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超 袁紫旭 张继业 蔡建 雷彬花
    2022, 28(16):  2221-222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56.82±4.38)岁。设计基线资料研究表,阅读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肿瘤部位、国际抗癌联盟联合制定分期(TNM分期)、腹腔感染、放疗等信息及动力性肠梗阻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性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86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6例,发生率为6.9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直肠[17.86%(5/28)]、术前伴有肠梗阻[21.05%(4/19)]、TNM分期为Ⅲ期[15.63%(5/32)]、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6.67%(4/15)]、术后采用放疗[19.05%(4/21)]均为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OR=12.391、8.667、9.815、12.545、7.412P<0.05)。结论 肿瘤位于直肠、术前伴有肠梗阻、TNM分期为Ⅲ期、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采用放疗均为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干预,以降低动力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影像学分析
    毛晓芬 杨波 刘会毅 周元敏
    2022, 28(16):  2224-22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骨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系列检查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穿刺活检、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骶骨肿瘤靶动脉介入栓塞后手术病灶刮除、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系统分析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 X线见右侧骶1~骶3椎体骨质结构模糊。CT、MRI均显示骶骨ABC病灶呈局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局部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部分突向椎管,病变累及相应椎体右侧附件;MRI还显示病灶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内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多发小液平征象,增强扫描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区,病灶突向椎管右份,累及椎体右侧附件,相应周围骨质可见骨髓水肿。全身骨显像显示骶骨近右侧骶髂关节处异常团块状高浓度放射性浓集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融合(骨窗)图像示骶骨右侧病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骨皮质变薄并部分中断。PET-CT检查提示右侧骶管异常扩张,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侵犯骶2、3椎体右侧及右侧骶神经根,局部压迫马尾神经;相应部位见局灶性放射性浓聚影,放射性分布不均。DSA显示动脉期右侧骶外侧动脉远端及髂腰动脉无名分支远端可见丰富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随访16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肿瘤复发、扩散,无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疗效较好。结论 骶骨原发性ABC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外周血单核细胞在角膜上皮重建的体外研究
    王萍 梁丽影 夏婵 张弛
    2022, 28(16):  2230-22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角膜缘干细胞替代角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潜能。方法 实验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实验动物为来自暨南大学生理实验室5~8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单核细胞形态,细胞分选技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将收集的单核迁移细胞置于新鲜角膜缘和角膜上皮组织块的微环境中共培养1周,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与诱导后细胞表面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的阳性率,诱导前与诱导后细胞表面角蛋白阳性表达率指数的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前单核迁移细胞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1.64%,诱导后单核迁移细胞特异标志物细胞角蛋白阳性率为11.30%。诱导前,实验组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7 d后,实验组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298±0.996)%,与对照组(1.786±0.2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诱导前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08±0.376)%,与诱导7 d后(10.298±0.9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前细胞角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诱导7 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替代干细胞来源,被认为是角膜上皮重建的有效治疗策略。
    复合超声心动图在检测淋巴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
    薛静 张周龙 陈胜江 袁小志 段利科 王慧芬
    2022, 28(16):  2236-2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超声复合技术在动态监测淋巴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28例(化疗组),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51.22±10.17)岁;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8岁,年龄(50.19±12.06)岁。所有患者在化疗后2周期、4周期、6周期采用实时二维超声心动图(RT-2DE)、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测各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前后径(LV)、左心房前后径(LA)、E峰、A峰、E/A值、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比值、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LV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Ptw)。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化疗组化疗后2周期、4周期LVEF、LV、LA、E峰、A峰、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2周期化疗组D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周期化疗组DT为(213.16±21.23)ms,与对照组(181.26±20.23)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化疗后6周期LVEF为(49.01±4.12)%、LV为(56.68±4.32)mm、LA为(43.64±4.02)mm、E峰为(78.36±12.20)cm/s、A峰为(90.96±12.61)cm/s、E/A为(0.76±0.21)、DT为(256.23±32.14)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组化疗后2周期e’、E/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组化疗后4周期e’为(8.22±1.27)cm/s、E/e’为(18.17±3.12),化疗6周期e’为(4.29±2.17)cm/s、E/e’为(20.17±4.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组化疗后2周期、4周期、6周期LVGRS、LVGCS、LVGLS、LVPt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肿瘤患者会导致心脏毒性,RT-2DE联合TDI及2D-STI能更早期更敏感地检测到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持续咳嗽发生的影响因素
