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本刊简介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投稿指南
往期查询
本刊动态
视频中心
创新与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2-07-15
上一期
银屑病研究
丹参酮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徐霞 周欣 梁景耀 彭丽倩 李仰琪 林春生 万长兰 李振洁 李润祥 叶兴东
2022, 28(14): 1925-19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丹参酮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寻找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通过PAS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估丹参酮胶囊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二相解毒酶基因[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丹参酮胶囊能明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炎性反应程度,包括减轻皮肤红斑、鳞屑和皮损厚度。丹参酮胶囊能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均
P
<0.05)。丹参酮胶囊还能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HO-1和SOD2水平升高(均
P
<0.05)。结论 丹参酮胶囊通过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以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科研课题专栏
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黄可丰 陈贵平 李敏 段海锋 崔杰 张浩
2022, 28(14): 1931-19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与分析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晋城市人民医院自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43.12±4.11)岁,合并颅骨骨折5例、脑震荡7例、脑挫伤11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8例,伤后入院时间(30.25±4.11)h,对该组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第1、7、14、30天的血清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进行测量。另选择同时期来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常规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3.20±4.34)岁,测量上述相同指标,对两组的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组,分为轻型组(13~14分)、中型组(9~12分)与重型组(3~8分);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残疾组及良好组;对不同GCS分组、不同预后分组下下丘脑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
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结果 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7 d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均较高,T3水平均较低,观察组于颅脑损伤后7 d开始PRL、FSH、LH、TSH、T4水平逐渐降低,T3水平升高,在颅脑损伤后14 d的PRL、FSH、LH、TSH、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仍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重型组分别与中型组、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中型组与轻型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死亡组分别与残疾组、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残疾组与良好组相比PRL、FSH、LH、TSH、T4水平较高,T3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在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之后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帮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图像引导下探索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
林晓生 方涌文 刘镖水 姚文燕 王宇留 肖亮杰 钟庆初 许森奎 林承光 方键蓝
2022, 28(14): 1936-19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鼻咽癌下颈部和下椎体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提高颈部摆位精准度提供依据以及对改良头颈肩固定装置提供思路。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接受Varian Vital Beam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1 120次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分别在两个不同匹配区域线性平移方向中左右LR、头脚SI、前后AP以及轴向旋转方向中横断旋转Roll、矢状旋转Pitch、冠状旋转RTN 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或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 在线向平移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左右LR存在中等相关(
r
=0.692,
P
<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头脚SI存在中等相关(
r
=0.623,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967,
P
=0.003);前后AP存在强相关(
r
=0.894,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965,
P
<0.001)。在轴向旋转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矢状旋转Pitch存在中等相关(
r
=0.655,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228,
P
<0.001);冠状旋转RTN存在中等相关(
r=
0.594,
P
<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横断旋转Roll存在强相关(
r
=0.758,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985,
P
=0.003)。结论 下颈部和下椎体相关性较强,可以用下椎体为基准校正下颈部误差,但要注意旋转误差造成的差异性。建议摆位时注意纠正并指导患者平躺姿势,确保体位和面罩吻合度,减少颈部的旋转误差。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赵莹晖 孙艺 郑华 史高悦
2022, 28(14): 1940-19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净化,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年龄(63.5±11.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1.9±11.3)岁。两组患者均经同一医生评估达到干体重,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血清钾和血压变化,并评估心功能(以上数据采集均在透析前进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LVEF、LVEDD、NT-proBNP、6MWT、Scr、BUN、白蛋白、血清钾和血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29/30)比73.3%(22/30)],两组LVEF、LVEDD、NT-proBNP、6MWT、血压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血压显著降低,LVEF、6MWT显著增加,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Scr、BUN、白蛋白、血清钾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显著降低动脉血压,血钾无明显升高,Scr、BUN、白蛋白无明显变化。
