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4-07-01
    上一期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谢曦 蔡志友 王启征 刘芮芳 赵宇
    2024, 30(13):  2114-21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病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位居首位的疾病,研究脑血管病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致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通过对新型神经组织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研究可以提高诊断效率及精准度,对新型药物的开发和新治疗方案的研究可以缩短病程及促进恢复,对脑血管病预防措施的研究可以指导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本文就近年来的脑血管病影像研究进展、新型药物及新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及对脑血管病预防进行总结和分析,期待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帮助。

    血清Fibulin-5联合Sestrin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边娜 冯晓伟 刘倩
    2024, 30(13):  2118-21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联合Sestrin2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就诊的175例AI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记为预后不良组,≤2分记为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Fibulin-5、Sestrin2水平,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静脉溶栓后90 d,175例患者中预后不良64例(36.57%),预后良好111例(63.43%)。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冠心病、心房颤动比例、溶栓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空腹血糖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ibulin-5、Sestrin2分别为(95.17±10.41)μg/L、(13.84±3.61)μg/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78.25±8.34)μg/L、(11.02±2.38)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Fibulin-5、Sestrin2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PLR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Fibulin-5、Sestrin2及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52、0.798、0.906,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 溶栓后24 h血清Fibulin-5、Sestrin2水平可用于评估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预后情况,且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张建平 王震 王文 刘章峰
    2024, 30(13):  2123-21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商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8例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94例,男48例、女46例,年龄(67.50±6.23)岁,病程(7.21±1.15)h,基底节、大脑、小脑病变分别为58、27、9例;研究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67.00±8.46)岁,病程(7.14±1.04)h,基底节、大脑、小脑病变分别为59、25、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28 d。对比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28 d后,对照组和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13.00±2.64)分、(9.50±1.71)分]、NIHSS评分[(9.50±1.76)分、(6.00±1.21)分]及GFAP[(5.02±1.25)μg/L、(4.21±0.98)μg/L]、MCP-1[(112.28±10.29)μg/L、(92.58±7.41)μg/L]、Hcy[(15.25±2.67)μmol/L、(8.56±2.21)μmol/L]、CRP[(10.50±2.12)mg/L、(6.89±1.24)mg/L]、MDA[(7.58±1.05)mol/L、(5.42±1.12)mol/L]、全血高切黏度[(4.85±1.23)mPa/s、(2.58±1.05)mPa/s]、全血低切黏度[(16.45±3.56)mPa/s、(10.89±1.98)mPa/s]、血浆黏度[(1.56±0.19)mPa/s、(1.35±0.15)mPa/s]、FIB[(3.25±0.47)g/L、(2.68±0.35)g/L]、D-D[(1.91±0.29)mg/L、(1.39±0.26)mg/L]均低于治疗前(均P<0.001),且研究组更低(均P<0.001);对照组和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65.00±9.35)分、(74.50±8.76)分]及SDF-1[(502.94±29.32)μg/L、(550.75±30.56)μg/L]、BDNF[(4.52±0.61)μg/L、(5.68±0.55)μg/L]、SOD[(5.13±0.65)U/ml、(6.56±0.38)U/ml]、GSH-Px[(34.32±6.87)mmol/L、(45.21±7.59)mmol/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01),且研究组更高(均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3.62%,88/94)高于对照组(75.53%,71/94)(χ2=11.783,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小续命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火上扰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病情,提升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对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柏杖勇 蒲晓龙 杨丽英
    2024, 30(13):  2130-21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86例AI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60.33±6.13)岁,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观察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59.48±5.29)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2周)。比较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Rankin量表(mRS)]、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和最大聚集时间)和氧化及炎症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C反应蛋白(CRP)],记录随访3个月的复发、死亡及治疗过程中各类出血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0%(35/43),高于对照组的60.47%(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NIHSS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7.48±1.35)分比(9.68±1.89)分、(1.69±0.24)分比(2.06±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1、7.299,均P<0.05);观察组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0.37±0.06)μg/L比(0.46±0.09)μg/L],血清BDNF和NGF水平高于对照组[(43.97±7.92)μg/L比(37.14±6.87)μg/L、(99.38±12.73)ng/L比(86.47±9.5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6、4.272、5.318,均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和最大聚集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26.74±4.93)%比(32.64±5.26)%、(32.35±4.86)%比(38.26±5.38)%、(147.35±21.83)s比(163.67±22.6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7、5.345、3.400,均P<0.05);观察组GSH-Px和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68.97±24.73)U/L比(140.68±20.59)U/L、(86.36±12.79)U/mL比(75.21±11.47)U/mL],MDA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89±1.35)μmol/L比(6.82±1.63)μmol/L、(9.36±3.25)mg/L比(12.18±4.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5、4.256、5.980、3.213,均P<0.05)。随访3个月,两组所有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复发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AIS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神经功能评分,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医学新进展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张富兴 姚晓峰 房博
    2024, 30(13):  2136-21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下向外囊性膨出。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仅次于缺血性脑血管栓塞和高血压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是脑血管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40~70岁中老年人,且起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常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该疾病的治疗,国外学者也在不断进行着更进一步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由Serbinenko最先提出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方法,但限于介入材料的高要求及匮乏,直到90年代,Guido Guglielmi发明出可脱性弹簧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入材料及技术也不断变化,人们也逐渐了解微创式介入治疗血管内疾病的优越性。本文主要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材料及介入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索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王霞 张凌云 宋守君
    2024, 30(13):  2141-21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心脏、肾脏、血管、神经等方面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双重抑制剂索格列净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心脏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胰岛素分泌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梁丽婵 王洋洋 林德健 陈立强
    2024, 30(13):  2145-21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是机体调节代谢的关键的活性分子。胰岛素合成受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调节。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包括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6,PAX6)、胰腺和十二指肠同源框-1(pancreatic and duodenal homeobox-1,PDX-1)、V-maf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抗原(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A,MafA)和B-2/神经分化因子1等,它们参与胰岛素合成过程。胰岛素分泌包括胰岛素分泌囊泡形成、运输和分泌泡融合等过程。胰岛素分泌不但受血糖控制,还受游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另外,不同的激素亦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如褪黑色素、雌激素、瘦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样肽-1等。本文对胰岛素合成与分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了解胰腺β细胞功能失调以及糖尿病的发生。

