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5-01
    银屑病研究专栏

    生物制剂在银屑病中的临床应用

    温诗瑜 温炬 冯颖君 李慕锦 秦思
    2023, 29(9):  1185-1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在皮肤病尤其是银屑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作为一类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23IL-17扮演了主要角色。本文围绕在银屑病治疗中应用的生物制剂,结合国内外的治疗经验,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银屑病合并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解胜华 吴雪梅 张玉杰
    2023, 29(9):  1189-1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银屑病与代谢性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尤其包括炎症因子、脂肪因子、易感基因等的参与。深入了解银屑病合并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与合并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医学新进展

    铁死亡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蔡荣丹 刘建帅 冯俊霞 张云芳 刘云启 王雅宁
    2023, 29(9):  1193-1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依赖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在急性肾损伤、肿瘤、肝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发现铁死亡也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K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DK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利用铁死亡进行调控提供依据。

    骨肉瘤临床治疗现状与创新疗法研究进展

    詹泽宇 林思恩 魏波
    2023, 29(9):  1197-12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一种发生在骨组织中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转移倾向,其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OS临床治疗预后较差,提高OS患者的生存率仍然是一个挑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生物工程的发展,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迅速的进步,特别是在综合保肢治疗方面,显著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本文对OS从手术、化学疗法和免疫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当前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软骨素聚合因子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侯长冉 姜京汝 花义同
    2023, 29(9):  1201-120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肿瘤学最新领域的研究揭示了软骨素聚合因子(CHPF)在乳腺癌各种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潜在作用。CHPF是一种型跨膜蛋白,是一种参与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延伸的酶,是许多癌症预后不良的新关键分子。目前,CHP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未来,深入探究CHPF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可为乳腺癌的防治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将概述CHPF及其在各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着重介绍CHPF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功能,有望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研究进展

    刘玉姣 王超 刘菲
    2023, 29(9):  1204-12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是常见的一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的疾病,因其涵盖范围较广,外加病理复杂,因此不同机构在其定义方面也存在差异。近几年,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发展促使人们愈加重视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其发病率在14%23%之间,临床没有特异性表现,因此认知率相对较低。疾病主要的特征性标志是患者的盆底肌肉、远端肌肉中可以触及肌筋膜触发点(MTrPs),盆底、盆腔多个或一个慢性、急性肌肉疼痛是此类患者的主要表现,疼痛程度不均,且呈间歇性、持续性,确诊难度大。本文主要分析产后MFPP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Meta 分析

    脑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徐煜城 袁丽娟 付晓宇 毛连涛 张志强
    2023, 29(9):  1208-12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对脑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搜集脑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相关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1016日。经χ2检验判断异质性后,采用RevMan 5.4对搜集到的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脑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70.551.73)],其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R=0.220.140.33)],其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风险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RR=0.240.080.68)]。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在预防血栓形成上是安全且有效的。

    科研课题专栏

    广州地区318例拟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CYP2C19*2/*3/*17等位基因检测分析

