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本刊简介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投稿指南
往期查询
本刊动态
视频中心
创新与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2-11-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3D导板引导下微种植支抗精准植入的应用研究
朱房勇 薛黛 许艳华 高宇峰 吴祥冰
2022, 28(22): 3109-31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进行微种植支抗精准植入的计算机导航设计和3D打印系统的建立,并对此技术的精准度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5例(共30颗)需行微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7.11±6.28)岁。术前需要在3 Shape Dental System软件中将锥形束CT(CBCT)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文件与模型所扫描的STL文件导入其中,需要处理完成相关数据拟合匹配操作,设计出3D导板。术中采用助攻法植入,术后CT评估微种植支抗的位置和植入角度。采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确定3D导板引导下微种植支抗精准植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制作流程,完成微种植体手术导板的设计与制作。经过CBCT验证,在微种植体颈部、根部与原设计的平均偏差值分别为(0.40±0.13)mm、(0.60±0.21)mm,角度平均偏差值在近远中向、颊舌向分别为(3.21±1.15)°、(3.71±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Ⅰ级、Ⅱ级各为26颗、4颗,无Ⅲ级。术后1、3个月微种植体均无松动记录。
结论
3D导板引导下,微种植体的植入更精确,该技术做到精确定位,从而保证了植入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功率。
纤维蛋白原、血栓弹力图(K值)和血栓弹力图(α角)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杨小云 申潇竹 赵晓斐 谢春辉 赵金燕 胡广云
2022, 28(22): 3113-31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K值)、TEG(α角)]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否具有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复杂病变组(111例)、非复杂病变组(72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Fib、TEG(K值)、TEG(α角)水平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l-Wallis检验、
χ
2
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组Fib水平高于非复杂病变组及对照组[(4.23±1.05)g/L比(3.84±0.71)g/L、(3.76±0.8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530,
P
=0.012);复杂病变组TEG(K值)低于非复杂病变组及对照组[(2.18±0.42)min比(2.32±0.59)min、(2.41±0.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2.130,
P
=0.0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是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危险因素(
OR
=2.023,
P
=0.015),TEG(K值)是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保护因素(
OR
=0.591,
P
=0.018);通过ROC分析,Fib联合TEG(K值)预测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8%和63.5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67 g/L和2.07 min。
结论
老年ACS患者入院时Fib和TEG(K值)水平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相关,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有预测价值,Fib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EG(K值)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保护因素。
依托咪酯通过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王冰艳 刘爱芬 孙凤仙
2022, 28(22): 3118-31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进行。将5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0只SPF级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其中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2.5、5.0 mg/kg依托咪酯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10 mg/kg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 d,灌胃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小鼠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MAP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内间比较用LSD
-t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跨平台次数、平台区停留距离、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均降低,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增加,上调TNF-α、IL-10、IL-1β蛋白表达,下调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p-p38蛋白表达(均
P
<0.05);与模型组比较,依托咪酯低、中、高剂量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跨平台次数、平台区停留距离、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均升高,神经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含量均降低,并下调TNF-α、IL-10、IL-1β蛋白表达,上调p-ERK1/2、p-p38蛋白表达(均
P
<0.05)。
结论
依托咪酯可能通过增加MAPK/ERK信号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认知功能,并减轻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高龄产妇对早产儿养育及健康知识需求调查
吕攀攀 刘芳 王鑫 耿立蒙 刘聪聪
2022, 28(22): 3124-31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高龄产妇在养育早产儿过程中主要关注的内容及迫切需求的知识。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并建立档案的高龄产妇早产儿35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就诊早产儿月龄均在0~3月龄,采用现场询问记录方式对就诊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
高龄产妇在照料早产儿过程中主要关注的内容及迫切需求的知识中,最多是日常护理措施、常见异常情况处理方法、维生素补充及营养素缺乏情况,占比分别为89.89%(320/356)、86.24%(307/356)、81.18%(289/356)。早期早产儿父母关注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导、预防接种知识、大小便问题,占比分别为98.31%(58/59)、96.61%(57/59)、96.61%(57/59);晚期早产儿父母主要关注日常护理措施、常见异常情况处理方法,占比分别为88.89%(264/297)、84.85%(252/297)。一胎父母主要关注内容是日常护理措施、母亲饮食注意情况、大小便问题,占比分别为95.45%(21/22)、86.36%(19/22)、86.36%(19/22);二胎及以上父母主要关注日常护理措施、常见异常情况处理方法、维生素补充及营养素缺乏情况,占比分别为89.52%(299/334)、86.83%(290/334)、81.74%(273/334)。
结论