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任翔 张立元
2022, 28(14): 1945-19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的18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14例、女性72例、年龄18~85岁,将入组前及随访期间连续3个月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他汀组(48例),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非他汀组(13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记录患者临床结局。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透析前收缩压(SBP)高、透析年份短、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白蛋白(Alb)水平高、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均
P
<0.05);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患者病死率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低、3年和5年存活率高(均
P
<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透析前SBP、透析年份、透析时间、心胸比率、LVEF、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TC、TG、CRP及磷结合剂、碳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西那卡塞、维生素D、他汀类药物使用为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均
P
<0.05);校正其他因素对MHD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显著降低MHD患者死亡风险(
HR
:0.56,95%
CI
:0.51~0.59;
P
=0.017)。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降低每周促红细胞生成剂使用剂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可显著提高MHD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降低死亡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心理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叶玉玲 杨敏 邱婉玲 黄超明 方坤洋 林静霞 彭鹿
2022, 28(14): 1951-19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1年3月至5月广东省中医院10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和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AMOS 23.0建立结构方程。结果 104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为(70.98±10.72)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74±8.70)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0.46±12.00)分;患者心理弹性与治疗依从性(
r
=0.308,
P
=0.001)和生活质量(
r
=0.379,
P
<0.001)呈正相关,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也呈正相关(
r
=0.314,
P
=0.001);心理弹性在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87。结论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昕玺 刘长梅 祝慧 翟淼浡 商雪 赵嘉昊 徐会圃
2022, 28(14): 1955-195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囊泡样物质,可以转运蛋白质、细胞因子以及微小核糖核酸等物质参与细胞间通讯等过程,进而发挥调控相应受体细胞功能的作用。细胞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分泌的外泌体数量以及转运物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后通常通过溶栓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现再灌注治疗,而再灌注后心肌损伤是血管再通后的常见现象,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再生、氧化应激、心室重塑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耳内镜下应用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Ⅰ型鼓室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费永光 岑瑞祥
2022, 28(14): 1959-196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应用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干湿耳状态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和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干耳观察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6.23±7.39)岁],干耳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7.28±7.29)岁],湿耳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7.12±7.26)岁],湿耳对照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7.75±7.17)岁]。所有患者均行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干耳、湿耳观察组均在手术结束时给予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固定鼓室及外耳道。统计并比较4组患者术前咽鼓管功能,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气骨导差值,统计术后6个月的干耳率及干耳时间,术后6个月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组患者术前咽鼓管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高于术前、气骨导差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和气骨导差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干耳观察组和湿耳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和气骨导差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6个月干耳观察组干耳率为16/17(94.12%),干耳对照组17/19(89.47%),湿耳观察组15/16(93.75%),湿耳对照组13/14(92.86%),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1.000)。术后干耳观察组干耳时间为(9.24±3.26)周,干耳对照组(13.37±3.75)周,湿耳观察组(9.11±3.17)周,湿耳对照组(14.21±3.65)周,干耳观察组和湿耳观察组短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6个月干耳观察组鼓膜愈合率为17/17(100.00%),干耳对照组18/19(94.73%),湿耳观察组15/16(93.75%),湿耳对照组14/14(100.00%),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849)。术后6个月4组听力改善率分别为干耳观察组12/17(70.59%),干耳对照组7/19(36.84%),湿耳观察组13/16(81.25%),湿耳对照组6/14(42.86%),其中干耳观察组和湿耳观察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于不伴有听骨链病变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湿耳状态时进行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鼓膜愈合率及干耳率同干耳状态无明显差异,术中应用纳吸棉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加快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下降,缩短干耳时间和提高听力改善程度。
