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本刊简介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投稿指南
往期查询
本刊动态
视频中心
创新与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构建老年“心衰-高血压”共病风险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于建辉, 马静, 毛丽, 杨虹
2022, 28(4): 446-4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构建老年“心衰-高血压”共病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心衰分为合并心衰组(124例)和未合并心衰组(376例)。合并心衰组男88例、女36例,年龄(74.25±4.38)岁;未合并心衰组男234例、女142例,年龄(73.66±5.25)岁。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心衰-高血压”共病风险进行分析和模型建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模型效果。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血压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合并感染、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合并左心室肥厚、吸烟是心衰-高血压共病的影响因素(
OR
=1.071、0.852、1.835、1.978、2.002、2.552、1.988;均
P
<0.05)。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灵敏度为0.685,特异度为0.835,约登指数为0.521,AUC >0.7,预测效能中等。
结论
高血压患者心衰的患病率较高,血压水平、BMI、合并感染、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合并左心室肥厚、吸烟是心衰-高血压共病的影响因素,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精氨酸对肺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的进展
苏昕妍, 金灿, 池永学
2022, 28(4): 449-4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肺损伤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但目前临床尚无对于急性肺损伤的特效治疗措施,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急性肺损伤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精氨酸是健康成年人中尿素、多胺、脯氨酸和其他蛋白质的合成所必要的氮载体,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且能够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精氨酸通过产生大量一氧化氮等或产生免疫作用预防或治疗肺损伤,为深入了解应用精氨酸治疗肺损伤的研究现状,本文着重探讨精氨酸对肺损伤的保护效应,为临床治疗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慢性肾脏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
高敏, 李啟俊, 蒋文功, 吕路
2022, 28(4): 453-4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关系,评估RDW对于CKD患者LVDD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行超声心动图的成年CKD患者,男83例、女49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及LVD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LVDD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RDW对LVDD的预测价值。
结果
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有59例,LVDD组有73例。LVDD组的收缩压、RDW较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高(均
P
<0.05);LVDD组中冠心病的比例较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高(
P
=0.037);LVDD组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LVDD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低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均
P
<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示RDW与E/e'、室间隔厚度(IVST)、磷(P)、钙磷乘积(Ca×P)、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呈正相关(均
P
<0.05),RDW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均
P
<0.05);E/e'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LVMI、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二尖瓣血流的舒张早期和晚期速度峰值比值(E/A)、P、Ca×P、CysC、RDW呈正相关(均
P
<0.05),E/e'与e'、eGFR、H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负相关(均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LVDD的危险因素(
OR
>1),Hb是LVDD的保护因素(
OR
<1)。ROC分析显示RDW预测LVDD的AUC为0.612,灵敏度78.9%,特异度50.8%。
结论
CKD患者较容易发生LVDD,检测RDW对预测CKD患者并发LVDD存在一定的价值。
CYP2C19基因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
张宪芬, 张殿宝, 韩婉青, 王永生
2022, 28(4): 459-4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否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其对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OPCAB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基因指导组根据CYP2C19基因不同分为快代谢型亚组和非快代谢型亚组,快代谢型亚组患者OPCAB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非快代谢型亚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传统治疗组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亚组和替格瑞洛亚组,术后分别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治疗。比较患者术后30 d及术后6个月MACE及出血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158例患者中,因不符合标准,31例患者先后退出本研究,最终入组127例患者。基因指导组患者63例,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62.65±7.88)岁,根据CYP2C19基因不同分为快代谢型亚组20例、非快代谢型亚组43例;传统治疗组患者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61.91±8.99)岁,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亚组32例、替格瑞洛亚组32例。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术后30 d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1/63)、10.9%(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703,
P
=0.030);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分别为3.2%(2/63)、14.1%(9/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757,
