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2-01
    上一期   
    科研课题
    MARCH2简述
    颜达, 王暖, 王浩坤, 杨丽娟, 刘成霞
    2022, 28(3):  298-3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RCH(membrane-associated RING-CH fingerprotein)家族是在21世纪初发现的一类E3泛素连接酶,有11个家族成员,在生物体内通过对底物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从而发挥多种调控作用。膜相关RING-CH蛋白2(membrane-associated RING-CH protein Ⅱ),简称MARCH2,常见的靶点有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突触融合蛋白6(syntaxin 6,STX-6)、CD86(B7-2)、人DLG1(discs large tumour suppressor)和囊性纤维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以及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s,β2-AR),在病毒免疫逃避、肿瘤发生及激动剂脱敏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其主要通过泛素化修饰在哺乳动物的蛋白修饰及泛素化降解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调控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蛋白及表面受体。但目前对MARCH2的功能研究仍有许多空白之处尚待填补。本文就MARCH2的起源、结构及功能进行阐述,为后续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Nrf2激活剂及其抗紫外线所致皮肤急性光损伤和慢性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徐霞, 李振洁
    2022, 28(3):  303-3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自由基,与皮肤急性光损伤和慢性光老化发生密切相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是调节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Nrf2转录活性发挥着协调相解毒酶、炎症信号转导、DNA修复和抗氧化反应的作用。Nrf2激活剂具有激活Nrf2通路、影响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 1,AP-1)信号系统和增加皮肤屏障蛋白表达等作用。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和动脉内高信号对比研究
    周建国, 符大勇, 卢明聪, 陈元
    2022, 28(3):  307-3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提示同侧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偏侧优势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成像提示动脉内高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经MRA提示单侧MCA M1段闭塞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3~78(51.2±7.6)岁。依据有无ACA、PCA偏侧优势分为偏侧优势组和对照组,通过3D ASL成像序列,对比两组动脉内高信号显示差异。同时测量患侧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值,并依据DWI序列统计梗死区面积。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60例患者中,偏侧优势组出现动脉内高信号为87.9%(29/33),对照组为48.1%(1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2,P<0.001)。偏侧优势组MCA供血区CBF值为(56.43±11.65)ml/100 g×min,高于对照组的(42.58±14.52)ml/100 g×min,同时偏侧优势组梗死区面积小于对照组[(262.25±86.52)mm2比(768.54±168.65)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1、-15.017,均P<0.001)。结论 大脑动脉偏侧优势及动脉内高信号均可提示单侧MCA M1段闭塞后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状态,但动脉内高信号更为敏感和准确,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郭哲义, 邓娇娇
    2022, 28(3):  311-3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150例,年龄21~35岁,身高151~169 cm,体质量54~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予0.25 μg/ml、0.50 μg/ml和1.00 μg/ml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观察和记录剖宫产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48 h内按泵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体积及总质量;记录镇痛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未排气、尿潴留和TAP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统计数据。结果 3组产妇按泵次数和舒芬太尼总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舒芬太尼总质量分别为(17.59±3.65)μg、(33.35±6.30)μg、(65.39±6.98)μg,逐渐增多(F=123.24,P<0.001)。3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分别为6.2%(3/48)、8.5%(4/47)、22.4%(11/49),与A和B组相比,C组未排气的发生率升高(χ2=6.951,P=0.03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P阻滞后PCIA中舒芬太尼浓度为0.25~0.50 μg/ml时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现状
    翁一杰, 黎良盛, 钟向新, 邓妃富, 王义昌, 魏劲松
    2022, 28(3):  315-3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退化,导致骨骼脆性和骨折风险的增加。在成人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骼中主要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当其分化失衡,分化的脂肪细胞增多,成骨细胞减少,最终会演变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全世界超过2亿人有影响,每年造成超过890万的骨折,其中以髋骨骨折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花费在骨质疏松症的个人和社会成本逐年增加,这对公共卫生保健体系提出了挑战。因此,早期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有成骨潜能,且被发现可用于骨骼的修复和维护,自体、异体或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增加骨量和骨密度,增加骨机械强度,纠正骨代谢失衡,其有望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新策略和方法。本文将围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现状展开如下综述。
    循证护理应用于规范携带胰岛素泵学龄前1型糖尿病患儿的效果
    王秋丽, 刘素华, 朱冬梅, 郭优
