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2-09-15
    上一期   
    专家约稿
    COVID-19疫情对一家三级医院儿内科门诊量和比例的影响
    谢婉花 虞莹
    2022, 28(18):  2517-25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对卫生服务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的目的是提供关于COVID-19对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儿内科门诊量及比例影响的数据。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20年1—4月COVID-19疫情对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排名前3位的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量和比例的影响,与2019年1—4月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与2019年同期对比,2020年2—4月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及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月门诊量和比例均显著降低(均P<0.05);儿内科部门诊量比例由2019年的47.92%~52.27%下降为2020年的20.74%~30.56%(P<0.01)。结论 COVID-19疫情下总门诊量、儿内科部门诊量及儿内科普通门诊、呼吸门诊、消化门诊量和比例均下降,这些结果可能与提倡少聚集、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有关。
    科研课题专栏
    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研究
    于超生 于锋 邓海燕 李军政 黄昌锦 李慧
    2022, 28(18):  2522-25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电针法、穴位注射法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符合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的165例患者,其中男67例,女98例,年龄(53.1±11.3)岁,分层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电针组给予电针法+药物治疗,穴位组给予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比较其疗效、血液流变学、脑血管多普勒、听性脑干反应、并发症及疼痛评分,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采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电针组总有效率87.3%(48/55),穴位组总有效率67.3%(37/55),对照组总有效率63.6%(35/55),Pearson’s Chi-Square检验方法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总有效率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血液流变学检查提示,3组治疗后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均有好转,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脑血管多普勒检查提示,治疗前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5例、47例、45例存在异常,包括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脉冲指数(PI)异常等,而治疗后分别有40例、31例、28例患者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8.9%、66.0%、62.2%,两两比较提示,电针组改善率明显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提示,治疗前电针组、穴位组及对照组分别有49例、47例、47例异常,治疗后有43例、31例、30例得到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7.8%、66.0%、63.8%,两两比较,电针组优于穴位组及对照组(均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电针组及穴位组均未发生皮肤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疼痛评分提示,电针组及穴位组中位数均为2分,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方面,电针法优于穴位注射和药物治疗,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黏稠度、脑供血及听神经功能相关。
    长链非编码RNA MYCNOS预测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研究
    刘效锋 邵碧波
    2022, 28(18):  2528-25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MYCNOS(lncRNA MYCNOS)对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177例确诊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25例,女52例,年龄(61.77±6.14)岁。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1日,根据随访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lncRNA MYCNOS相对表达水平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lncRNA MYCNOS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用ROC评估lncRNA MYCNOS对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32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MACE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MACE患者(均P<0.05),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值、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中lncRNA MYCNOS相对水平高于非MACE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360,95%CI:1.026~1.791,P=0.032)和lncRNA MYCNOS(HR=5.32,95%CI:1.421~19.930,P=0.013)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YCNOS与NLR呈正相关性(r=0.412,P<0.001)。ROC表明,lncRNA MYCNOS诊断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切点为1.829,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95%CI:0.951~1.000)。结论 lncRNA MYCNOS为脓毒症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清PTX3、MMP-10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胡彩虹 刘诚 张东桥 林伟勇
    2022, 28(18):  2534-25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血清五聚素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疾病类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65例,另选入6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STEMI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56.92±4.66)岁;NSTEMI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6.73±5.04)岁;UAP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57.01±4.91)岁;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57.64±3.89)岁。抽取其空腹8 h以上的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三酰甘油(TG)、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PTX3、MMP-10并对比,比较3组ACS患者的Gensini评分,Pearson分析其相关性,对比PTX3、MMP-10的诊断效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CS患者的cTnI、MMP-10及PTX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均P<0.05),而STEMI组的cTnI、MMP-10及PTX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均P<0.05)。STEMI组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NSTEMI组及UAP组[(76.12±10.25)分比(69.89±11.33)分比(63.16±9.78)分],且NSTEMI组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UAP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00例ACS患者MMP-10及PTX3的表达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32,P=0.022;r=0.144,P=0.031)。MMP-10+PTX3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大于MMP-10、PTX3单独诊断,且阳性预测值更高,曲线下面积更大(均P<0.05)。结论 血清PTX3及MMP-10表达越高说明ACS患者症状越严重,呈正相关,且PTX3、MMP-10联合作为诊断指标效果更佳。