集束化护理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耐药患儿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赵青青 张永红 代明明 邢晓倩
2022, 28(14): 1964-19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耐药患儿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Hp感染耐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0.58±1.91)岁,病程(4.78±1.19)d]和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0.68±2.31)岁,病程(4.83±1.24)d],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评分、家属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结果 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35/40)、90.0%(36/40),均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72.5%(2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组干预后SCARED评分(19.50±1.72)分,低于对照组的(21.48±2.01)分,QLSCA评分(61.08±3.29)分,高于对照组的(58.50±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p感染耐药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高婧 张春玲 徐昊
2022, 28(14): 1968-197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OPD患者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将分为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64±3.21)岁;病程(8.98±1.20)年;肺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和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58±3.24)岁;病程(8.94±1.23)年;肺功能分级: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的延续管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
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5.59±3.24)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26.92±3.27)分、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20.88±3.54)分、自我护理概念评分(24.65±4.0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护理后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分(10.31±2.08)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8.79±1.5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护理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79±0.27)L、用力肺活量(FVC)(2.96±0.30)L、呼气峰流速(PEF)(6.54±0.72)L/s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48.95±5.34)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护理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42.36±4.9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管理模式能够增强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肺功能,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案例式PBL结合师生立体式评价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肖承佐 郝俊 刘仁红 徐鹏 邓宇晴 邹林翰 刘冰
2022, 28(14): 1973-19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案例式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结合师生立体式评价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深圳沙井医院135名普外科实习生,随机分为传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传统组45人,其中男27人,女18人,年龄(22.6±1.9)岁;对照组45人,其中男29人,女16人,年龄(22.3±1.8)岁;观察组45人,其中男25人,女20人,年龄(23.1±1.7)岁。传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案例式PBL教学法、案例式PBL结合师生立体式评价进行教学,经过不同教学方法后,在教学效果、满意度、考试成绩方面进行效果评价。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结果 案例式PBL结合师生立体式评价教学法提高了实习生在普外科教学中的满意度,提升了考试成绩[传统组(79.9±11.9)分比对照组(82.4±12.5)分比观察组(87.5±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案例式PBL结合师生立体式评价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外科教学中应用推广。
护理信息系统在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中的规范性应用
任秋桦 高巧燕 丛波
2022, 28(14): 1977-198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系统在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中的规范性应用及效果。方法 进行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接诊3 4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至12月接诊1 668例实施常规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设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接诊1 824例实施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936例、女732例,年龄(68.43±2.49)岁;观察组男1 008例、女816例,年龄(68.58±2.55)岁。统计分析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出入病房管理前后的出入病房管理规范率、护理工作效率、日均出入病房人次、人均出病房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
2
检验。结果 观察组一患一陪护出入病房管理规范率为98.85%(3 606/3 648),高于对照组96.04%(3 204/3 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6.457,
P
<0.001)。观察组体温监测记录耗时、紫外线消毒记录耗时、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时间记录耗时分别为(24.25±1.17)s、(7.25±0.79)s、(61.47±3.63)s,均低于对照组的(50.36±10.24)s、(19.36±2.14)s、(83.45±8.4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08.130、225.467、101.839,均
P