    Meta 分析

    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瑞环 郝涛 陈钧 孙小琳
    2024, 30(13):  2148-21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潜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收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4月10日。选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改良的定量系统评价证据分级(GRADE)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级别;TSA 0.9.5.1Beta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20项RCT,2 1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中,治疗组的痊愈率(RR=1.93,95%CI 1.56~2.38,P<0.000 01)、总有效率(RR=1.22,95%CI 1.16~1.29,P<0.000 01)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6,95%CI 0.12~1.12,P=0.08)。次要结局指标中:治疗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MD=-1.55,95%CI -2.39~-0.70,P=0.000 3)低于对照组;脑动脉血流速度中,治疗组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51,95%CI -3.18~0.16,P=0.08);治疗组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MD=-4.12,95%CI -5.76~-2.49,P<0.000 01)、大脑后动脉(PCA)血流(MD=-2.73,95%CI -4.14~-1.32,P<0.000 1)均低于对照组。GRADE证据分级结果示:总有效率、痊愈率、不良反应、VAS评分、脑动脉(ACA、MCA、PCA)血流速度均为低级。试验序贯分析示:主要结局指标中,痊愈率、总有效率的纳入的样本量达到meta分析所需要求;而不良反应尚需要更大的样本量验证。结论 针刺联合活血祛瘀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

    论著

    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

    刘楠 吴博 郝丹丹 高宁
    2024, 30(13):  2158-2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2.32±5.42)岁,病程(3.51±0.87)年,体质量指数(23.52±1.91)kg/m2。联合治疗男31例,女29例,年龄(43.88±6.17)岁,病程(3.92±1.04)年,体质量指数(24.05±0.47)kg/m2。对照组雷贝拉唑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镜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0.87±0.23)分比(1.31±0.58)分,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0.009)。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胸骨后烧灼痛、反酸、胸胁疼痛、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嗳气或反胃、易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49±0.65)分比(3.51±0.91)分、(1.34±0.27)分比(2.64±0.87)分、(0.34±0.16)分比(0.51±0.21)分、(0.24±0.11)分比(0.46±0.12)分、(0.31±0.14)分比(0.57±0.33)分、(0.19±0.17)分比(0.32±0.11)分、(0.63±0.24)分比(1.05±0.68)分;均P<0.05];两组易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GAS、MTL、VIP、SS水平分别为(126.11±11.52)ng/L、(102.66±8.16)ng/L、(45.88±7.44)ng/L、(9.01±2.17)ng/L,对照组分别为(105.63±10.21)ng/L、(84.33±7.17)ng/L、(53.52±6.23)ng/L、(15.43±3.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0.66±10.29)分比(41.31±8.55)分、(31.44±8.19)分比(38.12±11.28)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8.33%(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P=0.637)。结论 加味左金丸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效、安全。

