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上一期   
    医学新进展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沈沽灼 陈艳丽 李秀芬
    2024, 30(12):  1937-19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心肌缺血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心脏康复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及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再住院率等预后指标,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该文将从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Claudin18.2在实体瘤中的研究进展

    郑晓意 林丹霞
    2024, 30(12):  1941-19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恶性实体瘤,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化疗药物具有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通过研究,靶向药物的疗效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Claudin(CLDN)18.2为不同恶性实体瘤的独特分子,针对CLDN18.2的靶向治疗是最具研究前景的热点。该文针对CLDN18.2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CT评估肺磨玻璃结节进展及预后的研究现况

    李朝蕙 黄冉冉 黄翘路 衣泳洁 姜兴岳 张国伟
    2024, 30(12):  1945-19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并受到广泛关注。GGN不仅可见于良性疾病,也是肺腺癌的早期表现。与实性结节相比,GGN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发展变化快慢不一,导致临床治疗的争议较大。该文基于不同的CT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估肺GGN良恶性进展及预后,总结肺GGN在影像学方面的恶性进展预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患者肺GGN筛查、随访、后期治疗中做出准确的判断。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进展

    叶飞霆 闫磊磊 张成德
    2024, 30(12):  1950-19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TIVCS),是由于髂静脉受压引起髂静脉回流受阻和血液瘀滞后继发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急性期可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后期可发展为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腔内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球囊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但对于处理髂静脉狭窄时机仍存在争议。该文就TIVCS的腔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基础研究

    苦玄参提取物减轻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王维 章文齐
    2024, 30(12):  1955-19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苦玄参提取物(PFE)通过调节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对烧伤脓毒症模型小鼠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 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PF雄性C57小鼠[体质量为21~25(22±2)g,10周龄]分为6组,烧伤组、模型组和PFE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PFE低、中、高剂量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分别灌胃0.5 g/kg、1.0 g/kg、2.0 g/kg PFE,连续给药1周;阳性组:模型制备结束后次日,皮下注射10 μg Flt3L,连续注射9 d。给药结束后1、3、5 d分别检测背部皮肤荧光强度;给药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脾脏T淋巴亚群变化、皮下、肺、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IL-2、IL-4、干扰素-γ(IFN-γ)、Flt3L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 模型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IL-6[(59.44±5.41)μg/L比(23.47±3.29)μg/L]、IL-1β[(80.47±6.83)μg/L比(32.74±4.36)μg/L]、TNF-α[(12.33±1.15)μg/L比(4.76±0.97)μg/L]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65.33±5.68)%比(26.72±6.75)%]均高于烧伤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细胞比例[(34.55±3.29)%比(64.49±9.33)%]、CD4+T细胞比例[(16.71±3.49)%比(48.18±7.36)%]、CD4+/CD8+[(0.26±0.06)比(1.81±0.35)]均低于烧伤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PFE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创面细菌荧光强度较弱;IL-6、IL-1β、TNF-α水平、创面组织、肺组织、脾组织病理评分、IL-2、IL-4、IFN-γ蛋白表达、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模型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D3+T、CD4+T、CD4+/CD8+均高于模型组,具有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 PFE可降低感染创面细菌含量,降低炎症反应以及器官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lt3L、促进T淋巴细胞活性缓解免疫抑制有关。

    论著

    靳三针联合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在脑性瘫痪高危儿中的应用

    李小兵 赵建利
    2024, 30(12):  1961-19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脑性瘫痪高危儿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性瘫痪高危儿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西安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性瘫痪高危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月龄(4.09±0.89)个月;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月龄(4.25±0.74)个月。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康复和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治疗,基础康复是以神经发育学治疗为主的Rood疗法和Bobath疗法,每次40 min,1次/d,5次/周,共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每隔1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Diagnosis Scale,GDDS)得分的差异,常规随访观察患儿的发育状况。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FMFM、适应性行为、语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的GMFM和FMFM评分分别为(39.29±3.90)分、(49.79±3.16)分、(16.83±3.57)分、(25.59±4.11)分,高于对照组的(34.25±4.08)分、(45.69±3.17)分、(13.73±3.44)分、(19.34±3.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8、5.793、3.955、7.287,均P<0.001);观察组的适应性行为和语言得分分别为(57.33±3.90)分、(69.72±4.76)分、(62.86±4.38)分、(68.19±3.89)分,高于对照组的(55.22±4.08)分、(65.21±4.17)分、(58.44±4.74)分、(63.84±3.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4、4.507、4.331、5.217,均P<0.05)。在校正胎龄为12月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发育正常比例分别为85.00%(34/40)、60.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结论 靳三针联合早期目标-活动-运动环境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高危儿的运动和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

