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3-01
    上一期   
    专题:银屑病研究
    PI3K/AKT信号通路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邢潇匀, 马蕾
    2022, 28(5):  594-5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因素炎症性皮肤病,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增殖、细胞自噬、血管生成、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I3K和AKT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银屑病光疗的应用及疗效
    薛如君, 叶瑞贤, 周欣, 张锡宝
    2022, 28(5):  598-6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屑病是由免疫介导为主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疾病,而光疗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银屑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光疗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激光、红外线等,其中紫外线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靶向中波紫外线(UVB)(308 nm准分子激光、308 nm准分子光)、补骨脂素光化学治疗UVA(PUVA)较为常用,而脉冲染料激光等激光疗法对甲银屑病和掌跖部位银屑病有良好疗效。本文将介绍适用于银屑病的光疗种类及其作用机制、适应证、疗效、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进一步认识光疗治疗银屑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优更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确保安全性、改善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导银屑病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物的护理效果评价

    王艳芳, 窦菲, 钟洁敏, 陈晓吟, 张锡宝
    2022, 28(5):  603-6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指导银屑病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收治的126例银屑病患者,以用药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35.31±5.42)岁]和研究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9.26±4.87)岁]。对照组常规用药护理,研究组指导用药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60(47/6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65%(59/6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28/6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35%(4/6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3/63),高于对照组的88.89%(56/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药物护理时,采用专业的指导护理,能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科研课题专栏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曾莹吟, 翁蔚宗, 蔡铁良, 林志琼, 刘珊珊, 邓小明
    2022, 28(5):  606-6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combined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duction,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对照试验。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需行手法复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2~5(3.24±1.71)岁。将患者分为CIAI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CIAI组在行手法复位前采用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2~5 ml/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静脉注射丙泊酚3~4 mg/kg。统计并分析两组患儿手法复位前(T1)、手法复位时(T2)、患儿苏醒时(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追加药物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采用Shapiro-Wiktest检验评估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T1时,两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MAP(69.9±5.1)mmHg(1 mmHg=0.133 kPa)、(69.1±4.1)mmHg,HR(109.5±8.1)次/min、(103.9±6.3)次/min,SpO2(98.9±0.7)mmHg、(98.9±0.8)mmHg]相比,CIAI组T2、T3时MAP[(69.1±5.8)mmHg、(69.5±5.1)mmHg]、HR[(93.6±2.9)次/min、(95.6±5.6)次/min]、SpO2[(99.3±0.6)mmHg、(99.5±0.5)mmHg]波动较小(均P<0.05)。两组患儿手法复位前后Ramsay、FLAC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IAI组入睡慢[(38.2±10.3)s比(24.2±4.5)s,P<0.05],苏醒时间短[(5.8±1.9)min比(20.1±4.5)min,P<0.05],且躁动、口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比传统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给药方式,手术室外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时采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其在运用过程中更人性化,具有安全性高、更便捷、舒适度高、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适合临床运用与推广。
    MR-SIM外置辅助设备对图像几何形变影响的研究
    刘镖水, 刁文超, 郭旋, 刘明治, 许森奎
    2022, 28(5):  612-6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SIM在外部辅助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图像几何形变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扫描期间,采用步进式扫描,将几何形变校正体膜放置在以磁体中心为0位,测试0 mm、±60 mm、±130 mm、±200 mm 7个空间位置,分组比较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2个外部辅助设备在4种不同状态下(扫描期间常用仪器状态:激光灯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或关闭,高压注射器位于MR-SIM前方或后方)对图像的影响。结果 外置激光对于图像形变影响较小,符合MR-SIM形变的要求。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对于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并会导致-130 mm、-200 mm位置处出现较严重的射频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图像形变较大,并且其所处位置对图像无明显影响。外置激光与高压注射器操作屏幕常开,相比于注射器操作界面常开的情况,边缘区域会出现较大伪影,且边缘区域形变结果不满足要求。结论 高压注射器的状态对图像几何形变的影响较大,在边缘区域较明显。在不同情况下,磁体中心区域的几何形变都较小,不会有较明显变化。在临床扫描中,应该保持外置激光关闭,且高压注射器的操作界面应处于关闭状态。应在临床使用标准操作流程中,定好关闭外置激光和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的顺序,降低其对MR图像的影响。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