    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

    张聪伟 吕小龙 樊振 杜晓泉 万雪姣
    2024, 30(13):  2163-21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对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脾相关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3.89±5.23)岁,病程(5.54±3.01)年。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4.32±5.45)岁,病程(5.67±2.88)年。对照组口服瑞巴派特片、枸橼酸莫沙比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消萎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变评分、胃功能指标[胃蛋白酶原I(gastric 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gastric pepsinogen 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acet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生长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alpha,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及AKT、SYK基因表达情况。采用t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t=2.948、2.058、2.229、2.330、2.829,均P<0.05)和胃黏膜病变评分(t=3.673、4.189、5.328,均P<0.05)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PGI、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9.399、6.757、2.056,均P<0.05);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4.278,P<0.05),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t=5.435、7.557,均P<0.05);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t=6.570,P<0.05),EGF、TGF-α、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t=9.306、4.842、5.400,均P<0.05);研究组AKT水平低于对照组[(2.23±1.11)比(2.75±1.06);t=2.273,P<0.05],SYK水平高于对照组[(3.16±1.18)比(2.58±0.92);t=2.600,P<0.05]。结论 健脾消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AKT和SYK在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调控中的作用有关。

    呼和浩特市某社区居民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张峥璐 宁婕 高瑞江 刘国娟 乌依罕
    2024, 30(13):  2169-21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呼和浩特市某社区居民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当地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社区体检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完成调查问卷的868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统计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elch’s t检验、χ2检验,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68名研究对象,年龄(56.82±9.77)岁,男424名(48.8%),女444名(51.2%);检出颈动脉斑块者469名(54.0%),无颈动脉斑块者399名(46.0%)。颈动脉斑块组与非斑块组在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锻炼行为及蔬菜和水果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性别(OR:0.368,95%CI:0.230~0.588)、年龄(OR:1.129,95%CI:1.102~1.157)、吸烟(OR:23.540,95%CI:11.939~46.414)、糖化血红蛋白(OR:1.663,95%CI:1.188~2.329)、高密度脂蛋白(OR:0.291,95%CI:0.117~0.729)有关。结论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社区常住居民中,年龄增长、性别、吸烟、血糖控制不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尤其是戒烟和血糖控制,可以降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从而减少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非小细胞肺癌中Cbl家族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孙静 黄佳琛
    2024, 30(13):  2174-2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3泛素连接酶Cbl家族c-Cbl、Cbl-b、Cbl-c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SCLC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24例,年龄(67.49±8.33)岁。选取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灶位置、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胸膜侵袭),并对比患者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用Cox回归模型分析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癌组织Cbl-b、Cbl-c蛋白表达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52.94%(54/102)比37.25%(38/102)、63.73%(65/102)比43.14%(44/102)、67.65%(69/102)比39.22%(4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68、8.688、16.568,均P<0.05)。有吸烟史、TNM分期Ⅲ期、未/低分化、胸膜侵袭患者癌组织c-Cbl、Cbl-b、Cbl-c蛋白表达均高于无吸烟史、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胸膜侵袭患者[吸烟史:62.32%(43/69)比33.33%(11/33)、73.91%(51/69)比42.42%(14/33)、78.26%(54/69)比45.45%(15/33);TNM分期:76.00%(19/25)比45.45%(35/77)、88.00%(22/25)比55.84%(43/77)、92.00%(23/25)比59.74%(46/77);组织分化程度:65.22%(30/46)比42.86%(24/56)、78.26%(36/46)比51.79%(29/56)、82.61%(38/46)比55.36%(31/56);胸膜侵袭:80.00%(20/25)比44.16%(34/77)、88.00%(22/25)比55.84%(43/77)、92.00%(23/25)比59.74%(4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28、9.575、10.978、7.068、8.442、8.974、5.068、7.658、8.570、9.733、8.442、8.974,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TNM分期Ⅲ期、未/低分化、胸膜侵袭、癌组织Cbl-b蛋白表达、癌组织Cbl-c蛋白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Cbl-b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个月(95%CI 22.602~31.398),Cbl-b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 28.810~51.190),Kaplan-Meier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9,P=0.010);Cbl-c阳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CI 23.786~32.214),Cbl-c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9个月(95%CI 29.892~48.1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结论 NSCLC中c-Cbl、Cbl-b、Cbl-c蛋白高表达,三者均与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胸膜侵袭相关,其中Cbl-b、Cbl-c是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

