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01
    上一期   
    消化道疾病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lncRNA分子预测模型构建

    蔡灿锋 李锦宏 辛海洋 曾军 甘文昌 李英儒 曾兵
    2024, 30(19):  3169-31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进展与现状

    赵鑫哲 柯嘉
    2024, 30(19):  3176-3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IBD患者内科治疗失败或出现肠梗阻、瘘管或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要手术干预。在过去10年中,旨在改善患者预后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技术和策略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总结并讨论了IBD患者外科治疗的进展与现状。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进展

    任佳琪 刁德昌 张雪阳
    2024, 30(19):  3180-31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直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淋巴结的清扫是决定手术根治性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淋巴结的清扫方式是手术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文献以及刁德昌教授团队的实践经验,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进展进行论述。为临床直肠癌淋巴结清扫选择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平衡肿瘤治疗效果和患者功能保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研究进展

    陈小江 李元方
    2024, 30(19):  3184-3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以手术治疗为主,联合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逐步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围手术期治疗模式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总结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围手术期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从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围手术期放疗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明晰目前研究方向。

    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预防及治疗

    李伟 唐新 刁德昌
    2024, 30(19):  3189-3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漏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术后淋巴漏可导致患者免疫抑制、低蛋白血症、继发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潜在的肿瘤学优势,但其淋巴漏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动脉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

    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进修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卢新泉 刁德昌 汪佳豪 李洪明 易小江 冯晓创 廖伟林 林佳鑫 张雪阳
    2024, 30(19):  3193-31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程序化理念指导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专业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进修学习的45名男性医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3名[(32.1±1.7)岁]和对照组22名[(32.0±2.0)岁]。两组年龄、学历水平、培训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过程及要点,试验组教学方式则为程序化理念指导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培训期满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理论及实操考核。比较两组满意率。采用t检验、Z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 两组各项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操考核中,试验组膜解剖完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1.3%(21/23)比72.7%(16/22),P=0.029]。结论 程序化理念指导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进修医师的专业培训中是有效、可行的。

    文献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检测探讨苦参洗剂治疗混合痔的作用机制

    钟杭燕 刘海琴 王菁
    2024, 30(19):  3197-32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苦参洗剂治疗混合痔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网络药理学数据库中筛选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和疾病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杭县中医院肛肠科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患者苦参洗剂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 苦参洗剂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豆甾醇、山奈酚。苦参洗剂与混合痔相互作用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TGF-β。主要有效成分能与核心靶点有效结合。富集分析显示,主要与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RAGE)、磷脂酰肌醇三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PI3K-Akt)等信号通路有关。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IL-6水平低于治疗前[10.15(3.80,14.48)mg/L比19.30(8.68,27.00)mg/L],血清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0.8(0.6,1.0)mg/L比0.4(0.2,0.6)mg/L](均P<0.05)。结论 苦参洗剂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通过AGE-RAGE、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治疗作用。这可能是苦参洗剂治疗混合痔的主要作用机制。

    医学新进展

    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研究进展

    刘雪华 张肖林 李长叶 王延飞
    2024, 30(19):  3203-32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耳胆脂瘤是角化的鳞状上皮脱落后在中耳内形成的囊性结构,为非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与化脓性中耳炎相似,主要为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及耳痛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压迫周围骨质,造成破坏性骨吸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预后。近些年,基质金属蛋白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炎症因子、巨噬细胞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鼻咽癌细胞外泌体与生物钟基因的联系思考

    张丽萍 任学宝 马元玲 李艳梅 侯丽
    2024, 30(19):  3207-32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种族易感性及家族高发倾向,它往往涉及多个基因之间或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鼻咽癌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调控肿瘤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放化疗抗性等生理和病理活动,是鼻咽癌形成途径和发生发展的潜在载体,对调控肿瘤和宿主微环境起关键作用。除此之外,癌症的发展也与昼夜节律破坏有关,生物钟基因参与肿瘤增殖、迁移、侵袭、转移、细胞周期分布、凋亡、DNA损伤的检查与修复、细胞对抗癌药物或辐射的敏感性等。生物钟基因和鼻咽癌外泌体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鼻咽癌外泌体所参与的细胞间通讯、核酸及蛋白等分布是否以生物钟模式进行调节目前尚未得到描述。关于鼻咽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是否通过调节昼夜节律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性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乳果糖联合用药方案在肠道准备中的研究进展

    黄荣威 贾琳 孙延成 刘一品
    2024, 30(19):  3211-32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果糖口服溶液作为一种渗透性轻泻药,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术前肠道准备中,可达到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散相当或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存在肠道准备不充分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用传统肠道准备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然而,通过采用乳果糖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显著提升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本文对乳果糖联合用药方案在肠道准备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与帮助。