    贺静晗 崔璨 贾宇 张茜
    2022, 28(16):  2241-22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后发生持续咳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1.98±3.48)岁。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0 d内持续咳嗽发生状况并分组,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分析可能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持续咳嗽,发生率为25.00%。发生组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05.49±11.32)min、(5.49±0.89)d、(8.62±2.45)d,均长于未发生组[(182.95±8.59)min、(3.53±0.59)d、(5.37±1.67)d],发生组肺叶切除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占比分别为65.00%(13/20)、55.00%(11/20),均高于未发生组[30.00%(18/60)、25.00%(1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糖尿病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长、肺叶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气管插管时间长、胸管留置时间长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ATS术后发生持续咳嗽与麻醉时间长、肺叶切除、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气管插管时间长、胸管留置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中期引产患者焦虑、抑郁与悲伤预防和干预的证据总结
    邹婷 陈云 黄美凌 李娜 刘冰 杨帅
    2022, 28(16):  2245-22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中期引产患者焦虑、抑郁、悲伤预防和干预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定有效护理干预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6S”模型的循证护理方法检索相关文献,时间从建库到2022年2月,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推荐等级(2014版),对不同类型研究的质量及证据推荐等级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2篇、质性研究2篇、队列研究1篇、个案1篇、综述1篇。最终总结13条最佳证据,内容包括引产前、引产时、引产后、随访4个方面。结论 缓解中期引产患者焦虑、抑郁、悲伤情绪的护理,应遵循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预防和干预措施,证据转化时应与文化差异、临床条件、产妇意愿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拓展优质护理的开展和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门脉高压行TIPS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盼盼 王朝阳 鹿璐 燕彦
    2022, 28(16):  2250-2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门脉高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患者应激反应水平、肝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TIPS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48.32±4.25)岁,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9.61±4.41)岁,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应激反应水平、营养状态。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9.68±4.23)U/L,高于对照组(35.89±4.50)U/L,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4.22±2.63)μmol/L,低于对照组(18.54±2.1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转铁蛋白(TRF)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预后营养指数(PNI)分别为(2.78±0.30)g/L、(3.33±0.42)g/dl、(58.24±3.34),均高于对照组(2.53±0.38)g/L、(2.98±0.40)g/dl、(55.62±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14.08±3.62)mg/L、(13.42±0.62)s,均低于对照组(20.35±4.25)mg/L、(15.75±0.8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TIPS术后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肝功能,降低应激反应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输尿管侵袭性纤维瘤1例报道
    陈双星 陈敏 庄浩铨 徐煜宇 杨炜青
    2022, 28(16):  2255-22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侵袭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良性间质源性肿瘤。侵袭性纤维瘤的特征性是肠系膜纤维组织增生。虽然侵袭性纤维瘤偶尔会侵袭肠道或邻近组织,伴有侵袭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但缺乏恶性肿瘤发生和远处转移的能力。侵袭性纤维瘤相关性输尿管狭窄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疾患。本文报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输尿管侵袭性纤维瘤患者。
    无胸管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研究——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陈慧勇 李伟玲 万仁平 黄淼龙 王林辉 刘静听 廖洪亮 甘稳