    潘希安 张远金 张国富 李俊 孙法瑞 周定康 刘炳霞
    2024, 30(12):  1966-19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采用保留假体清创(DAIR)联合髋关节万古霉素局部灌注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行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的21例初次THA术后早期PJI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67.05±11.04)岁,均为初次THA术后3周以内并发PJI患者,随访时间(18.95±4.07)个月。手术由固定医疗团队完成,均为同一名医生主刀,术中均采用DIAR手术清创。术后2周内静脉滴注敏感抗生素,培养阴性者可选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每隔12 h静脉给药0.5 g,同时每隔2 d关节腔内使用万古霉素溶液灌注1次(方案为0.5 g万古霉素粉剂溶于60 ml生理盐水中,无菌条件下自灌洗管推入关节腔内),留取关节液并监测关节腔中药物浓度。静脉用药2周后改口服抗生素4周。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检验。结果 21例患者中成功治疗19例、失败2例,感染总体控制率为90.5%(19/21)。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下降[(1.62±0.67)分比(5.86±1.06)分],HHS较术前提高[(77.92±7.72)分比(41.30±7.77)分],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5.04±0.86)×109/L比(10.62±1.02)×109/L、(19.00±8.08)mm/h比(65.57±18.00)mm/h、(5.86±1.80)mg/L比(57.05±19.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6、-16.159、17.654、12.610、12.570,均P<0.001)。结论 THA术后早期PJI患者采用DIAR手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局部灌注治疗,可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缓解髋部疼痛。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高海聪 马验
    2024, 30(12):  1972-19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铜川市人民医院骨科行A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4.02岁,椎体发育不良患者49例、椎体分节不全患者36例、混合型患者11例。手术时间(4.15±0.74)h,出血量(1 055.00±20.41)ml,融合节段(7.12±0.96)个。随访时间均为1年。术前、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拍摄患者站立位的正侧位X光片,测量冠状面参数[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BD)]和矢状面参数[矢状面平衡(SVA)、全脊柱后凸角(GK)、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和腰椎前凸角(LL)、截骨角(OVA)、融合节段角(AF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矫形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时,96例患者的冠状面参数(Cobb角、CBD)和矢状面参数(SVA、GK、PT、SS、LL)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术后半年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2.27±2.31)分比(4.42±2.97)分、(10.74±9.84)分比(20.06±14.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9、5.308,均P<0.001)。仅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截骨椎脱位、2例臂丛神经麻痹和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结论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行APSO具有良好稳定的矫形效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羊水粪染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蓓 曾慧倩 郑峥 王乐乐 颜凤 赖毓冕
    2024, 30(12):  1977-19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初产妇羊水粪染对新生儿近期结局的影响和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足月单胎经阴道头位分娩的3 113位初产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羊水清和羊水粪染两组进行新生儿近期结局比较,每组535例。羊水清组产妇年龄(31.12±4.17)岁,孕周(39.67±0.86)周,体重指数(25.88±2.91)kg/m2;羊水粪染组产妇年龄(29.61±3.10)岁,孕周(39.60±0.84)周,体重指数(25.69±2.77)kg/m2。再将羊水粪染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出现不良结局分成新生儿非不良结局组(423例)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组(268例)。进行临床基线资料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粪染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羊水粪染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高于羊水清组[6.2%(33/535)比1.1%(6/535)](χ2=19.399,P<0.001);羊水粪染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与Ⅱ/Ⅲ类电子胎心监护、第一产程时间增长、羊水Ⅲ度粪染相关(OR=4.536,95%CI 2.818~7.301,P<0.001;OR=1.001,95%CI 1.000~1.002,P=0.014;OR=3.756,95%CI 2.112~6.680,P<0.001)。结论 初产妇羊水粪染会增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羊水粪染初产妇产程中出现Ⅱ/Ⅲ类电子胎心监护、羊水Ⅲ度粪染、第一产程时间增长会增加新生儿近期不良结局。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王素娟 海云婷 陆雪耕 王雪 曲琳
    2024, 30(12):  1982-19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期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EPV法建立建模组(660例)和验证组(179例)。建模组男408例,女252例,年龄66.5(54.0,76.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7)d,住ICU天数12(6,22)d;验证组男114例,女65例,年龄66.0(55.0,75.0)岁,导管留置天数10(5,16)d,住ICU天数10(5,22)d。对建模组ICU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采用R4.3.0软件绘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拟合程度。采用非参数Wilcoxon检验、χ2检验。结果 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插管次数≥2次、导管留置天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均是ICU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建模组(χ2=3.466,P=0.902)和验证组(χ2=1.723,P=0.988)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的CRBSI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ROC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发生CR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24~0.920)]、0.937[95%CI(0.890~0.984)]。结论 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和应用价值,可有效识别ICU患者中发生CRBSI的高危人群。