    血清指标联合经阴道腹部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赵艳 张天美 姜淑燕 王允芹 宋修芹
    2024, 30(13):  2181-21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癌抗原199(CA199)、孕酮(P)水平检测联合经阴道、腹部超声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93例拟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82例(观察组),年龄(31.35±3.16)岁;另选取同期正常宫内妊娠产妇10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1.57±3.22)岁。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β-HCG、CA199、P水平,经阴道、经腹部超声声像表现及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结果。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观察组血清β-HCG、CA199、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93例初诊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均进行病理学检查,82例为阳性;经阴道超声检查:72例真实早期异位妊娠;经腹部超声检查:69例真实早期异位妊娠。经腹部超声检查中子宫直肠窝积液、原始心管搏动、附件区包块、宫内未见孕囊的患者占比均低于经阴道超声(均P<0.05)。绘制ROC,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血清β-HCG、CA199、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57、0.630、0.605、0.691、0.910,灵敏度为65.85%、63.41%、70.73%、58.54%、68.29%、86.59%,特异度为72.73%、72.73%、63.64%、72.68%、63.64%、81.82%。结论 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中血清β-HCG、CA199、P水平及经阴道、经腹部超声检测均存在异常表达情况,联合检测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异位妊娠临床诊治的靶点。

    TEG在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张胜 高丽丽 廖远生
    2024, 30(13):  2186-21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运用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指导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9例行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qd)、氯吡格雷片(75 mg/d,qd)口服。术后根据TEG参数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调整组(53例),未进行调整的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6例)。调整组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68.53±11.43)岁;根据TEG参数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若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未达标,将阿司匹林肠溶片更换为吲哚布芬片(100 mg,bid)或西洛他唑片(100 mg,bid);若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未达标,将氯吡格雷片更换替格瑞洛片(90 mg,bi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8.50±9.28)岁;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qd)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后6个月内缺血、出血、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的CHOL、HDL-C、LDL-C、TG、Cr、UA、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均无死亡事件发生;调整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8.87%(10/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7.55%(4/53),均低于对照组的68.75%(11/16)、31.25%(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4、P<0.001,χ2=4.177、P=0.041);调整组发生1例(1.89%)脑出血,对照组无发生脑出血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运用TEG结果指导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较常规标准治疗临床预后效果更好。

    121例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检测结果分析

    陈芳 陈明发
    2024, 30(13):  2190-2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蛋白原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

    王荔敏 董恒利
    2024, 30(13):  2198-22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外周血白细胞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164例DK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30 mg≤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龄(55.79±7.27)岁]和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定量≥300 mg)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56.50±7.01)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和FIB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大量蛋白尿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FIB、FDP、FAR水平高于微量蛋白尿组[(10.04±3.38)mmol/L比(5.83±1.52)mmol/L、(191.59±35.79)mmol/L比(81.54±16.10)mmol/L、(3 645.15±725.13)mg/L比(2 864.94±759.73)mg/L、(2.05±0.46)mg/L比(1.42±0.39)mg/L、(92.93±33.86)mg/g比(73.40±20.40)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2、26.591、6.602、9.455、4.598,均P<0.05);大量蛋白尿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于微量蛋白尿组[(42.62±12.40)ml/(min·1.732 m2)比(82.43±20.43)ml/(min·1.732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3,P<0.05)。大量蛋白尿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微量蛋白尿组[(0.48±0.16)×109/L比(0.35±0.10)×109/L、(4.21±1.19)×109/L比(3.58±0.8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4、3.898,均P<0.05)。两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UN、Scr、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低eGFR是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DP、FAR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均P<0.05),与e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DKD患者中,FIB、FDP、FAR以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且与其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这些指标被识别为影响D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评估DKD进展的指标。

    基础研究

    芹菜素调节miR-152/BRD4轴抑制HMGB1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研究

    周小春 邱东东 袁思思 罗序睿 黄绍芳
    2024, 30(13):  2204-22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芹菜素调节miR-152/溴结构域蛋白4(BRD4)轴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脑损伤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实验型研究,于2024年2月建立小鼠CO中毒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CO处理组(10只)、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10只)、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10只)。对照组腹腔给予空气170 ml/kg;CO处理组给予CO腹腔注射170 ml/kg;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建立CO模型24 h,腹腔注射芹菜素25 mg/kg,1次/d;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建立CO模型24 h,腹腔注射芹菜素50 mg/kg,1次/d;分别在90 min、7 d及14 d后用3%异氟醚麻醉下对动物实施安乐死,收集脑组织以及外周血。对比两组脑组织皮质区以及海马区的病理生理情况,HE染色剂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血清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各组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测定;蛋白质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BRD4、HMGB1/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GFAP表达为(1.11±0.06)、CO处理组为(1.93±0.18)、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为(1.32±0.09)、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为(1.09±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处理组TNF-α、IL-1β、IL-6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1.24±0.08)pg/L比(0.45±0.03)pg/L比(0.59±0.04)pg/L、(13.56±2.30)mg/L比(6.30±1.23)mg/L比(7.69±2.10)mg/L、(3.86±0.22)pg/L比(0.14±0.01)pg/L比(1.35±0.06)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处理组HMGB1/β-肌动蛋白(β-actin)、TNF-α/β-actin、IL-1β/β-actin、IL-6/β-actin水平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1.23±0.10)比(0.50±0.04)比(0.78±0.08)、(0.61±0.06)比(0.24±0.02)比(0.37±0.02)、(0.85±0.14)比(0.42±0.05)比(0.52±0.02)、(0.87±0.06)比(0.38±0.04)比(0.48±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处理组、芹菜素25 mg/kg干预组、芹菜素50 mg/kg干预组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9.92±3.25)%、(15.63±2.25)%、(11.23±3.55)%比(4.98±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芹菜素通过调节miR-152/BRD4轴抑制HMGB1表达,从而减轻CO中毒脑损伤。

