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上一期   
    儿科专栏

    地西他滨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2b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宦芳娜 范可辽 王华
    2024, 30(22):  3697-37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2b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对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微小残留病变(MRD)表达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西安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20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AML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9.79±2.60)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9.96±2.35)岁。对照组接受地西他滨治疗,以15 mg/m2的剂量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2b治疗:从地西他滨治疗的第1天开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ɑ-2b皮下或肌肉注射,剂量为3 mIU/m2,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MRD表达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6.00%(38/50)比52.00%(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12)。6周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细胞计数、CD3+和CD4+水平高于对照组[(116.24±12.52)×109/L比(99.20±10.93)×109/L、(197.12±17.27)×109/L比(169.67±14.64)×109/L、(58.74±5.40)%比(54.94±5.97)%、(34.09±4.26)%比(30.37±3.80)%],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9.46±3.13)%比(12.90±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MRD阳性表达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重组人干扰素ɑ-2b治疗儿童AML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常规指标和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西维来司他钠防治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综合征1例

    王兆辉 罗荣华 李斑斑 王绪栋 孙燕 常光妮 孙俊霞 刘亚蒙 高婷婷
    2024, 30(22):  3703-37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血清炎症标志物构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预警模型

    段晴晴 王萍 赵婷
    2024, 30(22):  3706-37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血清炎症标志物构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胸腔积液预后不良的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1例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8∶2随机分成训练集(137例)与验证集(34例)。根据患儿住院期间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训练集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及血清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7A(IL-17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分析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血清炎症标志物构建并验证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预警模型。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训练集137例患儿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77%(49/137);验证集34例患儿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29%(12/34)。训练集中,预后不良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53±1.42)岁;预后良好组男45例,女43例,年龄(6.99±1.68)岁。训练集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均长于预后良好组,血清D-二聚体、IL-17A、HMGB1、PCT、SA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A(OR=3.951,95%CI:1.737~8.988)、HMGB1(OR=5.339,95%CI:2.347~12.145)、PCT(OR=4.084,95%CI:1.795~9.290)、SAA(OR=4.749,95%CI:2.088~10.804)均为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以这4个影响因素为预测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预测训练集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9.80%(95%CI:76.99%~96.18%),特异度为92.05%(95%CI:83.77%~96.47%),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762~0.969);模型预测验证集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83.33%(95%CI:50.88%~97.06%),特异度为90.91%(95%CI:69.38%~98.41%),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717~0.935)。结论 血清IL-17A、HMGB1、PCT、SAA与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有关,基于血清IL-17A、HMGB1、PCT、SAA构建预警模型有助于早期甄别MPP合并胸腔积液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

    HMGB1、PCT、TGF-β1水平与新生儿重症肺炎病情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鲁旭 赵英娟 李丹青
    2024, 30(22):  3712-37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水平与新生儿重症肺炎病情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30 d内的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与预后不良组(26例)。比较两组入院当天(D0)、入院1 d(D1)、入院3 d(D3)、入院5 d(D5)、入院7 d(D7)血清HMGB1、PCT、TGF-β1水平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D7/D1的比值(以ratio表示),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男13例,女13例,胎龄(37.58±1.13)周,日龄(11.43±1.47)d;预后良好组男33例,女31例,胎龄(38.64±1.06)周,日龄(10.95±1.59)d。预后不良组D0~D7血清HMGB1、PCT、TGF-β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CIS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清HMGB1-ratio、PCT-ratio、TGF-β1-ratio与PCIS-ratio呈负相关,与APACHEⅡ-ratio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ratio、PCT-ratio、TGF-β1-ratio、PCIS-ratio、APACHEⅡ-ratio均为重症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HMGB1-ratio、PCT-ratio、TGF-β1-ratio预测重症肺炎新生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20、0.923,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7。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中HMGB1、PCT、TGF-β1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和预后密切相关。预后不良患儿这些指标水平较高,这些指标的比值可有效预测疾病预后,三者联合预测准确度更高,有助于评估病情和预后。

    血清Eotaxin、TNF-α、LECT2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关系研究

    赵荣 李娟 申征
    2024, 30(22):  3718-37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随访4个月,按照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与血清Eotaxin、TNF-α、LECT2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Eotaxin、TNF-α、LECT2水平及三者联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37例患儿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2.63%(31/137)。预后不良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7.37±1.46)岁;预后良好组男42例,女64例,年龄(7.85±1.12)岁。预后不良组过敏史、有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LECT2、TNF-α、Eotaxin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反复感染史(OR=4.125,95%CI:1.777~9.577)、Eotaxin(OR=4.415,95%CI:1.902~10.251)、TNF-α(OR=3.947,95%CI:1.700~9.164)、LECT2(OR=2.735,95%CI:1.178~6.349)均为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TNF-α、Eotaxin、LECT2水平与三者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99、0.797、0.905(均P<0.05)。结论 血清LECT2、TNF-α、Eotaxin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价值更高。

    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止血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势

    郑伟畅 罗武锋 吴子楷 林瑶
    2024, 30(22):  3722-37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鼻0°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止血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优势。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小儿鼾症手术的111例患儿资料,男63例、女48例,年龄2~15岁,病程0.3~6.0年,腺样体中度肥大76例、腺样体重度肥大35例。其中56例采用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止血术(联合组),5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低温等离子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鼻咽部不适感等。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及预后均良好,随访6个月以上,创面愈合及瘢痕化均正常,症状均完全缓解,无并发症。联合组出血量(2.0±1.0)ml与低温等离子组(2.0±1.0)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均短于低温等离子组[(5.0±1.0)min比(12.0±3.0)min、(3.0±1.0)d比(5.0±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联合组术后鼻咽部不适感比例(2/56)低于低温等离子组(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比较,经鼻0°鼻内镜下动力系统腺样体切除+低温等离子止血术,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鼻咽部不适感更轻、术后鼻腔通气恢复更快等优点。