    论著

    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

    张杰 王瑞平 寇小妮 樊晓丹 边倩
    2024, 30(19):  3215-32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4年1月至5月,由TCGA、GTEx、GEO数据库获得数据集,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对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关键DNA损伤修复基因、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并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系数(C-index)评估Nomogram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采用Lasso回归法建立HCC生存预后的风险预后评分模型。利用HPA数据库验证结果与上述分析结果一致。结果 8个差异表达DNA损伤修复基因(FEN1、RNASEH2A、MCM6、EXO1、RECQL4、MCM4、MCM3、MCM5)对HCC患者生存预后具有影响(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CM6、pTNM分期对HCC总生存率(OS)具有独立影响;列线图模型显示MCM6、pTNM分期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均P<0.05,C-index=0.677);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显示,RECQL4、EXO1和MCM6是影响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基因。RECQL4、EXO1和MCM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随着HCC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基因在HCC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RECQL4、EXO1和MCM6进入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风险预后评分模型,MCM6对HCC患者生存预后具有独立的影响。

    沉默lncRNA PSMB8-AS1通过调控miR-144-5p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孙崇镨 衣柳俊 唐远怀 杨小青 杨雪
    2024, 30(19):  3223-32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SMB8-AS1通过靶向miR-144-5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地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科研中心。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分析PSMB8-AS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PSMB8-AS1在人正常甲状腺上皮细胞HTori-3以及甲状腺癌细胞系(8505C、FTC-133、KTC-1、TPC-1)中的表达。采用LncRBase和Cancer LncRNA Census数据库预测PSMB8-AS1的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将FTC-133细胞根据转染物的不同分为si-NC组和si-PSMB8-AS1组,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低表达PSMB8-AS1对FTC-13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PSMB8-AS1与miR-144-5p的靶向关系。qPCR检测低表达PSMB8-AS1对FTC-133细胞中miR-144-5p和ITGA3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低表达PSMB8-AS1对FTC-133细胞中ITGA3、Cyclin A、CDK2、FOXC2、Hedgehog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SMB8-AS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PSMB8-AS1在甲状腺癌细胞质8505C、FTC-133、KTC-1、TPC-1中表达均高于HTori-3细胞(均P<0.01)。PSMB8-AS1能够靶向结合miR-144-5p(P<0.01)。si-PSMB8-AS1组FTC-133细胞中PSMB8-AS1表达低于si-NC组[(1.07±0.54)比(6.69±1.16),t=8.78,P<0.01]。低表达PSMB8-AS1后,si-PSMB8-AS1组FTC-133细胞的增殖水平均低于si-NC组(均P<0.01)。si-PSMB8-AS1组FTC-133细胞的迁移率低于si-NC组[(27.89±6.01)%比(68.08±6.16)%,t=4.67,P<0.01]。si-PSMB8-AS1组细胞中miR-144-5p表达高于si-NC组,ITGA3 mRNA表达低于si-NC组(t=7.45、3.13,均P<0.01)。低表达PSMB8-AS1能够抑制FTC-133细胞中ITGA3、Cyclin A、CDK2、FOXC2、Hedgehog蛋白表达(均P<0.01)。结论 PSMB8-AS1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上调,低表达PSMB8-AS1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44-5p抑制FTC-1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鼻咽癌放疗患者显著体重丢失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车亚 任英红 郭峰 陈根祥 赵本华
    2024, 30(19):  3229-32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用列线图构建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患者显著体重丢失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鼻咽癌IMRT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放疗期间体重丢失≥10%为显著体重丢失标准,将患者分为显著体重丢失组(CWL组)34例和未显著体重丢失组(non-CWL组)40例。CWL组男25例、女9例,年龄(48.29±8.47)岁;non-CWL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5.79±7.69)岁。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等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IMRT患者显著体重丢失的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国际抗癌联盟(UICC)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0,P<0.05);CWL组放疗期间使用化疗药物、EB病毒拷贝数>1 500 copies/ml、颈部放疗剂量均高于non-CWL组[97.74%(33/34)比75.00%(30/40)、52.63%(23/34)比 37.50%(15/40)、(70.61±2.79)Gy比(65.75±2.53)Gy],放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non-CWL组[(37.48±3.91)g/L比(40.24±4.79)g/L、(109.79±16.97)g/L比(120.97±17.82)g/L、(206.58±37.16)mg/L比(229.75±34.3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66、6.686,t=7.855、2.684、2.749、2.78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分期、颈部放疗剂量高、放疗期间使用化疗药、高EB病毒拷贝数、放疗后低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显著体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鼻咽癌IMRT患者显著体重丢失的发生,校准曲线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高N分期、颈部放疗剂量高、放疗期间使用化疗药物、高EB病毒拷贝数、放疗后低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是鼻咽癌患者显著体重丢失的高风险因素,在治疗中应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血脂异常与p53突变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刘伟龙 么童童 胡瑞琦 石洪堂 陈迎港 刘志强
    2024, 30(19):  3236-3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血脂异常情况及血脂异常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术前未行任何相关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共136例,其中p53野生型64例,p53突变型72例。收集入院首次空腹大生化的血脂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收集患者术后病理参数,分析其与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p53野生型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C:OR=0.959,95%CI 0.253~3.757,P=0.952,TG:OR=1.398,95%CI 0.703~2.965,P=0.357,低密度脂蛋白(LDL):OR=8.205,95%CI 1.472~50.567,P=0.019,HDL:OR=2.252,95%CI 0.373~14.255,P=0.378。ROC分析LDL预测发生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0.828,特异度为0.792,最佳截断值为2.41 mmol/L,曲线下面积为0.843。p53野生型与突变型子宫内膜癌在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是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预测价值较高,且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差,有望成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分型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足月妊娠产妇宫颈COOK球囊引产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海英 门亚萍 贺译平
    2024, 30(19):  3240-32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COOK球囊引产的结局,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咸阳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96例足月妊娠产妇,均采用宫颈COOK球囊进行引产。产妇年龄(29.48±4.61)岁,体重指数(BMI)(26.52±1.86)kg/m2,球囊放置前宫颈Bishop评分(4.03±0.46)分。根据引产结局将产妇分为引产成功组和引产失败组,分析影响引产结局的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引产结局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估。结果 196例足月妊娠产妇中,引产成功145例,引产失败51例(产钳助产10例,药物辅助引产9例,剖腹产32例);引产失败组年龄、新生儿体重及产前BMI>25 kg/m2、初产、球囊放置时间>12 h占比均高于引产成功组(均P<0.05),Bishop评分低于引产成功组(P<0.05),两组孕周、并发症、引产指征、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产前BMI>25 kg/m2、初产、新生儿体重增加是影响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均P<0.05),Bishop评分升高为引产成功的有利因素(P<0.05),预测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COOK球囊引产失败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灵敏度为72.55%,特异度为75.17%。结论 足月妊娠产妇应用宫颈COOK球囊引产具有一定的引产失败风险,其中年龄升高、产前BMI>25 kg/m2、初产、新生儿体重升高是足月妊娠产妇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孕妇血浆脂质代谢特征及与妊娠结局的关联