    杨建良 苏铎华 李祥 周晓雯 植嘉玲 邢贞建 钟洪兰
    2023, 29(9):  1214-12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人群CYP2C19*2/*3/*17等位基因9154G>A7948G>A806C>T位点的多态性,为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1月至2023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拟应用伏立康唑治疗且进行CYP2C19*2/*3/*17等位基因检测的318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249例、女69例,年龄1994岁,平均58岁。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技术检测CYP2C19*29154G>A)、CYP2C19*37948G>A)、CYP2C19*17806C>T)位点的多态性,描述性分析伏立康唑快、中、慢代谢型患者的基因型、单倍型分布频率。结果 在CYP2C19*29154G>A)位点上检测到GGAGAA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7.80%152/318)、42.45%135/318)、9.75%31/318);在CYP2C19*37948G>A)位点上检测到GGGAAA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0.88%289/318)、8.81%28/318)、0.31%1/318);在CYP2C19*17806C>T)位点上检测到CCCT 2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9.37%316/318)、0.63%2/318)。318例拟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中,快、中、慢代谢型的患者分别有135例(42.45%)、140例(44.03%)和43例(13.52%),3个基因位点单倍型情况为:GG-GG-GCGG-GG-CT 2种快代谢单倍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9.26%134/135)和0.74%1/135);AG-GG-CCGG-GA-CCAG-GG-CT 3种中间代谢单倍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7.86%123/140)、11.43%16/140)和0.71%1/140);AA-GG-CCAG-GA-CCAA-GA-CCGG-AA-CC 4种中间代谢单倍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9.77%30/43)、25.58%11/43)、2.33%1/43)和2.33%1/43)。结论 从CYP2C19基因遗传背景看,广州地区人群虽多为伏立康唑快、中代谢型,但慢代谢型占有一定比例,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其基因多态性检测,进而指导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彭建亮 孙永安 杨嘉甫 袁之路 张忠宝 梁本甲 张志敏
    2023, 29(9):  1218-12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择20195月至20225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9.25±7.63)岁,行TEM治疗;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0.63±7.24)岁,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前后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0.57±11.29min比(143.35±32.54min]、出血量[(62.93±15.43ml比(137.69±36.47ml]、住院时间[(7.45±1.26d比(12.37±3.13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标本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均低于手术前(均P<0.05),但术后观察组胃动素[(253.16±30.57ng/L比(219.25±29.52ng/L]、胃泌素水平[(141.24±11.17µmol/L比(103.65±10.43µmol/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后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后,两组大便失禁严重度(Wexner)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7.23±1.56)分比(9.58±1.94)分,t=5.970P<0.001],两组ARPM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比20.0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结论 TEM与传统开腹手术均可有效治疗直肠癌,其中TEM对胃肠激素水平影响较小,更利于缩短恢复时间,进一步促进胃肠功能与肛门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降调节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助孕≥40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结局分析

    李辉 郭艳霞 孙昕卉 郭虹敏 侯东升
    2023, 29(9):  1223-12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卵巢储备功能减退、高龄(≥40岁)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采用降调节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月至20215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助孕的≥40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共收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均151个周期,并根据控制性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降调组29例患者31个周期,拮抗剂组113例患者12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治疗情况、实验室数据、临床助孕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雌二醇、抗缪勒管激素及窦卵泡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04-1.6340.741-0.6431.4911.8681.270,均P>0.05)。降调组使用促性腺激素天数[(10.16±2.85d比(8.60±2.79d]、囊胚形成率[77.78%14/18)比39.47%15/38)]、优质囊胚形成率[50.00%9/18)比13.16%5/38)]均高于拮抗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2χ2=7.1778.842,均P<0.05);两组受精率、双原核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0.6622.375,均P>0.05);降调组新鲜移植临床妊娠率[22.73%5/22)比11.11%3/27)]、活产率[13.64%3/22)比3.70%1/27)]均高于拮抗剂组,降调组流产率低于拮抗剂组[40.00%2/5)比75.00%2/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40岁合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高龄不孕女性,采用降调节方案有增加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的趋势。