    2022, 28(3):  320-3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规范携带胰岛素泵学龄前1型糖尿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择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36例学龄前1型糖尿病患儿为试验对象,根据等距抽样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4.86±1.13)岁]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75±1.24)岁]采用常规护理。调查两组患儿血糖、体质量、年龄、性别、身高等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护理后血糖水平、照顾者负担量表(CBI)评分、负面情绪以及各项遵医行为,统计各类胰岛素泵负性事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餐后2 h血糖(6.58±1.39)mmol/L、空腹血糖(5.18±0.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32±0.27)%、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3.39±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2.16±3.37)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护理后1、3个月CBI评分(47.36±3.12)分、(42.86±3.32)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正确更换部位97.06%(66/68)、每日检查注射部位98.53%(67/68)、每日血糖监测100.00%(68/68)、随身携带备用药品或工具92.65%(63/68)、妥善保存97.06%(66/6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胰岛素泵负性事件4.41%(3/6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学龄前1型糖尿病患儿秉持循证护理,能够规范长期携带胰岛素泵的使用,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百草枯所致肝脏损害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吕敏清, 兰薇, 蔡静妍
    2022, 28(3):  324-3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应用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肝脏损害中的效果与护理技术。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由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2例,女22例,年龄(44.26±8.48)岁;观察组男13例,女21例,年龄(45.33±8.26)岁。两组均采取DPMAS治疗,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校验。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液中百草枯浓度、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H3)、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小于护理前(均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88.2%(30/34),高于对照组的76.5%(26/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处血肿或出血、肺部感染、低血压、寒战、凝血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PMAS作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一种,应用在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肝脏损害治疗中,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及其他毒性物质,改善肝脏功能,在治疗时配合以针对性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虎杖苷相关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研究

    赵东波, 王昊, 黄樱, 巩萱, 卢浩
    2022, 28(3):  329-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虎杖苷(PD)相关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方法 2021年1月至6月,采用高脂高糖喂养将SPF级昆明雄性小鼠(4~6周龄,15~19 g)构建NAFLD小鼠模型,并以常规饲养作为对照(NC组),将小鼠模型分为高剂量组(HFD+200PD组)[200 mg/(kg·d)]、中剂量组(HFD+100PD组)[100 mg/(kg·d)]、低剂量组(HFD+50PD组)[50 mg/(kg·d)]和模型组。模型组和NC组均采用等剂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均连续给药4周。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肝脏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REBP-1c、ACC、FAS、Akt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表达水平。结果 HFD+200PD组P-AMPK、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0.89±0.02)比(0.78±0.02)、(0.68±0.03)、(0.53±0.12)和(0.84±0.02)比(0.67±0.03)、(0.58±0.04)、(0.47±0.06),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高于HFD+50PD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HFD+200PD组SREBP-1c、ACC、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而Akt mRNA显著高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HFD+200PD组TC、TG和LDL-C表达量显著低于HFD+100PD组、HFD+50PD组和模型组(均P<0.05),且HFD+100PD组显著低于HFD+50PD组和模型组,但4组均显著高于NC组(均P<0.05)。结论 PD可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
    六经手法点穴推拿联合缪刺“挫闪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赵晓东, 贺斌
    2022, 28(3):  333-3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六经手法点穴推拿联合缪刺“挫闪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确诊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64例,女56例,年龄26~62(44.18±6.24)岁,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缪刺“挫闪穴”治疗,观察组接受六经手法点穴推拿联合缪刺“挫闪穴”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和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肌张力测定仪测定患者的屈曲过程和伸直过程表面肌电值(surface emG value,AEMG),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脊椎功能,并分析比较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χ2=4.183,P=0.04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PI和PR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伸直过程AEMG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屈曲过程AEMG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3.33%(2/60),对照组为10.00%(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3,P=0.143)。结论 六经手法点穴推拿联合缪刺“挫闪穴”可以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痛苦,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

    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