    张小菜 徐珊 王敏 段蓓 王婧 苟元凤 裴巧丽
    2024, 30(19):  3245-32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孕妇血浆脂质代谢特征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孕晚期合并甲减孕妇114例作为观察组,年龄(30.41±4.22)岁,同时选取健康孕晚期孕妇114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73±5.06)岁。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不同妊娠结局产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等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血脂指标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FT4)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LPC和PE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TG、TC、LDL-C、PC、LPC、PE、T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58±1.01)mmol/L比(2.66±0.72)mmol/L、(6.72±1.03)mmol/L比(4.89±1.11)mmol/L、(3.92±1.00)mmol/L比(2.62±0.68)mmol/L、(382.45±36.66)ng/L比(334.20±41.18)ng/L、(16.40±1.81)μg/L比(14.22±1.95)ng/L,(17.40±1.81)μg/L比(14.05±1.68)ng/L,(5.12±0.77)uIU/L比(1.26±0.22)uIU/L,均P<0.05],FT3、FT4均低于对照组[(3.81±0.72)pmol/L比(4.50±0.68)pmol/L、(6.00±0.81)pmol/L比(10.44±0.77)pmol/L,均P<0.05]。PC、LPC、PE与TSH呈正相关(r=0.472、0.453、0.552,均P<0.05),与FT3、FT4呈负相关(r=-0.322、-0.341、-0.399、-0.336、-0.314、-0.417,均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PC、LPC和PE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399.74±38.81)ng/L比(372.36±39.40)ng/L、(17.95±1.92)μg/L比(15.50±1.87)μg/L、(18.22±1.92)μg/L比(16.92±1.81)μg/L,均P<0.05)。PC、LPC和PE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854和0.724,P<0.05。结论 合并甲减孕妇的血脂相关指标明显升高,其中PC、LPC、PE与TSH、FT3、FT4和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miR-339-5p调控EMT影响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机制