    阿芬太尼与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生殖中心取卵手术的效果比较

    陈方薇 庹鹏 揭英锡 王寿平
    2023, 29(9):  1228-1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生殖中心取卵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0216—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中心行取卵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22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对照组(C组)、纳布啡组(N组)、阿芬太尼1组(A1组)、阿芬太尼2组(A2组)。N组手术开始5 min前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A1组手术开始3 min前静脉注射阿芬太尼5 µg/kgA2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µg/kg3组用药均稀释至20 ml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4组患者均静脉注射托烷司琼4.48 mg,卵巢穿刺开始前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术中若出现体动,则追加丙泊酚0.5 mg/kg。观察患者在入室时(T0)、静脉注射阿芬太尼或纳布啡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过程中(T3)、苏醒时(T4)、术后5 minT5)、术后30 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比4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术中体动发生率,对比4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T4T6)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当天随访患者腹痛情况,有无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随访术后活动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HR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均未出现SpO2低于0.90的情况。A1A2组苏醒时间均短于C组、N组,体动次数均少于C组、N组(均P<0.05);C组丙泊酚用量均高于其余3组(均P<0.05)。在T3时,C组患者的MAP均低于其余3组(均P<0.05)。A1A2组在T6与术后6 h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A1组在T4T5T6时的嗜睡发生率均低于C组[22.0%11/50)比52.0%26/50)、18.0%9/50)比38.0%19/50)、020.0%10/50)],N组在T4时的嗜睡发生率低于C组[32.0%16/50)比52.0%2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2组在T452.0%26/50)]、T548.0%24/50)]、T620.0%10/50)]时的嗜睡发生率均高于A1组(均P<0.05)。N组在T4T5的头晕发生率均高于其余3组(均P<0.05);N组在T5T6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其余3组(均P<0.05)。结论 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生殖中心取卵手术安全有效,以5 µg/kg为推荐剂量,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老年突发性聋患者血流变学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杨中纯 曾瑞芳 蔡岳祥
    2023, 29(9):  1234-12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突发性聋(SD)患者血流变学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8月至20228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SD患者,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68.73±5.17)岁;另选取同期来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9.01±5.33)岁。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并根据听力损失类型将老年SD患者分为低频下降型(18例)、高频下降型(22例)、平坦下降型(33例)和全聋型(9例)。比较各组血流变学、血脂水平差异,并分析受损频率听阈与血流变学和血脂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F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SD组全血黏度(WBV)[(5.75±1.24mPa·s比(3.50±0.8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4.69±1.01)比(2.83±0.58)]、纤维蛋白原(Fib)[(4.25±0.94g/L比(2.30±0.55g/L]、总胆固醇(TC)[(5.36±1.12mmol/L比(3.12±0.88mmol/L]、三酰甘油(TG)[(4.25±1.08mmol/L比(2.40±0.75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2±1.06mmol/L比(1.90±0.74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4±0.33mmol/L比(1.15±0.40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全聋型患者的WBVRCAIFibTCTGLDL-C水平分别为(6.92±1.39mPa·s、(5.45±1.26)、(5.09±1.15g/L、(7.06±1.40mmol/L、(5.48±1.30mmol/L、(4.45±1.29mmol/L,平坦下降型分别为(5.81±1.43mPa·s、(4.85±1.08)、(4.48±1.01g/L、(5.89±1.16mmol/L、(4.82±1.11mmol/L、(3.83±1.09mmol/L,高频下降型分别为(5.30±1.20mPa·s、(4.46±0.92)、(3.73±0.90g/L、(5.07±1.07mmol/L、(4.07±0.98mmol/L、(3.12±0.98mmol/L,低频下降型分别为(4.05±0.99mPa·s、(3.52±0.87)、(2.89±0.75g/L、(3.12±0.88mmol/L、(3.45±0.90mmol/L、(2.86±0.87mmol/L,全聋型患者的WBVRCAIFibTCTGLDL-C水平均高于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低频下降型患者(均P<0.05);全聋型患者的HDL-C水平均低于平坦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低频下降型患者[(0.61±0.20mmol/L比(0.78±0.29mmol/L、(0.87±0.33mmol/L、(1.02±0.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受损听阈均与WBV呈正相关(r=0.5100.562,均P<0.05),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受损听阈均与HDL-C呈负相关(r=-0.539-0.443-0.495-0.683,均P<0.05)。结论 老年SD患者存在血流变学和血脂异常,且受损听阈与WBV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老年S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超声诊断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宁向红 孙建 张德刚 张志伟 李孟奇 杨智 杨淑野 张锴 李朋
    2023, 29(9):  1239-12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诊断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便捷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1月至2022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术前接受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的Morel-Lavallée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45.6±5.8)岁;下肢26例,上肢9例,骨盆部及髋部8例,腰背部5例。分析比较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检查Morel-Lavallée损伤的病变大小范围(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和临床手术探查的病变大小范围(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计算术前超声及磁共振检查Morel-Lavallée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通过Kappa系数一致性检验评估超声检查结果和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临床手术术中探查病变范围大小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相比较发现,其中45例基本完全一致,3例存在纵轴距离约2 cm的误差,诊断准确率为93.75%。临床手术术中探查病变范围大小与术前磁共振诊断结果相比较发现,其中46例基本完全一致,2例存在横轴距离约2 cm的误差,诊断准确率为95.83%。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97.92%;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1例患者病变时间较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囊壁组织细胞恶变,超声诊断未能明确该诊断,而磁共振诊断结果提示存在囊壁组织细胞恶变可能。结论 超声对于Morel-Lavallée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体内存留金属无法完成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超声不但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的大小范围及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诊断操作简单,方便患者及时完成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效能

