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2-10-15
    上一期   
    科研课题专栏
    长链非编码RNA异常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林红丽 卢晓庆 李有杰 孙允霄
    2022, 28(20):  2813-282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异常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截止2021年10月6日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结果 最终纳入13项研究,共1 591人。lncRNA异常表达与AML患者,尤其是与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non-M3)]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降低有关,并与无复发生存率(RFS)降低有关。亚组分析显示HOX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和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的高表达与较差的OS相关。结论 lncRNA的异常表达与AML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其异常表达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AML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分泌高表达miR-208b的外泌体而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迁移和铁死亡
    刘圣桂 宋风荣 别自东 巩传芬
    2022, 28(20):  2822-28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否通过miR-208b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心肌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收集所分泌外泌体与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然后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iR-208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商用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Fe2+的累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和其分泌的外泌体高表达miR-208b,将此类外泌体加入到心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共培养时发现,心肌成纤维细胞可以摄入外泌体,从而上调自身miR-208b的表达,进而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存活力和迁移,增强α-SMA、Collagen Ⅰ和Collagen Ⅲ的表达,不过miR-208b的抑制物能显著减弱上述外泌体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作用。同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能进一步增强铁死亡主要指标ROS、MDA和Fe2+的累积,抑制铁死亡关键调控因子GPX4的表达,不过miR-208b的抑制物能明显减弱Erastin和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对铁死亡的影响作用。结论 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源性外泌体能通过高表达的miR-208b而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表明miR-208b是介导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分子。
    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
    苏晓然 时胜利 郑彬 陈琬
    2022, 28(20):  2829-283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 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 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不同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长期生存质量情况
    李智 翟露 宾娟 范静
    2022, 28(20):  2833-283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合、非亲缘HLA全和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长期生存质量情况。方法 选取2012—2019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移植病区收治的不同移植类型的13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5.39岁。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33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家长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为14.3%(19/133),慢性GVHD发生率为3.8%(5/133)。接受非亲缘HLA全合移植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急性GVHD、慢性GVHD和合并症发生率均低于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源移植的患儿(均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或脐血干细胞移植(UCBT)、PBSCT+骨髓移植(BMT)、BMT、BMT+UCBT均对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均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B=-3.234,P<0.001)、慢性GVHD(B=-19.452,P=0.001)、并发症(B=-23.327,P<0.001)和移植时长(B=13.369,P<0.001)与移植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生活质量相关,其他因素如性别、移植物类型、供者类型、HLA是否相合、供受者血型是否相合、GVHD预防方案、急性GVHD与患儿生活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示患儿年龄越大、并发症种类越多,患儿移植后生活质量越差,而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患儿生活质量越好(均P<0.05)。结论 有合适供者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注重控制移植并发症,保证患儿移植后生活质量。
    糖皮质激素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项晓洪 胡景伟
    2022, 28(20):  2839-28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凋亡从胚胎发育到生物体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组织的更新以及消除炎症细胞。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表现出促凋亡和抗凋亡作用。虽然近几年其诱导凋亡研究进展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详细机制过程至今仍旧不清楚。本文将重点介绍糖皮质激素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并指出了其在各个系统中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凝胶联合Nd:YAG激光对老年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效果观察
    卢明举
    2022, 28(20):  2844-284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凝胶联合Nd:YAG激光对老年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根敏感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45例老年牙周基础治疗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联合组(72例)和激光组(73例)。联合组男45例,女27例,年龄(72.50±5.35)岁;激光组男47例,女26例,年龄(71.50±5.34)岁。激光组采取Nd:YAG激光治疗,联合组在该治疗基础上增加透明质酸凝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口腔病菌数量、牙周指标改善情况、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福赛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杆菌感染率分别为5.56%(4/72)、4.16%(3/72)、6.94%(5/72),均明显少于激光组患者的21.92%(16/73)、17.81%(13/73)、20.55%(15/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激光组患者(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1、35以及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2/72),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的27.40%(2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8,P<0.001)。结论 对老年牙周基础治疗患者采取透明质酸凝胶联合Nd:YAG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口腔环境、牙周指标,帮助其降低炎性因子活动水平,能够避免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大幅度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非感染性临床输血不良反应81例回顾性分析