<0.001)。观察组日均出入病房人次、人均出病房时间分别为(103.25±8.03)人/d、(30.21±3.20)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40.24±11.26)人/d、(43.53±6.3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59.056、111.809,均
P
<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3%(1 788/1 824),高于对照组94.60%(1 578/1 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29.334,
P
<0.001)。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为(143.17±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30.79±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9.714,
P
<0.001)。结论 基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患者及家属出入病房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提升病房管理规范率,减少出入病房人次,缩短出病房时间。护患双方满意度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冉 徐国亭
2022, 28(14): 1982-19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全麻)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3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分析其病例资料后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研究组(67例)。对照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64.58±4.59)岁,采用常规全麻;研究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64.65±4.73)岁,接受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一氧化氮(NO)、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胃动素(MTL)、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生长抑素(SS)、D-乳酸(D-LA)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术前1 d,两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NO、ACTH、MTL、SS、D-LA水平及MMSE、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3 d,研究组NO、ACTH水平分别为(296.32±43.85)μmol/ml、(35.25±8.36)pg/ml,均低于对照组(353.57±58.36)μmol/ml、(43.54±7.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7 d,研究组D-LA水平为(115.75±21.13)μg/L,低于对照组(138.75±19.26)μg/L,MTL、SS水平分别为(237.91±51.06)pg/ml、(556.17±23.26)pg/ml,均高于对照组(215.45±40.95)pg/ml、(544.28±20.1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术后3 d,研究组MMSE评分为(25.43±2.41)分,高于对照组(21.69±2.23)分,PSQI评分为(5.59±1.15)分,低于对照组(7.46±1.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8%(2/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15%(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995,
P
=0.014)。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确切良好,有助于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及认知功能的恢复。
间歇性腹膜透析在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邓美芝 王存 何景招 唐杏明 赵振志 付新磊
2022, 28(14): 1986-19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对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因子清除效果,分析IPD在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接受治疗的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接受CVVHD的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接受IPD的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19±11.59)岁;对照组男7例、女5例,年龄(44.30±8.80)岁。对照组予内科保守治疗联合CVVHD,观察组予内科保守治疗联合IPD。收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炎症因子及各实验室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第3天、第7天白介素-6(IL-6)、IL-1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5.43±39.41)U/ml比(170.00±38.53)U/ml、(62.00±14.74)U/ml比(110.43±23.29)U/ml及(5.56±3.00)U/ml比(11.69±3.71)U/ml、(4.50±2.12)U/ml比(12.27±5.89)U/ml](
t
=4.058、6.087、4.451、4.299,均
P
<0.001)。两组患者仅第3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2±3.82)μg/L比(8.18±2.98)μg/L](
t
=3.246,
P=
0.004)。两组患者第1天、第7天C反应蛋白(CRP)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75±11.47)mg/L比(111.72±60.34)mg/L、(75.75±18.98)mg/L比(123.58±47.57)mg/L](
t
=3.269、3.235,
P=
0.003、0.004)。结论 IPD是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2例儿童MELAS综合征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武艺飞 朱淑霞 徐冲锋 张越华
2022, 28(14): 1991-199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及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神经科临床诊治的2例MELAS综合征患儿病例资料,查阅及复习中外相关文献。结果 病例1,女,12岁,临床表现为卒中样发作、癫痫发作、顽固性头痛、呕吐、运动耐力差、身材矮小、背部多毛等症状;头颅磁共振可见枕叶病变,血生化及脑脊液可见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患儿及其母线粒体基因检测发现
MT-TL1
基因的m.3243A>G变异。病例2,女,5岁,患儿有癫痫发作、身材矮小、多毛,且血乳酸明显增高、心肌酶谱异常,线粒体基因检测发现
MT-TL1
基因的m.3243A>G变异。2例均明确诊断为MELAS综合征。通过临床实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明确2例患儿的治疗方案及药物用量,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 掌握MELA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能更快速有效找到诊断依据,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明确了MELA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选择方案、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研究
陈宪 王清燕 刘燕萍 王晓飞 陈飞翔 谢向阳 廖映梅