高龄产妇在养育早产儿过程中主要关注的内容及知识需求迫切,早产儿周龄及胎次不同,需求知识有所不同,需要一套常规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MNA-SF评分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廖静贤 申潇竹 苗磊
2022, 28(22): 3129-31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SF)评分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16例60周岁以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入院时的MNA-SF评分,以及第1、3天的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84.02±6.86)岁]和普通肺炎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81.89±8.92)岁],根据28 d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85.64±6.18)岁]和存活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81.99±8.54)岁]。采用
t
检验、秩和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3.47±1.14)分比(2.19±1.15)分]、MNA-SF评分[(6.33±2.00)分比(8.74±2.87)分]及入院第1天和第3天的白细胞计数(WBC)[(13.64±5.89)×10
9
/L比(9.67±4.08)×10
9
/L、(11.91±5.76)×10
9
/L比(7.98±2.38)×10
9
/L]、CRP[107.14(72.06,165.27)mg/L比50.87(22.98,91.13)mg/L、67.93(36.99,111.20)mg/L比16.80(11.40,26.06)mg/L]和CD64指数[3.11(1.78,5.40)比1.27(1.14,2.33)、1.80(1.14,3.15)比1.03(0.69,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116例病例中共有22例死亡,病死率为18.97%;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更高,而MNA-SF评分更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之间入院第1、3天的WBC、CRP和CD64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炎症指标CRP、CD64指数及WBC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为第3天大于第1天;其中CRP d1+CD64指数d1+WBC d1+MNA-SF评分预测预后的AUC为0.909,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72.9%;CRP d3+CD64指数d3+WBC d3+MNA-SF评分的AUC为0.963,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CRP d3和CD64指数d1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
P
<0.05)。生存曲线(K-M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d1 <1.55者28 d存活率显著高于CD64指数d1≥1.55者,两组28 d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55%比65.52%,
χ
2
=18.027,
P
<0.001)。
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MNA-SF评分可指导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治疗和预测预后。
调节性T细胞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异常克隆中的免疫机制研究
林莺 张荣东 陈琦 陈仁利
2022, 28(22): 3135-31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测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PNH异常克隆中可能的免疫机制。
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科就诊的31例PNH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发作性PNH 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3~69岁)、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68岁);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56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和Th细胞亚群变化以及CD4
+
CD25
+
T细胞和Th3细胞数量,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采用
F
检验、Bonferroni方法、
H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AA-PNH组CD4
+
/CD3
+
细胞和CD4
+
/CD8
+
比例低于对照组[(44.55±11.91)%比(57.61±6.90)%、0.66(0.38,1.26)比1.32(0.86,1.64)],CD8
+
/CD3
+
细胞高于对照组[(62.31±10.76)%比(45.51±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A-PNH组Th1/CD3
+
CD4
+
细胞高于发作性PNH组及对照组[(24.27±4.30)%比(12.61±3.02)%、(4.0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A-PNH组及发作性PNH组CD4
+
CD25
+
T细胞和Th3细胞的数量高于对照组[(67.82±15.67)×10
6
/L、(97.11±17.10)×10
6
/L比(43.86±9.52)×10
6
/L,(57.15±10.58)×10
6
/L、(82.27±15.15)×10
6
/L比(42.35±9.33)×10
6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发作性PNH组、AA-PNH组中FOXP3及TGF-β的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TGF-β及IL-10浓度均高于对照组[86.67%(13/15)、75.00%(12/16)比40.00%(10/25),73.33%(11/15)、62.50%(10/16)比36.00%(9/25),(49.76±2.03)μg/L、(37.29±1.78)μg/L比(17.01±3.27)μg/L,(7.86±1.17)pg/ml、(5.57±1.13)pg/ml比(1.33±0.4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PNH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功能亢进,推测其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使其在PNH异常克隆中逃避免疫监视。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对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王艳超
2022, 28(22): 3140-31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35例,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当时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研究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50.45±2.31)岁,采用艾普拉唑辅助治疗;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50.16±2.72)岁,采用内镜下止血+基础用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溃疡愈合时间,腹痛、发热症状缓解时间,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
χ
2
检验。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59%(65/68),高于对照组85.07%(5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287,
P
=0.038)。治疗后,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止痛时间[(2.21±0.35)d、(1.45±0.16)d、(1.17±0.26)d]均短于对照组[(3.44±0.72)d、(2.05±0.33)d、(1.92±0.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止血成功率91.18%(62/68)高于对照组77.61%(52/67)(
χ
2
=6.991,
P