    岳彩云 田龙
    2023, 29(9):  1244-1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 V600E)检测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8月至20228月在成武县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疑似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6.27±2.84)岁,入院后均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及US-FNAB。以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US-FNAB单独、联合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甲状腺结节长径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类型、US-FNAB分类。行χ2检验。结果 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结果显示,90例疑似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28例;经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恶性51例,良性39例;经US-FNAB结果显示,恶性50例,良性40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恶性61例,良性29例。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US-FNAB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5.08%59/62)、准确度94.38%85/90)较高,漏诊率4.92%3/62)较低(均P<0.05)。不同甲状腺结节长径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甲状腺结节长径患者US-FNAB检查类、类存在差异,其中类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US-FNAB可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性,有利于早期定性诊断,可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头孢他啶注射液辅助肺癌化疗对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分析

    侯静静 郝蕊 杨秋敏
    2023, 29(9):  1249-125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头孢他啶注射液辅助肺癌化疗对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病例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1月至20218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55.33±5.16)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16例,年龄(55.25±5.32)岁。两组患者均统一接受化疗,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137 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变化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于治疗后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指标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137 d后的CPIS低于对照组[(6.97±1.21)分比(7.62±1.35)分、(5.82±0.74)分比(6.33±0.65)分、(4.52±0.45)分比(5.03±0.17)分],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0%5/49)比20.41%10/49)、4.08%2/49)比14.29%7/49)、0.20%1/49)比10.20%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采用头孢他啶注射液辅助治疗可促进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动脉血气指标恢复,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及改善远期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利敏
    2023, 29(9):  1253-12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191月至20225月期间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3例,年龄(29.12±0.41)岁,孕周(36.15±0.27)周]和对照组[32例,年龄(29.15±0.33)岁,孕周(36.11±0.32)周],两组均予以剖宫产+常规缩宫素注射+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配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止血情况、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妊娠结局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后,治疗组的术后36912 h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的止血时间(2.25±0.31d短于对照组(4.15±0.27dt=26.317P<0.001),止血成功率84.85%28/33)高于对照组68.75%22/32)(χ2=7.274P=0.007)。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搏动指数(PI)(0.84±0.11)高于对照组(0.72±0.14)(t=3.849P<0.001),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2.35±0.85)高于对照组(2.02±0.13)(t=2.171P=0.034),阻力指数(RI)(0.53±0.12)低于对照组(0.69±0.41)(t=2.149P=0.036)。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5.15%5/33)低于对照组28.13%9/32)(χ2=4.968P=0.026)。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6/33)略高于对照组15.63%5/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2P=0.630)。结论 在予以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常规止血措施及米非司酮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增强其止血效果,对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患者妊娠结局均有积极意义,且联合应用此药未明显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论著

    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柯金 王恒石 张善兰
    2023, 29(9):  1258-12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月至2022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4887岁。总结irAEs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 70例患者中,发生irAEs 43例(61.4%),其中15例(21.4%)同时出现累及多个系统的irAEs12级不良反应38例(54.3%),34级不良反应5例(7.1%),包括免疫相关性肺炎2例、结肠炎1例、心肌炎1例、皮肤反应1例,5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的irAEs发生率高,累及多个系统,但程度轻,3级以上irAEs发生率低。

    混合痔行吻合器痔切除术术后出血预测模型的建立

    陈珮 杨枫 李兵兵 郭德凯 张俊华
    2023, 29(9):  1262-12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联合多项检查指标,发现吻合器痔切除术(PPH)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制定其出血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减少PPH术后出血,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1612月至2021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就诊的258例行P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5例,女143例,平均年龄45.64岁。观察指标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肛管放置时间、血红蛋白、白细胞、白蛋白、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酐、尿酸、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肠道准备是否充分、大便是否干结、是否应用抗生素,运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力验证。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大便干结(P=0.01)、肛管放置时间(P=0.02)、抗生素应用情况(P=0.02)、肠道准备(P<0.01)、TTP=0.01)在预测PPH术后出血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H术后出血预测模型为Y=1/1+EXP2.16×肛管放置时间-2.24×大便干结+1.97×不使用抗生素+2.92×肠道准备不充分+1.64×TT-35.29)],利用ROC对该模型预测效力进行检验,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结论 大便干结、肛管放置时间、抗生素应用情况、肠道准备、TT均为PPH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密切相关,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对帮助临床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