    曾程, 游绍伟, 王文素, 何典城
    2022, 28(5):  617-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09—2020年治疗克罗恩病方剂,并建立网络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频率、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此次共收集方剂126首,涉及中药共166种,高频中药为白术(49.2%)、茯苓(42.9%)、白芍(33.3%)、当归(27.8%)等18种,以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四气以温(46.0%)、寒(24.0%)、平(23.0%)为主,五味以甘(33.0%)、苦(30.0%)、辛(25.0%)为主,归经以脾经(频率为790)为最。结论 治疗克罗恩病大多以健脾利湿、理气活血为主,重要归经是脾、胃、肺,核心药对是茯苓、白术、白芍、陈皮。药物配伍上体现了从脾论治、肺与大肠相表里等治疗思想,同时加入镇静、调情志的药物。
    基于专利文本数据挖掘慢性胃炎的中药用药规律
    潘广涛, 陈爱莹, 杨静一, 张臻, 邓宇, 刘雪峰, 张平
    2022, 28(5):  621-6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挖掘专利中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数据信息,为临床用药和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 通过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慢性胃炎与中医药相关的专利信息,利用R语言提取专利中提及的中药名称,利用Python和Excel针对专利分布及其涉及的中药进行词频统计和药物组合情况分析,了解治疗慢性胃炎中药使用频次及其组合情况,生成词云图、药物功效分类图、药物归经图,利用Vosviewer进行中药的聚类分析,了解每一类中的典型中药及其规律。结果 经过筛选纳入有效专利信息1 639条,共涉及421味中药并将频次出现前40味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功效分类主要以补虚、行气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兼顾肝经、肺经。药物聚类分析将所有中药主要归结为补中益气类、疏肝理气类、健脾消食类、化痰行气类4个大类。结论 慢性胃炎与脾、胃、肝、肺等脏腑关系最为密切,多选用具有补虚、行气功效的药物,充分揭示了专利数据库中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及参考。
    消化内镜黏膜下注射药物相关研究进展
    赵伟, 王毓麟
    2022, 28(5):  625-6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黏膜下注射对于大多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生理盐水仍是使用最多的也是相对安全的黏膜下注射液,但由于其不能维持较长黏膜抬高时间,对于较大病变需要反复注射。目前已经有了多种黏膜下注射液的方案,其中包括甘油果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原、琥珀酰化明胶、羟乙基淀粉以及新型复合凝胶。笔者对这些不同黏膜下注射液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此外还简要分析了黏膜下注射液中加入的肾上腺素和染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百草枯中毒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兰薇, 吕敏清, 朱常青, 张樱华
    2022, 28(5):  628-6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是否与下调miR-155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对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4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不同方案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1~73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0~71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单纯使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以下各指标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CRP、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定血清miR-15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其下游基因GCLC、苯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结果 入院8 h后,观察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54.01±9.81)mg/L比(63.87±17.53)mg/L、(35.41±5.37)μg/L比(40.34±9.05)μg/L、(397.04±35.31)μg/L比(421.43±40.11)μg/L、(17.72±3.22)mg/L比(21.75±5.19)mg/L、(94.05±39.59)μg/L比(120.89±42.31)μg/L、(68.94±19.07)ng/L比(83.27±25.19)ng/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IL-10、IL-17、TGF-β、CRP、IL-6、TNF-α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入院8 h,两组患者ALT、TBil、DBil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但观察组ALT、TBiL、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7.44±13.28)IU/L比(64.53±12.10)IU/L、(77.44±13.28)μmol/L比(92.32±22.04)μmol/L、(52.13±12.58)μmol/L比(63.84±20.17)μmol/L,均P<0.05];治疗后第3、6天,两组ALT、TBil、DBil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第6天,两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6.816、5.517,均P<0.001;对照组t=2.415、2.069,P=0.020、0.045),观察组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9.32±4.31)%比(43.40±7.11)%、(27.05±3.18)%比(30.75±7.34)%,t=2.194、2.068,P=0.034、0.045]。百草枯中毒肝脏损伤患者在入院8 h的Nrf2、miR-155均处于高表达水平,治疗后第6天,两组miR-155明显低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18.109,P<0.001;对照组t=2.336,P=0.024),Nrf2、HO-1、NQ01则高于入院8 h时(观察组t=24.400、7.390、49.193,P<0.001;对照组t=10.846、2.296、14.264,P<0.001、=0.027、<0.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第6天观察组miR-155、Nrf2、HO-1、NQ0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清除百草枯成分更为快速,可快速有效清除胆红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免疫反应,从而起到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可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从而显著降低氧化应激引起的miR-155表达,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起到保护患者肝脏功能的作用。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晓, 马胜利, 李磊, 韩田浦