    HMGB1、AQP4、8-OHdG、APN水平与癫痫患儿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袁艳红 齐凤芹 史静 彭富栋 王玉光
    2024, 30(22):  3725-37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通道蛋白4(AQP4)、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脂联素(APN)水平与癫痫患儿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癫痫患儿142例为研究组,其中男74例,女68例,年龄(9.08±0.80)岁。根据癫痫类型分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55例和局灶性发作组87例,并根据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51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91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45名为对照组。收集所选儿童的临床资料,均行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检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癫痫类型及不同认知功能情况患儿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癫痫患儿血清HMGB1、AQP4、8-OHdG、APN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MGB1、AQP4、8-OHdG、APN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5.01±1.22)μg/L]、8-OHdG[(0.43±0.10)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2.91±0.86)μg/L、(0.29±0.08)μg/L](均P<0.05),血清AQP4[(56.79±15.02)μg/L]、APN[(6.77±1.45)mg/L]水平低于对照组[(163.58±31.27)μg/L、(10.13±2.24)mg/L](均P<0.05)。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血清HMGB1[(6.14±1.98)μg/L]、8-OHdG[(0.53±0.15)μg/L]水平高于局灶性发作组[(3.95±1.10)μg/L、(0.36±0.09)μg/L](均P<0.05),血清AQP4[(41.43±12.07)μg/L]、APN[(4.64±1.40)mg/L]水平低于局灶性发作组[(70.89±21.44)μg/L、(7.98±2.32)mg/L](均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MGB1[(6.18±2.04)μg/L]、8-OHdG[(0.57±0.19)μg/L]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98±1.25)μg/L、(0.38±0.12)μg/L](均P<0.05),血清AQP4[(46.94±15.15)μg/L]、APN[(4.97±1.55)mg/L]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1.43±23.59)μg/L、(8.01±2.53)mg/L](均P<0.05)。癫痫患儿血清HMGB1、8-OHdG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499、-0.504,均P<0.05);血清AQP4、APN水平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531、0.527,均P<0.05)。血清HMGB1、AQP4、8-OHdG、APN联合预测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20,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0.751、0.833、0.817、0.848)。结论 血清HMGB1、8-OHdG在癫痫患儿中呈高表达,而血清AQP4、APN呈低表达,四者均参与疾病进展过程,并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高。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疗效

    巴晶晶 雷彦平 王智勇 王加朋
    2024, 30(22):  3730-37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BECT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7.52±1.68)岁,病程(2.33±0.54)年;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7.49±1.71)岁,病程(2.41±0.52)年。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kg·d),分2次服用;1周后,根据需要调整剂量,每次增加5~10 mg/(kg·d);之后,调整为每日服用一次,剂量为30~40 mg/(k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治疗,起始剂量为10 mg/(kg·d),分2次服用;第2周增加至20 mg/(kg·d);从第3周起持续至24周,剂量可每周递增5~10 mg/kg,直至30~40 mg/(kg·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脑电活动情况,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安全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发作频率为(1.01±0.32)次/月、低于对照组的(1.46±0.47)次/月,发作持续时间为(7.61±1.84)min、短于对照组的(9.14±2.05)min(均P<0.05)。观察组的α波段频率为(35.46±3.47)Hz,高于对照组的(33.01±3.32)Hz,而β波段[(7.14±1.05)Hz比(8.61±1.84)Hz]、θ波段[(12.55±1.19)Hz比(14.92±1.88)Hz]、δ波段频率[(10.05±1.94)Hz比(12.26±2.08)Hz]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ECT的治疗中,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在提高总有效率、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及改善脑电活动方面效果更佳。

    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效果

    陆丽娜 郭凯
    2024, 30(22):  3735-3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针灸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月龄(13.42±2.17)个月,病程(4.53±1.17)个月。试验组中,男27例,女21例,月龄(13.65±2.19)个月,病程(4.41±1.29)个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推拿治疗(1次/d,6次/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00 ml药液分早晚2次服用),均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GMFM评分、脑血流速度、痉挛指数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3.33%(40/48)(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GMFM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卧位和翻身、站立位、爬和跪位、行走和跑跳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DA)和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均升高,各项痉挛指数均下降;且试验组MDA与AC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肌张力、腱反射和阵挛维度的痉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中,针灸推拿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疗效显著,有助于调节脑血流速度,改善运动功能,促进痉挛指数降低。

    小儿重度烧伤围手术期合并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1例并文献复习

    全金 蒋秋香 刘珊珊 杨新蕾 张新合 曹慧娟
    2024, 30(22):  3739-37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小儿围手术期发生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 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23年6月2日收治小儿重度烧伤1例,患儿围手术期合并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回顾性分析麻醉复苏及对症处理,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6岁,体重26 kg,以“热液烧伤22%,Ⅱ~Ⅲ”为诊断,创面位于头面颈、前后躯干、右上肢、右下肢。小儿重度烧伤术后多种因素致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局部肺泡压力过高等为纵隔气肿主要诱因。围手术期床边X线及CT明确诊断,通过围手术期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灌洗吸痰降低气道压,皮下切开缓解张力性皮下气肿等。患儿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术后随访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重度烧伤围手术期合并纵隔气肿应早期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早期对症治疗有利于患儿围手术期平稳转归。