    西安地区256例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崔尖 贺志清
    2024, 30(12):  1988-19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256例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56株结核分枝杆菌(MTB)菌株分离自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就诊的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门诊及住院患者,菌株无重复收集,来自痰液标本174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82份,患者年龄(45.67±8.36)岁。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rpoB基因的PCR产物进行分析。将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根据利福平耐药程度分为低、中、高耐药MTB菌株,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菌株突变位点。人工诱导3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其rpoB基因的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测序报告显示,256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中有253株发生rpoB基因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8.83%(253/256)。突变类型包括C→T、T→G、C→G、A→T、C→A、A→G、G→A、G→T、T→C、A→C共计10种,涉及丝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共14个氨基酸密码子,均为点突变。利福平耐药菌株突变主要集中在531位[53.75%(136/253)]、526位[23.32%(59/253)],其他位点包括513、516、533、515、513、532、522、511、519、518、533。高耐药MTB菌株531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与低、中耐药MTB菌株比较[66.91%(91/136)比37.88%(25/66)、37.04%(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54,P<0.001);低、中耐药MTB菌株531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耐药MTB菌株526位氨基酸突变发生率比较[22.73%(15/66)、25.93%(14/54)、22.06%(30/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P=0.847)。人工诱导的3株利福平耐药MTB菌株均发生rpoB基因位点突变,低、中耐药MTB菌株突变均位于526位点,高耐药MTB菌株突变位于531位点。结论 西安地区Gene Xpert MTB/RIF阳性肺结核患者rpoB基因突变率较高,以点突变为主,主要集中在531位、526位,531位TCG→TTG突变在rpoB基因突变类型中突变频率最高,且与高耐药有关。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Khorana评分分布调查及模型改良

    高珂琴 秦晓春 刘朋川
    2024, 30(12):  1993-19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住院恶性肿瘤患者Khorana评分分布,分析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良Khorana评分模型预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VTE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3例、女性156例,年龄(57.95±11.71)岁。采用Khorana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统计患者VTE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分析。结果 38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9例发生VTE,发生率为4.88%。Khorana评分0、1、2、≥3分患者占比分别为36.25%(141/389)、37.79%(147/389)、19.54%(76/389)、6.43%(25/389),对应VTE发生率为2.84%(4/141)、4.08%(6/147)、7.89%(6/76)、12.00%(3/25),Khorana评分越高VTE发生率也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6,P=0.177)。有、无饮酒史患者Khorana评分≤2分的占比分别为95.16%(118/124)、92.83%(246/265)(P<0.05)。冠心病、高危VTE癌种及高D-二聚体为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OR=3.844、2.010、1.102,均P<0.05),其中冠心病为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4.048,P=0.023)。改良Khorana评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8.421%、68.378%和0.368(P<0.01),其曲线下面积(0.684)较Khorana评分(0.549)增加了0.135,预测价值更高(Z=2.251,P=0.018)。结论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Khorana评分越高,VTE发生率越高,但Khorana评分预测价值不高,冠心病是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D-二聚体的改良Khorana评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Khorana评分。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精神障碍儿童头颅MRI检查镇静效果观察

    雷彦刚 赵宁侠 樵成 李瑜
    2024, 30(12):  1999-20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精神障碍儿童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的镇静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行头颅MRI检查的精神障碍儿童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低剂量组42例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95±0.93)岁,孤独症9例、多动障碍7例、抑郁症7例、焦虑障碍5例、其他14例;高剂量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84±0.97)岁,孤独症8例、多动障碍7例、抑郁症11例、焦虑障碍6例、其他10例。在MRI检查前30 min,低剂量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 µg/kg滴鼻给药、咪达唑仑0.1 mg/kg静脉注射,高剂量组给予右美托咪定3 µg/kg滴鼻给药、咪达唑仑0.1 mg/k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配合情况(检查完成率、躁动发生率)、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镇静效果(给药后10、20、30、40、50 min改良Ramsay镇静量表评分)、不良事件。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检查完成率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71%(36/42)比90.48%(38/42)、21.43%(9/42)比19.05%(8/42)](χ2=0.045、P=0.500,χ2=0.074、P=0.786)。两组患儿给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镇静后10~50 min低剂量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高剂量组(均P<0.05)。镇静后10~40 min低剂量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高剂量组(均P<0.05),镇静后50 min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镇静后10~50 min改良Ramsay镇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4.76%(2/42)比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43)。结论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药安全有效,适用于进行头颅MRI检查的精神障碍儿童。