2022, 28(14): 1997-20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难愈合伤口(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罗定市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各种术后或外伤引起感染伤口、压疮、糖尿病足等患者1 200例,其中选择符合慢性难愈合伤口条件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6例,年龄(43.01±8.75)岁,给予湿性愈合理论对慢性难愈合伤口进行伤口换药处理。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4、6、8周的临床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配对
t
检验。结果 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7.29±2.54)分、(5.02±1.92)分、(3.12±1.53)分、(0.75±0.32)分、(0.09±0.08)分及(1.51±0.35)分、(1.03±0.29)分、(0.76±0.27)分、(0.39±0.18)分、(0.13±0.12)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73±2.82)分、(2.35±0.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1、2、4、6、8周慢性难愈合伤口患者伤口面积分别为(12.29±1.18)cm
2
、(11.75±4.03)cm
2
、(9.68±3.02)cm
2
、(5.18±2.04)cm
2
、(3.76±1.17)cm
2
,均显著低于干预前[(13.98±5.02)cm
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伤口造口专科小组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能够有效提高慢性难愈合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护理结局。
专题:青少年视力不良
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谷裕 陈振东 卞栏焰 杨玉芳
2022, 28(14): 2001-20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部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8例,其中低度近视19例、中度近视21例、高度近视18例。另选取视力正常的青少年22例作为对照组。低度近视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2.38±3.03)岁;中度近视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3.01±2.95)岁;高度近视组男9例、女9例,年龄(12.85±3.11)岁;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13.08±3.32)岁。采用德国蔡司公司的Cirrus HD-OCT-5000仪器,测量患者黄斑血流相关指标及视网膜厚度。对比近视组及对照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
F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结果 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分别为(93.68±10.25)μm、(118.63±9.87)μm、(110.33±10.37)μm、(57.93±8.14)μm、(87.91±8.33)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3±8.52)μm、(134.77±9.65)μm、(133.26±8.08)μm、(79.43±9.66)μm、(102.44±6.7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依次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1区血管长度密度(VD1)、1区血流灌注密度(PD1)及4区血流灌注密度(P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4区血管长度密度(VD4)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指标,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随近视度数变大VD4、FAZ变小。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FAZ呈负相关(
r
=-0.648,
P
<0.001;
r
=-0.312,
P
=0.003),与VD4无明显相关性(
P
>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越严重,视网膜厚度越小,且FAZ越低,呈负相关性,但因果关系需进行多中心研究。
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李晓 辉林菊 李国庆 徐静 王林洪 苏龙
2022, 28(14): 2006-201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9月18日至25日在额敏县中小学中随机选择小白杨小学、小白杨初级中学、龙珍高级中学3所学校中小学生2 611人,其中男1 265人,女1 346人。用IOL-Master500测量眼轴(AL)、角膜曲率(CR);采用索维SW-800视力筛查仪检查小瞳孔下等效球镜度(SE),根据所测的SE分组划分为低度近视(-0.50 D≤SE≤-3.00 D)、中度近视(-6.00 D<SE<-3.00 D)、高度近视(SE≤-6.00 D)、正视(裸眼视力0.80及以上,SE绝对值<0.50 D)、低度远视(0.50 D~+3.00 D)、中度远视(+3.25 D~+5.00 D)、高度远视(≥+5.25 D)7组。不同年龄、屈光状态组屈光度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眼生物学参数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 611名学生的总体近视患病率为59.3%(1 548/2 611),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分别为41.7%(1 090/2 611)、15.6%(408/2 611)、2.0%(50/2 611),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P
<0.01)。不同年龄段眼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SE和AL/CR、SE和LogMRA视力具有相关性,8~18岁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比较中,不同年龄之间AL、SE、AL/CR、LogMAR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不同屈光组眼生物学参数的比较中AL、SE、CR、AL/CR、LogMRA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其中高度近视组AL、AL/CR均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L、AL/CR与SE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SE=24.76~1.09 AL(
P
<0.01,
r
=-0.73,
R
2
=51.43)、SE=29.25~10.06 AL/CR(
P
<0.01,
r
=-0.83,
R
2
=73.08)。结论 新疆额敏县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的眼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SE与AL、AL/CR具有相关性,其中AL/CR对屈光度的改变影响大,对监测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桂林市城区小学生近视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许行艳 刘晓辉
2022, 28(14): 2011-20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和掌握桂林市城区小学生人群近视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内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2021年5月在桂林市城区3所小学用整群抽样法对3 578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眼科视力、验光检查,其中男1 837名、女1 741名,年龄(9.91±1.66)岁,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结果 桂林市城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8.23%(1 368/3 578),近视患病率随年级数增加而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4.120,
P
=0.003);课余看电视时间越长近视发生概率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15.340,
P
