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4-08-15
    上一期   
    结核病专栏

    肝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与主要器官功能的初步分析

    傅红梅 俞朝贤 王娟 李春燕 谭毅刚 岑滢 李华 刘志辉
    2024, 30(16):  2641-26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肝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与器官功能相较于普通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规范抗结核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23年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患者的资料,以24例肝移植术后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31例同期非器官移植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均为男性;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7岁。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7岁。收集两组就诊后首次血常规、炎症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异常比例、各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比率。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研究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胱抑素C、肌酸激酶、B型钠尿肽前体以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的淋巴细胞-白细胞比率[0.13(0.09,0.17)]、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0.17(0.12,0.25)]均低于对照组[0.18(0.12,0.21)、0.26(0.15,0.33)],且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0.59(0.49,0.96)]高于对照组[0.40(0.33,0.63)](均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肝、肾、心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较多,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予以高度关注。

    诺卡菌感染伴可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谭毅刚 罗春明 蔡杏珊 李春燕 汪敏 郑闽莉 刘志辉
    2024, 30(16):  2645-26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可疑肺结核症状患者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诺卡菌肺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15例诺卡菌感染伴可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58例;年龄16~88(50.26±17.26)岁。根据是否合并肺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进行分组,75例肺结核合并诺卡菌感染为A组,1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合并诺卡菌感染为B组,23例单纯诺卡菌感染为C组。比较分析3组的肺部病灶CT影像学特点和主要肺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气促、胸闷、胸痛)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A组检出诺卡菌时间为抗结核治疗后4(2,8)个月,B组检出诺卡菌时间为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10(2,12)个月。在诺卡菌分离株中,皮疽诺卡菌113株,类巴西诺卡菌1株,非洲/新诺卡菌1株。3组患者的CT影像均可见肺实变、斑块状、结节、条索状或空洞影,无病种特异性影像。病灶累及的解剖学部位:A、B、C组累及双肺多个肺叶的发生率分别为66.67%(50/75)、94.12%(16/17)、69.57%(16/23);B组发生率高于A组(χ2=5.150,P=0.020);A组与C组、B组与C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χ2=3.683,P=0.055)。3组主要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P=0.998)。结论 肺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常合并诺卡菌感染,但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均难以鉴别,应高度重视。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及与短期转归的关系

    王晓霞 黄绍梅
    2024, 30(16):  2649-26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及与TBM短期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2年4月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TB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营养不良组(66例)和非营养不良组(14例)。营养不良组男35例,女31例;1月龄~<1岁6例,1~<3岁19例,3~<6岁11例,6~<18岁30例;生活环境:村镇64例,城市2例。非营养不良组男9例,女5例;1月龄~<1岁1例,1~<3岁3例,3~<6岁2例,6~<18岁8例;生活环境:村镇7例,城市7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与短期转归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在80例TBM患儿中,82.5%(66/80)合并营养不良,71.2%(57/80)合并贫血,51.2%(41/80)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组居住在村镇[97.0%(64/66)]、病程>14 d[81.2%(52/66)]的比例高于非营养不良组[50.0%(7/14)、35.7%(5/14)](均P<0.05)。营养不良组贫血[77.2%(51/66)]、低蛋白血症[57.6%(38/66)]、药物性肝损伤[51.5%(34/66)]、后遗症发生率[48.5%(32/66)]和出院时脑脊液异常率[60.6%(40/66)]均高于非营养不良组[42.8%(6/14)、21.4%(3/14)、21.4%(3/14)、14.3%(2/14)、35.7%(5/14)](均P<0.05)。两组临床分期、脑积水、脊髓病灶、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BM患儿易合并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TBM患儿易出现短期转归不良,有必要尽早对TBM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

    广州市2020年至2022年耐多药肺结核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子龙 陈泽莹 汪敏 冯治宇 张宏 邝浩斌
    2024, 30(16):  2653-26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州 511436;2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内科 广州市结核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95

    广州地区205例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沈惠兰 梁雯丽 秦黄萍 周敏娟
    2024, 30(16):  2658-26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肺结核患者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情况,为结核病社会支持政策的出台和提升结核病患者人文关怀水平措施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需求引导。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205例作为调查对象。男119例,女86例;<25岁24例,25~<45岁68例,45~≤60岁52例,>60岁6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问卷调查,根据PSSS中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3个维度12个条目分析结核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205例肺结核患者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3个维度的条目选项不同意、中立、同意的百分率分别为(1.95%、41.46%、56.59%)、(14.39%、64.27%、21.34%)、(16.22%、62.32%、21.46%)。家庭支持维度与朋友支持维度、家庭支持维度与他人支持维度应答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80,P<0.001;χ2=255.830,P<0.001);朋友支持维度与他人支持维度应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564)。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他人支持维度得分为20(18,21)分、16(15,18)分、16(15,18)分。家庭支持维度与朋友支持维度、家庭支持维度与他人支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808,P<0.001;Z=11.228,P<0.001);朋友支持维度与他人支持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4,P=0.600)。在领悟支持度上,低支持、中间支持和高支持状态的百分率分别为3.90%、87.81%和8.29%。不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情况、职业、医疗付款方式、自理能力人群领悟社会支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广州地区结核病患者的人文关怀主要来自家庭内部,家庭外的社会支持水平亟待提高。