    2022, 28(16):  2257-22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纳入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留置胸管与常规留置胸管的患者,比较两组术后气胸发生率、胸腔积液、肺不张、皮下气肿、切口渗液情况、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从而对两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期对部分接受单孔胸腔镜术后不置胸管策略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粤北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胸科手术共1 480例,筛选出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患者112例,再次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共73例,分为无胸管组34例(术中经胸管排气水检测无漏气直接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和常规胸管组39例(术中在手术切口肋间留置22号胸腔引流管),对术中转多孔或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并发症、疼痛评分、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中中转开胸或多孔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和常规胸管组患者术后第1天NRS评分[2分:38.2%(13/34)比7.7%(3/39)、3分:52.9%(18/34)比56.4%(22/39)、4分:8.8%(3/34)比35.9%(14/39)]、术后住院时间[0 d:0.0%(0/34)比7.7(3/39)、1 d:38.2%(13/34)比15.4%(6/39)、2 d:58.8%(20/34)比48.7%(19/39)、3 d:2.9%(1/34)比17.9%(7/39)、4 d:0.0%(0/34)比10.3%(4/3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胸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7/34),与常规胸管组51.3%(20/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结论 无胸管单孔胸腔镜对于选择性肺楔形切除、肺大泡切除及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行,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患者疼痛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快速康复外科在贵州遵义地区结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探索
    汤阳 李桥 瞿文栋 梁鲁彪 龚明 韩浩 宋永祥 陈成
    2022, 28(16):  2262-22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和验证快速康复外科在贵州遵义地区肺结核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各类因肺结核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男42例、女13例,年龄(54.65±14.94)岁,在围术期选择传统康复手段促进患者康复;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2.15±14.12)岁,在围术期选择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干预。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测及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为100(50,110)ml,对照组为100(90,16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白细胞计数、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82±1.36)分、(8.98±2.37)×109/L、(10.69±2.27)d、(5.13±1.73)d、(7.89±2.45)d、(59 932.16±12 914.00)元,均低于对照组的(4.62±1.89)分、(10.83±3.93)×109/L、(12.13±2.63)d、(6.09±2.56)d、(8.95±2.54)d、(65 421.43±14 684.88)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2/55),低于对照组14.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47)。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结核患者围术期应用能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安全且有效,具备实施可行性。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周冬梅 钟敏 生秀杰
    2022, 28(16):  2267-22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6例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3~63(42.94±1.2)岁,中位年龄44.5岁,肿瘤长径1.0~10.0(5.03±1.9)cm。单一型NECC 10例,鳞状细胞癌伴NECC 4例,腺癌伴NECC 2例。13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1例未手术者仅放疗1次放弃治疗,2例妊娠合并NECC均行剖宫产+全子宫切除术(1例接受化疗,1例放弃术后放化疗)。16例患者获得最终随访,随访时间2~97个月。15例手术患者中,6例无复发及转移,1例发生盆腔转移仍带瘤生存,8例死于多发转移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肺、肝、腰骶椎、骨盆转移,4例腹腔、膈角、纵隔、锁骨下多发淋巴结转移);1例未手术ⅣB期患者随访3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术后化疗、盆腔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A期)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因素(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FIGO分期>ⅡA期(HR=0.168,95%CI:0.038~0.743,P=0.019)是影响PFS的唯一独立因素,术后化疗(HR=5.034,95%CI:1.137~22.282,P=0.033)是影响OS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 NECC预后与肿瘤分期及术后化疗有关,提高肿瘤早诊早治率,可使患者生存受益,即使早期患者也建议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洛贝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吴莹莹 江成养 郭卫东 郭艳芬
    2022, 28(16):  2272-22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洛贝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69.12±7.53)岁,给予洛贝林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68.96±7.31)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PPV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6,P=0.002)。治疗1周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70.35±10.79)mmHg(1 mmHg=0.133 kPa)、(371.14±49.8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87±10.77)mmHg、(336.07±47.82)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9.15±8.2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56.03±8.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最高呼气峰流速(PEF)分别为(1.66±0.40)L、(2.63±0.46)L、(2.87±0.59)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7±0.29)L、(2.31±0.40)L、(2.39±0.54)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PPV联合洛贝林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大大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
    木瓜酶促进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的功能研究
    杨淑莹 吴国锋