=0.008)、再出血率3.23%(2/62)低于对照组19.23%(10/52)(
χ
2
=12.840,
P
<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接受常规止血、基础用药后可起到较好辅助效果,可快速止血、促进溃疡愈合,对实现彻底止血、降低再出血风险均有积极作用,此药未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4R危机管理理论在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黄素嫦 温桂香 余静 周敏 韩治军
2022, 28(22): 3144-31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76.17±9.27)岁,实施脓毒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77.22±9.0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损伤评分[(19.41±3.15)分、(24.85±4.49)分]均低于对照组[(23.27±3.41)分、(29.07±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5.315、3.969,均
P
<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479,
P
=0.034)。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6%(40/41),高于对照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3.905,
P
=0.048)。
结论
运用4R危机管理理论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病情和胃肠功能,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4R危机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应急中的效果体现
欧小萍 李玉群
2022, 28(22): 3149-31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4R危机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应急中的效果体现。
方法
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抽取的65例在发热门诊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危机管理,将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在发热门诊就医的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4R危机管理干预。对照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45.15±5.16)岁;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5.09±5.05)岁。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诊室环境、温馨提示、护患沟通评分分别为(3.35±1.10)分、(3.64±1.48)分、(3.27±1.14)分、(3.21±1.05)分,均高于对照组[(2.79±1.24)分、(2.95±1.00)分、(2.68±1.05)分、(2.82±1.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15%(4/65),低于对照组[20.0%(1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482,
P
=0.019)。观察组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药物管理、特色护理评分分别为(80.21±6.80)分、(77.62±2.53)分、(92.62±2.83)分、(88.62±5.93)分,均高于对照组[(77.80±3.51)分、(76.21±3.12)分、(91.03±3.42)分、(86.33±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针对在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采取4R危机管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各个科室借鉴推广。
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郭会娜 曹旸 连淑范 张文博
2022, 28(22): 3153-31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取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效果。
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0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2±2.10)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5.67±2.13)岁,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两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C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
χ
2
=3.991,
P=
0.046)。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22.59±3.61)分]、心理[(23.69±4.59)分]、精神[(19.67±4.27)分]、社会文化评分[(13.79±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6.648、5.254、3.462、4.790,均
P
<0.001)。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功能[(86.39±3.72)分]、生理职能[(83.37±3.59)分]、躯体疼痛[(85.45±3.70)分]、情感职能[(85.70±4.12)分]、生命活力[(85.57±3.80)分]、社会功能[(82.22±3.66)分]、心理健康[(83.40±3.68)分]、总体健康评分[(83.4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
t
=15.252、9.320、9.026、9.346、13.559、7.717、8.968、6.082,均
P
<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82.86±3.28)分]、并发症预防[(83.95±3.42)分]、操作技能[(82.87±3.38)分]、沟通方式[(82.96±3.73)分]、导管维护效果评分[(82.89±3.84)分]均高于对照组(
t
=2.928、3.297、2.905、3.303、3.157,均
P
<0.01)。
结论
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接受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不同照护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慧 申潇竹 伏兵
2022, 28(22): 3158-3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居家和机构照护模式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比较2种照护模式的优势和缺陷。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连云港市确诊脑卒中后1~3个月的老年人314例,按照护模式不同分为居家照护组和机构照护组,机构照护组患者来自于连云港市多家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居家照护组169例,男88例、女81例,年龄(75.64±6.15)岁;机构照护组145例,男70例、女75例,年龄(73.71±6.70)岁。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结果
城镇居民选择机构照护服务的比例为53.7%(109/203),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的32.4%(3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居家照护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0.35±2.62)分、(12.15±4.85)分,均低于机构照护组[(15.81±5.22)分、(17.65±5.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机构照护组日常生活能力、记忆思维能力评分分别为(58.98±7.09)分、(78.19±7.85)分,均高于居家照护组[(44.43±10.21)分、(67.62±9.58)分],感觉和情感控制力、参与能力、手功能评分分别为(32.98±4.23)分、(12.67±5.74)分、(49.62±3.68)分,均低于居家照护组[(40.91±6.65)分、(20.96±3.56)分、(51.85±6.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不良风险事件比较发现,机构照护组坠积性肺炎、压疮、管路脱落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居家照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机构照护在城镇居民比例较高,在焦虑、抑郁等情感状态、感觉和情感控制力、参与能力等方面劣于居家照护。在日常生活能力、记忆思维能力,避免坠积性肺炎、压疮、管路脱落发生率等方面,机构照护优于居家照护。