    袁琛烨, 周之音
    2022, 28(3):  336-3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预防淋巴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112例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5.37±6.58)岁,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5.52±6.43)岁,实施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淋巴水肿知识知晓率、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以及淋巴水肿发生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淋巴水肿知识中发病原因知晓率、临床表现知晓率、治疗方式知晓率、危险因素知晓率与预防方式知晓率分别为83.93%(47/56)、89.29%(50/56)、92.86%(52/56)、83.93%(47/56)、87.50%(4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7%(37/56)、69.64%(39/56)、76.79%(43/56)、67.86%(38/56)、69.64%(39/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皮肤护理、生活方式、避免上肢压迫、避免极端温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预防行为总评分为(61.99±3.28)分,高于对照组的(50.44±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19,P<0.001);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40)。结论 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可显著提高其淋巴水肿认知水平,改善其预防行为,并有效降低淋巴水肿发生率。
    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探讨
    刘静, 苏冰莲, 龚兰娟, 林万里, 范婷
    2022, 28(3):  341-3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6~82(49.68±11.26)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81(48.26±11.67)岁。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术后住院天数、排气等指标以及镇痛满意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术后1、2、3、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8.69±4.23)分比(56.89±4.32)分、(41.65±4.12)分比(52.65±4.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2/50)比16.0%(8/50)],观察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48/50)比84.0%(4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P=0.040)。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快速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术后疼痛,提高恢复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加速康复外科诊疗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周业修, 韦仁杰, 黄大波, 韦杰合, 韦礼永, 黄娟娟, 蓝婉婕
    2022, 28(3):  345-3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诊疗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6月至20206月河池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RAS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7.25±13.48)岁。ERAS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6.37±11.69)岁。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干预,ERAS组制定踝关节骨折ERAS诊疗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Baird-Jackso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ERAS组手术时间(96.45±12.89min、术中出血量(52.12±10.48ml、术后住院时间(7.44±2.18d及骨折愈合时间(12.05±1.33)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8.62±15.01min、(64.35±11.92ml、(9.12±3.04d、(13.84±2.12)周(t=4.8987.7255.5625.873,均P<0.001)。术后3个月,ERASAOFAS评分(56.82±5.88)分、Baird-Jackson评分(88.05±9.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34±4.92)分、(79.84±8.12)分,VAS评分(1.51±0.39)分,低于对照组的(2.39±0.54)分(t=3.3753.2898.272,均P<0.001)。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50)比14%7/50),χ2=4.891P=0.027]。结论 ERAS诊疗路径在踝关节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多元化培训在ICU规培医生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杨龙珍, 吴巧媚, 何芊, 张利娟
    2022, 28(3):  348-3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元化培训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规培医生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ICU轮科3个月或以上的规培医生60人,按照进入ICU的时间分组,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30人为对照组,2020年2月至5月入ICU的3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由科室感控护士主导培训过程,通过手卫生流程图、穿脱隔离衣视频、自制感控宣传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感控专栏、感控工作坊、理论与操作考核、实时反馈等分阶段进行培训。培训完后对比评价两组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医院感染率。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规培医生实际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56/60)比80.0%(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32)。对照组规培医生的医院感染知识得分为80.0(75.0,85.0)分,试验组为90.0(80.0,95.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9,P=0.001)。试验组的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6.7%(22/331)比12.8%(4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3,P=0.006)。结论 运用多元化方法培训医院感染防控,有助于ICU规培医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提高ICU规培医生临床工作中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专栏
    近海浅海海水弗朗西斯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陈富, 李敏, 冯俊慧, 罗海敏, 李良慧, 廖焕兰, 屈平华, 李松