    段丽华 张伟丽 时珊珊 孙彦奇 张厚毅
    2022, 28(20):  2848-285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 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 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 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 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 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 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金振口服液联合抗生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孙丽芳
    2022, 28(20):  2853-285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金振口服液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科MPP患儿1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将65例单数对应患儿列为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5.42±0.33)岁,采用抗生素作常规抗菌治疗;将65例双数对应患儿列为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5.37±0.41)岁,采用金振口服液+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功能、症状缓解时间,评估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安全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EV1/FVC及CD3+、CD4+、CD4+/CD8+指标分别为(88.94±0.14)%、(549.72±15.16)L/min、(79.49±2.24)、(67.92±2.82)%、(58.24±2.26)%、(1.82±0.49),均高于对照组[(86.14±0.23)%、(531.32±15.44)L/min、(76.14±2.31)、(65.14±2.12)%、(55.32±2.17)%、(1.55±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指标分别为(0.52±0.14)mg/L、(0.25±0.07)µg/L、(10.12±1.15)mg/L,均低于对照组[(0.79±0.36)mg/L、(0.46±0.19)µg/L、(12.71±1.6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气喘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23±0.15)d、(6.62±0.42)d、(3.36±0.31)d、(4.15±0.32)d,均低于对照组[(4.46±0.33)d、(8.25±0.39)d、(5.12±0.44)d、(5.82±0.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6/65),与对照组7.69%(5/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结论 在MPP患儿的抗菌治疗中联合金振口服液可在增强疗效同时保证用药安全。
    多学科协作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朱怡欣 樊龙会
    2022, 28(20):  2858-286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0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3.36±3.11)岁,病程(3.15±0.87)年;对照组43例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3.71±3.28)岁,病程(3.32±0.90)年。两组患者均采用CABG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DT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出院准备度水平[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出院前心肺功能恢复情况[2 min踏步试验、6 min步行试验(6MWT)],及两组干预前、出院前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观察组排气时间(22.63±2.35)h、进食时间(24.58±2.11)h、下床活动时间(81.28±4.82)h、住院时间(6.82±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0.17±2.84)h、(32.48±2.65)h、(98.32±5.22)h、(8.27±1.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13、15.293、15.727、4.889,均P<0.001);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65.32±5.62)分、自身状况评分(58.42±5.39)分、出院后期望得到的社会支持评分(30.36±4.69)分、出院后应对方式评分(19.52±3.65)分及RHDS总分(173.62±21.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1.48±5.47)分、(46.98±5.15)分、(26.38±4.12)分、(13.64±3.08)分、(138.48±2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72、10.063、4.181、8.074、7.792,均P<0.001);观察组2 min踏步试验步数多于对照组[(82.62±8.82)次比(73.54±7.59)次],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278.32±35.14)m比(243.19±32.0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7、4.842,均P<0.001);两组出院前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5.62±3.12)分比(42.05±3.87)分、(37.51±3.54)分比(43.11±3.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2、7.378,均P<0.001)。结论 MDT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出院准备度。
    血液透析患者服用磷结合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彭明媚 蔡小燕 杨玉丽 曹锐
    2022, 28(20):  2863-286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的流行病学和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国内外高磷血症患者服用磷结合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提高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
    TBL联合Seminar教学模式在口腔实习生岗前培训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陈惠敏 李张维 康成容 王玉栋
    2022, 28(20):  2868-287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BL)联合Seminar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实习生岗前培训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实习生共55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方法分成观察组(TBL联合Seminar教学)和对照组[基于讲台的教学模式(LBL)联合传统护理教学]2组。观察组男13名,女16名,年龄(21.34±0.90)岁;对照组男11名,女15名,年龄(21.31±0.93)岁。通过理论知识、综合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比对照组高[(88.24±2.35)分比(77.85±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5,P<0.01)。在5项综合能力考核中,观察组的医患沟通[(15.97±1.27)分]、预防院内感染[(15.00±0.93)分]、诊疗操作的标准性[(16.34±1.01)分]、四手操作[(16.28±1.10)分]、材料调配能力[(15.14±1.06)分]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69±1.05)分、(12.46±1.30)分、(12.46±1.36)分、(13.42±1.03)分、(12.88±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6.2%(25/29)比46.2%(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9,P=0.002)。结论 在口腔实习生岗前培训护理教学中应用TBL联合Seminar教学模式,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MDSCs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郝珊珊 侯彦强