    174例早期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闫琛 徐小艳 徐宪伟 杨玉伦 杨金花
    2022, 28(18):  2538-25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原位肺腺癌患者和120例微浸润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120例,年龄25~79岁。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ARMS-PCR)方法检测以上组织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性研究。采用χ2检验。结果 受检的174例标本中,EGFR基因的总突变率为58.6%(102/174),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分别占4.9%(5/102)、27.5%(28/102)、3.0%(3/102)、64.7%(66/102)。EGFR基因突变率的特点为:女性患者(64.2%,77/120)高于男性患者(46.3%,25/54)(P=0.027);无吸烟史患者(64.7%,77/119)高于有吸烟史患者(45.5%,25/55)(P=0.017);微浸润肺腺癌患者(65.0%,78/120)高于原位肺腺癌患者(44.4%,24/54)(P=0.011);纯磨玻璃病灶(59.8%,67/112)和混杂磨玻璃病灶(63.5%,33/52)高于实性病灶(20.0%,2/10)(P=0.035);肿物长径≥1 cm的(76.9%,60/78)明显高于肿物长径<1 cm的(43.8%,42/96)(P=0.00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804)。结论 在早期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常见于女性、无吸烟史、微浸润肺腺癌、磨玻璃病灶、肿物长径≥1 cm的患者,以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EGFR基因突变在早期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黄河三角洲地区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致病危险因素分析
    刘永蛟 王丽娜 张新顺 邢朝品 贾秀红 谢庆芝
    2022, 28(18):  2542-2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儿童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542例CG患儿、92例PU患儿作为试验组,2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将在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个因素危险度,并按危险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名。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CG组男283例,女259例,年龄(8.506±3.482)岁;PU组男42例,女50例,年龄(8.728±3.803)岁;对照组男147例,女113例,年龄(8.004±3.458)岁。32项单因素中,CG、PU分别筛选可疑单因素26项和25项。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CG有13项致病危险因素,按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精神压力大”“饮食后剧烈活动”“父母焦虑”“单亲家庭”“爱吃零食”“爱吃肉”“暴饮暴食”“学习困难”“居住在农村”“狼吞虎咽”“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强毒力型)”“吃外卖/小饭桌”(均OR>1,P<0.05);另有5项保护性因素,依次是“爱吃水果”“有独立卧室”“有单独餐具”“爱吃蔬菜”“4~6个月添加辅食”(均OR<1,P<0.05)。儿童PU有8项危险因素,按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是“Hp感染(强毒力型)”“有家族史”“吃夜宵”“爱吃零食”“居住在农村”“吃外卖/小饭桌”“爱吃肉”“Hp感染(弱毒力型)”(均OR>1,P<0.05),另外2项“有单独餐具”“爱吃水果”为保护性因素(均OR<1,P<0.05)。结论 儿童CG、PU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精神心理因素、饮食相关因素是CG主要致病危险因素,而Hp感染、家族史、饮食相关因素是PU主要危险因素。
    0~6月龄婴儿川崎病血清BNP、PCT、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谷惠茹
    2022, 28(18):  2549-25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0~6月龄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KD患儿7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分为典型组(32例)和不典型组(40例),并选取同期因发热住院治疗非KD患儿为对照组(30例)。典型组患儿男20例,女12例,月龄(2.7±0.2)个月;不典型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月龄(2.9±0.1)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月龄(2.9±0.3)个月。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PC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KD患儿使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后比较NT-proBNP、IL-6、PCT的变化。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对照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537.25(392.39,724.95)pg/ml低于典型组1 340.00(924.50,3 050.00)pg/ml和不典型组927.90(585.50,1 499.5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IL-6水平24.90(14.75,33.13)pg/ml低于典型组98.07(83.56,151.15)pg/ml和不典型组72.28(55.35,114.3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CT水平0.96(0.55,2.13)μg/L与不典型组0.24(0.14,0.50)μg/L、典型组0.40(0.29,0.7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KD患儿NT-proBNP、IL-6水平较治疗前NT-proBNP、IL-6下降[365.10(205.73,736.35)pg/ml比1 168.50(773.95,1 972.25)pg/ml,15.55(5.83,46.32)pg/ml比91.70(69.24,136.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儿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7,0.25)μg/L比0.33(0.17,0.58)μg/L](P>0.05)。结论 NT-proBNP、IL-6、PCT疾病前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0~6月龄小婴儿KD的重要参考指标。
    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
    关文川 桑静 宋琼