    2022, 28(3):  353-3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广东地区近海浅海海水弗朗西斯菌进行分离培养,以了解弗朗西斯菌在近海浅海海水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在广东近海浅海地区水域内,选取茂名市电白区水东湾(2019年10月4日)以及惠州市两大湾(巽寮湾、双月湾,2019年8月12日)进行多点采集水样,分别19份和29份。利用前期探索出针对分离弗朗西斯菌的有效海水前处理手段(浓缩、酸处理)以及分离培养基(BHI-2216E-GVPC和BCYEα-2216E-GVPC)进行分离培养,依据弗朗西斯菌的菌落特征,初步将可疑菌株进行分纯培养,并对纯培养后的可疑菌株进行传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分子特征等鉴定。结果 19份水东湾水样中有14份(阳性率为73.7%)成功分离到共60株目标菌(含邻近兼性胞内寄生菌);29份惠州地区水样中有17份(阳性率为58.6%)成功分离到共79株目标菌(含邻近兼性胞内寄生菌)。经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学检查、生化反应以及测序结果比对后,水东地区60株目标菌分离出弗朗西斯菌属(含潜在新种)12株(20.0%),潜在新科2株(2.9%),惠州地区79株目标菌分离出弗朗西斯菌属(含潜在新种)22株(27.8%),潜在新科18株(22.8%)。结论 广东地区近海浅海海水中弗朗西斯菌菌种资源丰富,且存在不同的该菌属内新种以及可能存在邻近新属。
    血清胸苷激酶1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刘慧轩, 何雅军
    2022, 28(3):  357-3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S-TK1)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S-TK1诊断甲状腺癌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21年4月。应用MetaDiSc 1.4及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采用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平面图及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阈值效应。异质性分析采用Cochrane-Q检验和I2检验。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甲状腺癌患者820例,正常或甲状腺良性肿瘤共831例。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73%(95%CI 0.70~0.76,601/820)、75%(95%CI 0.72~0.78,624/831)、3.63(95%CI 2.24~5.90)、0.34(95%CI 0.25~0.45)、0.84。结论 S-TK1诊断甲状腺癌的效能较好,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甲状腺癌,对甲状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siRNA干扰VNUT基因对INS-1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彭淑莹, 王泽骑, 陈立强
    2022, 28(3):  360-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囊泡膜核苷酸转运体(vesicular nucleotide transporter,VNUT)基因对大鼠胰腺β细胞(INS-1)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至6月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等方法检测siRNA对VNUT基因表达的作用以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iRNA转染INS-1细胞24 h后,VNUT基因表达明显下降,对照组和干扰组RNA表达结果分别为(0.452±0.218)和(0.319±0.116),蛋白分别为(0.514±0.297)和(0.369±0.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分泌明显抑制,对照组和干扰组结果为(281.45±24.92)ng/L和(176.54±15.7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明显抑制VNUT基因表达与INS-1胰岛素分泌,深入研究VNUT基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可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因素提供参考资料。

    LINC01836是一种新的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赵文镇, 林宇宁
    2022, 28(3):  363-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LINC01836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行回顾性研究。在TCGA数据库下载2020年4月7日发布的V23.0版本的结直肠癌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临床病理特征与LINC01836表达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用于评价LINC01836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评估LINC01836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中LINC01836表达在不同的N分期(χ2=6.68,P=0.035)、M分期(χ2=9.32,P=0.002)、病理分期(χ2=12.60,P<0.001)、淋巴侵犯(χ2=11.82,P<0.001)和结肠息肉(χ2=4.51,P=0.03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的LINC01836与N分期进展(OR=1.469,P=0.017)、M分期进展(OR=2.131,P=0.002)、病理分期进展(OR=1.580,P=0.005)、淋巴侵犯(OR=1.826,P<0.001)、结肠息肉相关(OR=0.576,P=0.025)。ROC表明LINC01836对区分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曲线下面积(AUC)=0.907]和正常组织(AUC=0.899)均具有显著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LINC01836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低有关(P=0.002)。结论 LINC0183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患者多种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探讨PCR技术于检验沙门菌中的应用与进展
    李立巍
    2022, 28(3):  368-3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概述沙门菌等致病菌的特性及其所导致的危害,并对传统检测方式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专业对比,分别阐述不同检测手段之间的特点,并借助真实验案例,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的优劣势,以及目前实际应用体系的发展。通过分析介绍PCR技术应用于检测沙门菌的各种目的基因,探讨PCR技术用于检验沙门菌的进展,并对常规PCR、多重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简要阐述。
    论著
    NCAPG基因的表达上调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并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杨飏, 廖莹莹, 陈福涛