    规范随访监控机制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丽 李晨 吕攀攀 崔传英
    2024, 30(12):  2004-200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高危儿规范随访监控机制,分析对高危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早期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住院的高危儿260例,依据高危儿是否定期返院进行随访分为规范随访组和非规范随访组。规范随访组170例高危儿中男78例,女92例,日龄12(7,14)d,高危因素1项112例、2项58例;非规范随访组90例高危儿中男41例,女49例,日龄13(7,15)d,高危因素1项59例、2项31例。规范随访组是指根据出院随访计划表在出院后定期返院随访,并根据返院的各项检查结果,及时评估并给予干预措施;非规范随访组为出院后未规律返院随访且失访次数>3次,但有2周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4个时间点的发育评估资料。比较两组高危儿6月龄、12月龄的体格发育情况,2周龄、4周龄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3月龄、1月龄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U检验。结果 规范随访组高危儿6月龄的身长、体质量和头围分别为(70.4±7.8)cm、(8.7±1.6)kg、(43.4±1.5)cm,12月龄分别为(78.3±6.4)cm、(11.4±1.5)kg、(45.3±1.5)cm,均高于非规范随访组的(62.8±8.7)cm、(7.6±2.3)kg、(41.4±1.1)cm、(76.6±7.6)cm、(10.7±1.9)kg、(44.8±1.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78、P<0.001,t=4.509、P<0.001,t=12.830、P<0.001,t=1.907、P=0.058,t=3.256、P=0.001,t=2.498、P=0.013)。规范随访组高危儿出生2周、4周时NBNA评分分别为(36.67±2.18)分、(38.59±1.61)分,非规范随访组分别为(36.62±2.21)分、(37.73±1.34)分,两组出生4周时NBNA评分均比出生2周时升高,且规范随访组高于非规范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月龄时,两组高危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行为、语言、个人社交发育迟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月龄时,两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迟缓率均明显降低,且非规范随访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迟缓率均高于规范随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规范随访组高危儿营养不良、贫血的总发生率低于非规范随访组[5.8%(10/170)比25.4%(2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3,P<0.001)。结论 建立规范的随访监控机制,连续性管理高危儿的生长发育,可及时发现偏离并给予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在高危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研究

    清热燥湿中药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肠道微生物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渊博 黄家欣
    2024, 30(12):  2009-20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清热燥湿中药在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58.84±7.16)岁;冠心病病程(2.04±0.8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2例、Ⅲ级21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59.23±8.82)岁;冠心病病程(2.21±0.9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倍他乐克12.5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等),而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清热燥湿中药,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微生物水平、血浆内皮素-1(ET-1)、免疫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0);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16.54±2.56)分比(19.88±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3,P<0.001);试验组的氧化三甲胺(TMAO)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21±0.84)µmol/L比(6.04±1.01)µmol/L、(43.76±4.17)ng/L比(51.94±4.82)ng/L],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总含量高于对照组[(24.97±2.46)µmol/g比(23.61±2.67)µ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0、P<0.001,t=9.344、P<0.001,t=2.727、P=0.008);试验组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4.79±4.17)%比(43.12±4.22)%、(1.82±0.32)比(1.5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3,t=4.383、P<0.001);而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1.83±10.13)U/L比(84.72±9.67)U/L、(1.96±0.19)U/mg比(1.53±0.21)U/mg],MDA水平低于对照组[(5.13±1.01)µmol/L比(7.27±1.06)µ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6、11.054、10.641,均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结论 清热燥湿中药能显著提高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康复效果,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并优化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温针灸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孙敦坡 王益松
    2024, 30(12):  2015-20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温针灸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耳鼻喉科门诊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4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各154例。温针组男85例,女69例;年龄(33.56±4.15)岁;病程(2.35±0.73)年;采用温针灸治疗。药物组男87例,女67例;年龄(34.02±4.34)岁;病程(2.37±0.54)年;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针药结合组男80例,女74例;年龄(33.89±4.26)岁;病程(2.41±0.76)年;采用温针灸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鼻腔阻力、鼻腔通气面积以及纤毛运动速率;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鼻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生活质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针药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10%(148/154)]高于温针组[83.77%(129/154)]和药物组[81.82%(126/154)](均P<0.05);针药结合组的炎症指标和鼻腔阻力均低于温针组和药物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鼻腔通气面积以及纤毛运动速率均优于温针组和药物组(均P<0.05);针药结合组PSQI评分[(6.42±1.02)分]和RQLQ评分[(39.52±5.03)分]均低于温针组[(9.30±1.52)分、(53.48±6.35)分]和药物组[(9.35±1.48)分、(54.36±6.42)分](均P<0.05);药物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29%(22/154)]高于温针组[2.60%(4/154)]和针药结合组[4.55%(7/154)](均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能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和睡眠质量。

