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本刊简介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投稿指南
往期查询
本刊动态
视频中心
创新与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广州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转归分析
杨东恒, 朱启科, 叶博文, 邓海雅, 符姝姝, 莫明树, 徐评议, 田作军
2022, 28(10): 1333-1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广州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
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半年至1年内两次住院且均作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广州社区患者326例,其中男166例、女160例,年龄(71.17±0.60)岁。分为非高血压(56例)、高血压控制满意(195例)和高血压控制不满意(75例)3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Crouse评分);再将资料分为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两个层次进一步分析3组间斑块的转归;最后,将高血压患者再分为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160例)、一次控制满意(35例)和两次控制均不满意(75例)3个亚组,分析斑块的转归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或Kruskal-Wallis法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高血压控制满意组和非高血压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高血压控制不满意组与高血压控制满意组、非高血压组之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00(0.000,1.900)分比0.000(-0.200,0.700)分比0.000(-0.200,0.200)分](均
P
<0.05)。在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患者中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个高血压亚组中,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组与两次控制不满意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所有年龄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后,颈动脉斑块进展情况与非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差别;但血压控制不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明显增快。
呼吸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心率、氧合指数改变及APACHEⅡ与SOF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袁法伟, 冯辉斌, 尹欢, 郑鲲, 梅喜平, 袁利学, 祝小梅
2022, 28(10): 1338-13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呼吸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心率、氧合指数(PaO
2
/FiO
2
)改变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5例、女39例,年龄(43.28±9.59)岁。以接受ECMO支持后180 d为研究终点,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45例),比较两组心率、PaO
2
/FiO
2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以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MO支持治疗时间过短、APACHEⅡ评分较高、SOFA评分较高、PaO
2
/FiO
2
降低及心率较快为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OR
=0.802、1.630、2.010、1.127、1.132,均
P
<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心率、PaO
2
/FiO
2
、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858、0.863、0.857、0.991,可知四项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项指标,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6%、100.0%。
结论
心率、PaO
2
/FiO
2
改变及APACHEⅡ与SOFA评分为呼吸衰竭患者ECMO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其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四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灵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生物钟基因Cry1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程金凤, 王倩倩, 甄萌萌, 程艳丽
2022, 28(10): 1343-13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机体长期适应周围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内在机制,控制这一节律的系统称为生物钟。生物钟基因调节多种生理反应,其表达紊乱可导致生物体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机体健康与生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生物钟基因Cry1的表达异常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该文就生物钟基因Cry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下高危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1例临床观察
丁艳丽, 刘艳萍, 杨红蕾, 杨茹, 梁闪, 胡旭红, 袁晴川
2022, 28(10): 1347-13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四级递增运动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ECMO联合IABP共同保护下PCI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66±18)岁。回顾总结对其进行早期分步运动训练干预,一级运动术后至ECMO拔出前,二级运动ECMO拔出后至拔出后48 h,三级运动ECMO拔出后48 h至搬出冠心病监护室(CCU),四级运动搬出CCU后。经过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总结评价患者术后器械应用情况、导管应用情况、并发症、术前及递增运动训练后出院前的深静脉血栓评分、下肢肌力、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11例患者,应用ECMO最长时间139 h,IABP最长206 h;导管应用情况:11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9例留置有尿管,2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运动结局:7例患者顺利完成运动训练,4例在输血治疗后完成;深静脉血栓评分术前与出院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1.37)分比(10.00±1.26)分,
P
=0.012],在焦虑自评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7±11.58)分比(48.54±8.67)分,
P
<0.001],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结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8±4.81)分比(13.18±3.97)分,
P
=0.045]。
结论
在全面评估和监护下,四级递增运动训练方法能够对高危冠心病行PCI患者在ECMO联合IABP的器械支持保护下,改善其心肺运动,提升下肢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可以在严密评估和监护下开展早期运动训练。
6~12岁行PICC置管ALL患儿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KAP及影响因素
张雪利, 许颜杰, 马平
