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2-12-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Card9与肠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纪昌学 杨志文
    2022, 28(24):  341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是分布于巨噬细胞的一种重要免疫炎性蛋白,能够激活核因子(NF)-κB、MAPK炎症信号通路,参与机体抗真菌、细菌的免疫反应。近年来发现Card9参与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与肠道疾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总结了Card9在调节肠道微生物,诱导炎性肠病、结肠炎癌变、结肠癌中的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琨 卢清军 任翔 蒋宏
    2022, 28(24):  341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饮食、遗传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关系密切。目前,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开始聚焦肠道菌群在CRC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CRC患者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等作一综述,重点分析CRC患者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为CRC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
    姜秋慧 宋晓霞
    2022, 28(24):  34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距肿瘤边缘约5 cm以上的组织标本。患者年龄30~73(55.37±3.46)岁,肿瘤长径≤2 cm 52例、>2 cm 53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并分析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组织分级、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关系。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Ⅲ+Ⅳ期、肌层浸润≥1/2、有淋巴结转移中的水平高于癌旁组织、病理Ⅰ+Ⅱ期、肌层浸润<1/2、无淋巴结转移,同时lncRNA CCAT1在G1级、G2级、G3级与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中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lncRNA CCAT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58,0.425,0.472,0.436;均P<0.05),lncRNA CCAT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23,P<0.05)。结论 lncRNA CC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较高表达,与组织分级、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可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改良SWAN-rLMC评分对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不对称静脉血管征的评估和预后的影响
    许开喜 陈新建 顾宝东 徐行茹 马先军 左涛生 孟云 卞光荣
    2022, 28(24):  34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上的不对称脉静脉血管征(asymmetrically veins sign,AVS)评估慢性大脑中动脉闭塞(chron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CMCAO),探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患者的AVS显示情况,并评价AVS对CMCAO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 收集在2017年月1月至2022年2月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的CMCAO患者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46~90(67.18±10.167)岁。所有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TOF-MRA)及SWAN检查,根据改良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egional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rLMC)评分,即SWAN-rLMC评分将患者分为不良组(SWAN-rLMC评分>12分)和良好组(SWAN-rLMC评分≤12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大小来评估不同序列rLMC评分判断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在39例CMCAO患者中,左侧23例(58.97%),右侧16例(41.03%)。SWAN-rLMC评分侧支循环不良组20例、占51.28%,良好组19例、占48.72%。侧支循环良好组的良好预后率为89.5%(17/19),不良组为10.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33,P<0.001)。SWAN-rLMC评分判断不良预后的AUC值为0.886(95%CI:0.76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判断不良预后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CMCAO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AVS更常见,通过改良SWAN-rLMC评分有助于CMCAO患者预后预测评估,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弹性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楠 李辉 孔祥之 常立国
    2022, 28(24):  34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80例,男34例,女46例,年龄(58.63±7.62)岁。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CD-RISC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CD-RISC评分的因素,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CD-RISC评分为(63.52±5.95)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术后并发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SCSQ评分、消极应对SCSQ评分的患者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并发症(β=-2.983,P<0.05)、心理护理(β=3.427,P<0.05)、社会支持(β=4.251,P<0.05)、积极应对SCSQ评分(β=2.154,P<0.05)、消极应对SCSQ评分(β=-2.476,P<0.05)均为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术后并发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SCSQ评分、消极应对SCSQ评分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
    缺血预适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娄博 冯博