    MRAS基因突变相关Noonan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郝鹏锴 刘梦南 朱颖杰 任窈窕 郑春玲 滕晓宇 韩沫
    2024, 30(22):  3743-37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1例Noonan综合征儿童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探讨其基因突变的发病机制及产前筛查和基因诊断。方法 对阿勒泰地区妇幼保健院1例Noonan综合征儿童应用二代高通量测序,采用Sanger测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基因测序结果提示MRAS基因存在杂合突变,该杂合突变为68号核苷酸的鸟嘌呤G突变为胸腺嘧啶T(c.68G>T),从而导致第23号氨基酸由甘氨酸突变为缬氨酸(p.Gly23Val)。结论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分类指南,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高通量测序有助于该类复杂遗传病的诊断。

    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在高危新生儿病情评估与治疗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冯婉萍 程芬 王玉映 邓晓麟 陈召金 刘淑芳 朱国辉 温斯棋
    2024, 30(22):  3747-37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在高危新生儿病情评估与治疗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东莞市企石医院治疗的高危新生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 26例,日龄0.41(0.33,0.58)h,体重(3.56±0.31)kg;观察组男28例、女 32例,日龄0.41(0.33,0.60)h,体重(3.52±0.33)kg。对照组采用传统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患儿病情及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评估患儿病情及干预措施。两组均持续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转院率、痊愈出院率及家长满意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3.62±0.33)d,短于对照组的(5.73±1.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20/60)低于对照组58.33%(35/60),观察组转院率1.67%(1/60)低于对照组15.00%(9/60),观察组痊愈出院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71.67%(4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P<0.05)。结论 采用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较传统评分能够更精准地评估高危新生儿病情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转院率,促进患儿的痊愈,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医学新进展

    维奈克拉治疗白血病耐药的分子途径

    颜嘉欣 于文征 初文慧 仉紫薇
    2024, 30(22):  3751-37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奈克拉(VEN)可以靶向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通过刺激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是目前白血病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VEN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一些VEN耐药的病例,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对VEN的耐药包括遗传和非遗传机制,如抗凋亡蛋白髓细胞白血病-1(MCL-1)与BCL-XL表达增加、BCL-2家族蛋白结构突变、BAX基因突变和缺失、其他癌基因如肿瘤蛋白P53(TP53)突变、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TD)扩增、白血病干细胞(LSCs)线粒体代谢异常、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改变、肿瘤微环境影响、VEN代谢等。该文就VEN治疗白血病耐药机制进行综述和总结,并介绍了如何克服这些耐药机制的概念和策略。

    Meta 分析

    运动干预对肺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赵金鹏 高呈飞 孙建超
    2024, 30(22):  3757-37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肺癌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取从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3月关于“运动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涉及3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加权均数差(WMD)=6.70,95%置信区间(CI)2.49~10.90,P=0.002]及身体功能(WMD=1.78,95%CI 0.22~3.33,P=0.025),改善呼吸困难(WMD=-5.65,95%CI -8.62~-2.68,P<0.001)和疼痛症状(WMD=-8.26,95%CI -14.66~-1.87,P=0.011),但对患者的疲劳程度(WMD=-4.04,95%CI -8.76~0.69,P=0.094)无明显作用。结论 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未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论著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关节炎患者LXA4和p65-RelA的影响

    常宝生 刘治桓 赵程锦
    2024, 30(22):  3764-37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骨关节炎(O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脂氧素A4(LXA4)、核因子蛋白p65(p65-RelA)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早、中期OA患者1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接受PRP治疗,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67.78±8.86)岁。对照组76例接受医用几丁糖治疗,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67.59±9.17)岁。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最大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骨代谢水平、血清炎症因子、LXA4、糖蛋白唾液凝集素(DMBT)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ysholm评分与RO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33.71±8.55)分比(46.75±9.78)分、(80.10±9.54)分比(75.48±9.04)分、(118.61±10.21)°比(89.21±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1、3.11、19.06,均P<0.05);两组患者骨钙素(BG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19.74±2.54)μg/L比(15.64±2.17)μg/L、(24.68±8.71)μg/L比(30.68±9.04)μg/L、(9.78±1.04)μg/L比(12.47±1.15)μg/L,(3.74±0.29)pmol/L比(4.23±0.36)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4、-4.24、-15.39、-9.42,均P<0.05);两组患者LXA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p65-RelA mRNA、DMB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9.99、-3.36、-19.20、-11.85、-14.71、-9.95,均P<0.05)。结论 PRP可改善OA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骨代谢中骨形成水平,增加LXA4含量,下调p65-RelA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AI可视化技术在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规划中的临床应用