    李玉秋 叶晓芳
    2023, 29(9):  1268-1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06月至20226月期间收治的8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7151.78±7.56)岁,根据常规凝血实验进行输血指导;观察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97153.12±7.29)岁,根据血栓弹力图进行输血指导。观察两组输血情况、输血效果以及临床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观察组自体血液、红细胞输入量分别为(734.62±61.78ml、(549.16±87.47ml,对照组分别为(748.25±67.96ml、(559.94±92.35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输入量为(321.39±65.53ml、(523.27±152.45ml,对照组分别为(375.44±71.83ml、(655.29±187.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完成、转出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5.77±10.34g/L比(91.23±9.75g/L、(118.35±10.57g/L比(105.59±9.23g/L],输血后1 h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均高于对照组[(15.24±4.48)比(12.62±3.47)、(13.87±2.19)比(10.58±2.54)],输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33/42)比61.90%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19.27±5.56h比(21.75±5.21h]、ICU入住时间[(21.17±4.64h比(23.83±5.13h]、住院时间[(16.52±4.57d比(19.21±5.1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再次手术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有助于减少输血量,增强输血效果,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临床研究

    SWI联合DWI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诊断价值

    丁愫莹 李玲玲 丁炀
    2023, 29(9):  1272-12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检出出血灶提供依据,防止二次出血等严重病症发生。方法 选取20207月至20224月就诊于瑞昌市人民医院的疑似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64.32±2.85)岁。入院后均行SWIDWI检查,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SWIDWI单独、联合诊断结果,观察脑出血急性期不同时间段SWIDWI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经CT检查结果显示,82例疑似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确诊53例,另29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发病<6 h612 h>1224 h内表观弥散系数(ADC)[(3.62±0.53×104比(6.24±0.85×104、(3.42±0.59×104比(5.86±0.74×104、(3.61±0.68×104比(4.92±0.84×104]、相位值(PV)[(-0.71±0.15)比(-0.32±0.08)、(-0.68±0.21)比(-0.35±0.12)、(-0.74±0.18)比(-0.29±0.14)]均低于急性脑梗死患者(t=17.18916.3417.66513.0027.78211.659,均P<0.001);以脑出血急性期为阳性标本,DW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39例,SWI诊断结果显示阳性42例,DWISWI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52例;与DWISWI检查单独诊断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92.45%49/53)、准确度91.46%75/82)较高,漏诊率7.55%4/5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527.4089.952,均P<0.05)。结论 SWIDWI均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诊断中,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检出率,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依据,以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培哚普利叔丁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窦东锋 刘洪光 张丽芬
    2023, 29(9):  1276-12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培哚普利叔丁胺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2月至202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0.96±3.85)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71.55±4.03)岁。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晨起饭前口服培哚普利叔丁胺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液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肌钙蛋白TcTnT)、GDF-15sST2]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51/60),高于对照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49)。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42.55±5.31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6.78±8.10mm]、NT-proBNP [(274.20±102.11ng/L]、cTnT [(76.21±9.28ng/L]、GDF-15 [(554.87±23.54ng/L]、sST2指标[(8.28±2.47μg/L]均低于对照组[(51.69±4.27mm、(54.63±8.14mm、(824.33±412.74ng/L、(85.77±10.58ng/L、(845.98±20.14ng/L、(45.14±6.22μg/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78±5.01%]、每分心输出量(CO)[(5.57±0.68L/min]、每搏心输出量(SV)[(70.81±6.51ml]、IGF-1指标[(119.87±20.98μg/L]均高于对照组[(47.63±6.15%、(5.09±0.64L/min、(65.76±6.83ml、(110.47±23.5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培哚普利叔丁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调节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安全性有保障。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文彤 冯桂平 王泽峰
    2023, 29(9):  1280-1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7月至2022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57.47±4.25)岁;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58.23±4.45)岁。两组患者常规支持治疗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正五聚蛋白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将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57/62),高于对照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 [(7.47±2.34mg/L]、PTX3 [(1.97±0.88ng/L]、Lp-PLA2 [(6.64±1.04μg/L]、SOD [(123.38±14.62U/mg]、ROS [(502.42±49.88μmol/L]、MDA [(40.12±5.02μmol/L]、NSE [(9.76±1.22μg/L]、RI [(0.67±0.0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28±0.43)分]、步行能力评分[(1.77±0.12)分]均低于对照组[(10.12±3.32mg/L、(2.64±1.25ng/L、(8.52±1.22μg/L、(147.65±16.26U/mg、(557.39±52.34μmol/L、(46.34±5.24μmol/L、(13.55±2.34μg/L、(0.78±0.12)、(9.12±0.54)分、(2.44±0.17)分],Vmean [(62.82±5.47cm/s]、Vmax水平[(87.94±9.78cm/s]、BDNF [(6.64±0.87μg/L]、BI [(69.64±7.14)分]均高于对照组[(58.62±5.34cm/s、(84.14±8.66cm/s、(5.03±0.82μg/L、(62.38±6.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ACI疗效更好,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改善脑内血流的流动,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血流供应,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强自理能力,并且安全性较高。