    2022, 28(24):  34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缺血预适应(I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50~70(63.28±2.06)岁]、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50~71(63.30±2.09)岁]。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P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管弹性指标[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内皮功能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80.77%(42/52)(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Ep、AI、PWVβ均低于对照组,A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WF、ET-1、hs-CRP、IMT低于对照组,NO、LRP6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4例;观察组预后良好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7.55%(38/49)(P<0.05)。结论 IP治疗AIS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管弹性,抑制炎性反应,提升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王海滨 李立强 张振明 尹晓霞 曾凡学 杜小蕊 董险峰
    2022, 28(24):  344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滦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5例。均给予多排螺旋CT扫描,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9.98±10.03)岁,选择常规剂量(6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49±10.06)岁,选择小剂量(30 ml)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CT值及对比噪声比(CNR)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观察组CT容积剂量、剂量长度积及有效剂量[(5.42±1.03)mGy、(112.98±20.45)mGy·cm、(2.30±0.32)mSv]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1.14±2.16)mGy、(313.76±25.43)mGy·cm、(5.27±0.88)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计算信噪比、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图像质量评分[(15.67±0.48)Hu、(4.78±1.02)分]均高于对照组[(8.31±0.35)Hu、(3.55±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T值高于对照组[(452.96±24.38)Hu比(387.12±43.09)Hu],CNR值低于对照组[(33.17±3.54)比(36.21±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T扫描肺动脉血管中取得质量相同的图像时,小剂量的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能够显著减少对比剂与辐射的使用剂量,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率。
    输入性恶性疟疾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邱冬侠 王瑞瑞 崔二平 马淑焕
    2022, 28(24):  344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1.0)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5.3±1.2)岁,采用常规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住院天数、疾病认知程度、依从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8.30±1.85)d比(9.35±1.25)d],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75.0%(17/20)比50.0%(10/20)、95.0%(19/20)比60.0%(1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治疗疾病认知度和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应用于推广。
    血清PCT、IL-6与CRP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及预后关联性研究
    蓝锡昌 高寒 陈志生 谭绍涛 陈志贺
    2022, 28(24):  344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及预后关联性。方法 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191月至202112月收治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39.54±7.72)岁],同时选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未感染患者作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40.60±8.93)岁],先比较两组的血清PCTIL-6CRP水平;按感染程度,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7例)、中度感染组(11例)和重度感染组(5例),并将3组的血清PCTIL-6CRP水平进行比较;按出血量,将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量出血组(14例)、中量出血组(21例)及大量出血组(10例),并将3组的血清PCTIL-6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CTIL-6CRP水平变化与感染程度的关系;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PCT[(10.69±1.18μg/L]、IL-6[(185.52±34.28μg/L]、CRP[(87.89±16.87m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3±0.59μg/L、(63.25±9.34μg/L、(15.63±3.73mg/L](均P<0.05)。随着观察组患者感染程度的加重,血清PCTIL-6CRP水平呈明显增高趋势(均P<0.05)。随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的增加,血清PCTIL-6CRP水平呈明显增高趋势(均P<0.05)。3个指标联合检测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为91.26%,特异度为92.57%,上述指标均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水平与综合评估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清PCTIL-6CRP水平明显上升,且与感染程度和颅内出血量密切相关,说明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效果较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孟文文 徐雅慧 丛海铭 于丰源 李希岭
    2022, 28(24):  345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女22例,男25例,年龄(60.02±8.52)岁;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1.02±8.68)岁。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比较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训练前F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128),训练后2组FMAS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FMAS评分高于对照组[(28.36±4.82)分比(24.96±3.52)分](t=4.522,P=0.001)。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4,P=0.232),训练后2组MMSE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4.25±2.85)分比(19.56±2.56)分](t=8.393,P<0.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38%(3/47)比23.40%(11/47)](χ2=5.371,P=0.020)。结论 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B超引导在脑外伤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邓虹 陶剑锋 张洪举 谭哲君 黄颖妍 易寅华 张志娟