ERAS背景下临床药师参与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的模式探索
刘纯 胥正泉 张向鑫 刘馨 周琴 孙坚彤
2022, 28(22): 3163-3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背景下临床药师参与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模式。
方法
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关节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股骨颈骨折病例作为试点,临床药师未参与临床路径的110例病例设为对照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122例病例设为观察组。临床药师通过建立临床路径用药清单、用药目录审核、优化围术期用药等全程化药学管理实施综合干预。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男49例,女73例,年龄(71.02±11.13)岁;对照组男40例,女70例,年龄(69.41±18.01)岁。观察组药品费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 903.49±381.36)元、闭合复位内固定(2 980.70±298.76)元、髋关节置换(6 568.81±923.11)元、股骨头置换(5 319.50±744.38)元]及药品使用金额占比[切开复位内固定(6.61%)、闭合复位内固定(16.90%)、髋关节置换(10.20%)、股骨头置换(12.4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切口感染发生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使用阿片类药物品种数、阿片类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让患者接受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全流程闭环的药学指导来实现服务效率指标的提升,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干预切入点提供了参考。
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莫小宇 谢宜燕 崔雪芳
2022, 28(22): 3168-31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山陈星海医院收治的CPID患者129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3组,各43例。对照A组年龄(34.73±8.79)岁,给予金铃芍药散治疗;对照B组年龄(33.98±8.91)岁,给予中成药“宫炎平片”治疗;观察组年龄(34.89±8.64)岁,给予自拟中药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治疗。比较各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治疗30 d后,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与对照A组[93.02%(40/43)]、对照B组[90.70%(39/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212、0.717,
P
=0.474、0.801)。治疗30 d后,观察组体征疗效总有效率为97.67%(42/43)与对照A组[95.35%(41/43)]、对照B组[93.02%(40/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45、1.048,
P
=0.590、0.1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与对照A组[25.58%(11/43)]、对照B组[23.26%(1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7.704、6.519,均
P
<0.001)。
结论
金铃芍药散间歇服药法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与对照A组及对照B组疗法具有同等的临床治疗效果,且相比之下较对照A组及对照B组疗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药品资源,有效降低了临床服用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儿科专栏
血清ApoAI、HDL-C及SAA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关系
魏红霞 许哲 李晓蕾
2022, 28(22): 3172-31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颁布的指南将90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52例)、严重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30例)和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休克组(8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并对患儿的血清ApoAI、HDL-C、SAA水平进行检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诊断效能。使用
χ
2
检验、
F
检验。
结果
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11±0.91)岁;严重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97±0.89)岁;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休克组男5例,女3例,年龄(6.27±0.94)岁。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BM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组患儿在血清ApoAI、HDL-C、SA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和严重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组相比较,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休克组的血清ApoAI、HDL-C水平最低,SAA水平最高(均
P
<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血清ApoAI(
OR
=0.156,
P
<0.001)、HDL-C(
OR
=0.231,
P
=0.007)、SAA(
OR
=1.047,
P
=0.002)是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为0.95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3%、71.05%。
结论
血清ApoAI、HDL-C、SAA水平和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越严重,其血清ApoAI、HDL-C水平则越低,SAA水平越高。同时血清ApoAI、HDL-C、SAA联合检测的方式在评估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探究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
庾红业 江蕙芸 覃红霞 蒙晓梅 何巧智
2022, 28(22): 3176-3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可行性依据。
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0~5岁全面发育迟缓儿童138例[男103例,女35例,年龄为(2.68±1.13)岁]和89例0~5岁正常儿童[男58例,女31例,年龄为(2.56±1.19)岁]进行研究分析,分别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估。采用
χ
2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各能区的发育商均低于正常儿童,语言能区落后最明显[(48.77±13.88)分比(92.97±6.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随着发育迟缓程度的不断增加,除大运动外的其他能区也表现为发育的异常。(3)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中,占比最多的是语言能区的发育迟缓[98.6%(136/138)]。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性和语言能区发育迟缓儿童的比例均增加。(4)语言能区与其他各能区均存在正相关性(