2022, 28(10): 1352-135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6~12岁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知信行(KAP)及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6~12岁接受PICC置管化疗ALL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33.17±3.89)岁。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与PICC KAP调查表开展调查,分析KAP水平及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
t
检验。
结果
KAP总分为(73.07±5.93)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主要照顾者KAP现况与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法、月收入、患儿置管时间及患儿置管史等有关(均
P
<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置管史、置管时间及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为家庭主要照顾者维护PICC的KAP现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6~12岁接受PICC置管化疗ALL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导管维护KAP现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并与患儿置管史、置管时间及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有关,可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KAP现况。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徐会, 付品佳, 张福红
2022, 28(10): 1356-13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最佳护理方式。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6.34±1.34)岁,观察组患儿年龄(6.76±1.41)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尿瘘发生率、疼痛度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31.42±8.89)h较对照组(36.85±9.14)h明显缩短(
t
=2.777,
P
=0.007);观察组患儿术后尿瘘的发生率为4.65%(2/43),明显少于对照组[21.43%(9/42)](
χ
2
=5.308,
P
=0.021);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分别为(5.41±1.09)分、(4.13±1.05)分、(3.14±0.54)分,均低于对照组[(6.13±1.23)分、(4.85±1.17)分、(3.60±0.75)分](均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7%(42/43)比78.57%(33/42)](
χ
2
=7.470,
P
=0.006)。
结论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恢复进程,增加安全性,深得患儿和家属认可,应用价值高。
基于穆泽尔模型的摄食相关症状群模式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朱真真, 谷宁, 李曼, 陈丽芳, 郑培杰
2022, 28(10): 1360-13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穆泽尔模型的摄食相关症状群护理模式应用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3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57.53±6.22)岁。观察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58.00±6.57)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穆泽尔模型的摄食相关症状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摄食相关症状群缓解率、机体免疫力及营养指标。计数资料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体质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87±2.39)kg比(54.30±1.95)kg、(123.95±11.25)g/L比(103.76±8.75)g/L、(269.95±18.59)g/L比(204.77±15.2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干、疲乏、苦恼悲伤、昏昏欲睡、睡眠障碍缓解率及CD3
+
、CD4
+
、CD4
+
/CD8
+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
+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
<0.05)。
结论
基于穆泽尔模型的摄食相关症状群护理模式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营养状态、机体免疫力,提高放化疗相关症状群缓解程度。
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
王莉, 王利华, 付水玲
2022, 28(10): 1363-1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1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年龄(23.55±2.67)岁,孕周(37.62±2.11)周;对照组年龄(24.17±2.92)岁,孕周(37.29±2.44)周。观察组采用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知识掌握情况、产后出血率、母乳喂养情况、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
χ
2
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知识掌握情况较好[(96.33±7.25)分比(85.62±6.49)分,
t=
10.027,
P
<0.001],且母乳喂养成功率较高[93.96%(78/83)比80.72%(67/83),
χ
2
=
6.556,
P=
0.01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1.20%(1/83)比10.84%(9/83),
χ
2
=
6.769,
P=
0.009)]、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9.26±2.11)分比(10.87±2.19)分,
t=
4.823,
P
<0.001]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6.87%(14/83)比34.94%(29/83),
χ
2
=
7.019,
P=
0.008]均较低。
结论
基于精准护理理念的标准化健康教育能加强妊娠期合并甲亢的剖宫产产妇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并降低产后出血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FGF23/Klotho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廖甄楠, 李强, 宋卓恒, 曹锐, 李伟龙, 王洁, 戴洪波, 栾韶东, 胡波, 尹良红
2022, 28(10): 1367-13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肾损伤(AKI)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且是慢性肾脏病(CKD)和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给患者带来日益沉重的健康负担。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和a-Klotho(以下称“Klotho”)通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AKI发生后,血清中FGF23水平迅速上升,Klotho表达下降。这两种指标的变化被认为是预测AKI发生及预后的新型生物预测标志。本文围绕FGF23和Klotho在AKI中的表达改变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PEComa临床病理分析与影像诊断
张泳欣, 肖学红, 唐秉航, 黎卫, 黄红星, 袁润强, 卢扬柏
2022, 28(10): 1372-13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对PEComa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30日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例肾脏恶性PEComa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合搜索2000—2021年期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总结其影像表现。