P
=0.029)。基因指导组和传统治疗组患者术后30 d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4/63)、10.9%(7/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845,
P
=0.358);术后6个月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9%(5/63)、12.5%(8/6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720,
P
=0.396)。
结论
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进行精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OPCAB术后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MSCT多期增强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分析及与病理分期对照研究
刘斯平, 毛海燕
2022, 28(4): 464-4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市中医院及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3例,其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65.3±10.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全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并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分析患者MSCT影像资料,得出术前CT TN分期诊断结论。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评判标准,评价术前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研究MSCT的准确性;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术前T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1.78%(67/73),其中T
1
~2
期的准确率为84.61%(11/13),T
3
期准确率为93.55%(29/31),T
4
期诊断准确率为93.10%(27/29),T
3
及T
4
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
1
~2
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24,
P
<0.05)。CT T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69,这说明二者一致性非常好。术前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3.97%(54/73),准确率与T期相比明显较低;其中N
0
期准确率为65.62%(21/32),N
1
期为79.17%(19/24),N
2
期为82.35%(14/17),N
0
期准确率明显低于N
1
、N
2
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72,
P
<0.05)。CT N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11,这说明二者一致性较好。
结论
MSCT多期增强的应用能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浅谈攀登式计划在超声医学专业型硕士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刘韬, 陈庭威, 严宝妹, 沈华伟, 邹慧敏, 袁晓燕, 梁伟翔
2022, 28(4): 468-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超声检查因其无创、经济、便捷成为不同年龄段人群体检内容的主要项目之一,超声医师需求量也不断增长,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四证合一”型研究生,是超声医学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培养出同时拥有扎实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素质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满足目前的需求,是现今超声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亟需解决的挑战之一。
丁苯酞软胶囊与艾地苯醌在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李玉凤
2022, 28(4): 471-4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鹤壁朝阳仁爱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65例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69.27±2.51)岁;研究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69.50±2.76)岁。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研究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阻力指数(R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舒张末期流速(EDV)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MoCA评分为(23.43±2.75)分,高于对照组的(19.7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颈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DV、PSV指标分别为(19.93±4.96)cm/s、(75.95±10.25)cm/s,均大于对照组(17.55±5.21)cm/s、(70.16±15.16)cm/s,RI为(0.60±0.07),小于对照组(0.66±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前,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理能力、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生活影响评分分别为(49.35±8.16)分、(52.35±9.44)分、(39.86±6.28)分、(40.13±5.52)分,均高于对照组(43.55±7.84)分、(46.61±8.93)分、(34.34±6.55)分、(35.41±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脑供血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MoCA评分。
入院血清Lp-PLA2水平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卒中风险
钱明月 张浩江 葛中林 于善花
2022, 28(4): 475-4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入院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发生风险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患者179例,其中男100例,女79例,年龄(66.2±7.8)岁。根据TIA发病后90 d随访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28例和非卒中组151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p-PLA2预测卒中发生的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卒中组患者基线收缩压、血清Lp-PLA2水平、症状持续时间≥60 min比例、ABCD
2
评分、血管狭窄率、不稳定斑块率分别为(158.4±27.4)mmHg(1 mmHg=0.133 kPa)、(286.5±18.9)μg/L、39.2%(11/28)、6.00(5.00,6.00)分、78.6%(22/28)、78.6%(22/28),均高于非卒中组(146.3±25.2)mmHg、(230.5±17.2)μg/L、13.2%(20/151)、4.00(3.00,5.00)分、36.4%(55/151)、38.4%(58/151),而双抗血小板使用率为60.0%(15/28),低于非卒中组83.3%(115/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收缩压、LP-PLA2、症状持续时间≥60 min、ABCD