    2022, 28(20):  2872-287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群异质性、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未成熟髓样细胞。常在肿瘤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中被提及,除此之外,MDSCs还参与慢性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等疾病的免疫调节。最近研究发现,MDSCs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有研究表明,与脓毒症幸存者相比,非幸存者的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在脓毒症发病早期,MDSCs被招募到炎症部位,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然而,如果MDSCs数量增多及其组织浸润持续存在,可导致显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如淋巴细胞减少、宿主免疫抑制和免疫瘫痪),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甚至愈后恶化。由此可见,MDSCs为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提供了新的见解,现已成为脓毒症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并可能为脓毒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MDS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脓毒症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血常规指标及比值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流感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杨芝芝 杨洁 邓建军 曾娅莉
    2022, 28(20):  2876-288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血常规指标及其比值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流感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绵阳地区确诊的25例COVID-19患者、207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甲流)和240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者(乙流)血常规数据,其中男237例、女235例,年龄14~77岁,回顾性分析3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白细胞计数(WBC)和单核细胞计数(MC),并计算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上述参数对COVID-19和流感的诊断价值。采用方差分析、LSD检验、Tamhane检验。结果 COVID-19组NC、MC、WBC和NLR指标分别为(3.52±1.33)×109/L、(0.46±0.16)×109/L、(5.50±1.46)×109/L、(3.05±2.04),均明显低于甲流组的(5.52±2.32)×109/L、(0.62±0.25)×109/L、(7.47±2.55)×109/L、(5.51±3.82),LMR指标为(3.37±1.72),略高于甲流组的(2.24±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VID-19组MC和NLR明显低于乙流组,LMR略高于乙流组(均P<0.05);甲流组NC、PLT、WBC和NLR明显高于乙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NLR对甲型、乙型流感的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最高,其诊断甲型流感的特异度为88.2%、灵敏度为81.2%,诊断乙型流感的特异度为91.2%、灵敏度为65.0%。结论 血常规指标及比值变化能较好辅助诊断、鉴别诊断COVID-19和流感患者,其中NLR对流感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LC、NLR、LMR和PLR对COVID-19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C、NLR、LMR是鉴别诊断COVID-19和流感的重要指标。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
    陆嫦恩 李杏崧 马洁葵 莫韶妹 冯柳娜
    2022, 28(20):  2880-288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中通过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力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CRRT治疗时间,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7例行CRRT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按时间分组,将抽选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07例患者列为试验组,男65例、女42例,年龄(53.72±14.64)岁,CRRT治疗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作为临床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54.35±13.90)岁,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非计划性下机率、CRRT治疗总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并观察两组肾功能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非计划性下机率、CRRT治疗总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6.54%(7/107)、(197.47±12.06)min、(8.34±1.04)d,均低于对照组的19.00%(19/100)、(263.09±17.38)min、(12.61±3.2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试验组肾功能指标Scr、BUN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3.54±21.94)μmol/L、(19.02±4.06)mmol/L、(16.31±3.9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98±39.65)μmol/L、(26.87±6.31)mmol/L、(20.04±7.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8%(8/107),明显低于对照组29.00%(2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2,P=0.000 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CRRT治疗中,可有效减少CRRT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缩短危重症患者CRRT治疗总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康复。
    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导管异位的有关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
    许美卿 许佳娜 陈映屏 陈璇 杨若玲
    2022, 28(20):  2884-288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导管异位的有关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减少导管异位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患者110例,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58.38±9.06)岁,统计患者导管异位情况,据此分为导管异位组、无导管异位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分析(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与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共出现导管异位10例,占比为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静脉、置管长度、气管切开均为患者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2.436、2.076、2.258,均P<0.05]。经ROC分析显示,置 管静脉、置管长度、气管切开均对患者出现导管异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1、0.728、0.73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AUC为0.858,取最佳界值点时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94.00%。结论 神经外科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患者出现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包括置管静脉、置管长度、气管切开,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导管异位预测价值良好,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干预,以降低导管异位风险。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提高24 h尿液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
    刘琦 邓勤勤 龙洁儿 彭鹿 李安香