    2022, 28(5):  633-6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黄河中心医院骨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4例高龄不稳定型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PFNA组。常规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79.00±3.27)岁;PFNA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78.00±3.35)岁。常规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给予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相关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14.00±2.71)周,常规组(13.00±2.6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8 8,P=0.072 2);PFNA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常规组[(122.03±16.23)ml比(132.05±18.76)ml、(2.00±1.34)d比(5.00±1.51)d、(51.00±5.38)min比(62.00±6.05)min、(7.21±1.62)cm比(11.49±2.27)cm],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长于常规组[(23.00±3.18)d比(15.00±2.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49%(43/47),高于常规组的80.85%(3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1 7,P=0.135 2)。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8.51%(4/47),低于常规组的14.89%(7/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6 6,P=0.335 7)。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状态较为严重、不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自身机体素质相对良好的患者,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但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等;对于骨质疏松状态较轻、存在较多内科疾病、自身机体素质低下的患者,选用PFNA,但可能引起髋内翻、股骨头切割等,应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及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经皮钛网骨水泥填充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魏绪建, 臧丽芳, 程晓莉, 赵鹏
    2022, 28(5):  637-6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皮钛网骨水泥填充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72例患者行经皮钛网骨水泥填充术设为观察组,男34例,女38例,年龄(70.5±10.6)岁,骨密度T值-(3.04±0.04)SD,骨折节段T12 22例、L1 24例、L2 16例、L3 7例、L4 3例;75例患者行弯角椎体成形术设为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71.5±9.6)岁,骨密度T值-(3.07±0.09)SD,骨折节段T12 21例、L1 26例、L2 15例、L3 8例、L4 5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50、0.184,P=0.149、0.854);但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37±0.55) ml比(3.73±0.27) ml,t=37.169,P<0.001]。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末次随访观察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822、5.373,均P<0.001)。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椎体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7、0.961、1.267,P=0.222、0.338、0.207),观察组在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t=14.812,P<0.001)。结论 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并且术后能较好维持椎体高度,骨水泥填充优良率较高,远期疗效较好
    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蒋佳, 周静怡, 纪小静, 胡小静
    2022, 28(5):  641-6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8.79±4.36)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9.17±4.29)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认知功能、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7.02±0.55)%、(8.95±1.46)mmol/L、(6.42±0.37)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20±0.76)%、(11.12±1.67)mmol/L、(7.84±0.68)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语言功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2.03±2.99)分、(54.26±3.13)分比(56.72±3.21)分、(57.85±3.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基于扎根理论的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同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N-端骨钙素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郑桂芳, 马丽华, 孙志红, 于树杨
    2022, 28(5):  646-6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N-端骨钙素(N-MID)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100例≥60岁男性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密度(BMD)水平将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62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对所有患者的BMD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清中瘦素(Leptin)、25羟维生素D3[25(OH)D3]、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N-MID水平;进行N-MID与其他指标的相关分析;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绘制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N-MID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BAP和N-MID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PICP、ICTP、β-CTX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均P<0.05)。