2
评分、血管狭窄、不稳定斑块为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OR
>1),双抗血小板治疗为卒中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OR
<1)。Lp-PLA2预测早期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
CI
:0.657~0.848;
Z
=5.142,
P
<0.001),最佳截断值为212.6 μg/L,灵敏度为85.66%,特异度为52.67%。
结论
Lp-PLA2是TIA患者出现早期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早期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昼夜节律类型量表的汉化及在医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汪晓寒, 吴松起, 付悦, 费文玲, 马媛媛, 王国栋, 吴彩琴
2022, 28(4): 479-48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最新的11条目昼夜节律类型量表(Circadian Type Inventory, CTI)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方法
采用改良后的Brislin翻译模型进行汉化;选择2018年1月至6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各专业本科生308名(样本1)及新乡医学院本科生224名(样本2)进行调查,评估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①使用临界比率值法和相关分析法来检验条目的鉴别度和同质性;②使用专家咨询法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③量表的信度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308名学生(样本1)中,有效问卷288份,其中男76名,女207名,缺失5名,平均年龄20.45岁;224名学生(样本2)中,男27名,女197名,平均年龄19.80岁。中文版量表共有11个条目,2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8.109%,昼夜节律稳定性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幅度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54。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265~0.684(均
P
<0.001)。
结论
汉化的CTI在医学生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雪婷, 陈晓仪, 吴怡雯, 蔡泳娜, 肖明月, 陈凤娟, 韩嫱琳, 邱少东, 祝志敏, 陈菲
2022, 28(4): 484-4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占所有肿瘤中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也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超声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能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可定量分析的高维数据。近年来,超声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面。本文就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后妇女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磊, 孙丹丽, 周雅娟, 彭星, 杨一君
2022, 28(4): 488-4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后妇女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9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年龄(52.34±7.46)岁,试验组年龄(52.17±7.32)岁。两组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围术期治疗,试验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康复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38±0.62)d,低于对照组(6.97±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1.61±4.28)h、(60.35±6.14)h、(1.34±0.36)d,均低于对照组(25.49±5.56)h、(64.28±7.32)h、(3.58±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试验组术后6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21±0.46)分、(1.17±0.22)分,均低于对照组(5.56±0.74)分、(3.24±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可促进绝经后妇女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且安全可靠。
表观扩散系数鉴别低及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
张苏波, 徐永军, 刘静芳, 夏加宝, 张海军
2022, 28(4): 492-4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鉴别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6月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5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资料,平均年龄65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组(Gleason评分≤6分,20例)和中高级别组(Gleason评分≥7分,38例)。所有患者均行完善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别测量癌灶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标准化ADC值(ADCn),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两组间ADCmin、ADCmean、ADCn差异;绘制3种不同ADC值鉴别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鉴别诊断低级别和中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效能。采用
Z
检验比较各AUC之间差异。
结果
低级别组ADCmin、ADCmean、ADCn值分别为(0.734±0.063)×10
-3
mm
2
/s、(0.816±0.091)×10
-3
mm
2
/s、(0.631±0.037)×10
-3
mm
2
/s,均高于中高级别组(0.646±0.055)×10
-3
mm
2
/s、(0.698±0.059)×10
-3
mm
2
/s、(0.570±0.023)×10
-3
mm
2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种ADC值鉴别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AUC由高到低依次为ADCn 0.919、ADCmin 0.867、ADCmean 0.809。
结论
ADCmin、ADCmean、ADCn均可以用来鉴别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其中ADCn效能更为显著,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影像依据。
射精管囊肿合并前列腺小囊结石1例及文献复习
杨国尚, 阮黎, 李刚, 李正明
2022, 28(4): 497-5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精囊镜在血精症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探讨血精症病因、诊断及手术探查的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9月21日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的1例右侧射精管囊肿合并前列腺小囊结石患者的诊疗经过。综合文献报道,对该病诊断与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