    2022, 28(20):  2890-289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提高患者24 h尿液标本留取合格率,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21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选取需要留取24 h尿液标本检验的患者。对照组为2021年1—5月50例住院患者,观察组为2021年6—12月53例住院患者。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7.30±12.88)岁,病程(5.78±4.82)年;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8.00±12.19)岁,病程(6.83±5.76)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采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使用DMAIC(define, measure, analyze, improve, control)循环,即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进行项目推进,同时利用鱼骨图工艺改进工具,优化24 h尿液标本的留取流程,并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比较两组患者留尿时间正确率、标本污染率、标本量不足率、记录尿量正确率、护士规范宣教率、满意度。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对照组留尿时间正确率为90.00%(45/50),观察组留尿时间正确率为100.00%(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记录尿量正确率为90.00%(45/50),观察组记录尿量正确率为100.00%(5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实施前后均调查50人,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由实施前的(3.86±0.57)分提升为实施后的(4.20±0.45)分,实施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0,P=0.001)。结论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4 h尿液标本留取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改进效果,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出一套适用于医院推广和借鉴的留取24 h尿液标本的优化流程。
    泌尿生殖专栏
    PSAD联合PI-RADS 2.1评分预测前列腺癌能力研究
    叶杰威 陈武标
    2022, 28(20):  2895-2897.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衍生指标与前列腺磁共振检查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2.1,PI-RADS 2.1)评分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随诊复查的主要检查方法。由于这2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有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衍生指标联合PI-RADS 2.1评分在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诊断价值这方面。多数文献提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衍生指标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诊断价值最高,因此笔者主要综述PSAD联合PI-RADS 2.1评分在预测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做出展望。
    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杨礼宾 许汉标
    2022, 28(20):  2898-2902.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ular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来诊断膀胱癌,随着临床实践需要和科研进步,如何通过尿液成分分析来实现膀胱癌的无创性诊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阶段已有一些尿液标志物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但因各种局限性均未得到临床指南的正式推荐,当然也包括很多尚处于研究阶段的尿液生物标志物,如DNA甲基化、微卫星分析、miRNA等。本文就目前的尿液膀胱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免疫调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及足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陈瞿 王学彬
    2022, 28(20):  2902-2905.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1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足细胞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蛋白尿发生的中心靶点,足细胞损伤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内环境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免疫调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及足细胞损伤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EMT与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后输尿管狭窄的关系研究

    郑鹏毅 张扬 王晓辉 李会兵 李文胜 王凯旋 黄华 吕双武 韩青江 李志军
    2022, 28(20):  2906-2909.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后输尿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34例出现输尿管狭窄患者作为狭窄组,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4.54±10.35)岁,按1∶1比例选取同期收治行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未出现输尿管狭窄的34例作为非狭窄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56±9.57)岁。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差异,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对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预测效能。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狭窄组患者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分别为(15.98±1.11)μg/L、(24.23±1.54)μg/L、(381.58±38.52)ng/L,均高于非狭窄组的(14.21±1.02)μg/L、(23.11±1.08)μg/L、(318.23±27.5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均可作为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预测指标(Z=7.421、2.759、10.740,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679、0.898,其中血清TGF-β1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引起输尿管损伤可导致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升高,患者血清HMGB1、IL-1β、TGF-β1水平可作为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预测指标。
    3.0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外周带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价值
    曾文彦 庄娘妥 李琼华 刘洪芳 吴帧 莫凌江 王春燕 王森
    2022, 28(20):  2910-291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3.0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即T2加权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对外周带慢性前列腺炎(C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列腺Mp-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周带CP及38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Ca)患者Mp-MRI资料。CP组年龄(64.3±7.8)岁,PCa组年龄(73.7±8.5)岁。按病理结果及Mp-MRI上前列腺外周带病变范围,将所有入选病例再分为弥漫性慢性前列腺炎(CP1)、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P2)、弥漫性前列腺癌(PCa1)、局灶性前列腺癌(PCa2)4个亚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外周带正常组织、CP、PCa及CP、PCa各亚组间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CP、PCa及其各亚组间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诊断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并确定最佳阈值。计算Mp-MRI(T2WI+DWI-ADC+DCE)诊断C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23例外周带CP中CP1亚组16例、CP2亚组7例,38例外周带PCa中PCa1亚组21例、PCa2亚组17例。外周带CP、PCa、正常组织间ADC值[(1.15±0.23)×10-3 mm2/s、(0.85±0.28)×10-3 mm2/s、(1.54±0.19)×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7,P<0.01);CP1、CP2、PCa1、PCa2亚组间ADC值[(1.17±0.11)×10-3 mm2/s、(1.10±0.18)×10-3 mm2/s、(0.81±0.17)×10-3 mm2/s、(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P<0.01);CP与PCa组ADC值[(1.15±0.23)×10-3 mm2/s比(0.85±0.28)×10-3 mm2/s]、CP1与PCa1亚组ADC值[(1.17±0.11)×10-3 mm2/s比(0.81±0.17)×10-3 mm2/s]、CP2与PCa2亚组ADC值[(1.10±0.18)×10-3 mm2/s比(0.89±0.21)×10-3 mm2/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7.48、2.31,均P<0.05);CP1与CP2、PCa1与PCa2亚组间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30,均P>0.05)。以ADC值>1.02×10-3 mm2/s为诊断CP标准,灵敏度为86.96%,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8.52%。DCE SI-T曲线类型在CP组和PCa组、CP1亚组和PCa1亚组、CP2亚组和PCa2亚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手术病理对照,Mp‑MRI(T2WI+DWI-ADC+DCE)诊断外周带CP的灵敏度为91.30%、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91.80%。结论 Mp-MRI对外周带CP的诊断效能较高,能较准确区分CP和PCa,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外周带CP的一种重要方法。