=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学习时间>8 h、看书40 min后不休息、看电子产品距离<30 cm、每天户外运动<2 h是小学生近视发生的高危因素(均
P
<0.05)。结论 依据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家长及学校要督促孩子用眼习惯,养成孩子的健康用眼习惯,尽量减少近视的发生。
西藏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治疗情况调查
姚娜 陈冬翠 蔡玥 谢丽琼 陈林兴 刘斌
2022, 28(14): 2015-20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我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弱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8年5月对察隅县城区的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普查及基本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及屈光、眼前段检查、眼底检查、眼位检查等,对视力低于6/12的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对确诊为弱视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发病原因。计量资料行配对
t
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年龄和性别与弱视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察隅县城区小学和初中共1 795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888人,女907人。其中弱视患病人数为77人,患病率为4.3%。患病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在受检中小学生中引起弱视的主要发病原因如下:屈光参差19.5%(15/77),屈光不正77.9%(60/77),斜视2.6%(2/77)。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察隅县城区中小学生弱视的主要类型,及时配戴合适的眼镜有助于降低弱视的患病率。
论著
256排能谱CT成像参数在肺腺癌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观察
曾艳妮 魏慧慧 梅邹
2022, 28(14): 2018-20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256排能谱CT成像参数在肺腺癌诊断及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期间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20例肺腺癌患者及83例肺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256排能谱CT成像获得CT成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能谱CT成像参数,分析能谱CT成像参数对肺腺癌与肺鳞癌的诊断价值;肺腺癌患者依据靶向治疗疗效进行分组,比较有效与无效组患者治疗前后能谱CT成像参数差异,分析能谱CT成像参数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分析。结果 肺腺癌患者男76例、女44例,年龄(45.26±2.95)岁;肺鳞癌患者男58例、女25例,年龄(45.11±2.07)岁。肺腺癌患者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3.16±0.86)mg/ml、(7.79±0.05)、(6.76±0.96)g/L、(0.94±0.24),均低于肺鳞癌患者的(4.71±1.09)mg/ml、(7.84±0.06)、(7.92±1.13)g/L、(1.24±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肺腺癌患者与肺鳞癌患者水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能谱CT成像参数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能谱曲线斜率用于肺腺癌与肺鳞癌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754、0.792、0.722,各指标联合AUC值则为0.932;两组患者治疗后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
P
<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均低于无效组(均
P
<0.05),有效组患者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无效组(均
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钙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碘基值以及能谱曲线斜率与疗效均为负相关关系(
r
=-0.413、-0.628、-0.527、-0.385,均
P
<0.05)。结论 256排能谱CT成像参数用于肺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能够反映患者疗效,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的参考依据。
34周以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海如 张又祥 欧巧群 罗梅娟 林泽璇
2022, 28(14): 2023-202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4周以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7例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把胎龄<34周影像学提示颅内出血的早产儿53例为颅内出血组,同期住院胎龄<34周影像学未提示颅内出血的早产儿134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
t
检验、
χ
2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颅内出血组中男26例、女27例,胎龄(30.22±2.31)周;对照组男70例、女64例,胎龄(32.04±1.49)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剖宫产、孕母≥35岁、试管婴儿、双胎、羊水污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前置胎盘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颅内出血组胎龄<30周、体质量<1.5 kg、产前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出生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机械通气、肺出血、血小板计数(PLT)<150×10
9
/L比例分别为43.40%(23/53)、58.49%(31/53)、50.94%(27/53)、43.40%(23/53)、28.30%(15/53)、47.17%(25/53)、83.02%(44/53)、52.83%(28/53)、84.91%(45/53)、11.32%(6/53)、16.98%(9/53),均高于对照组的10.45%(14/134)、30.60%(41/134)、34.33%(46/134)、8.21%(11/134)、12.69%(17/134)、20.15%(27/134)、58.21%(78/134)、26.12%(35/134)、55.22%(74/134)、1.49%(2/134)、0.75%(1/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颅内出血组产前硫酸镁、地塞米松使用率分别为60.38%(32/53)、49.06%(26/53),均低于对照组的85.82%(115/134)、71.64%(96/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0周、宫内感染、宫内窘迫、PLT <150×10
9
/L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均
P
<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评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
语言障碍儿童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分析
马良 单延春 刘小梅 傅芃 冉霓 衣明纪