r
=0.636、0.206、0.378、0.676,均
P
<0.05)。
结论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伴有多个能区的发育迟缓,语言能区和适应性能区占比较多,而大运动发育并不一定落后。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及波谱诊断价值研究
严宗伟 曾燕妮
2022, 28(22): 3180-31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氢质子波谱特征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2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共20例,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和双侧苍白球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
H-MRS)分析。由2位放射科副主任医生阅片,评价两组新生儿的常规MRI图像特征。采用PRESS脉冲序列获得双侧苍白球的
1
H-MRS数据,对两组新生儿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NAA/Cr、NAA/Cho、Cho/Cr等值进行统计学分析,42例新生儿的MRS各项数值NAA、Cr、Cho、NAA/Cr、Cho/Cr、NAA/Cho比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SB)峰值分别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
F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
胆红素脑病组日龄(7.4±2.6)d,胎龄(37.89±2.1)周;对照组日龄(9.2±4.8)d,胎龄(38.6±1.9)周。22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中,18例(81.8%)在双侧苍白球中出现T1加权成像(T1WI)图像异常高信号,12例(54.5%)相应部位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I FLAIR)信号轻度增高。胆红素脑病组双侧苍白球MRS与对照组相比,NAA、NAA/Cho、NAA/Cr比值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MRI结合
1
H-MRS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手术时机对儿童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的效果体会
韦显高 王照卿 韦万勉 饶远勇 杨家林 程勇 蓝耿亮 覃广央 何永恒
2022, 28(22): 3186-3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儿童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的患儿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0.4)岁。所有患儿均在术前接受影像学检查及常规检查,分为WasselⅠ型、WasselⅡ型、WasselⅢ型、WasselⅣ型、WasselⅤ型、WasselⅥ型、WasselⅦ型,分别在1.5岁、1.0岁、2.5岁左右进行单纯多指切除术、关节囊修复术、皮瓣成形术、截骨矫形、肌腱移位、移植、韧带重建,术后1年、2年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通过改良Tada评分法评估患儿治疗效果。
结果
50例患儿中31例治疗效果为优,12例为良,5例为中,2例为差,优良率为86.00%。1年后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1例患儿患指出现成角畸形,1例患儿出现患指掌功能障碍,2年后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1例出现患指掌指关节残留骨骺,再次对以上患儿进行手术后,患儿拇指外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位置满意度高,对日常生活完全无影响。
结论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手术需根据患儿拇指骨化中心出现时间、畸形结构、严重程度合理判断手术时机,结合不同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操作精细度,加强术后随访,方能更好确保手术效果。
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吴佳瑶 周林 邓恋 王侃
2022, 28(22): 3189-3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40例年龄在3~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在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及利多卡因持续静脉泵注组(L组),每组各20例。N组男7例、女13例,年龄6(5,8)岁;L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7(5,8)岁。患儿在诱导后,L组先静脉注射1 mg/kg利多卡因,继而以2 mg/(kg·h)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苏醒期麻醉药物追加次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Pearson Chi-Square检验。
结果
L组患儿苏醒期WATCHA躁动评分较N组患儿低[1(0,2)分比3(0,4)分,
P
<0.05],L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N组[20%(4/20)比50%(10/20),
P
<0.05],L组患儿苏醒期麻醉药物追加率低于N组[15%(3/20)比60%(12/20),
P
<0.01]。L组患儿拔管时间短于N组[(13.00±7.33)min比(19.40±7.39)min,
P
<0.01],L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N组[(42.00±7.85)min比(50.15±7.14)min,
P
<0.01],L组患儿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低于N组[0(0,2)分比2(0,2)分,
P
<0.0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对加速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对母儿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新生儿疾病的影响
张明 庄丽娟 冯骁 邱慧英 陈彩燕 魏晓帆 肖乃安
2022, 28(22): 3193-3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补充维生素D对母儿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新生儿体格发育及新生儿疾病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16例)和对照组(337例)。干预组<35岁269例,≥35岁47例;对照组<35岁283例,≥35岁54例。干预组自妊娠28周至分娩每日补充维生素D≥600 IU,对照组每日补充维生素D <600 IU。检测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测量新生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统计分娩方式、早产比例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25(OH)D水平分别为(27.91±7.56)μg/L、(16.24±4.31)μg/L,均高于对照组(24.65±6.83)μg/L、(12.60±3.9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干预组孕产妇分娩前及新生儿出生后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19.62%(62/316)、17.09%(54/316),均低于对照组47.18%(159/337)、49.26%(166/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干预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7%(4/316)、2.53%(8/316),均低于对照组4.15%(14/337)、6.23%(2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孕晚期每日补充维生素D≥600 IU可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并降低新生儿期重症疾病的发生率,但对孕产妇剖宫产率及早产的发生率不产生影响。
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刘仰兵