    临床研究

    基于聚类分析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王谧 王艳 陈超
    2024, 30(13):  2210-22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DG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医证候采集表对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3例DGP患者行问卷调查,其中男66例,女87例,年龄(51.30±10.28)岁。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证候分析显示,脾胃虚弱证占比最高(56例,36.60%),其次为肝郁脾虚证(31例,20.26%)、痰湿内蕴证(28例,18.30%)、寒热错杂证(21例,13.73%),阴虚内热证最少(17例,11.11%)。证候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以内的患者以寒热错杂证(16例,28.07%)、痰湿内蕴证(15例,26.32%)为主,病程>5~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17例,41.46%)、肝郁脾虚证(10例,24.39%)为主,病程>10年的患者以脾胃虚弱证(29例,52.73%)、阴虚内热证(10例,18.18%)为主。结论 DGP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胃虚弱为主,脾胃虚弱贯穿了DGP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的病机表现为由虚实夹杂向虚证演化的过程。

    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邵淑芹 柳晓明
    2024, 30(13):  2214-22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用列线图构建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52例(MoCA评分≥26分)和认知损害组68例(MoCA<26分)。认知正常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0.19±12.79)岁;认知损害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53.87±10.84)岁。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认知正常组患者糖尿病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甲状旁腺激素(PTH)、铁蛋白(SF)水平均低于认知损害组[3.85%(2/52)比25.00%(17/68)、(5.06±0.31)%比(5.52±0.36)%、(304.91±87.79)μg/L比(395.69±108.71)μg/L、(342.83±85.76)μg/L比(433.71±134.9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95,t=7.359、4.918、4.24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有糖尿病及高HbA1c、PTH、SF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校准曲线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伴有糖尿病及高HbA1c、PTH、SF水平的腹膜透析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清miR-599联合VEGF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价值

    杨凯 王斌锋 任彦顺 惠鹏
    2024, 30(13):  2219-22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微RNA-599(miR-599)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行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DTC患者135例。患者术前均检测血清miR-599和VEGF水平,并收集患者术前临床相关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31例)和无复发组(104例)。复发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51.26±7.32)岁;无复发组男48例,女56例,年龄(49.57±7.08)岁。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血清miR-599联合VEGF水平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效能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组miR-599水平低于无复发组[(0.81±0.09)比(1.05±0.12)],VEGF水平高于无复发组[(32.55±5.26)ng/L比(24.83±4.07)ng/L](t=10.295、8.639,均P<0.001)。复发组Ⅲ~Ⅳ期占比[67.74%(21/31)比28.85%(30/10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251.86±27.98)IU/ml比(211.43±23.49)IU/ml]高于无复发组,术中淋巴结清扫占比[22.58%(7/31)比44.23%(46/104)]、术后放射碘治疗占比[32.26%(10/31)比53.85%(56/104)]低于无复发组(t=8.040,χ2=4.694、4.454,均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599水平(OR=0.251,95%CI 0.109~0.576)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VEGF水平(OR=2.163,95%CI 1.256~3.722)、临床分期(OR=4.287,95%CI 1.908~9.631)、TgAb水平(OR=4.612,95%CI 2.172~9.789)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显示,miR-599、VEGF及二者联合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71.00%、74.20%、90.30%,特异度分别为76.90%、72.10%、88.50%,AUC分别为0.824、0.794、0.931(均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是DTC患者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599水平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预测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影响

    张林涛 王瑾 陈杰 袁捷
    2024, 30(13):  2225-22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症(CID)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CID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0.26±8.5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2.73±8.15)岁。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给予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两组均每周干预1次,持续4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4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46)。治疗4周,观察组ISI、PSQI评分分别为(9.53±2.74)分、(6.17±2.45)分,均低于对照组[(11.23±2.58)分、(10.32±2.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γ-氨基丁酸、谷氨酸水平分别为(10.42±1.32)ng/L、(17.42±0.92)μmol/L,均高于对照组[(8.61±0.95)ng/L、(15.62±1.2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1.42±5.52)分、(36.15±6.43)分,均低于对照组(39.63±5.47)分、(41.62±5.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调心安神针刺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CID患者效果确切,能减轻失眠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缓解不良情绪。