2022, 28(14): 2028-20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能力,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60例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60例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作为试验组,同期门诊就诊的70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疾病对照组,同期门诊体检的64例发育筛查正常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表达性语言障碍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9.13±4.99)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1.67±9.33)个月;疾病对照组男45例、女25例,年龄(29.44±7.95)个月;正常对照组男43例、女21例,年龄(30.05±6.64)个月。采用《婴幼儿语言发育进程量表》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进行评估,《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神经心理发育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
χ
2
检验。结果 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月龄、表达性语言分数、理解性语言分数分别为(15.962±7.410)个月、(22.863±6.235)个月、(52.885±19.216)分、(78.205±17.100)分,感受性语言障碍组分别为(16.183±7.253)个月、(18.770±7.652)个月、(49.050±14.038)分、(58.043±12.050)分,与正常对照组[(35.939±11.127)个月、(35.908±11.211)个月、(117.804±22.277)分、(117.857±22.498)分]、疾病对照组[(11.461±5.360)个月、(12.506±3.321)个月、(37.640±10.732)分、(44.353±14.106)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与感受性语言障碍组理解性语言月龄、理解性语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表达性语言障碍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分别为(-13.172±4.225)个月、(-6.270±4.337)个月、(-5.622±5.274)个月,与正常对照组[(5.877±6.820)个月、(5.839±6.865)个月、(-0.188±1.053)个月]、疾病对照组[(-17.231±5.534)个月、(-16.866±7.317)个月、(-3.574±3.036)个月]、感受性语言障碍组[(-15.483±4.318)个月、(-12.897±4.048)个月、(-3.580±1.87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上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感受性语言障碍组与疾病对照组理解实际月龄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表达性语言障碍和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均落后于正常对照组;表达实际月龄差、理解实际月龄差、理解表达月龄差对区分语言障碍类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病例报告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行心肺运动试验并发猝死1例
李炜政 陈耀贵 邓菊 韦建瑞 张少衡
2022, 28(14): 2033-20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10月24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收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起完全闭塞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第5天行心肺运动试验后发生猝死。
以突发截瘫为唯一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病例1例
吴召兵 王瑞青
2022, 28(14): 2036-20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享1例以截瘫为唯一症状的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病的诊疗思路,减少或避免临床误诊。
护理研究
ESEIA理论下气道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张振 谷雪峰
2022, 28(14): 2039-20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ESEIA理论[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增加(establish)、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下气道管理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济南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28±2.41)岁;观察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11±2.23)岁。对照组实施普通流程化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ESEIA理论的流程优化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血气分析指标、痰菌培养阳性率、5 d吸痰次数、机械通气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χ
2
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痰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5.71%(2/35)比22.86%(8/35)、2.86%(1/35)比20.00%(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200、5.081,
P
=0.040、0.024);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SaO
2
)、动脉血氧分压(PaO
2
)、5 d吸痰次数均优于对照组[(95.79±1.42)%比(89.57±2.01)%、(87.32±1.01)mmHg比(83.25±2.74)mmHg(1 mmHg=0.133 kPa)、(30.25±4.37)次比(38.11±6.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14.952、8.245、6.078,均
P
<0.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8.55±1.11)分比(15.65±1.52)分、(34.22±1.65)分比(29.92±2.33)分、(21.48±1.39)分比(16.77±1.26)分、(25.44±2.41)分比(21.37±2.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9.115、8.910、14.853、7.610,均
P
<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14%(34/35)比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3.968,
P
=0.046)。结论 ESEIA理论下气道管理可有效降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指标,提升预后,提升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
陶美郁
2022, 28(14): 2043-20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及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6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46.53±2.51)岁,病程(19.62±1.63)个月;观察组年龄(46.83±2.56)岁,病程(19.35±1.52)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1 d、干预2周后负性情绪[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复发、阴道粘连、狭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结果 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95±2.07)分比(12.67±2.38)分、(9.64±1.27)分比(12.65±1.3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8.586、11.823,均
P