2022, 28(22): 3197-32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治疗的7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5例,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43±1.02)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51±1.06)岁。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振动疗法,35例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头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给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NSE、UCH-L1水平低于对照组[(13.15±4.12)μg/L比(19.41±5.87)μg/L,(12.36±3.11)μg/L比(19.51±4.15)μg/L],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5.92±1.56)μg/L比(4.57±1.29)μg/L](均
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Vm、Vs高于对照组[(140.18±4.24)cm/s比(133.14±3.17)cm/s,(126.97±7.29)cm/s比(114.71±6.21)cm/s],RI低于对照组[(0.61±0.11)比(0.74±0.15)](均
P
<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BBS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互动式头针结合振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儿脑血流循环,提升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在学龄前期1型糖尿病患儿长期携带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
刘玉皎 王秋丽 朱冬梅
2022, 28(22): 3202-32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在学龄前期1型糖尿病(T1DM)患儿长期携带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收治的学龄前期T1DM患儿86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8例,女48例,年龄(4.71±0.73)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循证组与常规组各43例。循证组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经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儿照顾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照顾者对T1DM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满意度问卷评估照顾者的满意度。采用
χ
2
检验、秩和检验、
t
检验。
结果
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FPG、2hPG、HbA1c分别为(6.34±0.41)mmol/L、(10.97±1.65)mmol/L、(6.42±0.51)mmol/L,低于常规组的(8.19±0.86)mmol/L、(13.64±1.70)mmol/L、(7.91±0.43)mmol/L(
t
=12.733、7.390、14.647,均
P
<0.001)。循证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常规组的18.60%(8/43)(
χ
2
=4.074,
P
=0.044)。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CD-RISC评分为(88.11±8.55)分,高于常规组的(70.93±6.95)分(
t
=10.224,
P
<0.001)。循证组管理3个月后T1DM认知问卷评分为(30.82±2.50)分,高于常规组的(23.81±1.98)分(
P
<0.05)。循证组照顾者满意率为95.35%(41/43),高于常规组的79.07%(34/43)(
χ
2
=5.108,
P
=0.024)。
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生活方式赋权综合管理能进一步对学龄前期T1DM患儿血糖进行控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照顾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满意度。
论著
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于云青
2022, 28(22): 3208-32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析氯雷他定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AR患者7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99±19.51)岁。按治疗方法将其分成A组(39例)和B组(32例),A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
χ
2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治疗后B组中医总症候积分为(4.86±0.89)分,低于A组的(7.32±1.06)分(
t
=10.447,
P
<0.001);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27/32),高于A组的58.97%(23/39)(
χ
2
=4.991,
P
=0.027);B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9.15±2.12)分,低于A组的(14.75±1.93)分(
t
=11.637,
P
<0.001);B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4、IL-10、干扰素(INF)-γ、Th1/Th2水平分别为(10.27±0.51)ng/L、(7.55±0.67)ng/L、(18.22±0.23)ng/L、(13.14±0.46)%,A组分别为(12.11±0.31)ng/L、(9.85±0.53)ng/L、(20.92±0.14)ng/L、(15.78±0.22)%,B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均
P
<0.05)。
结论
在针对AR患者的治疗中,与常规单一西药治疗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氯雷他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的疗效评价
王海玲 黄文通 杨洁 徐祉君 王宗耀
2022, 28(22): 3212-32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痰热淤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36例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联合组(68例)。对照组女30例,男38例;年龄(55.07±6.03)岁。联合组女31例,男37例;年龄(56.25±5.62)岁。对照组采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穴位敷贴治疗,联合组采用芩葶清肺汤联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
1
)、深吸气量(IC)]、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血清脂质运载蛋白-1(LCN-1)、LCN-2水平。行
χ
2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64/68)高于对照组82.35%(56/68)(
P
<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6.24±1.87)分比(8.03±2.16)分](
P
<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FVC、FEV
1
、IC高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RFER、RBC-C3bR高于对照组,RFIR、RBC-ICR低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血清LCN-1、LCN-2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
<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芩葶清肺汤、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贴联合治疗痰热淤肺证AECOPD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上颌前牙微创拔除登腾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梁方杰 哈月