结果
本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经腹腔镜病灶根治术切除,术后病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PEComa,本研究病例在随访期内,未见转移或复发。回顾文献资料,一共239例患者,男54例(22.6%),女185例(77.4%),其中20例明确指出恶性;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腰痛、腰胀,其次是体检无意中发现,较少见的就诊原因为肿瘤破裂出血急诊就诊、血尿、腹部包块、其他地方病变检查无意中发现等。病理特点:组成PEComa的上皮样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分布于血管周围,胞浆透明至嗜酸性,常表达黑素细胞和肌源性标记物,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为特征性表现。影像学特点:内脏或腹膜后肿块边界清楚,平扫低至等密度,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PEComa是一种少见疾病,根据临床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无管化与传统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潘小龙, 李晓, 衡宝利, 朱光建, 黄振, 吴凡宇
2022, 28(10): 1377-13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传统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英德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结石负荷相当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和/或肾结石的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无管化组36例、传统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等。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无管化组与传统组分别在手术时间[(81.67±3.02)min比(95.56±5.17)min]、住院时间[(6.33±0.20)d比(9.52±0.22)d]、住院费用[(12 580±269.7)元比(14 199±208.6)元]、拔尿管时间[(2.75±0.13)d比(6.06±0.0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33±1.98)h比(70.00±2.40)h]、术后疼痛评分[(1.72±0.18)分比(4.06±0.29)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在血红蛋白下降值、肾周血肿率、发热率、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无管化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PCNL具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尿管、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足月儿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颜陶, 杨敏霞, 陶志允, 廖沛娜, 严美洁
2022, 28(10): 1381-13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对足月儿轻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价值。
方法
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轻度ARDS足月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双水平组、高频组各30例。双水平组男∶女为18∶12,胎龄(36.41±2.94)周;高频组男∶女为19∶11,胎龄(36.58±3.05)周。对双水平组患儿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高频组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不同时间氧合指数、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状况及临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
结果
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高频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低于双水平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上机24 h、48 h后,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持续降低,高频组明显比双水平组低(均
P
<0.05),氧合改善情况更良好。两组的总吸氧时间、总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高频组的气管插管发生率[6.67%(2/30)]低于双水平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高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双水平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频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双水平组更高[93.33%(28/30)比73.33%(22/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轻度ARDS足月儿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儿氧合与血气指标,安全性较高,推广可行性较高。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泌尿道感染诊断作用的荟萃分析
李儒刚, 黄洁平, 张魁正, 何敏, 唐君平, 曾晓琳, 吴慧兰, 陈志强, 梁泽智, 秦小燕, 黄玲
2022, 28(10): 1385-13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作用。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2位研究者独立评判了这些研究,并提取了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包括评价特异度、灵敏度、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异质性测试,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及Fagan图。
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2 362例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高,不存在阈值效应及发表偏倚。应用双变量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尿NGAL对泌尿道感染诊断的合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95%
CI
:0.74~0.88)和0.82(95%
CI
:0.73~0.89),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4.58(95%
CI
:2.81~7.46)、0.22(95%
CI
:0.14~0.34)、20.66(95%
CI
:8.64~49.38)。SROC下面积为0.89(95%
CI
:0.86~0.91)。Fagan图显示应用尿NGAL检测泌尿道感染,可使假定验前概率为20%,增加阳性后概率到53%,并降低阴性后概率到5%。meta回归分析发现异质性来源于其他协变量因素。
结论
尿NGAL对泌尿道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潜力及效能。尿NGAL测定可用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但应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结合临床指标作出综合分析。
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对TKA患者的影响
刘琴, 魏桂燕, 辜思存, 黄燕鹏, 郭紫燕, 施晶晶, 董雪红