N-MID与胸椎BMD、腰椎BMD、髋BMD、Leptin、25(OH)D3和BAP均呈正相关(r=0.374、0.501、0.428、0.672、0.691、0.807,均P<0.05);N-MID与PICP、ICTP、β-CTX和HbA1c均呈负相关(r=-0.419、-0.293、-0.313、-0.405,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ID是骨质疏松患者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5,P<0.05);血清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ROC下面积为0.851(95%CI 0.724~0.943),对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Z=4.073,P<0.001)。以N-MID浓度为12.26 μg/ml作为诊断截点,N-MID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依次为83.93%和72.61%。结论 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N-MID降低,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诊断指标。
    基于人类学视角的脊髓损伤患者性健康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性研究
    谢粟梅, 陈晖, 陈中英, 文琪, 刘婷, 李琨, 王彤
    2022, 28(5):  651-655.  DOI: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脊髓损伤患者在其社会、文化、经历等的背景下,对性健康教育的客观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的15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版《男性性健康问卷(MSHQ)》、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自行设计的《性需求调查表》(男性和女性)对患者进行性功能、性健康情况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男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健康得分为(15.52±13.08)分,女性脊髓损伤患者性健康得分为15.0(9.5,58.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勃起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均是男性脊髓损伤性健康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本组研究患者年龄均在21~62岁,处于中青年,对性需求大,但对性生活认知欠佳,医护人员应关注和加强脊髓损伤患者的性健康教育,重视和了解其社会文化认知情况和羞耻感,探究性健康教育的模式,最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满意度。
    磷酸肌酸钠对体外循环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张武, 李贻霞, 吴丽灵, 蒙丽婵, 霍保善, 詹锋, 杨凯, 胡旭东
    2022, 28(5):  656-6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液冷晶体停跳液对体外循环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房室间隔缺损患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儿男14例、女10例,年龄(7.2±3.4)岁,体质量(20.2±5.8 )kg;试验组患儿男16例、女8例,年龄(7.0±3.4)岁,体质量(20.4±9.5)kg。对照组采用常规高钾冷液晶心脏停搏液,试验组在常规的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浓度为10 mmol/L。两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和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于体外循环前(T0)、主动脉开放5 min(T1)、主动脉开放30 min(T2)、停机后4 h(T3)、停机后24 h(T4)抽取动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采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磷酸肌酸(CP)的含量。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外循环时间[(63.4±13.4)h比(67.1±19.8)h]、主动脉阻断时间[(30.9±11.6)h比(32.1±14.5)h]、体外循环辅助时间[(18.3±10.1)h比(22.3±9.3)h]以及心脏自动复跳率[100.0%(24/24)比100.0%(24/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呼吸辅助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6.7±2.3)h比(7.9±1.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3)。试验组的CK-MB在T1、T2、T3和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4±5.3)U/L比(27.5±7.7)U/L、(68.5±11.9)U/L比(80.4±16.7)U/L、(81.4±21.2)U/L比(98.5±34.7)U/L、(55.9±14.7)U/L比(67.3±17.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2.84、2.06、2.44,均P<0.05);试验组cTnI在T1、T2、T3和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4±3.1)µg/L比(9.9±2.3)µg/L、(6.0±2.2)µg/L比(8.9±4.0)µg/L、(6.4±3.3)µg/L比(8.6±4.1)µg/L、(6.8±2.6)µg/L比(8.9±3.4)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3.11、2.05、2.40,均P<0.05);试验组术后T4时点的ATP、ADP、AMP、C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T4时点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331.6±43.3)比(27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1)。结论 含磷酸肌酸钠的高钾冷液晶停跳液用于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心肌缺血时的能量供应和术后肺的氧合指数,具有很好的心肺保护作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血清尿酸水平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廖世波, 吴敏, 邹毅, 晏益民, 黄淑玉, 朱钊, 黄高, 李玲