    基于超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受累的价值

    朱莉敏 程荣 纪莉 王晶晶
    2024, 30(13):  2229-22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受累的检出率,并基于常规超声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征象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指导术前评估。方法 回顾性总结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病理确诊乳腺癌并符合保乳切除术的患者共108例,年龄(44.8±10.4)岁,根据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分为NAC受累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73例。术前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肿瘤到乳头的距离(TND)、肿瘤位置、类型、形状、方向、边缘、边界、回声模式、内部均匀性、血管、微钙化、从病变延伸到导管的回声模式,CEUS测量肿瘤最大径、TND、导管增强延伸至乳头(DEEN)、局灶性乳头增强、增强均一性、边缘增强、外形增强、增强顺序、灌注缺损和增强范围。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NAC受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校准以及决策分析(DCA)曲线进行预测性能的验证。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二维超声测量周围型肿瘤、微钙化、从病变延伸到导管的回声及CEUS测量DEEN、局灶性乳头增强明显增多,而二维超声和CEUS测量TND缩短(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从病变延伸到导管的回声(全程:OR=2.452,95%CI 1.590~3.782,P<0.001;节段:OR=1.992,95%CI=1.252~3.169,P<0.001)、DEEN(OR=1.385,95%CI 1.018~1.885,P=0.003)和局灶性乳头增强(OR=3.435,95%CI 1.654~7.135,P<0.001)是NAC受累的主要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后ROC计算AUC为0.876(95%CI 0.811~0.935,P<0.001),提示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好。校准和DCA曲线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吻合度和临床净获益比。结论 利用常规超声和CEUS典型征象开发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保乳切除术乳腺癌患者NAC受累发生风险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余希婧 陈波珍 黄辉 郭蓉 方晓依 万张京
    2024, 30(13):  2236-22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肝郁气滞型乳癖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30例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常规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8.26±7.54)岁,对照组年龄(37.48±7.85)岁。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获取两组受试者的红外热成像图,收集两组受试者乳腺区域、期门穴和太冲穴区域的相对温度ΔT值,以及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体质得分及体质分型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以气虚质、气郁质为主[20.00%(6/30)、26.67%(8/30)],对照组以平和质、阳虚质为主[23.33%(7/30)、20.00%(6/30)],两组受试者中医体质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5,P=0.013)。观察组乳腺区域ΔT1、期门穴区域ΔT2值均高于对照组[(0.82±0.26)℃比(0.45±0.18)℃、(0.78±0.15)℃比(0.51±0.16)℃],太冲穴区域ΔT3值低于对照组[(-4.15±1.24)℃比(-3.09±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09、6.743、3.616,均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红外热成像特征,与健康女性相比,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乳腺、期门穴、太冲穴区域红外温度均发生了变化,临床可据此协助诊断肝郁气滞型乳癖患者。

    基于CT和MRI的TTPVI在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价值

    石三利 张建平 李芬 杨丽娟 郭万亮
    2024, 30(13):  2240-22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CT和MRI检查参数瘤内动脉和低密度/信号环征象(two-trait predictor of venous invasion,TTPV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血管侵犯情况分为侵犯组和无侵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CT或MRI边缘模糊征象、TTPVI、门脉分支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上述指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诊断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5例(22.32%)发生微血管侵犯。侵犯组边缘模糊征象、TTPVI、PVTT比例分别为60.00%(15/25)、72.00%(18/25)、16.00%(4/25),均高于非侵犯组(χ2=38.968、40.349、14.436,均P <0.05)。侵犯组多征象叠加、多结节融合、局部包膜不完整、局部外凸结节等边缘模糊征象类型发生比例分别为12.00%(3/25)、16.00%(4/25)、12.00%(3/25)、12.00%(3/25),均高于非侵犯组(χ2=6.639、10.042、6.639、4.285,均P <0.05)。CT和MRI边缘模糊征象、TTPVI和PVTT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648~0.894)、0.828(95%CI 0.723~0.934)和0.580(95%CI 0.443~0.717)。术前TTPVI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00%、89.66%、66.67%和91.76%,术前CT和MRI边缘模糊征象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94.25%、75.00%和89.13%。CT和MRI边缘模糊征象联合TTPVI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的AUC为0.821(95%CI 0.703~0.93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9.66%、67.86%和92.86%。结论 术前CT和MRI边缘模糊征象、TTPV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效能更好。