2022, 28(10): 1391-13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收的行TKA的患者10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59.78±5.64)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61.12±5.23)岁,给予患者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情况,干预前后受试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情况及膝关节置换术后评定量表(HSS)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VTE发生率为1.85%(1/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9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860,
P
<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85±1.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9±1.43)分,6MWT为(530.64±40.73)m,明显长于对照组(493.77±38.9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肌力、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评分分别为(8.94±1.05)分、(18.40±3.26)分、(13.76±3.04)分、(8.93±1.38)分、(8.99±1.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2±0.95)分、(16.37±3.02)分、(11.69±3.17)分、(8.11±1.42)分、(8.45±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疼痛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强化肌力训练联合“321”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TKA患者下肢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减少VTE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老年患者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付昕, 许瑶, 马春玲, 李婉葵, 邓开清
2022, 28(10): 1394-139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2种不同输血方式在不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中的预后。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各种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使用电脑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4.82±2.71)岁,为开放性输血,红细胞输注时机为血红蛋白(Hb)<100 g/L;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5.67±3.39)岁,为限制性输血,输血时机为Hb<70 g/L。记录并比较手术前(T0)、手术结束时刻(T1)、术后1 d(T2)及术后7 d(T3)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及有效性指标。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T0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H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肌酐(Crea)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1、T2、T3时,观察组MAP、HR、PT-INR及Cre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观察组Hb水平为(81.50±12.17)g/L、(101.60±8.33)g/L、(117.45±18.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0±11.23)g/L、(125.33±9.34)g/L、(136.50±25.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0时,两组患者脑动脉血氧含量(CaO
2
)、脑氧摄取率(CEO
2
)、乳酸(Lac)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1、T2、T3时,观察组CaO
2
、CEO
2
、La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2、T3时,观察组MMSE评分为(24.04±1.91)分、(27.32±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81±2.48)分、(23.51±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8±0.26)U、5.00%(2/40),均低于对照组(3.17±0.83)U、15.0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对于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限制性输血,能有效平衡脑氧代谢水平,维持患者循环稳定,并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专题:临床带教
微课融合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见习中的应用探索
朱薏, 郭艳红, 许梅燕, 林秋婵, 宋丽萍
2022, 28(10): 1399-140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产科学是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临床学科,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融合案例式教学模式为我国医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分析其现状及特点,为妇产科的教学提出了教改思路,并进一步设计该教学模式并展望其可能结果及积极意义,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以“容积超声图像”为辅助工具在中医院校本科超声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佳, 江燕辉, 晏丹, 吴小茜, 潘曦阳, 陈铃, 王璐, 张建兴
2022, 28(10): 1402-140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容积超声图像”为辅助工具在超声诊断学的中医院校本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的本科生共115人,将其分为两组(普通班85人、试验班30人)。普通班学生85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59人,年龄(21.96±2.51)岁;试验班学生3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年龄(21.40±2.38)岁。普通班接受传统的超声医学教学,试验班接受将“容积超声图像”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新型授课方式。比较两组学生课后进行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以及今后工作及超声医学教学的需求的调查。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
试验班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普通班[93.33%(28/30)比40.00%(34/85)],试验班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普通班[83.33%(25/30)比21.18%(34/85),83.33%(25/30)比28.24%(2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于超声医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建议,普通班学生认为更应该运用超声图像与解剖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2.94%(45/85)];试验班学生认为更应该增加新技术与科研前沿方面的内容[46.66%(14/30)]。
结论
以“容积超声图像”为辅助工具的授课方式能够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学生对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程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乳腺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探索
许锐
2022, 28(10): 1407-14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带教多采用传统的“主题导向式”,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学生动手能力差等弊端,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发现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论著