    2022, 28(24):  3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B超引导在脑外伤有创机械辅助通气患者肠内营养(EN)策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入住连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共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参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6.28±7.64)岁;试验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47.07±7.22)岁。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72 h内留置鼻胃管行EN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根据临床经验制定的EN方案,试验组采用改良的B超胃窦单切面法为指导制定有创呼吸机的EN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比较治疗后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并统计EN相关并发症(返流、腹胀、腹泻、呼吸机相关肺炎、EN中断)的发生率。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P、Alb、PA、Hb水平均优于参照组[(59.14±7.22)g/L比(55.65±7.19)g/L,(38.09±7.18)g/L比(34.16±7.53)g/L,(192.56±22.18)mg/L比(182.73±22.45)mg/L,(107.11±3.22)g/L比(105.28±3.47)g/L](均P<0.05)。试验组患者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参照组明显缩短[(2.29±0.42)d比(3.68±0.47)d,(9.18±1.20)d比(11.25±1.23)d,(8.01±0.52)d比(10.17±0.55)d](均P<0.001)。试验组腹胀、腹泻、呼吸机相关肺炎及EN中断发生率分别为5.56%(2/36)、5.56%(2/36)、2.78%(1/36)、8.33%(3/36),均低于参照组的22.22%(8/36)、27.78%(10/36)、25.00%(9/36)、27.78%(1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以超声监测为导向的胃肠营养可有效降低脑外伤有创机械通气患者EN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相关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陈香 吴雪娟
    2022, 28(24):  346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在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再次入院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治疗后定期复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1例。参照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69.07±5.62)岁;试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9.31±5.47)岁。参照组行认知重构干预,试验组加用门诊协同护理。对两组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效能测定量表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测评。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参照组[95.12%(39/41)比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干预后,试验组自我效能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36.21±2.82)分比(34.51±2.74)分]、自我责任感评分[(11.26±2.74)分比(9.52±2.65)分]、自我概念评分[(25.36±2.63)分比(23.52±2.84)分]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48.29±2.67)分比(46.56±2.58)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的躯体活动评分[(24.89±2.59)分比(26.53±2.63)分]、躯体症状评分[(23.71±2.64)分比(25.46±2.84)分]、情绪困扰评分[(15.76±2.63)分比(17.45±2.88)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14.66±2.56)分比(16.35±2.64)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参照组[2.44%(1/41)比14.6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48)。结论 门诊协同护理联合认知重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鹏鹏 王珍 张伟华 焦鹏飞
    2022, 28(24):  3467.  DOI: 2022-034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采取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7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8.96±3.19)岁,病程(6.86±1.23)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8.94±3.21)岁,病程(6.83±1.25)年,实施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中的经济评分[(3.29±0.37)分比(5.42±0.81)分]、情感评分[(13.07±2.11)分比(15.67±2.14)分]、身体评分[(4.09±0.42)分比(6.12±1.01)分]均低于对照组(t=14.937、5.403、11.590,均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69±0.18)L比(1.31±0.16)L]、用力肺活量(FVC)[(2.28±0.29)L比(1.73±0.26)L]、呼气峰流速(PEF)[(368.87±22.65)L/min比(326.93±22.54)L/min]均高于对照组(t=9.854、8.819、8.197,均P<0.001)。护理后,观察组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对照组[(20.78±3.10)分比(26.54±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52,P<0.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4.87%(37/39)比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42)。结论 COPD患者采用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促进肺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对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干预观察
    陆茜 钱力之