患者因精液带血入院。术中可见右侧精囊开口肿大,精囊镜进入困难;行前列腺小囊探查,小囊壁渗血水肿及大量结石,行取石术。术后随访1个月疗效满意。
结论
血精症病因复杂。对未明确原因的血精症患者,内窥镜的探查对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广州市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李珂欣, 黄美凌, 江紫妍, 蔡益香
2022, 28(4): 500-50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市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州市6所医院的助产士采取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自我鉴定、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培训现状3部分。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方差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1.4%(148/162),调查的助产士均为女性,40.5%(60/148)的助产士年龄为26~35岁,有65.5%(97/148)的助产士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81.8%(121/148)的助产士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1.5%(91/148)助产士所在医院有严格的培训及考核标准,医院相关部门不重视和医院条件有限是影响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高低的主要原因;助产工作年限越高、年龄越大、职称越高,高危预警评估能力越强(均
P
<0.05)。三级甲等医院对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重视程度高于三级乙等和二级及以下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5.32,
P
=0.02)。在助产士是否满足医院高危妊娠的相关培训方面,二级及以下医院有48.0%(12/25)助产士不满足,高于三级乙等医院30.8%(8/26)和三级甲等医院21.6%(2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9.65,
P
=0.04)。
结论
目前广州市助产士对高危预警的评估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制定相关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统一培训制度和考核标准,以规范化提高助产士临床的高危预警评估能力。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在构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中的应用
吴少丽, 叶燕芬, 王海英, 冯燕英, 黄细妹, 时光
2022, 28(4): 505-5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构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中的应用,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活动前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住入院的前10名单病种患者35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67例,女184例,年龄为56(44,69)岁;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构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为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即设定目标及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根据最佳方案制定对策并实施,所有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检查及标准化管理,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及提出今后的计划。活动后收集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住入院的同病种患者368例为试验组,其中男168例,女200例,年龄为46(61,71)岁;评价活动前后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本科患者护理质量得分率、满意度得分、住院天数分别为92.50%(22 126/23 920)、94.55(89.09,98.18)分、7(5,9)d;品管圈活动前分别为84.29%(19 231/22 815)、87.27(78.18,96.36)分、7(5,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计划执行率及护士业务查房考核得分分别为47.97%(876/1 826)、70.00(65.00,76.00)分及81.40%(1 558/1 914)、70.00(65.25,80.0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此外,成功申报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获得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改善项目等多个奖项,收获了较多无形成果。
结论
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降低住院日,并能提高护士护理计划执行率及业务查房能力;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护士服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为以单病种为导向的护理服务全过程模式的推行提供基础。
棍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黄诗, 雷智, 周双武, 李华峰, 梁文, 谭永振
2022, 28(4): 511-5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60例归为对照组(开展小针刀治疗),余下160例归为观察组(开展棍针治疗)。对照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53.25±6.78)岁;观察组男92例、女68例,年龄(53.40±6.20)岁。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有效率与治疗前后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和上肢麻木评分情况。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行配对
t
检验。
结果
对照组的眩晕改善有效率为98.13%(157/160),高于观察组80.63%(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48±0.38)分、(0.82±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8±0.40)分、(1.58±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上肢麻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分别为(1.90±0.58)分、(1.94±0.52)分,均低于治疗前(5.40±1.35)分、(5.32±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棍针治疗对颈肩部疼痛和头痛症状有良好疗效,小针刀治疗对于眩晕症状有良好疗效,2种疗法均能改善上肢麻木症状,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专题:新冠疫情防控
广州市疫情封控区应急状态下过渡病区建设与护理管理经验
刘宇, 徐健莹, 邓丽丽, 关丽娟, 李鉴基, 林静霞, 吴巧媚, 杨丽明
2022, 28(4): 516-5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医院所在区域实施紧急封控封闭管理,如何将普通病房改建为收治来自中高风险区域患者的过渡病区,使区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又能保障护理质量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如何根据原有的环境及人员条件,对普通病房进行改建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收治封控区域内的患者。在封控区域内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广州市疫情封控区综合隔离病区患者的风险识别及分级管理策略