    病例报告

    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徐磊 武寒 王苗苗 张睿哲 吴淑华
    2024, 30(13):  2245-2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青少年多见,病变好发于四肢深部和躯干,原发于舌部的ASPS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舌部ASPS患者,于2022年11月23日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以发音困难为主要症状,影像诊断倾向血管瘤。手术切除后病理镜下表现为典型ASPS,术后复查并随访6个月余未见复发。可见,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罕见部位,舌部ASPS常被误诊为血管瘤等良性肿瘤,从而延误治疗。因此,临床医师对舌部ASP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需加强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护理研究

    改良手指操联合握力对减少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肢体肿胀的作用探讨

    黄丽彬
    2024, 30(13):  2249-22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手指操联合握力对减少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石狮市总医院接收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7(61.15±4.04)岁,冠脉病变程度:轻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24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良手指操联合握力锻炼,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0~77(61.08±4.01)岁,冠脉病变程度:轻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5例。比较两组术后肢体的疼痛程度、麻木程度、肿胀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0.5、4.0、12.0、24.0、48.0 h疼痛程度和麻木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t=9.59、10.15、7.68、5.98、12.19、2.58、3.30、7.23、7.36、10.23,均P<0.05)。术后0.5、4.0、12.0、24.0、48.0 h观察组的肿胀程度均较对照组低[(0.28±0.12)cm比(0.45±0.18)cm、(0.33±0.15)cm比(0.55±0.21)cm、(0.45±0.18)cm比(0.75±0.27)cm、(0.42±0.16)cm比(0.71±0.21)cm、(0.32±0.13)cm比(0.64±0.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5.72、6.20、7.37、8.40,均P<0.05)。术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4.05±2.06)分比(12.21±2.02)分、(27.03±3.09)分比(24.28±2.84)分、(18.82±2.07)分比(17.03±1.94)分、(16.43±2.05)分比(15.17±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4.40、4.23、3.37,均P<0.05)。术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3、4.00、4.11、4.78、3.92,均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展开改良手指操联合握力锻炼可快速减轻疼痛和麻木程度,促使术侧手掌周径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患者身心状况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前列腺癌患者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对积极感受的影响

    张燕 糜远源 孙丽雅 许源
    2024, 30(13):  2253-22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探讨前列腺癌患者与其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对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属于前瞻性、单中心试验。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3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前列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9~90(70.52±12.65)岁;主要照顾者男42名,女91名,年龄22~79(62.56±10.45)岁。参考相依关系量表(MS)、积极感受量表(PAC)调查患者与主要照顾者的相依关系、积极感受,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评分、积极感受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积极感受的相关性;采用线性混合模型APIM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对积极感受的影响。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相依关系中爱和感情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主要照顾者[(4.45±0.77)分比(2.62±0.55)分、(15.75±2.88)分比(13.60±2.25)分],积极感受中自我肯定、生活展望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主要照顾者[(12.34±2.11)分比(13.28±2.59)分、(13.46±2.53)分比(15.30±2.95)分、(25.80±4.25)分比(28.58±3.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0、6.78、3.25、5.46、5.87,均P<0.05);患者相依关系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积极感受呈正相关(r=0.887、0.718,均P<0.001),患者积极感受与主要照顾者相依关系、积极感受呈正相关(r=0.590、0.527,均P<0.001);主体效应上,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相依关系可影响自身的积极感受(β=0.474、0.485,均P<0.05);客体效应上,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相依关系可影响对方的积极感受(β=0.356、0.265、0.344、0.315,均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与其主要照顾者之间的相依关系评分与自身和对方的积极感受评分呈正相关,且经APIM模型验证其相依关系可正向影响二者积极感受。

    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丘学玲 陈经欣 陈丽花 盛青青
    2024, 30(13):  2259-22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肺部手术治疗的155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运用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52.37±4.61)岁,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等);观察组77例,男32例,女45例,年龄(53.24±5.32)岁,实施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疮评分和留置尿管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第2天复查胸片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留置尿管时间、留置胸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2.15±0.23)分比(2.47±0.35)分、(10.27±1.62)h比(13.82±2.14)h、(2.03±0.24)d比(2.15±0.17)d、(2.15±0.23)d比(2.47±0.35)d、(63 148.68±2 041.31)元比(65 362.51±1 869.87)元],压疮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8.67±1.35)分比(17.54±1.22)分、(30.65±2.14)分比(27.87±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1.63、3.60、6.72、7.04、5.47、6.27,均P<0.05)。结论 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可改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状态,提高患者对于手术、疼痛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强化患者的配合度及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紧张心理,从而使患者疼痛减轻、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胸外科术前视频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发生Ⅳ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的护理