    基于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对NTM肺病患者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的影响

    黄丽萍 陈燕霞 陈华 冯翠莲
    2024, 30(16):  2663-26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内一科收治的98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伴有胸闷气促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男17例,女32例,年龄(61.08±13.23)岁,中位年龄62.0岁。观察组男19例,女30例,年龄(59.65±11.29)岁,中位年龄62.0岁。两组均指导进行呼吸康复排痰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理论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1周、出院1个月呼吸康复排痰知信行水平(自行设计的NTM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康复排痰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量表)和生活质量[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问卷(LCQ-M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出院1周、出院1个月呼吸康复排痰知信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出院1周、出院1个月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3.12±0.53)分、(2.76±0.52)分]均高于对照组[(2.90±0.51)分、(2.27±0.45)分](均P<0.05);观察组出院1周、出院1个月LCQ-MC生理维度[(5.00±0.97)分、(5.00±1.03)分]、心理维度[(5.35±1.01)分、(5.22±1.08)分]、社会维度评分[(5.31±1.02)分、(5.20±0.98)分]、LCQ-MC总分[(15.66±2.42)分、(15.42±2.31)分]均高于对照组[(4.52±1.18)分、(4.27±1.13)分;(4.70±1.11)分、(4.65±1.08)分;(4.58±1.15)分、(4.56±1.20)分;(13.80±2.68)分、(13.49±2.64)分](均P<0.05)。结论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呼吸康复排痰依从性及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部疾病专栏

    LMR、MPVLR与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

    戴震 张永彤 黄芳 刘华 王天昶 王锋刚
    2024, 30(16):  2668-26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行根治性放疗的102例Ⅲ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85例、女17例;年龄32~76(51.17±8.27)岁;体重指数(BMI)22.46~24.52(23.06±1.57)kg/m2。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放疗前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根据检测结果计算LMR、MPVLR。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发生组(23例)和未发生组(79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外周血LMR、MPVLR对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发生组放疗前LMR低于未发生组,MPVLR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放疗前外周血LMR、MPVLR预测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45(0.695~0.791)、0.862(0.812~0.907),两者联合检测的AUC(95%CI)为0.916(0.871~0.966)。发生组大体类型中央、肿瘤长径≥5 cm、放射总剂量≥60 Gy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放射总剂量(OR=2.217,95%CI:1.452~3.385)、肿瘤长径(OR=2.368,95%CI:1.409~3.980)、LMR降低(OR=2.649,95%CI:1.658~4.231)、MPVLR升高(OR=3.177,95%CI:1.868~5.404)是Ⅲ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外周血LMR在肺癌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中呈低表达,MPVLR呈高表达,两者与肺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均是肺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肺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更高。

    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二线治疗EGFR-TKI治疗期间T790M突变的转移性NSCLC的临床疗效

    汪定军 石蕾 张娟
    2024, 30(16):  2673-267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期间T790M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康市人民医院接收的EGFR-TKI治疗期间T790M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期间研究组失访7例,最终入组40例;对照组失访9例,最终入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0.32±5.71)岁;体重指数(BMI)(18.06±1.61)kg/m2;采用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1.05±6.64)岁;BMI(18.13±1.54)kg/m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赛沃替尼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治疗后随访2年,记录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EA[(65.30±14.29)μg/L]、CYFRA21-1[(1.62±0.69)μg/L]、VEGF[(381.04±27.64)ng/L]、MMP-9[(151.98±25.47)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73.59±16.03)μg/L、(2.57±0.76)μg/L、(396.61±26.51)ng/L、(169.07±26.5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疾病控制率[85.00%(34/40)]、客观缓解率[62.50%(25/40)]均高于对照组[65.79%(25/38)、39.47%(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FS、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奥希替尼联合赛沃替尼二线治疗EGFR-TKI治疗期间T790M突变的转移性NSCLC,有助于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阿法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化疗方案在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翟婷婷 王峰
    2024, 30(16):  2678-26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法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化疗方案在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7~68(52.58±2.21)岁;体重指数(BMI)18~27(23.11±1.17)kg/m2;病灶:左上18例,左下16例,右上5例,右下3例;临床分期:Ⅲ期20例,Ⅳ期22例;采用培美曲塞和卡铂化疗。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7~68(52.67±2.24)岁;BMI 18~27(23.06±1.14)kg/m2;病灶:左上17例,左下14例,右上5例,右下6例;临床分期:Ⅲ期18例,Ⅳ期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阿法替尼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神经烯醇化酶(NSE)]、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6.19%(32/42)]高于对照组[52.38%(2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44.39±3.88)μg/L]、NSE[(13.45±1.22)μg/L]、CEA[(6.17±0.57)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1.02±5.24)μg/L、(18.69±1.74)μg/L、(9.26±0.81)μg/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65.39±5.22)%]、CD4+[(36.15±2.7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7.69±4.38)%、(31.58±2.64)%],CD8+[(27.16±1.53)%]水平低于对照组[(30.87±2.07)%](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19%(11/42)]和对照组[19.05%(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法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化疗方案在吉非替尼耐药肺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免疫功能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血浆外泌体PD-L1和EGFR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鲍慧 王凯 李伟伟
    2024, 30(16):  2682-26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78例,女134例;年龄≥55岁180例,<55岁132例;肿瘤长径≥5 cm 169例,<5 cm 143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63、CD81、TSG101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外泌体PD-L1和EGFR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分化程度低、有淋巴结转移及吸烟史患者血浆外泌体PD-L1和EGFR水平较高(均P<0.05);患者血浆外泌体PD-L1高水平与EGFR高水平关系密切(P<0.05)。312例患者中失访27例,随访率为91.35%(285/312);285例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为62.46%(178/285)。PD-L1高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为30.77%(48/156),PD-L1低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为83.33%(130/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92.743,P<0.05)。EGFR高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为20.51%(32/156),EGFR低水平患者的生存率为93.59%(146/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19.21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外泌体PD-L1和EGFR高水平表达、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血浆外泌体PD-L1和EGFR表达与NSCLC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体重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魏旭东
    2024, 30(16):  2687-26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体重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体重指数(BMI)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76例与高体重组(BMI≥24.0 kg/m2)114例。正常体重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61.0±8.7)岁;BMI(21.9±1.4)kg/m2;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6例,Ⅱ级70例;肿瘤大小(2.3±1.6)cm。高体重组男53例,女61例;年龄(61.9±9.3)岁;BMI(26.9±2.3)kg/m2;术前ASA分级:Ⅰ级13例,Ⅱ级101例;肿瘤大小(2.3±1.8)cm。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本研究入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5.2±50.8)min,正常体重组手术时间[(157.5±51.4)min]略长于高体重组[(153.6±50.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入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7±4.5)d,正常体重组术后住院时间[(17.6±4.9)d]与高体重组[(17.8±4.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44.7%(34/76)]与高体重组[28.9%(33/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30 d内死亡。结论 高体重不会增加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体重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睡眠和炎症的影响