    潘希安 张远金 张国富 李俊 孙法瑞 刘炳霞
    2024, 30(22):  3769-37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AI可视化技术在复杂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前规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行复杂THA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HA不同术前规划方法分为两组,采用AI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规划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67.00±11.34)岁],应用传统二维X线胶片行术前规划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66.89±12.98)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实际髋臼及股骨侧使用假体大小型号与术前规划假体型号的符合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均优于对照组[(81.08±6.31)min比(102.35±8.14)min、(408.44±29.83)ml比(465.58±72.09)ml、(1.44±0.51)次比(2.24±0.64)次、(3.28±0.46)mm比(4.24±0.7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1、3.75、5.25、5.90,均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1年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7.13、4.24、4.79、3.58,均P<0.05)。试验组术中实际使用髋臼侧及股骨侧假体大小型号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88.00%(22/25)比56.76%(21/37)、92.00%(23/25)比54.05%(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5、10.11,均P<0.05)。结论 复杂THA术前按照AI可视化技术进行手术规划可提高髋关节髋臼侧及股骨侧假体型号吻合率,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血清CTRP9联合GDF-15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李楠 郝媛媛 申怡博
    2024, 30(22):  3775-37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AMI患者,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5~74(55.63±4.86)岁。于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GDF-15、CTRP9水平,给予患者抗感染、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控制血糖、利尿剂等对症治疗。根据治疗后48 h患者有无发生VA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和血清学指标,分析AMI患者发生VA的影响因素,以及CTRP9、GDF-15对发生VA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经治疗后,26例(21.67%)AMI患者发生VA。发生组Killip分级3~4级比例高于未发生组[69.23%(18/26)比34.04%(3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5)。发生组GDF-15、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CTRP9水平低于未发生组[(3.24±0.45)μg/L比(2.86±0.37)μg/L、(13.22±2.85)×109/L比(11.94±2.63)×109/L、(8.62±1.78)μg/L比(10.57±2.0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2.16、4.3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OR=5.486,95%CI 1.603~18.776)、GDF-15水平(OR=10.871,95%CI 2.345~50.400)、WBC水平(OR=1.329,95%CI 1.055~1.647)、CTRP9水平(OR=0.607,95%CI 0.437~0.842)是AMI患者发生VA的影响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GDF-15、CTRP9、二者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VA的灵敏度分别为60.00%、63.30%、90.00%,特异度分别为73.30%、66.70%、86.70%,GDF-15、CTRP9联合预测AMI患者发生VA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94)。结论 GDF-15、CTRP9水平变化与AMI患者发生VA相关,联合检测能够早期预测AMI患者VA的发生风险。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相关造影剂肾病的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杨天芬 李磊 张娜娜
    2024, 30(22):  3779-37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相关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128例,女64例,年龄60~80(71.73±3.59)岁。依据80/20定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3例)和验证集(39例)。根据患者PCI术后72 h内血肌酐(Scr)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筛查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相关CIN发病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采用χ2检验、t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训练集15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CIN 22例(14.38%)。验证集3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CIN 5例(12.82%)。CIN组PCI术前24 h使用利尿剂占比、术后24 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24 h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术后24 h Scr、术后24 h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均高于非CIN组(均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CIN组(P<0.05)。术前24 h使用利尿剂(OR=3.216,95%CI 1.472~7.025)及术后24 h hs-CRP(OR=2.971,95%CI 1.360~6.491)、NT-proBNP(OR=3.341,95%CI 1.528~7.297)、Scr(OR=3.271,95%CI 1.497~7.145)、尿NGAL(OR=3.582,95%CI 1.639~7.826)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发生CIN的危险因素(均P<0.05),eGFR(OR=0.253,95%CI 0.115~0.553)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发生CIN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发生CIN的灵敏度为0.815(95%CI 0.702~0.891),特异度为0.743(95%CI 0.674~0.856),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 0.718~0.915)。列线图模型预测验证集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发生CIN的灵敏度为0.754(95%CI 0.662~0.875),特异度为0.772(95%CI 0.681~0.889),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 0.743~0.915)。结论 术前24 h使用利尿剂、eGFR以及术后24 h hs-CRP、NT-proBNP、Scr、尿NGAL均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发生CIN有关。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相关CIN。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小艳 林先燕 骆思亦 张万 黄文强
    2024, 30(22):  3786-37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7月采用多级整群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麻江县畲族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560人,其中男222人,女338人,年龄(72.58±6.59)岁。调查内容包含高血压发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人口学相关指标、行为生活方式、反映体型的体格检查指标。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5.71%(312/560),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2.44%(226/312)、51.92%(162/312)、21.79%(68/3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2.020,95%CI 1.265~3.224)、婚姻状况(OR=1.579,95%CI 1.280~1.947)、吸烟(OR=2.695,95%CI 1.578~4.604)、饮酒(OR=0.376,95%CI 0.238~0.593)、体重指数(OR=2.051,95%CI 1.464~2.875)、腰臀比(OR=1.737,95%CI 1.125~2.681)、家族史(OR=1.500,95%CI 1.223~1.838)、每日食盐量(OR=1.596,95%CI 1.077~2.366)均为影响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贵州畲族农村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应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知识及可控因素预防的宣教,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MDR-PTB患者CT征象及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志飞 陈瑞 曹宗华 张权武 高瑜 王志永
    2024, 30(22):  3790-37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及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接受治疗的84例MDR-PTB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31例,年龄(38.52±6.707)岁。经标准化学治疗24个月后按临床治疗转归分为治疗有效组(完成治疗、治愈,57例)与治疗无效组(治疗失败,27例),同期选择84例非MDR-PTB患者为参照组。采用t检验对比参照组与MDR-PTB组治疗前的CT征象,采用χ2检验对比MDR-PTB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MDR-PTB组厚壁空洞、多发空洞、肺损毁、胸膜增厚、肺内播散、肺实变、钙化影、条索影、全肺受累发生率分别为53.57%(45/84)、57.14%(48/84)、9.52%(8/84)、66.67%(56/84)、72.62%(61/84)、58.33%(49/84)、59.52%(50/84)、53.57%(45/84)、29.76%(25/84),参照组分别为19.05%(16/84)、15.48%(13/84)、1.19%(1/84)、16.67%(14/84)、50.00%(42/84)、30.95%(26/84)、17.86%(15/84)、23.81%(20/84)、7.14%(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PTB组斑片影、间质病变及胸腔积液发生率分别为69.05%(58/84)、11.90%(10/84)、60.71%(51/84),参照组分别为61.90%(52/84)、9.52%(8/84)、55.95%(47/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有效组年龄<60岁、初治、初始痰涂片细菌等级≤2+、初始痰培养细菌等级≤2+、规范用药、治疗6个月后痰培养阴性、无多发空洞、无厚壁空洞、无全肺受累、无胸膜增厚、无肺实变、无钙化影率分别为61.40%(35/57)、66.67%(38/57)、70.18%(40/57)、73.68%(42/57)、78.95%(45/57)、71.93%(41/57)、52.63%(30/57)、56.14%(32/57)、87.72%(50/57)、40.35%(23/57)、49.12%(28/57)、49.12%(28/57),治疗无效组分别为25.93%(7/27)、37.04%(10/27)、44.44%(12/27)、33.33%(9/27)、48.15%(13/27)、40.74%(11/27)、22.22%(6/27)、25.93%(7/27)、33.33%(9/27)、15.52%(5/27)、25.93%(7/27)、22.22%(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复治、初始痰培养细菌等级3级及以上、多发空洞、厚壁空洞、全肺受累均是MD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均P<0.05),治疗6个月后痰培养阴性、规范用药均是患者治疗转归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MDR-PTB患者CT征象具有病灶分布广、形态多样性等特点,其治疗转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重视对相关因素的干预,改善患者的治疗转归。