曹莹, 杨丽明, 林静霞, 刘宇, 张晓春, 杨艳婷, 邓丽丽
2022, 28(4): 520-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封控区域内患者来源进行风险识别,构建分区分级管理策略。
方法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先前建设隔离病房的经验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地区的收治情况,建立患者从风险识别到分区分级管理的规范模式。
结果
构建了从收治流程到病房分级管理的精准防控模式,封控期间的21 d隔离病区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成功收治并分流了159例患者,绿色通道手术9台。
结论
隔离病区内针对患者风险等级,有效做出相应防控及管理,能够优化患者的收治流程,加快周转。
血液透析中心疫情防控策略
彭鹿, 邓丽丽, 张晓蕾, 林静霞
2022, 28(4): 523-5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6月3日至24日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片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区域封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血透中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流程,开展了接诊流程制定、职工培训、患者告知及管理、新收治患者流程制定、清洁消毒规范制定等一系列管理工作。血液透析中心来自封控区域的中高风险患者近25例,新收入患者10余例,隔离病区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约10例次。所有患者的核酸筛查、透析治疗、分诊风险甄别、消毒隔离有序进行。在此期间,无医务人员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社区内感染。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控区域内,血透中心制定关键流程、严格把关核酸筛查、多方位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消毒隔离措施、隔离病区的设立等,可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精细化流程在封控区大型核酸筛查中的应用
赵娣, 邓丽丽, 胡杏平
2022, 28(4): 526-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2021年6月3日至6月23日封控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护理人员对封控区域人群准确快速安全的完成咽拭子采集工作,均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件。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与总结护理人员在封控区域大型核酸筛查采集咽拭子的精细化流程,为以后的大规模核酸筛查工作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与经验总结。
论著
103例胎儿孤立性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染色体分析
肖珍, 尚宁, 冯景煦, 廖敏彦, 马秋萍
2022, 28(4): 529-5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孤立性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孕妇的产前管理和临床咨询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诊断为孤立性ARSA的胎儿共103例,所有胎儿均在早孕期行唐氏筛查,中、晚孕期行Ⅲ级产前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染色体检查,孕妇年龄(31.1±5.30)岁。
结果
所有孤立性ARSA胎儿中染色体异常9例(8.7%),包括21-三体2例、Turner综合征2例、意义不明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17p12缺失1例、47XYY 1例,未发现18-三体及22q11微缺失。
结论
孤立性ARSA可能是21-三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唯一产前预测因子,产前超声检查ARS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三七总皂甙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的影响
郭智华, 鲁培, 卢晓燕, 黄淑妍, 陈兴
2022, 28(4): 532-5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UAP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NS组各35例,另以30例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男/女为21/14,年龄(70.5±8.1)岁;PNS组男/女为20/15,年龄(71.7±10.2)岁;对照组男/女为18/12,年龄(70.7±8.8)岁。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PN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PNS。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肌酐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Th1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和Th2细胞分泌的白介素-4(IL-4)表达水平,计算IFN-γ和IL-4比率作为Th1/Th2细胞功能平衡指数。观察常规治疗组和PNS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老年UAP患者治疗前血浆IFN-γ水平和Th1/Th2明显升高(均
P
<0.05),而IL-4水平明显降低(
P
<0.05)。与治疗前相比,老年UAP患者治疗后血浆IFN-γ水平和Th1/Th2明显降低(均
P
<0.05),而IL-4水平明显升高(
P
<0.05)。PNS组患者血浆IFN-γ水平及Th1/Th2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均
P
<0.05),而两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PNS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1.4%(32/35)比80.0%(28/35)](
P
<0.05)。
结论
PNS用于治疗老年UAP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其抑制Th1细胞活化并改善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相关。
两种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肩周炎方面的对照研究
杨千帆, 张瑾, 曹学兵
2022, 28(4): 536-5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电磁式及液电式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情况,以求为肩周炎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且患者依从性高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或者住院接受肩周炎相关治疗的患者88例(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39例,年龄45~75岁),简单随机均分成采用电磁式冲击波源(研究组)及液电式冲击波源(对照组)进行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3次,并均辅予常规功能康复。评定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计量资料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11±0.25)分、(0.89±0.43)分和(2.54±1.02)分、(1.02±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3、0.00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的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为(2.03±0.29)分、(0.90±0.35)分和(2.55±1.15)分、(1.01±0.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0.014)。研究组和对照组组间在治疗过程中的3个时间点(治疗1、2、3周后),其组间的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电磁式和液电式冲击波在治疗肩周炎方面有相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电磁式冲击波的磁场及能量输出稳定且不产生电火花及噪声,因此更值得临床推广。