    瘀血痹片联合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郭瑞歆 高浩哲 高香香
    2024, 30(12):  2021-20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瘀血痹片联合温针灸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理疗科收治的83例肩周炎患者,按信封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5.84±5.21)岁;病程(7.91±0.91)个月;肩周炎位置:左侧17例,右侧24例;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55.88±5.15)岁;病程(7.94±0.93)个月;肩周炎位置:左侧15例,右侧27例;采用瘀血痹片(口服)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量表(ROM)]、疼痛介质水平[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PGE2)、P物质(SP)]及中医症候积分(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畏寒、关节沉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OM中前屈[(127.97±13.54)°]、外展[(101.60±10.43)°]、后伸[(36.26±3.67)°]、内旋[(52.78±4.99)°]、外旋[(54.78±5.06)°]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118.14±12.52)°、(90.18±9.58)°、(28.84±3.59)°、(43.82±4.76)°、(45.82±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5-HT[(5.96±0.63)ng/L]、PGE2[(148.06±15.43)ng/L]、SP[(232.91±23.66)m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9.52±0.94)ng/L、(184.18±18.50)ng/L、(280.95±28.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中关节肿胀[(0.51±0.05)分]、关节疼痛[(0.65±0.07)分]、关节畏寒[(0.49±0.05)分]、关节沉重[(0.89±0.08)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33±0.16)分、(1.72±0.14)分、(1.08±0.10)分、(1.79±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瘀血痹片联合温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其疼痛介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DWI扫描联合常规MRI序列检查在新生儿HI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冀笑笑 吴霞 贾荣荣
    2024, 30(12):  2025-20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的85例新生儿HIE作为HIE组,同期选取8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HIE组男48例,女37例;胎龄38~40(39.23±0.65)周;出生体重2.21~4.13(3.24±0.41)kg。对照组男43例,女42例;胎龄37~41(39.03±0.84)周;出生体重2.19~4.06(3.11±0.45)kg。分析HIE组DWI扫描联合常规MRI序列检查结果;比较两组DWI参数[丘脑、半卵圆中心、顶叶白质、豆状核、内囊后肢区域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常规MRI各序列病变检出结果;通过比较DWI扫描、常规MRI序列检查及联合诊断结果,分析其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HIE组丘脑[(0.84±0.05)mm2/s]、半卵圆中心[(1.04±0.12)mm2/s]、顶叶白质[(1.14±0.04)mm2/s]、豆状核[(0.76±0.04)mm2/s]、内囊后肢[(0.73±0.03)mm2/s]区域脑组织ADC值均低于对照组[(1.16±0.08)mm2/s、(1.83±0.17)mm2/s、(1.68±0.16)mm2/s、(1.23±0.09)mm2/s、(1.26±0.10)mm2/s](均P<0.05);DWI扫描联合常规MRI序列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97.65%(83/85),高于DWI扫描和常规MRI序列检查;漏诊率为2.35%(2/85),低于DWI扫描和常规MRI序列检查(均P<0.05)。结论 DWI扫描联合常规MRI序列检查在新生儿HIE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漏诊率较低,可为临床诊断HIE提供可靠依据。

    利妥昔单抗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分析

    闫丽 王立珍
    2024, 30(12):  2030-20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铜川市人民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73例难治性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2.03±14.90)岁;体重指数(23.17±1.25)kg/m2;病程(3.19±0.83)年;口服甲泼尼龙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试验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0.78±13.22)岁;体重指数(23.52±1.17)kg/m2;病程(3.50±1.02)年;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肾功能[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免疫因子[IgA、IgG、抗半乳糖缺陷型(Gd)-IgA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试验组血肌酐[(79.31±6.52)µmol/L]和24 h尿蛋白定量[(0.73±0.21)g]均低于对照组[(83.06±7.14)µmol/L、(0.87±0.23)g],eGFR[(82.16±5.39)ml/(min·1.73 m2)]高于对照组[(79.04±5.51)ml/(min·1.73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周期后,试验组IgA[(1.84±0.41)g/L]、IgG[(9.53±1.37)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3±0.38)g/L、(8.86±1.17)g/L],Gd-IgA1[(6.23±0.95)mg/L]水平低于对照组[(7.01±1.5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47%(34/38)]高于对照组[65.71%(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3D-TOF-MRA联合MRI检测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易慧洋 王同明
    2024, 30(12):  2035-20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至2024年1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78例PTN患者临床资料。男36例,女42例;年龄27~76(50.84±10.47)岁;左侧病变31例,右侧病变47例。分析PTN患者3D-TOF-MRA影像学特征,并比较其患侧、健侧MRI参数;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进一步分析诊断效能。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患侧三叉神经根(TR)面积、神经脑桥夹角[(23.86±3.86)mm2、(39.62±6.75)°]均小于健侧[(28.11±3.19)mm2、(44.13±7.31)°](均P<0.05);患侧TR长度及跨岩尖转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D-TOF-MRA联合MRI检测的灵敏度为96.15%(75/78),高于3D-TOF-MRA的82.05%(64/78)和MRI的78.21%(61/78),3D-TOF-MRA联合MRI检测的漏诊率为3.85%(3/78),低于3D-TOF-MRA的17.95%(14/78)和MRI的21.79%(17/78)(P<0.05)。3D-TOF-MRA、MRI及3D-TOF-MRA联合MRI检测诊断不同分级PTN的Kappa值均>0.6,但3D-TOF-MRA联合MRI检测的Kappa值最高,为0.826(均P<0.05)。结论 3D-TOF-MRA联合MRI检测可显著提高PTN的诊断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左西孟旦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郭振 王涛丽 李乃杰
    2024, 30(12):  2039-20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HF患者,根据受试者进入研究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67.14±6.65)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66.57±6.64)岁;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采用常规方案加左西孟旦(静脉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临床症状(胸闷及呼吸困难)持续时间、心肌酶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率(H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胸闷[(1.82±0.37)min/次]、呼吸困难[(1.68±0.39)min/次]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49±0.42)min/次、(2.59±0.41)min/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PO[(2.89±0.61)pg/L]、NT-proBNP[(2.05±0.67)g/L]、cTnI[(2.58±0.56)μg/L]、MMP-9[(58.58±7.41)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36±0.83)pg/L、(4.69±1.54)g/L、(2.97±0.63)μg/L、(90.64±8.8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LVD[(40.44±4.84)mm]和LVFS[(31.41±2.54)%]均高于对照组[(32.65±4.64)mm、(22.63±3.68)%],LAD[(29.89±3.38)mm]、TAPSE[(15.85±3.03)mm]和HR[(69.85±8.23)次/min]均低对照组[(37.65±4.65)mm、(17.59±3.13)mm、(86.52±8.5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在治疗AHF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该病症的有效治疗选择。