    2022, 28(24):  3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用于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肾内科患者200例,应用常规肾内科护理,为进一步提升护理安全程度,于2019年7月开始进行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肾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实施前)、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后)两个时间段入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10 min内未处理、标本采集不合格、病情追踪不及时、有效投诉事件发生率及处理成功率、成功救治时间、下达诊疗任务时间、上报危急值完成时间,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确定组间差异。结果 实施前组男57例,女45例,年龄(52.53±5.61)岁;实施后组男53例,女45例,年龄(52.39±5.79)岁。实施后组患者10 min内未处理[3.06%(3/98)比17.65%(18/98)]、标本采集不合格[2.04%(2/98)比14.71%(15/98)]、病情追踪不及时[1.02%(1/98)比9.80%(10/98)]、有效投诉事件发生率[2.04%(2/98)比12.75%(13/98)]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5)。实施后组患者处理成功率高于实施前组[92.97%(172/185)比82.01%(155/189)](χ2=10.225,P=0.001);实施后组成功救治时间[(1.75±0.43)d比(2.35±0.56)d]、上报危急值事件完成时间[(25.15±3.12)min比(40.31±10.25)min]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组(均P<0.001)。结论 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是对肾内科护理人员的检验危急值加以培训的管理方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的危急值处理时效性,提升标本采集合格率,病情追踪更为及时,降低护理投诉事件,且能够下调救治时间,优化危急值事件处理流程,有利于救治成功率的提升。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趋化因子和龈下菌群的影响
    陈娟娟 黄珠妹 陈昕
    2022, 28(24):  34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患者龈沟液趋化因子和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选用支抗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28例,女36例,年龄(23.14±4.98)岁;观察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22.97±5.12)岁。对照组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法,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咀嚼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龈沟液趋化因子CX3CL1、CXCL2、CCL4、CCL7 mRNA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治疗后患者龈下菌斑中常见致病菌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9.06%(57/64),高于对照组的65.63%(4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P=0.00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周CX3CL1、CXCL2、CCL4、CCL7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5.13±9.75)pg/nl比(27.26±6.71)pg/nl、(37.63±10.14)pg/nl比(33.56±9.87)pg/nl、(1.87±0.13)pg/nl比(1.26±0.12)pg/nl、(2.23±0.22)pg/nl比(1.45±0.16)pg/nl、(1.87±0.23)pg/nl比(1.36±0.17)pg/nl、(2.36±0.32)pg/nl比(1.74±0.18)pg/nl、(1.69±0.32)pg/nl比(1.46±0.11)pg/nl、(2.35±0.42)pg/nl比(1.61±0.21)pg/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9、2.301、27.583、22.939、14.235、13.509、5.438、12.60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牙龈下致病菌福塞斯坦氏菌(Tf)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8/64)比29.69%(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0,P=0.017)。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畸形的疗效好,能够有效减少龈沟液趋化因子的含量,并减少龈下菌群,适合应用于临床。
    PDCA循环法在医院肿瘤登记报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粉粉 崔宏伟 刘莹 梁俊青
    2022, 28(24):  34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肿瘤登记报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内蒙古某三甲肿瘤专科医联体医院2021年1—12月肿瘤患者1 3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2例,女668例,年龄(50.5±1.2)岁。在常规质量管理(制定调查表、日常随机和定期检查肿瘤报告、专职人员审核、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宣传、培训等)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头脑风暴法分析原因;实施(do):成立质控小组,强化三级质控监管力度,完善信息系统等;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随机和定期检查相结合;4个阶段进行循环式质量控制。对比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肿瘤登记报告质量的完整率和准确率及漏报率的变化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前3个月(1—3月)肿瘤报告卡填写质量准确率为68.89%(62/90)、完整率为65.56%(59/90),漏报率为73.33%(66/90);实施PDCA循环法后3、6、9个月肿瘤报告卡填写质量准确率分别为87.78%(79/90)、94.44%(170/180)、96.67%(261/270),完整率分别为84.44%(76/90)、91.11%(164/180)、93.33%(252/270),漏报率分别为43.30%(39/90)、25.56%(46/180)、8.89%(24/270),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医院肿瘤登记报告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肿瘤报告质量的准确率和完整率,降低了漏报率,且PDCA循环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医学新视窗
    中医特色疗法在急性痛症中的应用研究
    张晓春 陈凤 陈莉
    2022, 28(24):  348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查阅急性痛症患者采取中医特色疗法缓解疼痛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以急性痛症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阐述常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痛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充分说明中药外治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艾灸、耳穴等,不论单独应用或结合多种手段,都对急性痛症患者产生了一定积极治疗作用,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且使用简单、经济成本低廉,值得推广。
    不同消融方式对房颤患者的治疗现状
    徐倩 刁树玲