    2022, 28(5):  662-6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195例,均通过FibroScan测量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IRT)。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常规、生化、肝纤四项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多项式拟合法获得OGTT糖负荷后血糖峰值(Gmax)及胰岛素分泌峰值(Imax)。根据肝脏脂肪含量(以CAP值表示)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低CAP组[CAP≤197.7 db/m,共67例,年龄(54±11)岁,其中男53例]、中CAP组[197.7 db/m<CAP≤216.6 db/m,共64例,年龄(53±9)岁,其中男42例]和高CAP组[CAP>216.6 db/m,共64例,年龄(54±11)岁,其中男40例]。比较各组的临床参数,探讨肝脏CAP值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筛选肝脏CAP值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等。结果 3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I0)、I30(75 g葡萄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I60、I120、I180、Imax、HOMA-β、HOMA-IR、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CAP组高尿酸血症、BMI水平高于低CAP组和中CAP组(均P<0.05);高CAP组I0、I30、I60、I120、Imax、HOMA-β、HOMA-IR、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于低CAP组,血尿素氮水平低于低CAP组(均P<0.05);低CAP组I180、Ⅳ型胶原、碱性磷酸酶水平低于中CAP组和高CAP组(均P<0.05)。肝脏CAP值与BMI、I0、I30、I60、I120、I180、Imax、HOMA-β、HOMA-IR、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OR=2.380,95%CI(1.023,5.538)]和肥胖(BMI≥28.0 kg/m2)[OR=3.901,95%CI(1.491,10.207)]是CAP值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和肥胖(BMI≥28.0 kg/m2)是初诊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危险因素。
    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疗效分析
    萧志雄, 王昌义, 温贤金, 梁晓宗, 汪翔, 彭肃豹, 严卓云
    2022, 28(5):  669-6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并探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I区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手外伤伴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例,年龄19~61岁,患者均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重建伸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 术中观察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51例均得到1~3年的随访,其中36例(70.59%)40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5例(29.41%)18指由于合并肌腱损伤或瘢痕挛缩原因有10°~20°屈曲畸形无法矫正,但矫正后的手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采用改良缝合法结合可吸收微型锚钉修复伸肌腱止点手术治疗方法,肌腱断端对合质量比较好,术后肌腱愈合良好,伸指功能恢复满意。
    妊娠期糖尿病对早产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
    黄婉仪, 张又祥, 欧巧群, 胡家奇
    2022, 28(5):  671-6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早产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GDM母亲所生早产新生儿为GDM组(45例,男24例,女21例),选择同期出生、母亲无GDM,胎龄、身长及出生体质量等一般情况与GDM组相当的早产新生儿为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并于分娩3 d后行颅脑超声指标记录检测分析,查阅病例获取一般指标情况,分析GDM组新生儿发生大脑整体回声减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新生儿胎龄(34.05±1.70)周,出生体质量(2.29±0.53)kg,身长(45.23±3.25)cm,对照组分别为(34.13±1.41)周、(2.26±0.35)kg、(45.50±2.03)cm,两组新生儿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新生儿出生后7 d的NBNA总评分为(35.43±1.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7±0.62)分(t=4.975,P<0.001);GDM组新生儿脑整体回声减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29/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0,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与脑整体回声减低呈负相关,母亲GDM程度分级与脑整体回声减低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GDM母亲所生早产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发育不成熟现象,妊娠期高血糖环境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分析孕妇中医体质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周媚, 莫颖茵, 董筱静, 刘耿华
    2022, 28(5):  676-6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孕妇中医体质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GDM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孕妇分为GDM组和对照组。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妊娠次数、饮食习惯等)和中医体质类型(基于《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设计)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与GDM发病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 GDM组年龄为(30.05±3.75)岁,孕中期体质量指数为(24.65±3.60)kg/m2,饮食偏嗜甜食率为25.40%(16/63)、糖尿病家族史率为36.51%(23/63)、GDM史率为4.76%(3/63),对照组分别为(28.40±4.10)岁、(23.45±3.40)kg/m2、6.76%(14/207)、13.53%(28/207)、0.97%(2/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1、2.419,χ2=23.936、16.650、6.441,均P<0.05)。两组孕前中医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但GDM组平和质率为41.27%(26/63),低于对照组的69.57%(144/207),阴虚质率为12.70%(8/63)、痰湿质率为23.81%(15/6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5%(9/207)、5.31%(11/20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3、5.709、18.98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大龄、有糖尿病家族史、饮食偏嗜甜食、、痰湿体质是引发GDM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中医体质方面来看痰湿质是GDM易感偏颇体质,阴虚质是GDM潜在的易感体质类型,平和质或可预防GDM发病。
    妇科专栏
    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快速康复外科路径的应用效果评价与meta分析
    邬晓梅, 杨志娟, 郭敏, 陈娟, 侯海燕