    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血及病情进展的影响

    汤光耀
    2024, 30(12):  2044-20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对患者心肌功能及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25例,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62例)和联合组(63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2~78(65.44±5.18)岁;CHF病程3~7(5.25±1.3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29例;合并症:35例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50~80(65.75±5.33)岁;CHF病程4~6(5.31±1.2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2例,Ⅲ级31例;合并症:38例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糖尿病;采用左西孟旦(静脉注射)配合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 d后的心肌功能[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心肌纤维化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变化情况,治疗后3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sST2[(86.24±10.35)μg/L]和GDF-15[(814.36±50.25)ng/L]均低于常规组[(92.37±10.41)μg/L、(841.72±50.47)ng/L](均P<0.05);联合组CTGF[(1.04±0.52)μg/L]、LN[(103.52±10.32)μg/L]和HA[(95.15±10.36)μg/L]均低于常规组[(1.77±0.36)μg/L、(110.75±10.25)μg/L、(102.77±10.65)μg/L](均P<0.05);联合组LVEF[(55.41±10.28)%]、SV[(58.72±10.45)ml]和CO[(4.52±1.36)L/min]均高于常规组[(49.14±10.33)%、(52.33±10.06)ml、(3.77±0.82)L/min](均P<0.05);联合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76%(3/63)]低于常规组[16.13%(10/62)](P<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肌功能并延缓心肌纤维化病程,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此药安全性较高,未明显增加患者用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肠内营养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刘洁 霍倩雯 王勇
    2024, 30(12):  2049-20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EN)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缓解、感染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诊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7(48.42±12.84)岁;病程3~28(6.84±1.28)h;采用CBP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6(48.34±12.93)岁;病程3~29(6.91±1.34)h;采用EN联合CBP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胃肠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感染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2.14±0.44)d]、腹胀缓解时间[(3.63±0.96)d]和肛门排气时间[(3.39±1.03)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6[(68.67±12.04)ng/L]、IL-8[(72.63±14.13)ng/L],TNF-α[(10.07±1.59)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2 h后,两组胃肠功能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乳酸[(6.37±1.06)μg/L]和尿L/M[(0.05±0.01)g/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感染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联合CBP治疗,不仅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病例报告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1例并文献复习

    邹明锐 董圣军 刘宝辉 王玉玖
    2024, 30(12):  2053-20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洛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PA)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本文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TOF合并PA的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报道,手术方案采用外科生物补片进行肺动脉瓣的重建,缝至右心室切口到原肺动脉瓣处以抗肺动脉瓣反流,最后总结TOF/PA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手术方案及未来的治疗前景等。

    支气管扩张合并诺卡菌感染1例

    李丹 毕艳妮 马淑青 薛明
    2024, 30(12):  2056-20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诺卡菌感染的病例,同时进行了相关文献复习。该患者为一名68岁的女性,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细菌培养中发现呼吸道样本中存在诺卡菌。经过详细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最后确诊为诺卡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接受了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案例强调了认识支气管扩张合并诺卡菌感染的重要性,临床医生需加深对诺卡菌病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的理解,检验医生应提升病原学的检测水平,提高诺卡菌检测的灵敏度。

    IgA肾病感染甲型流感后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徐僖梅 朱慧敏 吴挺柏 朱波吕
    2024, 30(12):  2059-20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典型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和持续性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部分患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可合并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胰腺的急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的病理过程为胰腺水肿、出血、坏死,主要临床特征为腹部剧痛、腹膜炎、休克。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其分型在于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表面蛋白的变化(抗原性转换和抗原性漂移),流感暴发的后续传播、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取决于人群的易感性。这三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的情况相当罕见。本文报道了中山市人民医院1例患有IgA肾病的11岁男童感染甲流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旨在进一步探讨这三种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