    2022, 28(24):  349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已逐步由药物治疗转向介入治疗,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和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介入治疗可作为首选。目前存在的治疗房颤的导管消融方式有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脉冲场消融等。本文旨在对不同消融方式在房颤患者中的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
    张坤 韩霞 陈绍水
    2022, 28(24):  34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长期居高不下,最新发表的中国癌症数据显示,所有癌症患者中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所占比例均超半数,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放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胸部恶性肿瘤的极其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其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便是放射性肺损伤(RILI)。RILI由于其后期进行性、不可逆地发展为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对其发生机制及相应治疗方案进行探索。本文就RILI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细胞、分子及预防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研究进展
    华小玲 梁熙德 高梦昕 陈媛 孙红玲
    2022, 28(24):  350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即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导管,将导管的尖端置于右心房的正上方。PICC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隧道式PIC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隧道式PICC是一种通过建立皮下隧道,使导管出口位置远离穿刺位置的置管方法,本文将对隧道式PICC的穿刺静脉、导管出口位置、并发症及置管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儿科专栏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执行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
    杨振娇 柳春华 衣明纪
    2022, 28(24):  35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表现在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和认知灵活性、语言及社交功能损害等方面;如果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睡眠障碍及智力障碍等共患病时,其执行功能缺陷常常更严重。本文主要总结ASD儿童执行功能特征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脑积水诊疗进展
    池秀芳 张永 向建文
    2022, 28(24):  35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造成后遗症或病死。其发病机制繁杂、治疗手段多样、医治效果不一,目前尚无规范的诊疗指南。现翻阅国内外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研究,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从而为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何力 王凯 贾晓琴 龙伟 杨珍 黄驰 黄朝梅
    2022, 28(24):  35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5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女80例,胎龄28~36(32.11±0.85)周。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3 d内开展颅脑超声检查。依据早产儿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分为颅内出血组及非颅内出血组,收集两组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宫内窒息、母体胎膜早破、母体妊高症、母体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电解质紊乱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后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获取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 158例早产儿经颅脑超声检查出15例颅内出血患儿,发生率为9.49%(15/158);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窒息、母体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宫内窒息、母体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 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宫内窒息、母体产前未使用地塞米松、机械通气治疗、出生12 h内酸中毒、高浓度吸氧史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尽早识别该类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颅内出血发生。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褚福第 郭忠燕 马亚军
    2022, 28(24):  35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8例新生儿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8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12例),同时选取90例血培养阴性患儿为对照组。革兰阴性菌组男45例、女41例,日龄(15.15±2.63)d;革兰阳性菌组男58例、女54例,日龄(15.35±2.41)d;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15.65±2.78)d。对3组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观察检出菌构成比及相应血清PCT水平,同时比较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分布情况。采用F检验、χ²检验。结果 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7.53±1.93)μg/L、(2.91±0.83)μg/L]、CRP[(37.32±16.61)mg/L、(30.73±15.94)mg/L]、WBC[(17.23±3.43)×109/L、(15.53±3.12)×109/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7±0.02)μg/L、(9.32±3.35)mg/L、(8.54±2.3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7.53±1.93)μg/L比(2.91±0.8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诊断新生儿血流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44%、92.22%、96.39%、88.30%、86.67%,均高于CRP和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培养检出菌以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41.86%(36/86)、38.39%(43/112)、27.91%(24/86);PCT水平最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生儿[(11.21±3.32)μg/L],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感染新生儿[(9.32±3.43)μg/L]。革兰阴性菌组与革兰阳性菌组PCT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新生儿血流感染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用于鉴别细菌感染类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儿童热性惊厥的感染类型分析