血清sST2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张小娟, 赵习玲, 马淑美, 王蕾, 张林猛
2022, 28(10): 1410-141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与分析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比患者在入院时、术后即刻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同时根据PCI术后半年内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29例)及非心力衰竭组(8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之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结果
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为(73.35±20.69)μg/L,明显高于入院时(51.24±12.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9.577,
P
<0.001)。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见,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
P
<0.05)。
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即刻可出现血清sST2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同时血清sST2蛋白水平在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且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可作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
不同时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红军
2022, 28(10): 1414-141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NRDS患儿资料,依据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51例、晚期组42例。早期组男28例、女23例,胎龄(34.12±1.75)周,于患儿出生后6 h内行Ps联合NCPAP治疗;晚期组男22例、女20例,胎龄(33.48±1.64)周,于患儿出生后6~12 h行Ps联合NCPAP治疗。治疗3 d后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1 d及7 d后血气指标变化;比较两组辅助通气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
2
检验。
结果
治疗3 d后,早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晚期组83.33%(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280,
P
=0.039)。治疗1 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酸碱度及氧合指数均有提升,且早期组[(84.28±8.73)mmHg(1 mmHg=0.133 kPa)、(7.16±0.28)、(194.58±17.42)mmHg]均高于晚期组[(75.13±7.89)mmHg、(7.02±0.26)、(176.08±21.0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均有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40.86±3.12)mmHg比(46.03±2.8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早期组气促、呼吸困难、三凹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辅助通气时间分别为(2.38±0.71)d、(2.01±0.51)d、(2.10±0.73)d、(13.85±3.94)d,均短于晚期组的(3.52±1.02)d、(3.27±1.32)d、(3.08±0.94)d、(15.68±4.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NRDS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不同时期行Ps联合NCPAP治疗NRDS的安全性无较大差异,但早期行Ps联合NCPAP治疗NRDS的短期疗效更为显著,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及血气指标恢复。
奥希替尼+培美曲塞及贝伐单抗三联化疗对EGFR突变型NSCLC的疗效分析
慈明伟, 刘楠, 高璐璐
2022, 28(10): 1418-14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培美曲塞、贝伐单抗三联化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06例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60.37±3.54)岁,给予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治疗。观察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60.82±3.57)岁,给予奥希替尼、培美曲塞、贝伐单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以及预后生存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及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13%(43/53)、92.45%(49/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38%(32/53)、77.36%(4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517、4.711,
P
=0.019、0.030)。治疗前,两组患者癌抗原125(CA125)、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YFRA21-1、CEA水平分别为(38.69±4.69)U/ml、(2.51±0.52)μg/L、(17.69±3.19)μg/L,均低于对照组(54.23±5.36)U/ml、(4.91±0.73)μg/L、(26.73±5.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1.485,
P
=0.223)。对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2.83%(28/53),明显低于观察组73.58%(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972,
P
=0.015)。
结论
奥希替尼、培美曲塞、贝伐单抗三联化疗对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研究
芪莲花解毒丸联合中药膏敷贴治疗肺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车启富, 何丽杰, 沈忠达
2022, 28(10): 1422-14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探讨芪莲花解毒丸联合中药膏敷贴治疗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市中医院收治的126例肺炎患者为治疗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作为分组依据,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48.39±10.18)岁,以中药膏敷贴治疗;观察组男36例、女27例,年龄(46.96±10.22)岁,以芪莲花解毒丸联合中药膏敷贴治疗。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58/63),高于对照组7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020,
P
=0.02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酸痛、肺部湿啰音消退时间分别为(2.09±0.56)d、(3.27±0.90)d、(4.18±0.90)d、(5.38±1.16)d,均短于对照组的(2.86±0.79)d、(4.15±0.94)d、(5.47±0.98)d、(6.29±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前,两组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12.41±3.02)mg/L、(39.32±4.94)ng/L、(53.99±5.87)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42±4.10)mg/L、(43.76±5.31)ng/L、(58.45±6.8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