    护理研究

    不同角度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梁艳东 何伟枫 刘秋江 黎燕红 庾佳燕
    2024, 30(12):  2063-20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不同角度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ARDS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A组(0°俯卧位通气)、B组(30°俯卧位通气)、C组(45°俯卧位通气),每组32例。A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0.25±11.31)岁;体重指数(BMI)(23.42±3.16)kg/m2。B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1.93±12.48)岁;BMI(22.72±4.15)kg/m2。C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2.39±12.82)岁;BMI(24.76±4.31)kg/m2。观察时间为5 d。A组患者每天持续0°俯卧位通气16 h,每2 h将其托起一次防止压力性损伤。B组:维持0°俯卧位2 h后,使用30°翻身垫将患者身体向左倾斜30°,维持2 h;然后向右倾斜30°,同样维持2 h;最后恢复至0°俯卧位,如此循环,直至完成16 h俯卧位通气。C组:维持0°俯卧位2 h后,使用45°翻身垫将患者身体向左倾斜45°,维持2 h;然后向右倾斜45°,同样维持2 h;最后恢复至0°俯卧位,如此循环,直至完成16 h俯卧位通气。比较3组氧合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的变化,观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俯卧位通气5 d后,3组PaO2/FiO2、SaO2、PaO2、PaCO2均较通气前改善,且A组、B组改善幅度均优于C组(均P<0.05);俯卧位通气前和通气5 d后,3组HR、MAP、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俯卧位通气5 d后,3组MLIS、APACHEⅡ、MODS评分均较通气前降低,且A组、B组均低于C组[(1.72±0.37)分比(1.54±0.16)分比(1.89±0.26)分、(11.02±2.69)分比(11.01±2.01)分比(12.87±2.06)分、(5.64±0.37)分比(5.34±0.67)分比(6.19±0.43)分](均P<0.05);B组和C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A组[15.63%(5/32)比18.75%(6/32)比40.63%(13/32)](P<0.05)。结论 不同角度俯卧位通气均可以改善ARDS患者氧合和减轻病情,其中30°俯卧位通气改善最明显,并且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产褥期产妇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田丹 林思雅 黄雅翠 孙凤娇 吴敏艳 朱建敏 黄郁馨
    2024, 30(12):  2068-20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在产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年龄(22.67±4.65)岁,孕周(37.67±2.65)周,其中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10例;对照组年龄(22.64±4.84)岁,孕周(37.75±2.17)周,其中阴道分娩30例,剖宫产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两组延续护理均开展至产后28 d,随访至产后42 d。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心境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变化,以及母婴并发症和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境状态评分分别为(22.56±2.38)分、(22.51±2.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境状态评分分别为(13.95±1.56)分、(17.41±2.35)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均P<0.001),且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22.67±6.43)分、(122.62±6.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41.44±7.74)分、(131.44±6.85)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均P<0.001),且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7.69%(3/39)、5.13%(2/39)]均低于对照组[28.21%(11/39)、33.33%(1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产褥期产妇心境,提高产妇自护能力,减少母婴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俞旺娣 袁莉华 袁园 陈震寰 刘芸 许晴 严蕊
    2024, 30(12):  2073-20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56~78(62.38±6.15)岁,其中房颤46例、慢性心衰35例、高血压29例、冠心病26例、急性心梗14例;对照组男79例,女71例,年龄52~75(63.05±6.27)岁,其中房颤48例、慢性心衰32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27例、急性心梗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干预,建立公众平台,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督,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饮食管理、疾病监测、运动管理和并发症预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饮食、锻炼方面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7.39±4.04)分比(53.67±5.89)分、(42.16±4.12)分比(56.59±5.27)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33%(2/150)]低于对照组[6.00%(9/150)](χ2=4.624,P=0.03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4.00%(141/150)]高于对照组[84.67%(127/150)](χ2=6.856,P=0.009)。结论 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下微信公众平台干预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满意度较高。

    多学科协作干预对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谭少梅 姚靖斌 莫卉欣
    2024, 30(12):  2078-20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伤口患者的多学科协作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72例慢性伤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1.14±8.69)岁,溃疡病程(51.69±14.89)d,给予慢性伤口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0.53±7.28)岁,溃疡病程(52.94±13.39)d,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协作干预。两组均干预至伤口愈合或出院后4周。运用Bates-Jensen伤口评估与效果评价量表(BWAT)和中文版慢性伤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Wound-QoL)评价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94.4%(34/36)比77.8%(28/36)],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43.39±12.86)d比(52.94±15.0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t=2.894,均P<0.05)。干预第4周、伤口愈合后或出院后8周,观察组的BW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7.53±5.68)分比(23.64±7.74)分、(13.33±1.41)分比(15.42±4.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8、2.414,均P<0.05)。伤口愈合后或出院后8周,观察组的Wound-QoL总分低于对照组[(29.44±4.69)分比(39.2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促进慢性伤口患者的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带教

    PBL结合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刘闯 汪玲珍 林绵 李虎才
    2024, 30(12):  2083-20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肾内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实习的7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实习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入科实习的40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其中女35人,男5人,年龄(20.40±0.78)岁,实施肾内科常规护理教学;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入科实习的36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其中女33人,男3人,年龄(20.42±0.73)岁,实施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两组均实习4周。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8.39±6.86)分比(80.58±8.64)分、(92.58±5.52)分比(84.78±6.94)分、97.2%(35/36)比82.5%(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33、5.387,χ2=4.360,均P<0.05)。入科时,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91.03±14.45)分比(90.58±12.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8,P>0.05);出科时,观察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116.31±10.93)分比(106.98±1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0,P<0.05)。结论 PBL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提高肾内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水平,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护生对护理带教的满意度。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

