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23, Vol. 29 ›› Issue (7): 962-968.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3.07.017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的6 783例阴虚证处方的地骨皮组方规律分析
洪智源1 江川2 章靓2 刘清华1 王英豪1 黄美霞1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药学部,福州 350004
Analysis of the pattern of Cortex Lycii grouping in 6 783 prescriptions of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based on the TCM heritage computing platform
Hong Zhiyuan1, Jiang Chuan2, Zhang Liang2, Liu Qinghua1, Wang Yinghao1, Huang Meixia1
1 College of Pharmac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2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Fuji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uzhou 350004, China
摘要:
目的 分析6 783例阴虚证处方中地骨皮的用药规律,为地骨皮的临床应用与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方法 本研究病例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提供。收集2018年至2020年处方中使用地骨皮的所有病例,剔除与阴虚证完全无关的病例,最终纳入6 783例。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构建地骨皮相关数据库,统计主治证候、主治中医疾病、主治西医疾病频次,分析总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置信度为0.9时,不同支持度下地骨皮治疗阴虚证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随后采用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一步挖掘地骨皮高频次应用的证候类型中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结果 在6 783例阴虚证处方中,地骨皮主治的阴虚证高度集中在肝、肾等脏腑的阴虚证;主治中医疾病类型共121种,使用频次≥200的有5种疾病,其中频次最高的3种疾病分别为消渴病、白涩病、瘿病;主治西医疾病741种,2型糖尿病、干眼症、结膜炎位列处方频次前3。地骨皮在阴虚证处方中配伍频次最高的前3味药为白芍、生地黄、黄芪,其核心组合为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黄芪。气阴两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主要有黄芪、知母、白芍、茯苓、川芎,其配伍组合为地骨皮-黄芪-知母、地骨皮-茯苓、地骨皮-知母、黄芪-知母、地骨皮-白芍、地骨皮-黄芪、地骨皮-川芎,且地骨皮-川芎与黄芪-知母组合在气阴两虚证中具有特殊协同意义。肝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材有3味药,即白芍、玄参、生地黄(支持度高达60%),其配伍组合为地骨皮-白芍-玄参、地骨皮-白芍-生地黄、白芍-玄参、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玄参、白芍-生地黄。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材有4味药,即白芍、麦冬、生地黄、玄参(支持度高达40%),其核心组合为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麦冬、地骨皮-玄参,其中生地黄-麦冬、生地黄-玄参常成对使用与地骨皮配伍(支持度为40%)。结论 本次基于大样本临床处方分析地骨皮在阴虚证中的实际使用情况,首次呈现了地骨皮治疗阴虚证的组方规律及不同脏腑阴虚证的核心组合规律,可为地骨皮的现代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