    薛瑶 蒙敏
    2024, 30(16):  2691-26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神木市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常规镇痛药物(七氟醚组),一组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组),各43例。七氟醚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8.14±4.65)岁;复合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9.57±4.64)岁。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调整浓度维持在1.2~2.0 MAC(最小肺泡浓度),以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复合组麻醉诱导同七氟醚组,维持麻醉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但浓度调整为0.7~1.5 MAC,较七氟醚组略低,镇痛维持在七氟醚基础上加入瑞芬太尼以提高镇痛效果,瑞芬太尼以0.2~0.5 μg/(kg·h)的速率持续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补救镇痛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指标[觉醒指数(AI)、睡眠效率指数(SEI)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比例(REM)]、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与七氟醚组比较,复合组患者补救镇痛率更低[11.63%(5/43)比30.23%(13/43)];术后1、24、48 h,复合组VAS评分更低[(5.16±1.52)分比(6.53±1.82)分、(2.69±1.11)分比(3.41±1.31)分、(1.25±0.66)分比(1.57±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合组术后1 d夜晚的AI、SEI低于七氟醚组(均P<0.05)。复合组术后1 d时IL-6、IL-10、IL-1β、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七氟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七氟醚组[4.65%(2/43)比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可以显著改善镇痛效果和睡眠质量,同时减轻炎症反应,该方案镇痛安全有效。

    AE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D64、TLR2与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关系

    张昊 米婷 范亚莉 李效清 李青青 许鹏
    2024, 30(16):  2696-27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D64、Toll样受体2(TLR2)与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51~84(69.01±11.09)岁,COPD病程6~12(8.95±2.29)年。根据所有患者出院后90 d内电话或门诊随访是否再次发作(急性恶化加重),分为复发组(40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COPD病程、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64、TLR2水平。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明确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预测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复发组FEV1/FVC、CD3+、CD4+、CD4+/CD8+低于未复发组,CD8+、CD64、TLR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是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证实,FEV1/FVC、CD3+、CD4+、CD8+、CD4+/CD8+、CD64、TLR2水平均可用于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639、0.912、0.793、0.945、0.632、0.908(均P<0.05)。结论 AECOPD患者出院后再次发作受FEV1/FVC、T淋巴细胞亚群、CD64、TLR2水平影响,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预警模型构建

    张潇 代玺 李永涛 王蕤
    2024, 30(16):  2701-27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ogistic回归算法的模型,用于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74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19例,年龄<70岁41例,≥70岁33例。通过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筛选出与短期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的临床变量,利用这些变量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10折交叉验证和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从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UC)]、校准度(校准曲线)方面评估模型的性能。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30 d内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53例),病死率为28.37%(21/74)。LASSO法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参数后,从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特征及既往治疗信息中筛选出5个与短期死亡密切相关的变量:行机械通气、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使用镇静药物、合并脓毒症休克和使用抗真菌药物,这些变量被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它们是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模型构建的用于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短期死亡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AUC值为0.927),在训练集的分析中,Bootstrap法进行的1 000次重抽样验证和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验证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2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也证实了模型的校准度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COPD合并重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该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决策过程中更好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从而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效果评价