    邹燕红 徐晓艳 吴雪莲 刘园园 彭苗
    2024, 30(12):  2088-20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外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实习的15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外科实习的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1名护生设为对照组,男5人,女66人,年龄(21.65±1.24)岁,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外科实习的79名护生设为试验组,男5人,女74人,年龄(21.84±1.26)岁,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实习时间为8周。评价试验组护生的在线学习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49名(62.03%)护生在线学习完成度≥50%,71名(89.87%)护生学习章节数≥10个,43名(54.43%)护生在线学习时长≥100 min。试验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7.73±6.14)分比(85.56±5.00)分、(88.96±2.89)分比(83.49±8.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5.403,均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师素养、教学实施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操作水平、提高知识理解能力、诱导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8个维度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外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且护生对该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创伤骨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温桂香 朱晓丹 徐小琳
    2024, 30(12):  2093-20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创伤骨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骨伤科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实习护生共47人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实习护生共50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女35人、男12人,年龄19~22(20.34±1.07)岁;研究组女36人、男14人,年龄19~23(20.92±1.3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护士为教师主体的临床带教方法;研究组采用医护技一体化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两组均实习4周。比较两组护生在创伤骨科出科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质量的满意度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Ridit分析。结果 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分别为(85.01±4.21)分、(88.95±3.44)分、(87.12±3.85)分,对照组为(83.24±3.25)分、(87.25±4.12)分、(85.26±3.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7、2.211、2.500,均P<0.05)。研究组护生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5,P=0.030)。结论 医护技一体化临床带教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创伤骨科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带教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

    赵芳 孙彦奇 田勤菊
    2024, 30(12):  2097-2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85名新入职护士,简单随机分成常规组(43人)和标准组(42人)。常规组男12人,女31人,年龄(23.27±4.16)岁;标准组男15人,女27人,年龄(22.98±3.09)岁。常规组按《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培训策略进行管理;标准组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实施双导师带教模式,双导师分别为护理部导师及临床导师,护理部导师为固定的导师,负责新入职护士的整个培训过程,临床导师随科室进行交接,每个科室由一名临床老师负责且为一对一带教。两组均实习带教40周。记录对比常规组和标准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及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标准组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高于常规组[(95.33±6.25)分比(80.27±5.03)分,(90.17±5.43)分比(82.06±6.26)分](均P<0.05)。标准组的临床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前,标准组和常规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10.11)分比(20.67±10.36)分](P>0.05);培训后,标准组和常规组的GSES分值高于培训前,且培训后标准组的GSES分值高于常规组[(33.28±10.27)分比(26.71±8.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准组新入职护士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安排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9.06±4.79)分比(23.08±4.17)分,(32.68±4.02)分比(27.02±4.79)分,(36.41±6.17)分比(31.68±6.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的双导师带教模式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理论成绩和团体标准操作成绩,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CDIO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在产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

    张琳 吕习习 孙彦奇
    2024, 30(12):  2102-2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教学模式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产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区实习的8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科时间分为观察组[女35人,男7人,年龄(19.51±2.2)岁]与对照组[女36人,男6人,年龄(19.53±2.3)岁]各4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CDIO模式的翻转课堂联合Mini-CEX带教模式,均实习4周。两组转科结束后,通过成绩考核的形式对带教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并对实习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实习护士对临床带教效果评价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入科时,两组考核成绩、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分和临床培训效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科时,观察组实习护士专科理论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93.58±2.45)分比(87.11±3.62)分、(89.91±5.49)分比(79.70±5.65)分、(52.06±4.37)分比(42.85±5.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培训效果评价中培训方法、学习效果、专业能力、职业认同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2.72±0.45)分比(1.33±0.76)分、(2.65±0.62)分比(1.58±0.51)分、(2.67±0.56)分比(2.11±0.55)分、(2.49±0.55)分比(1.39±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CDIO教学模式联合Mini-CEX有助于提高产科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产科实习护士对培训效果比较满意,该模式值得在产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调查报告

    云南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认知状况调查

    赵家伟 段晶 彭丽琨 郝芮 段婧媛 马晓林
    2024, 30(12):  2107-2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2.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等级医院儿科医生对《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hina Children Asthma Action Plan,CCAAP)及哮喘指南的认知状况。方法 2022年7—12月,对云南省保山、昆明、大理、德宏、红河、玉溪、西双版纳、楚雄、曲靖、临沧、文山11个州市的41家不同级别医院395名儿科医师(男132人,女263人,年龄20岁以上)进行了有效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共收回来自41家医院有效问卷395份。各级别被调查医院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基础知识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32.78%(59/180)~97.50%(39/40)、急性期治疗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24.44%(44/180)~92.50%(37/40)、后续治疗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35.56%(64/180)~100.00%(40/40)。省级三级医院、地市级三级医院儿科医生对儿童哮喘认知情况总体优于二级及一级医院(均P<0.05)。结论 云南省各级别医院儿科医生对CCAAP及哮喘指南普遍认知不足,基层医院尤其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