    李志路 乔喜婷 焦婉 王小娟 司小敏
    2024, 30(19):  3250-3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miR-339-5p调控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影响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机制。方法 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体外培养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构建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MCF-7/紫杉醇,将MCF-7/紫杉醇细胞分别转染miR-339-5p模拟物(miR-339-5p mimics组)、miR-339-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C组)、miR-339-5p抑制剂(miR-339-5p inhibitor组)及miR-339-5p抑制剂对照(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miR-339-5p水平予以检测,以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sin(E-cad)、Vimentin(Vim)]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分析及LSD-t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R-339-5p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低于MCF10A细胞[(0.36±0.07)比(0.73±0.08),P<0.05];转染48 h后,miR-339-5p mimics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高于miR-NC组[(45.86±4.92)%比(20.44±2.16)%、(16.54±1.67)%比(4.23±0.45)%,均P<0.05],miR-339-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低于NC组[(9.74±1.05)%比(17.18±1.84)%、(2.28±0.46)%比(5.43±0.59)%,均P<0.05];miR-339-5p mimics组E-cad水平高于miR-NC组,Vim低于miR-NC组[(0.78±0.07)比(0.42±0.05)、(0.42±0.05)比(0.61±0.07),均P<0.05],miR-339-5p inhibitor组E-cad低于NC组,Vim高于NC组[(0.23±0.04)比(0.34±0.05)、(0.84±0.09)比(0.69±0.08),均P<0.05]。结论 miR-339-5p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EMT相关蛋白E-cad、Vim而抑制EMT。

    miRNA-106a和miRNA-20a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吕涛 伍婉丽
    2024, 30(19):  3254-32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就诊的156例NRDS患儿为NRDS组,其中男77例,女79例,出生胎龄(33.87±2.01)周。根据NRDS患儿胸部影像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74例)和重度组(32例)。根据NRDS患儿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32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另选取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体检的健康早产儿1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7例,女73例,出生胎龄(34.05±1.83)周。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测定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RDS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新生儿急性生理评分(SNAPPE-Ⅱ)、1 min Apga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预测NRDS患儿预后的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NRDS组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低于对照组[(0.97±0.30)比(1.70±0.53)、(0.88±0.32)比(1.57±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50、13.346,均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及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NRDS患儿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0.40±0.19)比(1.07±0.36)、(0.39±0.17)比(0.97±0.34)],SNAPP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34.25±6.50)分比(18.10±3.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38、12.718、11.850,均P<0.05)。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与SNAPPE-Ⅱ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1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miRNA-106a、miRNA-20a预测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分别为95.8%、91.7%,特异度分别为93.2%、89.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1(95%CI 0.929~0.992)、0.938(95%CI 0.900~0.976),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预测NRDS患儿预后准确度较高。miRNA-106a联合miRNA-20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97.7%,AUC为0.984(95%CI 0.967~1.000),表明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清miRNA-106a和miRNA-20a水平在NRDS患儿中降低,且其水平随NRDS患儿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二者在预测NRDS患儿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研究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对术后尿控的影响

    强亚勇 马亚东 王涛
    2024, 30(19):  3260-32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RP)中尿道后筋膜重建对术后尿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行RP和尿道后筋膜重建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尿控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组(97例)及未恢复组(23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围术期指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RP中行尿道后筋膜重建后恢复尿控功能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未恢复组尿道狭窄长度长于恢复组[(2.69±0.54)cm比(2.08±0.51)cm],狭窄至膀胱颈距离短于恢复组[(2.46±0.59)cm比(3.15±0.62)cm],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手术方式及既往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史患者占比均高于恢复组[69.57%(16/23)比28.90%(29/97)、78.26%(18/23)比37.11%(36/97)],保留膀胱颈、保留神经血管束、术后规律提肛训练患者占比均低于恢复组[30.43%(7/23)比62.89%(61/97)、17.39%(4/23)比60.82%(59/97)、39.13%(9/23)比70.10%(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7、-4.801,χ2=12.482、12.718、7.973、14.064、7.757;均P<0.05)。经lgistic回归分析,LRP手术方式、既往TURP史、尿道狭窄长度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接受RP中行尿道后筋膜重建后恢复尿控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狭窄至膀胱颈距离、保留膀胱颈、保留神经血管束是术后恢复尿控功能的保护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C-index值为0.973,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RP中行尿道后筋膜重建后恢复尿控功能的曲线下面积为0.973(95%CI 0.941~1.000,P<0.05),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特异度、敏感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48%、0.913%、0.861%。结论 手术方式、既往TURP史、尿道狭窄长度、狭窄至膀胱颈距离、保留膀胱颈、保留神经血管束是前列腺癌患者接受RP中行尿道后筋膜重建后恢复尿控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尿控功能恢复情况。