    2022, 28(3):  371-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非SMC凝聚素I复合亚基G(NCAPG)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和其分子机制。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110份。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NCAPG基因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评估NCAPG在110个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使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获得稳定敲低NCAPG的肺腺癌的细胞系。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研究NCAPG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H1975)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和共表达分析探究NCAPG的共表达基因,并使用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采用Log-rank方法判定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统计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评估1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NCAPG的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CAPG在TCGA肺腺癌数据库和110个肺腺癌组织中上调,并且与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P=0.048)和临床分期(P=0.021)有关。此外,敲低NCAPG抑制了肺腺癌细胞增殖和生长。机制上,我们进一步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与NCAPG具有表达相关性,并相互结合,共同促进了肺腺癌的进展。结论 NCAPG可以用作肺腺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和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肠道菌群稳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赵生莹, 于锡洋, 李艳, 陈卫珍, 董书兰
    2022, 28(3):  380-3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新生儿NHB与肠道菌群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收治142例NHB新生儿作为观察组,男68例,女74例,日龄1~7(4.26±1.61)d,出生体质量2.24~4.01(3.02±0.52)kg。同期选取147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75例,女72例,日龄1~7(4.25±1.57)d,出生体质量2.30~4.12(3.16±0.46)kg。测量前额和胸部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新生儿粪便中菌群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H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体质量、胎龄、围生期感染、胎儿窘迫、剖宫产、胎膜早破、母乳缺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为(7.96±0.58)、乳杆菌为(8.05±0.71)、大肠埃希菌为(7.32±0.83),对照组分别为(9.02±0.61)、(8.77±0.76)、(6.66±0.62),观察组新生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少(t=15.129、8.316,均P<0.001),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多(t=7.676,P<0.001)。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围生期感染、双歧杆菌数量、乳杆菌数量、大肠埃希菌数量是新生儿NH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NHB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围生期感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乳杆菌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加均可增加NHB的发病风险。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
    柯金, 刘晓辉, 王恒石, 张善兰
    2022, 28(3):  385-3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0例年龄≥65岁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GA标准将患者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70例患者,男39例、女31例,中位年龄69岁(65~89岁)。根据CAG分组标准,适合组35例(50.0%,35/70)、不适合组13例(18.6%,13/70)、脆弱组22例(31.4%,22/70)。与适合组、不适合组比较,脆弱组患者体力状况更差(ECOG评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中危-高危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9、13.638,均P<0.01。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35/35)、100.0%(13/1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2,P<0.01)。在3组患者中,≥3级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20/35)、46.2%(6/13)、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9,P<0.01);在不适合组中,接受标准剂量化疗和低剂量化疗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2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A能更为全面地评估老年DLBCL患者身体状况,能有效预测治疗疗效、预后,对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ABP、salusin-β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李丽, 贾利清
    2022, 28(3):  390-3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salusin-β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住院的160例CHF患者为CHF组,其中男95例、女65例,年龄(54.23±4.68)岁。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7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3.92±4.27)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受试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按照心功能分级将CHF患者分为Ⅰ~Ⅳ级,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H-FABP和salusin-β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进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结果 CHF组H-FABP和salusin-β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H-FABP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salusin-β诊断CHF的AUC为0.738,两者联合诊断CHF的AUC为0.841,高于单独诊断(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H-FABP和salusin-β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者H-FABP和salusin-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者(均P<0.05)。结论 H-FABP和salusin-β水平与CHF疾病的发生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且两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H-FABP和salusin-β均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可用于CHF疾病严重程度判断,对于CHF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多模式CT检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