    许淑争
    2022, 28(24):  3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热性惊厥患儿感染类型,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咽拭子呼吸道病原体抗原和(或)血清呼吸道病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分析不同感染类型与热性惊厥发作类型等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176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112例(63.6%),女64例(36.4%);中位年龄2岁7个月(4个月~6岁)。19.3%(34/176)患儿白细胞计数(WBC)>15.0 ×109/L、12.5%(22/176)患儿CRP >40 mg/L、36.9%(65/176)患儿PCT >0.5 μg/L,同时满足以上任意2项患儿仅8.5%(15/176),同时满足以上3项患儿仅1.7%(3/176)。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58.5%(103/176),各呼吸道病原体在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联合应用WBC、CRP、PCT、呼吸道病原学可早期判别感染类型,可以比较准确、敏感反映患儿病情变化,对指导热性惊厥患儿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邓学灵 聂仙娟 莫星枝 罗小威 陈丽珍
    2022, 28(24):  352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其中男51例、女41例,胎龄<37周25例、≥37周67例。根据头颅CT/MRI检查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脓肿、脑室管膜炎等),将患儿分为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组(22例)和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70例)。收集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热、热峰≥39 ℃、拒奶、嗜睡、黄疸、气促、反应差、前囟隆起、抽搐/惊厥、烦躁等体征,并检测其血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降钙素原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脑脊液糖浓度。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组患儿胎龄低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前囟隆起、抽搐/惊厥、烦躁体征及血培养结果阳性、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比例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脑脊液糖浓度高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4.166,95%CI:1.769~9.811)、抽搐/惊厥(OR=2.815,95%CI:1.443~5.492)、烦躁(OR=2.186,95%CI:1.350~3.540)、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过高(OR=3.348,95%CI:1.755~6.375)、脑脊液蛋白质浓度过高(OR=3.487,95%CI:1.833~6.632)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胎龄较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浓度过高,合并抽搐/惊厥、烦躁体征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邓浩荣 单敏瑜 崔文瑞 杨杰文
    2022, 28(24):  35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9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0例6~12岁存在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8.2±1.0)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8.6±0.6)岁。使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两组患儿进行初评,与护理员(监护人角色)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方案,并根据康复方案对护理员进行相应培训。试验组护理员对患儿每天进行40 min手工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护理员对患儿每天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功能独立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5.07)分比(61.24±3.06)分],且两组患儿治疗后Wee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75.76±5.07)分比(49.84±3.95)分、(61.24±3.06)分比(49.84±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25.92±3.39)分]与对照组[(11.40±2.7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有较好改善,可适当将手工训练引入居家及社区康复治疗中。
    不同体质量新生儿PICC导管末端位置对继发性乳糜胸的影响
    陈小玲 陈倪 谢伟纯
    2022, 28(24):  3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新生儿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末端位置与继发性乳糜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从2013年11月至2020年12月PICC新生儿689例,置管后发生乳糜胸的新生儿共6例,通过与PICC导管末端位置、体质量因素行相关性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6例继发性乳糜胸新生儿(其中男5例,女1例,5例体质量在1.0~1.5 kg之间, 1例为1.9 kg)均经右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行胸片检查,其中5例导管末端位于T2右侧,1例位于T1位置,6例新生儿经胸穿抽液、禁食、补液及呼吸支持等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果显示导管末端位于T2与非T2(在1.0~1.5 kg、1.5~2.0 kg以及整体中比对)乳糜胸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质量组之间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导管末端位于T2位置为新生儿继发性乳糜胸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留置于T2位置。对PICC导管末端位置处于T2等远离中心位置的新生儿应定期行X线检查定位导管末端位置,以减少新生儿继发性乳糜胸等并发症。
    早期营养策略变化对极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的影响及高危因素分析
    邹静静 黄咏欣 龙芳 王俊平