    某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刘灿华 蔡栋昊 李冉 苏歆 谭俊青
    2024, 30(19):  3267-32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21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针对其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培养阳性菌株数据,筛选出221例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信息及药敏结果,其中男95例(42.99%),女126例(57.01%),年龄26~97岁。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分为产ESBLs组(105例)和非产ESBLs组(116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结果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院内血培养阳性552例,其中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221例。患者主要来自针康科(55例)和肿瘤科(31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105株,占总数的47.51%。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54.30%)、复方新诺明(50.68%)、头孢曲松(53.39%)和头孢呋辛(53.85%)的耐药率较高,但对阿米卡星(3.62%)和亚胺培南(5.43%)、厄他培南(5.43%)2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比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高(均P<0.05)。结论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主要分布在针康科和肿瘤科。大部分菌株产ESBLs,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耐药,但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临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肛隐窝炎患者伴情志异常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魏妮 孙林梅 苏红波 唐林 阴新元 孙兴伟
    2024, 30(19):  3271-32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肛隐窝炎(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320例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肠道菌群检测;经SAS、SDS量表评估,将126例合并情志异常者分为情志异常组[男55例,女71例,体重指数(25.10±1.39)kg/m2],194例未合并情志异常者分为非情志异常组[男89例,女105例,体重指数(24.88±1.41)kg/m2];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分析焦虑、抑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采用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 情志异常组SAS、SDS评分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68.66±5.82)分比(52.87±3.59)分、(69.18±5.03)分比(53.62±3.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2、32.03,均P<0.05);情志异常组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均低于非情志异常组[(6.67±1.02)logN/g比(8.28±1.26)logN/g、(6.75±1.32)logN/g比(7.88±1.09)logN/g、(7.11±1.13)logN/g比(8.02±1.04)log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1、8.33、7.39,均P<0.05);SAS、SDS与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均呈负相关(均r<0,均P<0.05);情志异常组病程长于非情志异常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得分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合并伴随疾病、非初次治疗患者占比均高于非情志异常组(均P<0.05);NRS、ISI评分高、合并伴随疾病均是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乳酸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水平高均是AC患者合并情志异常的保护因素(均OR<1,均P<0.05);使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ndex值分别为0.944,校正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拟合反应良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95%CI 0.869~0.965,P<0.001)。结论 AC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NRS、ISI、合并伴随疾病与AC患者伴情志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阶梯式握力锻炼对慢性肾脏病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影响

    熊慧 陈卓敏 万小惠 潘婕 张晶 谢凯旋 刘娜娜 聂荣璐
    2024, 30(19):  3278-32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阶梯式握力锻炼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确诊CKD4期前臂血管内径过细患者共5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32~74(49.67±13.03)岁,病程5~21(10.26±4.19)年,采用电子握力器锻炼;试验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8~71(50.31±14.43)岁,病程6~23(10.35±3.80)年,采用握力球阶梯式锻炼。比较两组患者锻炼前、锻炼4周及8周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依从性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锻炼8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头静脉内径比较[(1.98±0.15)mm比(2.12±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5);锻炼4周、8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桡动脉血流速度比较[(19.32±0.59)cm/s比(19.85±0.43)cm/s、(21.07±0.49)cm/s比(23.38±0.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7、16.63,均P<0.05);锻炼8周后,试验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85.19%(23/27)比51.85%(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5)。结论 阶梯式握力锻炼能扩张头静脉血管内径、加快桡动脉血流速度,改善CKD 4期前臂血管过细患者的血管条件,患者锻炼依从性高。

    血清IgG4、Th17/Treg评估激素治疗AIP患者效果的价值

    延欢欢 张甲龙
    2024, 30(19):  3282-3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4(immunoglobulin 4,IgG4)、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评估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患者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95例AIP患者,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54.28±5.51)岁;48例有吸烟史,49例有饮酒史。治疗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Th17、Treg,计算Th17/Tre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MY水平。所有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治疗失败)。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和血清学指标。分析血清IgG4、Th17/Treg评估激素治疗AIP患者效果的价值。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AIP患者激素治疗后,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30例,治疗失败22例,有效率为75.00%(73/95),无效率为23.16%(22/95)。有效组Th17/Treg和D-D、AMY、IgG4水平低于无效组[(1.05±0.14)比(2.21±0.34)、(0.23±0.05)mg/L比(0.52±0.12)mg/L、(296.56±15.74)U/L比(436.26±18.52)U/L、(2.47±0.41)g/L比(4.62±0.7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5、16.556、35.005、17.091,均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17/Treg(OR=4.486,95%CI 1.533~13.125)、D-D水平(OR=3.333,95%CI 1.139~9.753)、AMY水平(OR=3.912,95%CI 1.337~11.445)、IgG4水平(OR=3.077,95%CI 1.052~9.003)是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Th17/Treg、D-D、AMY、IgG4、四者联合预测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的灵敏度分别为77.27%、63.64%、68.18%、72.73%、90.91%,特异度分别为76.71%、68.49%、69.86%、73.97%、91.78%。结论 Th17/Treg、D-D、AMY、IgG4水平与AIP患者激素治疗无效相关,联合检测预测AI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更为精准且高效。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席小雯 邓庆 刘洁琼
    2024, 30(19):  3287-32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肛门动力学及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接收的122例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61例)和联合组(61例)。参照组男16例、女45例,年龄(64.83±9.97)岁,糖尿病病程(7.49±2.31)年,便秘病程(1.40±0.61)年,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联合组男19例、女42例,年龄(65.18±10.16)岁,糖尿病病程(7.36±2.27)年,便秘病程(1.37±0.52)年,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润魄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排便症状、肠道菌群水平、肛门动力学、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排便症状、肠道菌群水平、肛门动力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排便次数、乳酸杆菌数量、双歧杆菌数量、直肠排便压均高于参照组[(6.93±1.18)次/周比(5.15±1.07)次/周、(7.04±0.61)IgCFU/g比(6.18±0.67)IgCFU/g、(8.73±0.79)IgCFU/g比(7.45±0.80)IgCFU/g、(54.69±3.86)mmHg(1 mmHg=0.133 kPa)比(41.63±1.72)mmHg],排便时间短于参照组[(7.75±1.64)min/次比(10.89±1.58)min/次],大肠杆菌数量、力排肛门残余压、直肠排便窘迫阈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焦虑担心、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5.28±0.39)IgCFU/g比(6.40±0.48)IgCFU/g、(46.92±3.37)mmHg比(62.08±3.98)mmHg、(160.18±3.85)ml比(165.07±4.01)ml、(40.93±2.97)ml比(46.93±3.14)ml、(3.98±1.17)分比(5.17±1.08)分、(11.64±1.75)分比(15.75±2.06)分、(14.56±2.95)分比(23.78±2.86)分、(5.34±1.97)分比(8.15±2.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28、7.413、8.892、24.137、10.769、14.144、22.704、6.870、10.842、5.837、11.876、17.526、7.469,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结论 润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肛门动力学及肠道菌群水平,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分析