    王伏 张俊梅 程奕飒 毛盼 朱杉杉
    2024, 30(16):  2707-271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0~78(69.25±4.19)岁,病程1~15(8.00±1.53)年,肺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25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0~78(69.58±4.00)岁,病程1~15(8.15±1.40)年,肺功能分级:Ⅱ级38例,Ⅲ级2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持续对其干预6个月,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衰弱水平、认知功能评分、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干预6个月后、1年后,观察组衰弱评分分别为(2.57±0.11)分、(2.00±0.18)分,低于对照组的(3.00±0.15)分、(2.71±0.20)分(t=17.906、20.439,均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2.68±1.05)分、(25.69±1.20)分,高于对照组的(20.36±1.00)分、(23.18±1.11)分(t=12.394、11.894,均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分别为(83.15±5.28)分、(88.63±6.47)分,高于对照组的(75.26±4.16)分、(80.23±5.18)分(t=9.092、7.581,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5.60±3.09)分、(40.23±2.69)分,低于对照组的(50.18±4.00)分、(45.18±3.15)分(t=7.019、9.256,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延缓老年COPD合并认知衰弱患者的认知衰弱进程,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护能力。

    基于临床特征的MuLBSTA评分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宏英 王婷 潘建光 韩细妹 翁玲 林清
    2024, 30(16):  2712-27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基于临床特征的MuLBSTA评分对病毒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间于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出院、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分别进行肺炎严重指数(PSI)、CURB-65(C代表意识,U代表血尿素氮,R代表呼吸频率,B代表血压,65代表年龄)和MuLBSTA评分,比较不同评分分级患者入住ICU和病死的差异,绘制相应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个评分对病死的预测价值。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入组137例患者,其中男88例,女49例,年龄19~93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9例、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5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炎18例;重症71例(51.82%),入住ICU 22例(16.06%),病死15例(10.95%)。对于入住ICU和病死的患者进行PSI、CURB-65和MuLBSTA评分严重程度分层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分危险程度越高,入住ICU和病死的比例越高。但只有CURB-65和MuLBSTA可预测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死率,其中MuLBSTA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诊断灵敏度100.00%,准确度60.55%,cutoff值为7.5分。结论 MuLBSTA评分可用于病毒性肺炎预后评估,简单易记,适合门诊和基层医院推广。

    HFNC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病情的影响

    邢小艳 贺小龙 刘力瑞
    2024, 30(16):  2718-27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病情的影响,并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延安市中医医院95例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NIPPV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HFNC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3.64±4.3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4.38±4.57)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痰液黏稠度、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sTREM)]、病情变化[Borg分级量表以及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及治疗效果、并发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RR、PaCO2和SaO2分别为(92.19±5.76)mmHg(1 mmHg=0.133 kPa)、(20.71±2.81)次/min、(45.99±5.33)mmHg、(93.30±9.39)%,对照组分别为(82.99±6.33)mmHg、(23.68±2.96)次/min、(48.19±5.76)mmHg、(83.50±9.4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1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MGB-1、hs-CRP和sTREM水平分别为(17.83±5.70)mg/L、(19.46±5.47)ng/L、(113.05±28.36)μg/L、(33.23±4.08)mg/L、(15.95±2.68)ng/L,对照组分别为(32.02±7.44)mg/L、(33.50±5.62)ng/L、(216.46±25.11)μg/L、(53.91±6.14)mg/L、(35.89±4.49)ng/L](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Borg指数和PSI评分分别为(3.48±0.39)、(67.99±7.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4±0.48)、(78.97±8.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63±0.72)、(7.75±1.16)、(1.04±0.36)、(4.32±0.77)d,均短于对照组的(4.75±0.85)、(8.46±1.33)、(1.64±0.51)、(5.88±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治疗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和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病情恢复。

    肺戈登分枝杆菌感染1例

    陈敏虹 蔡兴东 马洪明
    2024, 30(16):  2724-27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上戈登分枝杆菌致病较为罕见。本文介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肺戈登分枝杆菌感染患者。通过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肺穿刺活检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予以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随访,复查CT图像显示病灶未再进展,证实诊断。

    医学新进展

    超微血流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段舒惠 熊正彪 徐浩洋 闫俊红
    2024, 30(16):  2727-27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微血流成像是一种新型超声血流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更低速和更微小的血流信号,评价微血管的特征。血管变化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超微血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为肿瘤的诊断、监测以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评价超微血流成像在各种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文献分析

    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张馨悦 刘静媛 张帆 周文琴
    2024, 30(16):  2732-27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就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癌症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制定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用计算机系统检索9个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0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结果 经过筛选后共纳入9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为3篇文献低质量、6篇文献极低质量。对23条证据进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分级,得到高级证据1条、中级证据5条、低级证据9条、极低级证据8条。结论 运动对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质量总体不高,证据数量较少且总体证据强度较低,未来仍需严谨规范地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论著