    2022, 28(24):  353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早期营养策略调整对极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胎龄在32周以下的早产儿,按营养策略调整前后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肠内外营养情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EUGR发生率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极早产儿发生EUGR的高危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儿356例,对照组177例,干预组179例。对照组男114例、女63例,胎龄(30.15±1.39)周;干预组男110例、女69例,胎龄(29.83±1.33)周。两组性别、出生体质量、剖宫产率、小于胎龄儿率、窒息率、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多胎妊娠率、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胎龄[(29.83±1.33)周]与对照组[(30.15±1.3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肠内喂养时间[0.5(0.5,28.0)h]、全肠内喂养时间[(28.12±11.76)d]、静脉营养天数[22(14,30)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58±5.76)d]、达到足量肠内热卡时间[(22.59±9.23)d]均短于对照组[18.0(0.5,68.0)h、(32.29±14.02)d、26(18,35)d、(10.73±7.35)d、(28.64±1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禁食天数[(6.16±6.02)d]少于对照组[(8.19±6.98)d],干预组生后1周氨基酸量和住院期间氨基酸总量、1周热卡量、体质量增长速度[(11.74±3.67)g/kg、(45.40±34.99)g/kg、(360.03±124.31)kcal/kg、(21.04±5.71)g/d]均高于对照组[(10.72±2.81)g/kg、(39.22±18.00)g/kg、(312.51±79.82)kcal/kg、(19.12±5.52)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69.3%(124/179),低于对照组81.4%(144/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出生体质量(OR=1.980,95%CI 1.113~3.580,P=0.012)、禁食天数(OR=1.096,95%CI 1.006~1.194,P=0.036)、住院期间总氨基酸量(OR=1.087,95%CI 1.014~1.165,P=0.018)是EUGR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期实行积极营养策略可以降低极早产儿EUGR发生率,增加静脉营养中氨基酸的总量和根据每日体质量增长注意营养策略调整有可能降低EUGR的发生。
    文献荟萃
    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疗效的meta分析
    王燕平 王欢 梁海军 高海丽 王新伟 杨道坤
    2022, 28(24):  354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循证药学方法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UDCA)对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的疗效。方法 纳入国内外有关UDCA治疗PSC的试验,根据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满足条件的高质量文献,采用Q检验及I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用Stata 13.0进行分析。检索文献截止时间限定至2019年5月30日。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364例患者。与安慰剂组相比,UDCA组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得到明显改善(SMD=-0.43,95%CI -0.65~-0.22,P<0.001;SMD=-0.90,95%CI -1.24~-0.56,P<0.001;SMD=-0.01,95%CI -0.28~0.27,P<0.001;SMD=0.00,95%CI -0.20~0.21,P<0.001;SMD=-0.31,95%CI -0.52~-0.10,P=0.001)。在免疫球蛋白(Ig)方面,UDCA能显著改善IgA(SMD=-0.02,95%CI -0.28~0.25,P=0.013),但对IgG(SMD=-0.17,95%CI -0.44~0.09,P=0.399)和IgM(SMD=0.16,95%CI -0.11~0.42,P=0.715)无明显影响。结论 UDCA可显著改善PSC患者肝功能指标,但对免疫学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论著
    脂溶性和水溶性碘对比剂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比较研究
    牛倩 段丽丽
    2022, 28(24):  3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脂溶性碘对比剂(碘油)和水溶性碘对比剂(碘水)对不孕症妇女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数字化X线摄影(DR)图像质量和术后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不孕症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共625例进行了HSG检查,并具有完整的影像、临床资料,其中碘油组124例、碘水组501例,HSG后随访6~12个月。碘油组中位年龄29.0岁,中位不孕时间22.5个月;碘水组中位年龄30.0岁,中位不孕时间21.5个月。比较两组HSG的显影质量优良率和随访妊娠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2种对比剂HSG均获得了较好的图像。碘油组HSG影像优良率95.97%(119/124),与碘水组[95.41%(478/5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788)。碘油组术后妊娠率为38.71%(48/124),与碘水组[37.92%(190/5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72)。碘油对比剂使宫腔轮廓更加清晰,碘水对比剂显示更多的输卵管细节,二者均未引起严重并发症。结论 常规HSG使用碘油和碘水对比剂,对诊断影像和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香豆素类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分析

    吴诗馨 黄月琴
    2022, 28(24):  355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香豆素类(包括华法林过量和毒鼠药中毒)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7月至2022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诊治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香豆素类类型分为A组(华法林过量,34例)和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27例)。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71岁);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88岁(中位年龄53岁)。出血症状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1 1060 mg/d,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及维生素K1解毒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 A组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1治疗前PT[(111.58±46.50s]、APTT[(100.02±20.58s]与治疗后PT[(17.13±4.30s]、APTT[(37.77±58.91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无出血表现患者仅需暂停华法林。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1治疗前PT[(102.13±75.34s]、APTT[(84.02±48.24s]与治疗后PT[(17.39±4.43s]、APTT[(33.03±7.78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1 d,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1个月至1年,两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不同(P<0.01)。结论 华法林、香豆素类鼠药均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其用药过量或中毒,维生素K1治疗均有效;因为2种药物使用目的及半衰期不同,故两者过量后的解毒方式不尽相同。

    临床研究