    王静 柴婷婷
    2024, 30(19):  3292-32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2.15±3.85)岁,病程(29.56±6.12)d。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收集所有患者病灶区脓液,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分析病灶区脓液病原菌构成分布情况,对革兰阳性菌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对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病灶区脓液检测革兰阳性菌81.00%(162/200)、革兰阴性菌17.50%(35/200)、白色念珠菌1.50%(3/200),其中革兰阳性菌中棒状杆菌属占比为68.50%(137/200),革兰阴性菌中不动杆菌占比为8.50%(17/200)。137例脓液棒状杆菌属中,微小棒状杆菌、水生棒状杆菌、G群棒状杆菌、A群棒状杆菌占比分别为30.66%(42/137)、15.33%(21/137)、13.87%(19/137)、9.49%(13/137)。棒状杆菌属中,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4.74%(71/95)、85.26%(81/95)、81.05%(77/95),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0;其他革兰阳性菌中,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00%(15/25)、72.00%(18/25),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灶区脓液中主要病原菌,其中棒状杆菌属占比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极低,可选择以上药物进行治疗。

    HOPX表达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李冲 王飞
    2024, 30(19):  3296-33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组织中同源域蛋白同源盒(HOPX)表达及外周血HOPX甲基化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年龄(50.69±5.48)岁;中高分化71例、低分化58例;ⅡB期48例、Ⅲ期81例;淋巴结转移87例。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非pCR。检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OPX表达及外周血HOPX甲基化水平。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OPX表达、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表达与病理特征关系,影响化疗疗效的因素,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采用t检验、χ2检验,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1.97±0.32)比(1.13±0.21),P<0.05]。低分化、Ⅲ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ⅡB期、无淋巴结转移者[(2.19±0.37)比(1.79±0.32)、(2.23±0.39)比(1.53±0.26)、(2.14±0.35)比(1.62±0.28),81.03%(47/58)比56.34%(40/71)、75.31%(61/81)比54.17%(26/48)、73.56%(64/87)比54.76%(23/42),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RR=5.557,95%CI:2.286~13.505)、分化程度(RR=5.360,95%CI:2.206~13.027)、HOPX mRNA相对表达量(RR=4.455,95%CI:1.833~10.827)、HOPX甲基化率(RR=4.362,95%CI:1.795~10.602)是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HOPX mRNA相对表达量联合HOPX甲基化率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0.894比0.774比0.768)。结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OPX mRNA相对表达量、外周血HOPX甲基化率与病理特征、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二者联合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良好。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戚新春 李阳 程卫
    2024, 30(19):  3302-33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组织中端粒酶卡哈尔体蛋白1(TCAB1)、长链非编码RNA DLEU2(lncRNA DLEU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PTC患者。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38~78(54.65±4.75)岁。取所有受检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TCAB1、lncRNA DLEU2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参数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CAB1、lncRNA DLEU2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将发生新的转移灶、复发灶及死亡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20例),其余患者为预后良好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TCAB1、lncRNA DLEU2对PTC的预后预测价值。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癌组织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与TCAB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1.44±0.27)比(0.75±0.12),72.78%(49/80)比14.79%(2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4,χ2=18.46,均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TCAB1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AB1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28,0.353;均P<0.05),lncRNA DLEU2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30,0.401;均P<0.05);预后不良组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与TCAB1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68±0.25)比(1.25±0.13),85.00%(17/20)比53.33%(3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χ2=6.34,均P<0.05);TCAB1阳性表达、lncRNA DLEU2相对表达量增加为PTC预后独立影响因素(OR=2.791,95%CI 1.457~5.745;OR=2.146,95%CI 1.525~6.795),均P<0.001)。结论 PTC患者TCAB1、lncRNA DLEU2表达水平与PTC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TCAB1、lncRNA DLEU2表达来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病例报告