    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在ISCI患者中的应用

    李超 张楠楠 范晓艳 季迎新 雷岩
    2024, 30(16):  2738-27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ISCI)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省康复医院运动疗法科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ISCI患者104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常规步态康复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和联合组(52例,实施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治疗周期12周。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1.29±9.19)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4例、D级28例;联合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2.40±8.29)岁,ASIA分级:C级26例、D级26例。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跨步长、步频、舒适步速)、步行功能[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下肢肌力(股四头肌、臀大肌、腘绳肌、胫前肌、腓肠肌)、下肢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下肢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下肢肌功能(ASIA- Lower Extremity Muscle Function Scale,ASIA-LEMS)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步长[(0.49±0.13)m比(0.43±0.11)m]、步速[(0.37±0.07)m/s比(0.29±0.06)m/s]、步频[(1.04±0.34)步/s比(0.86±0.22)步/s],股四头肌[(3.05±0.75)分比(2.44±0.59)分]、臀大肌[(3.09±0.81)分比(2.64±0.58)分]、腘绳肌[(1.79±0.48)分比(1.41±0.34)分]、胫前肌[(1.37±0.24)分比(1.26±0.22)分]、腓肠肌肌力评分[(0.42±0.07)分比(0.38±0.07)分],FAC[(3.78±0.48)分比(2.42±0.51)分]、ASIA-LEMS[(37.95±9.22)分比(29.13±8.90)分]、BBS[(35.22±5.46)分比(28.43±7.08)分]、BI评分[(88.20±2.65)分比(74.34±5.48)分]均高于对照组,MAS评分[(1.49±0.52)分比(1.97±0.73)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夹脊电针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肌内效贴能有效改善ISCI患者的步态参数、下肢肌力、步行与平衡功能,减少肌肉痉挛,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Th17和miR-150表达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吕明军 姚佳雯 宋颖
    2024, 30(16):  2743-27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17和miR-150表达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PV患者为PV组,并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组。PV组男63例、女49例,年龄(46.89±12.35)岁;正常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4.36±11.22)岁。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将PV组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PV组和正常组Th1、Th17及miR-150水平,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Th1、Th17、miR-150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7、IL-22]水平,分析Th1、Th17、miR-150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V组Th1和Th17水平均高于正常组[(22.76±3.21)%比(16.83±1.65)%、(3.35±0.68)%比(1.25±0.37)%],miR-150水平低于正常组[(0.80±0.09)比(0.99±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8、22.21、10.38,均P<0.05);轻度组Th1和Th17水平均低于中度组、高度组,miR-150水平高于中度组、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29、19.41、92.93,均P<0.05);轻度组IL-2、IL-17和IL-22水平均低于中度组、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03、42.79、23.34,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V患者外周血Th1、Th17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771、0.514,均P<0.05),miR-150水平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r=-0.703,P<0.05)。结论 PV患者外周血Th1、Th17水平升高,miR-150水平下降,三者与PV病情进展严重程度相关。

    临床研究

    光动力疗法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

    韩佩佩 杨春 张平安
    2024, 30(16):  2747-27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与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应用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整形科收治的78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34.51±3.17)岁,病程(2.13±0.39)年,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33.38±3.25)岁,病程(2.19±0.37)年,接受光动力疗法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2次/d,分别在早晨和晚上进行,持续治疗1个月)。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肤潮红改善时间、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时间、红斑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α、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损积分、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评分与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0.82±1.05)d比(14.39±1.70)d、(12.68±1.66)d比(15.11±1.00)d、(16.77±1.53)d比(19.84±2.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6、7.83、5.9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α、IL-8、TNF-α、皮损积分、EC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74±1.11)ng/L比(6.43±1.26)ng/L、(23.94±3.11)ng/L比(31.30±4.31)ng/L、(27.95±3.45)ng/L比(53.13±6.88)ng/L、(3.44±1.04)分比(7.50±1.64)分、(26.46±3.08)分比(39.92±4.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9、8.65、20.43、13.06、15.97,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69%(3/39)比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结论 光动力疗法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玫瑰痤疮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斑、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皮损及瘢痕评价,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磺达肝葵钠与那屈肝素钙预防骨折患者术后血栓的效果比较

    王锻 尤雅
    2024, 30(16):  2751-27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磺达肝葵钠注射液与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在预防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西北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行骨折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磺达肝葵钠组:38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52.37±12.71)岁;体重指数(BMI)为(26.5±3.2)kg/m²;术后皮下注射磺达肝葵钠,剂量为2.5 mg,1次/d,持续14 d。那屈肝素钙组:39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53.19±13.20)岁;BMI为(26.7±3.1)kg/m²;术后每12 h皮下注射1次那屈肝素钙,每次4 100 AXaIU,持续14 d。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双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磺达肝葵钠组与那屈肝素钙组DVT及PE发生率比较[13.84%(9/65)比10.76%(7/65)、3.07%(2/65)比1.53%(1/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34,均P>0.05)。两组术后双下肢的肿胀及疼痛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磺达肝葵钠组和那屈肝素钙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9.49±1.21)s、(9.47±1.08)s,术后14 d分别为(14.61±1.09)s、(14.27±1.12)s;术前磺达肝葵钠组与那屈肝素钙组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9.05±1.20)s、(9.07±1.23)s,术后14 d分别为(13.24±1.33)s、(15.22±1.29)s;两组术后PT、TT均较术前增高(均P<0.05)。术后14 d那屈肝素钙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磺达肝葵钠组[(13.82±1.77)mg/L比(17.71±1.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P<0.05)。磺达肝葵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5/65),那屈肝素钙组为10.76%(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结论 磺达肝葵钠注射液与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在预防骨折患者术后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员阳 齐华光 张信 闫博 闫亮
    2024, 30(16):  2756-27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术中监测组及参考组各100例。术中监测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2~74(58.92±10.35)岁;体重指数(BMI)为18~30(23.15±2.09)kg/m²。参考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3~73(59.14±10.62)岁;BMI 为18~30(23.27±2.15)kg/m²。两组均开展常规脊柱手术,术中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技术,而参考组术中不应用IONM技术。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术中监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10.84±1.56)h比(15.20±2.30)h、(3.84±0.69)d比(5.71±0.83)d、(9.47±1.66)d比(12.8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17.33、11.88,均P<0.05)。两组术后7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术前1 d高(均P<0.05),且术中监测组高于参考组[(25.94±2.30)分比(21.50±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5)。术中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6.00%(6/100)比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虽均较术前1 d高,但术中监测组均较参考组低(均P<0.05)。结论 在脊柱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