    改良衰弱指数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朱芳琴 戴盼 胡晓燕 林茜
    2022, 28(24):  3555.  DOI: 2022-044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改良衰弱指数(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377例,其中男224例、女153例,年龄(70.67±6.13)岁。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肠梗阻时间延长、吻合口瘘及缝合处裂开情况),并分为并发症组(106例)和对照组(271例)。收集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mFI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mF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1%(106/377)。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组在年龄、糖尿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肿瘤分期(T3)、住院时间>14 d、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评分≥4分及mFI≥0.27方面[(73.74±6.15)岁、21.7%(23/106)、73.6%(78/106)、38.7%(41/106)、35.8%(38/106)、48.1%(51/106)、50.0%(53/106)]与对照组[(69.46±5.70)岁、10.3%(28/271)、59.4%(161/271)、22.1%(60/271)、20.3%(55/271)、32.1%(87/271)、35.1%(95/2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FI≥0.27是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27,95%CI 2.099~37.116,P=0.003)。ROC显示,mFI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较好(AUC=0.780,95%CI 0.728~0.831,P<0.001)。结论 mFI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制定改善衰弱状况的围术期临床措施,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王京涛
    2022, 28(24):  3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青岛市黄岛中心医院就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17±10.45)岁,行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60.29±10.75)岁,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各项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IL-8水平,术前及术后3 d血清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131.21±24.44)min、(123.12±13.63)ml、(10.35±1.24)h、(1.23±0.22)h、(8.48±1.37)d、(32.82±3.93)h、(5.41±0.68)cm,均低于对照组[(275.45±28.52)min、(238.75±27.26)ml、(24.58±2.37)h、(4.46±0.44)h、(15.35±2.44)d、(80.16±10.38)h、(21.78±3.1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低位直肠癌患者血清IL-6、CRP、IL-8水平及MOT、GA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IL-6、CRP、IL-8水平分别为(14.12±2.23)pg/ml、(25.14±3.26)mg/L、(18.83±2.14)pg/ml,均低于对照组[(25.55±3.36)pg/ml、(36.88±4.29)mg/L、(29.74±3.3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MOT、GAS水平分别为(284.15±32.24)pg/ml、(125.15±13.22)pg/ml,均高于对照组[(225.58±33.38)pg/ml、(96.83±10.2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1,P=0.023)。结论 经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可缩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病例报告
    腹主动脉瘤破溃入十二指肠1例
    雍强 周鸿科
    2022, 28(24):  356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脉肠瘘(aortoenteric fistula,AEF)是指主动脉与胃肠道形成的窦道,是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可分为原发性AEF、继发性AEF,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搏动性肿块,由于临床少见且病情往往进展较快,患者常因不能及时被诊断,从而发展至失血性休克,甚至延误手术时机。现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例腹主动脉十二指肠瘘患者进行报道,总结对该病的诊治体会。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王亚萍 张学亚
    2022, 28(24):  3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是一种来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的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合并骨髓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病例,该患者以皮肤多发结节起病,结合皮肤病理、免疫组化、骨髓细胞学、流式及基因检测获得明确诊断。
    护理研究
    居家延续护理模式在门诊患者使用留置针中的应用体会
    魏晓燕
    2022, 28(24):  3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4.0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居家延续护理模式在门诊患者使用留置针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2021年5月至7月期间进行静脉治疗的728例门诊留置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64例。对照组男184例、女180例,年龄(54.65±3.83)岁,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男176例、女188例,年龄(55.77±3.93)岁,在此基础上采取居家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留置针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结果 研究组护理态度、专业知识、操作规范、操作感受评分分别为(91.42±8.31)分、(93.52±8.11)分、(90.95±7.81)分、(92.36±7.39)分,均高于对照组[(76.63±7.61)分、(80.31±7.42)分、(77.63±6.39)分、(80.93±8.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静脉留置针时间为(53.24±4.55)h,长于对照组[(43.68±3.3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328/364)比74.73%(27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堵管[3.57%(13/364)]、静脉炎[2.47%(9/364)]、穿刺点感染[2.20%(8/36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7.97%(29/364)、6.32%(23/364)、5.49%(20/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居家延续护理模式在门诊患者留置针护理中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