    2022, 28(16):  2276-227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体外鼠细胞模型实验,检测木瓜酶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向分化的促进功能。方法 采用P3代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将木瓜酶溶解于完全培养基内,按照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浓度配置含木瓜酶的完全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0、7、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血管分化相关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 经14 d培养,添加木瓜酶的细胞VEGF、CD31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木瓜酶浓度达到50 μg/ml时VEGF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3.28倍,CD31表达水平随着木瓜酶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达到空白对照组的3.66倍。结论 适宜浓度的木瓜酶能够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分化及增殖,表明木瓜酶对血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徐秀娟 成姣阳 彭纯林
    2022, 28(16):  2279-228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肺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从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出院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男女比例30∶20,年龄(64.38±5.86)岁,病程(7.61±2.12)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1∶19,年龄(65.12±5.75)岁,病程(7.74±2.06)年。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指标。采用SPSS 25.0软件比较各观察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高于治疗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62.79±9.10)%比(57.90±9.74)%、(67.07±8.29)%比(61.70±8.97)%,(456.24±37.91)m比(415.17±29.27)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0.92±0.60)分比(1.51±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3个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推广。
    儿科专栏
    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钟瑜明 方晓丽 张相军 宋萍
    2022, 28(16):  2284-228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1例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G2P2,足月顺产,无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孕产期正常,出生后肌张力低,目前运动发育落后,1岁,不会抬头,不会坐,不会爬,无抽搐。查体:特殊面容,长头畸形,前额突出,眼距增宽,浅眼眶,上腭狭窄,高颚弓,小下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手指和脚趾细长。辅助检查:头颅MRI示双侧侧脑室增宽,略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前角较显著,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囊肿,颅颈交界区枕骨大孔及下方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约5 mm,颈髓呈受压表现。头颅CT提示颅缝早闭。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左向右分流,大小约0.37 cm。染色体核型正常:46XY。全外显子测序提示:SKI基因c.100G>C突变,为错义突变。父母基因正常,为新发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查阅文献,患儿符合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相符,突变位点既往未报道过,但该突变位点在基因的功能区,结合蛋白功能预测软件,考虑为致病变异,加上临床表现,考虑该诊断。此疾病在中文文献未见详细的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外貌的发育异常,可合并多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智力低下,颅缝早闭,四肢细长为主,类似马凡综合征。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结论 发育落后+颅缝早闭+类似马凡综合征表现应该考虑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可能,及时颅骨三维CT检查及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儿童胃肠道间质瘤致重度贫血2例
    张生 蔡慧强 侯崇智
    2022, 28(16):  2288-229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实体肿瘤,早期往往表现为贫血,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肿瘤原发病灶多见于胃壁或小肠肠壁,如果瘤体体积较小,也容易漏诊。腹部B超、CT及胃肠镜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该病的治疗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还应根据基因检测及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给予必要的靶向药物治疗。本文报道2021年至今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以贫血为主诉,住院后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儿。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儿童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赵淑玲 孙小艳 朱俊岭
    2022, 28(16):  2291-22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291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未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无并发症组,将术中及术后24 h内发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作为并发症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异物位置、异物类型等资料,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儿发生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91例患儿共37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37/291)。并发症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3.12±0.51)岁;无并发症组男163例、女91例,年龄(3.19±0.59)岁。并发症组患儿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及麻醉效果不佳比例分别为(20.12±4.05)min、(7.09±0.48)d、51.35%(19/37)、70.27%(26/37),均高于无并发症组[(12.18±1.11)min、(3.61±0.55)d、12.99%(33/254)、7.48%(19/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效果不佳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支气管镜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围术期呼吸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异物存留时间、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效果不佳,临床应警惕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单中心66例儿童IgA肾病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林小庆 龚望球 张静 高霞 邓会英 杨华彬