    王江宏 马海洋 姬利华
    2024, 30(16):  2760-27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支架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榆林市星元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62.38±7.24)岁,病程(2.54±0.56)h,给予机械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62.63±7.36)岁,病程(2.48±0.49)h,在机械支架取栓后,静脉泵注替罗非班持续24 h。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脑血管外周阻力(CVR)、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神经营养因子,并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再通率高于对照组[92.45%(49/53)比66.04%(3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P<0.05)。观察组治疗后TT和PT、Qmean、Vmean均高于对照组[(17.97±2.61)s比(16.29±2.42)s、(14.81±2.30)s比(12.76±2.24)s、(8.62±0.95)ml/s比(7.74±0.74)ml/s、(19.51±2.84)cm/s比(17.08±2.5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4.65、5.32、4.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TM、TAFI、CVR均低于对照组[(14.13±2.01)μg/L比(18.14±2.23)μg/L、(23.16±3.54)mg/L比(40.45±5.97)mg/L、(70.53±7.26)kPa·s/m比(79.32±8.34)kPa·s/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2、18.14、5.7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23±1.01)分比(7.10±1.13)分、(1.81±0.35)分比(2.29±0.43)分],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63.99±24.26)分比(131.52±20.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8、6.30、7.49,均P<0.05)。结论 机械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后的血管再通率,降低血浆黏度。

    柴枳平肝汤合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周彩彩 苏垠旭
    2024, 30(16):  2766-27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柴枳平肝汤合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收治的9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4.81±5.62)岁,病程(2.60±1.35)年;研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45.20±5.47)岁,病程(2.56±1.24)年。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四联疗法,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片、呋喃唑酮片和枸橼酸铋钾胶囊连续用药2周后,停止使用阿莫西林片、呋喃唑酮片和枸橼酸铋钾胶囊,继续服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周;研究组接受柴枳平肝汤合消痞宽胃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胃肠功能指标[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腹痛、反酸、嗳气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7%(46/47)比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P=0.027)。治疗4周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总分为(3.70±0.53)分,对照组为(5.52±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6,P<0.001);研究组的SST、GAS、MTL、VIP水平分别为(299.60±20.18)ng/L、(81.38±6.15)ng/L、(51.60±6.28)ng/L、(22.35±2.79)ng/L,对照组分别为(200.19±17.96)ng/L、(70.18±5.62)ng/L、(43.57±5.65)ng/L、(26.16±4.1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228、9.216、6.517、5.223,均P<0.001);研究组的IL-6、hs-CRP、TNF-α水平分别为(22.52±7.16)µg/L、(10.65±1.46)mg/L、(1.50±0.28)µg/L,均低于对照组的(35.51±7.74)µg/L、(15.88±2.18)mg/L、(1.94±0.34)µ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46、13.666、6.849,均P<0.001)。研究组患者的腹痛、反酸、嗳气消失时间分别为(3.57±2.02)d、(3.01±1.11)d、(3.47±1.33)d,对照组分别为(7.72±3.57)d、(8.07±3.64)d、(7.02±4.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6、9.116、5.748,均P<0.001);停药30 d后,研究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5.74%(45/47)比82.95%(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结论 柴枳平肝汤合消痞宽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理指标,并提高Hp根除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因素

    宫雪莲 王鹏雁 李卫 田昊 张艳 孙英华 陈锡莲
    2024, 30(16):  2766-27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 治疗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并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首次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88例HBeAg阳性且定量<50 S/CO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51例,年龄(35.04±7.13)岁,PEG-IFNα-2b每周给药剂量(122.45±27.59)µg。正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PEG-IFNα-2b,每周注射1次;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仅注射PEG-IFNα-2b,每周1次。若治疗48周前HBeAg转阴则巩固治疗12周,否则延长治疗至72~96周。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HBeAg转阴组和HBeAg未转阴组。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基线特征、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标志物。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EG-IFNα-2b疗效的早期因素,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影响因素对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188例患者中,治疗12周、24周、48周、96周时分别有41例(21.81%)、58例(30.85%)、74例(39.36%)、89例(47.34%)患者实现HBeAg转阴;治疗过程中,有151例(80.3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干预后119例(78.81%)患者得到好转。HbeAg转阴组和未转阴组的给药方案、入院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V前基因组RNA(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及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给药方案(OR=0.536,95%CI=0.348~0.826)、治疗依从性(OR=0.461,95%CI=0.256~0.831)、治疗时间(OR=0.546,95%CI=0.315~0.948)、HBeAg(OR=1.876,95%CI=1.537~2.289)、pgRNA(OR=2.070,95%CI=1.256~3.412)、HBcrAg(OR=1.602,95%CI=1.134~2.263)均是PEG-IFN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上述相关因素均对PEG-IFN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给药方案、治疗依从性、治疗时间、HBeAg、pgRNA、HBcrAg均是PEG-IFN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关联因素,且对疗效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护理研究