    2022, 28(18):  2553-25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析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CEA治疗的109例患者,男女比66/43,年龄(61.41±6.24)岁。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前接受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超声引导下颈浅从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恢复情况[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结果数据均导入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术后1 d,观察组QoR-15评分为(103.66±10.16)分,高于对照组(91.86±10.12)分(t=6.074,P<0.001)。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两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降低(均P<0.05),在切皮时,观察组HR为(66.86±6.63)次/min、SBP水平为(125.55±9.54)mmHg(1 mmHg=0.133 kPa)、DBP水平为(66.91±9.31)mmH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MMSE评分为(25.66±1.08)分,与对照组(25.76±1.1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1.81%(12/55),较对照组18.51%(10/54)略高,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CEA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浅丛神经阻滞效果较高,可降低其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幅度,不良反应风险不大,有利于术后恢复,且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更大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
    宋海娟 谢庆 陈晓霞 郭惠明 卢嫦青 刘小民
    2022, 28(18):  2558-25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的3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4.6±10.2)岁,均实施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制定围术期护理方案,术前病情评估和呼吸功能训练,注重心理护理;术中加强病情监测,做好急救准备;术后预防心律失常、呼吸道及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36例患者顺利完成全胸腔镜下经二尖瓣改良扩大Morrow术,效果满意,围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0±21.2)h,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76.7±57.8)h,术后住院时间(14.0±8.9)d,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均为满意。结论 围术期实施有科学依据的护理策略,发挥前瞻性护理效应和家属协同护理效果,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
    訾东燕 刘祯
    2022, 28(18):  2562-2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8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50.93±4.89)岁;观察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51.24±5.37)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尿管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36±0.65)d比(3.44±1.03)d、(1.32±0.55)d比(2.09±0.73)d、(7.47±1.05)h比(24.88±2.19)h、(1.97±0.30)d比(3.09±1.14)d、(5.65±0.73)d比(7.76±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78、5.394、45.900、6.084、9.503,均P<0.001)。术前,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两组KPS、MBI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观察组KP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2.31±7.56)分比(53.82±6.45)分、(71.65±10.39)分比(60.78±7.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0、5.506,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8%(2/41)比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利于减少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华道蕊 辛庆昭 李迎光 傅国惠
    2022, 28(18):  2566-257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9±3.18)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67±3.21)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67±2.11)分比(9.79±2.18)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89±5.36)分比(65.95±5.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54.70±4.1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88±3.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84±3.92)分、(25.96±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2/46)比17.39%(8/46)](χ2=4.039,P=0.045);观察组干预后GQOLI中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4.48±5.21)分比(67.75±5.52)分、(83.56±5.34)分比(70.86±5.27)分、(72.53±6.15)分比(66.50±6.13)分、(72.78±7.06)分比(65.94±6.0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操作技术、护理态度、训练指导和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2.97±3.35)分比(80.63±3.21)分、(82.99±3.42)分比(80.54±3.30)分、(82.94±3.53)分比(80.57±3.36)分、(82.98±3.62)分比(80.61±3.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PBL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体外膜肺氧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徐永昊 孙庆文 张会锦 李荣华 孔少烽 陈丽花 刘晓青 陈思蓓
    2022, 28(18):  2571-25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ECMO专修班全程培训的学员97名,其中男56名,女41名,年龄(33.10±4.67)岁。采用以PBL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理论培训及操作技术、临床查房等进行规范化培训,然后对比分析学员在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参加培训的学员82.47%(80/97)来自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占比接近各半,初级和中级职称学员占比87.62%(85/97),63.92%(62/97)学员ICU工作经历为4~10年。摸底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员都表示希望通过培训能达到独立完成ECMO预冲和置管[96.91%(94/97)]、ECMO转运[88.66%(86/97)]、长时间地ECMO运行和管理[93.81%(91/97)]的要求。在结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后,学员结业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摸底考试成绩[(90.58±8.98)分比(61.57±1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4,P<0.001)。结论 PBL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ECMO技术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为ECMO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医院校超声医学教学经验探讨
    蔡丽珊 卓文杏 张建兴
    2022, 28(18):  2576-257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代医学中,超声医学日渐重要,发展、知识更新迅速,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而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基础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因此进行临床教学极为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逐步提升自身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临床思维,并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为医学生后续走向临床奠定良好基础。