    2022, 28(16):  2295-2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探讨儿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与其临床特征的可能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IgAN患儿的临床及肾脏病理Lee氏分级数据。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66例IgAN患儿中,男44例(66.7%),女22例(33.3%),男女比例2∶1,年龄(7.7±2.6)岁。66例IgAN患儿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为主(49例),其次为孤立性血尿(16例),孤立性蛋白尿(1例);10例(15.2%)IgAN患儿有肾脏病家族史。肾脏病理以Lee氏Ⅲ级最常见,共39例(59.1%),其次为Ⅱ级17例(25.7%),Ⅳ级5例(7.6%),Ⅰ级3例(4.5%),Ⅴ级2例(3.0%)。不同Lee氏分级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尿蛋白比尿肌酐、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ee氏分级与患儿的24 h-UP、尿蛋白比尿肌酐、血肌酐、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值间呈正相关(均P<0.05),与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尿合并蛋白尿是本次研究儿童IgAN最普遍的临床特征,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患儿蛋白尿水平、肾功能指标与Lee氏分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行为研究
    史贵秀 陈海英 费秀昆 曾庆贺 郁真真
    2022, 28(16):  2299-23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的KP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12月经细菌培养为KP感染的68例脓毒症儿童临床资料(男28例,女40例),按照KP耐药表型分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阳性KP感染组、ESBLs阴性KP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预后、住院时间、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级别、抗生素种类、机械通气等的差别。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ESBLs阳性KP感染组病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3/23比0/45),住院时间长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多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碳青酶烯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机械通气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均P<0.05);两组住院史及抗生素暴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SBLs阳性KP感染与预后呈负相关性。
    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对小儿哮喘中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及纵向随访观察研究
    刘月梅 汤昱 张磊
    2022, 28(16):  2303-230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对小儿哮喘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78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89例)与对照组(89例)。干预组男42例,女47例,年龄(7.57±1.73)岁;对照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7.68±1.8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包括呼吸锻炼、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及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干预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1年内住院次数及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6MW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1 s率(FEV1/FVC)分别为(376.14±14.68)m、(2.69±0.46)L、(1.74±0.23)L和(79.02±8.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8.42±12.51)m、(2.43±0.49)L、(1.59±0.19)L和(72.63±8.29)%(均P<0.05);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21.69±4.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3±3.87)分(P<0.05),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为(44.65±1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7±11.18)分(P<0.05)。随访期间,干预组住院次数及急性发作次数分别为(1.84±0.91)次、(2.64±1.26)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6±1.04)次、(4.28±1.37)次(均P<0.05)。结论 多模式肺康复计划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运动耐力、肺功能相关指标,提升患儿哮喘控制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其后期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品管圈气道管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观察
    苏高彦 郭洁
    2022, 28(16):  2307-23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气道管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CNP)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女21例,男23例;病程(3.59±0.21)d;年龄(5.31±1.05)岁]和观察组[女20例,男24例;病程(3.56±0.24)d;年龄(5.34±1.03)岁],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QCC气道管理联合CNP干预,干预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家属满意度。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5.68±1.02)d、喘憋缓解时间(3.38±0.52)d、肺啰音缓解时间(4.39±0.49)d,均短于对照组的(7.16±1.23)d、(4.67±0.79)d、(6.45±1.12)d,干预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3.62±0.51)mg/L、白细胞介素-6(IL-6)(6.05±1.04)μ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9.35±2.10)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49±1.02)mg/L、(11.05±2.29)μg/ml、(12.97±2.17)μg/L,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QCC气道管理联合CNP干预能够缩短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性反应,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基础研究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小鼠乳腺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
    李学瑛 徐阳 王秘