    疲劳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与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中的中介效应分析

    伍凌子 赖晶 马丹莹 王玮 李莉 黄芳
    2024, 30(16):  2777-27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期间,疲劳在术后疼痛与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出院后3个月以上的200例患者,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45.23±11.67)岁,疾病类型:心脏瓣膜疾病121例、冠心病1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8例、其他10例,病程:<1年133例、1~5年33例、>5年34例。以中文版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疼痛评估量表和多维疲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经济负担(t=4.075、P=0.018)、疲劳程度(t=12.444、P<0.001)、是否服用止痛药物(t=2.215、P=0.028)以及疼痛分级(t=20.093、P<0.001)。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与术后疼痛和疲劳呈负相关(r=-0.450、-0.498,均P<0.01);疲劳与疼痛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1)。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疲劳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021,t=-5.153,P<0.01),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91%。结论 疲劳在术后疼痛和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团队应重视心脏外科手术后尤其是居家康复患者疼痛和疲劳的评估干预工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水平。

    基于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的肠道准备方案对结肠镜检查效率的影响研究

    任洋洋 王红 桂英
    2024, 30(16):  2783-27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基于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的肠道准备方案对结肠镜检查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8例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48.71±3.44)岁,实施常规肠道准备方案;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8.55±3.40)岁,实施基于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的肠道准备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后肠道准备成功率、结肠清洁度[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结肠进镜时间、整体检查时间。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79.55%(35/44)比47.73%(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P=0.002);观察组的右侧、中间、左侧BB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1±0.69)分比(1.71±0.52)分、(2.31±0.48)分比(1.95±0.57)分、(2.29±0.47)分比(1.99±0.67)分],结肠进镜时间、整体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1.20±0.85)min比(11.62±1.05)min、(15.17±1.24)min比(16.28±1.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1、P=0.003,t=3.205、P=0.002,t=2.432、P=0.017,t=2.062、P=0.042,t=3.459、P=0.001)。结论 基于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的肠道准备方案能提高肠道准备成功率和结肠清洁度,缩短结肠进镜和整体检查时间,显著优化了结肠镜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

    知识行为模型引导围手术期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郭小花 汪凯莉 吴艳艳 惠慧
    2024, 30(16):  2787-27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知识行为模型引导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排除脱落患者,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60.86±7.60)岁,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60.23±6.08)岁,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实施知识行为模型引导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从入院次日开始,干预至出院前日。比较两组入院次日、出院前日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术后功能恢复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两组入院次日癌症患者心理压力量表和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日,两组癌症患者心理压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入院次日,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入院次日(均P<0.05);且观察组的癌症患者心理压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39.68±6.74)分比(46.14±5.70)分],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140.39±10.99)分比(125.68±11.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3、-6.033,均P<0.001)。观察组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32±0.49)d比(1.89±0.51)d、(2.19±0.40)d比(2.60±0.48)d、(2.82±0.89)d比(3.33±0.83)d、(5.08±1.08)d比(5.88±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7、P<0.001,t=4.378、P<0.001,t=2.777、P=0.007,t=3.243、P=0.00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0,P=0.159)。结论 知识行为模型引导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缓解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人文关怀在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

    汤文英 汤文芳 杨健媚 郭翠媚
    2024, 30(16):  2792-27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比较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人文关怀和只使用常规护理在肠癌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以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丰富临床护理理论,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至2022年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6.8±9.2)岁,病程(14.3±3.7)个月;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7.2±8.8)岁,病程(14.1±3.5)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人文关怀护理,两组干预时长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康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46±0.31)d、(1.85±0.32)d、(2.47±0.33)d,对照组分别为(2.28±0.33)d、(2.59±0.60)d、(3.60±0.9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92、8.505、8.975,均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67%(7/60)比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4,P=0.013)。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9.90±3.83)分比(61.75±5.85)分、(75.38±6.74)分比(66.19±5.52)分、(86.00±7.38)分比(79.83±1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31、8.167、3.706,均P<0.001)。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联合人文关怀在肠癌术后的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广泛应用这种综合的护理方法。