    多种厌氧菌感染致肺脓肿1例的药物治疗方案分析
    吴婷婷 宋晓波 张昱 张艳丽
    2022, 28(18):  2579-25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药师参与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收治的1例多种厌氧菌混合感染致肺脓肿患者的诊疗实践过程,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方案,最终患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拟通过报道本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病原微生物等特点以及药物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提高临床医师对罕见厌氧菌感染导致肺脓肿的认识,总结临床经验。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对雄激素水平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张笑 孙健 丁锡奇
    2022, 28(18):  2583-258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雄激素水平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方法 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年龄(56.85±10.26)岁,常规组年龄(57.25±11.25)岁。常规组行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雄激素(游离睾酮及双氢睾酮)水平,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游离睾酮、双氢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的游离睾酮、双氢睾酮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5.88%(3/51)]低于常规组[19.61%(10/51)](P<0.05)。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有助于改善手术指标,提高雄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推广。
    阶段性康复联合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模式应用于胆囊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易毅 张劼 王雷
    2022, 28(18):  2586-25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联合治疗性沟通系统(TCS)干预模式应用于胆囊癌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胆囊癌手术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64.28±7.03)岁;疾病分期:T1b期40例、T2期35例、T3期31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阶段性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3.72±2.08)h、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47±1.09)h、住院时间为(7.31±1.79)d,均短于对照组(t=31.688、10.531、9.224,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评分为(68.25±7.06)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1.28±7.28)分、躯体疼痛评分为(71.84±6.9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5.22±7.59)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4.11±7.58)分、心理健康评分为(69.92±7.05)分、活力评分为(72.41±7.51)分、总体健康评分为(70.04±7.25)分,均高于对照组(t=6.150、6.474、7.746、6.009、9.696、5.922、5.150、4.912,均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躯体化评分为(1.24±0.35)分、强迫评分为(1.26±0.40)分、焦虑评分为(1.29±0.36)分、抑郁评分为(1.35±0.42)分、恐怖评分为(1.36±0.41)分、偏执评分为(1.28±0.39)分、敌对评分为(1.30±0.38)分、精神病性评分为(1.45±0.34)分、人际关系敏感评分为(1.27±0.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69、12.243、13.832、13.490、14.699、12.994、12.484、8.838、11.347,均P<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5%(4/53),低于对照组的32.08%(1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02)。结论 阶段性康复联合TCS干预模式应用于胆囊癌手术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观察
    钟莉萍 汤嘉敏 苏彩虹 邝秋甜 李嘉琳 苏妍妍
    2022, 28(18):  2591-259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9.72±12.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58.02±12.48)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6个月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质量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5例、>5%的患者为10例,研究组体质量控制<3%的患者为19例、>5%的患者为1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82%(45/46)比76.09%(3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09)。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卢沛珊 廖游玩 陈颖 高晶 谢银均
    2022, 28(18):  2595-259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识别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治疗后成功转出ICU的120例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67例,年龄为(45.64±9.76)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中文版ICU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对其迁移应激状况进行调查。对影响转出ICU后其家属迁移应激状况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总分为(54.25±6.31)分,条目均分为(3.23±0.48)分。条目均分最高及最低的维度分别为转科准备[(3.78±0.51)分]、转科满意度[(2.75±0.3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属转科应激得分在不同家属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患者年龄、付费方式、ICU治疗时间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家属转科应激的主要因素有家属文化程度、家属性别、患者年龄、患者ICU治疗时间(均P<0.05)。结论 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护士在重视患者疾病恢复的同时,也应多关注家属的心理,特别是年龄较小、ICU住院时间较长患者的家属及学历较低的女性家属,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及安全性的影响
    白延平 郭娅娅