    LECT2、YKL-40在HIV/AIDS合并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珊 赵虎 王欣 王婵 谈方方 杨梦 杨欢欢
    2024, 30(22):  3796-38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和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诊断结核病中的潜在价值。评估这些生物标志物预测结核病的表现,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工具。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84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结核病的HIV/AIDS患者92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7例、女27例,年龄(47.69±10.59)岁;对照组男64例、女28例,年龄(48.22±9.46)岁。研究组84例患者持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53例。比较患者的LECT2和YKL-40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验证其对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价值。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LECT2水平低于对照组[(20.65±3.38)µg/L比(22.67±3.34)µg/L]、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159.54±17.56)µg/L比(148.74±18.74)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5、3.935,均P<0.001)。LECT2和YKL-40对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的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95%CI 0.665~0.812),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5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HIV治疗、HIV感染时间、CD4+T细胞和LECT2水平均是判断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均P<0.05)。采用ROC对LECT2的预后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LECT2评估预后的AUC为0.657,灵敏度为64.5%,特异度为67.9%。结论 LECT2和YKL-40水平的显著升高与HIV/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诊断。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杨冠旭 赵育洁 李连东 杨小溪 杨毅博 陈金福
    2024, 30(22):  3801-38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盲选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接诊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67.91±2.6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48±0.47)h,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40例、Ⅳ级6例。研究组男22例,女38例,年龄(67.12±2.8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91±0.42)h,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36例、Ⅳ级9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初始负荷剂量12 µg/kg,用药10 min后,按照0.1 µg/(kg·min)持续输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静脉滴注,初始负荷剂量1.5 µg/kg,用药2 min后,按照0.01 µg/(kg·min)持续输注。两组患者均于早餐后30 min给药,每日1次。72 h后评估疗效。两组患者出院后持续予以吸氧、利尿、扩张血管等维持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心脏指数(CI)]、血清学指标[乳酸(LA)、肌钙蛋白(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治疗72 h、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DD、LVEF、HR、CI分别为(54.26±3.82)mm、(53.15±3.24)mm、(53.23±3.57)%、(55.28±3.69)%、(72.31±6.04)次/min、(71.19±5.86)次/min、(3.82±0.34)L/(min·m2)、(3.94±0.41)L/(min·m2),对照组分别为(56.11±4.06)mm、(55.17±4.12)mm、(48.75±3.29)%、(51.34±3.37)%、(79.62±7.18)次/min、(76.22±6.34)次/min、(3.38±0.28)L/(min·m2)、(3.42±0.32)L/(min·m2);研究组患者的LA、CTnT、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3±0.65)mmol/L、(1.75±0.43)mmol/L、(0.10±0.04)µg/L、(0.07±0.02)µg/L、(5.12±0.52)µg/L、(4.28±0.67)µg/L,对照组分别为(2.39±0.72)mmol/L、(2.04±0.39)mmol/L、(0.18±0.05)µg/L、(0.11±0.03)µg/L、(7.58±0.89)µg/L、(6.69±0.98)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CQQC的体力状况、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与心理状况、工作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情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个月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3.33%(2/60)比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结论 应用左西孟旦、重组人脑利钠肽协同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理想,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其血清学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COPD患者Treg/Th17免疫失衡及血清PCT水平与急性加重发作风险的关系

    程旭东 郭倩
    2024, 30(22):  3807-381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失衡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加重发作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8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情划分为COPD稳定期(SCOPD组,48例)和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项血清指标评估AECOPD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及PCT水平与AECOPD的关系。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AECOPD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9.66±9.17)岁,病程(9.16±2.52)年;SCOPD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13±9.05)岁,病程(8.98±2.14)年。AECOPD组Treg、Treg/Th17均低于SCOPD组[(2.52±0.48)%比(3.61±0.73)%、(0.54±0.16)比(1.1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35、8.913,均P<0.001);AECOPD组Th17、PCT水平均高于SCOPD组[(4.64±0.95)%比(3.28±0.69)%、(1.33±0.46)µg/L比(0.75±0.32)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17、6.656,均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Treg、Th17、Treg/Th17、PCT均是AECOPD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及PCT水平均可用于AECOPD的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910、0.932、0.803(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Treg、Treg/Th17均与AECOPD呈负相关,Th17、PCT水平均与AECOPD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Treg、Th17、Treg/Th17、PCT均是AECOPD的影响因素,且与AECOPD密切相关,可将以上指标作为评估AECOPD的标志物,为临床防治AECOPD提供参考。