    排石汤对肾结石手术治疗患者的疗效研究
    尹金阁
    2022, 28(20):  2915-291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排石汤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55.23±2.26)岁,术后予以常规西药辅助排石;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55.19±2.47)岁,术后予以口服排石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残留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清除时间、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残留结石排出时间、结石清除时间分别为(4.14±0.23)d、(7.05±0.16)d,均短于对照组的(5.95±0.56)d、(8.82±0.72)d,结石清除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72.35±5.18)μmol/L、(4.17±0.25)mmol/L、(271.45±10.36)μmol/L、(125.45±5.28)ng/L、(0.32±0.11)μg/L、(7.13±0.25)mg/L、(1.22±0.3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7.44±5.84)μmol/L、(5.88±0.62)mmol/L、(299.71±10.49)μmol/L、(140.36±5.37)ng/L、(0.67±0.36)μg/L、(9.44±0.37)mg/L、(2.71±0.26)μg/L,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92.24±5.15)ml/min,高于对照组的(83.14±5.26)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20.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结石患者术后通过相应药物辅助可促进残留结石排出,相较于西药来说,中药排石汤对加快患者结石排出、清除,增强肾功能并缓解炎性反应均有积极意义,排石汤的促排石效果好,可避免患者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可更好适应患者临床需求。
    基础研究
    葛根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平滑肌神经递质调节机制的影响研究
    林雨康 易书林 杨梅林 李幸展 李璟弘 陈涛 谈博 张佳敏
    2022, 28(20):  2919-292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肠道平滑肌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将24只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高剂量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建立IBS-D模型。造模完成后葛根素低、高剂量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2、44 mg/(kg·d),每日1次,持续14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排便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末次给药后测定结肠匀浆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示模型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改变,符合IBS-D定义与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第21、28天排便面积均显著增加,结肠组织Ach、5-HT表达均显著升高,NO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数据变化均符合IBS-D模型相关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腹壁回缩反射评分均显著降低[(0.48±0.06)分、(0.54±0.06)分比(0.84±0.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均使第21、28天排便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模型组的Ach、5-HT表达为(3.67±0.87)μg/mgprot、(131.97±16.64)μg/L,葛根素低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65±0.87)μg/mgprot、(115.01±12.07)μg/L、葛根素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26±1.05)μg/mgprot、(109.01±6.59)μg/L,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NO表达为(9.61±1.50)μg/mgprot、葛根素低剂量组NO表达为(16.32±4.15)μg/mgprot、葛根素高剂量组NO表达为(9.34±5.80)μg/mgprot(P<0.05)。结论 葛根素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IBS-D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或与上调结肠NO表达水平,下调结肠Ach、5-HT表达水平有关。
    论著
    血清总胆红素、D-二聚体及IL-6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袁法伟 郑鲲
    2022, 28(20):  2924-2928.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75.5±4.0)岁,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134例)、脓毒性休克组(32例),另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9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不同病情及预后情况患者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6.90±4.37)μmol/L、(4.86±1.14)mg/L、(276.25±24.33)pg/ml,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9.85±3.83)μmol/L、(2.10±0.89)mg/L、(212.66±22.7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4.15±4.09)μmol/L、(3.66±1.05)mg/L、(245.33±22.72)p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20.05±3.56)μmol/L、(2.23±0.67)mg/L、(221.36±20.9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均呈明显正相关(r=0.531、0.626、0.627,均P<0.001)。ROC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90、0.795、0.785,均P<0.001],且三项联合评估价值较高(AUC=0.892,P<0.001)。结论 检测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可有效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且三者联合检测时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新生儿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夏静 刘宝海
    2022, 28(20):  2928-2931.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12例新生儿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明确FFA在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视网膜病变的12例新生儿,其中男8例、女4例,出生胎龄27~40周。采用Retcam Ⅲ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FFA检查,观察并分析造影结果。结果 4例患儿FFA示视网膜血管充盈良好,考虑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活动期,予双眼玻璃体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4例患儿FFA结果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退行期。结论 FFA检查可早期明确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更清晰显示病变分期,对新生儿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临床研究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心力衰竭的干预效果研究
    陈舒欣