    2022, 28(18):  2600-260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流动力、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AMI患者90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半量瑞替普酶治疗),每组45例患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57.12±8.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24±9.31)岁。检测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干预后0.5 h、1.0 h、1.5 h、2.0 h观察血管再通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Perooll法分离计数CEC,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压(mean left atrial pressure,mLAP)、肺动脉平均圧(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平均左房室瓣压力差(malignant mitral valve prolapse,mMV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mLAP、mPAP、mMVP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1、CEC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ET-1、CEC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以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26.67%(12/45)比6.67%(3/45),35.56%(16/45)比13.33%(6/45),60.00%(27/45)比33.33%(15/45),77.78%(35/45)比51.11%(23/45);均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产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半量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改善AM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通过抑制CEC表达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AMI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论著
    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王宇留 方涌文 肖亮杰 姚文燕 刘镖水 方键蓝 林承光 林晓生
    2022, 28(18):  2604-260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双手上举52例)、B组(双手下垂56例)。患者治疗前使用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总共得到容积CT图像677次。重建后和定位CT图像进行六维配准,记录摆位误差数值。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行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和B组六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在头脚(SI)、左右(LR)、腹背(AP)方向的误差值依次为:0.20(0.30)cm、0.20(0.20)cm、0.20(0.20)cm和0.20(0.30)cm、0.20(0.20)cm、0.10(0.20)cm;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875、0.844、2.164,AP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和B组在冠状位(RTN)、矢状位(Pitch)、横断位(Roll)方向的误差依次为:0.50(0.60)°、0.60(0.70)°、0.70(0.90)°和0.50(0.60)°、0.80(1.20)°、0.60(1.00)°;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942、2.645、2.356,Pitch与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方向的误差与LR、AP、Pitch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09、0.338、0.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P方向的误差与Pitch、Roll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50、-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线性方向:B组在AP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旋转方向:A组在Pitch方向的摆位误差比B组小,B组在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根据相关性分析,SI方向误差与LR、Pitch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与AP方向误差中度相关;AP方向误差与Pitch、Roll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临床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Hcy、NSE及IL-2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陈华 钱文军 张晓刚
    2022, 28(18):  2608-26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及白细胞介素-2(IL-2)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减轻认知功能损伤提供指导。方法 将烟台业达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发病后1~2周)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52例,年龄(66.67±9.16)岁。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测其认知功能,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Hcy、NSE及IL-2水平,并完成基线资料调查;对比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的基线资料、Hcy、NSE及IL-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Hcy、NSE及IL-2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MMSE评分的影响因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MMSE评分被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65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33例)、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15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9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及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的Hcy、NSE及IL-2水平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均P<0.05);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的Hcy、NSE水平均高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29.49±8.64)µmol/L比(23.33±5.17)µmol/L、(33.25±8.32)ng/L比(24.28±6.1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y、NSE、IL-2与MMSE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0.549、-0.498,均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NSE、IL-2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MMSE评分的影响因子(均P<0.001)。结论 Hcy、NSE、IL-2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MMSE评分呈负相关性,年龄、Hcy、NSE、IL-2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伤有关,调控Hcy、NSE、IL-2水平可能有助于减轻其认知功能损伤。
    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1例
    黄艺文 黄白沙 岑龙 李鹏 乐盛麟
    2022, 28(18):  2614-261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疝内容物疝入先天系膜缺损的裂孔导致的急腹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短时间内可发生肠绞窄、肠坏死、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伴肠坏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临床特点的认识。
    临床研究
    硬质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对恶性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呼吸力学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许弘邦 刘丽 熊洁