    胡卫, 刘良进
    2022, 28(3):  394-3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多模式CT检查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62.96±4.23)岁。对患者进行多模式CT检查,处理数据得到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根据美国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系统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1例、侧支循环不良组69例,比较两组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域的灌注参数以及梗死范围,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评估出血性转化(HT)情况,依据是否发生HT将患者分为HT组(41例)及未发生HT组(79例),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侧支循环不良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梗死核心区的rCBV、rMTT、rTTP水平分别为(1.57±0.44)ml/100 g、(2.61±0.73)s、(1.15±0.32)s,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1.09±0.32)ml/100 g、(1.87±0.51)s、(0.92±0.15)s(均P<0.05);两组梗死核心区的rCB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不良组缺血半暗带的rCBV、rMTT、rT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缺血半暗带的rCBF水平为(0.81±0.42)ml/100 g·min-1,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0.59±0.17)ml/100 g·min-1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的梗死范围、mRS评分分别为(5.98±1.47)ml、(1.64±0.35)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的(18.03±4.21)ml、(4.31±1.13)分(均P<0.05)。HT组与未发生HT组患侧的CBV、CB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T组的MTT水平为(3.25±0.87)s,低于未发生HT组的(5.06±1.29)s,PS水平为(17.15±4.18)ml/min·100 g,高于未发生HT组的(2.03±0.54)ml/min·100 g(均P<0.05)。结论 多模式CT检测能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缺血半暗带情况及HT的发生进行有效评估,建立并促进良好的侧支循环能减少梗死病灶体积,改善预后。
    临床研究
    TCRP联合亮丙瑞林用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性激素水平及术后复发的影响
    王敏侠, 刘杨, 于汉凤
    2022, 28(3):  399-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蒙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2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55(40.12±4.18)岁,病程4~11(6.02±1.17)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28~55(39.63±4.21)岁,病程3~10(5.76±1.20)个月。对照组采用TCRP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CRP联合亮丙瑞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术后复发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152/160)和88.33%(10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4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减小,且观察组患者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保持正常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TCRP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术后患者激素水平有较好的恢复,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使患者术后能够保持月经正常。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介入疗效评估
    郑玉江, 董艳霞, 何炼图
    2022, 28(3):  403-4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对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诊断情况及行导管介入封堵术后效果的评估。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中青年可疑PFO患者,男12例,女23例,年龄(35.4±6.8)岁,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偏头痛,均行TEE检查,观察其卵圆孔未闭情况。其中22例患者合并PFO,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对其进行头痛影响测定-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评分,评估PFO介入封堵术的效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35例患者中TEE诊断合并PFO者有占63%(22/35),行介入封堵的22例患者术后6个月HIT-6评分为(43.78±4.23)分,较术前的(68.59±4.36)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偏头痛患者合并PFO比例较高,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肺炎合并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敏环
    2022, 28(3):  406-4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炎合并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186月至202012月收治的128例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的42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86例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情况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糖尿病足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患者42例,未感染患者8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基础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培养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41.46%),革兰阴性菌43株(52.43%)及其他菌株5株(6.10%)。糖尿病足感染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程、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未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程越长、APACHE Ⅱ评分越高、HDL-C越低、HbAlc越高均是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肺炎合并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为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APACHE Ⅱ评分、HDL-CHbAlc水平均是诱导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和预防,降低糖尿病足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理气清肠方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徐明