    病例报告

    婴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1

    张松林 丁聪 侯杰 郭燕军
    2023, 29(9):  1287-12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中期不典型子宫破裂误诊1

    王丽君 刘瑜 马雪枫
    2023, 29(9):  1290-129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破裂是产科罕见且危重急腹症,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若该病不及时诊治,可危及母儿生命。其典型临床症状为有子宫手术史的患者出现下腹痛及失血性休克。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1例在妊娠中期发生子宫破裂患者,本病例特殊之处为患者有不洁食物史,首发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后出现下腹痛,腹痛症状在呕吐后缓解,且为瘢痕子宫的非瘢痕部位破裂,其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从此病例中发现该类疾病的发病特点,且结合回顾文献探讨其误诊原因,引起医护重视。

    护理研究

    奥马哈系统框架下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在重症新生儿出院随访中的应用

    端木艳艳 谢芳芳 陈玉 蒋名丽 李丹凤
    2023, 29(9):  1294-12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框架下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在重症新生儿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7月至2022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84例重症新生儿及主要监护人开展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重症新生儿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主要监护人42例,其中男37例、女5例,年龄(31.14±4.46)岁]及观察组[重症新生儿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主要监护人42例,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31.30±3.38)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奥马哈系统框架下开展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随访4周主要监护人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综合评估]、疾病不确定感及依恋情感[分别用中文版修订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PPUS)及中文版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R)进行评价]、照护能力[以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进行评估]以及重症新生儿护理问题、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 4.0)进行评估]及不良事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32.64±6.27)分]、SDS评分[(33.69±4.82)分]、PPUS评分[(59.47±7.33)分]均低于对照组[(43.61±9.97)分、(45.16±8.15)分、(73.42±6.99)分],IPPA-R评分[(101.28±11.89)分]高于对照组[(87.24±12.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SCSQ中积极应对评分[(39.82±3.48)分]高于对照组[(34.73±6.63)分],消极应对评分[(17.23±3.10)分]低于对照组[(21.76±2.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环境[9.52%4/42)]、社会心理[14.29%6/42)]、生理[16.67%7/42)]、健康行为领域护理问题比例[14.29%6/42)]均低于对照组[28.57%12/42)、35.71%15/42)、42.86%18/42)、40.48%17/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edsQLTM 4.0评分[(69.34±11.88)分]高于对照组[(60.26±6.24)分],不良事件发生率[7.14%3/42)]低于对照组[26.19%1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出院随访中应用奥马哈系统框架下开展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重症新生儿主要监护人心理状态,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并增强依恋情感,且照护能力有明显提高,可减少重症新生儿护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急性肾衰竭1例护理体会