    2022, 28(18):  2617-26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硬质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对恶性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呼吸力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恶性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80例,按1∶1比例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0例。常规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57.65±9.10)岁;联合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8.07±9.34)岁。常规组使用喉镜+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联合组使用硬质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气促指数、卡式(KPS)评分、气道狭窄程度、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50%(39/40)比92.50%(37/40),χ2=1.053,P=0.305];术后,联合组的气促指数、气道狭窄程度均低于常规组,KPS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VC、FEV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常规组[5%(5/40)比30%(1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6)。结论 硬质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对恶性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气道狭窄程度,恢复气道功能通畅,缓解其气促表现,并且相较喉镜有着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短期预后良好。
    奥美拉唑在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杜展莹 毕婷婷 黄芳远 唐千捷
    2022, 28(18):  2621-26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奥美拉唑的超说明书应用状况进行分析,为儿童合理使用奥美拉唑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20年3月至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使用奥美拉唑的相关用药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和审查儿科门诊使用奥美拉唑制剂的处方共930张,以口服剂型为主(921张,99.03%);在使用奥美拉唑制剂处方中,治疗疾病分类排名前3位分别为奥美拉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51.40%(478/930)]、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2.26%(207/930)]和消化不良[11.29%(105/930)]。联合用药处方746张,奥美拉唑与抗菌药物(279张,37.40%)、胃黏膜保护剂(151张,20.24%)和微生态制剂(143张,19.17%)联合使用。结论 奥美拉唑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的超说明书用药主要为超适应人群和超适应证用药的类型,用法符合循证医学要求,处方的治疗范围和给药方案均合理。医生与药师应共同推进奥美拉唑制剂的合理使用,使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病例报告
    应用PD-1抑制剂后高血糖症1例
    陈灿有 孟翠萍
    2022, 28(18):  2625-26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PD-1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PD-1抑制剂已被广泛批准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信迪利单抗有令人满意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报道出一些相关不良反应。由PD-1抑制剂引起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现报道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应用PD-1抗体后出现高血糖症儿童。
    EGFR、ALK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1例
    宋鹏程 祝晓娜 高祥敬 鞠莎 李飞
    2022, 28(18):  2627-26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双突变作为罕见分子事件,发生率为1.3%~1.6%,其临床病理特点还不是很清楚,治疗策略尚无定论,尤其是靶向药物的选择。本文报道威海市中心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EGFR和ALK基因双突变共存女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对于其治疗经过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腮腺分泌性癌1例
    相龙全 马廷廷 王慧 张孝常 林凡忠 张光海
    2022, 28(18):  2630-26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似乳腺分泌性癌(mammary 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MASC)是2010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原发性涎腺低级别肿瘤,也称腮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其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乳腺分泌性癌(secretory breast cancer,SBC)相同,常被误诊为涎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iCC)。由于腮腺SC患者数量较少,其诊断、治疗和随诊的指导原则尚未标准化。我们通过报道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青年男性原发性腮腺SC患者,旨在提高对这一诊断的认识,为制定标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护理研究
    套管针在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内瘘使用中的效果观察
    杨启君 金慧萍 段霞 王建美
    2022, 28(18):  2635-26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观察透析用套管针与普通钢针(16G)在人工血管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穿刺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AVG作为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5.1)岁,每例前10次采用套管针穿刺,后10次采用钢针穿刺,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者在2种穿刺针穿刺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肘部活动度、动静脉压力、皮下血肿发生例数、指压止血时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套管针及16G钢针上机血流速度稳定后动脉压及透析后3 h的动脉压值[(-50±18)mmHg(1 mmHg=0.133 kPa)比(-70±22)mmHg及(-55±21)mmHg比(-76±23)mmHg]、静脉压值[(105±15)mmHg比(140±22)mmHg及(108±16)mmHg比(145±2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套管针与16G钢针肘部活动度[(2.33±0.61)分比(1.25±0.53)分]、指压止血时间[(7.08±2.11)min比(12.12±3.1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时疼痛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套管针进行AVG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获取更好的血流量及血管通畅性,降低皮下血肿以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PEWS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闫可可 刘钊 许亚浩