    2022, 28(3):  410-4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理气清肠方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社旗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42.89±1.25)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给予理气清肠方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tion,LPO)]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三叶因子多肽(trefoil factor family 3,TFF3)、黏蛋白2(recombinant mucin 2,MUC2)]、中医证候及体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95%(30/38),联合组94.73%(3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治疗后,对照组SOD、LPO、MDA水平分别为(30.15±3.18)IU/ml、(6.12±0.69)mmol/L、(13.05±1.52)nmol/L,联合组分别为(58.39±5.27)IU/ml、(4.35±0.73)mmol/L、(9.42±1.17)nmol/L,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较优(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EGFR、TFF3、MUC2水平分别为(10 472.15±713.12)、(11 574.28±821.36)、(12 653.42±818.99),联合组依次为(12 113.28±827.45)、(11 736.39±915.42)、(17 394.27±845.29),联合组各指标水平均较高(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腹痛、肢体困倦、肠鸣、黏液脓血便、食少纳差评分分别为(2.46±0.47)、(1.52±0.15)、(1.42±0.25)、(2.69±0.82)、(1.69±0.32)分,联合组分别为(1.17±0.15)、(0.93±0.08)、(0.73±0.19)、(1.73±0.38)、(0.85±0.27)分,联合组各指标评分均较低(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联合组为7.89%(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结论 理气清肠方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佳,不仅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高琳本, 王艳青, 华夏
    2022, 28(3):  414-4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症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海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ARD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30例)及重度组(38例)。轻度组男10例、女8例,年龄(56.80±8.18)岁;中度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07±8.35)岁;重度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7.22±8.43)岁。比较3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IL-6、IL-8水平。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RDS患者炎症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中度组的CRP[(32.55±6.20)mg/L比(21.40±5.18)mg/L]、TNF-α[(72.45±14.22)ng/L比(56.75±11.30)ng/L]、IL-2[(451.70±49.35)ng/L比(382.30±36.40)ng/L]、IL-6[(176.35±20.44)ng/L比(142.60±18.45)ng/L]及IL-8[(265.70±29.40)ng/L比(185.35±21.60)ng/L]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CRP[(43.75±7.28)mg/L比(21.40±5.18)mg/L]、PCT[(9.70±2.45)µg/L比(7.65±1.89)µg/L]、TNF-α[(89.80±15.60)ng/L比(56.75±11.30)ng/L]、IL-2[(524.85±56.75)ng/L比(382.30±36.40)ng/L]、IL-6[(214.35±22.74)ng/L比(142.60±18.45)ng/L]及IL-8[(368.9±41.35)ng/L比(185.35±21.60)ng/L]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CRP、TNF-α、IL-2、IL-6及IL-8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的FVC[(1.74±0.27)L比(1.98±0.31)L]、FEV1[(1.33±0.26)L比(1.56±0.28)L]、DLco[(64.30±6.82)%比(68.54±7.26)%]低于轻度组;重度组的FVC[(1.55±0.21)L比(1.98±0.31)L]、FEV1[(1.12±0.19)L比(1.56±0.28)L]、FEV1/FVC[(71.58±4.86)%比(78.58±5.46)%]、MVV[(66.80±8.70)L比(76.50±10.68)L]及DLco[(61.25±6.35)%比(68.54±7.26)%]低于轻度组;重度组的FVC、FEV1、FEV1/FVC、MVV低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P、PCT、TNF-α、IL-2、IL-6、IL-8与FVC、FEV1、FEV1/FVC、MVV、DLco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均P<0.05)。结论 ARDS患者的CRP、PCT、TNF-α、IL-2、IL-6、IL-8与FVC、FEV1、FEV1/FVC、MVV、DLco密切相关,应加强炎症指标的监测,为预防ARDS患者肺功能恶化提供指导。
    病例报告
    巨大乳腺腺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于文龙, 殷晓伟, 杨玉柱, 许艳梅
    2022, 28(3):  419-4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乳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该患者行左侧乳腺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胸部创面皮瓣转移术,术后诊断乳腺高级别腺鳞癌,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结论 乳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其他乳腺癌无特殊,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是否需行辅助化疗,目前尚无定论。
    1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坏疽和穿孔
    谢平, 康涵威, 康军阳, 杨芳
    2022, 28(3):  422-4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此患者因腹痛入院,经急诊诊治鉴别,以“急性胰腺炎”收入消化内科。其病情进展迅速,因休克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抢救。对休克原因进行评估和筛查,经剖腹探查术术中明确诊断为急性胆囊坏疽并穿孔、急性胰腺炎。术后经抗感染、容量复苏、脏器功能支持,最终抢救成功。
    护理研究
    术前高压氧处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影响分析
    李艺