    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在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郭健芬 李晓君 严萍 刘春晓 段妍
    2024, 30(16):  2796-28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联合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手卫生管理追踪检查小组,运用资料查阅、现场访谈、实地查看等追踪方法,对手卫生管理流程进行追踪检查。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操作的医生、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直接参与患者诊疗操作的医生、护士作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1.88±4.56)岁,工作年限(4.72±1.73)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0.24±6.08)岁,工作年限(4.84±1.63)年。应用FMEA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实施,成立手卫生追踪检查小组,确定追踪检查流程,检查小组成员根据流程对手卫生情况进行考核检查,记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组采取检查前不干预、不培训、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观察组采取先集中现场手卫生知识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设施要求、手卫生原则、洗手5个时机、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观看七步洗手法操作视频等,培训后集中对观察组成员实行考核。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手卫生评估、手卫生操作、手卫生培训均是手卫生管理重要的失效模式风险因素。对照组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血液后、接触周围环境后、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64.0%(32/50)、72.0%(36/50)、84.0%(42/50)、58.0%(29/50)、80.0%(40/50),观察组分别为72.0%(36/50)、82.0%(41/50)、100.0%(50/50)、90.0%(45/50)、100.0%(50/50),两组接触体液/血液后、接触周围环境后、无菌操作前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96、P=0.003,χ2=13.306、P=0.001,χ2=11.111、P=0.001)。对照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4.0%(37/50)、80.0%(40/50)、82.0%(41/50),观察组分别为98.0%(49/50)、100.0%(50/50)、98.0%(4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0、P=0.001,χ2=11.111、P=0.001,χ2=7.111、P=0.008)。结论 运用追踪方法学联合FMEA可有效改善手卫生管理效能,值得应用推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基于疼痛管理的康复护理效果评估

    刘寿珍 夏恩琴 李清娜
    2024, 30(16):  2801-28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疼痛管理的康复护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控制、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康市中医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13例,按照病床奇偶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59.38±4.02)岁,病程(5.12±1.24)h;观察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59.44±4.07)岁,病程(5.10±1.22)h。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疼痛管理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恢复进程(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控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心律失常、粘连性肠梗阻、下肢血栓)及预后结局[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4.45±2.01)h、(9.74±1.27)h、(1.06±0.34)d、(7.80±1.03)d,均短于对照组的(18.64±2.17)h、(12.58±1.69)h、(2.37±0.76)d、(11.54±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64、10.110、11.862、14.866,均P<0.00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6.03±0.97)分、(4.66±0.69)分、(3.13±0.6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4±1.26)分、(5.98±0.95)分、(4.5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6、8.439、8.921,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28%(7/57)比28.5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32)。观察组患者GQOLI-74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21.35±2.54)分、(22.24±2.40)分、(23.51±2.44)分、(22.12±2.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41±2.26)分、(16.05±2.21)分、(18.35±2.46)分、(19.29±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6、14.256、11.194、5.976,均P<0.001)。结论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基于疼痛管理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手术恢复进程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高龄胃癌患者微创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杨丽萍 司毅 任广卓
    2024, 30(16):  2806-28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3年9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23例行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早期(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发生并发症组115例、未发生并发症组308例。统计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应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预测模型。结果 发生并发症组中男78例、女37例,年龄(88.08±2.85)岁,体重指数(BMI)(22.77±2.23)kg/m2,肿瘤长径≥4 cm 71例、<4 cm 44例;未发生并发症组中男185例、女123例,年龄(83.46±2.07)岁,BMI(22.81±2.21)kg/m2,肿瘤长径≥4 cm 176例、<4 cm 13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并发症组的年龄、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脉管侵犯、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与未发生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龄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偏高(OR=1.514,95%CI=1.167~1.965)、术前合并症(OR=1.766,95%CI=1.322~2.361)、术中出血量≥200 ml(OR=1.501,95%CI=1.116~2.018)、脉管侵犯(OR=1.395,95%CI=1.090~1.786)、血清PA水平偏低(OR=1.484,95%CI=1.148~1.919)(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12.91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2,95%CI=0.687~0.826,灵敏度为79.65%,特异度为61.90%。结论 年龄偏高、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200 ml、脉管侵犯、血清PA水平偏低均为影响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对有以上特征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的高龄胃癌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聚焦解决模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静 赵昕 陶远 聂巧莉
    2024, 30(16):  2811-28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16.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正念水平、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5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男49例,女30例,年龄(58.06±6.67)岁,病程(3.91±0.69)d;观察组男47例,女32例,年龄(58.85±7.35)岁,病程(3.68±0.90)d。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从入院开始干预至出院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出院时)的觉知、心理韧性、心理资本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χ²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的注意力评分[(66.77±11.12)分]、觉知能力评分[(68.15±10.17)分]、行为意识评分[(65.23±11.27)分]、情绪反应评分[(66.23±10.26)分]均高于对照组[(50.09±10.04)分、(50.23±8.18)分、(52.33±9.64)分、(56.73±8.64)分],心理韧性量表的自强评分[(76.25±5.26)分]、乐观评分[(84.21±4.62)分]均高于对照组[(69.31±5.71)分、(79.55±5.31)分],心理资本量表的自我效能评分[(59.35±6.91)分]、韧性评分[(69.15±3.14)分]、乐观评分[(70.25±6.42)分]、希望评分[(80.21±6.16)分]均高于对照组[(53.83±7.27)分、(60.12±3.10)分、(62.31±6.73)分、(69.55±6.33)分],生活质量量表的症状和视功能评分[(87.27±9.35)分]、身体机能评分[(79.15±5.11)分]、社会活动评分[(69.35±6.91)分]、精神心理评分[(69.15±7.16)分]均高于对照组[(69.16±6.75)分、(73.13±7.36)分、(61.83±7.37)分、(65.12±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96、12.204、7.731、6.295、7.945、5.885、4.892、18.190、7.588、10.727、13.959、5.972、6.616、3.787,均P<0.001)。结论 将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感知、心理韧性、心理资本及生活质量,并改善其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