    血清MyD88、IL-33、LCR水平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张娟 刘晓东
    2024, 30(22):  3811-38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33(IL-33)、乳酸清除率(LC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神木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生存)84例和预后不良组(死亡)36例。入院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COPD病程等。患者入院后未治疗前测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确定是否为急性加重期,同时测量入院后未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CT)、MyD88、IL-33水平,测量入院后未治疗前及经过治疗、间隔24 h的乳酸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估血清生物标志物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预后良好组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70.68±3.36)岁,COPD病程(18.74±3.65)年;预后不良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70.41±3.27)岁,COPD病程(18.59±3.78)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MyD88、IL-33、LCR均是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MyD88、IL-33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r=0.641、0.640,均P<0.05),LCR与不良预后呈负相关(r=-0.695,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表明,联合血清MyD88、IL-33、LCR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87(95%CI 0.972~1.000)、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7.6%、约登指数为0.920,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不良患者中,血清MyD88、IL-33表达上调,LCR水平降低,三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

    冯畅 唐亚华 叶桂林
    2024, 30(22):  3816-38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硬镜配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及对炎症、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的138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8.22±4.11)岁,结石直径(3.79±0.45)cm,行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38.15±4.05)岁,结石直径(3.75±0.46)cm,行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结石清除率,对比手术前后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记录术后的并发症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的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95.15±8.56)min、术后下床时间为(1.45±0.42)d、术后住院时间为(8.12±1.25)min、术中出血量为(18.52±2.46)ml,对照组分别为(116.52±10.15)min、(2.66±0.58)d、(13.45±1.76)d、(41.18±4.0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17、17.456、25.340、46.816,均P<0.001)。观察组结石清除率[97.14%(68/70)]与对照组[95.59%(65/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625)。术后3 d,两组CRP、IL-6、P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62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43%(1/70)比10.29%(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4,P=0.026)。结论 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清除效果好,术后并发症与常规经皮肾镜取石术无明显差异。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经阴道二维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卢丽玉 刘小艳 徐婧 王志娟
    2024, 30(22):  3820-38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广州和睦家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50岁。86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宫腔镜病理活检。依据病理诊断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经阴道二维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86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81例。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72例,漏诊9例,确诊率88.9%;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79例,漏诊2例,确诊率97.5%;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确诊率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评估中,经阴道超声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经阴道三维超声,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药物研究

    不同批次马钱子种仁生品及醋制品中生物碱含量测定

    林文满 蒋丽芸
    2024, 30(22):  3824-38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批次马钱子种仁生品及醋制品中生物碱含量,为马钱子醋制工艺的科学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2批次的马钱子种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批次马钱子种仁生品及其醋制品中士的宁及马钱子碱含量,比较炮制前后两种生物碱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12个批次马钱子种仁生品中士的宁含量为1.68%~2.11%,马钱子碱含量为0.99%~1.43%;经醋制后,12个批次马钱子种仁醋制品中士的宁含量为1.21%~1.48%,马钱子碱含量为0.65%~0.94%;两者比例分别降低21.47%~38.89%和27.35%~50.35%。结论 马钱子种仁经醋制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均显著降低,可能是马钱子炮制减毒的原理。

    基础研究

    花青素调控CD147/MMP-9通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研究

    韩勃 左俊丽 乔廉洁
    2024, 30(22):  3828-38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花青素(ACN)调控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7~8周龄雄性Balb/c小鼠,体重(20±5)g构建哮喘模型,将其分为卵清蛋白(OVA)组(模型组)、L-ACN组、M-ACN组、H-ACN组[激发免疫前1 h分别灌胃75、150、300 mg/(kg·d) ACN]、ACN+sCD147组[激发免疫前1 h灌胃300 mg/(kg·d) ACN+腹腔注射22 mg/kg可溶性CD147(sCD147)],每组10只。另从饲养的小鼠中随机选取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AHR)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HE染色、PAS染色观察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哮喘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和干扰素(IFN)-γ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D147、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结果 OVA组管壁及肺泡间质出现严重细胞浸润,PAS阳性上皮细胞明显增加,大量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增多,AHR、嗜酸性粒细胞(EOS)、巨噬细胞(TAM)、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IL-4、IL-5、IL-13、CD147、MMP-9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CN组、M-ACN组、H-ACN组肺组织炎症减轻,PAS阳性上皮细胞依次减少,黏液分泌减少,AHR、EOS、TAM、Lym、Neu、IL-4、IL-5、IL-13、CD147、MMP-9蛋白表达均低于OVA组,IFN-γ表达均高于OVA组(均P<0.05)。ACN+sCD147组肺组织炎症进一步加重,PAS阳性上皮细胞增加,黏液分泌增加,AHR、EOS、TAM、Lym、Neu、IL-4、IL-5、IL-13、CD147、MMP-9蛋白表达均高于H-ACN组,IFN-γ表达低于H-ACN组(均P<0.05)。结论 ACN可以抑制CD147/MMP-9通路,改善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

    病例报告

    马方综合征患者2例报道及思考

    李洋 王建 杨寿娟 程金凤 李金龙 程艳丽
    2024, 30(22):  3834-38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率较低,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心血管系统、骨骼、眼部受累被认为是MFS“经典三联征”。心血管病变以主动脉根部扩张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较为常见,而心脏扩大、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破裂等心血管事件是MF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2例MFS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MFS的认识。

    护理研究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致患儿严重过敏性休克2例的护理

    冯敏贤 岑秀娴
    2024, 30(22):  3838-38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中,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现象。经验总结包括:全面评估病史,精准识别过敏风险;规范用药流程,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常态化应急演练,确保快速高效抢救;实施人文关怀,缓解焦虑情绪。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2例患儿均顺利度过预处理阶段,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分别在术后28 d和23 d好转出院。