<0.00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24.53%(13/53)]、阴道粘连率低于对照组[3.77%(2/53)比18.87%(10/53)]、狭窄率低于对照组[1.89%(1/53)比15.09%(8/53)]、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3%(51/53)比81.13%(43/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9.396、6.014、5.950、6.014,
P
=0.002、0.014、0.015、0.014)。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显著稳定其情绪,阴道粘连发生率较低。
表格式管理集束化护理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的价值
马秀青 李群 赵靖
2022, 28(14): 2047-20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表格式管理集束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DR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电脑进行随机编号,单数者为对照组44例(患眼59只),双数者为观察组45例(患眼65只)。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2.18±10.27)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39±10.52)岁。对照组予以DR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表格式管理集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干预前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SQOL-DVI)评定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使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定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出血)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110.19±13.59)分比(96.59±1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916,
P
<0.001);BIPQ等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U
=2.520,
P
=0.01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2/45)比18.18%(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210,
P
=0.040);干预后,观察组SQOL-DVI总分高于对照组[(87.59±12.64)分比(75.52±1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660,
P
<0.001)。结论 表格式管理集束化护理可以提高DR术后患者的疾病自护能力和疾病认知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张静瑶 贾晓英 邢美琳
2022, 28(14): 2052-205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受患者病情危重、失联等因素影响,对照组配合完成研究55例,观察组配合完成研究57例。对照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55.37±8.67)岁;观察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54.21±7.73)岁。对照组采用回授法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4 h进行抗凝认知水平测试,出院1个月后进行自我管理水平测试,分析两组患者结果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χ
2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前4 h抗凝认知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8.9%(45/57)比61.8%(34/55)],出院1个月后的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率高于对照组[75.4%(43/57)比54.5%(30/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的抗凝认知水平总优良率、自我管理水平总优良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 应用华法林路径表结合回授法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充分发挥高效护理叠加效应,显著提高患者抗凝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综述
评估肾小球功能的内源性标志物
黄思华
2022, 28(14): 2056-20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使用快捷、有效的方法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对判断病情、评估疗效及延缓病情进展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肾小球内源性标志物进行阐述。
衰老细胞清除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婧玚 孙经武 刘振 石新烨 董文敬
2022, 28(14): 2062-20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龄化是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并因免疫力下降、恢复期较长等原因导致了此类疾病的预后不良;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40% 65岁以上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衰老细胞可以通过促炎和促纤维化分泌蛋白的表达来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已有研究表明,一些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衰老细胞凋亡,而这些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的化合物被定义为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本文将关注衰老细胞清除剂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作一综述。
脂溢性角化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胡中柱 雷铁池
2022, 28(14): 2066-206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几乎不恶变,但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诊断不明时须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人们多出于美容目的而治疗,除手术切除外,药物、超声、激光、光动力、纳秒电场、高压氧、火针等亦能有效清除皮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非手术方法。
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小雷
2022, 28(14): 2070-207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4.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因其病因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隐蔽性,导致现阶段针对其病机机制仍较为有限。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中,CMEC损伤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核心环节,CMEC的代谢能力、应激能力以及炎症等相关功能均与CMEC功能障碍疾病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其发生早期的主要临床特征。由于现阶段关于CMEC损伤的相关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对CMEC功能障碍的相关病理机制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发生的复杂病理机制更好理解,从而为后续相关研究的进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