    2022, 28(5):  681-6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路径已被广泛接受且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手术,但是在妇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本文利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回顾了目前已有的证据,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妇科腹部手术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5月。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关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中至少描述4条个体化干预措施。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信息并评价质量,利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入院率和病死率等。定量分析仅限于有对照组的研究。效应大小以相对危险度(RR)、均数(MD)及95%可信区间(CI)表述。结果 共纳入17项观察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进行分析,所有路径都包括术前教育、早期口服药物治疗和早期动员。与传统的围术期处理相比,快速康复外科路径可以减少首次(MD=-2.10,95%CI:-2.67~-1.52)和总体的住院时间(MD=-3.42,95%CI:-3.96~-2.88),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再次入院率。结论 虽然快速康复外科路径可能减少妇科腹部手术术后的住院时间,但是现有的证据均基于一系列偏倚风险较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未来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的诊治进展
    王稳, 崔秀娟, 田翔宇
    2022, 28(5):  687-6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进展性良性疾病,是导致女性盆腔疼痛和生育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腺肌病的诊治会更臻完善。
    阴道镜下对子宫颈Ⅲ型转化区多点活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李依芬, 李文薇, 李小毛
    2022, 28(5):  692-6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阴道镜下对子宫颈Ⅲ型转化区多点活检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活检率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检出率,探讨对子宫颈Ⅲ型转化区患者合理分流的适用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门诊因异常阴道流血或异常人乳头瘤病毒(HPV)、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而行阴道镜检查的子宫颈Ⅲ型转化区患者共400例,排除既往子宫颈治疗史、妊娠及资料不完整者,并剔除直接行诊断性锥切者5例,共285例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年龄22~70(45.14±10.89)岁。由阴道镜专科医师检查,结合患者年龄、病史及筛查结果评估是否进行常规活检。其中阴道镜下行常规多点活检患者118例,年龄26~70(47.55±10.73)岁,未行活检患者167例,年龄22~70(43.43±10.71)岁。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二项分类资料与多项无序计数资料进行R×C卡方检验,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HPV及TCT分型均对阴道镜专科医师判断是否活检起到决定作用。以年龄≥50岁组的活检率高,为52.8%(57/108),与其他年龄组活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的活检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CT未查、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的改变(ASC-US)组中,HPV分型与活检率有关,但与活检阳性率无关。各HPV组中,TCT分型均与活检率有关,并且TCT的分型与活检阳性率有关。总活检阳性率为55.1%(65/118),其中44例患者行子宫颈锥形电切除术(LEEP),31例术后病理与活检诊断符合,符合率70.45%。结论 对于年龄≥50岁、子宫颈Ⅲ型转化区的患者建议行HPV和TCT联合筛查,并且在阴道镜检查时注意结合年龄及TCT结果评估是否进行多点活检,必要时使用子宫颈管扩张器及子宫颈搔刮,避免漏诊。
    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45例临床分析
    时娟娟, 张丹, 张久严, 崔秀娟
    2022, 28(5):  695-6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患者45例(占1.3%,观察组),普通子宫内膜息肉301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年龄[(48.93±11.01)岁比(43.05±9.96)岁,P=0.002)]、绝经人数[22.2%(10/45)比7.6%(23/301),P=0.005)]、单发息肉例数[(93.3%(42/45)比54.8%(165/301),P<0.001)]、息肉直径[(3.06±1.56)cm比(1.58±0.92)cm,P<0.001)]、体质量指数[(25.47±3.23)kg/m2比(24.30±3.34)kg/m2P=0.031)]及肥胖例数[40.0%(18/45)比16.6%(50/301),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3例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随访复发2例,均为子宫腺肌瘤样息肉。结论 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患者年龄偏大,肥胖患者多,患有息肉较大且单发居多,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及复发风险,术后应该随访。
    叉头框家族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盖娜, 刘志强, 于文静, 杨世慧
    2022, 28(5):  699-7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了更好地预防及治疗子宫内膜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其可能存在的相关发病机制。叉头框转录因子作为一组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其蛋白功能涉及细胞凋亡、周期调控、免疫调节、胚胎发育及生物老化等过程,在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肾细胞癌、结肠癌、淋巴系统肿瘤等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叉头框转录因子家族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叉头框家族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预测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论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与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和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毛姣玉, 薛韵, 李晓东