    2022, 28(20):  2932-293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希浦系统起搏(HPCSP)对心力衰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40例)和HPCSP组(40例)。参考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5.31±5.62)岁,给予双心室起搏;HPCSP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4.78±5.57)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PCSP。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起搏参数(阻抗、阈值、感知),QRS时限,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两组术后LVEDD[(59.45±6.01)mm、(64.37±6.52)mm]、HR[(75.42±7.61)次/min、(80.64±8.15)次/min]均明显低于术前[(70.23±7.26)mm、(69.58±7.21)mm、(90.45±9.31)次/min、(89.38±9.14)次/min](均P<0.05);HPCSP组术后阻抗[(510.79±51.26)Ω]明显低于术前[(541.37±55.23)Ω](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LVEF、LVESD、DBP、SBP及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阈值、感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均P<0.05),且与参考组比较,HPCSP组明显缩短(P<0.05)。HPCS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参考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39)。结论 HPCSP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保证心室同步收缩,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慈明伟 柯娇娇 张宁月
    2022, 28(20):  2937-294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联合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60.36±6.33)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60.85±6.69)岁。对照组给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况(KP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临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74.51%(38/51)比54.90%(28/51),88.24%(45/51)比70.59%(36/51),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17.41)分比(73.25±13.20)分](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均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比43.14%(22/51),49.02%(25/51)比29.41%(15/51),均P<0.05]。联合组患者PFS为9.8个月(95%CI:7.7~11.6个月),对照组患者PFS为7.2个月(95%CI:4.6~9.8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延长1、2年生存率与PFS,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病例报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例
    许燕燕 杨翌翔
    2022, 28(20):  2941-294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骨表皮样囊肿2例
    于建新 韩茂强 丛振杰
    2022, 28(20):  2944-2946.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2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生于下颌骨的表皮样囊肿罕见,容易误诊,目前多为病例个案报道。笔者报道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口腔医院收治的2例下颌骨表皮样囊肿,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护理研究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在颈椎病颈痛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吴洁 邓秀红 雷丽芳 周佳佳
    2022, 28(20):  2947-295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3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和分析火龙罐综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收治的45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女37例,男8例;年龄34~85(59.51±11.37)岁;病程18 d~20年;颈痛程度:中度27例,重度1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施行火龙罐综合灸疗法。运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颈痛程度、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45例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为(2.36±0.85)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93±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8,P<0.001);干预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为(13.67±4.01)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35.56±6.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55,P<0.001)。45例患者中显效4例(8.9%),有效40例(88.9%),无效1例(2.2%),治疗总有效率为97.8%(44/45);无施罐部位皮肤破损、肿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04±6.31)分。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施行火龙罐综合灸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颈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且该疗法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及放松疗法在支气管镜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郭艳芬 吴莹莹 廖宝玲 杨艳 邓小芳 汤凤美
    2022, 28(20):  2951-2954.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需支气管镜治疗的患者10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52.13±6.89)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6.95±6.7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干预措施,并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SCL-90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144.05±7.47)分比(152.49±7.51)分](P<0.000 1)。干预后,观察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积极应对评分明显地高于对照组,TCSQ消极应对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38.73±3.82)分比(33.98±4.34)分,(26.43±3.55)分比(29.36±3.14)分](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护理联合放松疗法对支气管镜治疗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术前HR、血压及睡眠状态,显著地缓解术前负性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与口腔疾病研究概述——以儿童龋齿为例
    翟敏
    2022, 28(20):  2955-2960.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20.03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众所周知,微生物菌群失调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和肠道作为人体两大微生物栖息地,在微生物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口腔和肠道是通过胃肠道连接的连续区域,但由于口腔-肠道屏障的存在,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分布得到很好的隔离。然而,在口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口腔微生物群可以转移到肠黏膜。相反,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对口腔微生物组成造成一定影响。口腔到肠道和肠道到口腔的微生物易位可以重塑彼此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最终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口腔-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口腔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口腔-肠道微生物串扰在口腔疾病及儿童龋齿中的作用,为后续通过操纵肠道微生物治疗口腔疾病和儿童龋齿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