    低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并文献分析

    陈迎港 朱园园 徐瑜婕 刘伟龙 田淑磊 管东东
    2024, 30(19):  3307-33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外存在子宫内膜样组织,并引起慢性炎症反应。病变位于低位直肠者较为少见,为增加临床医师对低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本文报道1例低位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文献回顾分析。

    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精囊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张琳瑛 王涛 李清 刘玉峰
    2024, 30(19):  3310-33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精囊肿瘤极少见,其中多为癌,良性肿瘤更罕见。精囊囊腺瘤是混合性上皮-间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原发于精囊具有良性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的双相性肿瘤。本文收治1例精囊囊腺瘤患者,采用经腹腔入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并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文献,总结腹腔镜手术切除该类肿瘤的可行性。

    护理研究

    睡眠状态干预护理对宫颈癌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贺锦丽 肖媛媛 曹姣姣 尚静 万艳梅
    2024, 30(19):  3313-33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睡眠状态干预护理对宫颈癌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8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睡眠状态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的睡眠状况,测定干预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水平,并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62±1.45)h、(29.88±4.01)h、(2.90±0.47)d、(6.61±1.13)d,对照组分别为(19.04±2.38)h、(56.72±7.19)h、(4.26±0.63)d、(10.84±2.4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1个月,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睡眠状态干预有助于宫颈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能提高免疫功能、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以护理结局分类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护理中的应用

    高娟 牛文涛 张静 毛玲 张治华 杨旭 杨琼
    2024, 30(19):  3318-33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护理中开展以护理结局分类为基础的干预方案,观察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52例,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6例。观察组年龄(74.99±5.91)岁,病程(7.03±0.48)个月;实施以护理结局分类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对照组年龄(73.52±5.44)岁,病程(7.11±0.57)个月,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使用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CH)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于入院当天、出院前1 d对两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估。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入院当天,两组IPSS-CH、QLQ-C30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食欲(33.95±3.77)分、精神(34.64±4.08)分、日常生活(32.97±3.66)分、疲乏(35.58±4.32)分、疼痛(37.71±3.91)分、总分(172.45±22.45)分]及护理效果评分[睡眠状况(40.23±3.65)分、精神心态(39.93±3.22)分、泌尿功能(39.18±3.55)分]均高于对照组[食欲(31.99±3.64)分、精神(32.71±3.89)分、日常生活(30.98±3.43)分、疲乏(33.51±4.22)分、疼痛(35.82±3.77)分、总分(161.99±20.33)分、睡眠状况(37.83±3.22)分、精神心态(36.73±3.11)分、泌尿功能(36.99±3.05)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PSS-CH量表评分[憋尿困难(1.08±0.11)分、尿不尽(1.15±0.19)分、尿线变细(1.21±0.16)分、尿频(1.17±0.15)分、排尿中断次数(0.99±0.09)分]均低于对照组[憋尿困难(1.99±0.25)分、尿不尽(1.57±0.33)分、尿线变细(1.77±0.20)分、尿频(1.35±0.25)分、排尿中断次数(1.32±0.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以护理结局分类为基础的干预方案可提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前列腺症状表现,提高生活质量。