3D打印导板引导下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治疗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王永胜, 王志强, 李书清, 周世聪, 王宗宝
2022, 28(4): 540-5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利用3D打印导板引导下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治疗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治疗的124例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56.9±2.4)岁;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55.2±3.6)岁。研究组62例,均采用3D打印导板引导下快速锥颅软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62例,均采用术前头颅CT定位后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穿刺血肿准确率、术后带管时间、血肿清除比例、术后颅内感染率等指标。计量资料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穿刺准确率、术后带管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6.90±2.40)min比(48.06±3.74)min,100.00%(62/62)比88.71%(55/62),(3.15±0.26)d比(4.62±0.82)d,(3.56±1.26)ml比(6.94±2.26)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颅内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7)。
结论
3D打印导板引导下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治疗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与单纯术前头颅CT定位快速锥颅软通道穿刺治疗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相比,效果更佳,是一项精准、安全、可靠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临床研究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亚丽
2022, 28(4): 545-5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三门峡市康复医院确诊的85例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简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35±6.17)岁;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41.27±6.24)岁。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80.95%(34/42)(
P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胁腹胀痛、食少纳呆及神疲懒言症候积分分别为(2.08±0.28)分、(1.96±0.37)分及(2.17±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23±0.22)分、(2.17±0.24)分及(2.32±0.27)分(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
吴珊珊, 马文君
2022, 28(4): 548-5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水平、生存情况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女性30例、男性23例,年龄(58.69±1.28)岁;观察组女性31例、男性22例,年龄(57.96±1.32)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protein fragment 19,CYFA21-1)、血清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新生血管指标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生存状况、不良反应等。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用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47%(40/53)高于对照组49.06%(26/53)(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YFA21-1、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GF-β1、VEGF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VEGF低于对照组(均
P
<0.05)。观察组生存率60.38%(32/53)高于对照组37.74%(20/53)(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87%(10/53)与对照组22.64%(12/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新生血管指标,提高生存率,安全有效。
≥60岁住院PICC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宋丹
2022, 28(4): 552-5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60岁住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17例行PICC置管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41例,年龄(74.73±4.36)岁。从置管第1天开始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每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血栓组(21例)与无血栓组(96例),
χ
2
检验单因素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总结影响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
结果
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无症状血栓患者16例(76.19%),有症状血栓患者5例(23.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
=9.034)、导管尖端位置(
OR
=10.496)、导管型号(
OR
=3.370)、是否长期卧床(
OR
=6.573)、是否有恶性肿瘤(
OR
=5.270)、化疗史(
OR
=4.655)、置管史(
OR
=5.191)、血栓史(
OR
=3.168)均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均
P
<0.05)。
结论
老年患者PICC置管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导管尖端位置、是否长期卧床、是否有恶性肿瘤、化疗史、置管史、血栓史等因素有关。
病例报告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张莉苏, 方海燕, 梁银莹, 黄君