    红花酒湿敷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刘学 李英娜 全林菲 刘婉珊
    2024, 30(22):  3841-38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红花酒湿敷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动静脉内瘘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4.31±7.51)岁;体重指数(22.34±3.24)kg/m2。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42±8.23)岁;体重指数(22.56±2.91)kg/m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红花酒湿敷护理。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3、6个月后头静脉直径与吻合口处头静脉血流量,干预6个月后内瘘功能,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疼痛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混合线性效应模型。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和干预1、3、6个月后头静脉直径分别为(3.84±0.46)cm、(4.44±0.35)cm、(4.93±0.26)cm、(5.39±0.21)cm,头静脉血流量分别为(419.14±35.44)ml/min、(514.16±51.63)ml/min、(701.39±88.59)ml/min、(897.53±121.76)ml/min;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1、3、6个月后头静脉直径分别为(4.00±0.43)cm、(4.49±0.30)cm、(4.77±0.35)cm、(5.15±0.21)cm,头静脉血流量分别为(404.26±31.07)ml/min、(544.80±50.12)ml/min、(689.44±88.52)ml/min、(723.09±156.55)ml/min。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头静脉直径均小于干预6个月后,头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干预6个月后(均P<0.05);对照组头静脉直径小于观察组,头静脉血流量低于观察组(均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内瘘功能优良率[76.67%(23/30)]高于对照组[50.00%(15/30)](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5/30)]低于对照组[43.33%(13/30)](P<0.05);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红花酒湿敷可改善动静脉内瘘头静脉直径和头静脉血流量,促进新内瘘成熟,改善内瘘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穿刺疼痛程度。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林海英 陈海红 蹇祥玉 张震洪
    2024, 30(22):  3847-38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行PCI治疗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5.84±9.71)岁;支架植入数量:1个28例,2个25例,3个3例。观察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64.45±9.55)岁;支架植入数量:1个26例,2个25例,3个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干预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GSES和C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1.27±3.52)分比(27.45±3.69)分、(100.68±8.43)分比(91.71±7.55)分](均P<0.05);观察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4±5.89)分比(76.25±6.76)分、(78.43±5.23)分比(73.82±6.69)分、(82.05±4.63)分比(77.21±5.69)分、(82.29±4.87)分比(76.80±7.71)分、(91.05±6.22)分比(86.27±6.95)分](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2/56)比16.1%(9/56)](P<0.05)。结论 基于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可改善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效果的研究

    陈山霞 张俊梅 谢赫男
    2024, 30(22):  3852-38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基于行为改变轮(BCW)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单中心研究。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8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筛选43例,剔除3例,最终纳入分析40例;对照组筛选43例,剔除2例,最终纳入分析41例。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年龄(60.17±5.22)岁;身高(165.10±7.45)cm;体重(69.41±13.28)kg。试验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8.33±4.50)岁;身高(166.65±10.72)cm;体重(68.12±13.31)kg。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BCW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住院期间干预4次(入院第1天、入院第2天、入院第3天、出院前);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共4次。两组干预完成后1个月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干体质量达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体重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出院后1个月、2个月,试验组干体质量达标率[85.00%(34/40)、72.50%(29/40)]均高于对照组[63.41%(26/41)、48.78%(20/41)](均P<0.05);试验组体重管理能力[(36.93±1.50)分、(35.17±2.07)分]、自我管理能力[(75.34±1.53)分、(73.95±1.16)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0.03±0.84)分、(27.13±0.83)分、(67.40±1.43)分、(64.03±1.14)分](均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63.85±6.35)分、(62.68±4.57)分]均低于对照组[(83.45±5.44)分、(89.80±5.10)分](均P<0.05)。结论 在CHF患者中,应用基于BCW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干体质量达标率、体重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张敏 郭佳 王燕斐
    2024, 30(22):  3857-38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65(34.26±3.79)岁;病程1~6(3.28±0.54)个月。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5(34.65±3.51)岁;病程1~6(3.27±0.50)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0 d。比较两组出院前1 d临床治疗指标,入院当日和出院前1 d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腰椎功能[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出院前1 d,观察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21.65±2.54)min比(23.33±3.15)min],胸廓活动度、腰椎前屈度均大于对照组[(5.04±0.36)°比(4.86±0.22)°、(73.65±3.65)°比(71.54±3.02)°](均P<0.05);观察组ESCA中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3.78±3.54)分比(32.11±3.48)分、(34.61±3.51)分比(32.97±3.44)分、(37.37±3.86)分比(35.46±3.75)分、(38.43±3.94)分比(36.56±3.87)分](均P<0.05);观察组JOA 4个维度(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8.55±4.98)分比(36.24±4.57)分、(39.72±4.41)分比(37.69±4.28)分、(39.47±4.11)分比(37.65±4.05)分、(39.43±4.94)分比(36.96±4.87)分](均P<0.05)。结论 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缩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晨僵时间、增大胸廓活动度及腰椎前屈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腰椎功能。

    分阶段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陈静 沈艳
    2024, 30(22):  3861-38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阶段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47.62±6.35)岁;病程(6.31±3.57)年。观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47.39±6.14)岁;病程(6.65±3.74)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阶段综合管理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问卷(DSMQ)]、用药依从性[8项目版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生活质量[糖尿病生活质量问卷(DQO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bA1c[(50.72±0.92)mmol/mol]、FBG[(7.15±0.46)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3.47±1.06)mmol/mol、(7.68±0.57)mmol/L](均P<0.05);观察组DSMQ中的饮食控制[(5.85±1.93)分]、身体活动[(5.12±1.66)分]、血糖监测[(4.05±1.08)分]、遵医用药[(4.47±1.2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85±1.38)分、(4.25±1.19)分、(2.94±0.72)分、(3.52±1.09)分](均P<0.05);观察组MMAS-8评分[(8.54±0.52)分]高于对照组[(7.31±0.58)分](P<0.05);观察组DQOL中的满意度[(32.25±4.75)分]、影响度[(43.82±7.04)分]、疾病忧虑[(9.14±1.41)分]、社会担忧[(9.25±1.53)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6.19±5.28)分、(51.46±7.63)分、(12.59±1.85)分、(12.93±1.97)分](均P<0.05)。结论 分阶段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模式对亚健康患者的影响