+
、CD4
+
、CD4
+
/CD8
+
分别为(53.98±5.83)%、(54.87±5.61)%、(1.94±0.35),均高于对照组的(48.76±5.47)%、(50.19±5.35)%、(1.67±0.32),而CD8
+
为(28.15±3.04)%,低于对照组(30.87±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肺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21,
P
=0.571)。
结论
芪莲花解毒丸联合中药膏敷贴治疗肺炎的疗效显著,抑制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免疫力,不良反应较轻。
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探讨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
李八统, 文莺颖, 杨年华, 于剑兰
2022, 28(10): 1426-143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9.80±11.96)岁,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8.20±11.64)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干预。对两组患者痰湿体质症状、血压、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
2
检验。
结果
干预后,治疗组胸闷腹胀、身体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腻评分分别为(0.62±0.12)分、(0.52±0.10)分、(0.67±0.13)分、(0.56±0.11)分,均低于对照组(0.71±0.14)分、(0.58±0.12)分、(0.75±0.15)分、(0.64±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分别为(113.67±12.63)mmHg(1 mmHg=0.133 kPa)、(79.65±8.85)mmHg,均低于对照组(121.54±13.50)mmHg、(84.31±9.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12±0.82)mmol/L、(1.25±0.25)mmol/L、(2.47±0.49)mmol/L,均低于对照组(4.65±0.93)mmol/L、(1.41±0.28)mmol/L、(2.79±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82±0.36)mmol/L,高于对照组(1.64±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1.47±9.05)分、(83.61±9.29)分、(84.36±9.37)分、(82.73±9.19)分,均高于对照组(75.52±8.50)分、(76.82±8.54)分、(79.24±8.80)分、(77.19±8.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有较好作用,患者体质症状显著减轻,血压、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对照研究
李常东, 王思明
2022, 28(10): 1431-143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复杂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中局部小切口入路与半冠状切口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3例,分为经头皮半冠状切口组45例和局部小切口入路组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颌面部CT三维重建,评估骨折复位以及愈合情况,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比较术区秃发、头皮感觉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
结果
半冠状切口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6.24±7.58)岁;局部小切口组男37例、女11例,年龄(34.81±6.73)岁。半冠状切口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84±23.36)min、(86.73±20.47)ml,均高于局部小切口组的(87.31±18.59)min、(25.06±12.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半冠状切口组复位成功率为97.78%(44/45),高于局部小切口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544,
P
=0.189);两组Zingg B型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半冠状切口组C型复位成功率为95.24%(20/21),高于局部小切口组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609,
P
=0.032)。半冠状切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4%(11/45),高于局部小切口组6.25%(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012,
P
=0.014)。
结论
Zingg分类B型患者可选择局部小切口入路以降低出血量,减少颞部凹陷、切口局部秃发等并发症。C型患者可选择半冠状入路以实现精确复位、可靠固定。
病例报告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剖宫产术中再发房颤的麻醉管理1例
张竞文, 向媛, 杨雪梅, 柳慧
2022, 28(10): 1435-143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或电复律成功治疗妊娠期房颤的病例报道很多,但剖宫产期间发生房颤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介绍华西第二医院2019年收治的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胎盘取出后再发房颤,麻醉医生通过应用艾司洛尔、西地兰等药物控制心室率,术毕使用喉罩替换气管导管降低拔管心血管反应,帮助患者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我们旨在分析此病例的麻醉管理成功及不足之处,为房颤高风险妊娠妇女的剖宫产麻醉管理提供参考。全身麻醉诱导时即使用喉罩插管、房颤发生后更早使用西地兰或电复律、围术期使用有创血压和心脏超声监测,可能是本病例麻醉管理可改进之处。
急诊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
陈秀晓, 隋文倩, 吴圆圆
2022, 28(10): 1438-14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肺术后切口出现侵袭性纤维瘤1例及文献回顾
王海文, 宋涛
2022, 28(10): 1440-144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黑色素瘤伴胸腔积液1例报告
赵邦凤, 张艳琼, 徐迅
2022, 28(10): 1442-14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逐年递增,但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至呼吸科就诊相对少见。2021年10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发现1例,报道如下。
护理研究
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联合斜侧卧截石位在双镜联合碎石中的应用体会
邹茜, 常后婵, 别逢桂, 吕汶泽, 陈庆科
2022, 28(10): 1445-14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马镫型多功能腿架联合斜侧卧截石位在双镜联合下处理肾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一体化斜侧卧位经皮肾镜碎石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患者65例,其中按摆放体位的不同器械分别设定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4.62±10.31)岁,采取常规截石位脚架摆放;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54.77±12.61)岁,采用新型马镫型体位架摆放。记录摆放体位的耗时,以及患者体位摆放前、手术结束恢复平卧位的健侧上肢动脉测压变化、心率以及指脉氧等生命体征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指脉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指脉氧指标的变化差值进行二次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为(16.32±1.17)min,短于对照组的(33.47±3.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马镫型多功能腿架具有高安全性、易操作性、全方面保护性及可随时微调等优点,在配合斜侧卧一体化体位的摆放,具有明显优势。