2022, 28(4): 556-5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临床上较罕见,容易误诊为皮肤其他常见的良性肿瘤而做常规切除,应加强超声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为临床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价值。为探讨DFSP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降低复发风险,现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7月收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超声表现:右侧胸壁处皮肤层见混合回声结节,大小约12 mm×24 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回声欠均匀,内见条索状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节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
Percheron动脉闭塞致青年双侧丘脑梗死后静脉溶栓1例
李志霞, 岳祥海, 孙新虎, 詹霞
2022, 28(4): 559-5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AOP)是丘脑旁正中动脉的一种变异类型,其闭塞所导致的丘脑梗死占所有丘脑梗死的4%~18%。双侧丘脑梗死是后循环梗死中比较罕见的一种表现,仅占所有后循环梗死的11%。而青年卒中病因与老年人有所差异而且更为复杂。本文报道2021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青年双侧丘脑梗死并结合多模式影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病例特点分析。
护理研究
PBL-Seminar结合鲶鱼效应在ICU护士新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陈英, 徐庆梅, 张磊
2022, 28(4): 563-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研讨会(Seminar)结合鲶鱼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新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岗胜任的6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名,年龄(33.52±1.2)岁;女48名,年龄(34.48±1.4)岁。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护士。对照组以PBL-Seminar模式培训新技术,观察组以PBL-Seminar结合鲶鱼效应对ICU护士进行新技术培训。两组培训结束后,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并对培训后的科室新技术掌握情况、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科室新开展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理技术、鼻空肠管置入技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重症超声护理技术的掌握情况评分分别为(22.16±1.06)分、(21.94±1.16)分、(20.66±1.86)分、(24.08±2.2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08±2.32)分、(15.78±1.96)分、(14.84±2.18)分、(18.9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观察组ICU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基础护理、专科理论与实践、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应急与协调、感染控制管理、教学科研、其他胜任能力评分分别为(10.06±0.76)分、(9.88±0.75)分、(14.56±0.82)分、(6.12±0.85)分、(14.32±0.65)分、(9.87±1.55)分、(8.95±1.76)分、(7.00±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84)分、(5.86±2.10)分、(9.22±2.12)分、(3.66±1.96)分、(10.06±2.15)分、(7.45±1.00)分、(5.01±0.71)分、(5.21±0.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抢救配合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评分分别为(22.8±1.6)分、(23.2±1.5)分、(23.5±1.6)分、(22.4±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2.6)分、(18.2±2.4)分、(18.0±2.9)分、(17.4±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
结论
PBL-Seminar结合鲶鱼效应的培训学习模式有利于加快ICU护士对新技术掌握,提高ICU护士岗位胜任力,提高医生对ICU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ICU中推广应用。
ICU护士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与维护情况认知现状调查与研究
杨昆
2022, 28(4): 568-5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与维护情况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以提高其置管技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于2021年3月至5月从山东省烟台市5所综合医院抽取20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与维护情况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调查得知,90.0%(180/200)的护士置管前会评估患者凝血情况;常用动脉导管类型为专用动脉留置针,占比78.5%(157/200);92.0%(184/200)的护士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但有31.0%(62/200)的护士置管不实施局部麻醉,40.0%(80/200)的护士置管前偶尔或从不进行Allen试验,45.0%(90/200)的护士足背动脉置管前偶尔或从不评估足部侧支血流情况,且86.0%(172/200)的护士偶尔或从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动脉穿刺置管;90.0%(180/200)护士表示有动脉标识;91.0%(182/200)护士选择无菌透明敷料;98.5%(197/200)护士经常更换敷料;89.0%(178/200)护士每班评估导管通畅情况;84.0%(168/200)护士常规冲洗动脉导管;60.0%(120/200)护士采用肝素盐水冲洗液;60.0%(120/200)护士会按说明书要求更换一次性传感器;99.0%(198/200)的护士一直或偶尔评估患者穿刺部位侧肢情况。
结论
烟台综合医院ICU护士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与维护的认知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医院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及规范,加强ICU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其置管技能,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预防医学
体检人群的饮食行为与BMI及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辜思存, 刘琴
2022, 28(4): 572-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的饮食行为,探讨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
于2021年3月至5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体检人群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成人饮食行为评价量表(EBES)调查饮食行为,比较不同BMI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的EBES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异。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EBES得分与BMI的相关性;Spearman分析EBES得分与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