    王宇 汤嘉敏 夏燕玲 李晓慧 苏妍妍
    2023, 29(9):  1300-13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对2021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医务人员对主动脉夹层术后合并急性肾衰竭病例的认识,增加相关护理经验,以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术后护理;透析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通过实施以上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残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父母参与式护理对NICU早产儿父母心理韧性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刘彦彦 赵绍漓 谢芳芳 蒋名丽 李丹凤
    2023, 29(9):  1303-13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父母参与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父母心理韧性及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1月至2021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胎龄(34.21±1.74)周]及观察组42例[男25例、17例,胎龄(33.71±2.26)周]。同时将早产儿父母(168例)分为对照组84例[母亲年龄(29.64±5.75)岁,父亲年龄(31.02±3.39)岁]及观察组84例[母亲年龄(28.29±6.73)岁,父亲年龄(30.64±5.5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父母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入院时、出院1个月后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头围)情况,对两组早产儿父母入院时、出院时的照护能力和心理韧性水平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身长[(60.69±1.73cm]、头围[(43.43±1.73cm]、体质量[(6.53±0.34kg]均高于对照组[(54.39±1.99cm、(39.99±1.97cm、(5.81±0.33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508.4909.866,均P<0.001)。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父母照护知识[(31.48±2.86)分]、照护技术[(30.64±2.62)分]、照护能力评分[(16.83±1.97)分]均高于对照组[(29.32±1.19)分、(25.38±3.92)分、(13.67±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7210.2179.963,均P<0.001)。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父母坚韧[(40.12±2.32)分]、自强[(21.29±2.15)分]、乐观评分[(11.68±1.50)分]及总分[(73.15±6.35)分]均高于对照组[(34.56±1.97)分、(18.31±3.44)分、(8.24±1.56)分、(61.24±2.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136.72614.51815.589,均P<0.001)。结论 父母参与式护理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且有利于提高早产儿父母的心理韧性和照顾能力。

    慢性病轨迹框架下目标管理对脑卒中术后恢复的影响

    项琳 程院珍
    2023, 29(9):  1308-13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病轨迹框架下的目标管理模式对脑卒中介入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2月至20222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接受脑卒中介入术治疗患者,其中20212月至7月为对照组(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57.85±6.33)岁,予以常规护理干预;20218月至20222月为观察组(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58.29±7.44)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慢性病轨迹框架下的目标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神经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6.48±5.44h]、进食时间[(1.05±0.37d]、下床活动时间[(7.35±2.15d]、住院时间[(10.25±1.43d]均短于对照组[(30.06±4.83h、(1.33±0.45d、(9.26±2.33d、(12.48±2.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01±1.54)分]低于对照组[(10.33±1.4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评分[(24.30±2.54)分]高于对照组[(20.16±2.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责任感[(20.05±4.52)分]、自我护理知识[(30.33±4.95)分]、自我护理概念[(20.01±2.01)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9.38±5.22)分]均高于对照组[(18.05±3.25)分、(26.46±3.87)分、(17.96±1.94)分、(36.34±5.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82.31±5.27)分、(125.48±8.46)分]均高于对照组[(78.46±4.33)分、(114.36±7.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病轨迹框架下的目标管理模式用于脑卒中介入术患者术后恢复中,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还能改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其对健康行为的感知及负性情绪管理,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措施分类护理模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东梅 史健 齐欣欣
    2023, 29(9):  1313-13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措施分类护理模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以20201月至2021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抽取的7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9.51±5.67)岁,采取基础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39.46±5.39)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措施分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癌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疲乏[(29.64±2.04)分]、认知疲乏[(35.88±1.75)分]、情感疲乏评分[(24.36±1.76)分]均低于对照组[(30.97±1.35)分、(36.91±2.52)分、(25.20±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22.0142.397,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83.46±2.92)分]、生理职能[(82.21±2.78)分]、情感职能[(84.18±2.81)分]、生理功能[(83.14±2.74)分]、精神健康[(84.16±2.91)分]、精力[(85.13±2.87)分]、社会功能[(84.27±2.86)分]及总体健康评分[(85.13±2.87)分]均高于对照组[(81.81±2.77)分、(80.67±2.84)分、(82.61±2.66)分、(81.64±2.83)分、(82.63±2.87)分、(83.58±2.93)分、(82.71±2.65)分、(83.59±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02.3252.4352.2852.2462.2672.4002.253,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0.032)。结论 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后化疗患者采取措施分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疲乏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项目管理效果评价