    2022, 28(5):  702-7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和HELLP综合征(the syndrome of 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 counts)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寻找早期、快速诊断的临床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治时效,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及新生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10年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产科住院诊断为AFLP和HELLP综合征产妇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Swansea标准诊断AFLP,采用Tennessee分类系统诊断HELLP综合征。比较AFLP组和ELLP组的产妇特征、实验室数据、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tudent’s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在研究期间,有12例产妇符合AFLP诊断标准,年龄(31.4±3.9)岁,有60例产妇符合HELLP综合征诊断标准,年龄(31.6±5.0)岁。AFLP产妇共分娩新生儿14例,HELLP综合征产妇共分娩新生儿67例。与HELLP综合征组相比,AFLP组有更多的产妇并发症,包括黄疸[66.7%(8/12)比16.7%(10/60),P=0.00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0.0%(6/12)比5.0%(3/60),P<0.001]、急性肾功能损伤[25.0%(3/12)比3.3%(2/60),P=0.038],其输血率[58.3%(7/12)比10.0%(6/60),P<0.001]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率[33.3%(4/12)比1.6%(1/60),P=0.001]也明显升高。而HELLP综合征组的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85.0%(51/60)比0.0%(0/12),P<0.001]显著升高。与AFLP组相比,HELLP综合征组出生体质量[(2 002.2±850.7)g比(2 650.7±667.1)g,P=0.009)]及出生胎龄[33.9(6.6)周比36.7(1.4)周,P=0.045]均低于AFLP组,小于胎龄儿[SGA,49.3%(33/67)比14.3%(2/14),P=0.035]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52.2%(35/67)比14.3%(2/14),P=0.022]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AFLP与产妇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相关,而HELLP综合征更影响新生儿结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李霞, 宁婷玉, 孙琦
    2022, 28(5):  707-7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0.71±12.5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给予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感觉统和测试(SOT)、运动控制测试(MCT)、Brunel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采用步态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13±1.72)分比(12.3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P<0.001)。治疗后两组SOT、BBS评分升高,MCT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SOT、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6.96)分比(70.26±7.63)分、(47.29±4.95)分比(39.64±4.65)分],MCT评分低于对照组[(113.42±4.01)分比(131.28±6.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6、8.102、16.357,均P<0.001)。治疗后两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升高,患侧下肢支撑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支撑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的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临床研究
    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对导尿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叶东明, 赖彩永, 伍国豪, 陈智慧, 钟晓健
    2022, 28(5):  712-7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对导尿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研究。方法 收集2017年至2021年9月粤北人民医院住院部、门诊、急诊常规导尿困难患者共69例,其中男67例,女2例,年龄55~8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常规导尿困难患者50例,前尿道狭窄7例,后尿道狭窄3例,后尿道结石2例,女性尿道狭窄2例,包茎引起的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损伤2例,阴茎癌导尿困难1例。均采用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导尿。结果 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留置导尿困难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其余均通过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导尿成功,成功率97.1%(67/69)。结论 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可以明显提高导尿困难患者的留置尿管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
    CST4、CA19-9、CA72-4和CEA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价值
    商平平, 于泽, 杨晓平
    2022, 28(5):  715-7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ystatin 4,CST4)、糖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经胃镜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70例及胃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观察研究资料,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接受CST4、CA19-9、CA72-4和CEA联合检验,比较各组指标水平,评价各指标阳性率及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 胃癌患者CST4、CA19-9、CA72-4、CEA阳性率分别为92.86%(65/70)、77.14%(54/70)、80.00%(56/70)、80.00%(56/70),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的20.00%(8/40)、10.00%(4/40)、5.00%(2/40)、5.00%(2/40)及健康对照组的2.50%(1/40)、2.50%(1/40)、0.00%(0/40)、2.50%(1/40),胃良性病变患者CST4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良性病变与对照组CA19-9、CA72-4、CE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T4诊断胃癌的灵敏度92.86%(65/70),高于CA19-9的77.14%(54/70)、CA72-4的80.00%(56/70)、CEA的80.00%(56/70),而且4项联合检验的灵敏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98.57%(69/70)、98.00%(147/150)、98.73%(78/79),高于CA19-9、CA72-4、CEA单一及联合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癌术前诊断中联合检验CST4、CA19-9、CA72-4和CEA等肿瘤标志物可提高灵敏度、准确率,而且不同指标反映不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DCE-MRI结合DWI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胡卫, 刘良进