2022, 28(22): 3216-32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微创拔除登腾植体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前瞻性纳入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102例上前牙残根患者,选例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其分为对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6.98±5.60)岁]、观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27.08±5.30)岁]。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法,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两组均于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牙槽窝完整率、牙龈乳头高度、骨吸收量满意度,治疗前后牙龈美学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
t
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牙龈形态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骨吸收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
=8.239、6.931,
P
=0.041、0.03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美学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8.04%(50/51),对照组为84.31%(43/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387,
P
=0.0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窝完整率为98.04%(50/51),对照组为90.20%(4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1.593,
P
>0.05)。
结论
微创拔牙有助于提升上前牙残根患者的牙龈形态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牙龈美学评分、减少骨吸收量。
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啶在日间宫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汪延斌 黄睿
2022, 28(22): 3220-32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在日间宫腔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入的宫腔镜麻醉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4.74±5.12)岁,体质量(57.52±6.58)kg;研究组患者年龄(35.32±4.51)岁,体质量(56.02±7.01)kg。对照组使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研究组使用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烷。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时(T1)、手术中(T2)、清醒时(T3)的生命体征、苏醒情况、麻醉后恢复评分以及不良反应、Ramsay镇静评分、警觉/镇静(OAA/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T0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
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的HR、MAP、SpO
2
在T1、T2、T3时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组内HR、MAP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3.8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术后10、20、30 min的麻醉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6.67(3/180)比38.33%(18/180)]和噩梦回忆发生率[0比16.67%(8/180)]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研究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及OA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研究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1.03±0.27)分比(2.46±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4.189,
P
<0.001)。
结论
对于日间宫腔镜手术可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丙泊酚与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肝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杨玉柱 殷晓伟 于欣 杨玉珊
2022, 28(22): 3225-32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分别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肝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单县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0例。甲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52.45±8.76)岁,采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乙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52.64±8.23)岁,采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评价两组恢复质量,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
t
检验、
χ
2
检验。
结果
甲组和乙组患者插管时HR[(89.78±5.25)次/min和(85.96±4.52)次/min]、切皮时HR[(93.75±4.53)次/min和(87.88±4.42)次/min]、术毕HR[(86.58±5.01)次/min和(84.68±3.85)次/min],均比麻醉前[(82.70±3.62)次/min和(87.98±6.59)次/min]明显升高(均
P
<0.05);甲组和乙组患者插管时MAP[(93.55±5.36)mmHg(1 mmHg=0.133 kPa)和(89.13±4.70)mmHg]、切皮时MAP[(103.42±5.26)mmHg和(91.67±5.93)mmHg]、术毕MAP[(95.96±5.59)mmHg和(92.93±4.89)mmHg],均较麻醉前[(87.98±6.59)mmHg和(87.67±5.82)mmHg]明显升高(均
P
<0.05);且乙组均明显低于甲组(均
P
<0.05)。乙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10.03±1.73)min比(13.36±2.06)min、(11.05±1.70)min比(14.42±2.08)min、(12.10±1.70)min比(15.39±2.0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9.59、9.72、9.54,均
P
<0.01);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56,
P
=0.12)。乙组的呛咳评分、B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甲组[(1.99±0.36)分比(2.56±0.26)分、(2.10±0.41)分比(3.17±0.35)分],乙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甲组[(3.38±0.48)分比(2.45±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9.94、15.37、12.49,均
P
<0.01)。术后3 d,乙组的血清丙氨酶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甲组[(69.70±22.00)U/L比(95.35±25.51)U/L、(52.26±18.22)U/L比(70.18±15.30)U/L、(22.19±2.14)μmol/L比(25.86±2.50)μmol/L],白蛋白水平高于甲组[(35.44±4.46)g/L比(29.98±5.6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5.90、5.83、8.64、5.89,均
P
<0.01)。乙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稍低于甲组[10.00%(6/60)比13.33%(8/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2,