    王贵莲 陈琼芳 房洁新 王翠颜
    2023, 29(9):  1318-13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项目管理方法,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以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1月至1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全部31个住院科室全部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117例为对照组,男58例、女59例,年龄(64.52±17.04)岁。开展跌倒项目管理后的20211月至12月住院跌倒患者80例为试验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65.19±16.51)岁。2020年成立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项目管理小组,负责全院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与跌倒事件处理的技术支持与质量管理,流程培训与数据分析等。护士与医生、药师共同参与,开展一体化查房和落实宣教措施,总务后勤和设备部门解决环境与设施问题。通过对2017年至2019年住院跌倒患者资料分析,将安全用药和安全如厕作为项目改善的重点,在常规跌倒风险评估基础上增加平衡能力测试、起步计时测试、体位性低血压测试、跌倒独立风险因素管理、项目小组成员定期检查督导和组织护理会诊等加强科室预防跌倒管理,对跌倒个案进行访谈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有效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采用χ2检验。结果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9年的0.197‰下降至2021年的0.151‰,患者如厕相关活动致跌倒占比由2019年的50.4%59/117)下降至2021年的35.0%28/80),用药致跌占比由2019年的68.4%80/117)下降至2021年的51.3%41/80),跌倒伤害由2019年的67.5%79/117)下降至2021年的38.8%3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部门合作跌倒项目管理能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提升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效果。

    某结核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情况分析

    吴玲 刘玉美 周敏娟 包婉玲 陈玉梅 曾华志
    2023, 29(9):  1323-13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以持续改进压力缓解与释放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 本文为横断面研究,于20207月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结核病专科医院249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0岁。从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维度35个条目按压力由小到大14分计分,按每位测试者35个条目总得分将工作压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次,描述性分析结核专科护士工作压力情况。结果 在249名受试护士中,轻度、中度、重度压力者的百分构成分别为20.88%52/249)、64.26%160/249)、14.86%37/249),得分分别为(61.04±8.04)分、(87.04±11.14)分、(113.19±5.94)分。5个维度35个条目中,14分得分条目分别占13.69%1 193/8 715)、44.88%3 911/8 715)、24.91%2 171/8 715)、16.52%1 440/8 715)。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维度中,34分得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百分构成分别为53.41%665/1 245)、50.83%886/1 743)、47.79%357/747)、41.04%1 124/2 739)、25.84%579/2 241)。在35个条目中,得分由高到低的前5项分别为工资太低[(3.14±0.92)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很低[(3.10±0.87)分]、工作量太大[(3.09±0.81)分]、工作环境太差[(2.87±0.91)分]、上班时的书面工作太多[(2.86±0.92)分],各项34分的百分率分别为70.68%176/249)、70.28%175/249)、73.90%184/249)、59.84%149/249)、61.45%153/249)。结论 结核专科护士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提高待遇、完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采血不良反应研究

    熊愉梅 左露露 黄雅楠
    2023, 29(9):  1327-13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9.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将20211月至2022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健康体检科接收的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3 246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3 246例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完成调查研究,其中男1 749例、女1 497例,年龄439469.76±14.46)岁。共7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22%,前3种不良反应依次为晕针26例(36.11%)、穿刺部位水肿14例(19.44%)、局部血肿/渗血12例(16.67%);即时反应46例(63.89%)、延时反应26例(36.11%);轻度不良反应57例(79.17%)、中度不良反应14例(19.44%)、重度不良反应1例(1.3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1.01895%CI 1.0111.025P=0.045)、性别(OR=1.47695%CI 1.1451.903P=0.038)、脑血管病(OR=1.30695%CI 1.1411.495P=0.026)、穿刺次数(OR=1.24995%CI 1.1841.317P=0.034)是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采血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即时不良反应占比较高,晕针、穿刺部位水肿、局部血肿/渗血是主要不良反应类型,高龄、女性、脑血管病及穿刺次数是慢性疾病静脉采血体检者采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