    2022, 28(18):  2638-26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汝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参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30.06±4.32)个月,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男42例、女21例,年龄(29.48±4.28)个月,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PEWS联合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急救情况、并发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结果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8.41%(62/63),高于参照组87.30%(5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3,P=0.016)。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分别为(4.32±1.05)d、(32.18±5.26)min、(1.87±0.42)d、(4.12±1.02)min,均短于参照组的(5.14±1.08)d、(43.25±5.14)min、(2.38±0.48)d、(5.84±1.0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7%(2/63),低于参照组14.2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2,P=0.008)。研究组常规护理、预检分诊、基础指导、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19.79±3.84)分、(20.84±3.08)分、(20.55±3.16)分、(21.27±2.85)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6.28±3.57)分、(17.12±3.14)分、(16.39±3.22)分、(18.16±2.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PEWS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能促进患儿恢复,缩短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角膜病患者滴眼液使用规范现况的调查分析
    翟祥娟 李淳 李霞
    2022, 28(18):  2642-264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角膜病患者滴眼液规范使用现况,为正确使用滴眼液的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将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收的角膜病患者346例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后的1名眼科专科护士观测患者未开展滴眼液使用相关教育前的滴眼液使用过程,并评价其眼药水滴注行为的规范性;采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病房设计的《滴眼液规范使用认知调查表》调查角膜病患者滴眼液规范使用相关认知。结果 346例患者中,男156例(45.09%),女190例(54.91%);年龄30岁及以下36例(10.40%),>30~40岁32例(9.25%),>40~50岁47例(13.58%),>50~60岁87例(25.14%),>60~70岁94例(27.17%),>70岁50例(14.45%)。专科护士对346例角膜病患者1次滴眼液使用行为观测发现,43.93%(152/346)的患者在滴注眼药水前未洗手;41.53%(49/118)的患者滴注混悬液型眼药水前未摇匀;41.62%(144/346)的患者滴注眼药水未选择正确的仰卧头后仰位;43.93%(152/346)的患者滴注眼药水时眼睛未向头顶方向看;43.06%(149/346)的患者眼药水孔直接与眼球接触;53.47%(185/346)的患者滴注时瓶口和睫毛接触;63.29%(219/346)的患者眼药水滴注时未按压鼻泪管;仅27.27%(42/154)的患者在眼药水外溢后正确选择了纸巾擦拭;36.13%(125/346)的患者滴注后立即揉按眼睛;69.08%(239/346)的患者滴注完毕后未执行牵拉眼睑并闭眼1 min以上的正确行为。问卷调查显示,346例患者中,34.97%(121/346)的患者认为滴注2种及以上眼药水时,间隔时间>10 min;53.18%(184/346)的患者认为滴眼液需兼顾温度、光线,参考说明书妥善保存;56.36%(195/346)的患者认为需根据医生或滴眼液说明书的建议滴眼;55.49%(192/346)的患者认为滴眼液开封后,需注意保质期;56.07%(194/346)的患者认为在2种及以上滴眼液滴注时需先滴刺激性弱的,后滴刺激性强的;58.96%(204/346)的患者认为每次眼药水滴注量为1~2滴;73.41%(254/346)的患者认为滴眼后出现异常症状需立即停药/就医;73.70%(255/346)的患者认为滴眼液药品颜色改变、浑浊时立即停用;47.40%(164/346)的患者认为滴眼液使用期间,无需限制饮食,52.60%(182/346)的患者认为滴眼液使用期间应根据说明书或医嘱限制某些食物摄入;仅56.36%(195/346)的患者在使用滴眼液前阅读了说明书。结论 角膜病患者滴眼液规范使用行为及认知并不理想,眼科护理人员需重视滴眼液使用的相关宣教,促进滴眼液的规范使用。
    分级眼压管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管理中的效果
    李群 舒相汶 及勇静
    2022, 28(18):  2647-26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级眼压管理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术后眼压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PACG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19例、女29例,年龄(58.95±7.54)岁;研究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59.40±7.8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眼压管理;研究组在非药物控制眼压策略基础上实施分级眼压管理,设定眼压管理目标为与出院前基线值比较上升幅度<20.0%或眼压绝对值<18 mmHg(1 mmHg=0.133 kPa),且未出现视野缺损进展;通过随访确定其眼压变化及视野缺损进展,经药物实现分级眼压管理目标。对比两组患者基线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视力及视野缺损程度,分析眼压、视力及视野缺损程度是否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术后6个月眼压、视野缺损程度分别为(15.04±2.97)mmHg、(-4.32±0.66)dB,均低于对照组的(16.48±3.39)mmHg、(-4.69±0.7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4、2.625,P=0.029、0.010)。研究组术后6个月视力为(0.59±0.14),高于对照组的(0.5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1)。结论 分级眼压管理可有效降低PACG患者术后眼压水平,减轻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程度。
    综述
    危重患者能量消耗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冯景 主有峰
    2022, 28(18):  2652-26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量消耗由基础能量消耗、饮食诱导的产热和体力活动组成。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常常需要通过估计能量损耗来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能量消耗也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状态和干预措施的代谢影响。目前与临床使用相关,常用的方法主要为间接测热法、预测方程、二氧化碳产生量和热稀释测定法。本综述目的是从临床研究出发,检查估计危重患者能量消耗的相关方法,并讨论每种方法的益处和局限性以及使用的实际考虑。
    浅述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
    周琪 张筱晨 孟晓菲 张清潭
    2022, 28(18):  2655-26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高病死率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问题。肺栓塞栓子来源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栓子类型的肺栓塞其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尤其是非血栓性肺栓塞较血栓性肺栓塞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误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机械性阻塞外,可能还与栓子性质有关,这为临床医师及时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本文现就肺栓塞各栓子来源及病理生理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对肺栓塞的早期预防及肺栓塞病因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血红蛋白氧载体增强肿瘤治疗效果研究进展
    杨晓倩 陈绍水
    2022, 28(18):  2659-26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8.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缺氧微环境导致当前多种抗癌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加速恶性进展,增加转移。在实体瘤中,充足的氧气供应对于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携氧功能的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s)能有效缓解肿瘤缺氧,并与当前多种肿瘤临床治疗手段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HBOCs研究进展及其在缓解肿瘤缺氧、增强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