P
=0.57)。
结论
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肝功能及麻醉苏醒质量,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指南的医院-家庭肺康复训练计划在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杨文静 赵旭 高亭
2022, 28(22): 3230-3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指南的医院-家庭肺康复训练方案在稳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枣庄市胸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9例稳定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5.01±3.49)岁,病程(4.96±2.29)年,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4.89±3.56)岁,病程(4.78±2.36)年,采用基于指南的医院-家庭肺康复训练计划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和深吸气量)、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统计学方法采用
χ
2
检验、秩和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
t
检验。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深吸气量、FVC、FEV1、FEV1/FVC分别为(400.16±52.76)m、(2.58±0.42)L、(2.44±0.42)L、(1.39±0.02)L、(63.82±5.78)%,均高于对照组的(352.18±48.19)m、(1.79±0.38)L、(2.11±0.34)L、(1.28±0.01)L、(55.77±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干预后观察组SGRQ中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分别为(43.49±7.35)分、(32.29±9.20)分、(47.63±13.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43±7.18)分、(37.61±10.35)分、(55.88±1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基于指南的医院-家庭肺康复训练方案可显著增强COPD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病例报告
泛发性湿疹伴发肝吸虫感染1例
李嘉彦 罗育武
2022, 28(22): 3235-32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泛发性湿疹伴发肝吸虫感染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患者,男,51岁,2022年2月7日因“泛发性湿疹”收入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在入院常规检查中发现大便常规中有肝吸虫的虫卵,而确诊该病,经过抗过敏和抗寄生虫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护理研究
思维导图引导时间位点管理对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影响
吴丽萍 谢小红 张丽华
2022, 28(22): 3238-32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思维导图引导时间位点管理对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80例门诊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有无实施思维导图引导时间位点管理将其分为实施前组[男104例,女86例,年龄(57.85±6.02)岁]和实施后组[男101例,女89例,年龄(58.13±5.63)岁],评价和比较实施思维导图引导时间点管理前后门诊服务质量、院内感染控制指标,患者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实施后组门诊就诊环境评分(96.51±7.33)分、门诊响应评分(96.35±2.14)分、患者秩序评分(97.28±4.22)分、满意度[97.89%(186/190)],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抽检院内手卫生达标率[97.92%(47/48)]、器械消毒达标率[97.92%(47/48)]、环境卫生达标率[95.83%(46/48)]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经过针对化、综合化的思维导图引导时间位点管理后,门诊患者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院内卫生情况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过程中神经功能定位的配合体会
朱小艳 李圣杰 纪玉桂 白红民
2022, 28(22): 3243-32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配合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97例脑功能区胶质瘤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7例,年龄30~45岁,主要观察患者在术中对唤醒手术的配合程度。
结果
本组97例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的患者均成功配合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唤醒程度均可完全配合术中神经功能定位,初期有3例患者因额骨颧突部位疼痛,追加局部浸润和阻滞后消失,无患者更改麻醉方式。皮质直接电刺激(DES)无明显阳性结果29例,皮质下DES无明显阳性反应52例。
结论
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心理护理及术前模拟训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是保证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患者和术中专职监测护理师的良好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文献荟萃
神经纤毛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杨汉 顾玉兰
2022, 28(22): 3246-32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神经纤毛蛋白(NRP)-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中NRP-1表达的研究,根据纳入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软件RevMan 5.3和Stata 12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包括1 635例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RP-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HR
=1.66,95%
CI
1.25~2.22,
P
=0.000 5),且与TNM分期(
OR
=0.37,95%
CI
0.18~0.77,
P
=0.008)、分化程度(
OR
=0.43,95%
CI
0.31~0.58,
P
<0.001)、淋巴结转移(
OR
=0.32,95%
CI
0.16~0.63,
P
=0.000 9)、远处转移(
OR
=0.15,95%
CI
0.06~0.39,
P
=0.000 1)有关,而与肿瘤长径(
OR
=0.40,95%
CI
0.15~1.10,
P
=0.08)、肿瘤浸润程度(
OR
=0.44,95%
CI
0.15~1.35,
P
=0.15)、Lauren分型(
OR
=0.73,95%
CI
0.45~1.19,
P
=0.21)之间无明显关联。
结论
NRP-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检测NRP-1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综述
炎性指标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彭晖 陈伟强
2022, 28(22): 3252-32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神经外科领域一种致死、致残率都极高的急危重症。目前人们对其病因,即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已取得长足进步,再出血发生率大大降低,但仍有很大一部分aSAH患者预后较差。其中,引起早期脑损伤的神经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与aSAH预后有关的炎性指标,并在临床得以应用,本文就这些指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