    2022, 28(16):  2311-23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smethoxycurcumin,BDMC)对小鼠乳腺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3、9、27 μM)BDMC组,通过CCK8法检测BDMC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BDMC对4T1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4T1细胞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4T1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Control组及不同剂量(10、30 mg/kg)BDMC组,检测BDMC对小鼠肿瘤体积及体质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MC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Bax、Bcl-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9、27 μM BDMC均能明显抑制4T1细胞增殖(均P<0.01),促进其凋亡(均P<0.01),同时上调细胞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1);10、30 mg/kg BDMC均能明显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均P<0.05),同时明显上调肿瘤组织Bax/Bcl-2比值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P<0.05),但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BDMC对乳腺癌小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论著
    广州市黄花社区登记糖尿病患者的屈光不正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欧阳美玲 蔡玥 刘元珍 刘斌 喻潇 黎宇婷
    2022, 28(16):  2316-232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社区参与慢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州市越秀区黄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了解受检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等。所有受检者都接受了视力和眼部检查,包括验光检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4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了本研究,186例男性(41.0%),年龄(65.70±8.27)岁,糖尿病病程(9.46±7.28)年。该人群中近视、远视、散光相应的患病率为22.7%(95%CI:18.8%~26.6%)、47.6%(95%CI:43.0%~52.2%)、50.7%(95%CI:46.0%~55.3%),其中远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近视仅与教育水平有关(P<0.05),远视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有关(均P<0.05),散光、屈光参差均仅与年龄有关(均P<0.05)。结论 黄花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其中教育水平是近视的影响因素;年龄及糖尿病病程是远视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散光及屈光参差的影响因素。
    血清血管生成素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
    庄严
    2022, 28(16):  2320-2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男78例、女41例,年龄(72.57±3.42)岁,所有患者均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测定血清AngⅡ、TNF-α水平,术后24 h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血清cTnT、CK)的相关性。结果 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为(128.64±14.38)ng/dl,血清TNF-α水平为(38.67±4.52)fmol/ml,血清cTnT水平为(1.26±0.28)μg/L,血清CK水平为(267.52±10.54)U/L;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cTnT、CK水平均呈正相关(均r>0,P<0.05)。结论 血清AngⅡ、TNF-α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动脉栓塞的Cox风险分析
    段歆彤
    2022, 28(16):  2325-232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动脉栓塞(PE)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COPD患者共245例,其中男143例,女102例,年龄(58.6±10.3)岁,随访时间11.0~22.5个月。采用CT肺动脉造影确诊继发PE共29例(11.84%),记录确诊PE的时间;比较PE组和非PE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和CT肺动脉定量参数,采用Cox分析影响继发PE的主要危险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发现,PE组重症肺炎和心力衰竭比例升高、预防性抗凝治疗比例较低、COPD严重分级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指标比较发现,PE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34.3±4.5)s比(41.6±4.8)s]、D-二聚体[(0.5±0.1)mg/L比(0.2±0.1)mg/L]和纤维蛋白原(FIB)[(4.2±0.4)g/L比(3.3±0.2)g/L]水平均升高(均P<0.05);炎症指标比较发现,PE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9.8±1.3)mg/L比(6.5±1.1)mg/L]、白介素-6(IL-6)[(56.5±12.3)mg/L比(42.2±9.6)m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5.6±8.7)mg/L比(22.4±6.5)mg/L]水平均升高(均P<0.05);CT肺动脉定量参数比较,PE组肺动脉压力升高[(45.6±6.3)mmHg比(38.9±5.4)mmHg(1 mmHg=0.133 kPa)]、血流灌注速度降低[(21.8±4.7)cm/s比(32.4±5.2)cm/s]、肺气肿评分增加[(8.6±2.4)分比(4.5±1.3)分](均P<0.05)。经Cox分析发现,未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COPD严重分级较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血流灌注速度降低均是继发PE的主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未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COPD严重分级较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hs-CRP水平升高、血流灌注速度降低的COPD患者应高度警惕继发PE的风险。
    临床研究
    钝性肾损伤后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方旭栋 连碧珺 李峰 金杭阳 曹治列 符二 邬一峰 肖娜 王全君
    2022, 28(16):  2330-23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钝性肾损伤后肾动脉假性动脉瘤(R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解放军第九〇三医院诊治的1例和筛选1996—2021年期间文献报道且资料较齐全的35例钝性肾损伤后R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28例,女7例,1例未报道性别;年龄(27.0±14.4)岁。报道RAP发病时间32例,诊断时间(14.0±12.5)d。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RAP多在钝性肾损伤后14 d左右形成,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和腰腹痛。36例患者中31例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5例保守治疗。除保守治疗的1例有RAP残留外,余均痊愈。保守治疗后痊愈的4例和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1例二者间的瘤体最大径[(7.5±3.1)mm比(15.7±6.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钝性肾损伤后出现迟发性肉眼血尿或突发腰腹部疼痛应考虑RAP。增强CT和多普勒超声推荐作为首选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为一线治疗方案,截至目前保守治疗缺乏高等级证据支持,但在RAP最大径≤10 mm的无症状患者中可考虑选择。