    2022, 28(3):  425-4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术前高压氧处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血清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80例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3.01±8.16)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4.51±7.90)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处理措施。术后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Tau、pTau及Aβ1-42水平,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比较两组术后认知功能水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Tau、pTau水平低于对照组,Aβ1-42水平高于对照组(t=5.690、7.054、10.300,均P<0.001);术后,观察组Mo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776,3.688、2.860、6.870、4.308、2.611、5.908、4.567,均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比 32.5%(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结论 术前高压氧处理能够减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Tau、pTau、Aβ1-42水平异常变化,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
    徐瑞华
    2022, 28(3):  429-4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GD)的恢复效果。方法 将临沂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急性阑尾炎术后PGD的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及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A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5.72±6.16)岁;对照组B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6.86±6.55)岁;研究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7.37±6.73)岁。对照组A采用红外线理疗,对照组B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研究组采用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疗效、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第1、2、3 d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94.87%(37/39)比 76.92%(30/39)、 (79.49%(3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0.37±5.70)h比(27.60±7.25) h、(26.58±6.89) h]、术后首次排气[(21.33±6.02) h比(29.35±7.68)h、(27.18±6.75)h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35.74±7.79)h比(48.45±9.28)h、(44.33±8.84)h]均短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治疗后第3 d的MTL[(254.27±42.35)ng/L比(212.60±38.32)ng/L、(220.35±39.10)ng/L]及GAS[(168.42±28.73)ng/L比(135.60±25.89)ng/L、(143.15±27.64)ng/L]均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红外线理疗联合芒硝外敷可更好地缓解急性阑尾炎术后PGD相关症状,加速胃肠蠕动,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
    分级镇痛理念在Ⅲ~Ⅳ度混合痔切除术患者疼痛护理中的效果
    林爱丹, 林敏, 钟桂莲
    2022, 28(3):  434-4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级镇痛理念在Ⅲ~Ⅳ度混合痔切除术患者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接收的Ⅲ~Ⅳ度混合痔切除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35~66(43.75±7.69)岁;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Ⅲ~Ⅳ度混合痔切除术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男16例,女30例,年龄32~64(43.59±7.80)岁。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实施分级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状况(NRS评分)、镇痛药物应用剂量、镇痛满意度评分及阿片类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等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5 d、术后7 d及术后10 d的NRS评分分别为(4.73±0.87)分、(4.03±0.64)分、(2.17±0.51)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别为(5.18±0.92)分、(4.67±0.77)分、(3.85±0.6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量为(2.840±0.520)mg、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量为(135.30±32.60)mg、曲马多使用量为(0.56±0.10)g、对乙酰氨基酚片使用量为(8.42±1.69)g,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80±0.585)mg、(160.40±38.40)mg、(0.72±0.07)g、(10.60±1.48)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6、3.314、8.164、6.411,P=0.005、0.001、<0.001、<0.001)。观察组镇痛满意评分为(1.84±0.38)分,对照组为(1.62±0.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21)。观察组总阿片类药物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分级镇痛理念在Ⅲ~Ⅳ度混合痔切除术患者疼痛管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剂量,提升患者的镇痛满意度评分,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述
    免疫营养在食管癌围术期应用的研究现状
    洪耿德, 方楠, 邓颖, 高玲, 陈冬平, 黄瑜芳
    2022, 28(3):  439-4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3.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为易发生营养不良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仍是可切除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营养不良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尽早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围术期的管理。免疫营养分为免疫营养素和生态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素富含特定营养素,含有免疫调节成分;生态免疫营养是指营养配方中含有生态制剂,能够调节肠道微环境,提高肠道免疫能力。两者各具特点,总的来说,通过维护肠道菌群和肠屏障功能,促进营养吸收,从而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本文将从免疫营养素和生态免疫营养2个角度分别阐述食管癌围术期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