    陈荣玲 许海英 孙苇
    2024, 30(22):  3866-38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学说的中医护理模式对亚健康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100例处于亚健康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20±2.01)岁;疲劳症状持续时间(6.45±1.43)个月。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9.98±2.40)岁;疲劳症状持续时间(6.37±1.40)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学说的中医护理模式。两组均连续干预30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中的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口淡不渴、食少纳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1±0.30)分比(1.25±0.69)分、(1.43±0.22)分比(1.66±0.59)分、(1.00±0.35)分比(1.29±0.46)分、(0.73±0.22)分比(1.04±0.41)分](均P<0.05)。观察组EQ-5D中的行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活动能力、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01±0.64)分比(1.78±0.14)分、(1.95±0.43)分比(1.72±0.34)分、(1.82±0.26)分比(1.67±0.27)分、(2.01±0.27)分比(1.90±0.12)分、(1.92±0.14)分比(1.78±0.30)分](均P<0.05)。结论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学说的中医护理模式可改善亚健康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提高生活质量。

    精细化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行雾化吸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干预价值

    陶娟 李宁
    2024, 30(22):  3870-387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行雾化吸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行雾化吸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0(5.93±1.34)岁;病程1~6(3.68±1.15)d;细菌感染13例,病毒感染2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0(6.14±1.29)岁;病程1~6(3.72±1.13)d;细菌感染11例,病毒感染29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两组患儿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喘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干预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依从性(自制小儿治疗依从性量表)、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3.35±1.06)d]、气喘消失时间[(3.39±0.94)d]、体温恢复时间[(2.57±0.31)d]]均短于对照组[(5.92±1.27)d、(6.85±1.23)d、(3.69±0.58)d](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3.08±0.16)L]、PEF[(3.57±0.24)L/s]、FEV1[(2.53±0.21)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71±0.14)L、(3.25±0.21)L/s、(2.32±0.18)L](均P<0.05);观察组自制小儿治疗依从性量表中的用药[(9.13±0.89)分]、运动[(8.84±0.81)分]、饮食[(8.97±0.8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51±0.75)分、(7.49±0.72)分、(7.13±0.67)分](均P<0.05);观察组PedsQLTM4.0中的生理功能[(78.92±5.03)分]、情感功能[(74.67±4.78)分]、社交功能[(76.85±4.92)分]、学校表现[(70.19±4.0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9.35±4.42)分、(66.29±4.29)分、(67.09±4.51)分、(64.93±3.79)分](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4/40)]低于对照组[37.50%(15/40)](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可改善行雾化吸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因果分析的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遵医行为、病情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赵敏 夏新娟
    2024, 30(22):  3875-38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因果分析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遵医行为、病情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82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1.38±6.15)岁;病程(5.25±1.07)年。研究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0.74±6.61)岁;病程(5.51±1.24)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因果分析的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干预前后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遵医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5.12%(39/41)比80.49%(33/41)](P<0.05)。干预后,研究组PEF、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5.34±1.03)L/s比(4.71±0.89)L/s、(1.95±0.44)L比(1.62±0.41)L、(75.42±7.86)%比(62.93±7.11)%](均P<0.05);研究组ESCA各维度(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0.03±1.15)分比(26.94±2.28)分、(22.09±1.12)分比(18.43±2.03)分、(40.20±2.58)分比(35.37±3.15)分、(46.98±2.12)分比(41.16±3.14)分](均P<0.05);研究组WHOQOL-BREF各维度(社会、环境、心理、生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1.74±15.15)分比(64.59±13.79)分、(70.88±14.37)分比(64.12±13.85)分、(71.18±16.51)分比(63.71±14.96)分、(68.58±14.03)分比(62.03±12.72)分](均P<0.05)。结论 基于因果分析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慢阻肺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基于循环管理法的质控管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改善及医院感染预防的效果观察

    胡蝶 张久霞 赵一 吴兰艳
    2024, 30(22):  3880-38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22.03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基于循环管理法的质控管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改善及医院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基于循环管理法的质控管理实施前后进行比较,2023年1月至6月为实施前,2023年7月至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均为同一批医务人员,共30名。女23名、男7名;年龄21~47(33.27±3.15)岁;文化程度:大专2名、本科25名、硕士研究生3名。比较实施前后院内环境样本检测合格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情况、感控知识掌握情况、卫生消毒技能掌握情况、管理质量、手卫生依从性。采用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实施后,使用中消毒液、随机物体表面的环境样本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96.67%(29/30)比70.00%(21/30)、90.00%(27/30)比60.00%(18/30)、56.67%(17/30)比26.67%(8/30)、93.33%(28/30)比70.00%(21/30)、96.67%(29/30)比76.67%(23/30)](均P<0.05);医务人员感控知识、卫生消毒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87.56±5.24)分比(76.29±7.83)分、(91.27±3.11)分比(84.59±5.14)分](均P<0.05);医务人员环境管理质量、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88.35±4.05)分比(79.52±6.18)分、(87.43±3.72)分比(76.82±5.59)分、(91.35±2.47)分比(83.98±4.16)分](均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实施前[70.38%(221/314)比39.02%(119/305)](P<0.05)。结论 基于循环管理法的质控管理可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防控执行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