    补肾祛瘀活血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徐立娜  王文颖
    2022, 28(16):  2335-23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补肾祛瘀活血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临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9.67±8.52)岁;试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9.53±8.67)岁。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祛瘀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指标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93.75%(45/48)比79.17%(3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37);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9.46±10.34)μmol/L比(125.35±14.18)μmol/L、(3.27±0.52)mmol/L比(6.58±0.75)mmol/L、(0.76±0.12)g/24 h比(1.45±0.27)g/24 h、(1.51±0.35)mmol/L比(2.13±0.37)mmol/L、(4.83±0.57)mmol/L比(6.76±0.75)mmol/L、(1.72±0.24)mmol/L比(3.15±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的GFR、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1.18±6.16)ml/(min·1.73 m2)比(75.35±9.74)ml/(min·1.73 m2)、(1.48±0.25)mmol/L比(1.16±0.2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补肾祛瘀活血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调节血脂水平,且疗效显著。
    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诱导在眼科全麻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广琦 葛俊峰
    2022, 28(16):  2339-23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诱导在眼科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20例眼科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药物类别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男70例、女40例,年龄(40.35±6.54)岁,给予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观察组男65例、女45例,年龄(40.79±6.13)岁,给予丙泊酚+去氧肾上腺素麻醉诱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心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8.18%(108/110),高于对照组91.82%(10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P=0.030)。麻醉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5 min(T2)、手术后10 min(T3),观察组收缩压(SBP)分别为(108.45±9.45)mmHg(1 mmHg=0.133 kPa)、(108.65±8.12)mmHg、(109.65±7.45)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6±9.26)mmHg、(126.59±8.45)mmHg、(112.36±7.65)mmHg,舒张压(DBP)分别为(73.89±4.82)mmHg、(75.89±4.35)mmHg、(76.59±7.56)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1±4.67)mmHg、(73.12±4.95)mmHg、(74.65±7.95)mmHg,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75.64±5.15)mmHg、(82.63±7.23)mmHg、(83.45±6.95)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55±4.96)mmHg、(76.32±6.54)mmHg、(80.12±5.84)mmHg,心率(HR)分别为(72.14±5.26)次/min、(68.02±5.26)次/min、(70.26±5.49)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45±5.64)次/min、(85.31±5.64)次/min、(75.84±5.95)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观察组睁眼时间(7.12±1.67)min、清醒时间(5.15±1.21)min,对照组睁眼时间(9.46±2.35)min、清醒时间(11.46±3.1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轻微头痛、血压下降、胃肠道不适、呼吸抑制,药效消失后症状逐步缓解。结论 采用丙泊酚联合去氧肾上腺素进行麻醉诱导,有利于改善眼科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清醒,保证术中麻醉疗效,且用药安全性尚可。
    神阙隔药灸对阳虚质人群的干预效果观察
    单醒瑜 赖舒婷
    2022, 28(16):  2343-23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神阙隔药灸对阳虚质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广州市增城区中医院治未病科门诊最终全部完成本次临床研究的阳虚质志愿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阳虚质志愿者门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2.36±10.94)岁,采取神阙隔盐灸治疗;观察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1.86±10.54)岁,应用神阙隔药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化分数及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60名受试者均顺利完整地完成了治疗疗程。观察组志愿者治疗后转化分数<30分非阳虚质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6.67%(11/30)比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 2,P=0.001 3);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40分阳虚质者比例少于对照组[30.00%(9/30)比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9 2,P=0.001 0)。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转化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91 4、7.081 5,均P<0.000 1);而观察组治疗后转化分数低于对照组[(36.82±10.76)分比(47.75±1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5 8,P=0.000 4)。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28/30)比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0 0,P=0.001 5)。结论 神阙隔药灸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阳虚质人群,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阳虚质人群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分析