心脏康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
袁丽娟, 向圣晓, 袁甜甜, 郝海琴, 谢萍
2022, 28(10): 1448-1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康复(CR)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和医脉通、梅斯医学、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网站等一些其他资源,检索参与CR与常规护理对CABG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RCT,共773例患者,其中CR组383例,常规治疗组3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R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在生理功能(
MD
=11.85,95%
CI
5.25~18.45,
P
=0.000 4)、生理职能(
MD
=6.96,95%
CI
4.94~8.97,
P
<0.000 01)、躯体疼痛(
MD
=6.74,95%
CI
2.39~11.10,
P
=0.002)、总体健康(
MD
=12.22,95%
CI
7.35~17.10,
P
<0.000 01)、活力(
MD
=14.45,95%
CI
6.92~21.79,
P
=0.000 2)、社会功能(
MD
=7.11,95%
CI
2.83~11.39,
P
=0.001)、情感职能(
MD
=9.70,95%
CI
2.64~16.76,
P
=0.007)、精神健康(
MD
=11.10,95%
CI
4.61~17.58,
P
=0.000 8)方面均有改善,但在生理健康(
MD
=9.29,95%
CI
-8.74~27.32,
P
=0.31)和心理健康(
MD
=8.51,95%
CI
-12.26~29.29,
P
=0.42)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行CABG患者,术后进行CR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无明显改善,考虑本研究纳入的部分文献异质性较大,需通过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RCT予以验证。
BrainHQ视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万琴, 马莉
2022, 28(10): 1458-14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BrainHQ视觉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3.57±5.38)岁,病程(2.32±0.98)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BrainHQ视觉训练,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63.21±5.25)岁,病程(2.38±0.9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消极情绪和生活质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记忆功能总评分为(20.98±1.73)分,高于对照组的(17.30±1.89)分(
P
<0.001);观察组干预后执行功能总评分为(20.63±2.73)分,高于对照组的(17.76±3.02)分(
P
<0.001);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32.29±3.90)分、(30.12±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0.21±5.67)分、(38.98±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01);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103.61±4.78)分,高于对照组的(90.05±5.94)分(
P
<0.001)。
结论
BrainHQ视觉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够有效增强其记忆功能与执行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南阳地区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生活平衡与抗逆力的相关性研究
刘雪, 宋航, 李彦卓
2022, 28(10): 1463-14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南阳地区二胎产后返岗护士工作生活平衡、抗逆力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促进二胎返岗护士群体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阳市3所公立三级综合医院112例二胎产后返岗护士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为45岁以下的注册护士,从事临床护理时间不低于2年,排除外出进修、病事假及实习护士。采用一般情况量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医护人员抗逆力评价量表进行调查。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工作生活平衡与抗逆力的相关性。
结果
112例二胎返岗护士工作生活平衡总分为(37.53±7.76)分,抗逆力总分为(58.79±9.88)分,两者呈正相关(
r
=0.419,
P
<0.05)。不同护龄、月收入、一胎年龄、返岗前是否参加岗前培训的二胎返岗护士的抗逆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工作生活平衡可独立解释二胎返岗护士抗逆力的变异(41.60%)(
F
=24.365,
P
<0.05)。
结论
二胎返岗护士的工作生活平衡和抗逆力具有相关性,工作生活平衡越高,其抗逆力水平越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二胎返岗护士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问题,在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人文关怀、促进护士工作与个人生活平衡的同时,争取护士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提升护士个人抗逆力,促进健康及提高工作质量。
综述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郭润静, 郝东
2022, 28(10): 1468-1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尽管现在抗生素利用和生命支持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早期识别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变化,对脓毒症治疗提供思路、判断患者预后有很大益处。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机制的研究进展
姚超, 段培锋
2022, 28(10): 1472-147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了诸多不良反应。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于2002年首次应用于肾病领域的治疗,具有疗程短、依从性强、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治疗潜力的新型药物。但目前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对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对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更好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李健平, 于文征
2022, 28(10): 1476-14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10.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类少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免疫球蛋白M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淋巴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多数患者治疗后仍不能达到完全缓解,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W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不断取得成果,为WM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及方案,临床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对WM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