    冯敏贤 岑秀娴
    2024, 30(13):  2264-22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结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发生Ⅳ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医护团队建立护理计划,提供全程管理;注重环境管理,做好保护性隔离;做好皮肤创面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提供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皮损部位基本愈合。

    量化式健康教育在牙周炎患者龈下刮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杨娥 钟良燕 梁珊
    2024, 30(13):  2268-22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量化式健康教育对牙周炎龈下刮治术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接受龈下刮治术的7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47.35±12.32)岁,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7.29±12.29)岁,行量化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4周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口腔健康影响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入组时,两组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两组口腔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均高于入组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4.21±2.12)分比(12.3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入组时,两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各条目评分及总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4周后,两组OHIP-14各条目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入组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6%(1/35)比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P<0.05)。结论 牙周炎行龈下刮治术患者应用量化式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可提升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与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思维导图式健康宣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

    王英 孙亚平 陈启凤 林德艳 徐凤美
    2024, 30(13):  2273-227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式健康宣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男14例、女34例,年龄(45.75±10.26)岁,行常规护理;试验组男14例、女34例,年龄(45.91±9.27)岁,行思维导图式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入院当日)及护理后(出院前1 d)健康知识认知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康复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术前准备知识、腹腔镜手术操作方法、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康复知识评分及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负性情绪控制、自我管理环境均高于对照组[(21.01±3.46)分比(18.97±2.67)分、(21.34±3.21)分比(19.67±2.48)分、(19.24±4.62)分比(17.48±3.69)分、(20.48±3.49)分比(18.67±2.61)分、(60.72±14.16)分比(54.97±12.08)分、(61.34±15.84)分比(53.57±13.04)分、(43.24±10.04)分比(38.48±9.57)分、(41.18±9.06)分比(36.88±8.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4、2.852、3.082、2.877、2.140、2.624、2.378、2.397,均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83±1.09)h比(7.69±1.25)h、(3.98±1.20)h比(4.65±1.26)h、(6.49±1.28)h比(7.11±1.36)h、(6.87±1.77)d比(7.96±1.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3、2.668、2.300、3.156,均P<0.05)。结论 思维导图式健康宣教可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健康知识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缩短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提升疾病预后。

    肺康复护理培训开展现状及调查研究

    邓英 罗冠祥 李平东 曾秋璇 李华芬 宫玉翠
    2024, 30(13):  2278-228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国内医院肺康复护理培训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肺康复护士培养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7月至8月抽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进行调查。206名被调查人员中,男8名、女198名,年龄(41.28±7.91)岁。分析医院基本情况、护士的一般信息、肺康复护士队伍概况及肺康复护理培训情况。结果 206所医院中,88所(42.7%)医院设置了肺康复护理人员团队,73所(35.4%)医院开展了肺康复护理系统化教学培训,已开展的医院中,39所(53.4%)医院具备肺康复教学管理制度、51所(69.9%)医院有肺康复专科护理操作标准流程、47所(64.4%)医院有肺康复规范化培训专人负责管理、58所(79.5%)医院有使用肺康复培训相关电子资料和专业书籍、73所(100.0%)医院有肺康复相关理论知识、72所(98.6%)医院有肺康复相关操作技能知识、48所(65.8%)医院有肺康复循证实践和科研相关知识、71所(97.3%)医院有肺康复操作示范、68所(93.2%)医院有理论授课;培训考核方式主要为理论知识考核,有61所(83.6%);培训时间主要集中在1~4周,有44所(60.3%)。在调查的206所医院中有146所(70.9%)医院组织护士参与肺康复护理培训班和进修班进行培训。结论 国内肺康复护理培训开展率偏低,肺康复护理培训系统化、规划化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医院加强肺康复护理培训工作,推动肺康复护理人才培养。

    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者PICC的影响

    岳逸 骆英 王霞英 王文玲
    2024, 30(13):  2283-22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3.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行PICC的HIV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42例、女8例,年龄(46.60±14.63)岁,予人工手动推注生理盐水;试验组男46例、女4例,年龄(46.24±15.71)岁,予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头端到位率、置管时导管异位率、心电导引定位耗时、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PICC头端准确到位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8.0%(49/50)比82.0%(41/50)、98.0%(49/50)比80.0%(40/5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5/50)比30.0%(15/50)],心电导引定位耗时短于对照组[(17.56±1.64)s比(33.22±2.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8.274、6.250,t=32.604;均P<0.05)。试验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导管异位率为2.0%(1/50),与对照组[6.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2,P=0.307)。结论 改良心电导引定位技术在HIV患者中应用安全精准,经济实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