共335例体检人群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187例、女148例;低体质量38例(11.34%),正常体质量221例(65.97%),肥胖前期55例(16.42%),肥胖21例(62.69%);糖尿病37例(11.05%);高血压44例(13.13%)。正常体质量组EBES的零食、健康饮食观念、便利、口味倾向、进食规律、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肥胖前期及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糖尿病组EBES的健康饮食观念、便利、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及总分均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高血压组EBES的健康饮食观念、进食规律、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维度及总分均低于非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BMI与EBES的零食、健康饮食观念、便利、口味倾向、进食规律、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r
=-0.298、-0.235、-0.274、-0.262、-0.158、-0.180、-0.217、-0.271、-0.352,均
P
<0.05);糖尿病与EBES的健康饮食观念、便利、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r
=-0.281、-0.158、-0.149、-0.270、-0.232、-0.131,均
P
<0.05);高血压与EBES的健康饮食观念、进食规律、情绪影响、吃饭速度、饮食习惯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性(
r
=-0.307、-0.114、-0.122、-0.273、-0.207、-0.137,均
P
<0.05)。
结论
BMI、糖尿病、高血压与EBES相关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体检者存在不同类型的不良饮食行为。
某医院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的回顾性研究
毛晓芬, 杨波, 唐莉, 龚婷婷, 左慧, 吴丽美
2022, 28(4): 577-5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某医院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疫苗后不良反应与抗体水平,为疫苗接种提供研究数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广州某三级医院的1 280名医院工作人员接受北京生物或者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完成2剂次接种后14 d、6个月后新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 2种抗体结果。1 280人中新冠疫苗接种后14 d自愿检测抗体者有375人(A组),接种6个月后自愿检测者有238人(B组),接种14 d后与6个月后均有检测抗体者123人(C组)。其中男469人、女811人,疫苗接种年龄段为18~59岁,分为18~38岁(低年龄组)与39~59岁(高年龄组)。分别统计分析A组、B组、C组内性别之间以及高、低年龄组之间产生的IgG和IgM 2种抗体水平,并且比较C组2种抗体在接种后14 d与6个月时的变化。数据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
检验。
结果
共2 428人次接种信息,监测不良反应信息27条,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27/2 428),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8%(19/2 428),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42/2 428)。A组阳转率IgG为92.0%(345/375),IgM为45.6%(171/375);抗体S/CO值IgG为14.90(5.80,31.70),IgM为0.88(0.30,2.98)。B组阳转率IgG为49.5%(118/238),IgM为0.8%(2/238);抗体S/CO值IgG为0.99(0.35,3.01),IgM为3.00(0.20,0.07)。C组接种14 d后IgG抗体S/CO值为14.80(6.98,29.60),接种6个月后为0.95(0.29,2.80);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为0.89(0.30,2.94),接种6个月后为0.03(0.02,0.07)。B组接种6个月后IgG抗体以及C组接种14 d后IgM抗体S/CO值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均
P
<0.05),其他各组接种后14 d或6个月后IgG和IgM 2种抗体均于性别、高低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C组中无论是男性、女性,还是高、低年龄组,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IgG、IgM 2种抗体S/CO值均较接种14 d后显著降低(均
P
<0.05)。
结论
北京生物和科兴中维2家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在该医院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取得了近期的预期效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产生了免疫抗体。
综述
逆行输尿管镜手术感染性并发症的预防及策略
杨逸铭, 张剑锋, 关登海, 柳建军
2022, 28(4): 582-5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逆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发展及普及,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病率升高。泌尿系结石与尿路感染密不可分,其中很大一部分经济负担都偏向于与感染相关的结石。泌尿系感染是结石术后最多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尿源性脓毒血症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感染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共病条件、解剖异常、手术因素和局部抗微生物敏感性。了解这些风险以及减轻风险的适当步骤是降低术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当前与逆行输尿管手术相关结石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文献。
RBP4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刘振, 孙经武, 张宁, 石新烨, 刘婧玚
2022, 28(4): 586-5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脂钙蛋白家族的成员,它是从肝脏和脂肪组织分泌的唯一的视黄醇(维生素A)特异性转运蛋白,在胰岛素敏感性中起决定性作用。尽管RBP4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目前有关RBP4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甚少,因此深入探究RBP4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对RBP4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付林, 刁树玲
2022, 28(4): 589-5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4.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效的间充质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细胞的生长、运动和形态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并抗纤维化和抑制细胞凋亡,对心血管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形成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型在机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分布差异显著,且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血管动脉钙化、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对肝细胞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一条新思路,本研究从肝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