,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多予以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但有效率不高。免疫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进阶性、突破性发展,同时也在临床中被证实可延长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分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并获得较佳疗效的病例。

    护理研究

    派特灵外用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

    刘苑玲 陈文艺 吴雪琳 胡燕卿 Yaqoob Muhammad Danish 刘康兴
    2024, 30(6):  1028-10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派特灵外用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跖疣患者15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50例患者采取派特灵外敷治疗,50例患者采用CO2激光治疗,50例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并分别于治疗结束后4周、12周进行随访,观察3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采用χ2检验、F检验。结果 派特灵组50例患者年龄(30.25±10.52)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皮损单发15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5例;CO2激光组50例患者年龄(28.65±11.25)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皮损单发20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0例;液氮冷冻组50例患者年龄(25.15±9.65)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皮损单发20例、两处及以上部位30例。治疗后4周,派特灵组临床有效率为94.0%(47/50),CO2激光组临床有效率为84.0%(42/50),液氮冷冻组临床有效率为80.0%(40/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P=0.025),CO2激光组与液氮冷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9,P=0.532)。治疗后12周,派特灵组临床有效率为88.0%(44/50),CO2激光组临床有效率为78.0%(39/50),液氮冷冻组临床有效率为72.0%(36/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P=0.031),CO2激光组与液氮冷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1,P=0.328)。结论 派特灵能有效地治疗跖疣,减少复发率,创伤和不良反应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神经胶质瘤患者患病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张桐 高敏 李翔 孟晓静 周立民 范晶丽 梅洁
    2024, 30(6):  1032-10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深入探究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患病体验,了解患者患病经历及照护需求,为帮助患者接受疾病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的12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1~69岁)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将患病体验及需求提炼为5个主题:获得相关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健康教育内容(治疗措施、复发知识、术后康复内容、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日常生活方式、术后回归工作时间及强度),偏向“互联网+”的随访模式,渴望专业、延续的治疗及随访服务,重视家庭或照护者的支持。结论 神经胶质瘤患者由于疾病认知水平不同、医疗条件差异、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患病经历及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医护人员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强化家庭支持,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促进专业、个性化、精准的治疗及随访体系构建。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系统的共情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作用

    张蕙艳 蒋蕾 周楠
    2024, 30(6):  1038-10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系统的共情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63.72±8.98)岁,动脉瘤长径(6.02±1.23)mm]与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62.36±8.75)岁,动脉瘤长径(5.86±1.17)mm]。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系统的共情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和治疗依从性以及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术后7 d,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9.16±7.96)分、(48.13±9.75)分和(42.58±8.63)分、(49.62±9.96)分]均较术前降低[(58.12±11.89)分、(59.56±12.31)分和(57.78±11.69)分、(56.52±11.45)分](均P<0.05),且观察组[(39.16±7.96)分、(42.58±8.63)分]均低于对照组[(48.13±9.75)分、(49.62±9.96)分](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9.13±1.95)d]短于对照组[(11.26±2.32)d](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4.36±0.86)分比(4.62±0.92)分]和并发症发生率[9.62%(5/52)比22.64%(12/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两组遵医服药[(92.23±20.50)分、(83.46±18.55)分]、日常锻炼[(89.58±19.91)分、(80.62±17.92)分]、饮食管理[(90.69±14.14)分、(81.45±18.10)分]、不良管理评分[(87.69±19.49)分、(78.45±17.43)分]均较护理前升高[(58.32±12.96)分、(56.16±12.48)分,(62.78±13.95)分、(61.82±13.74)分,(60.68±13.48)分、(59.21±13.16)分,(49.68±11.04)分、(50.21±11.16)分](均P<0.05),且观察组[(92.23±20.50)分、(89.58±19.91)分、(90.69±14.14)分、(87.69±19.49)分]均高于对照组[(83.46±18.55)分、(80.62±17.92)分、(81.45±18.10)分、(78.45±17.43)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96.25±19.25)分、(95.26±19.05)分]均高于对照组[(88.05±17.61)分、(87.45±17.49)分](均P<0.05)。结论 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系统的共情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曾丽玲 庄幼青 饶金 李雪然
    2024, 30(6):  1043-10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观察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产一区3 062例产妇作为试验组、产二区3 11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产妇年龄(29.52±4.25)岁;会阴伤口情况:无伤口266例,Ⅰ度裂伤2 152例,Ⅱ度裂伤、侧切64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9.68±4.09)岁;会阴伤口情况:无伤口244例,Ⅰ度裂伤2 179例,Ⅱ度裂伤、侧切6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尿潴留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观察试验组及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改进前后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98/3 062)比4.45%(139/3 112),1.40%(43/3 062)比2.80%(87/3 112),88.78%(87/98)比56.12%(78/139)](χ2=6.702、14.354、29.988,均P<0.05)。改进前后对比发现,产妇尿潴留发生率、留置尿管率、尿潴留产妇护理单使用规范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有效降低产妇自然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快速康复外科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李晓梦 仝小娟 李梦
    2024, 30(6):  1047-10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濮阳市中医医院采取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96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0.44±6.5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9.95±6.73)岁。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椎间隙高度、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χ2检验。结果 术前,两组JOA评分、ODI评分、RMD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 h、3个月、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20.44±1.39)分、(23.68±1.40)分、(24.22±1.49)分高于对照组的(19.81±1.26)分、(22.75±1.35)分、(23.49±1.42)分(t=2.327、3.313、2.457,P=0.022、0.001、0.016);观察组ODI评分(40.59±3.52)分、(34.37±4.25)分、(31.67±4.83)分低于对照组的(42.23±3.20)分、(36.45±4.33)分、(34.69±4.95)分(t=2.388、2.375、3.028,P=0.019、0.020、0.003);观察组RMDQ评分(16.68±1.67)分、(11.75±1.38)分、(5.42±1.35)分低于对照组的(17.85±1.75)分、(12.42±1.39)分、(6.12±41.38)分(t=3.351、2.370、2.512,P=0.001、0.020、0.014)。术前及术后,观察组椎间隙高度、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融入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饮食日记营养管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范玉云 周梦雯 卢春丽 肖华
    2024, 30(6):  1052-10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6.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饮食日记营养管理在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骨结核外科的99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2021年8月至12月收治的48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51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0例,女11例,年龄(57.94±20.98)岁,病程(8.84±3.54)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53.00±20.07)岁,病程(8.77±3.78)个月。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日记营养管理:对患者进行赋能教育,包括讲解营养管理重要性、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制定营养计划、进行营养干预、营养教育等。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术后2周的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分及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水平。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有33.33%(17/51)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6/48),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对照组ALB、TRF有下降,PAB有上升,观察组ALB、TRF、PAB均有上升,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饮食日记营养管理降低了脊柱结核患者的营养风险并改善了其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