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B/OL].(2014-10-01)[2022-01-12].http://www.gov.cn/zwgk/2005-05/20/content_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8(4):366-373.
[3] 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2021-06-11].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31353.
[4] 刘北燕,胡文穗.广州市2006-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51-1853.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1.16.032.
[5] 汤灼明,周勇,陈昌明.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12(3):219-221.
[6] 周萍,肖辉,武治国,等.2009至2019年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23):4245-4247,4369.
[7] 程自科,胡忠平,王金锋.2010-2019年滨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5):629-633.
[8] 周强,孙永红.徐州市2010-201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13):2319-2322.
[9] 孙红轩,陈静,祁业敏,等.2005—2019年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1,37(19):2710-2713.DOI:10.13329/j.cnki.zyyjk.2021.0625.
[10] 丁璐,王月萍,刘艳.扬州市江都区2004-201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6):538-541.DOI:10.13217/j.scjpm.2018.0538.
[11] 汪鹏,张靖,孔德广,等.2008-2017年武汉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4):2638-2641.
[12] 李意兰,陈纯,刘艳慧,等.广州市2014—201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35-38.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0.01.08.
[13] 张楠,邓雯文,曾德唯,等.2011-2017年重庆市南岸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校医,2018,32(3):190-193.
[14] 姜静静.2006-2019年济宁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381-1384.DOI:10.3969/j.issn.1006-3110.2021.11.028.
[15] 马晓薇,冯晶,甑若楠,等.2010-2017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9):3483-3486.
[16] 许志斌,吴月娇,陈丹红.2007-2013年漳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0):1358-1360.
[17] 翁熹君,王锐,王霄晔,等.2014-2016年全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9,34(5):446-450.
[18] 胡芳,彭臻,张焕生.2004—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21,33(12):1187-1190,1200.DOI:10.19428/j.cnki.sjpm.2021.20546.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76号[Z].2010.
[20] 卫办疾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Z].〔2006〕6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