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24, Vol. 30 ›› Issue (8): 1248-1252.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4.08.004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
王磊 尤菲 张锋 吴冠吉 刘树文 马前锋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西安 710003
Factors influencing non-response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ang Lei, You Fei, Zhang Feng, Wu Guanji, Liu Shuwen, Ma Qianfe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i'an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3, China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无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80岁50例、<80岁30例,心功能分级Ⅲ级53例、Ⅳ级27例。观察CRT应答情况,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在80例行CRT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3个月后,应答患者59例,无应答患者21例,应答率73.7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内径(RVD)、三酰甘油(TG)水平及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二尖瓣反流量、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3年、二尖瓣反流量的增加、QRS波时限的降低、LVEF≤30%、TC值的升高均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CRT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和电生理评估,同时加强心功能支持并接受血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助于提升CRT的有效性,降无应答率,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