    黄庆菊 官计彬 王峰
    2022, 28(16):  2347-23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降压调脂汤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98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59.15±8.97)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8.69±8.73)岁。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压调脂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治疗12周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脂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96%(48/49)比77.55%(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6 1,P=0.002 1)。两组治疗12周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42 6、7.727 3、4.953 2,均P<0.000 1)。两组治疗12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293 5、4.725 3、5.673 4,均P<0.000 1);两组治疗12周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250 3,P<0.000 1)。结论 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值得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广应用。
    护理研究
    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质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娇 张海燕 张琦 刘宏超 胡雪萍
    2022, 28(16):  2351-23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索、评价、汇总慢性肾脏病(CKD)5期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质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等指南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国际肾营养和代谢协会、英国肾脏病协会、意大利肾病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等专业学会网站,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Medline、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2月。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4篇,其中指南6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专家共识4篇。结论 本研究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CKD 5期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质量管理证据进行总结并形成具体推荐意见,以期为血液透析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生大黄粉穴位敷贴干预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黄秀凤 廖萍 张丽
    2022, 28(16):  2355-23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评价分析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行混合痔手术治疗且术后伴有便秘的患者6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5.27±3.26)岁,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45.89±3.42)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3%(31/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6.204、5.418、5.109,均P<0.001);观察组排便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比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结论 运用生大黄粉穴位敷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疗效肯定,可以有效地在术后尽快实现自主排便的功能,显著地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持续时间及排便间隔时间,防止便秘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手术室采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的效果分析
    黄世杰 陈晓霞 刘小民 张新芳 宋海娟
    2022, 28(16):  2359-23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信息化交接班流程与书面交接班流程的优劣。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班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班)和对照组(书面交接班),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 使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室交接班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综述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进展
    李观青 陈海生 程可洛 关晓冉 朱锡梦 杨霞
    2022, 28(16):  2362-236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起病急、进展快、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手术病死率高的心血管外科急症。Stanford分型较常用,而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70%~75%,主动脉夹层破口可位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也可位于降主动脉,同时夹层也可累及主动脉弓以及降主动脉。1838年,Penneck报道了第1例主动脉夹层,至今已过了一百余年。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水平逐渐提升,主动脉夹层的病死率在治疗后较未经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多年来,各种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本文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的进展作一综述。
    高分子聚合物用于siRNA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富喜 邓宏图 王滨
    2022, 28(16):  2366-23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6.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干扰RNA(siRNA)具有沉默互补的目标信使RNA(mRNA)从而抑制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因其高效性及特异性,siRNA具有作为基因药物的巨大潜力,但其在体内易受到血管屏障、内涵体及RNA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发挥药效。因此,设计高效的能够负载siRNA的纳米载体以使其富集至靶标是目前siRNA药物研发的重要任务,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载体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载体实现siRNA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