    PDCA护理模式联合中药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

    李夕 刘军娥 宋雪红 贾彤 陈晓康
    2024, 30(19):  3322-33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护理模式联合中药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汉中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试验组中,男27例、女14例,年龄(41.73±6.18)岁,病程(7.04±1.31)个月,病情程度:轻度22例、中度19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2.59±6.43)岁,病程(6.72±1.53)个月,病情程度:轻度23例、中度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模式联合中药灌肠;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康复效果、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UCDAI)、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DQ)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0.24%(37/41)]高于对照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46)。干预后试验组CRP、IL-6水平分别为(4.04±0.64)mg/L、(1.67±1.07)ng/L,低于对照组的(6.12±0.73)mg/L、(2.98±1.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19、5.340,均P<0.05);试验组便血、腹泻、内镜表现、医生评价评分分别为(1.23±0.29)分、(1.21±0.27)分、(1.06±0.23)分、(1.14±0.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8±0.31)分、(1.43±0.26)分、(1.16±0.22)分、(1.39±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758、2.012、3.832,均P<0.05);试验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分别为(67.84±4.73)分、(29.71±2.73)分、(27.72±2.31)分、(69.82±5.3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13±4.26)分、(27.36±2.68)分、(24.06±2.08)分、(64.67±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55、3.933、7.539、4.587,均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效果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切口局部冰袋冷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在腹股沟斜疝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范意金 何映 黄玉花
    2024, 30(19):  3327-33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切口局部冰袋冷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者88例,按照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男39例、女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35±0.52)d,年龄(49.43±2.89)岁;左侧腹股沟疝17例、右侧腹股沟疝27例;术后接受砂袋+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44例,男37例、女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6.16±0.79)d,年龄(49.16±2.73)岁,左侧腹股沟疝18例、右侧腹股沟疝26例;术后接受切口局部冰袋冷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相关评价指标。统计比较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P=0.020);治疗后,治疗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23±0.08)分、舒适度评分为(18.39±2.17)分、白细胞介素(IL)-10为(4.32±1.08)ng/L、C反应蛋白(CRP)(4.43±1.68)ng/L、白细胞计数(WBC)为(4.13±0.75)×109/L,对照组分别为(5.30±0.25)分、(15.24±2.25)分、(6.95±2.16)ng/L、(6.16±2.05)ng/L、(7.75±1.6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27%(1/44)、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切口渗血发生率为2.27%(1/44),均低于对照组[20.45%(9/44)、11.36%(5/44)、18.18%(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切口换药次数[(3.67±1.29)次]少于对照组[(6.98±1.53)次],切口愈合时间[(6.10±1.42)d]、住院总时间[(4.29±1.24)d]短于对照组[(9.24±1.61)d、(8.62±2.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切口敷料渗血Ⅰ级36例、Ⅱ级8例、Ⅲ级0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19例、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股沟斜疝患者在手术后采用切口局部冰袋冷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切口敷料渗血,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缩短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提高舒适度。

    以三级医院为主导互联网为核心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构建

    杜娟 宋媛媛 李艳 张小栋 张玲
    2024, 30(19):  3332-3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9.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以三级医院为主导互联网为核心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模式,为老年居家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接受“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的居家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70.34±3.57)岁。平台注册护士共125例,其中男8例、女117例,年龄(34.12±3.23)岁。主要照顾者60例,其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45.23±5.51)岁。统计完成居家护理服务项目的结果,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实施护理模式前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评分及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共服务老年居家患者60例,完成居家护理155次,无不满意评价,各项满意度均为100.00%。实施“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延续性护理模式后,患者主要照顾者责任负担、个人负担及总分均低于实施前[(12.12±2.28)分比(15.23±3.23)分、(22.34±4.78)分比(27.22±5.23)分、(35.17±6.23)分比(43.21±6.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5、4.356、5.621,均P<0.05);实施后,护士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会支持、职业社会交往技能、职业挫折应对、职业自我反思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33.24±3.12)分比(30.23±3.23)分、(24.24±2.67)分比(20.23±3.11)分、(25.45±2.56)分比(21.12±3.11)分、(24.34±2.56)分比(21.23±2.89)分、(13.68±1.67)分比(10.23±1.89)分、(120.56±5.56)分比(112.23±4.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1、5.358、5.888、4.412、7.492、6.173,均P<0.05)。结论 在医养结合政策背景下,开展“互联网+”及“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可提升老年居家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并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推动护理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Teach-back联合叙事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效果分析

    张乐 常小琪
    2024, 30(19):  3337-3342.  DOI: 2024-030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Teach-back联合叙事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认知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参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68.82±5.39)岁,病程(2.74±0.82)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69.14±5.67)岁,病程(2.76±0.89)年,给予Teach-back联合叙事护理,两组均干预至出院30 d,并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康复进展情况[运动持续时间(ED)、6 min步行试验(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认知功能[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进行评估,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χ2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康复进展情况、认知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30 d,试验组ED长于参照组[(449.79±58.52)s比(391.82±56.48)s],6MWT、LVEF、SECF总分、疾病知识、急救管理、不良嗜好、症状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参照组[(307.55±9.45)m比(266.57±9.78)m、(64.27±6.18)%比(56.93±5.74)%、(86.03±7.36)分比(73.92±7.14)分、(16.92±1.17)分比(13.50±1.02)分、(9.84±1.39)分比(7.62±1.14)分、(15.49±1.05)分比(13.34±1.07)分、(13.14±1.78)分比(9.83±1.45)分、(13.63±1.67)分比(12.24±1.51)分、(15.26±1.38)分比(12.48±1.29)分、(6.67±1.08)分比(5.52±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4、19.295、5.572、7.562、14.108、7.907、9.183、9.232、3.953、9.423、4.777,均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参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23)。结论 Teach-back联合叙事护理可显著提升老年PCI后患者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