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22, Vol. 28 ›› Issue (2): 247-250.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2.02.025
张彬彬
Zhang Binbin
摘要: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术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成功完成 CABG,术后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 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10例, 女 34例,年龄(55.85±7.18)岁,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为正常血小板反应性 (NTPR)组116例、HTPR组28例。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 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患者 HTPR 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CABG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153,P<0.001)。HTPR组术前血肌酐指标为(74.52±9.84)μmol/L, 低于 NTPR 组(83.68±13.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CABG 患者手术时间、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8.329、12.758,P<0.05)。HTPR组血块动力(K)、血块强度(MAADP) 分别为(1.50±0.37)min、(49.84±6.28)mm,均高于NTPR组(1.21±0.24)min、(37.54±5.41)mm,血块动力 (Alpha)、血块强度(MAthrombin)、凝血综合指数(CI)、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分别为(69.47±2.41)°、 (64.24±2.51)mm、(1.85±0.54)、(63.28±18.63)%,均低于 NTPR 组(72.85±2.31)°、(66.86±2.74)mm、 (2.97±0.92)、(79.74±1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AA抑 制率、血肌酐为 HTPR 的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 年龄、性别、AA 抑制率、血肌酐为 CABG 术后患者出现HTPR的危险因素,需进行相应预防,以期减少患者HTPR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