    2022, 28(5):  719-7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16±8.47)岁;无效组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53.21±8.69)岁。两组患者于肝癌介入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CE-MRI、DWI检查,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肿瘤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的ADC、Ktrans、Ve、Kep肿瘤体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差值、Ktrans差值、Ve差值、Kep差值与肝癌肿瘤体积差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Ktrans、Ve、Kep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 与介入术前相比,介入术后肝癌患者ADC值升高为(1.23±0.14)×10-3 mm2/s(t=10.970,P<0.05),Ktrans降低为(0.18±0.07)min-1t=9.090,P<0.05),Kep降低为(0.31±0.06)min-1t=11.829,P<0.05),Ve值降低为(0.40±0.05)(t=6.252,P<0.05),肿瘤体积降低为(10.67±2.48)cm3t=26.683,P<0.05)。治疗有效组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肿瘤体积差值分别为(0.35±0.08)×10-3mm2/s、(0.24±0.06)min-1、(0.47±0.12)min-1、(0.46±0.13)、(10.57±2.34)cm3,均比无效组更高(t=17.525、12.355、16.285、13.835、22.747,均P<0.05)。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0.474、0.495、0.375、0.365,均P<0.001),ADC差值、Ktrans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相关性最高。ADC差值>0.380×10-3mm2/s时,ROC下面积(AUC)为0.953,95%置信区间(CI)为0.898~0.983(P<0.001),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1.55%;Ktrans差值>0.250 min-1时,AUC为0.933,95%CI为0.872~0.970,(P<0.001),预测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88.73%;ADC、Ktrans差值预测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效能均较高(均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治疗反应的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介入术前后的参数变化值可较直观地反映疗效,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数据,可有效指导肝癌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例报告
    妊娠合并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1例
    陈文俊, 王霞, 郭庆禄
    2022, 28(5):  725-7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浆膜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胸腹水1例
    颜万胜, 叶刚
    2022, 28(5):  727-7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常因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而在临床中容易被忽略。目前EG的发病率较低,而浆膜型EG更为罕见。本文主要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典型的伴有胸腹水的浆膜型EG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医护人员对EG(特别是浆膜型EG)的认识,提高对EG的诊治与鉴别能力,减少漏诊、误诊。
    护理研究
    自制一体式吸痰冲洗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操作中的应用研究
    冯丽琴, 王丰歌, 范银萍, 卢霞芬, 刘小凤, 胡国芳
    2022, 28(5):  730-7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使用不同管道冲洗装置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痰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痰用物所用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气管切开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7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Micro Scan Walkaway 40细菌生化药敏鉴定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的辅助下监测并记录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后不同管道冲洗方法对冲洗液细菌菌落数、吸痰操作时间及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的影响。采用t、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传统吸痰装置吸痰后,冲洗液开启后4 h、8 h和24 h细菌菌落数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4.50(0,258.00)cfu/ml,使用自制一体式吸痰装置吸痰后分别为0(0,0)cfu/ml、0(0,0)cfu/ml、0(0,1.75)cf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549、-3.371,P=0.041、0.011、0.001)。使用自制一体式吸痰装置吸痰操作时间[(78.59±6.11)s]及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11.27±0.86)min]少于传统吸痰装置[分别为(114.19±5.88)s、(17.22±1.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47、-7.514,均P<0.01)。结论 自制一体式吸痰冲洗装置可有效降低冲洗液的细菌菌落数、缩短吸痰操作时间和更换吸痰物品所用时间。该方法安全、经济、省力,同时优化流程,可在临床中应用。
    癌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婉珠, 罗泽槟, 陈楚君, 王沛如, 洪丽纯
    2022, 28(5):  734-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5.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提高癌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20年7月至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2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并分析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Kruskal-Wallis H、曼-惠特尼、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3(81,100)分,生活质量总体健康领域分数为66.7(50.0,75.0)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院准备度总分与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呈正相关(r=0.267,P<0.01);与疲倦领域得分呈负相关(r=-0.408,P<0.01);总体健康状况和个人状态领域得分呈正相关(r=0.460,P<0.01);角色领域与适应能力领域得分呈正相关(r=-0.342,P<0.01);经济困难状况与预期性支持呈负相关(r=-0.337,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癌症患者的年龄、疲倦症状和总体健康是出院准备度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癌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采取个性化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